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情绪产生的面部肌电活动不对称性效应

合集下载

(功能性)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低频电疗法》见:南登崑主编.实用物理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16-363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

低频电流的特点是:①均为低频小电流,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弱,有些电流无明显的电解作用;②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③无明显热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最早用“电”来治病要追溯到公元前420年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公元前46年的古罗马医生Scribonius Largus,他们分别将一种放电的鱼(torpedo fish)给病人食用或放在病人患处来治疗头痛和痛风。

1700年Dureney开始了用电流刺激蛙肌肉的生理实验。

183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明了感应电装置后,低频脉冲电流常用于治疗头痛、瘫痪、肾结石、坐骨神经痛,甚至心绞痛。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是“电疗的黄金时代”,电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多种低中频电疗法得到发明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首先是被称为“电疗之父”的D.B.Duchenne 出版了基于电疗的电生理学著作,第一次描述肌肉运动点。

然后,1909年法国人Louis Lapicque最早使用“基强度(rheobase)”和“时值(chronaxie)”二词(直到今天仍在沿用)。

1916年Adrian首次描述了正常肌肉和病肌的强度—时间曲线。

1950年间动电疗法问世。

但在随后的本世纪中期,由于生物化学、药理学的进展,电疗一度被临床医生冷落。

直到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闸门控制学说和70年代对阿片肽(内原性吗啡样物质)的研究,电疗才又重新受到重视。

60年代,高压脉冲电流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开始应用。

1968年我国晶体管低频脉冲电针机研制成功,使电针迅速在全国推广普及,并用于针刺麻醉上。

同年,Shealy等根据闸门控制学说推出脊髓电刺激疗法,以后相继开展了中枢性电刺激(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尾核、脑垂体埋入电极刺激法)的研究。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第十章 正常脑电图真题模拟及答案(2)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第十章 正常脑电图真题模拟及答案(2)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第十章正常脑电图真题模拟及答案(2)1、幼儿期(12~36个月)清醒期的脑电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A. 2岁时枕区节律为7~8HzB. 3岁左右后头部的基本节律是3~4HzC. 后头部脑波的波幅较低D. 1岁以后后头部脑波基本节律由快θ变慢αE. 不同个体之间脑波频率变化不显著试题答案:D2、典型致痫灶的SPECT显像表现为()。

(单选题)A. 发作与发作间期均增高B. 发作与发作间期均减低C. 发作时增高,发作间期减低D. 发作时减低,发作间期增高E. 发作时增高,发作间期正常试题答案:C3、关于伴中央区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A. 频繁的癫痫样放电伴随频繁的癫痫发作B. 癫痫样放电常超出中央颞区的范围C. 癫痫样放电常伴随一侧阵挛发作D. 睡眠可以使放电被抑制E. 远期预后不佳试题答案:C4、REM睡眠在正常青少年及成年人通常在入睡()。

(单选题)A. 30分钟以内出现B. 30~60分钟出现C. 60~90分钟出现D. 90~120分钟出现E. 120~150分钟出现试题答案:C5、睡眠潜伏期是指熄灯开始睡觉到()。

(单选题)A. 监测结束开灯为止B. 出现睡眠Ⅰ期为止C. 出现睡眠Ⅱ期为止D. 出现睡眠Ⅳ期为止E. 第一段REM睡眠出现为止试题答案:B6、此患儿除上述症状外,应着重询问的病史是()。

(单选题)A. 发作频率B. 持续时间C. 发作症状D. 有无嗅觉变化E. 视觉有无改变试题答案:E7、West综合征起病年龄在2个月到1岁,但其发病高峰在()。

(单选题)A. 10~12个月B. 4~6个月C. 9~11个月D. 1~3个月E. 2~4个月试题答案:B8、下面关于κ节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 频率7~11HzB. 波幅为30~70μVC. 精神活动时容易出现D. 睁眼时受到抑制E. 出现在中央、顶区试题答案:C9、患者行睡眠脑电监测,脑电图出现高波幅δ波,数量超过50%,患者肌张力减低,唤不醒。

中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中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3 测试前准备
一、 病史询问; 二、 受试者准备; 三、 设备准备;
病史询问
了解受试者病史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明确检测目的,便于准备检测用具和设备,使检测更加具 有针对性,利于顺利进行。
受试者准备
1. 受试者宣教: 向受试者或监护人告知检测时间和流程,告知检测过程中可能的不适反应和注意事项。 对于未成年受试者要耐心安抚情绪,取得良好配合;对于年龄更小的儿童,有时需要家长的帮
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BVP)
在BVP 患者中,cVEMP 和oVEMP 常常无法正常引出。
其他:
一些其他的前庭机能受损相关的疾病,如:听神经病、听神经瘤、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可以出现 VEMP检测结果异常; 另外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全身疾病如果波及VEMP传导通路,如:后循环缺血、多发性硬化、 前庭性偏头痛、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糖尿病等,也会出现相应受累通路的VEMP异常。
观察指标(参数)
包括波形是否引出、阈值(dB peSPL)、p波潜伏期(ms)、n波潜伏期(ms)、波间期(ms)、 振幅(μV)和耳间不对称比(interaural asymmetry ratio,IAR)等。
将能够诱发出VEMP波形的最小刺激强度定义为阈值,从刺激开始到p/n波之间的时间差定义为潜伏 期,两波之间的时间差为波间期,两波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振幅。
1 定义
根据刺激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1)气导声(air conducted sound)刺激诱发的VEMP;
临床上使用最为便利、 应用最为广泛的刺激类型
(2)骨导振动(bone conducted vibration) 刺激诱发的VEMP ;
(3)直流电 (galvanic vestibularstimulation)刺激诱发的VEMP;

肌电信号处理及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肌电信号处理及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1] 12] 效的方法 [ � 李青青 [ 记录了正常人行走时股内侧
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电,结果表明,频域参数的 变异系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 肌肉运动模式与自回归模型参数相关[13]� Hu[14] 通过使用多导肌电图对比参数自回归模型和多变量 自回归模型区分各种上臂运动,认为肌电图可以用
通讯作者 主任医师
姚家俊 董 研 徐 昕
�摘要� 肌电图是 一种通过信 号处理对采 集的肌电信 息提取特 征值,神经 肌肉系统 疾病予 以早期诊 断和评 估�本文回顾了肌电信号处理方法近年来在口颌面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文献 表明,运用 适当的信号处理,肌电图 是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肌电图;信号处理;口腔颌面部 [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9- 3 7 61(20 10 )0 1- 0 0 55- 0 3
6] 骤[ � 由于目标信号的迭代和干扰信号并不能用低
通高阻和高通低阻滤波器有效地分离,使用自适应 空间滤波器,可以作为对不同 类型表面肌电 信号 波器记录小片段高频信号与记录大片段 低频信号 时,前者与肌肉运动的关系更密切 �针电极肌电信 号频段远远高于表面肌电信号频段 �据报导,为针 提高运动单元动作电位的识别率,可以将针电极肌 电信号中的机械和电气噪音完全清除[1]� 1.2 肌电信号分析方法 时域和频域分析是两 种常用肌电信号分析方法 � 时域分析受肌肉的运动 方式 ,运动单元的负荷,肌肉类型,收缩幅度和未 知的设备等不稳定因素影响[9]� 波峰潜伏期 (IP L)测
� e le c tr o m o gr a p h in t he dia gno s isa nd t re a tm� e nt o f te m[ 20 ] K a a i N ,Ta na ka E , La nge nb a c h GE ,e ta l. Ja - m us c le p � o r� o ma ndibul a r dis o r de rs [ J]. J A m D e nt A s s oc , 20 0 6 ,13 7 a c ti i t c ha nge sa fte r the induc t io n o f o s te oa r thr itisin the ( 6 ):7 6 3 -7 7 1 [ 3 ] � t e mpo r o m a ndib ula r jo int b me c ha ni c a l lo a ding[ J]. J O r o fa c Pa i n,20 0 8 ,55(2) :153 - 16 2 e r Sp e c -

