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常见手法复位
颈椎关节松动手法
3
治疗方法
通过运用恰当的手法,对颈椎各个方向进行松 动,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弯等,以恢复颈 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颈椎牵引
定义
颈椎牵引是一种利用外力拉伸 颈椎,减轻颈椎压迫,缓解疼
痛的治疗方法。
适用人群
适用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骨折等患者。
治疗方法
通过运用适当的牵引力和牵引时间 ,对颈椎进行拉伸,以减轻颈椎压 迫,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THANKS历史与发展 Nhomakorabea起源颈椎关节松动手法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推拿和按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 善,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传承与创新
现代医学对颈椎关节松动手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 学原理,同时也出现了多种新的治疗技术。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颈椎关节松动手法适用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颈肌劳损等颈 椎病变所引起的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治疗。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颈椎关节松动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有严重颈 椎病、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结核、颈椎肿瘤等 的患者,不宜进行该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角度和方向,避 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进行颈椎关节松动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 全面评估,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并选择合适的 松动方法。
在治疗后,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 不适需及时就医。
禁忌症
对于颈椎骨折、颈椎结核、颈椎肿瘤等病变,以及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全 身感染或骨质疏松等禁忌症的情况,不宜采用颈椎关节松动手法治疗。
02
手法治疗
颈椎关节松动术
1 2
定义
颈椎关节松动术是一种运用专业手法,针对颈 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改善颈椎活动度和缓解疼 痛的治疗方法。
颈椎复位手法
(1)卧位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稍加有限度的顿挫力,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咯登)声。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坐位仰头摇正法:患者坐位,身体放松,头略后仰。医生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掌托其下颌,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置其枕后两侧,以整个掌指面托扶住枕后方,此时亦可稍加一个向上牵引头颈的作用力。接着保持这一状态,轻柔而缓慢地左右旋转头颈数次,待感到患者颈肩放松后,突然进行一下快速、有限的地旋转摇动,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应当注意,此手法直接作用于上段颈椎,甚至达到颈椎6个节段,如若旋转摇动时的幅度超过其生理活动的范围,将会发生危险,因此应当认真体会颈椎旋转的范围。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另外,当棘突偏歪主要在右侧方时,应当站其右侧斜后方,以右手托下颌,左手扶枕,进行向右侧方的旋转运动;当向左旋时,医生应站其左侧斜后方,左右手变换,以左手托下颌进行操作。假如定位更加明确,欲直接作用于环枢椎时,则可改用下法:以棘突右偏为例,医生站其右侧斜后方,左手拇指抵住第2颈椎棘突的右侧方,其余四指置于左侧枕下方,以整个掌指托扶住枕下,右手掌面托住下颌,然后向右侧旋转摇动。具体操作过程同前一手法,只是在摇动时左手拇指有一向对侧推动棘突的力。
4、侧卧摇肩法:适用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关节错位。病人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食二指置于其颈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前推后拉的摇动。“定点”处的手要配合用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损伤。
