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通过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以故事为载体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以故事为载体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1.善设阅读焦点,引导共性阅读新人教版生物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题材之一。

如果能利用好教材,教会学生有效阅读,获取知识信息,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方法。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运用问题设置阅读焦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生物的热情,恰当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的阅读学习状态。

例如:在探究神经系统的功能时,学生阅读了“资料分析”,为了防止学生盲目阅读,教师可以在阅读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分析患者发病的可能原因。

2.巧激认知冲动,拓展个性阅读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努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问、引导提问、善思发问等多种途径,整理学生急切想了解的知识:“如何保证人类产生的后代染色体数量保持一定?”、“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如何进行DNA 亲子鉴定?原理是什么?”等。

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整理课外阅读材料,并在课堂内容结束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参读感兴趣、有疑惑的相关资料。

通过这种针对性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最想了解的知识,获取最大量的有效信息,填补了自身的知识空白,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必须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阅读,当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生物课堂必将摆脱枯燥乏味、徒耗精力的现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结构,从而焕发出它独特的生命活力。

小学是学生初步形成语言表达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此期间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对学生以后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将故事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聆听故事过程中丰富语言词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语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9月,我们课题组申请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这个研究课题,至今已历时近五年的课题研究。

这几年来,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也还有希望留在明天。

现将几年的课题实验总结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背景。

小学阶段,学生的口语表达处于快速成长期,从一年级开始,从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对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当重要。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在这种责任意识和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下,申报了这个实验课题。

2.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是我们小学内涵发展的需要。

我校于2006年搬迁到新址,同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近两年,我校重新设计了校园文化,初步构建了以“传承优秀文化、享受绿色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孔子文化广场和楹联书法广场的落成更是滋养国学文化的重要校本课程。

而校园文化的确立是秉承我校“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

但我们的学生有大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完整、甚至说方言这些学生表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让我们深厚的校园文化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结合起来,已是刻不容缓。

(2)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信我们的孩子们都是聪明的、有个性的,但其生活环境让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展,展示。

我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外出旅游的经验,没有丰富的课外生活,这样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不敢在大家面前开口说话;说话声音小,说不清;表达不完整;即使能表达但也不自信,还有口语和书面语言、方言和普通话混为一谈。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感觉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迫在眉睫。

(3)是实行新课改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个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

如何利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何利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如何利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故事是人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有力工具。

通过讲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首先,故事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词汇。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常用的词汇,并通过重复使用和上下文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述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并解释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学习词汇,并且更容易记住和运用。

其次,故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理解故事的情节和细节。

通过反复听故事,学生可以提高听力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而在阅读故事时,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获取信息,并加深对语言结构和用法的理解。

因此,通过讲故事和读故事,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听力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此外,故事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和情境来练习口语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英语对话来表达角色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锻炼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并且增强自信心。

最后,故事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或者设计一个新的故事情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总之,故事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讲故事,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思维和社交能力。

因此,故事教学应该在小学语言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报告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报告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报告一、选题依据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写话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写作的启蒙,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

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对低年级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对写话兴趣不高,家长缺乏正确的指导。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年级的写话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以后的作文教学才会有保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如何引导和帮助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写话,为中高年级作留下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本课题的探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系统的写话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研究使用标点符号,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今年我带的是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写作是一个难点。

有些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无从下笔。

有些学生为了应付作业,随便写几行或者从书上抄几句。

还有些学生写的文章看起来不错,但读起来并不通顺。

为了实现新课标的写作目标,帮助学生养成爱写作、会写作的好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作研究奠定基础,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二、课题界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课题界定1.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词汇量匮乏,社会接触面过窄,导致在写作时出现顺序混乱、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流于模式等现象。

该阶段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均有待夯实。

2.写作能力:低年级写作是让学生能自主地说话、写话,写出真实的文章,有所创新。

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作的要求是: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

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

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

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变得愈发重要。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的提高,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一:剧场表演活动在某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了一个剧场表演活动。

