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讲义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之黄帝内经讲义》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之黄帝内经讲义》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之黄 帝内经讲义》
探索中国古代中医学宝库的黄帝内经,从其源起、历史背景,到内涵与结构; 从阴阳五行理论,到气的概念和功能;从经络理论,到中医证候的辩证分型; 从八纲辨证,到内外感因素;从病理发生到膳食与生活方式的作用;从疾病 防治到环境因素与情绪的关系;从平衡与和谐到针灸和汉方药的应用;从临 床实践到现代诠释;从未来研究与发展。深入剖析中国古代中医的精髓,并 展望其未来。
经络理论
探索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理论,揭 示经络在中医实践中的重要性与 应用。
中医证候
深入剖析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证候 辨证分型,探讨其在诊断与治疗 中的意义。
针灸与汉方药
解读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和汉方 药的应用原理与临床经验。
八纲辨证与内外感因素
1
内外感因素
2
研究黄帝内经对疾病发生的认识,探讨
内外感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
八纲辨证
讨论黄帝内经中的八纲辨证,揭示其在 疾病辨识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与情绪
探索环境因素与情绪对健康的关系,揭 示黄帝内经对此的独特观点。
膳食与生活方式的作用
疾病防治
探讨黄帝内经中膳食防治的原则与方法,揭示其 在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
环境因素
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探索保持平衡与和 谐的生活方式。
现代诠释与临床应用
现代诠释
探讨黄帝内经在现代医学中的诠 释与应用,揭示其与现代医疗的 关联。

临床应用
解析黄帝内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探讨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 价值。
草药疗法
探索黄帝内经对中草药疗法的应 用,揭示其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 和效果。
未来研究与发展
1 现代科技
展望黄帝内经在现代科技 发展中的前景,探索新的 研究领域。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第一章导论《素问?生气通天论》1(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2(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2( 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3(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1( 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1( 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

《素问?五藏别论》1(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

2( 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

《素问?太阴阳明论》1( 阳者,天气也……阴受之则入五脏。

2( 四肢皆禀气于胃……不得主时也。

《素问?经脉别论》1( 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

《灵枢?本神》1( 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志。

2( 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

《灵枢?营卫生会》1(人受气于谷……至阴而止。

《灵枢?决气》1( 两神相搏……令无所避,是谓脉。

2( 精脱者,耳聋……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第四章病机《灵枢?百病始生》1( 风雨寒热,不得虚……大病乃成。

《素问?至真要大论》1( 背诵“病机十九条”原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1( 春生,夏长……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素问?举痛论》1( 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2(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素问?调经论》1( 夫心藏神……是故守经隧焉。

2( 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第五章病证《素问?热论》1(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必不免于死。

2( 帝曰: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素问?评热病论》1( 人所以汗出者……虽愈必死也。

《素问?咳论》1(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者为泄、为痛。

《素问?痹论》1( 风寒湿三气杂至……内舍于其合也。

2(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素问?痿论》1( 五脏使人痿……著则生痿躄也。

2( 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故足痿不用也。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內經講義》背誦內容第一章導論《素問·生氣通天論》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P39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2.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P40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P4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2. 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P49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

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厚則泄,薄則通。

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3.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P55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問·六節藏象論》1.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P68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黄帝内经讲义

黄帝内经讲义

黄帝内经讲义《黄帝内经》讲义《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

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

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内经讲义

内经讲义

内经讲义(王洪图)
第一讲:
包括\:素问,灵枢。

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西汉时期汇编而成。

是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四大经典:本草纲目,伤寒,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

是祖国医学发展的渊源。

推荐学习内经的参考书:科学技术文献技术出版社,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太素》;明代马莳所著《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张景岳,明代,人卫出版社《类经》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王洪图等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黄帝内经讲义(二)

黄帝内经讲义(二)

