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第四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网适合于采集瓢虫科的种类 但不适合寄生蜂的采集,而且可能伤害寄生蜂
徒手采集适合于采集寄生蜂的寄主mummy 如果寄生蜂的寄主mummy较少或难以区别, 暴露寄主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有来源于目标地区的害虫, 寄主暴露也须注意生物型的问题
尽可能使检疫的植物材料最少, 植物材料会给蚧壳虫和内食性昆虫的检疫带来困难
(8) 效果评价 生物防治项目效果的评价始于1940年代 主要动机有二:
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成功的。为什么? 来源于化学杀虫剂的压力,以证明生物防治的效果
三、引进天敌的规章
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检验检疫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外天敌引种的检疫,一 般均依照植物检疫的规章法令实施。
1951年,外贸部颁布了《输出入植物病虫检验暂较 行办法》;
孟氏隐唇瓢虫到广州华南农业学院,经室内饲养,当 年12月释放地华农实习农场柑橘园,防效甚佳。1957 年2月释放至华南工学院的木麻黄树上,有效地防治吹 绵蚧。7月中旬已扩散至白云山的台湾相思树上。 1957年助迁至广东电白博贺镇木麻黄防护林。 之后助迁至重庆,防治柑橘上的吹绵蚧。
图片:原华南农学院的瓢虫引进室外景
评价该害虫及其亲缘种的自然天敌的知识 分类学和捕食者-猎物范畴
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分析 为害类型、经济允许水平、防治措施 利用相关种类和天敌生物防治成功的历史
本地自然天敌的调查 这些天敌可能发挥有效的防治作用, 发现合理的生态位
考虑对系统中天敌昆虫的影响 考虑是否与其它的项目相结合
计划开展调查 联系(天敌原产地) 了解当地的法律或要求, 如要求指南 考虑采集和运输所需要的设备
4. 天敌引进的步骤
(1) 计划 (2) 调查 (3) 运输 (4) 检疫 (5) 饲养 (6) 定殖 (7) 建立 (8) 评价
(1) 计划
认识新害虫 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动物区系
鉴定害虫 需要成虫、文献、技能和帮助
确定害虫是本地的或外来的 利用文献、名录和分类学论文
确定种类的来源 利用博物馆、早期的报告和亲缘种
中国澳洲瓢虫引进的概况
190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引进两批澳洲瓢虫 到台湾,饲养和释放53次2万多头,控制了吹绵蚧的 为害(陶家驹,1993)
1929年,由外国人引进澳洲瓢虫到上海,防治海桐花 上的吹绵蚧。
1932年我国学者从台湾引入浙江黄岩,但未建立种群。 1955年8月和11月蒲蛰龙教授从苏联引进澳洲瓢虫和
(2)申请书包括下列内容:拟引进的天敌名称(中名、 学名);拟防治的病虫害名称(中名、学名);提供天 敌的国外单位和专家姓名;引种单位名称和研究人员姓 名;天敌的保种单位和保种人员姓名。
(3)申请书经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审查同意后,报农业 部批准,并发给天敌引种许可证。引种单位凭许可证向 国外办理引种。
➢ 天敌本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生活周期短,雌性 个体比例高,生活习性与害虫生活习性相吻合,适应力 强,寻找寄主能力强;专食性天敌的引进与定居比那些 非专食性天敌容易得多;有时引进多种天敌比单独引进 一种天敌效果好;处于休眠的天敌适于远距离运输,可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死亡。
2. 检疫与繁殖
引进天敌的同时,常会随着引入重寄生性天敌 及其他有害生物。
如果引进的天敌是当地已有分布的种类,那么,应该考虑到释放后, 引进的外地品系与当地品系杂交的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杂交后代 及以后的世代表现出优势,具有比原有品系更强的生活力、生殖力 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日光蜂,与本 地蜂杂交,生殖力大大提高。第二种情况是杂交后代及以后的世代 表现出劣势,生活力和繁殖力下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减弱,甚 至产生不育后代。