贝尔氏面瘫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

贝尔氏面瘫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

贝尔氏面瘫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1.贝尔氏面瘫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2.小孩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3.吃棉花籽会有发生面瘫吗4.面瘫的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5.治疗吊线风最快的方法贝尔氏面瘫急救处理方法和康复锻炼计划1、瞬目时,病侧上唇抽动,露齿时,病侧眼睛不自主地闭合。

2、起病1-2周开始恢复,1-2月症状明显好转,大约75%的患者完全恢复,如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则完全恢复的希望不大。

3、目前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在受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袭后发病。

认为可能是风寒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而在面神经管内易于受压所致。

4、(1)一般护理:急性期(发病2周内)注意休息,减少外出,外出时须戴口罩,避免再受风寒。

应进流质饮食,进食时食物残渣易停留于患侧颊齿间,进食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对症护理:急性期面部注意保暖,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

因面肌瘫痪后常松弛无力,故病后即进行局部按摩。

方法:对镜有手紧贴于瘫痪侧面肌上做环形按摩,每日三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鼓励患者练习瘫侧的面肌随意运动,以促进瘫痪侧早日康复。

(3)预防并发症: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故平时外出或睡眠时应戴眼罩,睡前应涂红霉素眼膏,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结膜炎。

5、使用激素有对睡眠影响有,但是不会很大!参考资料:面神经炎(俗称“歪嘴风”)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位于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引起急性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起病前,部分病人有受风寒或病侧耳后吹凉风史。

面神经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男性青壮年较易发病。

绝大多数患者为一侧面肌受累,双侧影响者极少见。

起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在发病前有耳后疼痛并向后枕部扩散的前驱症状,经数小时或1~2天后很快发生同侧面部表性肌瘫痪。

面部表情动作和随意动作均不能做,说话不便,病侧面部绷紧感,漱口。

饮水时,水从患侧口角外流,进食时,食物停滞于病侧面颊与牙齿之间,说话漏气,病侧流泪。

1例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一、疾病概述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影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功能,可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面瘫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这里主要讨论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面神经本身受损所引起的面瘫,其发病率相对较高。

在急性期,患者的面部神经处于急性炎症反应状态,这个时期的病情发展较快,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如果在急性期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面部肌肉萎缩、联带运动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和正常生活,如咀嚼、闭眼、微笑等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面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例如,贝尔氏面瘫被认为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 - 1)感染有关。

病毒可能潜伏在面神经的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引发面神经的炎症反应。

炎症会导致面神经的水肿,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走行,面神经管相对狭窄,水肿的面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

- 细菌感染也可能引起面瘫。

如耳部的化脓性炎症,如中耳炎,如果炎症蔓延到面神经管,可侵犯面神经,引发面瘫。

这种情况下,细菌产生的毒素和炎症介质会损伤面神经的组织结构,影响其正常功能。

2. 自身免疫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攻击面神经,导致面瘫。

当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可能会错误地将面神经作为外来抗原进行攻击。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格林 - 巴利综合征,除了影响周围神经外,也可能累及面神经,引发面瘫。

自身免疫反应会导致面神经的髓鞘破坏,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进而引起面部肌肉功能异常。

3. 创伤因素- 面部外伤是引起面瘫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面部遭受撞击、骨折等创伤时,可能直接损伤面神经。

手术损伤也是常见的创伤性因素,如耳部、腮腺等部位的手术,如果手术操作不当,可能会误伤面神经。

面神经一旦受损,其传导功能受到破坏,无法正常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从而导致面瘫。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上一节我们讲到,情绪有内心体验和外部行为表现,同时也有其生理机制。

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有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测量这些变化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physiologicalindex)。

人们可能会认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外周变化即生理指标的变化将有规律地表现出符合于各种情绪的不同模式,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除了少数外,生理指标的测量并未为特定的情绪提供明确的模式。

例如,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尔耶(Selye,1974)的研究认为,不管引起紧张是由于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也不管紧张是与愉快或不愉快有关,紧张的生化反应是一样的。

相反,这种测量所提供的只是关于有机体所处的特定唤醒水平的信息。

在测量有机体唤醒水平时,我们能够采用的生理指标有几十种,但其中只有一部分与情绪有较大的关系,下面我们介绍最为常用的生理指标。

一、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是较早应用的生理指标。

皮肤电反应(或肤电反应)(gal- vanic skin response,简称GSR)最早的名称是心理电反射(psychogalvan-ic reflex),它是由费利(Fere,1888)和泰赫诺夫(Tarchanoff,1890)发现的。

费利将两个电极接到前臂上,并把它同弱电源和一个电流计串联。

他发现当用光或声音刺激时,皮肤表面的电阻降低,电流增加。

当时,用这种方法所测量的皮肤电反应称为费里效应(Fere effect)。

传统的肤电反应测量方法以电阻为定量单位,最通用的电路是惠斯通电桥,使用时可以调节有刻度的电阻器到零点,来抵消未知的电阻,然后从电阻器上读出被试的电阻。

费里的方法能够测量皮肤电的绝对水平及其变化,而且比较可靠,因此近代的这类仪器都应用这种原理。

目前,电路中加入精密放大电路,创造出高水平的皮肤电反射仪。

费利和泰赫诺夫发现的现象依赖于同一基本生理过程,即由自主神经活动引起的皮肤内血管的收缩或舒张,以及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的汗腺活动变化。

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概述在现代认知科学领域中,情绪加工和奖赏预期被视为人类大脑信息处理的两个核心机制。

情绪加工涉及对外部刺激的情感反应和解读,而奖赏预期则关联于个体对潜在奖励的期待和动机。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在面孔情绪加工这一复杂而精细的认知过程中。

面孔情绪加工是人类社交互动中的关键能力,它允许我们快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感状态,从而做出适当的反应。

而奖赏预期,作为一种强大的动机性信息,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注意分配和认知资源投入。

研究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情绪加工和动机机制的神经基础,还能为情绪障碍、社交障碍等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范式,系统地探讨了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