黄帝内经讲义五脏的病变反映1.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头晕,耳鸣,性冷淡,高血压,不育症,结石,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2.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3.脾:口臭酸,食欲退,爱睡,头身沉重,皮肤瘙痒,胃反酸,隐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4.肺呵喘,咽干,多痰,浮肿,口鼻皮肤干燥,呼吸无力,大便干稀不定.5.心:胸闷气短,心率不齐,胸心痛,失眠多梦,多汗,眩晕,口舌青紫,心悸,口舌生疮.五脏病变脸部的反映1.肾:颧骨到耳之间,到下巴为肾反射区.2.肝:鼻梁中段和两侧为肝胆反射区.3.脾:鼻子尖是脾,两侧是胃.4.肺:前额和两眉中间是肺.5.心:额头,两眼间是心,心血官反映区.6.小肠:鼻翅到眼外角是小肠.7.大肠:鼻翅两侧大肠.8.脑:两眉间.9.生殖系统:上下嘴唇.10.心压力:印堂上.突发变化有病变,颜色发白,黑斑,红,脓包,红丝等.内分泌(激素)1.甲状腺:喉部.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2.甲状旁腺:棕黄色大豆大小的小体.调节钙代谢.不足,血钙下降,手足抽筋.亢进易骨折.3.肾上腺:4.脑垂体:生长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激素.5.松果体:7岁后萎缩,具有抑制性成熟.6.胰岛腺: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7.生殖腺.激素,黄体(女).不要保持一种姿势人体的坐、卧、站、走、看、思六种本能,不能劳累过度,否则会影响健康。

久坐伤肉:长坐不动,血液停滞,会使臀部以及下肢肌肉纤维萎缩,引起肌肉伸缩无力。

同时长坐还影响消化器官正常功能,形成消化不良,胃满涨气,食欲不振,导致胃疾。

久卧伤体:长期卧床不起,嗜睡不动易使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疲倦不堪,全身无力。

久站伤骨:长站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流上行回流不畅,极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足部麻木,还可出现足背面浮肿。

由于长站,关节僵直,关节不活,腰背酸痛,重者还会引起关节炎的发作。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详细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第一章导论《素问·生气通天论》1.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2.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3.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1.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内经讲义选+王正龙

内经讲义选+王正龙

王正龙先生内经讲义选(转自国粹网)《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万物生生不已、阴阳运化不止,都是得益于与天一之水相通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只有(先天)真阳元气(阳)充足,才能使脏腑发挥“藏而不泄”的功能(秘),才能使(后天)经气保持巩固而不会外泄(乃固),这就是能够使人身的生发、生长(阳)和收敛、收藏(阴)功能保持正常调和状态的最基本的要素(凡阴阳之要)。

——这便是生长(阳)和敛藏(阴)功能不会颠倒分离的前提。

两者不合,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倘若真阳元气虚损,就必定会造成生长和敛藏(两者)功能的严重失调(不合)。

由于真阳元气不足,收敛的功能(气机)就必定衰弱(无秋),就会使生发之气转化为邪火(春)而不可遏止,就好像大自然只有春天(的生发功能)而没有秋天(的收敛作用),假如生发的气机没有收敛功能的制约,那么,生发的气机就会变为阳邪亢盛而不能终止(若春无秋);——这便是“阳盛阴虚”的证候。

由于真阳元气不足,生发的功能或气机就必定衰弱而被阴寒之邪所困(若冬),就会抑制生发的功能或气机,不能使各脏腑功能发挥正常生长运化的作用(无夏),就好像大自然只有冬天(敛藏的功能)而没有夏天(生长的气机)(若冬无夏),(人体的)自然万物将不能正常生长。

——这便是“阴盛阳虚”的证候。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duó量长短)只有认识并凭借人身的自然规律(因而)进行保持和培养真阳元气(和之),才可以称得上是符合了(是谓)圣人的行为规范(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所以(故),(如果)真阳元气极为虚弱就不能发挥紧密固摄脏腑经气的作用(不能密),脏腑经气必定会变化为邪火而亢盛(阳强)并浮飘于经脉末梢于外,这是(乃)因为真阳元气衰竭而使得人身收敛的功能(阴气)几近枯竭(绝)的缘故。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午后、夜间或秋冬季节。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阴寒之邪得以平复(阴平),真阳元气才能发挥“藏而不泄”的功能(阳秘),这就是精和神(精神)必须通过“扶正祛邪”以及“反观内守”的方法才能(乃)得以统一和谐(治)的结果;——这便是使用回阳药物或灸法以及“恬淡虚无”才能达到的“真(阳元)气从之”的境界。

