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高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高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高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高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

①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②【文惠君】即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

③【所触】接触的地方。

④【履】踩。

⑤【踦(yǐ)】支撑,接触。意思是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⑥【砉(xū)然向(xiǎng)然】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向,同“响”。

⑦【奏刀(huō)然】进刀时发出“ ”的声音。奏,进。,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⑧【中(zhòng)音】合乎音律。

⑨【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⑩【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又。会,音节、节奏。

?【盖(hé)】同“盍”,何、怎么。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臣,庖丁自称。遇,接触。

?【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官知,感官的知觉,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活动。

?【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批大郤(xì)】击入大的缝隙。批,击。郤,同“隙”,空隙。

?【导大窾(kuǎn)】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处进刀。导,顺着、循着,这里指引刀而入。窾,空。

?【因其固然】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技,应是“枝” 字,

指支脉。经,指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结合处。

?【軱(gū)】大骨。

?【更】换。

?【割】割肉。

?【族庖】一般厨师。族,众。

?【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新发于硎(xíng)】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jiàn)】那牛的骨节有空隙。间,空隙。

?【无厚】没有厚度。这里形容刀口薄。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怵(chù)然】戒惧的样子。

?【视为止,行为迟】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

?【微】轻。

?【謋(huò)】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

?【委】堆积。

?【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揩拭。

?【养生】指养生之道。

【翻译】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父母,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作者】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背景】

庄子,战国时人,那是一个动荡但缤纷的年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们阶级没落消亡,新兴的出租土地的地主阶级勃勃向上,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

自己的学术见解孜孜不倦游走四方,这是中国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也是仅见的在思想上百家争鸣的时代。这就是《养生主》大的时代背景。

【主题思想】

庄子写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辄”,只找空隙处下刀,意即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这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自应予以批判。但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说,它在客观上阐明了一切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通过长期实践,又善于思考,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行动的自由。

【复习题及答案】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庖丁,。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②【文惠君】。

③【所触】。

④【履】。

⑤【踦(yǐ)】。

⑥【砉(xū)然向(xiǎng)然】。向,。

⑦【奏刀騞(huō)然】。奏,。騞,。

⑧【中(zhòng)音】。

⑨【合于《桑林》之舞】。《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⑩【乃中《经首》之会】。《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会,。

?【盖(hé)】。

?【道】。

?【进乎技矣】。进,。技,。

?【无非牛者】。

?【未尝见全牛也】。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臣,。遇,。

?【官知止而神欲行】。官知,。神欲,。

?【天理】。

?【批大郤(xì)】。批,。郤,。

?【导大窾(kuǎn)】。导,。窾,。

?【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

。技,。经,。肯,。綮,。

?【軱(gū)】。

?【更】。

?【割】。

?【族庖】。族,。

?【折】。

?【新发于硎(xíng)】。发,。硎,。

?【彼节者有间(jiàn)】。间,。

?【无厚】。

?【恢恢乎】。

?【族】(筋骨)。

?【怵(chù)然】。

?【视为止,行为迟】。?【微】。

?【謋(huò)】。

?【委】。

?【踌躇满志】。

?【善】。

?【养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6、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7、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8、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0、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

11、謋然已解,如土委(于)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12、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3、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三、课内简答题:

1、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B卷:能力提升

四、名句默写:

②以无厚入有间,。

③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而况大乎!

五、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砉然向然:

②技盖至此乎: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④善刀而藏之:

2、一词多义: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①技盍至此乎?: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①砉然向然:

②奏刀騞然:

③因其固然:

④虽然,每至于族:

⑤怵然为戒: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3、古今异义词:

①奏刀騞然:

②乃中《经首》之会:

③进乎技矣:

④所见无非牛者:

⑤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⑥依乎天理:

⑦视为止,行为迟:

⑧因其固然:

⑨虽然,每至于族:

⑩吾见其难为:

4、词类活用:

①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②足之所履:

③以无厚入有间:

④吾见其难为:

5、特殊句式:

①技盍至此乎: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④视为止,行为迟: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

六、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踦.(yǐ)硎.(xínɡ)怵.然(chù)

B. 騞(huā) 砉.然(huò) 向.然(xiǎnɡ)

C.大郤.(xì) 大窾.(kuǎn) 然(huò)

D.中.音(zhònɡ) 肯綮.(qìnɡ) 庖.丁(páo)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良庖岁.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名词动用。

C.以无厚.入有间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德:恩德,名词。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定语后置)

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

4、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 B.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C.善.刀而藏之:好的 D.进.乎技矣:超过

