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点
长江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区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1)淮北平原:安徽,江苏北部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2)淮阳山地: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领。
(3)长江中下游平原:1、江汉平原:汉江沿岸2、洞庭湖平原()。
3、鄱阳湖平原。
4、苏皖沿江平原。
5、长江三角洲。
(4)南岭山地:湖南,江西南部;(5)西部边缘山地(武当山,神农架,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二、气候特征:(1)温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风分配均匀。
(2)“南京,武汉,重庆”成为三大火炉的原因:1、盆地地形。
2、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多雨少。
3、距江边水汽大。
(3)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夏雨>春雨>秋雨>冬雨。
但冬雨能占10%,是我国冬雨比率高,春雨最丰沛的地区。
(4)冬雨多的原因: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辐合形成一条永久的切割线,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会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
三、河流,湖泊1、河流特征:(1)水量丰富。
(2)汛期长。
(3)含沙量小,输沙量大。
2、大湖群:(1)两湖平原湖畔(洞庭湖)。
(2)赣皖湖群(鄱阳湖)。
(3)苏皖湖群(巢湖)。
(4)太湖湖群(太湖)。
(5)江淮湖群(洪泽湖)。
3、水资源特征:(1)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3)淡水资源充沛,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原因:(1)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阶段,宣泄能力较低。
(2)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再加上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使其层闾淤塞,排水受阻,洪水灾害严重。
(3)本区降水与农作物需水期不相适应,各类水利设施无法满足农作物需水量,、加上本区农田抗旱能力低,经常造成伏旱,秋旱。
四、区域发展条件:利:(1)优越的区位条件。
(2)良好的空间资源。
(3)投资环境优越。
(4)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高。
(5)资金雄厚,技术先进(6)市场容量大。
局限:(1)能源,原材料资源不足。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区域.................................................................................................................... - 1 -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 1 -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5 -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8 - 第二章区域发展.................................................................................................................. - 11 -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14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16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20 - 第三章区域合作.................................................................................................................. - 24 -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4 -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8 - 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 34 - 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 - 40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一、区域的特征1.含义: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024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四)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与分布一、选择题我国古代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
据此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 )A.种类多B.频率大C.分布范围广D.地域差异大2.下列自然灾难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为严峻的是( )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⑤风暴潮⑥火山⑦寒潮⑧泥石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⑦ D.⑤⑥⑧解析:1.B 2.A 第1题,“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说明白我国古代自然灾难频繁发生。
第2题,我国在各类灾难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①~④所属灾难带正确的是( )A.①属于东北灾难带B.②属于海洋灾难带C.③属于青藏高原灾难带D.④属于西北灾难带4.图中①~④所属灾难带的主要灾难,对应正确的是( )A.①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B.②是台风、风暴潮、赤潮C.③是洪涝、旱灾、病虫害D.④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解析:3.D 4.D 第3题,由图可知,①②属于东部灾难带,③属于中部灾难带,④属于西北灾难带。
第4题,中部灾难带主要灾难有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东部灾难带主要有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西北灾难带主要灾难有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中国是世界上遭遇自然灾难危害最严峻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非常重要,也非常艰难。
读我国自然灾难区划图,回答5~7题。
5.下列灾难中属于气象灾难的有( )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6.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难是( )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7.图中a、b、c、d四个地区,旱涝灾难最严峻的是( )A.a B.bC.c D.d解析:5.D 6.C 7.A 第5题,滑坡属于地质灾难,风暴潮属于海洋灾难。
第6题,d 地区是西南地区,受地质、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多发。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小偏整理了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地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知识点总结1.范围和位置该区由湘、鄂、赣、皖、苏、浙、沪六省一市组成,大部分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和南岭以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东临东海和黄海.2.地形与重要农业区本区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水热资源充足,号称"鱼米之乡",是我国稻米、棉花、油菜和蚕丝的重要产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3.气候和土壤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充足,生长期长,作物多一年两熟,有利于农业发展.但降雨不稳定;伏旱严重,对农业有影响.梅雨和伏旱问题:梅雨不稳定,易产生旱涝问题.伏旱严重,抗旱任务重.红壤是本区的土壤,铁、铝成分较多,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少,上质粘重,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加以改良.4.亚热带林业资源该区是亚热带经济林和用材林的重要产区,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经济林以茶叶、油桐、油茶和柑桔为主;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毛竹为主.5.淮河的治理淮河解放前水患频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淮河上游修建了水库,大别山区的梅山水库、桐柏山区的南湾水库等已发挥了效益.位于安徽的愣史杭灌区是淮河流域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浙江有新安江水电站、湖南有拓溪水电站.6.矿产和主要工业江四德兴、安徽铜陵、湖北大冶产铜;江西大余产钨;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南锡矿山产锑;湖南水口山产铅锌.宝山、武汉、马鞍山是重要的钢铁基地.位于长江边上大型的宝山钢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7.水陆交通发达本区交通运输的主要特色是,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发达的水陆交通占优势地位,南京、武汉、宜昌、长沙、南昌是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是这个地区几个重要港口,是通往华南以及世界各地的门户.8.城市密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河港与海港、综合性工业基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武汉是全国重要的钢铁、机械、化学、纺织、食品等生产基地,早有"九省通衢"之称.南京是历史名城.杭州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北仑港是宁波港的一部分,现已建成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矿石转运码头.初中地理学习方法精选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地理学习课件: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 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 双重区位优势,对本区乃 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 劲的带动作用。
