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以德配天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兼相爱,交相利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D世卿世禄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

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恶论 D.好利恶害论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

A.权威 B.来源C.公正和平等 D.基础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B.民寒 C.不得息 D.民死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 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

A.李悝 B.齐国法家 C.韩非 D.商鞅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1、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春秋经义B律C格D比E式2、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法令由一统B一断于法C 事皆决于法D以刑杀为威3、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A法网严密B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C严刑重罚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4、下列属于秦朝作刑的有()。

A城旦B鬼薪C 白粲D作如司寇E罚作5、秦朝的刑名包括()。

A作刑B迁C赀D谇E徒刑6、秦朝的()是一种刑名,即白天修筑长城。

A 罚作B鬼薪C 城旦D复作E司寇7、秦朝的(),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A妄言罪B非所宜言罪C投书罪D以古非今罪8、秦朝把审讯效果分为三类,分别是()。

A好B上C下D败E坏9、汉朝把向被告人宣读判词叫做()。

A断狱B鞫狱C读鞫D乞鞫10、汉代的买卖契约叫()。

A傅别B质剂C券书D朋11、最早提出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是()。

A叔向B范宣子C邓析D孔子E吕侯12、奴隶制五刑包括()。

A笞B墨C劓D杖E宫13、首先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的皇帝是()。

A汉武帝B秦始皇C汉文帝D商汤E周成王14、最早规定"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A北周律B北齐律C麟趾格D北魏律E泰始律15、北朝的法规主要有()。

A《北魏律》B《麟趾格》C 《大律》D《北周律》E《北齐律》16、首次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的法典是()。

A魏律B晋律C《永明律》D北魏律E北齐律17、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

A廷尉B大理寺C大理院D秋官大司寇18、隋朝的法律主要有()。

A《新律》B《开皇律》C《大业律》D《开皇令》E《大业令》19、唐朝的法律形式基本有()。

A律B令C格D式E廷行事20、《唐律疏议》共12篇,其中第十篇是()。

A名例B户婚C贼盗D杂律E捕亡21、唐律在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中规定,两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则按()的法律处理。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中国的思想史,有着丰富且典型的和谐理论,而在建设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时,也发挥着“古为今用”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选择题1.“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A.舜B.周公C.孔子D.朱熹2.管仲所说的“旧法”主要是指A.“三国五鄙”制B.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C.礼义廉耻D.殷商的神权法3.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A.周公B.子产C.邓析D.韩非4.“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A.商鞅B.管仲C.子产D.邓析5.“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A荀子 B.孟子C.孔子D.周公6.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A.天命所归B.社会契约C.天下大同D.明分使群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法律主张出自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8.战国中期,齐国“黄老学派”的部分思想源自A.炎帝B.韩非C.李斯D.老子9.“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的说法,体现了法的A.公正性B.公开性C.透明性D.自然性10.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A.董仲舒B.贾谊C.晁错D.陆贾11.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A.杜预B.张斐C.刘颂D.阮籍12.历史上曾经实行“班禄制”的朝代是A.元代B.唐代C.北魏D.宋代13.李世民治国的总方针是A.轻徭薄赋B.安人宁国C.德礼为本,政教为用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14.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A.《北齐律》B.《北魏律》C.《曹魏律》D.《晋律》15.“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白居易D.丘16.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存天理,灭人欲B.三纲五常C.德礼为本,刑政为末D.恤民17.丘认为,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A.以刑去刑B.明刑弼教C.定分止争D.兴功禁暴18.下列与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思想不符的说法是 ..A.开言路,采群议B.谏官御史,耳目之司,不讳之朝,宜有赏劝C.舍一心之私,示天下之公D.强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19.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A.周敦颐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20.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A.司法分立B.司法统一C.万民共主D.以儒治国21.近代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A.龚自珍B.魏源C.洪秀全D.曾国藩22.下列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大明法度,众建贤才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D.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23.为求政治“上下情通”,“以收民心公议”,洪仁玕主张设立A.新闻馆B.新闻局C.登闻鼓D.机器局24.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A.治道在宽B.以德治国C.以礼服人D.严刑以致义安25.根据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可以变革的是A.法制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君主专制制度26.清末修律时期,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发生激烈论战的两派是A.洋务派与改良派B.革命派与礼教派C.法理派与礼教派D.洋务派与礼教派27.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A.谭嗣同B.梁启超C.沈家本D.章太炎28.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A.康有为、梁启超B.伍廷芳、沈家本C.孙中山、章太炎D.谭嗣同、严复29.新三民主义的首要任务是A.反帝国主义B.反满C.反帝制D.反垄断资本30.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政权”范畴的是A.立法权B.司法权C.监察权D.复决权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多选题1.下列属于西周“礼治”基本原则的是A.亲亲B.尊尊C.忠孝D.长长E.男女有别2.下列符合道家“无为而治”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有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B.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E.仁者,所以爱人也3.北魏拓跋宏“齐之以法,示之以礼”法律思想的外在表现有A.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B.创建“存留养亲”制度C.区分斩、绞,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D.恢复肉刑E.否定君权神授4.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A.重要的启蒙思想家B.抨击君主专制C.具有一定民主性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E.维护“一家之法”5.章太炎所欣赏的古代之法是A.魏律B.明律C.唐律D.晋律E.汉律殷桃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名词解释1. 神权法思想:2. “暴君放伐”:3. “以礼率律”:4. 《海国图志》:5. 《法学盛衰说》: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简答题1.简述墨家的“尚同”理论。

