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3)能够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感悟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性格特点;(3)通过分析思考,提炼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讲述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善于吐火的红孩儿,两人展开激战。

孙悟空凭借聪明才智和神通广大,最终战胜红孩儿,使其归顺佛教。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2)孙悟空和红孩儿性格特点的分析;(3)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游记》及孙悟空、红孩儿的角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讨论交流: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进一步感悟人物性格。

5. 分析思考: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勇敢、智慧、正义等。

对学生的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故事,谈谈你对孙悟空和红孩儿的看法,以及他们给你带来的启示;2. 选取《西游记》中的另一个故事,简要介绍情节,并分析其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孙悟空和红孩儿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领悟程度;4.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及对人物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挑选《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的典型情节,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理解团结协作、勇敢担当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介绍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背景、经过和结果。

2. 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红孩儿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 主题思想:探讨故事中所体现的团结协作、勇敢担当等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思想的领悟。

2. 教学难点: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营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游记》和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背景。

2. 讲解故事情节:详细讲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经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红孩儿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 探讨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所体现的团结协作、勇敢担当等价值观。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3.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体会,以及对故事的新颖解读。

七、作业布置1. 阅读:《西游记》其他章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简要介绍情节和人物。

2. 写作:以孙悟空或红孩儿为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故事中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设计4: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教学设计4: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吴承恩及写作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明确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意义。

【学习难点】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我校研究实践的“学问思辨行”五步教学法。

【学法导航】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学习用具】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指定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情况:(一)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

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

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孙 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孙 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

2、分析孙悟空、红孩儿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探讨这一情节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梳理“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情节脉络。

(2)分析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性格特点。

2、难点(1)理解红孩儿形象的多面性。

(2)探究这一情节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一情节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和红孩儿之间的冲突。

2、情节梳理(1)请学生自主阅读“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相关章节。

(2)让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情节的发展过程,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3)教师总结情节: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便用计掳走了唐僧。

孙悟空为救师父,与红孩儿展开多次较量。

红孩儿善于喷火,孙悟空一度陷入困境,但最终凭借智慧和本领,请来观音菩萨将红孩儿收服。

3、人物形象分析(1)孙悟空①让学生思考孙悟空在这一情节中的表现,如他的机智、勇敢和坚定。

②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节和描写中举例说明,如孙悟空识破红孩儿的诡计,以及他在与红孩儿战斗中的不屈不挠。

③总结孙悟空的形象特点: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忠诚正义。

(2)红孩儿①提问学生对红孩儿的看法,他是单纯的反派还是有其他特点。

②引导学生分析红孩儿的聪明狡猾,如他假扮受难儿童骗取唐僧的同情。

③探讨红孩儿的任性和残忍,如他用三昧真火攻击孙悟空等人。

④指出红孩儿形象的复杂性,他既有孩童的天真,又有妖怪的邪恶。

4、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讨论这一情节所反映的主题,如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成长与挫折等。

(2)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和红孩儿的经历对我们的启示。

(3)教师总结:这一情节展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勇敢面对,运用智慧去克服。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3、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整体感知: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3、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课堂PPT)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课堂PPT)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 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 (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 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 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 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 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 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 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 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 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36
字音 急掣 (chè) 盘诘 (jié)
预习
觌面 (dí) 镌刻 (juān)
掼杀 (guàn) 嗔喜 (chēn)
37
• 请学生复述本文故事情节。
38
情节提要
孙悟空在乌鸡国降服了青毛狮怪后,师
徒四人离了乌鸡国,夜住晓行,将半月有
余。忽又见一座高山,山凹里有一朵红云,
直升九霄。孙悟空认定那是妖怪,将唐僧
13、唐僧一路西行,先后收了三个徒弟。 在 五行山 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 龙马,在 高老庄 收了猪八戒,在 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34
14、鲁迅先生关于《西游记》作了怎 样的评价?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15、毛泽东诗中赞美孙悟空的诗句。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 奋尽全力完成的《西游记》 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 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27
1、《西游记》是一部 章回 体 长篇神魔 小说,共 100 回, 采用 冰糖葫芦式结构。
2、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战斗武器分别 是什么?
如意金箍棒、九齿钉耙
3、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 的是哪个情节?
大闹天宫
1
惩传 恶梁 逼山 上好 梁汉 山杀 不富 归济 路贫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一文。