地形和 河流
自然 资源
交通 优势
1 农业生产优势
二、鱼米之乡
活动探究1
小组合作,读图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 水量柱状图,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 征。
近些年来,人们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创造了 多种稻田养殖模式,实现了稻、鱼、鸭、蟹立体 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 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鱼米之乡
5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阅读材料,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方向。
严格限制占用耕地
朝着 、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
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方向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 棋布,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 湖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蟹、莲、菱、苇, 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 产产量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鱼米之乡
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阅读教材,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工矿企业增多
城市面积扩大
水源:河湖众多,利于灌溉和养殖
二、鱼米之乡
2 种植业及主要物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请你说出其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分布。
01 粮食作物 水稻: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02 其他农作物 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蚕丝等
二、鱼米之乡
3 渔业及其地位
➢ 长江中下游平原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本,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对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第一单元中国自然地理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中国地形北高南低,西北高而东南低,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2.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东部地区多为暖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干旱气候和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西南山地、青藏高原、北方沙漠和南方丘陵等九大自然区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中国的水域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水资源,主要有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等。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湖泊资源,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
2.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占世界总量的1/3以上。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
3.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铁矿石、锰矿石、铜矿石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灾害1.水旱灾害-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包括洪水、干旱和水土流失等。
2.地震灾害-中国地处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
3.风暴灾害-中国沿海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台风风暴灾害严重。
第二单元中国人口与城市第四章中国的人口发展1.人口问题与人口调控-中国的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人口调控。
2.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
3.人口的流动与聚集-中国人口流动主要有农民工流动、城市人口流动和人口城镇化等。
农民工主要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第五章中国的城市发展1.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2.城市空间结构-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辐射型结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成为主导。
第四章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主要作物:水稻,油菜、茶叶、棉花 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长江沿江滨海平原是商品棉基地
更多课件请看:/284174449/main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的 农业 地位
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 基地
更多课件请看:/284174449/main
长江下游最大的城市——上海
更多课件请看:/284174449/main
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 最密集的地区,其中上 海是核心。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长江沿江地 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形框架的交叉 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优越的国家政策等等
不利条件: 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 土地面积小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可以弥补不足之处。
更多课件请看:/284174449/main
P101复习题
1、试着总结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条件、农业、 工业的特点。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 沃、河流众多。 农业:本区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主产区,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 工业: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是我国最大 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更多课件请看:/284174449/main
3、以武汉、上海为例,说明长江中下游城市 发展的特点。 沿江、沿海、沿交通线发展。
更多课件请看:/284174449/main
聚划算汇聚中国 (中西潮牌)
淘宝十周年聚划算专场
第七章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更多课件请看:/284174449/main
认识区域的方法
经纬度位置(轮廓、范围) 在哪里? 区域的地理位置 优越性 海陆位置(沿海或内陆) 评价 相对位置(区位)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文 资源 地势 地貌 植被
高中地理湘教版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1 选修三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概述旅游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中国名景欣赏 第三节第三节 国外名景欣赏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 旅游规划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 第四章 文明旅游第一节第一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做合格的旅游者 第二节第二节 出游前的准备出游前的准备 第三节第三节 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节第四节 旅游安全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 城乡分布 第三章 城乡规划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 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自然灾害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概述环境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环境问题概述 第三节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节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节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 环境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环境管理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第四节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 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 、GPS 、GIS)技术综合应用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 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 论坛转帖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教学计划 一、三年大计划一、三年大计划 年级年级 学期学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 高二年级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长江中下游课件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与农业基地建设