(2)坐位定点摇正法:患者取座位,术者站其身后,右手拇指抵住棘突左偏的侧方,而其余四指扶住颈枕部,以便稳定头颈,左手掌指面托扶住下颌;接着,一边使头颈前屈,下颌内含,一边向左侧缓慢旋转、晃动头颈。当旋转至一定角度,可以感到右手拇指下有明显地棘突移动感,保持住这一头颈前屈的角度,然后再重新旋转、晃动头颈,当感觉到患者放松时,猛然使颈作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同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对侧推动棘突。此时,多有弹响声和拇指下棘突的移动感。
冯氏定点旋转复位法
一、首先了解冯氏“脊柱(定点) 旋转复位法”的理论依据和病理机制,如以下内容:(1)“脊柱内外平衡学说”,(2)“单(多) 个椎体位移理论”;(3)“椎体棘突四条线”触诊法”;(4)“四大体征”;(5)“腰型”变化四步规律。
二、适应证环枢椎半脱位、颈椎病、胸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峡部裂等一系列损伤性脊柱疾病和脊源性疾病。
三、禁忌症○1骨质破坏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2椎体间骨赘增生已形成骨桥○3椎间孔明显增生性狭窄者○4有严重脊髓压迫症状者。
四、具体手法操作1.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1.1操作步骤①患者端坐在复位椅上(也可以反坐在靠背椅上),医生正坐病人之后,以患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首先用双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棘突。
医生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的棘突。
②令患者右手扶着自己的头后部,另一只手抱在自己的胸前;助手在前面用双腿固定患者与躯干旋转方向相反的大腿,同时用两只手分别从后面扶助患者近端的肩和远端的腋下区,准备助旋。
③术者右手从患者上举的上肢腋下绕到患者胸前,抱住患者对侧肩或右手自病人右腋下伸向前,手掌部压于颈后部;同时定位手拇指始终顶在受累关节的棘突一侧。
④术者引导患者的躯干前倾并旋转,旋转过程中躯干前倾的角度要保持基本一致,以定位拇指始终能够感觉到手下棘突处在旋转扭力的中心位置,当旋转力抵达极限位时,再继续靠旋转惯性施加力量(尽量不用爆发力),即可达到手法目的。
此时一般(并非必然)可以听到或感觉到关节的弹响声。
⑤术者进入收势,保持手法实施的姿态,缓慢旋回患者躯干。
⑥术者在手法实施的棘突局部按照肌纤维及韧带的走向做简单的理顺手法,手法完毕。
1.2注意事项①整个旋转过程中,助手通过感觉术者放在患者肩部的手来感觉术者的旋转力度和意图,始终随着术者的力度辅佐助旋。
切忌助手自行突然加力。
②手法实施过程中,术者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任何过度的紧张反应或强烈的刺激性抵抗,应立即停止手法的继续实施,这是保证手法实施安全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按摩加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3 讨 论
1 . 3 分类 神 经根型 2 2例 ; 颈动 脉型 8例 ( 全 部做 过脑 血流 图检查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单侧或 双侧供 血不 足) ; 交感 神经 型 1 O例 。全 部 颈椎 病 X 片均 有 不 同 程度 的病 变 , 与 临 床检 查 基 本 相 符合 , 2 4例 棘 突偏
龄分布 : 2 O岁以下 2例 ( 5 ) , 2 0 ~2 9岁 3 例( 7 . 5 ) , 3 0  ̄4 9岁 l 7例( 4 2 . 5 ) , 5 O ~6 9 岁 1 6例( 4 0 ) , 7 0 岁 以上 2例( 5 ) 。本组病例 中 , 有 明显外伤史者 l 8 例,
颈椎病 治疗方 法 很多 , 如理 疗 、 针灸、 牵引、 手术 等, 都有一 定 的疗 效 , 但 均需 要 一 定 的 条件 和设 备 。 “ 按摩加手法 复位疗 法 ” 实施 简单 , 易 于操 作 , 不 需要 任何设备 , 病人无 痛苦 , 不受年龄及 体质强 弱的限制 , 易被病人接受 。术 者操作轻松 自如 , 只要施治 时操作 规范 , 用力适 当 , 基 本上可避免意外事件 的发生上 。 笔者认为 , 颈 椎 错 位 大 都 是 在 不 知 不 觉 中 由轻 微
颈椎 病是 临床 常见病 、 多发 病 , 尤 其近 年来 电脑 的广泛 普及应 用 , 导 致工 作方式 和生 活方式 的改 变 , 从 而造 成 了颈 椎 病 的高 发 , 且 有 低龄 化 的趋 势 。其 发病 机理大 多是 由于颈 椎及周 围软组 织损 伤或退 行 性 病 变刺激 和压 迫神 经 血 管所 致 颈 部 及 四肢 疼 痛 、 麻木 甚至功 能 障碍的一 种综合 征 。笔者 近几年 用推 拿加 手法 复位治 疗 4 O例 颈椎 病 , 收 到 较好 疗 效 , 总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
颈椎整复手法(介绍沿矢轴小角度颈椎复位手法)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陈忠和研究员一、概述颈椎骨关节损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人。
而继发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综合症,长期从事低头工作或头颈部活动频繁着,发病率较高。