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AB2、ABCD3、D4、ABCD5、BC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6分)1、刑、礼2、成文法3、商鞅4、先秦5、铸刑书6、管子7、墨子8、道法自然9、唐律疏议10、准五服以制罪11、德主刑辅12、五权宪法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以德配天”——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夏朝、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是君权神授说。

(1分)认为“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

(2分)该思想的提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而且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力量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1分)2、正名——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认为为政的首要任务是正名。

(2分)“名”是指周礼规定的人们的名分等级,即身份地位。

所谓正名就是要使人们的各种行为符合礼对每个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的要求。

(2分)3、“三纲五常”——汉朝董仲舒提出,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2分)它不仅是汉代社会立法、司法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还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核心。

(2分)4、“清初三大师”——指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

(2分)他们以民权和民本为依据,将理论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专制制度;他们的法律思想是我国最早的闪现着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光芒的启蒙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分)5、洋务派——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被镇压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的等为首的清廷内部一批掌握地方实权的封疆大吏们,出于富国强兵的目的,提出了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的主张,史称洋务派。

(3分)其法律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变器不变道”,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分)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先秦儒家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主要局限于哪些范围?答: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由圣明君主制定的,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出好的法律。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考试试题及答案简答题简述中国法制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

1.“礼”源于祭祀;2.“刑”起于兵;3. 礼刑结合;4. 家族本位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

在中国文明史的初期,“天”的观念在人们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

“天”被视为万物的最高主宰和本源。

这种“天道”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解释行使政权、适用法律的最终依据。

他们声称自己是奉“上天”之意来治理天下;适用法律、实施刑罚也是奉行“天意”;即所谓“天讨有罪”,“天命殛之”,“恭行天之罚”等。

以此来加强其政权和法律制度的威慑力量。

在夏及以后的商周时期,“天讨”、“天罚”的观点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官方政治法律观,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

简述商朝的罪名与刑罚。

1.罪名: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舍弃啬事、不有功于民等;2.刑罚种类:死刑、肉刑、徒刑、流刑四种。

其中五刑包括墨、劓、剕、宫、大辟。

简述奴隶制“五刑”。

1.“五刑”是指长期存在于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常用刑。

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法制度。

2.墨刑: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刻刺并涂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劓刑: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刑:砍去受刑人足的重刑;宫刑: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大辟:死刑商朝的法律制度在夏朝的基础上继承了些什么,发展的又有些什么?在法律思想上,商朝继承了夏朝天讨、天罚和神判的特色,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发展出与占卜巫术相结合。

上网在哦喂上帝申领在人间的代表和祖先神灵在当世的代表,为了取得天命神意,往往借助占卜,从而在宗教思想上对人进行统治,所以这也成了法律上进行判决的一大依据,这有利于统治者权力的巩固。

