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出塞》·王昌龄·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枫桥夜泊》·张继·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名扬海内外)《早发白帝城》·李白·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七年级全册诗文赏析
•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 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 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 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 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 •
•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 “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 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 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2、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 参考:这两句抓住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 ,描摹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 色,近看却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准确地透出了早春的信息 。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 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 答: 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 的闲适心情。 • 3、全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 4、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 • 答:这两句在夏夜中靠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 ,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 的思想感情。“蛙声一片”已透出天将下雨的信息 ,为下文写天气突变埋下伏笔。
•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并 评析其妙处。 • 答: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 帆高高悬挂。以“白帆”这一小景与“两岸阔”这 一大景互相映衬。“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 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 4、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 ,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 答: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 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 5、颔联写景诗句能使我们联想到了什么?尾联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这联诗句往往使我们联想到旅途平安、工作和 事业顺利。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部分古诗词的赏析: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写,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吞吐日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为王湾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所作。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七年级古代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路途中的停宿。
“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杜牧(重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初中语文课程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古诗词赏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古诗词赏析,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修养。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整理初中语文全册中的古诗词赏析并加以解读和讲解。
一、《登高》白居易的《登高》是一首描绘登高看远景的诗。
作者通过诗歌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景色和人生奋斗的向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山风吹着,天空高远,猿猴悲鸣。
湖边清澈,沙滩洁白,鸟儿飞回。
落叶无边,飘落无声,长江如滚烫。
我漂泊在千里之外,千里之外常常客居。
百年多病苦受折磨,百年间时常一个人登上高台。
现在苦恼着,白头发沾满霜雪,灰心丧气闲坐,缩在黑暗中,喝下了浊酒。
)二、《鹿柴》王之涣的《鹿柴》写的是一位老人在鹿柴旁砍柴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气氛淡雅,表现出生命力的旺盛和真理之美。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空旷的山林,看不到一个人,只听闻人类的声音。
夕阳落过去,光线回转,又照亮了林中青苔的一角。
)三、《将进酒》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达自我豪情和豪放不羁的诗。
这首诗以其饱满的音韵、短小的句子和整齐的节奏闻名于世。
它不仅富有律动,而且充满着激情和浪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翻译:我怒气冲天,依着围栏,听雨声潇潇。
我仰起头看天,快乐自由不可限量。
我于三十岁时已经飞黄腾达,但我一路被风雨跟随。
不要在时间的流逝中白头发,因为这是很难再得到的东西。
)以上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寓意,无论是从文本阅读还是从情感分析上来看,都具有很高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学习初中的古我们不应该还停留在背诵阶段,我们应该学会赏析古诗。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九年级古诗词赏析(一)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知识,包括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
以下是几首初中七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同时“举头”与“低头”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而“夜来风雨声”则暗示了春天的多变,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
3. 《望岳》- 作者:杜甫- 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析: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
诗人通过提问“岱宗夫如何?”引出对泰山的描绘,用“造化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壮丽,而“阴阳割昏晓”则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抱负。
4.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雪景图。
诗人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现雪后江边的寂静与空旷,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超脱的向往。
5.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分别描绘了日落和黄河的景象,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课后古诗赏析
古诗欣赏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
“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
部编初中古诗词(含赏析和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含赏析)(海子街育才中学 姜松柏 编辑整理)七年级(上)观沧海曹操东临碣ji 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d àn 澹d àn ,山岛竦s ǒn ɡ峙zh 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84首)带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⒈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中考必背)1、《无题》李商隐主旨: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诗人与相爱的人难得见上一面,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
”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动人。
2、《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角度:诗意:什么时候才能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情感:这两句诗使诗境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默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3、《论诗》赵翼清代学者、诗人《瓯北诗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4、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唐“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这句诗使用了反衬手法。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能战,英勇杀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用典。
斩楼兰:据考证,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
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5、《相见欢》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主旨:写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角度:诗意: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还乱,是紧紧缠绕人的是离愁。
修辞:用丝缕比喻愁思,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6、《浣溪沙》晏殊北宋词人主旨:抒写对人事的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角度:诗意:花儿凋谢了,忍见它伴随着残春消逝;燕子又来了,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
情感:通过对易逝的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写法: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语言: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
7、《龟虽寿》曹操赏析“老骥伏枥,志——,烈士——壮心——”内容: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上,但胸中任然有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翻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对理想的追求永不会息。
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与解读