由于颈椎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引发的头、面、五官、脑血管、神经和肩背、上肢症状,常被误为相应组织器官的病变而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充分认识颈椎的病损及其防治措施,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减少医药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大有裨益。
二、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在整个脊柱中,颈椎的结构较为复杂和特殊,其中:环枢椎的关节面近似水平,其下方的关节面约呈45°角,对于各种方向的活动十分有利,其特点是:活动度大,稳定性差。
因此,颈椎关节容易发生移位,同时也不难予以整复。
只是由于它关系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复位时宜慎之又慎。
1.环枢关节环枢关节提供颈椎50%以上的旋转运动,作为一对互成突状的关节面前缘和后缘不能紧密结合,活动度大,稳定性差,当颈1、2作旋转运动时,容易寰椎侧块向前、后方向滑移,在颈后位片上,向前移动的一侧关节间隙增宽;反之,向后移动的,则变窄。
2.枕寰关节提供颈椎屈伸活动,关节面互相嵌合,比较稳定。
3.影响颈椎活动和稳定性的肌肉根据功能特点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控制头颈活动及稳定性有关的肌群:主要有枕骨下肌群(椎枕肌群),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以及其拮抗肌等。
第二组为悬吊上肢、胸壁并与其活动有关的肌群:主要有胸锁乳突肌(1)斜角肌群(2)斜方肌、(3)肩胛提肌等。
颈椎生物力学特征之一在于胜利活动度大、平衡稳定性差。
在平衡状态下,动静力性平衡二者相互依赖,互为补偿。
在失衡发生后,二者又互为因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颈椎动力平衡较静立平衡重要。
失去静立平衡,临床症状的出现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颈椎损伤退变-----静立平衡失调-----动力平衡代偿-------无明显症状失代偿------症状出现。
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正骨心法要 旨》 所说 :按其经络 , “ 以通郁闭之气 , 摩 其壅聚, 以散瘀结之肿 , 其患可愈。通过小角度复位 ” 手法 整复 椎体 移 位 , 宽椎 间隙 , 加 扩大 椎 间孔 , 除 解
神经压 迫 , 解肌 肉紧张及痉 挛 , 复颈椎 活动 。此 松 恢
对瘫痪肢体进行推拿 , 可以减少肌 肉萎缩 , 防止 23 点手法 点按风池、 - 大椎、 肩井 、 肩贞 、 中俞 、 外. 肩 肩外俞 、 阿是穴 、 曲池 、 手三里 、 内关 、 外关 、 合谷等 关 节僵 硬和 畸形 。 我们通过临床应用及观察 ,感到旋转复位法是 穴, 每穴各 1 秒左右。然后用拿法 , O 捏法 , 拿捏颈项 部 35 — 分钟 , 最后牵拉抖动双上肢各 3 次。 治疗颈椎病关键的手法圆 小角度复位手法是以错位 。 24 治疗疗程 隔 日 1 ( . 次 每周 3次 )6次 为 1 , 个 的颈椎为中心、以错位的颈椎棘突或关节突为着力 疗程 , 共治疗 1 3 — 个疗 程 。 点。 易于调整控制 , 手法轻巧 , 患者无疼痛感等特点。 在整复颈椎错位旋转角度非常小 ,手法对关节的损 3 疗效观 察
2 8
第 l ( 17期 ) 期 总 5
C iee Ma iu tn & O og t rp .e 0 8 Jn 2 N . hns np l i ao iG n h ay D c 2 0 ,a .4, o 1 e
22 小 角度 复位 手 法 . 以 C 棘 突 左 偏 、关 节突 压 6
引起相 应 的临床 症状 。
痛为例 , 患者端 坐 , 头 , 低 下颌 略 向前伸 , 医者 在患 者 后面 , 以右拇 指按 压 c 左 侧 关 节 突 , 手托 住 患 者 左 下颌 , 将患者 头 部沿矢 轴 往 左旋 约 1。保 持此 姿 势 0,
手法复位颈椎病185例的临床报告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年3月第1卷第3期(总3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r2010,Vol.1,No.3国家劳动部保健刮痧师、康复科医师、针灸师等职业资格函授取证班★协助办理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保健刮痧师,中医康复保健,按摩师、针灸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美容师、健康管理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医师、足底按摩师,中药调剂员,药剂、社区护士、口腔科医师等。
官方网站查询,全国通用,出国有效,上岗开业必备。
(详情来电咨询)★远程函授教育取得医学类和非医学类的国家中专(可考助理医师)、大专、本科学历(弹性学时,提前学完可提前毕业。
学籍档案,电子注册,网上可查,是应聘,选拔、晋升等重要依据)。
手法复位颈椎病185例的临床报告秦中明河南省职工医院推拿科(450002)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我院推拿科运用复位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8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采集于2009年7月5日至2009年12月20日间。