内经讲义 ppt课件

内经讲义  ppt课件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变化动力
空间——广泛性:万物均有阴阳 时间——永恒性:万物始终存在阴阳变化
阴阳
(二)可以用阴阳作为纲目来概括事物的属性 向上、向外、在上、在表、光明、躁动、温热——属阳,“积阳为天” 向下、向内、在下、在理、晦暗、沉静、寒凉——属阴,“积阴为地”
ppt课件 8
二、论述了阴阳的特征、作用及分布
津液
ppt课件 30
三、五气太过导致阴阳失调
风胜则动:风气太过,损伤肝筋,引起肢体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
火胜则肿:火热太过,血壅肉腐,聚为痈疡红肿;
燥胜则干:燥气太过,耗伤津血,引起人体内外干涩;
寒胜则浮:寒邪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或寒
凝津滞);
湿胜则濡泻:湿邪太过,脾被湿困,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水谷不分
ppt课件
6
校注
神明之府: 神——神于内,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内在动力。
明——明于外,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外部征象。 府——场所→根源
变化莫测者谓之神明——王洪图
ppt课件 7
一、阐释了阴阳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医学领域
(一)阴阳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 万物之纲纪——分类纲领 阴阳——天地之道 变化之父母 变化根源
张介宾将壮火、少火释为人体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
“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 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
ppt课件
18
一、形精气化之间的关系
1、正常:互资互促
气味化生形精:“味归形”,“气归精”,“气生形 形精产生气化:“精化为气” 气化产生形精:“精归化”,“化生精”

《内经选读》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内经选读》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内经》多篇全面运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特别是 阴阳与五行合流之后的学说形态。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合流始于战国之末的阴阳家,兴 盛于两汉,是汉代流行的思想。汉代的许多政论、著作每 带有阴阳五行的印记。


语言文字的使用,纪时的习惯,制作金属细针所要求 的材质和冶炼术等,亦多符合汉代的特点。
第一单元
佐证——出土文物
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王堆、荆州地区张家山等数 处汉墓出土了大量简帛医书,内中虽然没有《黄帝内经》 或《素问》之类的篇卷,但其内容与《内经》有一定关 联,成为考定《内经》一些篇章来源和撰著年代的可靠 依据。 《灵枢·经脉》及《黄帝内经》不见于马王堆、张 家山汉墓,更加证实《内经》成书确在汉代初年之后。
关于原著
• 《内经》,全称为《黄帝内经》。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 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中国医学发展 史上影响最大的医学典籍。 • “岐黄之术”?!
• 后世医学尊称为“医家之宗”,“轩岐之书”。
学习要求
1.掌握《内经》的成书时代。 2. 掌握《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的书名含义。 3.掌握《内经》的流传情况。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内 经 选 读》
主讲:XX XX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
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 孙思邈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开始上课!
绪 论
为什么要学习原著?
• 根据原始论文来追踪理论的形成过程,始终 •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而且这样一种研究,比起 •通过同时代的工作对已完成的题目作出一种流畅 •的叙述来,往往对于实质能够提供一种更深刻的 •理解。 --------爱因斯坦

精读《黄帝内经》讲义

精读《黄帝内经》讲义

会其经文的精义也不断加深。 其知识面越广,领会《内经》的理论 内涵越深,应用范围越广。当你二年级, 或四年级,或当医生临床工作后。在不 同阶段,你会对经文学习的要求,掌握 内容的侧重,分折问题的深度就有不同, 其领会经义就会加深,感觉其意义更大。
如《素门问· 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
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肝者,罢极 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1、二年级时学习: 2、四年级时再学习: 3、工作后的再学习: 《内经》的吸引力是会让你不断去学习 和研究。
(五)以分门别类综合相关内容,系统
性学习阅读经文。 把有关联的经文归类通读,有系统地学 习和掌握,比较全面了解其内容和理论 观点。 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等篇的经文系 统分类归纳,阴阳学说类。 1、阴阳的其本概念, 2、阴阳其本内容,
3、人体结构和物质阴阳分属和特征, 4、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阴阳相互关系, 5、人体病变方面的阴阳病因病机, 6、诊断辨证阴阳学说的运用, 7、中医治疗上阴阳学说的运用, 8、养生防治上阴阳理论的应用。