(4)天敌资源包裹进口时,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查 核贴在包裹外面的许可证放行,并通知中国农科院生 防室领取。无许可证者,不准进口。
(5)引进的天敌资源经生防研究室检疫饲养后,发 给原申请引种的单位。
(6)引种单位对引进的天敌,有保种和向有关单位 提供引入的天敌种的任务。对引入天敌的观察试验结 果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农业部植保局和中国农科 院生防室汇报。
吹绵蚧与澳洲瓢虫
澳洲瓢虫成虫取食吹绵蚧
孟氏隐唇瓢虫引进
1888~1891年首先从澳大利亚引进美国加州,防治粉蚧。 我国自1955年从苏联引进,曾在广州、四川、福建等
地区释放。由于其食量大,春季粉蚧密度不高,因食 物短缺,未见其建立种群。室内用马铃薯发芽培养粉 蚧,可大量繁殖孟氏隐唇瓢虫。 事隔24年,1979年庞雄飞、李丽英在广州、佛山等地 的石栗树上发现了孟氏隐唇瓢虫,说明其早已在自然 环境下建立了种群。 1994~1995年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湿 地松粉蚧。瓢虫繁殖很快,释放后第二年仍有持续控 制作用。
释放大量的个体 大量释放易于成功 能经受住死亡率, 易于发现配偶 如果可能,释放已经交配的雌性 多点释放保证种群的定殖, 释放的天敌不一定能在所有的释放点定殖 平衡大量释放与多点释放的关系 有些种类有现成的释放指南可以利用, 指南会告诉你怎么做 有时候技巧比科学更重要
选择合适的释放方法 敞开释放- 比较“自然,” 较少被捕食的风险, 但可能会扩散得太快, 给寻找配偶带来困难 释放已经交配的雌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笼内释放- 限制了释放的因子, 易于完成交配, 容易发现建立种群的证据, 但增加了被捕食的风险, 有些被粘在笼上 或不能扩散 有限的笼内释放- 将待释放物放在笼内几小时或几天, 然后移去养虫笼, 平衡了上述的利益和风险, 这是比较好的方法
因此,引进当地已有分布的天敌时,释放前进行上述研究十分必要, 以便对能否散放作出妥善决择。如不适于释放,可重新考虑引进别 的天敌。 虫发生期相吻合;一般以释放成虫为宜。
➢ 释放地点:选择害虫密度高的地方,使天敌容易 获得寄主。通常,在少数释放点释放大量个体比 大范围内分散放置许多小群落好得多。如果释放 后天敌未能定居,一定尽最大努力找出原因 。
天敌引进:将天敌从一个国家移引至另一个 国家,称为天敌引进。如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 虫。
天敌移殖:国内范围将天敌移至异地繁殖。 如将某种天敌从广东移植到四川。
天敌助迁:从较近的地方或邻近田野人为迁 移,称为天敌助迁。如采取某些措施帮助蜘蛛从 一个生境迁移到另一个生境。
天敌引进的经典事例
1888年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虫到加州,防 治柑桔害虫吹绵蚧,是世界上天敌引进最成功 的事例,取得了一劳永逸的效果。之后,世界 上掀起了引进天敌的热潮。
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公布了《国内植物 检疫试行办法》。
为了加强对国外天敌引种工作的系统管理,1980年5 月,农业部颁发了《关于引进和交换农作物病、虫、 杂草天敌资源的几点意见》。
文件规定:
(1)农作物病、虫、杂草天敌的引种和交换工作,由 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统一管理。 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向国外引进天敌,均应向中 国农科院生防室 提出书面申请。
保证接受的实验室已经准备好 确保调查与检疫准备的同步性
(2) 调查
调查地点
在害虫的原产地进行取样调查 增加发现自然天敌的机会 注意生物型,增加取样的面积
如果产地范围是未知的 在有害虫长期报道的区域内调查,可能发现天敌 的机会较多
害虫的自然栖息地 除调查农作物系统外,也要在自然栖息地取样, 多样化的调查可能有助于发现较多的自然天敌
(7) 种群建立
种群建立的确认 可能比较困难, 因为天敌种群密度较低 避免毁灭性的采集、寻找成虫、粪便、 mummy等 在释放的当年进行调查 更重要的是,在释放的随后几年内跟踪调查 坚持实验,获得一个有效的天敌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多地点调查 释放的天敌并不是能在所有的释放地点建立种群, 在有些地点不能建立种群
1988年美国为引进澳洲瓢虫100周年,举行 纪念大会,重新研讨了生物防治策略。
二、引进天敌的程序
国外天敌调查与采集 检疫处理 饲养与研究 田间释放 效果评价
1. 引进天敌的选择
引进天敌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目标害虫:首先考虑从害虫的原产地获得有效的天敌。