法律制度方面,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同样仿夏朝的禹刑制定了汤刑,但在此基础上的刑法,商朝的刑罚制度相当严酷,具有“临时制刑”的特点。

主要罪名也比之于夏朝更为丰富,刑罚种类也多了徒刑这一种。

出现了类似于后世的族诛的刑罚。

国家开放大学 中国法律思想史 期末 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 中国法律思想史 期末 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0题)题目1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为核心的礼治思想。

A. 家族B. 尊尊C. 君主D. 宗法题目2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墨子C. 孔子D. 荀子题目3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A. 礼B. 利C. 仁D. 义题目4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中国早期法律观无论是“礼”观念,还是“刑”观念,都体现着同一价值取向——()A. 法本位B. 义务本位C. 民本位D. 权利本位题目5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以德配天”是()的立法指导思想。

A. 西周B. 夏C. 商D. 汉题目6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玄学家从()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繁法酷刑,主张法贵简贵无。

A. 亲亲尊尊B. 天人合一C. 忠义孝悌D. 无为而治题目7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认为法律是时势发展的必然产物,既不是神授,也不是圣人之意。

A. 柳宗元B. 龚自珍C. 范仲淹D. 张居正题目8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明末清初的带有民主启蒙意义反对专制的激进思潮的代表人物的是()A. 王守仁B. 王夫之C. 黄宗羲D. 顾炎武题目9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的核心是()A. 术B. 无为C. 法D. 公利题目10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晋代著名律学家的是()A. 董仲舒B. 杜预C. 张斐D. 刘颂题目11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不属于唐初统治者“慎刑去狱,务求其实”思想的体现的是()A. 选任公正善良之人执法B. 完善死刑复核制度C. 刑无等级D. 反对刑讯逼供,注重犯罪事实题目12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首次将“官当”制度列入法典A. 《晋律》B. 《北齐律》C. 《新律》D. 《北魏律》题目13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汉文帝废除肉刑的直接原因是()A. 时代发展B. 缇萦上书C. 法制改革D. 时势题目14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用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天人感应”,主张司法改良。

2018年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判断1.我国古代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商。

(×)2.商代,商王专设了“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占卜。

(√)3.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4.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是在西周。

(×)5.周公为了使西周的统治合法化,提出了“以德配天”学说。

(√)6.韩非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7.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8.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商鞅。

(×)9.朱熹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10.《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11.董仲舒“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

(×)12.商鞅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机构。

(×)13.明朝有位著名“心学”大师,反对程颐、程颢的“知先行后”的理论,奉行“知行合一”的理论,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他的名字是王守仁(√)14.王守仁提出“立法必须循天下之公”。

(×)15.王夫之的变法观点是“(趋时更新)”。

(√)16.提出“礼乐刑罚起源于农”观点的是龚自珍。

(√)17.杨秀清受基督教《劝世良言》的启发,创立了拜上帝会。

(×)18.张之洞属于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

(√)19.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0.提倡“变法维新”,坚持君主立宪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单选1、xx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AB)。

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2、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C)。

AxxBxxCxxD老子3、墨翟认为法源于(B),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A神B天志C上帝D人性4、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B)。

A礼B义Cxx D利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00264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00264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A2.A3.C 2.A 5.A6.C7.B8.A9.C10.B11.B12.A13.A14.A15.D16.C17.B18.B19.C20.A21.D22.B23.D24.C25.B26.A27.C28.B29.D30.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BD32.ABE33.BCDE34.ABD35.AE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共l5分。

36.先秦法家认为法律具有“定分止争”的作用。

(1分)所谓“定分”,就是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

权利名分确定了,就可以禁止争夺。

(1分)其实质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

(1分)37.所谓《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懲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1分)在司法实践中,特别强调行为者的主观动机,而不是行为的效果,即“原心定罪“。

(1分)凡是福合《春秋》之义者,即使犯法,也不定罪,或从轻处罚;反之,违反《春秋》精神,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