《素问· 痹论》本文论痹病,通过全文学习分 折,发现在本文中,强调痹病与风、寒、湿 之邪入侵有密切相关。经文多处论及由于病 邪入侵而产生痹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 为痹也。”五脏痹产生,”所谓痹者,各以 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六府痹产生, “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 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营卫失调 而产生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 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只有全文去通 读,才能掌握其理论和意义、辨病与辨证临 床意义。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
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要掌握本 经文其理论及应用。 以此理论来深入分析,气与血、营气 与卫气的相互关系。

《黄帝内经》导读讲义

《黄帝内经》导读讲义

《黄帝内经》导读讲义“夏三月,此谓蕃秀”,“蕃”是草木葱茏茂盛,层层叠叠的样子,也有多和繁的意思,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秀”是什么?很多人随口就说,秀是开花,漂亮啊!还有人能举出例子,什么秀美、秀丽、作秀等等。

错了!看看秀字下面的“乃”,再看看“奶”和“孕”你就会明白,“秀”是草木孕育果实的样子。

所谓秀才,就是满腹经纶,怀才不遇的人。

春天是大多数植物开花的季节,而夏天是孕育果实的时候。

没有夏天的孕育成长,很可能就落个华而不实的下场。

“天地气交”是什么?春天是天气渐暖,地气渐渐往上升,风多上扬,未成气候,很难有雨。

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而到了夏天,天气下达照射蒸腾,地气水蒸气往上走,出现一种交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是下雨了。

说夏天也是个多雨的高温、高湿的季节。

“万物华实”。

华是开花;实是结果。

早春开花的植物像杏呀、桃什么的,到夏天已经开始结果了。

这时候人该怎么办?“夜卧早起”,这时候可以晚上睡得晚一些,早上早早起,为什么?夏天的时候是昼长夜短,你也顺应天气,这会儿你睡的晚点、闹腾一会儿没事。

下一句,更重要,“无厌于日”,我们夏天打着伞,躲在空调的房间里,生怕晒着一点太阳。

错了,夏天就是热,出汗的时候,夏天不出汗,就会出问题。

我们现在人已经不会出汗了。

我曾去日本呆了一段时间,我感觉日本空调太凉,为什么?日本那个西服领带上班族,你一看都是正正规规工作人员,所以他为了在办公室还穿西服打领带,把空调调得特别低,所以夏天的时候他们根本见不到一点汗。

我们都在讨厌太阳,夏天不出汗,秋天出问题,也就是肺、皮肤、呼吸系统出问题。

过敏的哮喘的、花粉症等等。

《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尤其是是夏天,人的阳气蒸腾在外,腠理毛汗孔开放的时候吹冷风,最容易伤人。

接下来是“使志无怒”?我们春天是叫“以使志生”,让自己的愿望、鼓励自己、我要干点什么?我要挣多少钱?我要出什么名?到了夏天的时候,“使志无怒”,怒是什么?郁怒。

内经讲义第二版教学设计

内经讲义第二版教学设计

内经讲义第二版教学设计介绍《内经讲义》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一,在中医教育、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领域广受欢迎。

第一版《内经讲义》已经成为国内外中医教育领域的必备教材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中医教育的发展,我们针对第一版《内经讲义》中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推出了第二版《内经讲义》。

同时,我们还对《内经讲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制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第二版《内经讲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希望对中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了解《内经》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掌握《内经》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熟悉《内经》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第一章《内经》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内经》的出现和发展历程。

•《内经》的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气血等。

第二章《内经》的理论体系•五运六气和人体生理。

•疾病的发生和病机分析。

•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第三章《内经》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基于《内经》的辨证施治方法。

