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企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建筑施工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建筑施工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0目的为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从而避免和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承担的工程项目中发生的不合格设计产品(其中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分包设计等产品)、采购的设备、材料和施工安装工程不合格品的控制,并对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做出规定。
3.0职责3.1设计1)设计经理设计经理负责组织各相关专业室对设计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并对评审和处置签署意见。
2)专业副总工程师在设计经理组织下,专业副总工程师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置意见,并跟踪处置结果。
不合格品识别与处置意见应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3)各专业室专业设计责任人各专业室专业设计责任人负责处置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4)现场设计代表现场设计代表应参加设备、材料不合格品评定和处置会议,并对评定和处置意见从专业技术上予以确认。
并在《设备、材料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表会签栏中进行会签。
3.2采购1)采购经理采购经理负责对采购设备、材料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做出决定,并负责处置措施的落实;对重要设备、材料不合格品的处置应报公司采购部和公司主管领导。
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并应经相关责任方确认后进行处理。
2)采购检验工程师采购检验工程师负责识别开箱检验过程的“不合格品”,并进行“不合格品”的事实描述。
并完成《设备、材料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MP0802T02)表中“修复或处理记录”的落实、签署。
3)项目现场责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项目现场责任工程师负责组织专业工程师参与设备、材料不合格品评定和处置会议,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提出技术评定和处置意见,并完成《设备、材料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的签署。
3.3施工1)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施工经理项目经理/施工经理对总承包工程的质量负责。
对施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要求组织和实施控制,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处置,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负有管理责任。
不合格控制流程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建筑工程不合格上报制度
建筑工程不合格上报制度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存在的不合格问题,提升施工质量,保障工程质量,现建立不合格上报制度,以规范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一、制度目的建立不合格上报制度,旨在有效发现和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格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建筑、市政、水利等各类建筑工程。
三、责任部门1.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及时上报发现的不合格问题。
2. 总承包单位:负责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应主动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问题。
3. 施工单位: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及时将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问题上报给监理单位和总承包单位。
四、不合格问题的分类1. 设计不合格:包括设计图纸不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情况。
2. 施工不合格: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3. 材料不合格:包括使用不合格材料、配料不符合要求等情况。
4. 管理不合格:包括施工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
五、不合格问题的处理流程1. 不合格问题的发现:建筑工程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
2. 不合格问题的上报:发现不合格问题后,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应及时上报给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和分析,对问题加以定性和处理。
3. 不合格问题的整改:总承包单位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由施工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
4. 不合格问题的验收:整改完成后,应由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符合要求的,方可继续施工,不符合要求的,应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六、不合格问题的追究若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问题,相关责任人未及时上报或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者整改后仍存在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情况,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直至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或起诉。
工程监理不合格品处置制度
工程监理不合格品处置制度一、背景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效的监理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达标,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然而,在实际监理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不合格品的处理问题。
不合格品的处理既关乎工程质量,也关乎监理单位的信誉。
因此,建立健全的不合格品处置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与设计图纸、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不符,或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产生影响的材料、构件、设备等。
不合格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材料品质不合格,如混凝土强度低于规定标准、钢材含杂质等;2.构件尺寸不合格,如墙体不垂直、水平度偏差大等;3.施工工艺问题,如采用不符合规范的施工方法、施工缝隙过大等;4.设备通病,如使用老化的设备、安装不规范等。