5、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善刀而藏之 D.始臣之解牛之时

6、下列选项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B.善刀而藏之

C.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下列加点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

..迟。

B.虽然

..,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

..,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

..见全牛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C.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D.如土委地委:卸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因.其固然因.利乘便

D.善刀而.藏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0、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一般

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批:劈、击

C.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怵然:警惕的样子

D.善.刀而藏之善:拭擦

12、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

A.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

B.而刀刃者无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令诸君知天亡.我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掠江东南

..飞

1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良疱岁.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名词动用

C.援玉抱兮击鸣.鼓鸣:响,形容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德:恩德,名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砉然向然,奏刀然 B.技盖至此乎

C.而况大乎 D.善刀而藏之

1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知/止而神/欲行 B.视/为止,行为/迟

C.官/知止而神欲/行 D.视/为止,行/为迟

1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杳不知其所之.也

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族.庖月更刀

C.为.之四顾视为.止,行为迟

D.技盖至此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况大乎.儿之成,则可待乎.

B.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瞋目而.叱之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吾见其难为.

D.善.刀而藏之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1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B.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臣之所好者.道也

D.乃.中《经首》之会 /乃.有二十八骑

2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其三,谨慎小心,收藏锋芒:“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简而言之,“依理——谨行——藏锋”。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

..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

有治行

..,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发言

..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

B.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

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参考答案】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庄子·养生主》。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②【文惠君】即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

③【所触】接触的地方。

④【履】踩。

⑤【踦(yǐ)】支撑,接触。意思是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⑥【砉(xū)然向(xiǎng)然】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向,同“响”。

⑦【奏刀騞(huō)然】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奏,进。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⑧【中(zhòng)音】合乎音律。

⑨【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⑩【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又。会,音节、节奏。

?【盖(hé)】同“盍”,何、怎么。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臣,庖丁自称。遇,接触。

?【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官知,感官的知觉,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活动。

?【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批大郤(xì)】击入大的缝隙。批,击。郤,同“隙”,空隙。

?【导大窾(kuǎn)】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处进刀。导,顺着、循着,这里指引刀而入。窾,空。

?【因其固然】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技,应是“枝” 字,指支脉。经,指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结合处。

?【軱(gū)】大骨。

?【更】换。

?【割】割肉。

?【族庖】一般厨师。族,众。

?【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

?【新发于硎(xíng)】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jiàn)】那牛的骨节有空隙。间,空隙。

?【无厚】没有厚度。这里形容刀口薄。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怵(chù)然】戒惧的样子。

?【视为止,行为迟】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

?【微】轻。

?【謋(huò)】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

?【委】堆积。

?【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揩拭。

?【养生】指养生之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翻译:手触到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翻译:技术高妙,刀未曾经过筋肉结合的地方,何况大骨头呢?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那间隙对于运转刀刃一定是很宽绰而有余地了!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我提刀站立,因为这一成功环顾四周,因为这一成功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擦好刀收藏起来。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翻译:庖丁给文惠君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倚靠的地方,

6、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翻译: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探究)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7、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翻译:我就不曾再见到全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

8、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翻译:好的厨子每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割肉;一般的厨子,每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

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现在我这把刀已用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有几千头了,而刀口还像是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10、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

翻译:因此十分警惕不敢大意,目光因为有了这个筋骨交错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为这个而缓慢下来。动刀十分轻微,

11、謋然已解,如土委(于)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翻译:哗啦一声骨肉分离了,像泥土散落在地上。我提刀站立,因为这一成功环顾四周。

12、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因为这一成功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擦好刀收藏起来。

13、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B卷:能力提升

四、名句默写:

②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③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五、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砉然向然: 通“响”。

②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③技经肯綮之未尝:通“枝”指支

通“缮”,修治。

2、一词多义: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

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 ①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 “于”,介词,

依乎天理:相当于 “于”,介词,

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

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①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