(1分)38.唐代柳宗元在《答刘禹锡天论书》中阐述了他的“天人不相预”的观点。

(1分)他认为,自然和社会各有其发展规律,是互不干预的。

所以,天人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感应关系。

(1分)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柳宗元把对历史的批荆变成对现实的批判,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1分)39.这是对王安石变法经实践的经验总结。

(1分)他认识到要以实现天下大志,必须要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必法,创立新法善法,同时重建贤才及太除守旧平庸之力,启用进取有为之士。

(1分)在此基础上,王安石将法度和贤才的作用统一起来,形成了法治人质统一论。

40.太平天国经济共有思想的集中体现,(1分)以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核心提出一套社会结构的设计,宣布废除一切土地私有制,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忌口受田财产公有公有,共同生产、彼此支援。

2018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2018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2018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内部需要一套规章制度来保证军纪,因此军法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吕刑》主要规定了刑法和刑罚,为以后的法律制定奠定了基础。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负责审判重要案件。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司法官制度之一。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将法律制度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这奠定了中国法律制度的基础,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这些竹简记录了秦代的法律制度和刑罚,对研究秦代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这意味着天子有权制定一些临时性的法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法令和法律的法律。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土地分配的法律,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惯法,而无成文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法律制度的一个典型例子。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地方行政机构的法律,对中国的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这一改革使税收制度更加合理化,对明朝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监察机构的法律,对中国的监察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题库及答案.doc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题库及答案.doc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法制史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 A.禹刑B.汤刑C.九刑D.赎刑2.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A.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C.三重法D.五善五失3.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

A.秦朝B.汉朝C.南北朝D.隋朝4.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

A.秦墓竹简B.汉律六十篇C.唐律疏议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正式确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开皇律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元典章6.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

A.大唐六典B.元典章C.大明会典D.清会典7.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

A.红契B.田里不鬻C.圣库D.傅别8.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

A.秦始皇B.刘邦C.唐太宗D.朱元璋9.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称为。

A.君上大权B.国会C.总理D.臣民权利义务10.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商朝适用的死刑有。

A.戮B.炮烙C.醢D.脯2.秦朝的立法形式有。

A.律B.式C.法律答问D.廷行事3.以下属于汉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A.关于刑事责任年龄B.亲亲得相首匿C.贵族官僚有罪先请D.先自告除其罪4.唐朝的立法形式有。

A.律B.令C.格D.式5.唐朝的主要立法包括。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复习题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复习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复习题一、判断题1.从古代“刑”字的演变,反映了一谈起法律,就先想到刑罚。

( )2.“有夏服天命”的神权法思想的产生,是为了替天行道。

()3. “丕显文武,皇天弘其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

”是对神权的动摇。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5. 法家主张执法必信“赏莫如厚而信”,“法莫如刑而必”。

()6. 墨家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并非反对宗法特权。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止,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为庄子所说。

8.“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礼刑相悖。

(9.丘濬主张刑罚无弃恶从善之功:“设为国刑,以专纠夫不恭之人,使之愿为上焉”。

()10. 所谓“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是指法律成为了束缚官员能动性的枷锁。

()11. 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接受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五权宪法思想。

()12. 资产阶级民主派别主张的创制权应当是创制、废止法律的权利。

()13.商代统治阶级敬鬼神的神权思想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护。

()14.西周时“德”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预防犯罪的防线。

()15.荀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意为礼制处于首要地位。

()1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明用道德引导民众就能够遵守正道大礼。

()17.“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反映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墨子·天志上》“禹之所以征有苗,…汤之所以诛桀,…武王之所以诛纣,…非谓攻也,所谓诛也。

”主张反对所有的战争。

()19.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把天下混乱归于各种法令。

()20.朱熹主张:“号令既明,刑罚亦不可驰。

苟不用刑罚,则号令徒挂墙壁尔”。

此话否定了刑罚的作用。

()21.“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共五则范文)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共五则范文)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左传》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其思想本质是主张A.君权神授B.依法治国C.中央集权D.皇权专制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的思想本质是主张124 2-11 A.土地王有制B.土地私有制C.废分封,行郡县D.废井田,开阡陌3.“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思想本质是主张A.分封制B.郡县制C.嫡长继承制D.立宪制4.管仲推行的“三选”制度,所突破的宗法原则是 A.亲亲B.尊尊C.男女有别D.长长(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