三、不合格品的处理原则1.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确保处理结果合理合法;2.责任倒查原则:不合格品的责任必须倒查到负责人,追究其责任,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罚;3.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好质量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同时,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品要积极处理,防止事态扩大;4.不合格品处理应公开透明:处理过程要公开透明,对外说明处理原因、处理方法和结果,提高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不合格品的处置程序不合格品的处置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发现不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可以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或检验中发现;2.报告上级部门: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据和处理意见;3.评估不合格品危害程度: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不合格品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明确处理的时间、责任人和措施;5.处理不合格品:按照制定的处理方案,严格执行,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不给工程建设和公共安全留下隐患;6.追溯原因:处理完不合格品后,要追溯其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7.记录与归档:对处理不合格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归档,以备日后查证和经验借鉴。
工程不合格品判定及处置权限
工程不合格品判定及处置权限
一、目的
为使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有效运行,保证不合格品统计分标的实效性,从而切实制定纠正和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发生。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开发的建筑工程的不合格品控制。
三、依据
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辽宁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实施办法;
3、国家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四、不合格品的判定
1、轻微不合格品
分项工程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未被下道工序所覆盖,经质检人员验收时发现,允许偏差项目抽检点合格率低于70%的不符合项判定为轻微不合格品。
2、一般不合格品
分项工程按照验评标准检验,超出允许缺陷范围,允许偏差项目抽查点数合格率低于70%,对建筑和结构的使用功能造成潜在影响,需制定处理方案才能纠正的不合格品,判定为一般不合格品。
3、严重不合格品
分项工程按照验评标准和施工规范检验,出现严重缺陷,影响建筑和结构使用功能,需要进行加固,补强的不合格品判定为严重不合格品。
五、处置权限
1、轻微不合格品,由施工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直接通知作业人员,按照标准要求予以纠正,并做好不合格品评审记录。
2、一般不合格品由施工单位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上报监理单位、公司工程部三家共同判定,制定纠正措施方案,施工单位实施,最
后由监理验证。
3、对于严重不合格品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报公司工程部、工程部负责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纠正措施,经总经理批准后,由施工单位实施,工程部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共同验证。
建设公司工程项目质量不合品管理制度
建设公司工程项目质量不合品管理制度为明确不合格品的判断方法和处理方式,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和实体结构,避免和减小质量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1.不合格品一般分为重大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质量问题。
2.经理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调查、评审、处置等全面管理工作。
3.安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识别,并做好统计报告工作;工程部负责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和指导检查实施;物资部负责不合格物资的调查、标识、处置工作;试验室负责对抽检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做好记录,对不合格品材料提出清退意见。
4.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1)不合格品标识、记录①对重大的不合格品,须采取区域性标识,对事故区加以封闭,并责成专人监护。
②对一般不合格品,采取油漆涂识挂牌等方式加以标识。
③对质量问题以记录形式加以标识。
(2)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①返修或不经返修让步接收②降级使用③拒收或报废(3)不合格品的处置①对重大不合格品鉴定结论和处置方案,报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②对一般不合格品必须按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公司技术中心审批后实施。
③对质量问题,由工程部负责制定整修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④不合格品经返工整改后必须重新检验、试验,直至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5.不合格物资控制当物资和试验人员在进货检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物资应记录并标识,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工程部、安质部反馈,经评审确定处置方式后,由物资管理人员依据处置决定要求,将不合格物资做拒收、退货、撤出施工现场或让步接受处理。
6.针对搅拌站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配合比计量误差超标报警情况,经理部要制定明确制度,对超过一定范围的混凝土必须按照降级、报废等方式进行处理。
7、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置均要做好记录,注明处置时间、地点、流向,并留有影像资料,以便于追溯。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本程序中不合格品包括原材物料、中间产品(包括工艺指标)和成品的不合格。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3.2采购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车间对原材物料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供应部负责参与对不合格煤、焦炭、采购进厂的甲醇等主要原材物料的评审,并负责标识、处置;负责不合格原材物料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
3.4营销部负责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
3.5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成品不合格品评审。
3.6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中间产品的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并负责成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处置。
4工作程序4.1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4.1.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4.1.2让步接收或拒收。
4.2不合格原材物料的控制4.2.1不合格的煤、焦炭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盖“不合格”章后交供应部,供应部人员负责标识和追溯,对“不合格”的煤、焦根据“不合格”情况进行让步接受并与供方协商解决,并保存好记录。