•基于《内经》的药物治疗原则。

•基于《内经》的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辅助。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期中期末考试。

•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

•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

总结本文介绍了第二版《内经讲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对中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发,促进中医教育的发展和传承。

整理版黄帝内经讲义

整理版黄帝内经讲义

目录预览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二.中医与日常生活三.十二时辰的养生四.黄帝内经概论五.阴阳的本性六.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七.食物的意义与偏性一.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内径讲义 十四五电子

内径讲义 十四五电子

内径讲义十四五电子
人卫社“十四五”精品教材展示:《内经讲义(第4版)》——探源《黄帝内经》思想,汲取中医理论精华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一批)涵盖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护理学5个专业,共计100种,正在陆续出版中。

该套教材全面体现新时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特色如下:
1.立德树人,思政教育
2.准确定位,联系实际
3.夯实基础,整体优化
4.注重衔接,合理区分
5.体现传承,突出特色
6.与时俱进,纸数融合
7.创新形式,提高效用
8.突出实用,注重技能
9.立足精品,树立标准
10.三点兼顾,有机结合。

内经讲义 打印重点教学教材

内经讲义 打印重点教学教材

1.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屡。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3.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4.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5.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

6.五脏: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7.五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8.四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9.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0. 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11.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讲义》复习题来源:贺忠延的日志绪论1、《内经》的成书年代。

【归纳】《内经》成书时间:《史记》之后(公元前99年;《七略》之前(公元前26年。

结论:《内经》成书:公元前99年~公元前26年。

2、《内经》的注家、注本。

※1、全元起---南朝齐梁人----《内经素问训解》《内经》最早的注本。

注释《素问》当时已经存在的八卷。

本书已亡佚,但其目录收录于《素问识》中,《新校正》中保留其部分篇目及全元起注解。

2、杨上善---唐----《黄帝内经太素》该书将《内经》的《素问》、《灵枢》合在一起进行分类编排,共分十九大类,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加以注释。

该书的《素问》经文保存了王冰改动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3、王冰---唐----《黄帝内经素问》王冰将《素问》重新整理编次,刊正谬误,补入运气七篇,并加以注释。

以二十四卷本行世。

4、马莳---明----《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通注内经的全书。

由于他擅长针灸,因而对《灵枢经》的注释远高于对《素问》的注释,成为历史上第一部《灵枢》的全注本。

特点:重于灵枢(针灸-结合临床经验)※5、吴崑---明----《素问吴注》以王冰的二十四卷本为底本加以注释,注文阐发医理深入而不流于空泛。

该书有直接改经文或增减经文现象。

6、张介宾---明----《类经》将《内经》分类并注释,共分十二大类,三百九十目,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

其注释义理周祥,明白易懂。

(分类注释,完整,没丢失)7、张志聪---清----《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及其门人集体注释《内经》的一部书。

特点:对前人之注,做到了取其精华,厘正谬误,且有新意。

※8、高士栻---清----《黄帝素问直解》特点:其注释简洁明白,简单明了。

9、滑寿---元----《读素问钞》《素问》的摘要选注本。

10、李中梓---明----《内经知要》摘要《素问》、《灵枢》之要文、要义编纂而成。

是医学入门读物。

11、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日本、丹波元坚---《素问绍识》阴阳应象大论1、名词解释※※痎疟:二日一发的疟疾。

※飧泄:完谷不化的泄泻。

壮火:用药不合适,产热过多,机体不能利用,或不能充分利用,可能对人体有害。

少火:用药合适,产的热正好适合机体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人体有益无害。

※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2、“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药食之气产热过盛,超出机体的需求,则对人体产生危害;其产热不足或正好满足人体的需求,则有益而无害。

3、气味及其为薄厚阴阳属性及作用。

味属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薄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厚者为阳中之阳,薄为阳中之阴。

4、如何理解“热胜耐冬不耐夏,寒胜耐夏不耐冬”?阳胜生热,遇热而热增,遇寒而热减,故阳胜病耐冬寒不耐夏热;阴胜则寒,遇热则寒减,遇寒则寒增,故阴胜病耐夏热而不耐冬寒。