057 064 3-19)5.先秦时期,“克己复礼为仁”的著名观点出自 A.孔子B.孟子C.老子D.颜渊6.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两位代表人物是A,孟子和庄子B.管子和孟子C.孟子和荀子D.管子和荀子(31.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 ABDCE097 4-39 A.子张 B.子思C.孟子D.荀子E.漆雕氏31.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BCD4-39 A.管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E.董仲舒)7.下列曾影响到墨家思想的学术流派是 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5.墨家创始人的法律思想部分来源于(B)074 5-65 A.阴阳家B.儒家C.法家D.道家)8.“以天为法,动作有为”的思想主张出自A.《墨子》B.《老子》C.《孟子》D.《庄子》 9.先秦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107 6-74 A.法B.阴阳C.道D.功利10.“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该说法反映出道家主张 A.有为B.无为C.法治D.重刑11.“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说法出自054 6-83 A.《论语》B.《庄子》C.《韩非子》D.《商君书》12.先秦法家主张“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也”,体现了法律的 A.公正性B.人为性C.自然性D.社会性13.韩非子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特别强调A.法和术结合B.法和律结合C.法和道结合D.法和刑结合 14.商鞅提倡“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体现了法律的A.平等性B.规范性C.超脱性D.灵活性15.下列属于“后期法家”代表人物的是 A.李悝B.吴起C.慎到D.李斯(32.下列先秦法家人物中属于“后期法家”的是(AB)117 7-88 A.韩非B.李斯C.申不害D.慎到E.吴起)16.秦统一中国后,主张分封子弟功臣的著名人物是 A.秦始皇B.李斯C.淳于越D.蒙恬17.依照贾谊“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说法,大臣犯有大罪,应该A.闻命而自弛B.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C.造请室而请罪D.负荆请罪18.“网罗法意,格之以名分”的注律主张出自晋代的A.张斐B.杜预C.郑玄D.马融19.柳宗元为反驳陈子昂的复仇主张,专门撰写了087 10-252 A.《复仇议状》B.《复仇议》C.《驳复仇议》D.《谏逐客书》20.明代丘濬所著著《大学衍义补》的指导思想在于A.经世致用B.祸福报应C.严刑重罚D.君主立宪反映丘濬“经世致用”思想的著作是(C)054 A.《明夷待访录》B.《读通鉴论》C.《大学衍义补》D.《四书章句集注》(名词解释:《大学衍义补》047 077 087 1410 174)21.为保证民主与平等,黄宗羲提出的制度设想是054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司法独立D.学校议政22.曾对幕僚专擅司法权力提出严厉批评的近代思想家是064 074 A.曾国藩B.龚自珍C.刘坤D.谭嗣同11-275 23.提出“人君治天下,法也;害天下,亦法也”的近代思想家是 A.李鸿章B.洪秀全C.龚自珍D.魏源(35.下列内容,哪些属于魏源的主张?(ABCD)064 A.人君治天下,法也;害天下,亦法也B.师夷长技以制夷C.变古愈尽,便民愈甚E.不拘一格降人才)24.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077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国家以法制为先C.斩邪留正,除妖安良D.人无私财,逆者议罪25.按照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应予保留的内容是A.民主共和B.三纲五常C.天赋人权D.三权分立名词解释:中体西用064 1410 简述(试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法律思想。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真题(全套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真题(全套试卷)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真题(全套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反映"礼"最初只是一种A.部落狩猎活动B.宗教祭奠仪式C.家庭饮食活动D.地方自治活动2、鉴于殷商的灭亡教训,周公主张A.重刑辟B.明德慎罚C.杀无罪D.杀无辜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说法出自A.《论语》B.《管子》C.《孟子》D.《庄子》4、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一个重要论据是A. 国小而逼,族大宠多B.为善者不改其度C.都鄙有章,上下有服D.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5、下列符合孔子法律思想的表述是A.礼乐兴,则刑罚不中B.圣人不死,大盗不止C.刑罚中,则民无所措手足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6、"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该说法出自A.《墨子•天志》B.《墨子•明鬼》C.《墨子•夭道》D.《墨子•非命》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该种思想属于A.法家B.道家C.兵家D.儒家8、"刑无等级"作为先秦法家的思想命题,体现了法律的A.自由性B.平等性C.等比性D.自然性9、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与之相近的是A.孟子的性善论B.庄子的自然论C.孔子的礼治论D.荀子的性恶论10、"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的说法出自A.《汉书•贾谊传》B.《新语》C.《新书》D.《新序》11、陆贾为汉初统治阶级提供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理论,其代表作是A.《新语》B.《新书》C.《新序》D.《黄帝四经》12、汉初曾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13、秦朝统一中国的理论指导源自A.儒家B.法家C.兵家D.墨家14、晋律篇目中,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的部分是A.《诸侯》B.《盗律》C.《刑名》D.《具律》15、《唐律疏议》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反映出唐律主张A.良贱同法B.专任刑罚C.德主刑辅D.良贱异法16、唐代柳宗元集中批判"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思想的作品是A.《天刑说》B.《天说》C.《天论》D.《断刑论》17、下列与朱熹的严刑主张相悖的做法是A.废除肉刑B.限制赎刑C.恢复肉刑D.严惩"奸凶"18、《大学衍义补》的作者是明代的著名思想家A.丘处机B.丘濬C.耶律楚材D.黄宗羲19、宋代范仲淹说"天下无道,圣人革之",反映出他主张A.革故鼎新B.严刑峻法C.天刑D.因循守旧20、黄宗羲认为君主将天下据为己有,颠倒了主从关系,进而提出A.天下为客,君为主B.天下为主,君为客C.有治法,无治人D.有治人,无治法21、《明夷待访录》的作者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鲍敬言22、主张广收人才、"治法在人"的近代思想家是A.沈家本B.魏源C.康有为D.杨锐23、太平天国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的法律文件是A.《立法制喧谕》B.《十款天条》C.《诛妖檄文》D.《太平刑律》24、提出"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的晚清思想家是A.沈家本B.洪秀全C.曾国藩D.张之洞25、张之洞法律思想的核心在于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之长技以造船制炮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变法全在定典章宪法26、戊戍变法后,公开鼓吹"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著名思想家是A.梁启超B.谭嗣同C.康广仁D.康有为27、清末主张"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思想家是A.梁启超B.谭嗣同C.曾国藩D.张之洞28、主张"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维新派思想家是A.沈家本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29、下列曾经担任晚清修订法律大臣的著名人物是A.张之洞B.劳乃宣C.沈家本D.梁启超30、下列与孙中山"三民主义"范畴相悖的是A.民族主义B.帝国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18年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8年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8年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0分)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B )A.