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080500)

合集下载

博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

化学与环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080500代码)博士硕士培养方案一、合用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微纳米技术(080521)二、培养目旳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坚实广阔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全面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旳发展动向;重视材料成分和构造、制备和加工、性能与服役性能之间旳内在联络及基本规律旳研究;掌握本学科有关方向先进旳试验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至少能纯熟运用一门外国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旳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发明性旳成果。

三、培养方向1.纳米材料光、电及催化特性2.功能界面3.新型能源材料4.仿生智能界面材料5.仿生纳米材料6.环境净化材料7.光电功能纳米界面材料8.导电高分子功能纳米材料9.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10.水环境污染化学11.能源和环境材料12.仿生材料界面物理化学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硕士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重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定硕士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硕士学制为4年;其他类型博士硕士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博士硕士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规定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根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构造中所规定旳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博士硕士从入学起就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博士硕士文献综述与开题汇报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旳时间不少于1年。

五、知识和能力构造本学科博士硕士培养方案旳知识和能力构造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见下表所示。

要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旳硕士必须获得培养方案表中所规定旳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博士硕士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0)一、学科简介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分布在机电工程学院、基础学院、土木学院等部门。

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20余名,其中包括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同时本学科还聘请了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

本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在材料强度与断裂、材料特种制备与加工、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材料表面改性与强化、材料先进连接技术、材料成型模拟仿真技术、固体量子计算、半导体材料光学特性、新型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形成特色。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获得专利及各类的科研成果32项,一些成果在工程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本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有12名教授,26名副教授,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导师总数的80%以上,多名教授为留学归国或引进人才。

学科依托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材料加工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和土木工程材料等实验室,科研仪设备齐全、先进,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有二百余篇被SCI、EI和ISTP索引收录,出版教材、合编专著10余部。

本学科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已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并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公司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已成为我国材料研究及应用领域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独立开展新型材料的研制、材料制备、材料结构性能研究、加工与测试分析技术、材料改性与应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5 一级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500 二级学科名称:)一、学科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制备或合成工艺、材料性能和材料服役之间关系(理论与模型)的科学,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新材料研发与材料合理应用。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下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由全国最早设立的金相及热处理专业(1952年)、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52年)、金属物理专业(1956年)和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56年)发展而来,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拥有全部所属3个二级学科,且均为全国首批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为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等的依托学科。

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纳米材料与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教授110余名,副教授6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98名。

二、学位类型及培养目标本学科授予工学博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兼顾培养应用型研究生。

工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工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最低学分要求为10学分;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自硕士入学起一般为5~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学士直攻博士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 2.5 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

隶属学科代码材料学

隶属学科代码材料学

隶属学科代码材料学01专业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分别是: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02考试科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外国语、③数学、④专业课(④为报考院校自主命题,可通过报考院校研究生院进行查询)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答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现代工业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产生了更多的需求,例如钢铁大型企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IT相关产业等等,都需要精密的材料技术。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既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又注重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本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适应性比较强,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080502材料学材料学专业是目前的热门学科,材料学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专业性比较强,现代材料学科更注重研究各类材料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经历近半个世纪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相关机制的探索和认识,材料学得到巨大拓展,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科技工业的不断进步,也为材料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这就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实现。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由于本专业技术性较强,毕业生就业主要趋向以下性质的单位:材料成形设备与工装(模具)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单位,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工程机械等机械制造企业,计算机、仪表、冰箱、彩电等电器制造企业,火箭、飞船等航天航空制造企业,军械、兵器等国防制造企业,钢铁、有色金属等型材加工企业,锅炉、气瓶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刀具、工具、标准件等五金制造企业,烹饪餐具、玩具等日用品生产企业。

部分院校介绍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

200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吴一弦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丁建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贾德昌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黄云辉清华大学材料学王晓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孙涛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刘世勇2008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林均品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王沿东大连理工大学材料表面工程雷明凯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邱建荣清华大学材料学李敬锋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单智伟燕山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张湘义中南大学材料学贺跃辉20072006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吕昭平中国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Research Staff Member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苑世剑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邱勇中国清华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赵国群中国山东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加工王浩伟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四川大学环境友好材料王玉忠中国四川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材料的热力学、相变及合金设计杜勇中国中南大学教授重庆大学材料学刘庆中国重庆大学教授200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王华明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张立群中国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姜勇中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赫晓东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马於光中国吉林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陈延峰中国南京大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成来飞中国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材料学熊翔中国中南大学教授2004-1998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张久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杨槐大连理工大学材料设计及载能束合成董闯复旦大学信息材料(有机电子学)黄维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郑伟涛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刘俊明清华大学材料物理薛其坤清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张政军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赵勇燕山大学亚稳材料科学刘日平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流变学) 郑强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学尹衍升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章明秋。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500【内容简介】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成立于1 97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材料系。

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共有教授30名,副教授4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求是特聘教授2名,以及1个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

教师中80%具有博士学位或一年以上国外工作经历。

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及“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该专业还依托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表面与结构改性无机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985工程功能材料技术创新平台”。

材料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功能材料研究为主体,以先进半导体材料、信息功能材料与能源材料研究为标志,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为特色,构成了材料研究种类涵盖半导体、无机非金属、金属、复合材料的竞争力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体系。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基础知识和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工艺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物理化学。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材料热力学,材料结晶化学,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金属玻璃。

研究、讨论型课程:材料表面工程,光电材料与器件,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材料相变理论,固体物理基础,材料现代制备方法与理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企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在专业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计划等。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就业流向】毕业生中有70%以上免试或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多进入新材料领域等高新技术公司工作。

直博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直博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电、磁、声、光、热、力及生物等功能材料及应用的理论、设计、制备、检测等,涉及到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处理与控制等。

它包括“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二级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越来越紧密,如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等。

我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色和优势在于对电子信息材料及应用的研究和开发。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18名和一批由年轻博士为梯队的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作为当代文明的重要支柱,本学科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和基础,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定位于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电子科学、计算机应用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和宏观特性测试技术的人才。

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识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学风正派、工作严谨求实,善于与人团结共事;能胜任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产业部门的技术工作、或以上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1.电子材料与工程2.磁性材料与工程3.半导体材料及器件4.材料化学与工程5.纳米及低维结构材料与器件6.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7.材料分析表征8.有机电子材料与工程9.能源材料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者(简称直博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博士生必选;
3.专业课(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9学分。

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直博生必选;
3.选修课中“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材料物理化学专业(08050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选;
3、本专业学生在本培养体系专业课中选课不得低于10学分;
4、《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材料学专业(080502)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3、《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080503)
研究生培养方案
3、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选;
3、本专业学生在本培养体系专业课中选课不得低于10学分;
4、《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083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选;
3、《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全日制工程硕士材料工程领域(085204)
研究生培养方案
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公共课为5学分,基础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8学分,实践教学为8学分,选修课1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物医学工程领域(085230)
研究生培养方案
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公共课为5学分,基础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8学分,实践教学为8学分,选修课1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