5、风、热、燥、湿、寒的致病特点。

※※【原文】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注释与讲解】⑴、风胜则动:风邪太过,肢体出现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的疾病。

⑵、热胜则肿:肿:气郁化火,产生疮疡类的疾病,而非水肿。

⑶、燥胜则干:燥邪过胜则耗伤津液,见内外干燥之病。

⑷、寒胜则浮:浮:浮肿。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行,不能化气行水,使水液运行停滞,聚而成水肿。

⑸.湿胜则濡泻:濡泻:稀溏便或大便不成形。

泄泻特点:便出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水、津液与粪便不分。

脾为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发濡泻。

6、脉与四时的关系如何?四时脉象有何特点?(权衡规矩)四时脉应脉象特点春中规脉圆滑,柔韧夏中矩脉宽缓大方秋中衡脉轻涩冬中权脉有下沉之势7、背诵: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六节脏象论1、名词解释唇四白※2、五脏的命名及其依据?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

根据五脏在人体部位的阴阳属性和五藏相对应的季节属性,以及季节阴阳属性的太与少,综合命名。

※3、试论述十一脏取决于胆。

观点一:以明代张介宾为代表,认为十一藏既取决于胆府,又取决于胆经。

观点二:以李东垣为代表,认为十一脏取决于春生之气,即春气。

观点三:“十一”为土之误。

即土藏取决于胆。

观点一:胆:指器官。

胆经:运行气血的通道。

二者并非为相同。

张介宾将两个概念混淆了。

在逻辑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所以这个观点不合理。

观点三:1、《内经》中其它篇章没有相关的论述。

2、历代的注家、版本也没有提出相关的论述。

3、土藏取决于胆;土藏即为脾胃,古代没有提出脾胃与胆的功能之间的影响关系。

观点二:李东垣认为十一藏取决于春气。

第一、五脏与四时之气相通应,并被五时所主。

第二、五脏可用相应的季节名称称代。

这为胆转换为春气提供了根据。

第三、春气太过、不及使四时之气异常,进而影响五脏病与不病。

综上所述,肝胆之气通于春气,春气决定于一年四时气候正常与否,进而影响五脏及其相应的六腑病与不病。

因此十一脏取决于胆所通应的季节之气—春气。

4、背诵: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脾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五脏别论1、名词解释:※女子胞:子宫,又称胞宫。

奇恒之府:指异于常腑也,即不同于一般的脏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魄门:魄,通粕;即肛门。

气口:又称脉口,寸口。

※2、试论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口:又称脉口,寸口。

气口主手太阴肺经(包括肺),但不能确定是否主五脏。

在人迎、寸口脉诊中,人迎主腑主表;而寸口主脏主里。

说明寸口主五脏、主里。

3、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的区别?器官功能特点功能表里配合,与经脉相络属五脏心、肝、脾、肺、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有肾传化物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有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无(胆除外)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营卫生会※1、名词解释漏泄:汗出较多或汗出如雨的现象。

气道:营卫之气运行的通道※2、如何理解“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清”、“浊”:指气的性质而言。

营气:指其性柔和的水谷精微物质。

卫气:慓悍滑疾之性的水谷精微物质。

※3、卫气的运行方式有哪些?是如何运行的?一.卫气的单独运行方式:昼夜运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卫气白昼运行:从人睁开眼睛开始,在头部从不同途径,沿着手经或足经进行循行。