➢ 环境条件:从那些与目标害虫存在地生态条作相似的地 方着眼。在气候条件和食料条件有利于害虫发生,但害 虫数量较少、为害较轻的地方,往往容易发现有效的天 敌。
在安全的装置内开包 如,在检疫房的袖笼内进行
在授权释放前, 使所有的外来生物不能活着离开该房间
鉴定所有的分类单元 将材料送交权威部门进行鉴定 保存所有分类单元的原始标本
研究所有分类单元的生物学 证明它能攻击目标害虫,而不是偶尔为之 如果是寄生蜂,确保它是初寄生物, 并了解其成虫的食物需求等
筛选出超寄生物、病原物等 并保存原始材料
生物防治的方法
➢天敌的引进 ➢天敌的大量繁殖与释放 ➢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 ➢生物防治的相关技术
天敌的引进
一、概念与优点
概念: 从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天敌进行生物 防治,是传统生物防治的核心内容。
优点: (1)成本低,对环境安全; (2)效果持久,有的可达到一劳永逸的 效果。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保证引进天敌遗传多样性的最大化
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生防因子的潜力 在尽可能多的栖息地内搜索,如靠近海洋或
内陆地区 优先调查与将要释放地区在气候、环境等相似的栖息地 在高密度和低密度害虫的栖息地调查,可能发现具有不
同特征的自然天敌; 不同季节的采集可能获得不同的自然天敌
不同的采集技术适合于不同的自然天敌
(7)向国外提供天敌必须报经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审 查同意,并报农业部植保局备案。
正面 背面
四、我国的天敌引进情况
一)天敌昆虫的引进 • 引进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防治蚧壳虫 • 利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 • 引进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 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 二)捕食螨的引进 • 智利小植绥螨 • 西方盲走螨 • 虚伪钝绥螨 三)昆虫病原体的引进 • 昆虫病原线虫 • 蝗虫微孢子虫 •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
运输天敌的准备 以不取食的阶段(如eggs or pupae)为宜 如果可能, 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不需要照料 特别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湿度, 用海绵提供有限的水分 海绵要用网状材料与虫体隔开 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温度, 隔离包裹,保持凉爽, 但不是冷冻, 降温的冰块不要接触容器的内层 如果需要而且可能,必需提供食物 避免碰撞,在运输盒的内层铺上防撞物如纸片 用夹层盒运输 (保护 & 隔离) 运送尽可能多的材料 告诉检疫实验室:运来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达到
饲养 “清洁”的材料,为转入养虫室做准备
(5) 养殖
养虫室内大量繁殖 增加释放的数量 保持几个品系,以防止病原物感染等 改进繁殖系统 保持品系的活力 在长时间的繁殖过程中,波动的温度和光照周期能够 解除滞育反应 改变行为, 如交配时间 减少运动性
问题: 繁殖过程中,是将同种的不同种群混在一起 还是将不同的种群分别饲养?
(3)运输
用合适的容器进行运输 如前所述的夹层盒
用尽可能快的运输方式 特快专递,空运, 军运,外交邮袋
跟踪运输手段的成功率 如果可行,下次可以用相同的运输手段
否则,改用其它的方式
(4) 检疫
检疫房 两道门, 在双层窗户间设置昆虫诱捕器 窗户的外层需加固 自动控制的实验室 (减少进出的次数) 对离开该房间的所有物品进行高温高压灭活 设置过滤装置的正压通风系统
(6) 定殖
安全释放 减少近交的风险, 选择饲养品系
选择安全的释放地点 确保干扰的最小性 确保已经通知了土地的管理者 选择不太引人注意的地点, 特别是用养虫笼的情况下
释放的时间 季节 – 合适寄主阶段出现的最早时期, 这样生防因子有足够的时间搜索和繁殖 昼夜变化 – 早晨或傍晚, 释放的生防因子不太可能马上扩散 天气 – 尽可能避免在极端温度和下雨、大风天气释放
如果引入重寄生性天敌,不但会抑制所引进的 天敌的作用,而且还会危及本地有效天敌的数 量增长。
因此,引进天敌之后,必须在专门的养虫室内 进行检疫培养,发现有害生物时在室内处理。 在较严密的条件下饲养23代,然后可继续扩 大培养,同时进行各项实验研究。