ERPs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实时记录大脑在加工不同情绪面孔时的电生理反应,从而揭示奖赏预期在面孔情绪加工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在实验设计上,本研究采用了线索目标范式,通过操纵奖赏预期的有无,对比分析了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和无奖赏预期条件下对正性、中性和负性面孔的情绪辨别任务表现。

结合行为数据和ERPs数据,全面评估了奖赏预期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1. 奖赏预期与面孔情绪加工的重要性在人类的社交互动中,奖赏预期与面孔情绪加工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奖赏预期是指个体对即将获得或可能获得的奖励的期待,它能够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

而面孔情绪加工则是个体对他人面部表情进行识别、解读和反应的过程,它对于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意图以及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奖赏预期与面孔情绪加工之间的紧密关联,使得它们在许多情境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奖赏预期能够调节个体对面孔情绪的加工方式。

当个体预期将获得奖励时,他们可能会更加专注地注意他人的面孔表情,从而更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感状态。

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

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

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蒋长好1,2,赵仑*,郭德俊2,张钦2,丁锦红2,方平2(1.首都体育学院科研处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8;2.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037)【摘要】目的:采用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

方法:1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视觉刺激包括愉快、悲伤和中性三种面孔。

被试分别完成情绪—中性面孔区分和愉快—悲伤面孔区分任务。

结果:①情绪—中性面孔区分任务中,在刺激出现后200~600ms出现情绪效应,情绪面孔引发的ERPs较之于中性面孔的ERPs更正。

其中在200~400ms情绪效应分布在额区和中央区;在400~600ms情绪效应主要分布在顶区和中央区;②愉快—悲伤面孔区分任务中,在刺激呈现后的500~800ms出现效价效应,悲伤面孔引发的ERPs较之于愉快面孔的ERPs更正,效价效应分布在广泛的头皮位置。

结论: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可能有不同的神经机制,效价效应反映着更为精细的表情加工。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面部表情;情绪效应;效价效应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8)03-0237-03EmotionalEffectandValanceEffectofFacialProcessingJIANGChang-hao,ZHAOLun,GUODe-jun,ZHANGQin,etalKeyLabofResearchDepartment,Capital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Beijing100088,China【Abstract】Objective:Twofacialdiscriminationtaskswereadaptedtobeusedinanevent-relatedpotentialparadigminordertoexaminethelateprocessingoffacialexpression.Methods:Fourteenundergraduates(7males,7females)servedassubjectsintheexperiment.Subjectswereaskedtocompletetheemotional-neutralfacediscriminationtaskandthehappy-sadfacediscriminationtask.Results:①Intheemotional-neutralfacediscriminationtask,afterthe200and600mslatencyrange,responsestoemotionalfaceswerepositivelyrelatedtoresponsesofneutralfaces.Theemotionalef-fectdistributedatfrontalandcentralsitesbetween200and400msoflatency,yetatparietalandoccipitalsitesbetween400and600msoflatency.②Inthehappy-sadfacediscriminationtask,afterthe500and800mslatencyrange,respons-estosadfaceswerepositivelyrelatedtoresponsesofhappyfaces,andthevalanceeffectdistributedatglobalscalpsites.Conclusion:Thesedatasuggestthatitispossiblethatemotionaleffectandvalanceeffectoffacialpicturesrelyondiffer-entneuralmechanisms,andvalanceeffectreflectmoredeliberateprocessing.【Keywords】Event-relatedpotentials;Faceprocessing;Emotionaleffect;Valanceeffect【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200310028011)、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专—09)、运动机能评定与技术分析北京重点实验室资助;通讯作者:郭德俊*希伯莱大学心理学系,以色列耶路撒冷,江苏省语言科学与神经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ERP作为一种高时间分辨率的脑认知成像技术,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肌电图——精选推荐

肌电图——精选推荐

肌肉病变;静息状态;窄时限低波幅收缩多相电位神经病变;宽时限高波幅前角病变失神经在急性神经病变时,多相电位是最早出现的异常电位,得病后在24h以内即可产生,而正锐波都要在5天后才出现,纤颤电位要在2~3周后才有。

机理:神经受损时或神经功能在恢复过程中,神经纤维束中各纤维的损害或恢复的程度不一,因而使同一运动单位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与引起肌纤维收缩的时间先后不一,使各肌纤维不能同时活动而使动作电位呈现多相。

意义:1. 单纯多相电位的增多,并不能确定所检肌肉病变是由于失神经性损害或原发肌病所引起。

2.多相电位增多.伴有各种失神经电位,说明有失神经性损害。

3. 如果多相电位有中等数量以上的增加,伴有少量纤颤电位,并局限于某一肌群,表明有轻度失神经性损害。

4. 如果多相电位数量很少,而有大量失神经电位,表明有严重失神经性埙害。

5.如果仅有较少量中度多相电位(位相在10相以内),而有很多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又无明显的失神经电位,可能并非真正有神经损害而仅为神经肌肉系统的疲劳或抑制,也可能是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征象。

6.如果有多相电位增多而无神经电位出现,肌肉作最大收缩时又呈现干扰相,则可能是原发性肌病。

(二)巨大电位在肌肉随意收缩时所产生的一种特大的动作电位,称巨大电位。

一个巨大电位可相当于50个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机理:一般认为在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时,小的前角细胞首先变性、消失,残留的大前角细胞则支配了原来小前角细胞所支配的肌纤维,因而使神经支配比率增大。

并且由于残剩的前角细胞代偿作用而形成大的电位原,从而形成高振幅的巨大电位。

此外,由于前角细胞变性破坏时,前角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因而使其他前角细胞间易于出现兴奋的同步性,亦是形成巨大电位的因素。

主要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疾病及脊髓灰质炎。

2.再生电位再生电位与同步电位习惯上均称巨大电位。

往往在神经损伤后,特别是神经断裂再吻合后数月至1~2年,出现的巨大电位称再生电位。

mect的近况和停顿[指南]

mect的近况和停顿[指南]

MECT的现状和进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翁巍骏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进展:电休克治疗又称电抽搐治疗(Electroshock Therapy,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从1938年由意大利的Cerlrtti和Bini创用以来历时半个多世纪,即使从今天的精神医学来讲其仍不失为一种经典的、行之有效、便捷安全的、也是精神科唯一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尤其是电抽搐治疗对于严重抑郁症状(重性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症状群具有显著疗效是不可否认的。

常规的电抽搐治疗,因病人横纹肌的肌肉强直收缩、肢体肌肉阵挛过剧,常导致骨和关节并发症,有时还造成严重的心血管意外,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因此,Bennelt(1940年)首先采用箭毒药物作为肌肉松弛剂,然后再进行电抽搐治疗,使原来电抽搐时发生的剧烈强直性阵挛发作,变为松弛性的肌纤维颤动发作,这样既保持了大脑的痫样放电,又消除了肢体的周围运动性发作。