该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改编而成,以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战斗为主题。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和传奇英雄形象。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朗读文章。

2. 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问题回答。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欣赏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看法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唤起学生的想象和好奇心,介绍并简单解释故事背景。

2. 教师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读故事标题和关键词汇,解释生字词并给出正确的发音和意思。

3. 阅读教材:学生自观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4. 问答互动:教师提问学生有关故事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学生小结: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绘画或写作等形式展示。

6.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价值,并展示相关图书、影视作品或艺术品供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口头表达和书面作品,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程度。

对于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通过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积极参与和分享,可以评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兴趣程度。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

(2)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孙悟空、红孩儿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彩描写,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学习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斗争,树立正义战胜邪恶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

(2)分析孙悟空、红孩儿的性格特点。

(3)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彩描写。

2. 教学难点:(1)理解孙悟空、红孩儿斗争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深入解读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及孙悟空、红孩儿的相关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孙悟空、红孩儿的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欣赏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精彩描写。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阐述理由。

5. 课堂小结(2)强调孙悟空、红孩儿斗争的深层含义。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复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孙悟空、红孩儿的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3.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与解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孙悟空、红孩儿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读能力。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及创新思维。

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设计5: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教学设计5: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目标1.结合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三位一体”的人物性格特点,并分析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性格特征,掌握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

2.理解本文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品味本文诙谐的口语与典雅的文言的相谐之妙。

3.认识《西游记》这部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讲述《西游记》中的故事(营造浓厚的学习兴趣)。

牛魔王和孙悟空可以说对渊源颇深,早在孙悟空在花果山做美猴王的时候,两人就已经结为了兄弟,当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后,牛魔王及其“家属”却给他造成了无穷的麻烦。

八十一难中,和牛魔王相关的就有四难,今天我们学习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就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的磨难。

二、整体感知课前同学们已经阅读了本文,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老师要找一名同学来复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三、鉴赏人物形象1.《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战斗的结果是齐天大圣败下阵来,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得逞的原因是什么?(1)红孩儿的精明与审时度势,“若要倚势而擒,莫能得近;或者以善迷他,却到得手。

······”这一段心理描写很有深度,可见妖怪也深谙骗人之术。

(2)能够抓住唐僧的心理,利用他的慈悲之心。

(3)抓住取经队伍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孙悟空与唐僧师徒间的矛盾红孩儿三番五次故弄玄虚,使得唐僧对悟空的警觉失去了耐心,认为他“虚多实少”,是在捉弄他,并以念紧箍咒相威胁,,使得悟空再也不敢回言,孙悟空虽然是取经队伍中的最强者,却没有发言权,而最弱的唐僧,却有着支配的权力,正是这种错位,正是师徒之间的这种矛盾,让许多妖精有了可趁之机。

2.鉴赏孙悟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有人说,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是解读《西游记》的一把钥匙,可见,孙悟空确实是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就先来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使学生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斗争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斗争过程,体会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孙悟空运用智慧和勇敢战胜红孩儿的过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相关章节。

2. 学生提前阅读《西游记》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斗争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4. 讲解与分析教师讲解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孙悟空运用智慧和勇敢战胜红孩儿的过程。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培养学生的品质。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对《西游记》其他故事的了解。

7.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总结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故事中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孙悟空运用智慧和勇敢战胜红孩儿的领悟程度。

4. 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反馈1. 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复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设计第一篇:《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设计《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课文材料预习作业:1.请写出《西游记》第四十和第四十一回回目的理解。

2.横线画出描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红孩儿的语句,并旁批其性格特点。

3.请概括节选课文的故事情节,200字左右。

4.自主思考课后习题,并写在题目空白处。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内容及艺术成就。

2.分析孙悟空的“三位一体”的形象特征。

3.尝试“戏笔”评点,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课题(板书)引出《西游记》的第四十回和四十一回(板书回目名),再讲解这两个回目名的意义进行导入。

(二)整体了解《西游记》1.作者——吴承恩吴承恩(约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

《淮安府志》称其“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还说“复善谐剧,所着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屡试不第,四十余岁,始补岁贡生。