(一)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1)农业综合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量大, 商品率高。
本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0.6%,2001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 (2) 集约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高、农 的 29.0 %,其中稻谷产量占全国的51.5%;油料产量占全 国的38.7%,其中油菜籽产量占全国的65.0%,芝麻产量 田投入水平高和耕作水平高。 占全国的53.9%;桑蚕茧产量占全国的42.5%;亚热带林 (3)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乡 产品、果产品占有更高的比重,茶叶、柑橘产量分别占全 国的45.0%、42.5%。2001 年全区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占 镇企业数占全国的 32.8 %。乡镇企业已经 全国的 29.78%。农产品的商品率高,1997年净调出区外 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 粮食770×104 t。本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长江中下游区开发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 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水热 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晋朝到宋朝曾出现北 方人口和文化、经济南移的高潮,本区很快成 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近代,本区又以 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成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 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
(二)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1)长江中游平原农业基地建设。 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及 鄱阳湖平原,土地总面积 13.6×104 km2。农业开发历史悠 久。热量条件能满足稻麦两熟、棉 麦两熟的需要,粮食商品率达40% 以上,是全国性重要商品粮基地。 占全国淡水鱼产品的52.7%,其中 养殖产量848×104 t,占水产量总 量的85.9%,是全国以养殖为主的 淡水量最大产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地图图例、地图注记,以及地图的种类和阅读方法。
3. 地图的投影: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包括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4. 地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的判读和应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洋流的形成、分布和对气候的影响。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 主要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 植被分布的地理规律。
- 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的问题与防治。
5. 自然资源与环境:-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其利用。
- 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对策,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老龄化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
- 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 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国际贸易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4. 区域发展与规划:- 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 区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 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GIS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长江中下游区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
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
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
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
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
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编写特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特点分析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地理教材应选择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的教学内容,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到的地理问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的地理素材等。
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求。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已通过教育部核审,于2004年在国家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试用,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其他省市地区使用。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既有与其他版本相同的共性特点,又有区别于其他教材的独特的特点。
学校地理教材的表层系统有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地理作业(活动)系统三部分构成的,之所以称之为表层系统,是因为它表现在教材编写的形式上。
褚亚平教授是最早提出“学科教材构成的三系统”问题的,如图3—1对后来学者研究地理教材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思路。
第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课文系统特点课文系统是地理教科书的基本组成部分。
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事实材料的表述,阅读材料的介绍,地理学习信息的指导以及图例注释等。
1.1地理教材课文系统的类型地理教材课文系统的类型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新课标教材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从不同的类型上转换课文系统的呈现形式,使其更有效的为学生所使用。
叙述式课文 活动式课文教学指导语教学内容L 说明式课文根据表述为载体y □描述式课文 f 早现式课文 根据学习的特征J 〔后友式课文r 地理理性知识根据知识属性 r[地理感性知识l必修性课文 根据任务性质r L 选修性课文图3-2课文系统恂类型.(1)从图3—2课文系统的类型图上可以看到根据课文的表述形态可以把课文系统分为叙 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
叙述式课文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课文内容,主要是以正文以及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用来 阐述地理概念、解释地理现象和描述地理事物。
高二地理选修5湘教版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5湘教版知识点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二地理选修5湘教版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5湘教版知识点(一)洪涝(属于水文灾害)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
(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暴雨洪水特点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4—9月,自南向北推移。
分布地区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量丰富;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河道弯曲。