这一改变不仅消除了骨和关节并发症的发生,也扩大了治疗适应症的范围。

1951年Holmberg又应用了更为安全去极化类肌肉松弛剂—氯化琥珀酰胆碱(Succinylcholine Chloricle,Scoline)。

此后,又有人将静脉诱导麻醉引入电抽搐治疗,通过静脉诱导麻醉消除病人使用肌肉松弛剂后产生的窒息、难受感及对电抽搐治疗的恐惧感。

这样就使的电抽搐治疗更趋完善、安全、文明,更乐于为病人及其家属所接受。

这种经过改变的电抽搐治疗技术,即目前我们所说的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或无抽搐电抽搐治疗(Non-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简称MECT。

改良电抽搐治疗,50年代末期国外已普遍应用,我国在1959年有个别单位开始使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自1978年成立改良电抽搐治疗小组至今20余年,一直未中断过治疗,治疗人次已逾4万余。

面神经肌电图报告

面神经肌电图报告

面神经肌电图报告1. 背景介绍面神经肌电图(Facial Electromyography,简称FEMG)是一种用于评估面部肌肉活动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通过记录面部肌肉的电活动,可以获得有关面部神经功能和肌肉运动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面神经肌电图报告的步骤和解读方法。

2. 测量准备在进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清洁被测者的面部皮肤,以确保电极能够良好地贴附在皮肤上。

其次,需要把电极放置在特定的面部肌肉上,常见的位置包括眼角肌肉、嘴角肌肉和额肌肉等。

最后,需要确保被测者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避免做出任何面部表情。

3. 数据采集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可以开始采集面神经肌电图数据。

通常,采集过程会持续几分钟,期间需要被测者保持静止。

通过电极记录的电活动会被放大和滤波,然后传输到计算机或记录设备上进行进一步处理。

4. 数据分析与解读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

根据记录到的电活动,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指标:4.1 静息状况静息状况下,面部肌肉应该保持放松状态。

通过分析电活动的幅值和频率,可以评估面部肌肉的静息状况是否正常。

4.2 运动状况运动状况下,面部肌肉会产生电活动。

通过分析电活动的时程和幅值变化,可以评估面部肌肉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4.3 对称性面神经肌电图还可以用来评估面部肌肉的对称性。

通过比较左右两侧面部肌肉的电活动,可以发现任何不对称的情况,有助于发现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或者肌肉疾病。

5. 报告撰写根据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撰写面神经肌电图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5.1 个人信息报告应包括被测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5.2 测量信息报告应详细描述面神经肌电图的测量条件,包括电极的位置、采集时间和测量设备等。

5.3 数据分析结果报告应详细描述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结果,包括静息状况、运动状况和对称性等指标的评估结果。

5.4 结论和建议报告应针对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结果给出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2024版年度面瘫教学讲解课件

2024版年度面瘫教学讲解课件

01面瘫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Chapter面瘫定义及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与现状流行病学特点现状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02面瘫临床表现与评估Chapter典型症状与体征面部表情肌瘫痪患者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不能做正常动作患者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正常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困难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法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面部残疾指数(FDI)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原则眼部并发症口部并发症面部肌肉联动和挛缩患者心理状况评估与干预心理干预措施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家庭与社会支持03面瘫诊断方法与流程Chapter颅神经检查运动功能检查感觉功能检查030201神经系统检查项目介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头颅CT头颅MRI肌电图生化检查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

血常规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排除感染等可能导致面瘫的全身性疾病。

免疫学检查检测免疫球蛋白、抗体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免疫相关性疾病导致面瘫。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依据综合分析确定诊断结果04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策略Chapter药物治疗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选择原则注意事项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不当用药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物理治疗方法介绍及适应症分析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理疗等,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适应症分析适用于轻度面瘫及恢复期患者,可帮助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但需注意,物理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手术治疗时机把握和风险评估时机把握风险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过程全面评估患者病情01综合分析治疗方法02及时调整治疗方案0305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Chapter康复期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保持面部清洁与保暖定期清洗面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洁面产品;外出时佩戴口罩或围巾,以防风寒刺激。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2第十一章 良性变异型和意义不明确的波形真题模拟及答案(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2第十一章 良性变异型和意义不明确的波形真题模拟及答案(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2第十一章良性变异型和意义不明确的波形真题模拟及答案(3)1、口腔医师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中,"团结协作"的内涵是()(单选题)A. 口腔医师对病人要充满同情之心B. 口腔医师对本职工作要严格认真C. 口腔医师在技术和知识上不断更新D. 口腔医师正确处理同行和同事间的关系E. 口腔医师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试题答案:D2、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出现基线飘移,最常见的原因是()。

(单选题)A. 静电干扰B. 瞬目C. 出汗D. 地线脱落E. 眼球运动试题答案:C3、成人的临床下节律性放电(SREDA)最突出的部位为()。

(单选题)A. 顶、颞区B. 额、颞区C. 中央、顶区D. 颞、枕区E. 额、枕区试题答案:A4、极度纺锤见于()。

(单选题)A.B.C.D.E.试题答案:C5、每一频率的闪光刺激都应持续()。

(单选题)A. 10秒B. 20秒C. 5秒D. <5秒E. >20秒试题答案:A6、与脑电图中出现心电伪差有关的因素是()。

(单选题)A. 身高B. 年龄C. 性别D. 体位E. 病因试题答案:D7、小棘(尖)波(SSS)最常见于()。

(单选题)A. 清醒期及思睡期B. 思睡期及NREMⅠ期C. NREMⅠ期、Ⅱ期和REM期D. NREMⅢ期和REM期E. 思睡期及NREMⅠ期和Ⅱ期试题答案:E8、睡眠对癫痫样放电和发作有激活作用,常用的睡眠诱发方法包括()。

(单选题)A. 睡眠剥夺B. 觉醒度维持试验C. 光线改变诱发D. 小睡试验E. 延长睡眠时间试题答案:A9、心脏或大动脉搏动可引起类似冲击图(ballistocardiographic)的干扰,但不具有的特点是()。

(单选题)A. 与心电周期相同B. 低波幅C. 可通过改变体位消失D. 为一串节律性活动反复有规律地出现E. 在站立时更容易出现试题答案:E10、关于脑波波幅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上颌第二磨牙正锁合的研究进展

