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与体征。
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输血过程中与输血后因输血操作、血液成分本身、血液质量、外来物质与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与疾病;输血不良反应下以上不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传播。
此外,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其她方法证实不良反应与输血有关。
一般情况下,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症状、体征与临床表现的时间,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型反应(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与迟发型反应(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
即发型反应指输血当时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型反应指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发生的反应。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分为免疫介导(immune mediated)与非免疫介导(nonimmune mediated)两大类。
这两者皆有急性与慢性的分类,且皆有非感染性的与感染性的并发症。
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immune transfusion reaction)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免疫介导的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大部分与血型抗原相关。
人类血型众多复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都具有相应的血型相关抗原。
仅红细胞而言,2002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的红细胞血型有29个系统,200多个抗原。
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不同个体输血时所导致的免疫输血反应就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
非免疫介导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与血液质量反映安全、成分血液输注不当有关。
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如果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与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
其中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溶血反应
02
01
03
原因
血型不合、血液保存不当等
症状
寒战、高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碱化尿液、利尿等,严重者可考虑换血 治疗
细菌污染反应
原因
01
血液保存不当、采血或输血过程中污染等
症状
02
高热、寒战、败血症等
处理措施
03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等
其他少见反应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择合适 的血液制品和输血方式;在输血前进行充分的受血者和供血者 评估,确保血液安全;在输血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护理,及时发 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重要性
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 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输血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02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原因
免疫反应、细菌污染等
症状
体温升高、寒战、头痛等
处理措施
减慢输血速度、物理降温、使用解热镇痛药等
过敏反应
原因
IgA或IgM抗体与供血者相应抗 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 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等
症状
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 等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原因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等
症状
呼吸困难、皮疹、腹泻等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治疗、支持治疗等,严 重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03
处理措施及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1gA抗体和1gA 同种异型抗体:
1、1gA缺乏者:
再次输血
多次输血 → 类特异性抗IgA ———————→ 过敏性 休克。
2、IgA正常者:
多次输血 → 1gA同种异型抗体 → 严重过敏反应。
(二) 过敏体质:
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牛奶、鸡蛋等), 输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三) 被动获得性抗体:
血涂片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即可 确诊。
精选ppt课件
17
三、预防 1.详细询问病人输血史和妊娠史,并认真
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 2.有输血史及妊娠史者不能只用盐水介质
配血,还应加用其它方法交叉配血; 3.短期内多次输血者,输血前应作抗体筛
选试验。
精选ppt课件
18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同种异体免疫
细菌污染反应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血色病
非 循环超负荷
血栓性静脉炎
免 空气栓塞
疫 出血倾向
输血传播的疾病(输血传染病)
性 枸橼酸中毒
如:肝炎、艾滋病等
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应 电解质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精选ppt课件
4
表2 403次输血反应分析*
——————————————————————
————————
反应类型
反应率(%)
——————————————————————
————————
发热反应
52.1(210/403)
过敏反应
42.6(172/403)
溶血反应
4.5(18/403)
循环负荷过重
0.7(3/403)
——————————————————— ——————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欧晋平因此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输血不良反应?那输血不良反应通常是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受血者,也就是病人、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免疫反应,因为血型抗原的系统复杂,出现的这种免疫反应。
其次是一些非免疫因素引起的,像细菌污染、空气栓塞等等,叫做输血不良反应。
分类来说,按时间分类,也可以按免疫学分类,按时间分类可以为即发反应或者迟发反应。
即发反应就是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4小时之内出现了即发反应。