活动前,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他们分角色进行表演。

例如,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职业人员,如医生、老师、警察等,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场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和别人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

他们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学会了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剧场表演活动提供了一个和同学们沟通的机会,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案例二:绘本分享会在另一所小学中,老师组织了一个绘本分享会,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喜欢的绘本,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用流利的语言描述绘本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反馈,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取启发和新的见解。

案例三:角色扮演游戏某小学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游戏中,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学生们需要根据图片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并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对话。

这种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生们通过模拟真实的对话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尝试开展剧场表演活动、绘本分享会以及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互动中积极参与,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用故事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用故事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用故事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古至今,故事一直是人们传递信息、启发思考、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

而在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故事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故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给出一些实用的方法。

故事是一种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它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口头表达的热情。

首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开拓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借助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主人公,从而更好地进行表达。

例如,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给角色命名并解释他们的行为动机。

其次,故事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表达准确性。

当他们学习讲故事时,会应用各种语言技巧,如使用形容词形容人物的特征,使用连词连接各段故事情节,并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讲述故事。

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他们可以逐渐培养出准确表达的能力,使他们的表达更加精准、生动。

此外,故事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当他们尝试着讲一段故事时,需要将各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组织起来,将观点和情节连接在一起。

这个过程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非常有益,能够让他们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逻辑性更强。

通过讲述一系列有条理的故事,他们可以培养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精彩的故事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这样一来,学生会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渴望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其次,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中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彼此的经验,并相互提供反馈和建议。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富有互动性的故事游戏,用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讲述一个与该情境相关的故事。

这种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表达压力,鼓励他们更有动力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孩子合作编写故事,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016年度《利用趣味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2016年度《利用趣味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2016年度《利用趣味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至为关键。

英语教育应该、也可以发展每一项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为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渗透和培养。

下面就以以我校开展的趣味故事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故事选材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侧重选取蕴含中西方文化常识的故事材料,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背景、地理人文知识的的了解和认同。

二、在故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学习时提取故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交流,复述故事梗概,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构建语言支架的能力和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Story time时,利用图文板书给出关键信息:地点——人物——事情,让学生自己构建语言支架,组织语言,从而生成故事文本,复述故事。

(二)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学习能力。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tory time时,在课堂中设计了五个问题:What does the snake say? What does the snake want to eat? What does the rat say? What can the rat do ? What happened? 一步步引导学生沿着教学思路积极思维,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创编故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能力。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tory time这一课时,拓展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改编Zip点餐的故事,设想不同的情节和结局。

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点了喜欢的食物,有的同学将结束设定为Zip正常结账走人,也有同学设计小狗叼走了账单……为了将自己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同学们认真地组织语言,参与到表演活动中,体验了用英语表达的真实性。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报告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报告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报告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报告】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分析【引言】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其语文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本文旨在对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为语文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拓宽视野,丰富词汇量,并培养自主表达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1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可以选择富有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鼓励学生多读多想。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或讨论话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1.3 以身作则。

教师和家长要自己成为模范读者,积极示范并参与与学生的阅读交流。

【2. 多样化的写作实践】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2.1 写日记。

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既培养了书写习惯,又能够锻炼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2.2 创作绘本。

让学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创作自己的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3 编写小品剧本。

分组合作编写小品剧本,并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强化口语交流训练】口语是语言表达的直接形式,在日常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点可行的策略:3.1 组织讨论活动。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观点、互相交流,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2 演讲训练。

安排学生进行演讲活动,可以是小组演讲或个人演讲,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自信心。

3.3 实地参观。

组织学生前往实地参观,如博物馆、图书馆等,提供真实场景下的口语交流机会,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4. 赋予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下是几点推荐:4.1 培养观察力。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语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能够为他们建立自信心,还能够为今后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来源于日常的交流环境。

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首先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口语表达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口语表达。

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家庭中营造出愉快的语言环境,与孩子进行积极的对话和互动。