黄帝B.启C.汤D.周武王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C )A.夏B.商C.西周D.春秋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C )A.兄弟相宗制B.嫡庶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父死子继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C )A.《大府之宪》B.《宪令》C.《法经》D.竹刑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B )A.以古非今罪B.妄言罪C.非所宜言罪D.怨望诽谤政治罪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B )A.《开皇律》B.《贞观律》C.《武德律》D.《永徽律》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D )A.屯田制B.限田制C.均田法D.公田法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C )A.《户令•应分条》B.《户绝法》C.《丧葬令》D.《户绝条贯》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B )A.《大札撒》B.《条画五章》C.《至元新格》D.《大元通制》10.元代死刑定制为( B )A.绞、斩二等B.斩、陵迟二等C.绞、斩、陵迟三等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 )A.《元典章》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经世大典》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D )A.洪武元年B.洪武七年C.洪武二十二年D.洪武三十年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A )A.《吏律》B.《刑律》C.《礼律》D.《名例律》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B )A.科场案B.哭庙案C.明史案D.字贯案1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C )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刑律》C.《资政新篇》D.《太平条规》16.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C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7.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B )A.罚金B.遣刑C.拘役D.无期徒刑18.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A.地方议会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C.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中央咨询机构19.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B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训政时期约法》20.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 A )A.三级三审终审制B.三级二审终审制C.四级三审终审制D.四级四审终审制2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 )A.夏B.商C.周D.秦2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C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2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 )A.质剂B.傅别C.合同D.券书2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 A )A.保护私有财产B.保护公有财产C.保护工商业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2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C )A.《垦草令》B.《为田开阡陌令》C.《分户令》D.连坐法2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C )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C.律、令、式、课、程D.律、令、格、式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D )A.《具律》B.《盗律》C.《杂律》 D.《厩律》2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B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台2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D )A.《法律答问》B.《大杜律》1C.《小杜律》D.《张杜律》3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B ) A.《九章律》 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3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C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3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着称的律典是( C )A.《新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大律》3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C )A.《新律》B.《泰始律》C.《大律》D.《北魏律》3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D )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3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 )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3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C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3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D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经世大典》D.《元典章》3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B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C盗贼窝主”罪名 D.“谋反”罪名3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C )A.《武德令》B.《开皇令》C.《大明令》D.《大清令》4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C )A.谋反B.谋叛C.谋大逆 D.内乱4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B )A.律B.例C.会典D.诰4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D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4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D )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4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B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4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 )A.宋教仁B.孙润宇D.雷奋 D.马君武4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4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D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 D.行政法4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D )A.1927年B.1929年C.1930年 D.1931年4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D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B.参议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会5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B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判断1. 我国古代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商。