4.2.2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出的除 4.2.1条以外的不合格原材物料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加盖“不合格”章,由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a)拒收的原材物料处置由采购部门退货,并记录。
b)让步接收原材物料的处置由采购部门、使用车间做标识、记录。
4.3不合格的工艺指标、中间产品(成品)控制4.3.1工艺指标不符合时,工艺操作人员应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整,防止因指标不符合影响中间产品(成品)质量。
4.3.2生产车间检验人员检验发现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进行返流加工或进入中间槽/不合格品槽,并做好岗位记录。
4.4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4.4.1售前在成品贮罐中不合格的甲醇、醋酸执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产品回制的管理规定》,回制后的产品,要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1由工程部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或可疑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在
《检验报告》上确定质量性质,判断合格与否。
5.2.2经检验确认的不合格产品,随附《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交
MRB做最终处理。
5.3 MRB处理
5.3.1 MRB的处理决定有:A退货(给供应商)、B返修、C报废、D降
标题:不合格品控制程序页码
1.0目的:
此文件规定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评审和处置。
2.0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不合格品控制。
3.0职责:
3.1各部门
负责统筹实施各部门的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不合格品的标示及分隔。
3.2仓库
负责核查不合格品的区分,存放与统计数量。
3.3工程部
负责不合格品的检查确认及维修。
4.0定义:
4.1 MRB:物料评审委员会。由工程部,经管室负责人和当事人组成。
5.0程序:
5.1鉴别和隔离不合格品。
5.1.1对任何环节上(仓库、现场安装、用户)的不合格品或可疑的产
品应有原始记录,将不合格情况作出书面记录。
5.1.2无论不合格品或可疑的产品在仓库贮存,或在检验过程中都应
尽可能的加以隔离存放。
级》退还给供应商并
在《退货一览表》中加以记录。
5.3.3返修决定:工程部将不合格进行维修(如果产品是霍尼维尔的,
必须取得其批准),维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
5.3.4报废决定:仓库将不合格品标记“报废”。
5.3.5降级决定:要降级使用必须取得用户或其代表的同意,方可使
用,并应加以标识,以便跟踪。
5.4 MRB视不合格品产生的情况,发出纠正预防措施。
6.0参考文件:
6.1《进货检验程序》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一、概述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是指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材料、构件或工艺等不合格品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严格执行工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可以规范工程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二、工程不合格品的分类在建设工程中,不合格品主要包括材料不合格、构件不合格和工艺不合格等三种类型。
具体分类如下:1. 材料不合格: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钢筋质量不合格等。
2. 构件不合格:指施工过程中加工或安装的构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如墙体砌筑不垂直、梁柱连接不牢固等。
3. 工艺不合格:指施工过程中操作不符合施工规范或标准规范要求,如施工工序顺序不当、操作技术不到位等。
三、工程不合格品处理的原则1. 整改原则: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停工整改,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
2. 追溯原则: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品,要对责任人进行追究,确保合理合法。
3. 合理原则:不合格品处理应当合理、公平,尽可能减少不良影响。
4. 安全原则: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问题,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四、工程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将不合格品进行整理、分类和登记。
2. 不合格品评定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定,确定不合格品的性质、数量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评定结果可以是合格、待处理或报废等。
3. 整改计划制定根据不合格品评定结果,相关部门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整改内容、整改时间等。
对于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较大的不合格品,应当立即整改。
4. 整改实施责任人按照整改计划进行整改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整改过程中要加强监督,防止虚假整改或瞒报情况的发生。
5. 不合格品处理结果评定整改完成后,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处理结果进行评定,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工程项目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程项目中不合格品的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工程项目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管理工作。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要求,不能满足使用功能或性能的产品或材料。
三、管理原则1. 责任制:项目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不合格品负全面责任,由专人具体操作。
2. 纪律严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将不合格品作为合格品使用。
3. 收集管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和产品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集和管理,避免混淆使用。
4. 处置及时: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做到及时处理,防止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5. 合理处理: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得随意处理。
四、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的发现: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与规定要求不符的材料或产品,应立即汇报给项目主要负责人。
2. 不合格品的收集:由专人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收集,并保持完好,以便后续处理。
3. 不合格品处理意见的提出:项目主要负责人要求专家或技术人员就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4. 处理意见的审核: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对处理意见进行审核,并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
5. 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审核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合理处理,包括报废、返工修复、换货等方式。
6. 处理结果的落实:确保处理结果的执行,并进行记录和备案。