二、培养阅读和听力能力阅读和听力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

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小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了解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积极听英语歌曲、英语故事等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听力水平和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表达。

三、开展口语训练活动口语训练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口语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进行口语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四、注重语音和语调的培养良好的语音和语调是有效的口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语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纠正发音错误,并进行语音训练。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仿和欣赏优秀的英语口语表达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五、营造积极自信的学习氛围积极自信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动力去勇敢地进行口语表达。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互动的环境中愉快地进行口语练习。

六、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现代科技手段为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径。

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的语言教育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而讲故事这一方法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首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的训练。

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仔细聆听故事的内容。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语速,并重点强调一些词汇和句型。

在讲完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故事来培养他们口语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或者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编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故事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在学生完成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演绎。

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真实地还原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说话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组织一些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口语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讲故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语言表达分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

叶老说:“‘语文’一名彼此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这里说得十分明白:‘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文章。

一个人表达“出口成章”,写起文章才能“下笔成文”。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目标把握错位。

教师课堂内容不讲深、不讲透不罢休。

为获高分提高升学率,常常用些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如“题海战术”等死记硬背法,“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语训练,轻口头语训练”。

二是认识上的越位。

将分析文章作为教学重点,这严重超越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得不偿失。

三是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教学重点在培养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上倾斜,忽视语言积累和运用。

就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实际而言,普遍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现象,即:重视书面(写算)作业,忽视口头作业(听说读);重视课文内容理解能力,忽视言语表达(习作)训练能力。

如果农村小学生能够形成“自能表达”、“自能作文”的能力,那么,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的“表达难”、“作文难”等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个人掌握语言工具的重要标志不是看对这种工具的理解,而是看能否运用。

评价学生语文能力强弱不是看“理解语言”而是看“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生语言表达同步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学习说话、写文的黄金时期。

儿童言语学习心理表明由“不理解到理解”是第一次飞跃,由“理解到运用”是第二次飞跃。

儿童心理学指出,婴幼儿时期通过口耳相授,从口头语言开始接受交际的训练,学龄前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

进入小学开始学习语言交际,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案设计

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案设计

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言: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被广泛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然而,许多学生却存在着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如结构混乱、措辞不当等。

为了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教案设计将采用故事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并进行合理的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富有情节的故事,故事内容与学生所学课程相关,同时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2. 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以展示故事中的图片和提供相关素材。

3. 准备小组活动所需材料,如纸张、笔、计时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故事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 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人物会面临什么困难?”或“你们希望故事以怎样的结局结束?”2. 故事讲解(15分钟)- 讲解故事情节,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和素材。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等。

3. 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自由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并指导他们提出合理的问题。

4. 角色扮演(30分钟)-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表演。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表达角色的感受和心情。

- 观察和评价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 口头表达练习(25分钟)- 设计口头表达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简短的讲述或发表观点。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方案_17030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方案_17030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大背景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小语界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开始,语文教学的改革的关键词换成“语文素养”,课堂教学的“人文感悟”、“文本对话”成为热点,而“语文训练”遭到边缘化。

课堂上的文本解读,都是以学生的个性感悟为主,老师们流行的几句话是“你爱读哪句就读哪句,你喜欢哪句就说说原因。

”一节课就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结束。

这样的课堂似乎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是,一节课里学生究竟应该掌握哪些语言表达方法,积累哪些好词佳句,运用哪些语言形式,似乎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老师们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学生的语文水平会大打折扣。

因此近年来,“训练”大有回归之势。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语文教学,我校老师能按新课标精神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读书时间和读书方法,很多词句记忆不深,不会运用,还有些老师忽视学生记忆积累,不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尽管学生读了不少课文,但这些文章没有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当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所读过的语言留在他们头脑中的只是那些可怜的、干巴巴的几个词语。

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诗经》中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意思是说表达能做到言之有礼,言之有情,老百姓就和睦安定。

我国历史上有靠汪洋恣肆的口才安邦定国的;有用巧妙的说话艺术化干戈为玉帛的;生活中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