其中男83例,女10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2年。
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体征及CT、MRI、DR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颈椎病并排除其他禁忌症。
其中DR张口位片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13例,CT、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183例,并发骨质增生11例,侧隐窝狭窄16例,椎管狭窄22例。
2治疗2.1术前准备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医者立其后,一面对患者颈肩部实施推、拿、揉、压、滚、拨、理等松解推拿手法,一面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向其说明复位治疗的过程、复位声响及其原理,消除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
2.2复位治疗医患姿势不变,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确定颈椎错位的位置和方向并详细记录,然后选取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2~4节椎骨,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节复位。
颈椎病手法复位的临床护理
[] 1 李革 , 卢仙娥 , 济冬 , 重症监 护室 获得 性 感染 与传播机 邓 等.
【 关键词 】 颈椎病 ; 手 法复位 ; 护理
颈椎病 是一 种极 为常见 的脊椎 骨 关节病 。有统 计 表明 ,0 5
岁左右人群 中大约有 2 % 的人 患过或 正患 此病 ,0岁左 右则达 5 6 5 % ,0岁几乎为 10 , 有年轻化趋 势 , 0 7 0% 且 可见此病 是 中老年人 及现代年轻人的常见多发病… 。 目前 , 由于人们对颈椎病 的重视 程度不够 , 在治疗上方式 方法虽 多, 但均严 重忽视 了脊椎脱 轨排 列这一 内在 因素的治疗 。所 以, 其效果 大都不佳 , 也使 人们极
中 外 医学 研 究
21 0 0年 8月 第 8卷
第1 7期
C I E E A D F R I N M DC LR S A C H N S N O EG E I A E E R H
护 理 园 地 。 -|lll . 誊| | l _| - l _ l | 譬 ≈l l l _ l l | _| |_ l 蔓l 0
除 , 不 能被 抗 生 素 杀 灭 。当 呼 吸 机 以 预置 的压 力 或 容 量 通 过 也
。 ll 叠 | | 0 | _ ≯ l l
延长而增加 。除此 以外 , 患者 的免疫低下 , 严重 的基础疾病 , 接 受侵入性操 作 , 长期卧床等 , 亦与 V P的发生密切相 关_ 。研究 A 9 J
减 少 感 染 , 染 的 新 技 术 , 能 是 V P防 治 的 新 方 向 。 污 可 A 参 考 文 献
八个动作拯救你的颈椎
八个动作拯救你的颈椎
颈椎是人体中易受损伤的部位之一,长期低头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良的坐姿或身体姿态都会对颈椎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介绍八个动作,有助于拯救你的颈椎。
1、向前颈椎伸展:背直,双手自然放下,向前抬头,感到颈椎舒展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
2、向后颈椎伸展:眼睛向上,将头部向后仰起,感到颈椎被拉伸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
3、左右旋转颈椎:背直,双手自然放下,将头部向左旋转,感到颈椎被拉伸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再向右重复相同动作。
4、左右侧弯颈椎:肩膀下沉,将头部向左侧倾斜,感到右侧颈椎被拉伸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再向右重复相同动作。
5、颈部按摩:手指按压颈部上部肌肉,自上而下揉捏颈部,轻轻颈椎手法帮助改善颈椎问题。
6、耳垂按摩:手指按压耳垂,向外拨拉,有利于舒缓颈部肌肉。
7、眼部按摩:双手手指从眉心向太阳穴轻轻按压,再从鼻梁向眼下轻轻按压,有利于改善眼部疲劳和颈椎问题。
8、颈椎运动操:比如仰卧起坐、仰卧抬腿等车座,有利于改善颈椎问题并增强全身肌肉力量。
以上这些动作都比较简单,但需要坚持日常训练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注意不要让动作过于剧烈,以免对颈椎造成损伤。
颈椎病常见手法复位
1?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 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 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2?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 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 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 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 次。
