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语文版九上李商隐《无题》word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无题》教案(1)
题》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 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 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 ,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
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
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1. 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 岁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欣赏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2. 了解无题诗的基本特征。
3.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4. 思考文学的多义性问题。
二、教学要点1. 含蓄朦胧的诗歌题旨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2. 无题诗体制的基本特点3. 诗中的名句三、文本详这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武宗会昌末年,李商隐居母丧期满,重任秘书省正字时。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别具一格的独创。
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标以“无题”。
另有些诗取首句头两字为题,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也属无题诗。
这类诗内容较为复杂。
他的无题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辞藻清丽,声调和美,令人读之,荡气回肠,不能自已。
这首无题诗写的是痛苦与欢乐交织的爱情。
诗的前四句是在分离时对震撼心灵的爱情的执著回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第一句中的“昨夜”,是指往昔的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这个夜晚,星光灿烂,清风宜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诗人与所爱之人度过了一个令人销魂的夜晚。
然而这个温旎之夜,有如昨夜之星辰,昨夜之清风,一去难以再返,留下的除了记忆中的幸福与欢乐外,只有今时的孤寂与伤痛。
这句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往昔与今日,爱情的温与别离的伤痛调和成一杯令人心醉又令人心碎的醇酒。
第二联写诗人在他离开时品味这爱情之酒的感受。
人为的间阻使诗人与所爱之人不得不分离,往日的爱情的温成为昨夜星辰。
诗人多么渴望与所爱之人团聚,然而“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能高飞,去冲破人为间阻,飞到所爱的人的身边。
“身无彩凤双飞翼”,写出诗人对与所爱之人团聚的渴望和团聚无因相见无期的痛苦。
但一想到昔日的爱情时,又因他与所爱之人心灵契合,情意相通,又使他在分离时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幸福与欢乐。
心灵的契合,情意的相通又战胜了彼此形体的分离,爱情之酒就是这样有苦有甜,苦的回味是甜。
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切的比喻。
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而情远,情致缠绵。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1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2、译诗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是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无题》为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评价反馈,关注成长: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的诗作,如《锦瑟》、《夜雨寄北》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比喻,描绘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讲述李商隐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诗歌赏析:解读《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3.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引入《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背景。
2. 阅读诗歌:让学生朗读《无题/李商隐》,并进行诗歌赏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或情感表达方式。
5. 分享与展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展示不同的文学才华和理解能力。
四、作业要求1. 阅读《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理解并掌握其主题和意境。
2. 创作一首与《无题/李商隐》类似的诗歌,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或情感表达方式。
3. 在作业本上写出自己的创作,并注明标题和作者。
4. 准备好分享自己的作品,可以口头朗读或以其他形式展示。
五、评判标准1. 对《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创作诗歌的奇特性和情感表达力。
3. 展示作业的方式和表现。
六、延伸活动1. 请学生选择其他古典诗歌进行赏析和创作。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3. 指挥学生参观文学馆或图书馆,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在欣赏和理解《无题/李商隐》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练习,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展示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
2、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3、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体会诗歌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李商隐无题诗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
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二、初读感知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2、交流初读体会。
三、赏析诗歌1、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这两句诗的两个“难”的含义是什么?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2)“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什么季节?暮春季节,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如何理解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上句“丝”与“思”谐音,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指导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说明眷恋之深。
(2)这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现在往往用来比喻什么?现用来形容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
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
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上句写出了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下句直接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4、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 教案
《无题》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3、能理解诗中的美句。
4、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学生读)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学生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教师介绍)批注:朦胧婉曲、深情无限(二)一读解其意: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学生齐读,点评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学生个别朗读,点评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3、学生对照注释思考,两两互译。
4、全班交流,点评。
5、归纳:别离之景-别后思念-别后期待(三)二读赏其美:1、问:诗中哪句写得美呢?请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体会,批注,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评析颔联颔联品析: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至情。
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教案(1)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无题》。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颔联的本意和今天人们赋予它的新意。
4、背诵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理解诗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颔联的本意和今天人们赋予它的新意。
学习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寄情深微,意蕴幽隐的朦胧婉曲之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李商隐的诗句竞答入手。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3、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登乐游原》) 只是近黄昏。
4、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一点通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锦瑟)只是当时已惘然6、春心莫共花争发,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一寸相思一寸灰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出自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中,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久负盛名的一首“无题”诗。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知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为朦胧诗鼻祖。
2、知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然后,对《无题》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无题》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经典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中的美好与无奈。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诗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本案例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和创意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领略《无题》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4. 创设创意表达环节,鼓励学生运用诗歌元素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 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的?
