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3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包括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垂直于角的对边,以及角的平分线段的长度等于对应角的对边的长度。
这些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然而,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证明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性质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角平分线垂直于角的对边,以及角的平分线段的长度等于对应角的对边的长度。
5.运用练习: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5.2分式的运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5.2 分式的运算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15.2分式的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和分式的化简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分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需要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进行分式的运算时,还存在着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步骤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式运算的规则,明确运算的步骤,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分式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分式运算步骤的清晰和运算规则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深入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分式的运算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总结,明确分式运算的步骤。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运算的规则。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明确分式运算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板书中,可以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用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9篇说课稿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和探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判定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单项式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单项式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引出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接着,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过单项式的定义和特点,对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乘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实例的分析和练习,逐步掌握单项式乘法的运算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提高他们对单项式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的分析和练习,掌握单项式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乘法的运算方法。
2.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目的布置和讲解,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doc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会用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验证几何命题正确性的一般过程的活动经验。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几何发现的快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几何的应用美,激发求知欲,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学生习惯找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注重利用刚学过的定理来解决,结果相当于对定理的重复证明)突破方法:1、通过操作,测量、猜想、验证,从而对性质定理的正确理解。
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的知道思想,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为主,多媒体发现为辅。
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4《学习最短路径问题》说课稿
3.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完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3.实践活动: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最短路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原理。这些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SAS(Side-Angle-Side,即两边及其夹角相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SAS判定全等的原理,并能运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在学习了SAS判定方法后,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三角形的相似。
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并能运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并能运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理解SAS判定全等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似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探究SAS判定方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边及其夹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1轴对称》(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1轴对称》(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13-1轴对称》(第1课时)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3.巩固新知: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023最新-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篇一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3.1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
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是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方法: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及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目标,因此我将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由于对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要求严格且步骤繁琐,此时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因此我将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主要针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进行讲解。
本节课主要涉及到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将会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求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基础,包括角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
他们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逐渐提高。
但是,在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容易混淆不同的判定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角角边”判定法解决三角形全等的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角边”判定法的原理和应用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角角边”判定法的逻辑思维和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两个形状相同的纸片,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 提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和方法。
3. 呈现案例通过投影或黑板绘制两个已知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规律,并总结判定全等的条件。
4. 探究“角角边”判定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将获得几个三角形,通过测量角度和边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定是否全等,并记录相应的推理过程。
5. 汇报和总结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和汇报,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判定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角角边”判定法的应用方法,并对不同情况下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是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本说课稿针对其中的《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部分展开讲解。
这一部分内容是数学中的代数部分,主要介绍了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方法。
2.理解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规则。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方法。
2.理解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下:1.理解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
3.教学PPT。
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老师通过提问、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单项式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呈现新知教师使用PPT或者黑板,将单项式的定义呈现给学生,并讲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则,包括指数相加、系数相乘的原则,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给学生。
第三步:拓展知识在学生掌握了单项式与单项式乘法的运算方法后,教师将介绍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则。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的展示,详细解释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步骤,包括将单项式与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一一相乘,再将所得的乘积相加的方法。
第四步:练习巩固教师设立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五步:展示应用在学生掌握了单项式乘法的基本方法后,教师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六步: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13-2画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轴对称知识的一个巩固,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尺规作图工具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剪刀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讲解示范:讲解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并进行示范。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尺规作图,画出轴对称图形。
4.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在作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思考如何将轴对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概念:……2.性质:……3.作图方法:……4.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全等三角形》篇1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类型,已经知道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这一特殊的三角形却还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对于研究它的全等的判定有着足够的感知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困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之前,学生所接触的逻辑判断中直观多余抽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多于用数学语言表述。
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认知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为掌握规范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服务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3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3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9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12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20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25“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29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35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39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41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4511.3.1 多边形说课稿45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49《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55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66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68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6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71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77第13章轴对称(14)86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86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92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9613.3 等腰三角形(5)100《等腰三角形》说课稿100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107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11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6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20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123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127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129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二)132《积的乘方》说课稿(一)135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140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144《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149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156《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164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169§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173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177§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181第十五章:分式185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5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8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193 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199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202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204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206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209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214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219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222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边角边(SAS)判定法。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边角边判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边角边(SAS)判定法,能运用边角边判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判定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边角边判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边角边(SAS)判定法。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边角边(SAS)判定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材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