五、管理责任1.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中不合格品管理的全面监督和管控。
2. 相关技术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3. 专人管理:负责不合格品的收集、处理和落实及时执行。
六、追溯体系1. 建立不合格品的追溯体系,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准确追溯到来源,以加强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
2. 追溯体系应包括供应商信息、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等相关信息。
七、不合格品的预防1. 做好材料选型,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确保材料质量可控。
2. 加强施工监管,提高工人质量意识,杜绝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品。
工程建设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程建设中不合格品的管理,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建设领域中发现的所有不合格品。
三、管理责任1、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落实不合格品的管理责任,制定不合格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2、项目经理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负有直接责任,应当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品。
3、不合格品的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不合格管理制度,对每一个不合格品做出合理的处理。
四、不合格品的分类1、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程度,将不合格品分为三类:A类不合格品、B类不合格品和C 类不合格品。
2、A类不合格品:指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不合格品,必须立即停止工程施工,重新排查并整改。
3、B类不合格品:指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的不合格品,必须及时整改,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C类不合格品:指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较小影响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调整工程进度或其他方式进行处理。
五、不合格品的发现和报告1、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派员前往现场核实,查明不合格品的性质和程度,并要求工程建设单位立即进行整改。
3、不合格品的整改应当及时、彻底,并做好整改过程的记录和纪实。
六、不合格品的处理1、A类不合格品应当立即停工整改,确定责任人,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2、B类不合格品应当及时整改,责任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C类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调整工程进度或其他方式进行处理,但责任人必须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七、不合格品的追责1、对造成不合格品的责任人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对严重失职的情况要作出相应的处罚。
2、对于多次发生不合格品的工程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有权吊销其相关资质,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工程质量不合格品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未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的材料、构件、工艺或工程结构等。
第四条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单位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单位代表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第二章质量不合格品的分类与管理第五条工程质量不合格品分为三类:(一)轻微不合格品:影响工程质量的程度较轻微的不合格品,一般可以通过维修或调整进行处理;(二)一般不合格品:影响工程质量的程度较一般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更换或整改;(三)严重不合格品:影响工程质量的程度十分严重的不合格品,需要拆除或重建。
第六条对于轻微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向监理单位报告。
监理单位应当及时进行确认,并进行记录。
第七条对于一般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应当提交整改措施,经监理单位确认后进行整改。
整改后,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进行记录。
第八条对于严重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整改,并向监理单位报告。
监理单位进行复核后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重新验收。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台账,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保存。
第十条质量控制小组应当定期对工程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保证措施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第十二条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工程质量验收,对已建成的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第四章处罚与奖励第十四条对于未按规定处理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的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不合格产品控制措施
不合格产品控制措施
应按公司的不合格控制程序,控制不合格物资进入项目施工现场,严禁不合格工序未经处置而转入下道工序。
对验证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过程,应按规定进行鉴别、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应进行不合格评审。
不合格处置应根据不合格严重程度,按返工、返修或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拒收或报废四种情况进行处理。
构成等级质量事故的不合格,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置。
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应按规定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应保存记录。
进行不合格让步接收时,项目经理部应向发包人提出书面让步申请,记录不合格程度和返修的情况,双方签字确认让步接收协议和接收标准。
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不合格,应邀请发包人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共同确定处理方案,报建设主管部门批准。
检验人员必须按规定保持不合格控制记录。
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
重大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公司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
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