初三语文古诗文赏析与解读初三学生学习语文,除了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外,也需要对古诗文有所了解与欣赏。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几首古诗文的赏析与解读,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分析,希望能够增进大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名篇之一,所表达的是诗人豪情壮志和追求进取的精神。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的表达,意味着他不甘于平庸,追求更高的事业和境界。
二、《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创作的《登高》,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以及对时代动荡的深深忧愁。
诗中的“悲秋”和“独登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流露出诗人的失意和对现实的无奈。
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让人难以忘怀。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明月光景的描绘,给人以静谧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使读者产生无限遐想。
以上是几首较为经典的古诗文作品的赏析与解读,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初中古诗大全及解释
初中古诗大全及解释如下:
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水波澹澹,山岛耸立。
丛生的草木,丰茂的百草。
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
日月星辰,仿佛从大海中升起。
灿烂的星光,仿佛在海面上涌出。
真是幸运啊,用歌声来表达我的豪情壮志。
2.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释: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被捞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日日夜夜都苦苦相思。
思念之情绵延不断,日夜都怀有深深的爱意。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被采摘。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被挑选。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以上只是部分初中古诗及解释,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名篇赏析与解读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名篇赏析与解读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既具有美学价值,又能够传承着历史文化的遗产。
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一的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一些古代诗词名篇的赏析与解读,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审美情趣。
本文将对几首古代诗词名篇进行赏析与解读。
一、杜甫《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抒发了对远方无限美好的向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呼应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恢弘。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立志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和境界的豪情壮志。
通过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杜甫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鼓舞着我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
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原为背景,描绘了春去秋来、生生不息的景象。
诗中“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动地表达了大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和不息,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通过诗人送别王孙的场景,诗中透露着别离之情的深沉与浓郁。
这首诗倡导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启示我们要坚韧不拔、积极向前。
三、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照影应须还自省,吹灯窗更明几篇。
试问知县何为者,琼舆瑶轴一何稀。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雄伟的鹳雀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诗中以“风急天高猿啸哀”和“无边落木萧萧下”等意象描写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致,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伤感。
通过展示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对照,这首诗引起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初一语文课程中的古代诗词名篇赏析与解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能够启迪学生的思考和意境的构建。
(全)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主旨】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岔路。
安:哪里。
5.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6.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七年级上册0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03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34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34篇)内容预览: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辉煌,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高耸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专门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壮的太阳和明亮的月亮,看起来在大海里升起。
辉煌的银河,看起来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欢乐快乐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画了祖国河山的雄壮壮美,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辉煌,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概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敞,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期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包蕴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刻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敞。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本古诗及赏析导读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初中考试的重点,大连市中考诗歌鉴赏一般取材于课外古诗词,学生得分率偏低。
其实,所有考点都源自课内,认真分析课内古诗是提高诗歌鉴赏得分率的捷径,现在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同学能够举一反三。
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
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
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
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饮酒》晋陶渊明"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⒈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 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心远地自偏”。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⒈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用来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4.拓展: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境相似。
5.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
6.简要分析颈联的内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
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胸怀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它告诉我们什么?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8.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点是什么?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
一改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6、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7、《使至塞上》唐朝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JP2⒉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N>YD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李白(重点)直到夜郎西。
⒈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4.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5.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6.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9、《行路难》唐朝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⒈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⒉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唐朝杜甫(重点) (2006年中考已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O⒉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⒊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Z⒋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望岳产生登岳想法的句子;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6.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11、《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⒈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⒉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