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9 滑铁卢之战
八年级语文下册19《滑铁卢之战》导学稿(新版)语文版(新)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在诗、短评、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
2、拿破仑失败的因素有哪些?滑铁卢战役对法国、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格鲁希的失职和怯懦导致法军失败;(2)、恶劣的天气(暴雨)丧失战机;(3)、双方兵力悬殊,法军不到20万人,联军却有70万人。
滑铁卢战役失败之后,法国丧失了欧洲霸主的地位,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法国削弱保持欧洲大陆若干大国之间的基本均势,并开创了谈判会议处理国家事务的先河。
团外相重光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三、学习生字:
岿然(kuī)阴yù(郁)pìn(牝)马shū(倏)然
疲bèi(惫)目眩(xuàn)忐忑(tè)两鬓(bìn)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4、“滑铁卢的下午”:写拿破仑命令格鲁希不惜一切代价赶紧与自己靠拢,鲁莽勇敢的内伊决心与威灵顿决一死战,但格鲁希的援兵仍未到。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19、滑铁卢之战

19、《滑铁卢之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常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学习重难点】探讨失败原因。
【探究活动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1、人物简介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
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
曾经征服和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
2、关于滑铁卢“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边的一个小村的名字,1815年6月重新执政的拿破仑决定率12万法军在此与威灵顿率领的22万英普联军决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此战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拿破仑的“百日王朝”覆灭,他被流放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并囚死于此。
3、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尤其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4、文学常识填空本文是一篇()(体裁)。
作者()是奥地利()(称谓)。
滑铁卢之战发生在()年,发生在()。
对阵双方是法军和英国、普鲁士联军,结果联军胜利,法军失败,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南部的()岛。
双方统帅分别是()和()。
【探究活动二】初读课文,落实基础1、给加点的字注音。
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牝.()马呼啸.()马鞍.()怯懦..( )..()箍.桶( ) 喘咻咻倏.然()焦灼.()拘.()泥黑魆.()魆孤注一掷.()岿.()然不动扣人心弦.()忐忑..( )【探究活动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滑铁卢之战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滑铁卢之战“三学四导”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年学期课型年级八年级课时 2课时科目语文课题19. 滑铁卢之战学习目标1. 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2. 把握文章脉络,揣摩文章结构,品味场面描写和细节等表现手法。
3. 分析滑铁卢之战失败的原因,培养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难点;了解滑铁卢之战及失败的原因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众所周知,拿破仑是19世纪初期威震世界的法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1810年,拿破仑几乎控制了除英国和俄国之外的整个欧洲,法兰西帝国的强盛发展到了顶峰。
但是,1812年的莫斯科战役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却使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一败涂地。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滑铁卢之战”。
自主预习单: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者,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心灵描摹。
拿破仑简介: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军事家。
1841年反法军攻陷巴黎后,被放逐于尼尔巴岛。
1851年再度返回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6月18日,英国、普鲁士联军在比利时滑铁卢大败拿破仑,6月22日他被迫第二次退位,遂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拘泥()仓惶()灭顶之灾()扣人心弦()惟命是从()孤注一掷()优柔寡断()二、你能归纳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吗?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1. 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方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2. 试分析本文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的特点。
1) 全场景式的勾勒部分有哪些?2) 关键细部特写镜头有哪些?3 作者为什么着重描写拿破仑摩下的格鲁希?4 通过阅读,我们对作家的艺术表现力赞叹不已,作者表现出来的写作特点有哪些?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总结课文本篇作者着重描写了拿破仑麾下的将军格鲁希。
作者认为是格鲁希的唯命是从,缺乏胆识,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去增援皇帝,铸就了拿破仑的败局。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19《滑铁卢之战》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19* 滑铁卢之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中全景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2、了解报告文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影片《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片断,上课后便即关闭,由此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辽沈战役》的片断,影片中展示的战争场面之惨烈,规模之宏伟是在以前的国内战争影片中少见的。
我们知道,锦州之战的胜利,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
一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不胜枚举的,滑铁卢之战即是一例。
二、走进作者: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三、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求写出拼音、汉字),并口头说出相关词语的意义:仓皇拘泥怯懦(qiènùo)扣人心弦疲惫(píbèi)惟命是从优柔寡断孤注一掷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1)关于拿破仑的事迹;(2)滑铁卢之战的背景;(3)滑铁卢之战对法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请几名学生分别归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师加以引导、补充五、合作探究:1、讨论问题: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学生结合课文,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滑铁卢之战》教案 (新版)语文版

《滑铁卢之战》一、教学目标1.了解滑铁卢之战的过程及拿破仑其人,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2.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把握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手段辅助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的地方,曾经有一个不为人们所知的无名小镇。
然而,发生在距今约200年前的一场战役,却使这个无名小镇几乎在一夜之间名扬世界。
它就是——滑铁卢。
从此,滑铁卢就与一个伟大的人物——拿破仑联系在一起,并被载入史册。
同时,在无数人的心中,滑铁卢已然成为遭遇惨痛失败的代名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脚步,以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
二、作者介绍。
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讲解介绍。
也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介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配合。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其影响。