上颌第二磨牙正锁合的研究进展

上颌第二磨牙正锁合的研究进展鲁平1张彬1赵正阳1孙文哲1冯丽芳1赵坚2 1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唐山063210;2开滦总医院[关键词]正畸第二磨牙正锁合[中图分类号] R78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694(2023)03-235-07[D O I]10.19539/j.c n k i.2095-2694.2023.03.011正锁合是指上颌后牙腭面咬在下颌后牙颊面,上下颌后牙没有尖窝锁结关系㊂在临床中可以分为单牙正锁合和全部后牙正锁合,后者也被称为布罗迪综合征,在临床中较为少见㊂第二磨牙是单牙正锁合中最常见的牙位,表现为上颌第二磨牙颊倾伴或不伴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第二磨牙正锁合的发病率占总错合畸形的4.4%[1]㊂正锁合因咬合接触不正常而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导致肌肉和颞下颌关节运动异常,因此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尖窝咬合关系成为正畸医生亟需解决的问题㊂本文以上颌第二磨牙颊倾导致的正锁合为背景,对正锁合形成的病因㊁正锁合对患者口颌系统的影响和目前常用的矫治方法综述如下㊂1上颌第二磨牙正锁合病因1.1牙源性病因上颌第二磨牙颊倾与牙胚的位置和牙胚萌出方向有关,有研究显示牙胚本身位置偏向颊侧或者萌出时方向朝向颊侧均会导致上颌第二磨牙颊倾从而出现正锁合[2]㊂牙量和骨量的不协调是导致上颌第二磨牙颊倾ʌ基金项目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H2020209156)㊂ʌ作者简介ɔ鲁平(199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学㊂ʌ通讯作者ɔ张彬,E m a i l:Z h a n g b i n3065@163.c o m 的主要原因㊂第二磨牙大约在患者12~14岁左右萌出[3],需要较长时间与第一磨牙建立稳定的邻面接触关系,当患者骨量明显小于牙量时,牙齿无法按照正常的位置整齐排列在牙弓内㊂由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解剖特点为颊面大于舌面且近中面从颊侧向舌侧聚合,上颌后牙区颊侧骨板疏松而舌侧骨板相对致密,导致上颌第二磨牙易发生颊向错位[4]㊂颊向错位萌出的牙齿与下颌牙未能形成正常的尖窝锁结关系,在之后的咀嚼运动的引导下逐渐形成正锁合关系㊂C a p r i o g l i o等[5]在研究中指出正畸过程中不正确的推磨牙向远中会导致上颌第二磨牙颊倾㊂推磨牙向远中时第二磨牙没有远中牙齿的支抗控制,在远中移动时会发生颊侧移动,牙齿颊倾后如不立即进行干预矫治则在咀嚼习惯的作用下会出现正锁合㊂1.2颌骨发育性病因在生长发育中牙槽骨局部发育异常会导致正锁合的形成㊂上颌牙列基骨水平向过宽而下颌正常会导致上颌牙相对于下颌牙更偏向颊侧从而造成正锁合的发生㊂后牙正锁合导致的颌骨锁结限位使下颌骨冠状向发育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下颌基骨发育受限进一步加重正锁合㊂上颌骨和上牙弓长度增加的主要时期为乳牙期和替牙期,面中部骨缝增长使得面中部前移导致上颌结节后缘出现代偿性的骨沉积,从而实现上颌骨长度的增长[6]㊂上颌第二磨牙颊倾与上颌牙弓后段拥挤密切相关,上颌骨牙弓长度决定了牙齿能否正常排列在牙弓内㊂M u t l u等[7]研究表明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母乳喂养时间也对下颌骨发育产生影响,不正确的喂养姿势会诱发下颌骨向一侧偏斜,增大了后牙的单侧正锁合的风险㊂53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5月第25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3,V o l.25,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3肌肉功能性病因健康平衡的口腔功能状态决定了牙齿最终排列位置和牙弓形态,其中口腔内外侧肌肉的平衡稳定对牙齿排列和上下颌骨位置关系起决定性作用㊂在乳牙期或替牙期由于龋坏或其他牙体牙髓疾病导致单侧牙齿疼痛或单侧乳磨牙早失的患者常养成进食时健侧咬合的咀嚼习惯㊂这种偏侧咀嚼习惯会一直延续至恒牙期,导致废用侧的肌肉同健侧肌肉出现不对称情况㊂下颌骨宽度的增加是通过下颌骨颊面发生骨沉积实现的,骨沉积受到附着在颌骨上的咀嚼肌的刺激影响㊂偏侧咀嚼导致颌骨发育不对称[8]更容易出现正锁合现象㊂舌直接参与及协同完成口腔功能活动,舌肌的力量与上颌牙弓的发育密切相关,在口颌系统中舌肌与唇肌㊁颊肌的肌力平衡决定了前后牙的位置关系[9]㊂T a k a h a s h i等[10]通过研究10例患者在吞咽时舌位置对咀嚼肌活力的影响,证明了咀嚼肌活动与舌体功能位置改变密切相关㊂所以在生长发育期发生异常吞咽时舌体位置和舌肌力量可能影响咀嚼肌的运动及发育从而诱发异常的颅颌面形态导致错合畸形产生㊂牙齿的萌出对上㊁下颌牙槽的垂直向生长起重要作用[11],废用侧上下颌萌出的恒牙无法得到正确的萌出引导,后牙覆盖加深,逐步发展形成后牙正锁合㊂锁合侧咀嚼效率过低加剧了患者使用健侧咀嚼的习惯,使患侧上颌牙弓对下颌牙弓的横向发育限制演变为单侧后牙区骨性锁结㊂2第二磨牙正锁合对口腔颌面部系统的影响因第二磨牙正锁合常对下颌牙弓发育产生锁结限制,导致下颌骨发育和位置异常,影响颞下颌关节稳定性和两侧髁突的对称性,进而影响患者咀嚼肌的发育和颜面部美观性[12]㊂2.1下颌骨发育的影响第二磨牙正锁合影响下颌骨长度㊁宽度的发育,但对于下颌支高度影响较小㊂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与牙齿萌出和肌肉刺激密切相关㊂F r a n c h i等[13]研究表明青春期以后下颌骨的长度变化主要体现在磨牙区的增长,K a h l-N i e k e等[14]也发现位于牙弓后段的牙齿萌出可刺激下颌骨长度的增长㊂第二磨牙的正锁合导致下颌无法形成正常的尖窝锁结关系,影响了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的萌出发育导致下颌骨磨牙区长度生长受到抑制㊂咀嚼肌附着于颌骨上,可通过咀嚼运动刺激颌骨发育[15]㊂正锁合患者咀嚼效能下降使附着于下颌骨的咀嚼肌肌力减弱,下颌骨缺少足够的肌肉刺激,导致下颌骨发育受到影响㊂第二磨牙正锁合患者的第一磨牙和前磨牙表现正常宽度而下颌骨第二磨牙区基骨宽度小于正常值㊂下颌骨前部宽度在青春期以前已基本稳定,第二磨牙正锁合对下颌骨后部的机械性阻挡作用影响了下颌骨后部宽度的发育[16]㊂D o l c i等[17]研究认为髁突表面骨改建是影响下颌升支高度的主要原因,正锁合患者的上颌骨对下颌骨产生的机械阻挡作用与下颌升支高度生长发育关系不大㊂2.2颞下颌关节的影响牙齿的位置及其咬合关系与颌骨功能之间存在解剖学联系,相较于正常合人群,牙齿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更高㊂颞下颌关节发育在生长发育高峰前开始迅速增长直到20岁左右结束,关节的形态和髁突位置会根据咬合关系的变化发生增龄性㊁适应性改建,第二磨牙正锁合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更易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㊂在牙尖交错位时单侧第二磨牙正锁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偏向健侧,咬合关系紊乱使得髁突局部受力异常,髁突表面出现退行性改变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疾患㊂成年单侧部分后牙正锁合患者的咀嚼速度和方向同正常咬合关系的成年人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咀嚼运动异常使锁合侧和非锁合侧均产生合干扰㊂正锁合患者由于咀嚼异常出现的合干扰现象导致两侧髁突位置异常变化[18]㊂成年单侧后牙正锁合患者由于长期偏侧咀嚼和合干扰问题使得髁突随着年龄增长进行适应性改建,导致患侧髁突上部高度与健侧不一致㊂青少年患者锁合侧髁突位置较正常侧靠前但双侧髁突形态基本对称,成年患者髁突形态不对称63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5月第25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3,V o l.25,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但双侧位置基本正常㊂叶莉娜等[19]通过对单侧正锁合患者的X线测量和统计学分析得出单侧后牙正锁合可导致其两侧髁突关节不对称㊂因此正锁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对保护颞下颌关节有重要意义,在成年之前进行矫治可以避免或减轻髁突适应性改建㊁减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概率,同时可避免颜面部不对称发生㊂2.3咀嚼肌的影响第二磨牙正锁合对咀嚼运动时颌面部咀嚼肌的肌电变化产生影响㊂贾梦莹等[20]研究表明单侧磨牙正锁合患者在下颌姿势位时锁合侧咀嚼肌和正常侧相比有较高的肌电活性,而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活力较弱㊂单侧第二磨牙正锁合患者进行咀嚼时由于上颌牙对下颌牙的锁结阻挡作用,导致咀嚼肌发生不对称的肌肉活动从而影响了肌电活性㊂V