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武汉地名与楚文化

地名,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作为荆楚腹地的武汉,它的许多地名,都与楚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闪烁出楚文化的瑰丽光华。

直接取自楚地经典诗赋的精彩词句,是武汉地名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东湖的“行吟阁”。“行吟”二字出自楚辞《渔父》篇中“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一句。就连武汉的别称“江城”,也得名于自称“楚狂人”的安陆女婿李白,他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写道:“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即是当时的江夏,如今的武汉。还有“鹦鹉洲”,也是来源于东汉末年名士祢衡的《鹦鹉赋》。这位敢于赤膊上阵击鼓骂曹操的文人,在江夏太守的酒宴上,因奉命以鹦鹉为话题吟咏助兴,成就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名赋,由此又产生出“鹦鹉洲”这个地名。

武汉的地名往往表达了楚人的价值观念。有关“黄鹤楼”的传说已被人们烂熟于心,费神仙喝酒后总不给酒钱,辛氏店老板照样热情不减,毫不怠慢,于是才有了墙上的“黄鹤”。当“昔人已乘黄鹤去”后,给后人留下了武汉“标志性”地名——黄鹤楼。“姑嫂树”的地名,据说来源于一个哀婉凄美的故事:有位本来十分孝敬公婆关爱小姑的媳妇,因受到常年在外做买卖的丈夫的误解与虐待,吊死于门前的树上。愤愤不平的小姑见此奇冤,也步嫂嫂后尘,以死抗议。

许多地名记载了楚国先民的经典故事。每到汉阳的“琴台”地域,就会让人想起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动人故事,仿佛听见了“高山流水”。地处东郊的“鼓架山”的得名,传说是楚庄王当年领兵东征,来到东湖之滨的九峰山下驻扎休整,突然有位将军倒戈反叛。楚庄王立即指挥亲兵进行反击,并在一处山峦上架鼓号令,大败叛军。由此,这个小山便称为“鼓架山”。“雄楚大道”的源头也在楚国历史的深处。当时的楚国官府为了供奉楚地才子的光荣牌匾,特地修建了一座两层木楼,取名为“楚楼”,后有人又在“楚楼”前面加上了一个“雄”字,于是,便有了意味深长的“雄楚楼”这个名字。由此,又衍生出今天的“雄楚大道”这个路名。

一些地名凝聚了楚国后人勇于开拓的精神。武昌的“八铺街”,原来是清政府在白沙洲地区的防汛护堤“第八纱”的所在地,后来有人在此设铺经商,逐渐发展

为一条繁华的街道。诸如鄂城墩、天门墩、黄家墩、王家墩等等地点,无一不是楚国后人开发武汉中用智慧和汗水所浇灌的纪念碑。而“首义路”、“首义街”,“二七路”、“二七街”,则鲜明地标示出楚人后裔的光荣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