一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结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滑铁卢之战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第19课滑铁卢之战【导学目标】1.了解滑铁卢之战的历史背景及其进程。
2.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画相结合的写法。
3.熟悉战争给人类进展带来的阻碍。
【课时打算】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现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可能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现交流”中的试探题,预备展现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讨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一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现“自主学习展现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讨深悟文本”中的试探题。
(2)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有不合不能达到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到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出色导入激发爱好“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闻名的战役。
这一战役完全终止了拿破仑的政治生涯,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体会教训。
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觉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从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目光凝视那个阻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
自主学习展现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妨碍..(fáng ài) 阴郁.(yù) 牝.马 (pìn) 倏.然(shū)疲惫不堪.(kān) 焦灼.(zhuó) 揉.皱(róu) 召.唤(zhào)弥.补(mí) 孤注一掷.(zhì) 色.子(shǎi) 黑魆.魆(xū)歼.灭(jiān) 擎.着(qíng) 纹丝不动(kuī) 濒.于殆.尽(bīn)(dài)箍.桶(gū) 步履.艰巨(lǚ) 喘咻.咻(xiū) 厄.运(è)目眩.(xuàn) 忐忑.不安(tǎn tè) 两鬓.(bìn) 殉.难(xùn)(2)词义迂腐:拘泥于陈腐的准那么,不适应新时期。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滑铁卢之战》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19* 滑铁卢之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中全景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2、了解报告文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导学过程】二、走进作者: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三、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求写出拼音、汉字),并口头说出相关词语的意义:仓皇拘泥怯懦(qiènùo)扣人心弦疲惫(píbèi)惟命是从优柔寡断孤注一掷2、请几名学生分别归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师加以引导、补充五、合作探究:六、精读品析:结合练习一分析本文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的特点。
明确:“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两个部分属于全场景式的勾勒,“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属于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决战”、“尾声”则属于这两种写法的交替使用。
2、分析全场景式的勾勒部分。
明确:“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色,在“滑铁卢的下午”中拿破仑军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描写也较为出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部分。
3、分析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
明确:“尾声”部分“上午试点中,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
”军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刀支撑颤抖的身体,刻画败军败将入木三分。
4、请学生谈谈自己最欣赏哪一部分的描写,结合文字谈谈理由。
明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滑铁卢之战(报告文学)[奥地利] 茨威格叙事线索时间人物构思组材关键人物突出剪裁技巧切入点准确(决定性的一秒钟)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滑铁卢之战》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滑铁卢之战》导学案1:识记生字词。
2:学习本文宏观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性。
简介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科西嘉岛上降生了一位曾经晃动地球的人物——拿破仑。
这名巴黎军校炮兵专业的高才生曾经问鼎过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位,同时他杰出的军事成就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历史上最显赫的军事家之一。
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于尼尔巴岛。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1000余名士兵偷渡回国,沿途守军纷纷重新聚集在他的鹰徽旗下。
3月20日,拿破仑凯旋巴黎,重登皇位(史称百日王朝)。
3月25日,英、俄、普、奥、意、荷、比等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地区与拿破仑进行了决战。
拿破仑战败,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囚禁并最终病死于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岛。
1、注音:倏( )然 揉( )皱 召( )唤 弥( )补色( )子 黑魆( )魆 歼( )灭 擎( )着 箍( )桶两鬓( )岿( )然不动 咻咻( )目眩( ) 殉( )难阴郁( )孤注一掷( )2、结合课文的小标题,慨括每部分意思。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3、滑铁卢战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我的疑惑:————————————————————————————————————————————————————————————————————————1、滑铁卢战役对法国、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因素有哪些?————————————————————————————————————————————————————————————————————————检查反馈:1、词语解释:鸿篇巨制_____________________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疲惫不堪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命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显而易见_____________________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孤注一掷_____________________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优柔寡断_____________________濒于殆尽_____________________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仓皇逃窜_____________________疲于奔命_____________________头昏目眩_____________________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殉难成仁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篇报告文学既具新闻性又有文学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滑铁卢之战》教案(语文版)

第19课滑铁卢之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继续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教学要点】重点: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教学设想】问题研读法、多媒体手段辅助。
【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影片《辽沈战役》中“某某之战”片断,上课后便即关闭,由此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辽沈战役》的片断,影片中展示的战争场面之惨烈,规模之宏伟是在以前的国内战争影片中少见的。
我们知道,某某之战的胜利,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
一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不胜枚举的,滑铁卢之战即是一例。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
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
今天我们来阅读这篇精彩的报告文学,看看茨威格是如何再现战争的惨烈之景的,看看茨威格是如何评判这场战争的。