3. 释放前后的研究
对引进的天敌,释放前必须进行有关的研究,如:对新环境的适应 性,对各种寄主的寄生(或捕食)能力等等。如果是引进天敌防治 杂草,则必须进行严格的寄主专一性测定,否则,盲目释放会引发 新的生态灾难。
徒手采集适合于采集寄生蜂的寄主mummy 如果寄生蜂的寄主mummy较少或难以区别, 暴露寄主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有来源于目标地区的害虫, 寄主暴露也须注意生物型的问题
尽可能使检疫的植物材料最少, 植物材料会给蚧壳虫和内食性昆虫的检疫带来困难
(8) 效果评价 生物防治项目效果的评价始于1940年代 主要动机有二:
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成功的。为什么? 来源于化学杀虫剂的压力,以证明生物防治的效果
三、引进天敌的规章
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检验检疫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外天敌引种的检疫,一 般均依照植物检疫的规章法令实施。
1951年,外贸部颁布了《输出入植物病虫检验暂较 行办法》;
孟氏隐唇瓢虫到广州华南农业学院,经室内饲养,当 年12月释放地华农实习农场柑橘园,防效甚佳。1957 年2月释放至华南工学院的木麻黄树上,有效地防治吹 绵蚧。7月中旬已扩散至白云山的台湾相思树上。 1957年助迁至广东电白博贺镇木麻黄防护林。 之后助迁至重庆,防治柑橘上的吹绵蚧。
图片:原华南农学院的瓢虫引进室外景
评价该害虫及其亲缘种的自然天敌的知识 分类学和捕食者-猎物范畴
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分析 为害类型、经济允许水平、防治措施 利用相关种类和天敌生物防治成功的历史
本地自然天敌的调查 这些天敌可能发挥有效的防治作用, 发现合理的生态位
考虑对系统中天敌昆虫的影响 考虑是否与其它的项目相结合
计划开展调查 联系(天敌原产地) 了解当地的法律或要求, 如要求指南 考虑采集和运输所需要的设备
4. 天敌引进的步骤
(1) 计划 (2) 调查 (3) 运输 (4) 检疫 (5) 饲养 (6) 定殖 (7) 建立 (8) 评价
(1) 计划
认识新害虫 首先必须了解当地的动物区系
鉴定害虫 需要成虫、文献、技能和帮助
确定害虫是本地的或外来的 利用文献、名录和分类学论文
确定种类的来源 利用博物馆、早期的报告和亲缘种
中国澳洲瓢虫引进的概况
190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引进两批澳洲瓢虫 到台湾,饲养和释放53次2万多头,控制了吹绵蚧的 为害(陶家驹,1993)
1929年,由外国人引进澳洲瓢虫到上海,防治海桐花 上的吹绵蚧。
1932年我国学者从台湾引入浙江黄岩,但未建立种群。 1955年8月和11月蒲蛰龙教授从苏联引进澳洲瓢虫和
(2)申请书包括下列内容:拟引进的天敌名称(中名、 学名);拟防治的病虫害名称(中名、学名);提供天 敌的国外单位和专家姓名;引种单位名称和研究人员姓 名;天敌的保种单位和保种人员姓名。
(3)申请书经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审查同意后,报农业 部批准,并发给天敌引种许可证。引种单位凭许可证向 国外办理引种。
➢ 天敌本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生活周期短,雌性 个体比例高,生活习性与害虫生活习性相吻合,适应力 强,寻找寄主能力强;专食性天敌的引进与定居比那些 非专食性天敌容易得多;有时引进多种天敌比单独引进 一种天敌效果好;处于休眠的天敌适于远距离运输,可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死亡。
2. 检疫与繁殖
引进天敌的同时,常会随着引入重寄生性天敌 及其他有害生物。
如果引进的天敌是当地已有分布的种类,那么,应该考虑到释放后, 引进的外地品系与当地品系杂交的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杂交后代 及以后的世代表现出优势,具有比原有品系更强的生活力、生殖力 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日光蜂,与本 地蜂杂交,生殖力大大提高。第二种情况是杂交后代及以后的世代 表现出劣势,生活力和繁殖力下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减弱,甚 至产生不育后代。
(4)天敌资源包裹进口时,由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查 核贴在包裹外面的许可证放行,并通知中国农科院生 防室领取。无许可证者,不准进口。