足经部分的循行到足下,然后返回到眼睛,如此往返的运行。

※卫气的夜间运行:通过足少阴经的分间先到肾,然后到心,到肺,到肝,到脾,由脾再到肾,往返循行二十五周。

传递关系:以相克模式传递。

二.营卫伴行:营气在血脉中运行;卫气在血脉之外,分肉之间的环境中运行。

※4、营气,卫气运行环境有何区别?(共两点)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分肉之间。

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5、试论述卫出上焦。

(一)卫气不出于下焦。

下焦所出物质是水,进入膀胱之后,则为尿。

水和尿在人体中的作用与卫气无关。

故卫气不出于下焦。

(二)卫气出于上焦。

1卫气与上焦之气的性质比较:上焦之气与卫气都具有慓悍滑疾的特性,所以它们在性质方面相同。

2卫气、上焦之气运行部位的比较:上焦之气和卫气都在脉外与分肉之间运行,所以它们的运行环境相同。

3上焦之气与卫气的质态比较。

卫气与上焦所出之气都是精微物质,所以它们的质态相同。

通过以上三方面比较,上焦之气与卫气在特性、运行环境、质态等方面均一致。

所以,卫气出于上焦。

※6、何谓“夺血无汗,夺汗者无血”简述其机理。

(一)汗血同源关系:血不足的人则少汗;汗出过多的人,则血少。

(正反论述)是否符合临床?失血的病人,是否有出汗现象?(二)气血的亏损与治疗的关系:失血的病人,不要用汗法治疗;经常出汗或亡阳的病人,不能再用放血或伤血的治疗方法。

(正反论述)张仲景:“疮家不可以发汗”、“亡血家不可以发汗”7、卫气与睡眠的关系。

失眠的原因: 卫气不足:夜间卫气不能入于阴或卫气在阴分不足,而在表仍有大量滞留,则出现不寐。

※8、“少壮之人昼精夜眠,老人昼不精,夜不眠”简述其机理。

少壮人昼精夜眠的机理:少壮人由于气道通畅,保证营卫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故少壮人昼精而夜眠。

老人昼不精,夜不眠的机理:老人由于气道涩,影响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则出现卫气昼行于阴,夜行于阳的颠倒的运行现象。

生气通天论1、名词解释喘渴、煎厥、薄厥、偏枯、风疟、洞泄、痎疟、短肌喘渴:气喘息息,喝喝有声。

痎疟:二日一法的疟疾。

※洞泄:急而猛的以水样便为主的泄泻。

※风疟:疟疾的一种,以汗出恶风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疟疾。

※煎厥:古病名,高温酷暑条件下,过度劳役,耗伤阴精阳气,气阴两伤而引起的昏厥病。

※薄厥:古病名,由于大怒,迫使气血上逆,郁积于头部而致突然昏厥的病症。

※偏枯:病名,虚邪客于身半,经气受阻,导致半身疼痛,肌肉干枯消瘦不用的病证。

短肌:肌肉萎缩※2、阳气有哪些主要作用?提出经文依据。

1、卫外作用。

“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2、濡养作用。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3、保护阴精的作用。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3、影响阳气失调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内因包括情志、嗜欲、饮食、劳倦、居住条件等等。

外因:寒暑燥湿风。

※4、什么是煎厥、薄厥、偏枯?其发生的病因、病机、病症?煎厥:古病名,高温酷暑条件下,过度劳役,耗伤阴精阳气,气阴两伤而引起的昏厥病。

病因:烦劳(内因);暑热(外因)主证:突然昏倒,身热微厥,汗出。

薄厥:古病名,由于大怒,迫使气血上逆,郁积于头部而致突然昏厥的病症。

病因:大怒。

主证:突然昏仆不知人,或兼见肢体不用。

偏枯:病名,虚邪客于身半,经气受阻,导致半身疼痛,肌肉干枯消瘦不用的病证。

病因:虚邪贼风。

主症: 半身疼痛,肌肉瘦削,无汗,半身不遂。

5、如何理解“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具有卫外的功能。

※6、阳气在一日中的盛衰变化?如何依据此养生防病?试述其机理?平旦阳气复生,由衰转盛,日中达到最盛,由此由盛转衰,于夜半达到极衰,继而阳气又开始恢复。

养生原则:在早晚(平旦、日西)及日中,尽量少活动,少和外界接触,目的是防止疾病发生。

机理:平旦和日西阳气虚弱,卫外功能相对较弱,容易感受外邪,如受寒;日中阳气极盛,且自然界阳气也处于旺盛状态,两阳相克,也易导致疾病,如中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