如果按免疫学分类,一个是免疫反应,一个非免疫反应,也就是说是否这种发病和免疫因素有关。
发生率,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目前来说目前确切的资料,各家报道的发生率差异很多,而且数字都偏低。
这是刚才我们介绍的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速发反应,迟发反应,还有疾病传播。
速发的输血反应就是在输血以后24小时之内,然后一天之内发生的输血反应。
这里面包括一些免疫性的反应,就是包括急性的这种溶血反应,或者其红细胞血型不合的情况下输血。
还有过敏反应,通常与IgA抗体、IgG的聚合体有关。
那么输血以后马上就出现身上的一些皮疹、荨麻疹的出现。
再有就是非心源性肺水肿,这通常和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有关系。
就是说速发的输血反应有相当部分是免疫性的、免疫因素引起的。
还有一部分是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比如高热,这和热源细菌的污染有关系。
还有就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循环负荷过重有关,还有就是溶血,血液物理性的破坏,比如说血液的冰冻,太冷或者太热,以及溶血。
空气栓塞,在加压输血或者输血的操作不严格的情况下出现空气栓塞。
还有出血的倾向,输注大量的陈旧血。
枸橼酸钠的中毒,钾中毒和血液酸化或者出现高血氨。
这些都是这种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速发的输血反应。
那么迟发输血反应,也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那么免疫性同样也有溶血反应,是对红细胞抗原的回忆性抗体引发的溶血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因为输注了有功能的淋巴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及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
• • • (四) 细菌污染反应 这种不良反应是由于受到细菌污染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引起的。近年来,由于血小板 的用量不断增多,而血小板必须在22℃保存,细菌比较容易生长,因 此血小板输注引起的细菌污染反应有所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采、供血过程中有很 多环节可以受到细菌污染,如:血袋破损、采血和成分制备无菌操作不严格、血液贮 存温度过高或血液输注前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献血者本身有菌血症等。污染血液最常 见的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内毒素引起的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有人 称这类病人的休克为“暖休克”。 一旦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联合应用大剂量抗 生素抗感染,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将血袋内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找细菌,发现了细菌 就是确诊依据。看不到细菌不能排除它的存在,应该做需氧菌和厌氧 菌血培养,温度分别为4℃、22℃、和37℃。 这类反应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常会致命,病人多死于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在采供 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输血前仔细观察血液外观特别显得 重要。如果血袋内的血液有凝块、溶血、较多气泡、颜色呈现 不正常的紫色等则不应发出或输注,以策安全。
输血不良反应与应急处理 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
•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 的症状和体征。 • 一、输血不良反应 •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 (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24小 • 时后)。按免疫学分类,可分为免疫反应 和非免疫反应(见表1)。
输血不良反应
• (十) 输血后紫癜(PTP) • 此种反应罕见,大多数发生在妊娠过的妇女。输血后 5~10天发病,起病急,有畏寒、发热、荨麻疹、皮肤瘀 斑及其他部位出血。病因是受血者体内有血小板特异性抗 体,即抗PIA1(抗HPA-1a)。白种人群中只有2.1%的人 PIA1抗原阴性,我国人群中阴性者更少,加上本病为自限 性疾病,发病5~10天后恢复,故报道 • 较少。本病虽有血小板减少,但输注随机供者血小板无效。 • 正确治疗是类固醇药物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必要 时可输注PIA1阴性血 • 小板,但要筛查到合适供者较费力。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多在输入少量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也可 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
发生率约为3%,占总体输血不良反应的 45%左右。
临床表现
轻者:只出现单纯性荨麻疹,为局部红斑、 瘙痒,不发热,无寒战 。
重者:皮肤潮红、出汗、不安、脉快、血 压低、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 喘鸣、干咳、恶心、腹绞痛、血管神经性 水肿,甚至会厌水肿。
Mediated by IgG antibodies
• Patient previously exposed to RBC antigen and has low antibody titer until exposed again
• Rh, Kidd, Duffy, and Kell
DAT negative at first, but becomes + Elutions a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Ab
内) 输血 10-15 mL不相合血液即可引起。
Symptoms
Fever Chills Acute renal failure Early signs
– Anxiety – Pain at infusion site – Back/chest pain
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HTRs occur at least 24 hrs after transfusion
临床表现:畏寒、寒战、发热、出汗、可伴恶心、 呕吐、心悸和头痛。
引起的原因
致热原
• 细菌内、外毒素 • 非蛋白类杂质 • 输血或采血器具上的残留变性蛋白质或不洁物质
免疫反应
• 受血者产生的HLA/HNA抗体 • 献血者血液内含有HLA/HNA抗体 • 异体血浆输注产生的抗体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和应急措施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虽然输血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输血涉及人体内部的复杂反应机制,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
1.过敏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之一,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以上。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潮红、荨麻疹、呼吸急促、眩晕、头痛等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低血压甚至休克。
应急措施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2.发热反应:输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
轻度发热并不罕见,但如果体温超过38℃或持续时间较长,则应考虑血液库存超过期限或输血相关感染的可能。