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又补为荆府纪善。

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

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2.《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

全书一百回,大体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写美猴王的出世、求道、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终被镇压,集中叙述了孙悟空无拘无束的生活经历。

全书最精彩部分。

第二部分:(8-12)唐僧身世及取经缘由,包括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诏取经等情节。

第三部分:(13-100)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西天取经的经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全书主体部分。

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书中角色和其行为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2. 主要人物的分析和形象描绘。

3.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辨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教材。

2.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通过故事情节简介,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红孩儿,引导他们联想到这两个人物在故事中的对决。

第二步:教学核心1. 按照教材中的情节顺序,简要描述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

2.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相关角色形象图片,并引导学生描述这些角色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3. 进行故事细节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言辞,让他们思考这些行为和言辞的意义。

4. 提问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思考和推测,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引导他们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步:巩固练1.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对主要人物的形象描绘,鼓励他们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分享学生的讨论结果,让他们互相研究和启发。

3. 针对故事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第四步:作业布置1. 布置学生阅读故事的课后作业,要求他们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 布置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于故事中某个人物行为的看法和评价。

五、板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上课用课件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上课用课件

山神土地所受的种种盘剥,影射了现实中豪 强霸占一主,巧取豪夺,令民不聊生的现实。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 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 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又名猪悟能。是全书最重要的陪衬人物,他的出现总是 伴随着引人发笑的东西。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 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在高老庄抢占民女,
2.相关链接 《西游记》通过幻想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艺术形
象,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歌颂了人民群众对一切邪恶 势力的反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封建制度下人民的追求 和向往。而且通过对神魔世界的描写,曲折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 丑恶现实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及罪恶。还有,《西游记》虽然是一 部以佛教徒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但整部作品却不是弘扬佛法,宣扬 宗教;相反,通过一些具体描写和形象的塑造,揭露了佛教的虚伪本质, 明显地表现出对宗教的批判。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悚惧:_恐__惧__,__戒__惧__。_ ②凶多吉少:_凶__险__兆__头__多__,__吉__利__兆__头__少__。__用__来__指__根__据__某__种__迹__象__估__计__到__事__ _态__的__发__展__趋__势__极__为__不__妙__。_____ ③明火执仗:_点__着__火__把__,__拿__着__武__器__,__公__开__活__动__(多__指__抢__劫__)_。___ ④战战兢兢:_形__容__因__害__怕__而__微__微__发__抖__的__样__子__。__也__形__容__小__心__谨__慎__的__样__子__。__ ⑤有始无终: _有__开__头__却__没__有__结__尾__。__多__用__来__指__做__事__不__能__坚__持__到__底__,__常__常__半__ _途__而__废__。__

学案1: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学案1: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一、关于作者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古人眼里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创作小说的人,也往往为当时文士所不屑,因此中国古代的小说在刊刻的时候往往并不署名,这就为后世考证作者造成了很多笔墨官司。

和其他小说一样,《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是在几代作者的创作中逐渐成型的,但最后的写定者是谁,迄今并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明刻本《西游记》并无作者署名。

前人曾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为元代全真教道士丘长春所作,20世纪初,经鲁迅和胡适等人的认定,作者应为淮安人吴承恩。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不断提出新的证据质疑,但支持吴承恩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反驳。

在目前尚无确证推翻这一结论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将吴承恩暂定为《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

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又补为荆王府纪善,但可能未曾赴任。

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

他长期过的是一种卖文自给的清苦生活。

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二、关于主题《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以曲折、幻想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对于它的思想内容的研究,一直都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明清时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道书,阐述的是道教的金丹妙诀,这一观点到了近代逐渐被人抛弃。

学者们开始从政治、哲学、思想等不同角度关注《西游记》奇幻故事背后的主旨和深意(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西游记》只不过是部游戏之作,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也可备一说)。

从建国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普遍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阐释《西游记》,把《西游记》看做是一部借神魔故事来影射现实生活的政治小说,其中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西游记》中的神魔进行了阶级划分,把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人物对号入座。