(5)引进的天敌资源经生防研究室检疫饲养后,发 给原申请引种的单位。
(6)引种单位对引进的天敌,有保种和向有关单位 提供引入的天敌种的任务。对引入天敌的观察试验结 果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农业部植保局和中国农科 院生防室汇报。
吹绵蚧与澳洲瓢虫
澳洲瓢虫成虫取食吹绵蚧
孟氏隐唇瓢虫引进
1888~1891年首先从澳大利亚引进美国加州,防治粉蚧。 我国自1955年从苏联引进,曾在广州、四川、福建等
地区释放。由于其食量大,春季粉蚧密度不高,因食 物短缺,未见其建立种群。室内用马铃薯发芽培养粉 蚧,可大量繁殖孟氏隐唇瓢虫。 事隔24年,1979年庞雄飞、李丽英在广州、佛山等地 的石栗树上发现了孟氏隐唇瓢虫,说明其早已在自然 环境下建立了种群。 1994~1995年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湿 地松粉蚧。瓢虫繁殖很快,释放后第二年仍有持续控 制作用。
释放大量的个体 大量释放易于成功 能经受住死亡率, 易于发现配偶 如果可能,释放已经交配的雌性 多点释放保证种群的定殖, 释放的天敌不一定能在所有的释放点定殖 平衡大量释放与多点释放的关系 有些种类有现成的释放指南可以利用, 指南会告诉你怎么做 有时候技巧比科学更重要
选择合适的释放方法 敞开释放- 比较“自然,” 较少被捕食的风险, 但可能会扩散得太快, 给寻找配偶带来困难 释放已经交配的雌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笼内释放- 限制了释放的因子, 易于完成交配, 容易发现建立种群的证据, 但增加了被捕食的风险, 有些被粘在笼上 或不能扩散 有限的笼内释放- 将待释放物放在笼内几小时或几天, 然后移去养虫笼, 平衡了上述的利益和风险, 这是比较好的方法
因此,引进当地已有分布的天敌时,释放前进行上述研究十分必要, 以便对能否散放作出妥善决择。如不适于释放,可重新考虑引进别 的天敌。 虫发生期相吻合;一般以释放成虫为宜。
➢ 释放地点:选择害虫密度高的地方,使天敌容易 获得寄主。通常,在少数释放点释放大量个体比 大范围内分散放置许多小群落好得多。如果释放 后天敌未能定居,一定尽最大努力找出原因 。
天敌引进:将天敌从一个国家移引至另一个 国家,称为天敌引进。如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 虫。
天敌移殖:国内范围将天敌移至异地繁殖。 如将某种天敌从广东移植到四川。
天敌助迁:从较近的地方或邻近田野人为迁 移,称为天敌助迁。如采取某些措施帮助蜘蛛从 一个生境迁移到另一个生境。
天敌引进的经典事例
1888年美国从澳洲引进澳洲瓢虫到加州,防 治柑桔害虫吹绵蚧,是世界上天敌引进最成功 的事例,取得了一劳永逸的效果。之后,世界 上掀起了引进天敌的热潮。
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公布了《国内植物 检疫试行办法》。
为了加强对国外天敌引种工作的系统管理,1980年5 月,农业部颁发了《关于引进和交换农作物病、虫、 杂草天敌资源的几点意见》。
文件规定:
(1)农作物病、虫、杂草天敌的引种和交换工作,由 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统一管理。 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向国外引进天敌,均应向中 国农科院生防室 提出书面申请。
保证接受的实验室已经准备好 确保调查与检疫准备的同步性
(2) 调查
调查地点
在害虫的原产地进行取样调查 增加发现自然天敌的机会 注意生物型,增加取样的面积
如果产地范围是未知的 在有害虫长期报道的区域内调查,可能发现天敌 的机会较多
害虫的自然栖息地 除调查农作物系统外,也要在自然栖息地取样, 多样化的调查可能有助于发现较多的自然天敌
(7) 种群建立
种群建立的确认 可能比较困难, 因为天敌种群密度较低 避免毁灭性的采集、寻找成虫、粪便、 mummy等 在释放的当年进行调查 更重要的是,在释放的随后几年内跟踪调查 坚持实验,获得一个有效的天敌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多地点调查 释放的天敌并不是能在所有的释放地点建立种群, 在有些地点不能建立种群
1988年美国为引进澳洲瓢虫100周年,举行 纪念大会,重新研讨了生物防治策略。
二、引进天敌的程序
国外天敌调查与采集 检疫处理 饲养与研究 田间释放 效果评价
1. 引进天敌的选择
引进天敌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目标害虫:首先考虑从害虫的原产地获得有效的天敌。
➢ 环境条件:从那些与目标害虫存在地生态条作相似的地 方着眼。在气候条件和食料条件有利于害虫发生,但害 虫数量较少、为害较轻的地方,往往容易发现有效的天 敌。
在安全的装置内开包 如,在检疫房的袖笼内进行