所以培养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进行以“说”为重点的听说读能力训练,就能带动读写能力的提高。

写文章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话,口语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书面语的发展,一个人口语表达“出口成章”,写起文章才能“下笔成文”。

(完整版)通过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完整版)通过故事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书面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详尽指用词正确、语意理解、构造牢固、语句简短、文理贯通、语言平和、吻合规范,能把客观见解表述得清楚、正确、连接、得体,没有语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类工具,培育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接受方面,听和读相同重要;在表达方面,说和写相同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以,学生都得学好。

”可见这四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存。

一、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一)语言文字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研究人类发源的专家以为:依赖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是人类差别于其余动物的最明显的特色。

人类之所以可以发展,语言文字在此中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

语言(含文字)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互相反响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含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闻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影响小学段,学生的言文字表达能力于快速成期。

从一年开始,从好一句圆满的、写好一篇短小日开始,于提高他的言文字表达能力相当重要。

培育学生的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察能力、思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有助于学生文修养的整体提高,也学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 程准” 明确要求:“学生拥有平常口交的基本能力,学会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言文明地行人交流和社会交往。

” 新定的写作目和要求同,新“ 程准”分第一学段( 1-2 年)、第二学段( 3-4 年)和第三学段( 5-6 年)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感觉和想象,注意表自己得奇怪风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

故事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3篇)

故事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故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题旨在探讨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意义1. 理论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故事教学的研究,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社会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1. 故事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多元化的,故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情感教育理论:故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 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策略(1)选择合适的故事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教育意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故事教材。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主动探究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元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教师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故事教学评价体系(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故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

(2)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故事教学后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语言表达分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

叶老说:“‘语文’一名彼此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这里说得十分明白:‘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文章。

一个人表达“出口成章”,写起文章才能“下笔成文”。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目标把握错位。

教师课堂内容不讲深、不讲透不罢休。

为获高分提高升学率,常常用些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如“题海战术”等死记硬背法,“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语训练,轻口头语训练”。

二是认识上的越位。

将分析文章作为教学重点,这严重超越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得不偿失。

三是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语文教学重点在培养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上倾斜,忽视语言积累和运用。

就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实际而言,普遍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现象,即:重视书面(写算)作业,忽视口头作业(听说读);重视课文内容理解能力,忽视言语表达(习作)训练能力。

如果农村小学生能够形成“自能表达”、“自能作文”的能力,那么,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的“表达难”、“作文难”等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个人掌握语言工具的重要标志不是看对这种工具的理解,而是看能否运用。

评价学生语文能力强弱不是看“理解语言”而是看“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生语言表达同步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学习说话、写文的黄金时期。

儿童言语学习心理表明由“不理解到理解”是第一次飞跃,由“理解到运用”是第二次飞跃。

儿童心理学指出,婴幼儿时期通过口耳相授,从口头语言开始接受交际的训练,学龄前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

进入小学开始学习语言交际,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利用故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故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故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是人类交流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讲述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故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例。

一、为什么利用故事教学故事是生活的缩影,通过讲述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相比于枯燥的教科书,故事更具吸引力和情感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通过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如何利用故事教学1. 选择适当的故事故事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目标相匹配。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色彩的故事,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同时,故事的内容要与所教授的知识点相关,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举例来说,当教授学生英语词汇时,可以选择一些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和运用新的词汇。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举例来说,当讲述一个关于勇敢的主人公的故事时,可以问学生:“你认为勇敢有什么样的表现?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供创作机会故事不仅可以被学生听,还可以被学生创作。

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听的故事编写后续部分或者创作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小短剧,让他们在创作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

三、案例分析以小学英语课堂为例,在教授形容词的时候,可以选择一则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内容如下:故事讲述了一个乌鸦在口渴的时候发现一个瓶子,里面有一点水,但是乌鸦够不着。

