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物理拉分题专项训练 专题13 卫星变轨问题分析(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物理拉分题专项训练 专题13 卫星变轨问题分析(含解析) 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轨道半径r 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
r T 32π=、向心加速度2r GM a =也都是确定的。如果卫星的质量也确定,那么与轨道半径r 对应的卫星的动能E k (由线速度大小决定)、重力势能E p (由卫星高度决定)和总机械能E 机(由能量转换情况决定)也是确定的。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r 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同理,只要上述七个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六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在高中物理中,会涉及到人造卫星的两种变轨问题。
二、渐变
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
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火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速度),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由于这种变轨的起因是阻力,阻力对卫星做负功,使卫星速度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r
mv 2
减小了,而万有引力大小2r
GMm 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即半径r 将减小。 由㈠中结论可知:卫星线速度v 将增大,周期T 将减小,向心加速度a 将增大,动能E k 将增大,势能E p 将减小,该过程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因此卫星机械能E 机将减小。
为什么卫星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反而增加了呢?这是因为一旦轨道半径减小,在卫星克服阻力做功的同时,万有引力(即重力)将对卫星做正功。而且万有引力做的正功远大于克服大气阻力做的功,外力对卫星做的总功是正的,因此卫星动能增加。
根据E 机=E k +E p ,该过程重力势能的减少总是大于动能的增加。
再如:有一种宇宙学的理论认为在漫长的宇宙演化过程中,引力常量G 是逐渐减小的。如果这个结论正确,那么恒星、行星将发生离心现象,即恒星到星系中心的距离、行星到恒星间的距离都将逐渐增大,宇宙将膨胀。
三、突变 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到达预定的目标。 如:发射同步卫星时,通常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 1,第一次在P 点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1增加到v 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 时的速率为v 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3增加到v 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次加速:卫星需要的向心力r mv 2增大了,但万有引力2
r GMm 没变,因此卫星将开始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点火过程有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卫星的机械能增大。
在转移轨道上,卫星从近地点P 向远地点Q 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在远地点Q 时如果不进行再次点火,卫星将继续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远地点Q 回到近地点P ,不会自动进入同步轨道。这种情况下卫星在Q 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以速率v 3沿同步轨道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因此卫星做向心运动。
为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在卫星运动到Q 点时必须再次启动卫星上的小火箭,短时间内使卫星的速率
由v 3增加到v 4,使它所需要的向心力r
mv 24增大到和该位置的万有引力相等,这样就能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而做匀速圆周运动。该过程再次启动火箭加速,又有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卫星的机械能再次增大。
结论是: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 ),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与在低轨道Ⅰ时比较,卫星在同步轨道Ⅲ上的动能E k 减小了,势能E p 增大了,机械能E 机也增大了。增加的机械能由化学能转化而来。
四、与玻尔理论类比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电子绕氢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万有引力和库仑力都遵从平方反比率:2
21r m Gm F =和221r q kq F =,因此关于人造卫星的变轨和电子v 2
v 3
v 4 v 1 Q P
Ⅰ
Ⅲ
Ⅱ
在氢原子各能级间的跃迁,分析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⑴电子的不同轨道,对应着原子系统的不同能级E,E包括电子的动能E k和系统的电势能E p,即E=E k+E p。
⑵量子数n减小时,电子轨道半径r减小,线速度v增大,周期T减小,向心加速度a增大,动能E k 增大,电势能E p减小,原子向相应的低能级跃迁,要释放能量(辐射光子),因此氢原子系统总能量E减小。由E=E k+E p可知,该过程E p的减小量一定大于E k的增加量。
反之,量子数n增大时,电子轨道半径r增大,线速度v减小,周期T增大,向心加速度a减小,动能E k减小,电势能E p增大,原子向相应的高能级跃迁,要吸收能量(吸收光子),因此氢原子系统总能量E 增大。由E=E k+E p可知,该过程E p的增加量一定大于E k的减少量。
五、难点突破之卫星问题分析
【例1】: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 )
A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赤道除外)是共面的同心圆
B 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的
C 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而且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 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总结】这是一个关于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轨道的问题,也是一个“高起点”、“低落点”的题目,符合高考能力考察的命题思想.但是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不会介绍的很具体,对于这一类卫星轨道问题,也只能从
卫星的向心力、运行轨道的取向以及同步卫星的特点规律等方面分析判断.此处必须明确只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例2】、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为h,质量为m,试求此卫星处在同步轨道上运行时与处在赤道地面上静止时的:①线速度之比,②向心加速度之比,③所需向心力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