一般质量事故发生后,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进行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严格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妥善保存现场的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相。
对待工程质量事故,必须严肃认真,一定要查明原因,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工程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工程不合格品控制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明确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处理和记录过程,以确保所有工程材料、产品和施工过程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承接的所有工程项目。
二、责任与权限1.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记录和跟踪处理结果。
3. 采购部门负责不合格材料的退换货处理。
4. 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提出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
三、不合格品的识别1.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或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技术规范、设计要求或合同约定的产品和材料。
2. 任何员工在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上报直接主管。
四、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1. 一旦识别出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其流入下一工序或被错误使用。
2. 不合格品应清晰标识,以避免混淆。
标识方式可以是挂牌、标记或其他有效方法。
五、不合格品的处理1. 对于不合格品,应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确定处理方案。
2. 处理方案可能包括返工、返修、降级使用、报废等。
3. 处理不合格品时应遵循节约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原则。
六、记录与追踪1. 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应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描述、数量、发现时间、处理过程和最终结果。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不合格品记录进行审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七、培训与沟通1. 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2.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快速解决。
八、监督与评审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公司管理层应定期对制度进行评审,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公司不合格报告处理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公司不合格报告处理管
理制度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在检测不合格报告流转处理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检测室、分场所负责检测不合格报告收集、整理、核实。
三、综合部负责将不合格报告书面通知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并负责相关资料的存档。
四、检测人员发现检测样品所检参数不合格时,应及时报告检测室(分场所)负责人,检测室(分场所)负责人立即检查原因,如果不是设备、操作、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确系不合格,应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
五、对检测报告中不合格工程需要进行复检的,综合部〔分场所)及时电告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按见证取样及复检工程的取样规定及时二次双倍取样进行复检。
六、复检仍不合格,办公室及时将不合格结果电告建设单位、委托单位、监理单位,并在24h内书面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辖区质量监督机构。
分场所由分场所负责人完成以上通知。
七、现场检测发现不合格时,检测人员现场报告建设、监理单位,并及时报告技术负责人。
回单位后,及时出具报告,由审核、授权签字人确认不合格后,综合部及时将不合格结果电告建设、委托单位、监理单位,并在24h内书面报告建设单位、委托单位、监理单位和辖区质量监督机构。
八、综合部(分场所)指定专人建立?不合格报告台帐?,内容包含:通话时间、通话号码、接听人及电告人姓名、不合格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原材料名称、使用部位等不合格报告或不合格项详细内容。
九、资料管理员负责不合格检测报告存档。
十、技术负责人不定期对不合格报告处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引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设备、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需要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控制和处理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
2. 定义不合格品在制造业中,不合格品是指与产品设计或规范要求不符的产品,不合格品可能是由于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不合格品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控制。
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并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追踪和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追踪机制,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定期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优化生产过程。
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具体步骤4.1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定期的检验和抽检,也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客户的投诉来实现。
发现不合格品后,需要及时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生产批次、发现地点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追踪。
4.2 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可能是材料的质量问题、工艺流程的失误、设备的故障或人员的操作失误等。
通过分析,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相应的行动解决问题。
4.3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除了纠正措施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可能包括加强员工培训、改进工艺流程、优化设备管理等。
预防措施的执行需要确保落实到位,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4.4 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不合格品在发现后需要进行标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正常生产中。
对于已经生产出的不合格品,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流入市场。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挑选&追加工:
a)因考虑交期、成本等方面的影响,不良比率超过接收指标,不合格品可以经过挑选或追加工