a l-e n t i n o等[21]通过对青少年患者进行肌电监测发现不对称的肌肉活动并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体征和症状,而在成年患者中不对称的咀嚼肌肉活动会导致肌肉疼痛和慢性肌痛发生㊂在第二磨牙正锁合的患者中由于锁合侧磨牙上颌牙腭面咬在下颌牙颊面,限制了下颌侧方运动导致咀嚼时非工作侧的牙尖也会发生接触而产生合干扰,下颌运动轨迹异常,咀嚼效率下降㊂T o m o n a r i等[22]研究发现单侧后牙正锁合患者咀嚼速度较正常人慢,且优先选择非锁合侧进行咀嚼,患者精细咀嚼食物的能力下降㊂因此后牙正锁合患者常养成进食软食的饮食习惯,咀嚼刺激的减弱影响颌面部咀嚼肌的发育㊂由于单侧后牙正锁合患者更倾向于使用非锁合侧咀嚼,长久发展造成锁合侧与非锁合侧咀嚼肌发育程度不一致,导致面部软组织不对称㊁不美观㊂3矫治上颌第二磨牙颊倾解除正锁合方法第二磨牙正锁合可以通过交互牵引法㊁腭杆腭侧牵引法㊁固定矫治㊁种植支抗辅助及隐形矫治等多种方法解除上颌第二磨牙的颊倾,恢复患者的正常咬合关系㊂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必要时可以通过拔除正锁合牙齿实现解除锁合㊂3.1交互牵引法上颌第二磨牙颊倾伴下颌第二磨牙舌倾的患者可利用上颌第二磨牙颊面牵引钩与下颌第二磨牙舌侧扣进行颌间交互牵引的方法矫治正锁合;此方法利用颌间支抗,上颌牙受到合向和腭向的力,下颌牙受到合向和颊向的力㊂交互牵引减少了医生椅旁操作时间,但对患者的依从性有较高的要求㊂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者单侧后牙正锁合时由于下颌骨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仅单侧受到橡皮圈的牵引力易引起下颌偏移㊂颌间交互牵引垂直向的分力会导致牙齿出现伸长,对于高角患者尤其不利,甚至会出现非锁合牙的开合现象㊂对于单侧正锁合患者要注意支抗的控制㊂使用交互牵引时为避免出现牙齿伸长的现象,可以与种植支抗联合使用压低牙齿或者与固定矫治器配合在弓丝上弯制后牙压低曲㊂有研究表明进行交互牵引的患者通过咬肌咀嚼训练增加合接触的强度和时间以加强后牙垂直向效应[23]㊂吴颖等[24]在临床中对20例均角或者低角的正锁合患者采用前期交互牵引形成合接触之后再进行咀嚼训练矫治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㊂因此交互牵引主要适用于上下颌磨牙均倾斜㊁正锁合程度较轻㊁覆合较深的低角或均角患者㊂3.2腭杆腭侧牵引法牙性上颌第二磨牙颊倾可以通过腭杆腭侧牵引的方法解除正锁合㊂改良横腭杆的腭侧牵引钩与颊侧粘接的颊面管通过橡皮链牵引来解除锁合㊂此方法依靠颌内支抗对锁合牙产生龈向和腭向的力,可以得到良好的矫治效果,但应注意牵引使用的橡皮链不可压迫牙龈㊂梅银生等[25]采用此方法矫治20例上颌第二磨牙颊倾的正锁合患者,发现腭杆腭侧牵引法能够有效避免锁合牙升高,防止开合现象的出现㊂锁合牙伸长较多的患者需要配合平面导板矫治器或者下颌合垫来打开咬合,应注意锁合牙调合防止出现合干扰㊂在临床中固定矫治器与腭杆腭侧牵引法联合应用矫治第二磨牙正锁合大约需要4.8个月,可形成较好的咬合关系,但对于需要强支抗正畸治疗73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5月第25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3,V o l.25,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患者,需要等正锁合矫治结束后再拔除正畸减数牙从而导致矫治时间延长㊂P a t i l等[26]对上颌第二磨牙颊倾下颌正常的患者采用改良横腭杆配合固定矫治器一起矫治避免了作为支抗的第一磨牙伸长,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㊂腭杆腭侧牵引法适用于上颌颊倾而下颌正常的患者,可有效避免牙齿升高,但是对于需要前牙大量回收的患者则矫治时间较长㊂3.3固定矫治器第二磨牙正锁合程度较浅的患者可以通过固定矫治器利用弓丝弯制曲或辅弓加力进行矫治㊂对于上颌第二磨牙完全萌出的患者,通过不锈钢方丝弯制 T 形曲对上颌第二磨牙产生腭向压低的分力,更好的进行冠根的转矩控制,解除正锁合㊂ T 形曲可以增加弓丝的长度从而使牙齿获得更为柔和的矫治力使牙齿移动更加精细化,同时可以弯制前倾弯对锁合牙进行压低㊂在临床中通过 T 形曲正锁合牙进行压低控制同时配合交互牵引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垂直向的变化,使高角和均角的正锁合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㊂对于上颌第二磨牙尚未完全萌出的患者,在0.018ˑ0.025英寸的不锈钢主弓丝上通过弯制辅弓,对辅弓加力使上颌第二磨牙产生龈向和腭向的移动作用㊂较高刚度的主弓丝维持牙弓形态的同时提供较好的支抗作用,辅弓的使用增加了力臂长度,使得转矩力具有轻柔持久的特点㊂应用辅弓进行矫治时每次施力都需要双重结扎且达到效果后仍需保持3个月,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增加了口腔卫生清洁的难度[27]㊂固定矫治器还可以联合应用腭杆腭侧牵引法㊁交互牵引法等为矫治正锁合提供较强的支抗㊂3.4种植支抗辅助牵引种植支抗作为强支抗广泛应用于正锁合的矫治过程中㊂上颌第二磨牙颊倾患者可以通过腭侧植入种植体进行治疗㊂腭侧种植体受牙根㊁恒牙胚和上颌窦干扰较小,腭黏膜高度角化可以有效避免种植体被黏膜覆盖,较颊侧种植体更具优势㊂B a i k等[28]认为利用种植体支抗对成年患者锁合牙进行完全压低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㊂A r q u b等[29]通过分析证明了腭侧种植体成功概率为91.5%,远高于颊侧㊂A h n等[30]也认为在腭侧放置种植体更稳定,能够对牙齿实现良好的三维控制㊂腭侧种植体植入位置有腭中缝区和腭牙槽突区,W a n g等[31]通过对107位患者C B C T腭中缝外2㊁4㊁6㊁8mm处腭骨厚度进行测量发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为更好的保证患者舒适性㊁避免损伤腭部的神经血管常选择腭牙槽突区放置种植体㊂橡皮链连接腭侧种植钉与第二磨牙颊面粘结的颊面管对牙齿产生腭向和龈向的矫治力,使牙齿向腭侧移动的同时进行压低,此方法比腭杆腭侧牵引法拥有更强的支抗,对口内其余牙齿影响小㊂H y u n 等[32]通过横腭杆和微种植体使青少年正锁合患者的上颌第二磨牙压低3mm且矫治结束后效果稳定㊂使用种植支抗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器械,患者常存在恐惧心理且增加矫治费用㊂3.5无托槽隐形矫治第二磨牙正锁合患者可以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方法进行正畸治疗㊂金作林[33]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分级,把正锁合归为V2级,认为隐形矫治在解除锁合问题中具有优势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以利用自身的厚度打开咬合,同时进行压低和腭侧移动解除锁合㊂沈琳慧等[34]通过对正锁合患者的C T测量结果分析,推断第二磨牙正锁合的牙周风险要高于第一磨牙和前磨牙㊂有研究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对于传统固定矫治器,可减少患者口腔内牙周炎致病菌,降低患者牙周疾病的患病率[35]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牙齿的生物力学机制与固定矫治器不同,其通过热压膜材料的变形回弹产生矫治力,包裹整个牙冠矫治力作用的牙冠与牙套贴合区域,通过轻力㊁间歇力移动牙齿的方式进行矫治㊂而固定矫治器通过托槽与弓丝的相互作用力进行矫治,力量集中于粘结托槽区域㊂B a r b a g a l-l o[36]研究证实,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骨质的影响与25g轻力固定矫治器相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通过轻力进行牙齿矫治㊂M a n o k a w-83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5月第25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3,V o l.25,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i n c h o k e等[37]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力可以促进成骨分化减少细胞凋亡㊂J y o t i r-m a y等[38]的研究表明与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压力小,有利于牙槽骨改建㊁减少牙根吸收㊂正锁合牙齿的颊舌向矫治不是单纯的倾斜移动而是倾斜移动和转矩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通过热压膜材料细微的变形产生转矩控制移动,在设置矫治目标位时进行过矫治设计可提高转矩控制效果㊂H a o u i l i等[39]研究证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所有牙齿转矩移动准确度均值为50%,在牙齿唇舌向移动上控制效果较好,其中冠舌向移动的效率为53.1%,冠唇向移动效率为37.6%㊂K a s s a s等[40]在对A B O模型分级研究中表明隐形矫治对后牙区牙齿的唇舌向移动控制较好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更加舒适便捷,对矫治正锁合问题具有优势,在临床中适当设计过矫治,利用矫治器的自身特性和附件的合理应用逐渐成为矫治正锁合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㊂综上所述,第二磨牙正锁合临床发病率高,对患者的下颌骨发育㊁颞下颌关节和咀嚼功能均产生不良影响㊂隐形矫治因其更为舒适美观被更多患者接纳,且隐形矫治器在牙齿压低和后牙区冠唇舌向移动控制上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解除患者正锁合症状中有一定优势㊂目前尚未出现关于隐形矫治器矫治正锁合上颌第二磨牙牙体及牙周组织生物力学分析的明确结论,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完善㊂参考文献[1]王鑫,沈焕,杨永进,等.