3. 《无题》与《静夜思》在意象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例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诗人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等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探究场所。
《无题》教案
《无题》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
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
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1. 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
李商隐无题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李商隐《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背景及其对唐代文学的贡献;2. 理解《无题》的主题和意境;3. 掌握《无题》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无题》的主旨和思想内涵;2. 理解《无题》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分析《无题》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无题》中暗示的情感和意境;2. 分析《无题》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呈现相结合的方式;2. 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3. 课堂展示和评价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了解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导入新课出示《无题》的全文,并问学生是否猜测出了《无题》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全文(1)教师解读请学生先读一遍《无题》,然后教师解读全文的主题和意境。
指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和意境上,引导学生从字面和间接意义上分析李商隐的表达方式。
(2)拓展理解提问: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分析并拓展理解。
4. 分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唐代诗歌,然后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以及修辞手法,并与《无题》进行对比。
让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归纳(1)请几个小组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每个小组讲一首诗,解读该诗的主题和意境,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师给出评价和点评,总结归纳学生对唐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概括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代诗歌或现代诗歌,分析该诗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李商隐《无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李商隐的《无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唐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导读:【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黄聪一、诗歌文本说明: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
从《诗经》开始,诗歌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腾不息。
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诗歌的诵读、品析、鉴赏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的拓展迁移,轻松应对语文考试题中诗歌默写与鉴赏。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遥遥无期的哀伤。
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说明: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2、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通过鉴赏体会诗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说明:结合注释,理解各联含义;通过鉴赏体会诗中表现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四、教学过程说明: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我按照“知情、读情、赏情、寻情”的步骤来进行设计,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归纳总结点评为辅。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美好的爱情总是令人神往不已。
一个“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一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老少同唱。
爱情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心相印,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相依相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美得令人销魂的爱情是,李商隐的《无题》。
(二)知情——晓背景、明风格。
说明:是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古人为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才能体会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寄托的人生心志。
诗歌不仅仅是几行文字的串联,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反映着独特的诗歌主题。
就诗歌的背景而言,不同的时代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诗歌情怀。
李商隐无题 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教案标题:《李商隐无题》诗歌鉴赏与写作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李商隐无题》这首唐代名篇,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表达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李商隐的《无题》诗歌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练习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李商隐无题》的诗歌原文,并简要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李商隐无题》的主题和意境,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李商隐无题》,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三、写作指导(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任务:请学生以《李商隐无题》为灵感,创作一首自己的无题诗。
2. 教师与学生分享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塑造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个别帮助和建议。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朗读或展示。
2.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优秀作品,并指出改进的方向。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鉴赏和写作的要点。
2. 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和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其他李商隐的作品,并进行鉴赏和写作。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创作和展示环节。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艺术性。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李商隐无题》的理解和创作心得。
【精品教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无题》
《无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理解把握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把握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背读学过的李商隐的诗,引入新课: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擅长诗歌写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代表作有《泊秦淮》《夜雨寄北》《贾生》等。
2、写作背景李商隐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这首《无题》就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的诗。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读准字音云鬓( bìn )探看( tàn kàn )2、视频朗读3、读准节奏和韵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读出感情5、抽生朗读6、全班齐读四、译读,感知意境美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欣赏李商隐无题诗含蓄朦胧的主题,意象朦胧的艺术风格。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学目标、教法说明了解李商隐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产生心灵解读。
在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即解读诗的内容,领会诗的意境,感悟李商隐“隐晦曲折,朦胧含蓄”的诗风。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探究互动法。
为锻炼学生的师范技能,选取一名同学辅助教师教学。
二.教学过程说明(一)激趣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简要介绍李商隐的诗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在PPT的辅助下,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家世背景,仕途经历,爱情悲剧,使学生对李商隐其人有一个大致轮廓。
(二)无题二首赏析过程1.读诗文。
PPT显示《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
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点评,师生和乐齐读。
这一环节主要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诵读中让诗文凭着自己的语言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诗意。
2.赏文意。
为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李商隐诗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角色,辅助教师教学,为大家疏通诗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
尽管学生在讲台上只讲解了几分钟,但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搜集资料、做教案、做幻灯片、备课等。
这首诗涉及到两个历史典故,即“巫山神女”和“清溪小姑”,怎么将这两个历史典故简明、清晰又生动地介绍给同学们,并自然融入到诗意的疏通中,需要学生课前做好编辑工作,并形成一段短小精悍有文采的教案。
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备课、讲课等师范技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在台前不怯场的心理素质。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个学期下来,一班的每名同学都会轮到五次左右这样的机会,这为他们将来参加见习、实习或找工作参加面试、试讲都会有所助益。
无题李商隐教学设计
《无题》李商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三.赏析讨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题》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风吹离百花残。
(相聚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燃尽成灰,满腔热泪方才流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清晨对镜梳妆,担心如云般的鬓发变白;夜晚对月吟咏,总会觉得过于凄凉。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你所在的地方离这儿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李商隐做事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四、活动广角。
《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读书卡上写出自己的感想。
)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教案《无题—教案》。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五、知识延伸四步记忆法:一看:即第一眼要看清、看准所记材料的形象;二读:读熟所要记的内容;三写:连续写三遍,边写边读;四想:眼睛离开材料,回想材料。
试一试: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无题》教学设计2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李商隐诗《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无题》教学设计.doc》【导读】无题,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lishangyin/61050_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
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
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
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
是对写法。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
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
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
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
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