③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④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⑤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3、古今异义词: ①奏刀騞然:奏: 古-进;今-演奏,奏乐。 ②乃中《经首》之会:会: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 ③进乎技矣:进: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④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⑤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⑥依乎天理: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 ⑦视为止,行为迟: 行为:古—行,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历年高考物理 全国卷 2003年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物理部分) 第Ⅰ卷 15.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和c 带正电,b 带负电,a 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 的小。已知c 受到a 和b 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 [B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16.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D ] X P +→30 143015 Y B H Be +→+10 52194 Z Li He He +→+7 34242 其中 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 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 C. X 是中子,Y 是正电子,Z 是质子 D.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 17. 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 [C ] A.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B. 频率变大,波长不变 C. 频率不变,波长变短 D. 频率变小,波长不变 18. 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媒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 B. 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 C. 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 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19.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过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2 1m m 为 [A ] A. 3 3 B. 3 2 C. 2 3 D. 2 2 2 F 4 F m 2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doc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对三年试卷的总体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年来,命题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立足于平稳过渡,着眼于正确导向,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2.试卷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体现地方特色 三年的试题严格按照《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 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规定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生所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某些试题体现四川特色。 3.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合理范围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效果,三年的全卷的平均得分率为0.57,达到了较佳的区分度,Ⅰ卷和Ⅱ卷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引导教学和复习回归教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强调知识应用,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如2006年试卷的4、6、11、14、22、26、28、29、30题; 2007年试卷的3、4、12、14、17、25、26、29、30题等;

2008年试卷的1、3、12、16、20、22、28、30题等。 这些试题均考查了考生运用理、化、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理科学习的价值。 5.体现新课标精神,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意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006年试卷的第22题、第26题、 2007年试卷的25题等,对课程改革起着良好导向作用.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张试卷有鲜明的理科特色,而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1)试题结构非常稳定,难度有变化但幅度不大,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注重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力学53分,占44.2%;电学49分,占40. 8%;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占5%,和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动量、机械能、电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 。 2008年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4个(未涉及到电场、电磁场和电磁波、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涉及到3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

必修二有机化学测试题2

必修二有机化学习题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Br-80 Na-23 1、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纸木餐具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②③ 3、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跟溴水反应褪色的是: A、乙醛 B、乙烯 C、乙醇 D、裂化汽油 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乙醇 B、乙酸 C、氯化钠 D、碳酸 5、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溴苯和水 B、乙酸乙酯和乙酸 C、溴乙烷和乙醇 D、乙醇和水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苯B.聚乙烯C.汽油D.煤 7.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光2HCl+2COCl2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2CHCl3 +O2?→ 变质。下列那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A.烧碱溶液B溴水C.KI淀粉溶液D.AgNO3溶液 8.医院里检验糖尿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入到CuSO4和NaOH的混合液中,加热后产生红色沉淀说明病人的尿中含有() A.脂肪B.乙酸C.蛋白质D.葡萄糖 9.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A.有盐类物质生成B.有酸类物质生成 C.有油脂类物质生成D.有酯类物质生成 10.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C.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发生相互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1.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溶于酸④白酒中是否 含甲醇

2018年全国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 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 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 16 9 k= B.a、b的电荷异号, 16 9 k= C.a、b的电荷同号, 64 27 k= D.a、b的电荷异号, 64 27 k=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 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 ' 等于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 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 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 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 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了新的物理情境。实验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二。预测09年高考实验题仍然为一大一小两道实验题不变,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必修(包括必选修)内容中实验共有十一个,选修3-5中一个,共十二个实验(具体内容见附表三),考虑到重复考试的可能性很小,其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等实验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实验应该作重点复习。 3.计算题 计算题只有三道题,通过由易到难的三个考题,区分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程度、鉴别考生物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答案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除燃烧外,有机物必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1.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CH 4+Cl 2CH 3Cl+HClCH 3Cl+Cl 2CH 2Cl 2+HCl CH 2Cl 2+Cl 2CHCl 3+HClCHCl 3+Cl 2CCl 4+HCl 2.乙烯通入溴水(或通入溴的CCl 4溶液)中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3.乙烯与水反应 CH 2=CH 2+H 2OCH 3CH 2OH 4.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CH 2=CH 2+HBrCH 3CH 2Br 5.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CH ≡CH+HClH 2C=CHCl 6.苯和浓硝酸反应 NO 2NO 2+H 2O 7.苯和液溴反应 +Br 2 Br+HBr 8.苯和氢气反应 +3H 2 9.某烃燃烧 CxHy+(x+y/4)O 2xCO 2+y/2H 2O 10.乙醇与钠反应 2C 2H 5OH+2Na2CH 3COONa+H 2↑ 11.乙醇催化氧化 2CH 3CH 2OH+O 22CH 3CHO+2H 2O 12.乙醛氧化成乙酸 2CH 3CHO+O 22CH 3COOH 13.银镜反应 CH 3CHO+2Ag(NH 3)2OH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浓H 2SO Fe 催化剂 加热、加 压 点 燃 Cu △ 催化剂 水浴加热