应急措施包括中止输血,及时采集血液和尿液标本以进行细菌培养,并给予降温药物和抗感染治疗。
3.过量输血:过量输血可以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影响心脏和肺脏功能。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疼痛、高血压等。
应急措施包括立即终止输血、争取患者平卧休息,并联合麻醉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输白蛋白或利尿剂等药物。
5.感染:输血过程中可能将病原体引入患者体内,导致输血相关感染。
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等。
应急措施包括中止输血,进行血液和尿液培养,并进行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学检测。
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在应急措施之外,预防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首先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问诊,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
此外,选择符合患者血型和体质的血液制品,尽量使用新鲜的血制品,避免使用过期的血制品,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输血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和处理的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临床操作和准确的判断,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处理
经过一般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
(2)重度过敏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或持续者:静注或静滴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氨茶碱等 有喉头水肿时,应立即气管插管以免窒息
一、输血全过程质量监控
1、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 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 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各种血液制品 的输注时限如下(表1):
表1、各种血液输注时间及要求
血液制 品种类
全血、 红细胞 血小板
新鲜冰 冻血浆
冷沉淀
从离开输血科 至开始输注时 间要求 30分钟
的血压下降 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有血凝块等,提示有细菌污染存在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处理
1、凡有输血史、妊娠史和器官移植的患者,在输血出现不能用原
汗、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
诊断 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71~)8小核时体对温供恢复者正配常血试管的血标本、患者血标本和血袋标签是否同型
2、注意保暖、解热、镇静。
2、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但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2、注意保暖、解热、镇静。一般口服阿司匹林或地塞米松 等。伴有紧张或烦燥者可口服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 血压1次
4、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
症状 与 体征
(二) 过敏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 或输血后立即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 及处理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
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 实施情况记录(★)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 发热反应
(3)诊断 • 输血开始至2小时以内体温升高1℃以上, 并伴有发热症状。 • 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或妊娠史,既往输血 发热反应史,或献血者血清中有HLA、粒 细胞和血小板抗体。 • 应同轻症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反应 相鉴别。
实用文档
1. 发热反应
(4)预防
•血站:采、输血器具和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做到无致 热原。 •护理: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医生:反复发生输血反应患者,最好输少白细胞的 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对于已经开始出现发热的病 人应及时停止输入。(或者减慢输入速度,退热及 抗过敏处理,排除溶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为溶 血的早期症状也可能只有发热。)
实用文档
2.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单纯性荨麻疹、血管神经 性水肿和更严重者出现呼吸障碍、休克等 表现。是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率 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42.6%。
实用文档
2. 过敏反应
(1)发生原因:2次以上接触致敏原,致使 介质细胞脱颗粒。 • IgA、 IgG同种异型抗体、其他免疫球 蛋白多聚体等均可作为致敏原使机体致 敏; • 受血者过敏体质; • 被动获得性抗体。
实用文档
2. 过敏反应
(3)预防 • 有过敏史者,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 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非那根(异丙嗪) 或类固醇类药物。 • 不输用有过敏史献血者的血浆(致敏原一 般存在于血浆)。 • 对高危(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抗体的) 患者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缺乏 IgA献血者的血液。
实用文档
(3.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4)诊断 • 根据症状、体征判断分折; • 实验室检查:溶血实验、血生化、血尿常规、 肾功能。
实用文档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
按照输血反应发生的时间,可将输血反应分为急性反应及迟发性反应,发生于输血24小时内的称为急性反应,发生于输血24 小时之后的称为迟发性反应。
按照输血反应有无免疫疫因素参与,又可将输血反应分为免疫性反应及非免疫性反应。
免疫性反应包括许多我们通常所说的输血反应,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常由血制品物理效应所致,还包括输血传播疾病。
表12-1 为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
FNHTR发生率约为0.5%--1.0%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约占总输血不良反应的 52.1%。
FNHTR在多次输血或多次怀孕妇女中尤为多见。
有FNHTR病史者,第二次输血时约15%再次出现FNHTR。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致热原它是指任何可以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药物中杂质、采血或输血器上残留的变性蛋白质等。