②(地形方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中下游河道的调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④中游围湖造田、建垸,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⑤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放大了“灾情”。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湘教版地理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湘教版地理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湘教版地理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湘教版地理高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1.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网1.3 地图的制图原理和地图投影2. 大气环境与气候2.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2.2 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2.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 水资源与地下水3.1 水的循环与水资源的分布3.2 湖泊与河流的特征与分类3.3 地下水的形成和利用4. 生命与生态环境4.1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生态系统4.2 生态问题与环境保护4.3 人口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2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1.3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2. 区域开发与经济建设2.1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2.2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2.3 交通运输与区域联系3. 世界地理与区域合作3.1 世界人口与国家分布3.2 区域合作与国际关系3.3 世界分区与地区合作4. 信息技术与地理应用4.1 GIS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4.2 遥感技术与遥感应用4.3 电子商务与地理信息服务综上所述,湘教版地理高二课程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学生能够获得地理思维的培养,提高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同时,地理知识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加深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关注地理新闻和地理热点问题,了解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动态,拓宽地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本文的归纳总结,能对湘教版地理高二课程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整体了解,为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和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湘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地球表现形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湘教版高二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我将在这里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大地构造和地球运动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经历了地壳构造、板块运动、地震活动等过程。
大地构造理论和板块运动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地球地质演化和地球表面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形地貌与水文地理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水文地理则研究水的循环、河流系统和水资源等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的内容。
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人口地理与城市化人口地理研究人口数量、分布和活动规律,城市化则是人口集聚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研究人口地理和城市化现象,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
2.2 农业与农村地理农业是人类最基础的生产活动之一,农村地理研究农村的空间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
3. 地理环境知识点3.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球表面大范围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气象则是研究天气变化和天气系统的科学。
了解气候和气象,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适应气候环境。
3.2 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则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4. 经济地理知识点4.1 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城市经济是城市作为经济活动中心的体现,区域发展则是研究地理区域差异和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4.2 交通运输与通讯交通运输与通讯是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讯网络对区域发展和联系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以上是我根据湘教版高二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对地理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认识到地理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基础知识。
希望这篇总结能帮助你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你的学习提供一点参考。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介绍
江汉平原盐矿储量丰富,苏北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条件适 宜晒制海盐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三、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1. 河流的特点
(1)水量丰富。 (2)汛期长,由5月持 表12-1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河流与黄河水量比较
河流名称
赣 江
流域面积 /km2
83 000
河流长 /km
764
平均流量 /(m3•s-1)
2 030
径流总量 /(108m3)
640.3
续到10月。 2.湖泊: 5个湖群
≥10℃积温为4 000~6 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7月 份平均气温均达28 ℃左右。秋温略高于春温。
3.降水: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华北区多1~
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 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 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 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677.0 315.0 541.0 465.7
3. 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 5 954×108 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21.7%。水资源的特征为: (1)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频率大。
四.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夹有少量耐寒的常绿乔木树种。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在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本区针叶林分布在北部或海拔较高处的杉木林中,混生的植 物种类较单纯。分布在本区南部海拔较低处的杉木林,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多。 本区竹林分布广泛,种类甚多,例如毛竹、刚竹、淡竹等。 有许多经济价值 很高的植物,有大量的亚热带特有经济植物。木本油料植物有油桐、乌桕、油茶等。 茶的产品种类很多。果树中以红橘和甜橙最为著名。 暖温带果木,如柿、板栗、梨、桃、杏等也有栽培。和天然植被一样,在经济 林木上也充分显示出长江中下游区自然景观的南北过渡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点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分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汉江所带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
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
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抚、信、鄱、修等河流冲淤而成,其中又以赣江为主。
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地势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
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平原宽窄相间,江流时束时放,流速平缓;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顶托,流速更缓,泥沙沉积加强,尤当河道越过岩丘逼岸的矶头后,江流分汊,汊河间出现沙洲。
沿江两岸湖泊众多。
自镇江以下的河口段发育了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
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
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
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
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
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
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
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
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
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
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
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
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
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
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
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