3?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 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 (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 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 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 (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 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 有时病人可改 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 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 角度加大。
整脊复位手法
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李家裕治疗颈椎病手法介绍
李家裕治疗颈椎病手法介绍治疗手法坐位旋转复位法:术前将治疗方法、过程向患者解释,争取患者配合。
令患者坐于矮凳上,身稍后仰,靠于椅背或医者身上。
医者立于其后,摸准其患椎棘突(以第4颈椎棘突向左偏为例),以右手拇指轻轻扶按第4颈椎棘突的左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4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皮肤被拉紧为度,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右摆,并将面旋向左。
术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患头,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左前臂,用肘弯勾托于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头在此角度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左手带着患头继续向左稍作超限度旋转,右手拇指同时将第4颈椎棘突向右侧推顶。
此时,该棘突有被推动移位感,且常伴随听到“哒”的清脆响声。
这些现象表明该椎关节已被推动,错位的椎体或错缝的关节已被复位。
左右各1次。
低头屈颈旋抖法:患者坐位、低头,助手用掌压住患者头部,协助固定患者头部(以左旋为例)。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右手拇指按扶患椎棘突左旁,左手托扶患者下颌,带动并嘱患者在此低头位主动向左缓慢旋转,当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配合,作小角度的旋抖。
左右各1次。
坐位提拉仰推法:患者端坐,术者立于患者侧后方(依个人习惯而定,多右侧),用靠后侧(多左侧)手的拇指扶按需要复位的颈椎的棘突上,靠前方(多右手)之手屈前臂,用肘弯部勾托患者的下颌,用手、前臂及胸部将患者头部抱好固定,协同将头向上提拉,另手的拇指同时将棘突向前上方推顶,手下颈椎有被推动感,并常伴有“哒”的响声。
拔伸牵引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身后,双手拇指托扶患者枕部,双手其余四指扶托颈部及下颌,双前臂压患者双肩,将患者头抬起,作对抗牵引。
点穴拨筋法:用拇指点按风府、风池、哑门穴区及肩井、阿是穴等,以麻窜酸胀感为宜,继之弹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
练功疗法站立位,双腿分开约与肩同宽。
练前先进行深吸气,在呼气时头后伸望天,使前额尽量保持最高位置,然后吸气,使颈还原,再呼气时,头前屈看地,尽量紧贴前胸,然后还原。
正骨调脊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稳、准、轻、巧”为特点的矫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是脊柱矫正的方法,主要用于脊柱矫正。
(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
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
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屈颈部各1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
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
中医手法复位
1、胸部提抖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医生站在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上肢从上臂之前绕至颈后,并且交叉扣住置于患者颈后,先环旋摇动患者,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同时医生胸部向前顶,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腰部侧扳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在下,患侧下肢屈曲在上,健侧上肢置于胸前,患侧上肢置于身后。
医生站在患者腹侧,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另一上肢的前臂尺侧置于患者臀后。