从8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逐渐摆脱了“政治图解”式的解读模式,于是出现了许多新的《西游记》主题观。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上课 实用讲课教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上课    实用讲课教案
唐僧两次被推下
• 马来,十分恼怒,他不信有妖 怪,正 在师徒二人争执之时,不知不觉已来 到妖怪所在的松树下,唐僧看见小孩 童,赤条条 的,吊在树下。孙悟空怕 师父念“紧箍儿 咒”,不敢再与师父
争执。那妖怪哭哭啼啼,编了一套谎 话,骗住了唐僧,唐僧让悟空驮着妖 怪。悟空驮着妖怪,与之周旋,想趁 机摔死他。妖怪早有防备,卷起一阵 旋风,摄走了唐僧。
14、鲁迅先生关于《西游记》作了怎 样的评价?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15、毛泽东诗中赞美孙悟空的诗句。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主要情节
该书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师徒四人结伴西行取经的故事。
前七回描写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的出世和 大闹天宫等故事,塑造了一个叛逆的英雄形象。 八至十二回,交待了取经故事的缘起,为取经 前奏。十三回至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唐僧 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情节提要 孙悟空在乌鸡国降服了青毛狮怪后,师 徒四人离了乌鸡国,夜住晓行,将半月有 余。忽又见一座高山,山凹里有一朵红云, 直升九霄。孙悟空认定那是妖怪,将唐僧 保护起来。那妖怪不想力取,只想智擒唐 僧,变作七岁顽童,赤条条的,将麻绳捆 了手足,高吊在松树梢头,喊叫“救人! 救人!”唐僧听见叫声,悟空连 哄带吓, 让唐僧不去理睬。那妖精没有等到唐僧, 又纵红光,上空再看。这次又被悟空发现。
• 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寻找师父。山 神、土地告诉他,那妖怪叫红孩儿, 是牛魔王的儿子。 悟空大喜,以为妖 怪既是老朋友的儿子,那么 师父就有
救了。悟空师兄弟三人来到妖怪的洞 府前。悟空、八戒二人前去叫战,那 红孩儿根本不听悟空的劝说,不认悟 空是他父亲的故旧,两人打了起来, 妖怪斗不过悟空。那妖怪退回去施放 三味真火,逼退了八戒、悟空。

学案6: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学案6: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

吴承恩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岁时,始补岁贡生。

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又补为荆州纪善,但可能未曾赴任。

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

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的。

相关背景牛魔王和孙悟空可以说是渊源颇深,当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后,牛魔王及其“家属”却给他造成了无穷的麻烦。

八十一难中,和牛魔王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就有四难。

内容提要《西游记》通过幻想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歌颂了人民群众对一切邪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全书通过对神魔世界的描写,曲折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及罪恶。

这篇文章只是节选,但是人物的塑造却非常鲜明。

唐僧的迂弱、不辨是非、刚愎自用,孙悟空的精明能干、大智大勇,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执着忠诚都通过各自的言语、行为表现得生动形象。

结构图解揣摩领悟赏情节1.开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简析本文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赏语言1.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

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

师父莫怪。

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2.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3.八戒听说,扛住行者道:“哥哥,这等一个小孩子家,你只管盘诘他怎的!他说得是,强盗只打劫他些浮财,莫成连房屋田产也劫得去?若与他亲戚们说了,我们纵有广大食肠,也吃不了他十亩田价。

《西游记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五步法教案

《西游记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五步法教案

(贰)我是读者,置身事外
合作探究:从课文节选部分中可见,红孩儿并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他为何还能成功劫走唐僧?(点拨,从敌对两面找原因)
预设:1、他抓住了唐僧慈悲为怀的心理。

2、他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

3、红孩儿精明,善于审时度势,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主旨探究:
1、从课文节选部分中,我们不难看到那些贪婪,腐败,丑恶的现象。

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讨论梳理,教师点拨:败家的“红百万”变做“红十万”;当地山神土地受到种种剥削;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2、这现象能反映哪些社会现实呢?
预设: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官贪吏虐、豪强霸占一主,巧取豪夺,民不聊生。

作者笔下的“妖怪”正是当时的朝廷、官府的化身。

教师引导总结:那么孙悟空横扫一切妖魔鬼怪,实则是对封建社会的叛逆和反抗。

他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txt部编版五年级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题目为《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本课文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战斗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神话故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并能正确运用。

- 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敢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教授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 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想象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培养。