(为2. 商代,商王专设了卜” 巫” 祝”其主要任务是占卜。

(“3. 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4. 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是在西周。

(为5. 周公为了使西周的统治合法化,提出了以德配天”学说。

(“6. 韩非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为7. 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8. 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商鞅。

(为9. 朱熹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为10.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11. 董仲舒“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

(为12. 商鞅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机构。

(为13. 明朝有位著名“心学”大师,反对程颐、程颢的“知先行后”的理论,奉行“知行合一”的理论,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他的名字是王守仁(坊14. 王守仁提出立法必须循天下之公”(为15. 王夫之的变法观点是“(趋时更新)” (W16. 提出礼乐刑罚起源于农”观点的是龚自珍。

(W17. 杨秀清受基督教《劝世良言》的启发,创立了拜上帝会。

(为18. 张之洞属于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

(“19. 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20.提倡变法维新”坚持君主立宪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单选1、XX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AB)。

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2、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C)。

AxxBxxCxxD老子3、墨翟认为法源于(B),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A神B天志C上帝D人性4、墨家在法律上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B)。

A礼B义Cxx D利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王安石建议明法科”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考察司法官吏。

B张居正主张严格考核官吏之法以整饬吏治C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以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D 范仲淹要求废除宰相之职,以加强君主专制6、最早将“法律”二字连用的是(D)。

A 道家B 墨家C 儒家D 法家7、法家提出的口号是(B),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AxxB法治C礼法合一D变法8、将“法”、“势”、“术”结合起来的是(D)。

A 申不害B 慎到CxxDxx9、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思想家是(C)。

Axx 俚BxxCxxDxx10、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A)。

AxxBxxCxxD康有为11、为《泰始XX》做注的是(B)。

A丁仪、刘邵B张斐、杜预C刘颂、傅干D王充、仲长统12、我国法律史上最早关于律、令界说的是(A)。

AxxBxxCxxDxx13、魏律首先将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改为《刑名》,并放在律首。

对这一重大改革作出理论说明的是(A)。

Axx Bxx Cxx Dxx14、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C)。

AxxBxxCxxDxx15、主张“道统论 '的是(D)。

Axx Bxx Cxx D韦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 年”的作者是( A )。

A 韩愈 BxxCxxDxx17、xx 认为,法律起源于( D )。

A 礼B 权C 术D 势18、中国思想史上,(A )最先提出了自然”的概念。

A 《老子》B 《论语》C 《春秋》D 《庄子》19、道家最早提出了( C )法律观念。

,A 实证主义B 现实主义C 自然主义D 行为主义20、前期法家提倡( C )。

A 定法B 制定法律C 变法D 适用法律21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 “刑无等级 ”的思想家是( B )。