在授权释放前, 使所有的外来生物不能活着离开该房间
鉴定所有的分类单元 将材料送交权威部门进行鉴定 保存所有分类单元的原始标本
研究所有分类单元的生物学 证明它能攻击目标害虫,而不是偶尔为之 如果是寄生蜂,确保它是初寄生物, 并了解其成虫的食物需求等
筛选出超寄生物、病原物等 并保存原始材料
生物防治的方法
➢天敌的引进 ➢天敌的大量繁殖与释放 ➢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 ➢生物防治的相关技术
天敌的引进
一、概念与优点
概念: 从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天敌进行生物 防治,是传统生物防治的核心内容。
优点: (1)成本低,对环境安全; (2)效果持久,有的可达到一劳永逸的 效果。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保证引进天敌遗传多样性的最大化
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生防因子的潜力 在尽可能多的栖息地内搜索,如靠近海洋或
内陆地区 优先调查与将要释放地区在气候、环境等相似的栖息地 在高密度和低密度害虫的栖息地调查,可能发现具有不
同特征的自然天敌; 不同季节的采集可能获得不同的自然天敌
不同的采集技术适合于不同的自然天敌
(7)向国外提供天敌必须报经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审 查同意,并报农业部植保局备案。
正面 背面
四、我国的天敌引进情况
一)天敌昆虫的引进 • 引进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防治蚧壳虫 • 利用日光蜂防治苹果绵蚜 • 引进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 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 二)捕食螨的引进 • 智利小植绥螨 • 西方盲走螨 • 虚伪钝绥螨 三)昆虫病原体的引进 • 昆虫病原线虫 • 蝗虫微孢子虫 • 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
运输天敌的准备 以不取食的阶段(如eggs or pupae)为宜 如果可能, 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不需要照料 特别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湿度, 用海绵提供有限的水分 海绵要用网状材料与虫体隔开 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温度, 隔离包裹,保持凉爽, 但不是冷冻, 降温的冰块不要接触容器的内层 如果需要而且可能,必需提供食物 避免碰撞,在运输盒的内层铺上防撞物如纸片 用夹层盒运输 (保护 & 隔离) 运送尽可能多的材料 告诉检疫实验室:运来的是什么,什么时候达到
饲养 “清洁”的材料,为转入养虫室做准备
(5) 养殖
养虫室内大量繁殖 增加释放的数量 保持几个品系,以防止病原物感染等 改进繁殖系统 保持品系的活力 在长时间的繁殖过程中,波动的温度和光照周期能够 解除滞育反应 改变行为, 如交配时间 减少运动性
问题: 繁殖过程中,是将同种的不同种群混在一起 还是将不同的种群分别饲养?
(3)运输
用合适的容器进行运输 如前所述的夹层盒
用尽可能快的运输方式 特快专递,空运, 军运,外交邮袋
跟踪运输手段的成功率 如果可行,下次可以用相同的运输手段
否则,改用其它的方式
(4) 检疫
检疫房 两道门, 在双层窗户间设置昆虫诱捕器 窗户的外层需加固 自动控制的实验室 (减少进出的次数) 对离开该房间的所有物品进行高温高压灭活 设置过滤装置的正压通风系统
(6) 定殖
安全释放 减少近交的风险, 选择饲养品系
选择安全的释放地点 确保干扰的最小性 确保已经通知了土地的管理者 选择不太引人注意的地点, 特别是用养虫笼的情况下
释放的时间 季节 – 合适寄主阶段出现的最早时期, 这样生防因子有足够的时间搜索和繁殖 昼夜变化 – 早晨或傍晚, 释放的生防因子不太可能马上扩散 天气 – 尽可能避免在极端温度和下雨、大风天气释放
如果引入重寄生性天敌,不但会抑制所引进的 天敌的作用,而且还会危及本地有效天敌的数 量增长。
因此,引进天敌之后,必须在专门的养虫室内 进行检疫培养,发现有害生物时在室内处理。 在较严密的条件下饲养23代,然后可继续扩 大培养,同时进行各项实验研究。
3. 释放前后的研究
对引进的天敌,释放前必须进行有关的研究,如:对新环境的适应 性,对各种寄主的寄生(或捕食)能力等等。如果是引进天敌防治 杂草,则必须进行严格的寄主专一性测定,否则,盲目释放会引发 新的生态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