- 学生对生词和词组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文《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

- PPT和多媒体设备。

- 彩色笔、小黑板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流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回忆孙悟空和红孩儿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 研究课文 (20分钟)逐段导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词组的意义。

3. 分组讨论 (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 明星演讲 (10分钟)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讲,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5. 教师总结 (5分钟)总结课文的要点,强调重点,并提醒学生复生词和词组。

六、板书设计...(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板书内容)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神话故事的讲述,引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表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然而,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度,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走到一座高山下,洞里有个妖怪,名字叫做红孩儿,他在洞里修炼了三百年,炼成了可怕的三昧真火。

他早就听说唐僧肉非常好吃,,他就想了一个坏主意。

跳上半空中,看到唐僧正好来了,变成一个小孩儿,手脚都捆在树上,叫着:救命、救命。

唐僧听到有人叫救命,马上走过去,他看这个小孩很可怜,就问他:你怎么回事啊?他说他的爸爸、妈妈都被强盗抢走了,强盗要把他吊在这儿,要饿死他。

唐僧看他很可怜就要他与自己一起坐白龙马。

这个妖怪想:孙悟空最厉害,要是把他制服了,其他人就好办了,他就对唐僧说:这个长鼻子大耳朵的师傅,长得好丑啊,这个黑青脸的师傅长得很可怕,还是让那个毛脸的师傅背着我走。

孙悟空早就看出他是妖怪了,就背着他走了一会儿,自己故意落在后面,就把这个小孩扔到山崖下想摔死他。

红孩儿一看,不好,他就使用了一个压重法,压住孙悟空,然后他的真身跳到半空中,刮了一阵狂风,把唐僧刮进了洞里。

当孙悟空把假的红孩儿摔成肉饼时,猪八戒和沙和尚还趴在地上避风,他就叫猪八戒起来,一定是妖怪捉走唐僧。

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了那座山前,孙悟空就叫妖怪出来作战,妖怪就不出来,孙悟空就跳到天空中,一阵乱打,把这座山打得从里面跑出来被红孩儿制服的土地爷,孙悟空这才知道红孩儿住在枯松岭的火云洞里。

他就找到妖怪的洞,妖怪从洞里推出五量小车,他跳到中间地小车上,嘴里吐火,鼻子冒烟,火烧到天空中,这个火呀把洞口给堵住了,孙悟空就想跳入火中与红孩儿打起来,可是这个火和烟太大了,怎么也看不清红孩儿,只好跳到火外。

红孩儿乘机收了五辆小车,收了烟和火,进了洞。

然后他就想:他出火,我就用水不就可以打败他了吗。

他就叫来了四个龙王,叫他们下雨。

他就在洞前叫红孩
儿出来作战,红孩儿就出来,又吐火,龙王就在天上下雨。

可是红孩儿吐的是三昧真火,一般雨水是来不掉的,反而使火越烧越厉害,红孩儿的烟就弄到了孙悟空的眼睛里,孙悟空就想洗眼睛,可是被冷水一激,晕了过去。

救醒了孙悟空,猪八戒就请观音菩萨帮忙,可是他被红孩儿变的观音菩萨骗过了洞。

孙悟空就请真的观音菩萨帮忙。

然后孙悟空就叫红孩儿出来作战,可是红孩儿出来作战,孙悟空边打边跑,把红孩儿引到了菩萨面前。

红孩儿可不认识观音菩萨,用枪去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化作一道金光飞上了天。

红孩儿以为观音菩萨也怕他,他就很自豪,也想到莲花台上坐坐,可是他刚坐上去,就生出了几千把尖刀,戳到他的肉里面去,他疼得直喊救命。

菩萨就见他很可怜,就指着莲花台说:收,尖刀立刻就没了。

红孩儿见尖刀没了,自己的腿也不疼了,又用枪向观音菩萨射去。

观音菩萨就变出一个金箍,往下一扔又变成五个金箍,一个套在他头上,两个套在他手上,两个套在他双脚上,菩萨念起咒语来。

红孩儿疼得喊,救命,救命。

观音菩萨就不念咒了,红孩儿怕他再念咒,只好听观音菩萨,跟观音菩萨到南海去了,观音菩萨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善财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