乌鸦聪明地找来一些小石子,一颗颗地投放进瓶子,最终让水位上升到可以喝到的位置,乌鸦喝到了水。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来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

以故事教学为载体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以故事教学为载体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以故事教学为载体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摘要:语文在小学教学中是基础性的科目,同时语文教育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工具性,通过不断学习,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知识,认识更多汉字,语言能力也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并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随着语文课堂的改革,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多元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最关键的元素,学习的目的往往是实现更好的应用,对小学生来说,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起到引导的作用,积极探寻培养和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故事教学;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言要想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真正细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首先需要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且这个部分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单独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持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断纠正小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当中的不良习惯和细微错误,真正重视汉语言运用规则的传输,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当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采用过于单一或生硬的形式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所以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投其所好,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一、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求知欲的提升,学生也会更愿意进行语言文字表达,实现对事物的探索。

同时,当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后,可以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查找资料,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

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学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进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实现智力的增长。

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案设计与实践

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案设计与实践

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案设计与实践教案设计及实践:利用故事教学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言: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技巧,常常面临着自信心不足和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故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教案旨在设计并实践一种基于故事教学法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教案设计1. 目标设定:-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教学法的概念和目的-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2. 教学内容:- 故事教学法的介绍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 设计口头表达活动并进行实践-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3. 教学步骤:此处可以具体描述设计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活动、具体操作方法等,但不用列出“小节一”、“小标题”等词语。

- 步骤一:引入故事教学法的概念和目的- 步骤二: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如故事结构、人物塑造等- 步骤三:分组设计口头表达活动,并为每组分配一个故事主题 - 步骤四:学生在小组内准备自己的故事,并进行互相分享和讨论 - 步骤五: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口头表达,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 步骤六:每组派代表进行口头表达演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步骤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4. 教学评估:- 学生上台口头表达演示的表现评价-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度评估-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二、教案实践1. 实践背景:选取一所中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共60名学生。

2. 实施过程:- 步骤一:在课堂上介绍故事教学法的概念和目的,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步骤二: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6人,分配一个故事主题 - 步骤三:小组内学生讨论并准备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步骤四:学生进行小组内表达练习,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步骤五: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口头表达演示- 步骤六: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供建议,鼓励积极互动和分享想法- 步骤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老师提供指导和评价3. 实践效果评估:-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是否有所提升- 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是否得到加强-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否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结语: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和实践,学生们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依据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书面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表达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可见这四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存。

一、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一)语言文字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依靠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

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语言文字在其中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

语言(含文字)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处于快速成长期。

从一年级开始,从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写好一篇短小日记开始,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相当重要。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仅仅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对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新课标规定的写作目标和要求同时,新“课程标准”分别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个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的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

新时代的小学生应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三)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天不怕,地不怕”争先恐后地上台讲故事,作表演,遇见长辈叔叔、阿姨打招呼,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这种表现欲越来越弱了,一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害羞的心理逐渐滋生,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没有针对这种心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来抵制和排除因害羞而引起的畏惧心理。

在我校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校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现象较严重。

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来看,大部分学生课上发言被动消极,有些学生发言辞不达意。

据不完全统计:仅有约20%左右的学生能完整流利地回答老师的问题,25%的学生能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但不够流利,30%的学生不能完整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有约25%的学生不愿回答问题。

从学生习作来看,翻开小学生的习作本,就会发现许多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习作选材单一,结构雷同,套作、背作泛滥。

题材陈旧没有新意,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内容空洞无味,语言匮乏生硬……用词比较单调,缺少想象,抄袭或机械模仿屡见不鲜。

综合来看,现今小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语不合体、词不达意、遣词造句能力差、语言啰嗦、缺乏过渡、标点不当、修辞误用等等。

以上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化充斥我们周围,加之小学生辨别意识和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被异化。

另一方面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空间比较狭小,课余生活方式单调,缺乏语言文字的运用平台。

最重要的是部分学校或教师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的培养观念薄弱、技术手段落后造成。