随着一次性采血、输血器材的广泛应用,灭菌条件的改善,制药技术改进和热原检测水平的提高,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已较为少见。
(二)免疫反应66%~88% FNHTR由HLA 抗体、HNA抗体或 HPA抗体引起。
多次输血或妊娠,受血者逐渐产生这些同种抗体,其中以HLA抗体最为多见。
通常在多次输血者体内产生HLA 抗体频率约为54.70%。
当再次接受输血,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白细胞凝集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释放出内源性致热原,导致 FNHTR。
(三)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予FNHTR 发生率随血液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能与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予有关。
在贮存血特别是(22士2)℃保存的血小板中,含有大最的细胞因予包括IL-1β、IL-6和 TNF-a等。
随着血液保存时间的延长,这些细胞因予的含量逐渐增多,并与其中的白细胞数量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输血不良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2.熟悉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治疗和预防。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在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者输血结束后,出现了某些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者,包括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和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发生概率约为1%〜10%。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反应)和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输血24小时后,甚至十几天后才发生反应),前者主要表现为血管内溶血,后者多表现为血管外溶血,见表10-1 ;按发生原因可分为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和非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病与免疫因素无关);按症状和体征分为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溶血性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循环超负荷、电解质紊乱、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分类见表10-2。
表10-1即发性、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对比类型时间溶血部位抗体即发性<24 血管内类抗体迟发性>24 血管外类抗体表10-2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即发性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性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同种异体免疫细菌污染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循环超负荷血栓性静脉炎空气栓塞输血相关性疾病出血倾向非免疫性反应枸橼酸盐中毒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电解质紊乱肺血管栓塞第一节免疫相关输血不良反应、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全血或血液成分期间或输血后15分钟〜2小时内,体温升高1C以上,并以发热、寒颤、全身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不良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约0.5%〜3%约占总输血不良反应的52.1%,多见于反复输血的病人或多次怀孕的妇女,尤其是粒细胞或血小板输注。
一般在数小时内恢复,偶尔反应会很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有病史者第二次输血时,约15新再次出现发热反应,多次输血可高达60%(一)发病原因发热反应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输血不良反应,发病原因包括非免疫性反应和免疫性反应、输入低温库血、细菌污染等。
1.免疫性反应主要由致热原引起,致热原包括采血器材或输血器上及血液抗凝液、保存液中残留的变性蛋白质、死细菌、细菌产物、药物中杂质等,以前这种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可高达30%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改进,一次性输血器,一次性采血袋等的应用,目前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已很少见。
但在输血技术落后的地区,采血和输血器具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热原引起的发热反应仍有可能发生。
2.免疫性反应在免疫性发热反应中,白细胞抗体是重要和常见的原因之一。
白细胞抗体是由妊娠、输血或移植,同种异体白细胞致敏产生的免疫性抗体。
一般认为一次接触的白细胞数量在5X 106以下时,不发生同种致敏,即不会产生抗体,因此对于输血病人最好应用少白细胞制剂。
比如使用白细胞滤器过滤血液,以减少同种致敏和由此带来的危害。
另外也可用紫外光处理血液制品,灭活白细胞,防止抗体产生。
3.快速输入低温库存血快速输入低温库存血可引起,这可能与血液贮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相关,比如1、6、8、- a等。
血液成分、制备方法、保存时间及白细胞的含量不同,细胞因子含量就不同,引起的几率也不同。
4.原发病病人本身具有血液病、肿瘤、炎症等疾病,而某些疾病本身就有发热症状,某些疾病可能因为输血后血液循环改善,导致病灶毒素扩散而发生发热反应。
5 .误输被细菌污染的血液制品引起,但极其少见。
(二)临床表现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内,突然畏寒、发冷或寒战,继而发热,轻者体温升高1〜2C,重者体温可达39〜41C, 伴头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出汗、脉率快,持续时间几分钟〜2小时不等,然后恢复正常。
血压可无变化。
有少数患者可出现口唇。
要注意与轻症溶血反应和细菌污染反应的鉴别。
多次输血者,发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和正在输注的血液有关。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①输血开始至2小时以内体温升高1C以上,并伴有发热症状;②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或妊娠史,既往有输血发热史,或献血者血清中有、粒细胞和血小板抗体。
鉴别诊断: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发热的原因,比如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等引起的发热。
①与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鉴别:前者多发生在输血期间至输血结束后1〜2小时内,血压一般不变化;后者一般在输入少量血液后即发生,还出现腰背酸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② 与细菌污染引起的发热反应鉴别:前者停止输血,对症处理病情很快缓解;后者还有皮肤充血,甚至,停止输血对症处理无效。
(四)预防1.去除致热原严格无菌操作,清洁和消毒采血、输血用具,除去致热原。
2.输血前预防用药易患的受血者或既往有过敏反应史,可在输血前用抗致热原性药物,如醋氨酚或阿司匹林,可减轻发热。