【新课探究】一、解题1.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滑铁卢之战》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9《滑铁卢之战》教学案(新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中全景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2、了解报告文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影片《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片断,上课后便即关闭,由此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辽沈战役》的片断,影片中展示的战争场面之惨烈,规模之宏伟是在以前的国内战争影片中少见的。
我们知道,锦州之战的胜利,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
一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不胜枚举的,滑铁卢之战即是一例。
二、走进作者: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三、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求写出拼音、汉字),并口头说出相关词语的意义:仓皇拘泥怯懦(qiènùo)扣人心弦疲惫(píbèi)惟命是从优柔寡断孤注一掷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1)关于拿破仑的事迹;(2)滑铁卢之战的背景;(3)滑铁卢之战对法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请几名学生分别归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师加以引导、补充五、合作探究:1、讨论问题: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学生结合课文,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19 滑铁卢之战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19. 滑铁卢之战学习目标1.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宏观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学法指导查找资料,关于拿破仑,关于威林顿、格鲁斯,关于滑铁卢之战。
交流查找成果,互助学习。
自主学习1.背景介绍关于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1872年~1924年),出生于法国的科西嘉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是法兰西共和国执政官,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于1907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
对外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灭亡意大利、德国、瑞士、西班牙、荷兰,欧洲各国除英国外,其余各国都向拿破仑臣服,并分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917年和1918年两度战败并被流放。
1924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1943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倏.然()疲惫.不堪()色.子()黑魆魆..()岿.然不动()瘫.软()目眩.()忐忑..()焦灼.()歼.灭()濒.于殆.尽()殉.难() 3.掌握词意鸿篇巨制灭顶之灾惟命是从孤注一掷岿然不动优柔寡断3.根据查找的资料,作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你对他了解多少?合作探究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报告文学节选了六个部分,研读,谈谈自己最欣赏的片段。
2.“格鲁希的错误”指的是什么错误?3.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因素有哪些?探究二:再读课文就此文,分析报告文学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征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滑铁卢之战
学习目标
1.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宏观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学法指导
查找资料,关于拿破仑,关于威林顿、格鲁斯,关于滑铁卢之战。
交流查找成果,互助学习。
自主学习
1.背景介绍
关于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1872年~1924年),出生于法国的科西嘉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是法兰西共和国执政官,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于1907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
对外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灭亡意大利、德国、瑞士、西班牙、荷兰,欧洲各国除英国外,其余各国都向拿破仑臣服,并分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917年和1918年两度战败并被流放。
1924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1943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倏.然()疲惫.不堪()色.子()黑魆魆
..()
岿.然不动()瘫.软()目眩.()忐忑
..()
焦灼.()歼.灭()濒.于殆.尽()殉.难()
3.掌握词意
鸿篇巨制
灭顶之灾
惟命是从
孤注一掷
岿然不动
优柔寡断
3.根据查找的资料,作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你对他了解多少?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报告文学节选了六个部分,研读,谈谈自己最欣赏的片段。
2.“格鲁希的错误”指的是什么错误?
3.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二:再读课文
就此文,分析报告文学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征的特点。
探究三:知识拓展
搜集拿破仑名言
如: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
1.
2.
3.
我的收获
生活中、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当处于这种矛盾状态时,应权衡利弊,迅速做出判断。
因为,往往犹豫的一刹那,说不定将错过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或者就是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19.滑铁卢之战
自主学习
2.注音。
shū bèi shǎi xū kuī tān xuàn tǎn tè zhuójiān bīn dài xùn
3.掌握词意
鸿篇巨制形容大部头的作品。
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灭顶,水漫过头顶。
惟命是从绝对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孤注一掷把全部的钱一下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
比喻在危险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岿然不动高耸屹立不动。
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4.拿破仑;拿破仑(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
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行查阅)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参考:例如
(1)“滑铁卢的上午”战前拿破仑进行了壮观热烈的检阅,场面壮观气势宏大,采用大笔勾勒手法,渲染了紧张而雄壮的战前气氛。
对初战是双方将领等待援军的焦急心情的描写,为后文写格鲁斯的作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评论有文采,更加突出援军的重要性,扣人心弦。
其他略(教师可参见《教师用书》316页)
2.平庸无能的格鲁斯死抱纸上条文,不听建议,不灵活变通,犹豫不决,缺乏胆识。
做出了错误决定,这一瞬间成了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3.本文作者认为格鲁斯唯命是从、缺乏胆识。
未能随机应变的及时去增援皇帝,铸
就了拿破仑的败局。
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全面,滑铁卢一战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
毛泽东认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决定点则在于莫斯科的失败。
探究二:
1. 新闻讲究真实性,这篇报告文学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了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级深远意义。
同时报告文学不仅要事实确凿,还要富有文学性的特征,作者在此文中意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探究三:知识拓展
4.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5.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6.不会从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7.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8..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憾世界
……
我的收获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