1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 3CHO+2Cu(OH)2+NaOHCH 3COONa+Cu 2O ↓+2H 2O 15.乙酸与钠反应 2CH 3COOH+2NaCH 3COONa+H 2↑ 16.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H 2O+CO 2↑ 17.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2CH 3COOH+Cu(OH)2(CH 3COO)2Cu+2H 2O 18.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CH 3COOH+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 19.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C 2H 5OH 20.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H 2CH 3+NaOHCH 3COONa+CH 3CH 2OH 21.硬脂酸甘油酯与烧碱混合加热 C 17H 35COO-CH 2CH 2-OH C 17H 35COO-CH+3NaOH3 C 17H 35COONa+CH-OH C 17H 35COO-CH 2CH 2-OH 水浴加热 催化剂 稀硫酸 △ △ △

2019年全国卷2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卷2高考物理试题 15.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 1401214H He+2e+2v →,已知11H 和4 2He 的质量分别为P 1.0078u m =和 4.0026u m α=, 1u=931MeV/c 2,c 为光速。在4个11H 转变成1个42He 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A .8 MeV B .16 MeV C .26 MeV D .52 MeV 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 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 3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 kg B .1003 kg C .200 kg D .2003 kg 17.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 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ab 边中点有一电子发射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方向发射电子。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4kBl , 5 4kBl B .14kBl ,5 4kBl C .12kBl , 5 4 kBl D .12kBl ,54 kBl 18.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取地面为 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由图中数据可得

A.物体的质量为2 kg B.h=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 C.h=2 m时,物体的动能E k=40 J D.从地面至h=4 m,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 19.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 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 海卷)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025499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汇编 (2000~2010) 2010-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 (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 (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 (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

最新物理选修3—4近5年高考试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34【物理—选修3-4】(15分)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布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1x ?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x ?相比1x ? 2x ?(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 ,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m ,测得第一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 ,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 答案:> 0.3 解析:双缝干涉条纹间距L x d λ ?= ,红光波长长,所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较大,即 1x ?>2x ?。条纹间距根据数据可得2 10.5 2.1 2.1105mm x mm m -?===?,根据L x d λ?=可得9421630103100.32.110L m m d m mm x m λ---??===?=??。 (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 25/cm s ,两列波在0t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求 (i )0t =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所有质点的x 坐标 (ii )从0t =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质点的时间 答案 (i ) 1(50300)x n cm =+ 1,2,3n =±±±…… (ii )0.1s 解析:(1)根据两列波的振幅都为8cm ,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 的的质点即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 设质点x 坐标为x 根据波形图可知,甲乙的波长分别为60cm λ=乙,50cm λ=甲 则甲乙两列波的波峰坐标分别为

必修二有机化学试题汇编

六月第一次练习(有机) 一、选择题 1.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和做 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 A .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 .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 .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 D .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 .米饭在嘴中越咀嚼越甜的原因是淀粉水解生成甜味物质 C .油脂、乙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 .水果因含有酯类物质而具有香味 3.下列有关葡萄糖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分子式是 C 6H 12O 6 B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C .葡萄糖能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 D .葡萄糖可以水解 4 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 H 2SO 4 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①NaOH 溶液 ②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 ③碘水 A .③ C .①②③ B.②③ D .①③ 5.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方法是( ) A .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 CO 2 和 H 2O B .放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中加热,都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C .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 D .分别放入稀酸后煮沸几分钟,用 NaOH 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砖红色沉淀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蔗糖属于多糖,能发生水解 C .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可观察到土豆片变蓝 D .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三大基本营养物质 7.下列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①福尔马林(甲醛水溶液) ②酒精 ③KMnO 4 溶液④硫酸钠⑤硫酸铜⑥双氧水 ⑦硝酸 A .除④⑦外 B .除③⑥外 C .除④外 D .除②⑥外 8.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 .鸡蛋白溶液受热凝固 C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全国历年高考试题真题集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新课标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17 100 氮气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整理

第一章 直线运动 (2011)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013)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 (2014)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后,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来而不会与前车相碰。同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1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未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3)19.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2)24.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 (2012)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1N ,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2N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 A.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增大 B.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减小 C.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始终减小 D.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先减小后增大 O x t t 1 t 2 a b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答案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除燃烧外,有机物必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1.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CH 4 +Cl 2 CH 3 Cl+HCl CH 3 Cl+Cl 2 CH 2 Cl 2 +HCl CH 2 Cl 2 +Cl 2 CHCl 3 +HCl CHCl 3 +Cl 2 CCl 4 +HCl 2.乙烯通入溴水(或通入溴的CCl 4 溶液)中 CH 2 = CH 2 + Br 2 CH 2 BrCH 2 Br 3.乙烯与水反应 CH 2 = CH 2 + H 2 O CH 3 CH 2 OH 4.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CH 2 = CH 2 + HBr CH 3 CH 2 Br 5.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CH≡CH + HCl H 2 C = CHCl 6.苯和浓硝酸反应 -NO 2 NO 2 +H 2 O 7.苯和液溴反应 + Br 2 Br + HBr 8.苯和氢气反应 + 3H 2 9.某烃燃烧 CxHy+(x+y/4)O 2 xCO 2 +y/2H 2 O 10.乙醇与钠反应 2C 2 H 5 OH+2Na 2CH 3 COONa+H 2 ↑ 光光 光光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浓H 2 SO 50-60℃ Fe 催化剂 加热、加 点