3.选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用离心洗涤法或去白细胞滤器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使每单位血液或血液制品中白细胞含量低于5.0 X 106就能有效预防。
4.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有抗体的患者,可用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筛选供血者,或用配型来筛选供血者,以寻找相配合的血液制品。
一般应用粒细胞免疫荧光结合试验检测粒细胞特异性抗体以及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抗体。
(五)治疗方法1.暂停输血、保持输液畅通一旦发生,应放慢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尽快明确发热反应的原因,排除溶血反应及细菌污染,并缓慢输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病情。
2.对症治疗确认后,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寒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严重时可用异丙嗪、哌替啶或注射杜冷丁、静注10%葡萄糖酸钙(5〜10)。
高热时给物理降温,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斯匹林对症治疗(伴出血倾向患者禁忌阿司匹林类解热药)。
严重时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应每15〜30分钟测1次体温。
一般1~2小时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
二、过敏性输血反应输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发生以荨麻疹为主的不良反应,是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发生率为 1 %〜3%,约占全部输血不良反应的45%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重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更严重的呼吸障碍、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一)发病机制1.过敏体质患者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埃、虾蟹、牛奶、鸡蛋等,输入含有此类变性蛋白的血浆,可形成免疫反应,发生过敏。
过敏体质的人初次接触到变应原(过敏原)后,体内产生大量亲细胞性型抗体(反应素),其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已致敏的人体再次接触到相应的变应原时,变应原即与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的段相结合,激发细胞内酶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激肽、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向因子和血小板凝聚因子等。
这些物质可引起腺体分泌增多,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临床上常表现为荨麻疹型变态反应即刻反应型。
2.缺陷患者(或亚型)缺乏的受血者输入含的血液制品时会产生抗或同种异型,当再次输入含的血液制品时可引起过敏。
缺乏的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的同种致敏作用产生了抗同种抗体(不输血者也可因其它原因产生抗抗体),再次输血时、数秒至数分钟即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恶心、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及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临床表现,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被动获得性抗体供血者因对某些物质过敏(药物或食物)已产生抗体,随血液输注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如青霉素抗体(受者对青霉素过敏,而接受用过青霉素的供者血液);或供血者血液含有高效价的抗体,如将其血液输注给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4 .其他血浆蛋白抗体过敏反应还可能由其他血浆蛋白抗体所致,^口:、结合珠蛋白、C3等。
(二)临床表现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
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为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为局部红斑,瘙痒,一般对患者无危险。
症状可以有皮肤潮红、出汗、脉搏增快、血压降低、胸骨疼痛、关节痛等,也可出现寒战和发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重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如眼睑、口唇高度水肿,喉头甚至会厌水肿,出现畏寒、发热、支气管痉挛、哮喘、紫绀、胸骨后痛、肺部有气喘性罗音,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获得其中的1项以上者确诊为过敏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特别是严重者应注意与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相鉴别:①与循环超负荷鉴别:前者有红斑、荨麻疹等过敏的皮肤表现;后者心肺症状更为严重,可有频咳、咯泡沫样痰、出现奔马律等;②与鉴别:前者一般发生在输血的早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一般无肺损伤,有荨麻疹、低血压,抗过敏治疗有效;无喉头水肿,因肺水肿而咳嗽、气喘,有肺损伤(两肺细湿罗音)。
(四)预防有既往输血过敏史者,可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非那根(异丙嗪)或类固醇类药物;或其亚型缺乏者需输血时,应输注缺乏者的血液,亦可输注经专门处理去除的血液制品,如洗涤红细胞、去的血浆蛋白制品等。
(五)治疗方法轻微过敏反应如风团或搔痒无须特别处理,一般可不停止输血,但要放慢输血速度、严格观察,口服抗组织胺药。
严重过敏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氢化考的松、镇静剂等,并给予补液、升压、吸氧治疗,反应严重者给予皮质激素。
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使用氢化可的松,有循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喉头水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应作喉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准备Q吸入。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患者接受不相容的红细胞或输入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的供血者血浆,使输入的供血者红细胞或受血者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输血反应。
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根据发生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输入不相容的红细胞的量、血浆中抗体浓度(效价)和激活补体的能力、补体浓度、抗原的特性、抗体的特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及输血的速度等,通常输入10〜15血后即可发生。
(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通常由血型系统不相容输血或其他非免疫因素(如低渗、冰冻、加热等)引起,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血管内溶血,具有致死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