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一. 教材分析《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最短路径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意义,掌握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和意义,然后通过图的表示方法引出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法。
接着,教材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最短路径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和贝尔曼-福特算法。
最后,教材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图的概念和相关性质,对图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然而,学生对于最短路径问题的理解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意义,并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和意义,掌握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和意义,掌握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迪杰斯特拉算法和贝尔曼-福特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展示实际问题和算法流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最短路径问题的定义和意义。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一、说课概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展开。
二、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以及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规则、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平面图形的性质及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与变形、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技巧、平面图形的证明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完备性,掌握代数式中的因式分解,以及解决复杂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4.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知:清晰讲解新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新知,提高解题技能。
4. 小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4.2.2《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4.2.2《完全平方公式》一. 教材分析完全平方公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二次方程和几何问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二节的内容完全平方公式,通过实例和推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等知识。
因此,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需要建立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和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2.让学生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形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的知识,为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做铺垫。
2.推导:通过实例和数学推导,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3.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和解答。
4.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完全平方公式的表达式和推导过程,以及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关键信息,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关注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关注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对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全等条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方法的应用。
3.实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其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 (4)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 (4)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 (10)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 (13)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 (21)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 (26)“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 (30)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 (36)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 (40)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 (43)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50)11.3.1 多边形说课稿 (50)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 (54)《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 (60)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68)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68)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 (71)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 (74)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7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 (77)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 (83)第13章轴对称(14) (93)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 (93)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 (99)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 (103)13.3 等腰三角形(5) (107)《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107)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14)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118)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18)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3)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7)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 (130)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 (134)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 (136)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二) (139)《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142)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 (147)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 (151)《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 (156)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 (163)《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 (171)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 (176)§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 (180)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 (184)§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 (188)第十五章:分式 (192)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2)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5)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200)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 (206)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 (209)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211)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213)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 (216)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 (221)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 (226)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 (229)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发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了解三角形相关的概念,(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三角形的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为以后认识和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审美意识的重要题材,所以学会《三角形的边》是致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定义,让学生模仿学习”的框架,在学习《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自己发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总结,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整节课采取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来落实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三角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三角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学发指导:1.鼓励学生步步为营,及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克服马虎的习惯。
2.学习图形利用了声光影像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引发他们的兴趣。
3.学习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教师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直尺、剪刀3.三角形纸板学生准备剪刀、三角形纸板、直尺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68-69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把古埃及的金字塔、军事飞机、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大的建筑,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C BA(2)C BA (3)E D CB A (4)E DB A (5)DC BA(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 、CB 、AB 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和BC 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六、练一练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 3,4,8 ( )(2) 2,5,6 ( )(3) 5,6,10 ( )(4) 3,5,8 ( )2.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cm 和5cm 的木棒,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偶数,小颖有几种选法?第三根的长度可以是多少?3.草原上的四口油井,位于如图所示的A 、B 、C 、D 四个位置,现在要建立一个维修站H ,问H 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四个油井的距离之和HA+HB +HC+HD 为最小?说明理由。
(图略)七、忆一忆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分类4.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1.课本P71练习1.2,2.补充: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能否确定CD AB +与BC AD +的大小,并加以说明.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洪江中学 宋普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三角形的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说教材):O D C BA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边》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小学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一些内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这一节的学习也为后面将要学到的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有关的角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三角形的边,角及三角形的表示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三角形,并探索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节的难点是:三角形三边之间大小关系的应用.二:教学策略(说教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定义,让学生模仿学习”的框架,在学习《三角形的边》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自己发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总结,体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要求.整节课采取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来落实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学情分析:(说学法)八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也认识了三角形,有过认识图形的体验,但很不系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三角形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1.鼓励学生步步为营,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克服马虎的习惯.2.学习图形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引发他们的兴趣.3.学习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四、教学过程:1.回顾:让学生举手回答一下以前小学学过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2.新课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三角形的定义通过看多媒体放映的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交通标志等),让同学思考这些图片中所含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2).讲授三角形的顶点,角和边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会以图形展示并提问的方式,和同学一起探讨三角形的顶点,角和边的简单概念.同时做一小道练习加以巩固.(3). 讲授三角形的记法图文结合,直接引入,干脆利索.练习辅助.(4). 讲授三角形分类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按角的分类,引出三角形按边的分类.之后小结一下,前面这些小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5).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用引导学生实践与探究的方法来讲授:第一步,找同学亲自实践,模拟现场.给他两条路看他怎么走.第二步,引入实际问题--有关本班同学践踏草坪的实际例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学模型.第三步,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四步,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快捷方法.第五步,练习.(6).总结(7).布置作业.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乌鲁木齐市第30中学:亚森江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着重介绍了三角形的三种特殊线段,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知识是学习本节新知识的基础,其中三角形的高学生从小学起已开始接触,教材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从高入手,利用图形,给高作了具体定义,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为线段,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另外几种特殊线段——中线、角平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