11.乙醇催化氧化 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12.乙醛氧化成乙酸 2CH 3CHO + O 2 2CH 3COOH 13.银镜反应 CH 3CHO+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1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 3CHO+2Cu(OH)2+NaOH CH 3COONa+Cu 2O ↓+2H 2O 15.乙酸与钠反应 2CH 3COOH+2Na CH 3COONa+H 2↑ 16.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17.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2CH 3COOH + Cu(OH)2 (CH 3COO)2Cu + 2H 2O 18.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19.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 2H 5+H 2O ? CH 3COOH+ C 2H 5OH 20.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CH 3CH 2OH 21.硬脂酸甘油酯与烧碱混合加热 C 17H 35COO-CH 2 CH 2-OH C 17H 35COO-CH +3NaOH 3 C 17H 35COONa+CH-OH C 17H 35COO-CH 2 CH 2-OH Cu △ 催化剂 水浴加 水浴加 催化剂 △ 稀硫酸 △ △ △

高考真题全国卷理综物理卷

高考真题全国卷理综物 理卷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 15.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 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汇编 (2000~2010) 2010-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 (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 (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 (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a和b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a受到的磁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精选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 考点一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1.[2015·新课标全国Ⅱ,35(1),5分](难度★★)(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涉现象,说明电子束是一种波,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错误.答案ACD 2.[2015·江苏单科,12C(1),5分](难度★★★)(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A正确;热中子束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

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B 正 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 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 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即C 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 长公式λ=h p ,p 2 =2mE k ,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 子和电子, 质子的德布罗意波较短,所以D 错误. 答案 AB 3.[2014·江苏单科,12C(1)](难度★★)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1014 Hz 和 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 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 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 较大的( ) A .波长 B .频率 C .能量 D .动量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 E km =hν-W =hν-hν0 钙的截止频率大,因此钙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 = 2mEkm ,故动量小,由λ =h p ,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 正确. 答案 A 4.(2014·广东理综,18,6分)(难度★★★)(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 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 增大入射光强度,使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因此光电流增 大,选项A 正确;光 电效应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选项B 错误; 当照射光的频率小于ν,大于极限频率时 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由E km =hν-W ,增加照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D 正确. 答案 AD 5. (2013·北京理综,14,6分)(难度★★)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 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学 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次月考(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赵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60分。) 1.关于烃和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烃的组成均符合通式CnH2n+2 B.烃类均不溶于水 C .甲烷在同系物中含碳量最高,因而是清洁能源 D.甲烷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2.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2H6 B.C4H10 C.C3H6. D.C 3.某气态烷烃30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50mL,该烃的化学式是:() A.C2H6 B.C3H8 C.C4H10 D.C5H12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苯 B.聚乙烯 C.汽油 D.煤 5.下列有机物不能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制取的是 ( ) A.CH3CH2Cl B.CH2Cl—CH2Cl C.CH3—CH2OH D.CH3—COOH 6.是谁第一个想到苯是环状结构的 ( ) A.拉瓦锡 B.维勒 C.阿佛加德罗 D.凯库勒 7.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 ( ) A.CH3CH2OH ─→CH3CHO B.CH2=CH2 ─→ CH3-CH2Br C.─→ —NO2 D.CH3COOH 2 8.在150摄氏度时,将某气态烃和氧气混合气体点燃,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发现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试推断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 乙烷 B.乙烯 C.丁烷 D.苯 9.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底下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溶液变红 10.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A.甲烷、乙烯B.苯、乙醇 C.乙醇、乙酸D.苯、四氯化碳 11.用30 g乙酸与46 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 A.29.5 g B.44 g C.74.8 g D.88 g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B.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C.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D.油脂不能使溴水褪色 13.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跟NaOH溶液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14.0.01mol某种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0.54g H2O,则该有机物不.可能 ..是()A.丙烯B.乙烷C.乙醇D.乙酸 15.下列各组物质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