锥形束C T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的单侧后牙正锁合的髁突变化[J].解剖学报,2015,46(6):812-818.[2]文博,郭维华.儿童早期矫治与咬合管理[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11(5):257-265.[3]A b a t eA,C a v a g n e t t oD,F a m aA,e t a l.E f f i c a-c y o f o p e r c u l e c t o m y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145c a-s e sw i t hu n e r u p t e d s e c o n dm o l a r s:a r e t r o s p e c-t i v ec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y[J].D e n t i s t r y J o u r n a l,2020,8(3):65.[4]R a v i dàA,B a r o o t c h i S,A s k a rH,e t a l.L o n g-t e r m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e x t r a-s h o r t(ɤ6mm)d e n t a l i m p l a n t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o f O r a l&M a x i l l o f a c i a lI m-p l a n t s,2019,34(1):68-84.[5]C a p r i o g l i o A,F o n t a n a M,L o n g o n iE,e ta l.L o n g-t e r m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 m o l a rm o v e m e n t sf o l l o w i ng P e n d u l u m a n df i x e da p p l i a n c e s[J].T h e A n g l e O r t h o d o n t i s t,2013,83(3):447-454.[6]金作林.颅面部生长发育与早期生长改良[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21,48(1):7-11. [7]M u t l uE,P a r l a kB,K u r uS,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r o s s b i t e s i n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d e n t a l a r c hw i d t h s,o c c l u s i o nt y p e,n u t r i t i v ea n dn o n-n u-t r i t i v e s u c k i n g h a b i t s a n d 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c t o r s i nt h e e a r l y m i x e dd e n t i t i o n[J].O r a lH e a l t hP r e vD e n t,2019,17(5):447-455.[8]张煜雯,胡建.咀嚼偏向侧的研究进展[J].口腔生物医学,2019,10(3):166-169.[9]林川,李宇,刘媛,等.基于C B C T矢状向切片图像的静息舌位研究初探[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3):469-472.[10]T a k a h a s h iS,K u r i b a y a s h iG,O n o T,e ta l.M o d u l a t i o no f m a s t i c a t o r y m u s c l ea c t i v i t y b yt o n g u e p o s i t i o n[J].T h e A n g l e O r t h o d o n t i s t,2005,75(1):35-39.[11]B u s c h a n g P H,R o l d a nS I,T a d l o c kL P.G u i d e-l i n e s f o r a s s e s s i n g t h e g r o w t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r t h o d o n t i c p a t i e n t s[C]//S e m i n a r si n O r-t h o d o n t i c s.W B S a u n d e r s,2017,23(4):321-335.[12]L i J,L uS J,S h iY J,e t a l.E f f e c t o f p r e m o l a r ss c i s s o r b i t e o n t h e s a g i t t a l p o s i t i o no fm a n d i b l e[J].S h a n g h a i k o uQ i a n gy i x u eS h a n g h a i J o u r-n a l o f S t o m a t o l o g y,2019,28(2):179-183.[13]F r a n c h iL,N i e r iM,M c N a m a r aJ rJ A,e ta l.P r e d i c t i n g m a n d i b u l a r g r o w t h b a s e do n C VMs t a g e a n d g e n d e r a n dw i t h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 a g e a sa c u r v i l i n e a r v a r i ab l e[J].O r t h o d o n t ic s&C r a n i o f a c i a lR e s e a r c h,2021,24(3):414-420.93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5月第25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3,V o l.25,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4]K a h l-N i e k e B,F i s c h b a c h H,S c h w a r z e C W.P o s t-r e t e n t i o nc r o w d i n g a n di n c i s o r i r r e g u l a r i-t y:a l o n g-t e r mf o l l o w-u p e v a l u a t i o no f s t a b i l i-t y a n d r e l a p s e[J].B r i t i s hJ o u r n a l o f o r t h o d o n-t i c s,1995,22(3):249-257.[15]N e g i s h i S,R i c h a r d sL C,K a s a iK.R e l a t i o no fd ie t a r y p r ef e r e n c e t o m a s t i c a t o r y m o v e m e n ta n d m a s t i c a t o r y e x e r c i s e s i nJ a p a n e s ec h i l d r e n[J].A r c h i v e s o f O r a l B i o l o g y,2019,108:104540.[16]李小兵.基于牙弓形态大小发育的青少年隐形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12(8),449-454.