A 申不害 BxxCxxDxx22、新儒学的缔造者是( D )。

Axx Bxx Cxx Dxx23、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是( C )。

AxxB 左宗棠 CxxDxxAxxBxxCxxD 康有为A 康有为 BxxCxxDxx16、 24、把孔子打扮成 “托古改制 和”改制立法 “的祖师爷的人是(D )。

25、主张 “冲破一切封建网罗 的人是( C )。

26、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后壮烈牺牲的是(D)。

A 康有为BxxCxxDxx27、旧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A)。

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C《大清律例》D《暂行新刑律》28、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C)。

AxxBxxCxxD康有为29、清末礼法之争的导火线是修订(C)。

A《大清律例》B《暂行新刑律》C《暂行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律》30、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B)。

AxxBxxCxxD潭嗣同31、xx的法律思想是(D)。

A革故鼎新” B“德而小刑” Q“天理,灭人欲” D“明法度,众建贤才”32、信赏罚,一号令”是(C)的法律思想。

AxxBxxC张居正D韩愈33、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B)。

A 张居正BxxCxxDxx 34、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的核心是(C)。

A势B无为C公利D统一思想35、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A)提出的。

AxxBxxC老子Dxx36、xx 指出,立法必须体现(C)。

A天意B民意C以天下为主” D申意37、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D)。

A贫富不均B天C地D 农38、“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的作者是(A)。

AxxBxxCxxDxx39、龚自珍提出(C)观点,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

A 历史发展B 三不足C 事无不变D 趋时更新40、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C)提出的。

AxxBxxCxxDxx多选1、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AC)。

A求上帝的保佑B上帝立周C动摇了神权D强调德治,弱化天命2、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ABCD)。

A 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B 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C 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D 刑罚适中3、XX把(ABC视为国之四维”。

A礼B义CxxD耻4、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D)。

A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B管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C 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D 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5、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ABCD)。

A 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 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6、XX认为礼法起源的前提是(CD)。

A天人合一B阶级分划C明分使群D化性起伪7、儒、墨两家在法律思想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BCD)。

A 儒家“XX”墨家尚同”B 儒家别贵贱”,墨家“兼相爱”C 儒家义”字当头,墨家“义”、“利”合一D 儒家以“爱人”为核心,墨家以“兼爱”为核心8、XX 家把XX 解释为(ABCD)。

A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B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C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D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9、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ABCD)。

A强制性和制裁力B客观性和公平性C等级性D合情性和适时性10、法家认为法具有(ABCD的作用。

A禁恶止乱” 民治国安” B“赏分财” 定分止争”C以法胜民,一民使下” D君尊主重,独制四海”11、荀子提出的“法数”和“类”分别指(BD)。

A法学原理BxxC法条D判例12、道家法律思想是以(AC)为中心的。

A道法自然B兼爱C无为而治D爱人13、商鞅认为推行“法治”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BC)AxxB权C信D势14、慎到讲的“公”和“私”分别指(CD)。

A公指正直或者公有B私指利己或者私有C公指人们共同遵守的原则或者规范D私指破坏法令的行为15、韩非将法定义成“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这个定义包含的含义有(ABCD)。

A法为百姓而制定B法具有国家强制力C法必须公开颁布D法是成文的16、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

A. 、恢复肉刑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C、法令断17、白居易在正确运用法律方面提出的颇有进步意义的主张有(BCDE).B、理大罪,赦小过C、消除犯罪,止狱措刑D、肉刑可废不可复E、慎选司法官吏18、“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

它表现在法律主张上,就是ABCD)。

A. 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B. 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C. 要求用形变质不变的方法整顿旧法D .xx 以补中法之不足19、张之洞提出的 “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的含义是( ABCD )。

20、沈家本确定了清末修律的基本原则有 (ABCDA.参考古今B.中外通行C 博稽中外D.模范列强E.博采众长A . 经术”指纲常名教,是法律的经义所在B . 法律是 “表”,即形式C . 经术是 “里”,即内容D . 法律的作用强制老百姓服从封建统治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