医生两手相对用力并逐渐加大患者腰部旋转角度,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加大旋转地角度,听到弾响即表明复位。
3、颈椎病:本病多发于30~60岁,当反复出现落枕时,常是颈椎病的先兆。
颈椎病结构特点: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后上外的钩突和上位椎体后下外的斜坡构成。
椎间孔:是一个斜形,椭圆形的骨性通道。
其间有神经根通过。
(1)神经根型颈椎病:本型最为常见,多为单侧,也有双侧发病者,本型占60%,有以下症状和体征:①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至手指。
其疼痛表现为钝痛,酸痛,胀痛,或隐隐作痛,或过电样放射痛,可因劳累或落枕使上述症状加重。
②亦可有头晕,头沉,背部有重物压迫感。
③颈部活动受限,头颈歪斜,颈肌痉挛,日久也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也可出现植物神经血管营养和功能障碍。
⑤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屈后,向健侧侧屈,医生一手抵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两手反方向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⑥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头部侧屈后伸或单纯后伸。
医生双手按压患者头部,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者为阳性,提示臂丛试验阳性。
(2)椎动脉型颈椎病:本型占颈椎病的20%左右。
其症状:①颈性眩晕: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故称为位置性眩晕。
②猝倒:可在颈部活动或眩晕剧烈时发生,四肢突然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③头痛:未血管性头痛。
④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复视等。
颈椎复位
颈椎的移位情况有14个。
就是按照左右旋转,前后仰俯,左右侧倾来组合的。
至于手法的应用限于时间,下次再来写一点。
各位同仁请拍砖。
【X线片】【以正位,侧位,开口位片(注意:查看第一第二颈椎时用开口位片,拍侧位片时患者应稍抬头)较常用】正位1,棘突:取直尺,将大多数棘突连成一线,偏移中线3毫米就有临床意义。
此时是棘突移位方向就是复位时头的旋转方向。
顺便说一下,腰椎的棘突移位方向就是侧卧位复位时候的在上面的方向。
这点很重要。
2,枢椎棘突呈山字型,尖处应该指在齿突内,在其外有意义。
至于是第一颈椎还是第二颈椎旋转,则看大多数椎体的位置。
3,双侧小关节间隙不对称,一侧有一侧无。
提示旋转或侧移。
4,环枢关节错位,可以看到环齿间隙不对称,环齿间隙显示一侧宽一侧窄,则此时椎体向窄侧旋转,棘突向宽侧旋转,此时复位时头的旋转方向应该向宽侧。
5,环枢关节的“八”字影不对称。
6,同一椎间隙不呈长方形,呈一侧宽一侧窄,提示侧倾。
侧位1,椎体双边征:(椎体上下缘有两条边),提示有旋转,若全部有,则说明体位的问题。
2,小关节突双突征:(关节突出现两条边,)提示左右旋转。
3,椎体后缘连线在某处中断,不呈连续的弧线,提示前后移位。
这点在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上和X片上的病理部位比较吻合。
不像其他一些x片征,可能未必是患者目前致病的部位。
4,椎间隙狭窄:说明该处椎间盘退变。
5,椎管矢径<11MM,考虑脊髓受压。
<8mm可以确定脊髓型颈椎病。
说明:双边征和双突征对椎体不稳有早期诊断价值。
两种征像都因不稳导致椎体旋转。
侧位上由于椎体后缘无法重叠,而出现双边,小关节无法重叠出现双突征。
过屈过伸位X片可以显示颈椎是否稳定。
【触诊】体位:患者坐正,头和肩膀水平呈垂直。
手法:以拇指和中指张开呈爪状,作两侧对合触诊,指头以按压和滑移为主要手段。
1,棘突:有无偏歪(提示旋转);有无棘突之间隙增宽(提示椎体有俯仰,有椎间盘突出膨出可能,此点在腰椎的判断也十分有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
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 挎角搬按法:适于C2-6后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
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
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 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
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
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
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
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 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
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
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