二、故事对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帮助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听说占75%,读写占25%,听说能力至关重要。

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慧论”理论中,“人际关系能力”被列为人的第六种智能。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信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个体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

新的世纪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是在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对形成说话,提高说话效率,顺利达到交际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

口语交际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最实际和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培养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工具有很多,而故事无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一)故事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应注意:“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鼓励说自己的真心话,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能够激发学生表达和说的欲望,能够化低效为高效。

故事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语言富于动性。

相比于其它阅读讲解,更容易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

我们从出生开始,到启蒙教育,几乎都与听故事、讲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巧妙地将故事融入到小学生口语能力培养课程中,能够有效地化解学生对“学习”的排斥。

故事那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上课”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听故事、讲故事、探讨故事,相比老师“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更灵活,环境更宽松,符合小学生“玩”的天性。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表达,从而能实现“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爱好”的过度。

(二)通过听故事,学习口语技巧;模仿讲故事,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个优秀的当代人才,尤其是外向型人才,往往是擅长“说话”的,这里的“说话”即是有效表达。

我们发现,无论是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还是企业管理者,往往具有娴熟的口语技巧。

同样一件事,在别人说来干巴苍白,换了他们后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就是口语技巧的差异。

其实,口语技巧,可以从小学生开始锻炼,通过故事教育进行培养。

一个好的故事表演者在进行故事表演的时候,首先需要建立起“内心视像”,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影响观众的目的。

也就是说,当你用语言表达某些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先在内心想到看到这些事物,即一定要“言之有物”,更具体点说就是要在表演者的内心视像中非常清楚、非常详细地看到你要讲述故事中的那些人和事物的一切生动的、活的形象,并尽最大的可能通过你的讲述让观众像你一样地看到感觉到你想表达的一切。

“内心视像”无法直接教授学生学会,但它所表现的外在特性却是可以被学生模仿的,包括:语气、重音、停顿、高低起伏、速度与节奏、气息以及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势态语。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步就是模仿。

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外在表现与语言文字的结合,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领会与自发创造,从而逐步学习口语技巧。

并在自己进行故事表演的时候,自发学习建立“内心视像”。

口语技巧,一旦熟练掌握,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消失,而且会因为不断使用而更加炉火纯青。

小学阶段通过听、讲故事所获得的这些技能,将对孩子成人后的社交能力裨益无穷。

(三)动脑编故事,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模仿只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第一步。

举一反三,学会迁移,这才是语言文字教学的目的。

优秀的故事中隐含着作者的灵性思维,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读说写结合点。

利用故事进行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文本,创设语言表达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思维的创新。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于教师借助故事内容创设的情境说话已不再是一件难事的时候。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脱离故事情境,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将故事语言进行消化完全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

所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孕含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从灵活运用故事中的语句,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开始。

再根据故事表演的要求,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心去体会、感受,逐步过渡到自行创作好故事。

(四)故事能教会小学生用身体讲话——身体语言及其提高我们身体是构成语言智能的重要部分。

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所有人都打着手势说话,这是为什么?科学研究证明:使用手势描述的人记忆要清晰得多,这就说明,当我们打手势时,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在帮助我们的大脑来记住词汇、理清意义与信息,并帮助我们思考记忆。

当然,除了手势,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微笑等同样能起到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势态语。

灵活而妥帖的身体语言,不仅能增进我们的语言文字记忆,更能强化我们口语表达的感染力,更容易让沟通对象接受。

相对于语言文字的其他载体,故事因其情节的连贯性和生动性特点,对身体语言辅助进行表演的的要求更普遍。

因此,通过故事表演,更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身体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通力合作,加强互动,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的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

而故事表演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小学生的相互合作、共同提高。

故事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景性,往往可以作为情景剧表演。

这无疑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拓宽了平台。

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表演中。

也可以通过“故事接龙”或对故事情节进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

这种合作学习法或互动讨论法能够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面积说话训练,要求学生用上学到的好词、好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