能够去除的原材料批次,由采购提出申请,并协调人员挑选处理;
b)挑选后的产品,必须再次经由IQC检验合格后,在物料标识上绿色“合格”贴纸标识,才
可入库发料;
3)退货:
原则上来料不合格均应退回厂商处理,经确认无法进行特采接收、及挑选处理的物料则放置
5.8.4工厂获知其认证产品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时(如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等),应及时通知认证机构。
6、引用相关文件:
6.1 《特采流程》
6.2 《客户投诉处理流程》
7、使用表单:
无
1、目的:
对不合格品可明确识别,防止不合格品之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满足内、外部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品的管控。
3、定义:
3.1不合格品:指那些经过检验和试验后,被判定为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
3.2不合格:不满足要求;
应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寻找对策,进行改善;
c、IPQC人员须将不良信息记录于[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反馈相关单位,并协同生产线组长确认改
善,并负责追踪改善结果,若无明显改善可对重复发生不良的时段的产品判定重检,直至改善
为止。
d、特采物料进入现场,应予以区分识别标示,制造主管和PQC人员应根据特采标示督导生产线作
在测试、试验结果发现不良时,立即进行可目视的识别区分,对送测试验品及测试结果报告
一起单独区分一起反馈交于送测部门进行处理;
5.5设备、治工具使用时发生的不合格:
1)由发生部门开出相关品质异常单,反馈品质部门依据问题范围指示设备、治工具的使用部
工程质量不合格项处置制度
工程质量不合格项处置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预防和控制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涉及工程质量的建设和维修活动。
第三条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处置应遵循预防为主、从严管理、责任到人、整改到位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应共同参与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处置工作,明确各自职责,协同推进。
二、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认定与报告第五条工程质量不合格项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符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的建设项目或部位。
第六条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认定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邀请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共同参与。
第七条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不合格项的名称、部位、原因及影响范围;2. 不合格项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引发的后果;3. 不合格项的整改措施及预计整改时间;4. 不合格项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5. 其他需要报告的相关信息。
三、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处置第八条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处置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认定与报告: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相关方认定工程质量不合格项,并提交报告;2. 审核与审批:建设单位审核报告,审批不合格项的处置方案;3. 整改与验收:责任单位按照审批的处置方案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4. 归档与总结:验收合格的,将相关资料归档,并对整个处置过程进行总结。
第九条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的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修补处理:对轻微的缺陷进行修补,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2. 加固处理:对危及承载力的质量缺陷进行加固,确保结构安全;3. 返工处理:对无法通过修补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的部位进行返工;4. 限制使用:对无法返工或修补的部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限制使用的措施;5. 报废处理:对无法修复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部位,予以报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供方发生的不合格品/服务控制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为责任部门。
4 管理内容与方法
不合格品的分类:
——材料设备的不合格
· 公司自行采购的材料设备的不合格;
· 供方采购的材料设备的不合格。
——工程质量的不合格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的报告及记录
相关供方、项目监理方以及公司相关责任部门发现或发生不合格品时都应及时向工程部或物资部报告,相关责任部门应进行记录,填写不合格报告,必要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合格品的情况。
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发生的(潜在的)所有不合格品,相关责任部门及相关供方要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要求,调查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供方发生的不合格品,除检查、督促其执行相应的纠正措施,也可就其事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在新的过程中再发生。
5 相关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经返修或不经返修作为让步接收1);
——降级改作它用;
——拒收或报废。
1)当相关供方采用此方式时,应向公司提出让步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并作好记录。
对供方发生的任何质量事故,应执行《质量事故处理规定》。
不合格品(项)评审的方式可采用会议评审、现场调查和也可采用其他可行的方式。
《质量事故处理规定》
《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设备、材料质检管理规定》
6 附录
附录A 流程图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流程图
不合格品的标识及隔离
不合格品所在责任部门应及时按《质量事故处理规定》、《设备、材料质检管理规定》等文件进行识别、标识、隔离,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相关供方的不合格品的标识,可按各自的质量体系予以控制,但必须不违反公司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规定,项目监理对其进行捡查和督促。
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工程部、物资部对各供方不合格品(项)的评审有:
工程建筑企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公司不合格品进行控制,包括识别、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工程达标投产的全过程。
3 职责
副总经理(基建管理)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领导工作。
工程部是负责对工程项目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管理,汇总不合格的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按有关规定对不合格进行登记、确认、评审、处置以及处置后的重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