[17]D o l c i C,E l a m i nF,G i b e l l i D M,e t a l.A g e-a n ds e x-r e l a t e dc h a n g e s i nl a b i a l d i m e n s i o n so f s u-d a ne s e y o u n g sof a r a bd e s c e n t:a t h r e e-d i m e n-s i o n a l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J].C h i l d r e n,2021,8(7):574.[18]C i m i cS,Z a j aM,K r a l j e v i c s i m u n k o v i c S,e t a l.I n f l u e n c eo fo c c l u s a l i n t e r f e r e n c eo nt h e m a n-d i b u l a r c o n d y l a r p o s i t i o n[J].A c t a S t o m a t o l o g i-c aC r o a t i c a: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o fO r a lS c i-e n c e s a n dD e n t a lM e d i c i n e,2016,50(2):116-121.[19]叶莉娜,何家才.单侧后牙正锁合㊁反合对下颌升支及髁突对称性影响的临床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30(6):382-386. [20]贾梦莹,邵博,辜文妍,等.单侧后牙正锁合㊁关节弹响与咀嚼肌肌电的相关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8,34(3):262-265.[21]V a l e n t i n o R,C i o f f i I,V o l l a r oS,e ta l.J a wm u s c l e a c t i v i t yp a t t e r n s i nw o m e nw i t h c h r o n i cT M D m y a l g i a d u r i n g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c l e n c h i n ga n d c h e w i n g t a s k s[J].2021,39(2):157-163.[22]T o m o n a r iH,K u b o t aT,Y a g iT,e t a l.P o s t e-r i o rs c i s s o r s-b i t e:m a s t i c a t o r yj a w m o v e m e n ta n dm u s c l ea c t i v i t y[J].J o u r n a lo fO r a lR e h a-b i l i t a t i o n,2014,41(4):257-265.[23]C e l l iD,M a n e n t eA,D e C a r l oA,e t a l.L o n g-t e r ms t a b i l i t y o f a n t e r i o r o p e nb i t e c o r r e c t i o n i nm i x e dd e n t i t i o nw i t han e wt r e a t m e n t p r o t o c o l[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P a e d i a t r i cD e n t i s t r y,2014,15(2):158-162.[24]吴颖,陈扬熙.改良型垫配合咀嚼训练矫治后牙正锁牙合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2019,39(2):148-151.[25]梅银生,田李静,王昕佳,等.上颌改良腭杆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0例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2021,32(2):145-147.[26]P a t i lV R P,T o s h n i w a lN G,P a t i lS V P,e ta l.C l i n i c i a nc o r n e r-a s i m p l e a n de f f i c i e n tm o d i f i e dg o s h g a r i a na r c h( T a r c h)a p p l i a n c e f o rc o r-r e c t i n g s i n g l e t o o t hs c i s s o rb i t e[J].J o u r n a lo fC l i n i c a l a n dD i a g n o s t i cR e s e a r c h:J C D R,2017,11(6):Z H01-Z H02.[27]郑丹,易俭如,李宇,等.新型正畸转矩簧夹装式门形辅弓及其临床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20,47(4):491-496.[28]B a i k U B,K i m Y,S u g a w a r aJ,e ta l.C o r r e c-t i n g s e v e r es c i s s o rb i t e i na na d u l t[J].A m e r i-c a n J o u r n a lo f O r t h od o n t i c s a n d De n t of a c i a lO r t h o p e d i c s,2019,156(1):113-124.[29]A r q u bS A,G a n d h i V,M e h t a S,e t a l.S u r v i v a le s t i m a t e s 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 f a i l u r eo f p a l a t a la n db uc c a l m i n i-i m p l a n t s[J].T h e A n g l e O r-t h o d o n t i s t,2021,91(6):756-763. [30]A h nHW,K a n g Y G,J e o n g H J,e t a l.P a l a t a lt e m p o r a r y s k e l e t a l a n c h o r a g e d e v i c e s(T S A D s):w h a t t ok n o wa n dh o wt od o?[J].O r t h o d o n t i c s&C r a n i o f a c i a lR e s e a r c h,2021,24(s u p p l e.1):66-74.[31]W a n g M,S u n Y,Y u Y,e t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p a l a t a lb o n et h i c k n e s sf o ri n s e r t i o n o fo r t h o-d o n t i cm i n i-i m p l a n t s i na d u l t sa n da d o le s c e n t s[J].J o u r n a l o fC r a n i o f a c i a lS u r g e r y,2017,28(6):1468-1471.[32]H y u n J M,K i m TW.C o r r e c t i o no f am u t i l a t e dd e n t i t i o nw i t h m i n i-i m p l a n t sa sa n c h o r a g e[J].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O r t h o d o n t i c s a n dD e n t o f a-c i a lO r t h o p ed i c s,2010,138(5):656-665.[33]金作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于不同错(牙合)畸形的分级诊治[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1,37(6):733-738.[34]沈琳慧,许天民,马慧雨,等.正锁牙合患者后牙04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5月第25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3,V o l.25,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颊舌向倾斜度及牙周硬组织特点的锥体束C T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20,27(2):84-89.[35]W uY,C a oL,C o n g J.T h e p e r i o d o n t a l s t a t u so f r e m o v a b l ea p p l i a n c e sv s f i x e da p p l i a n c e s:ac o m p a r a t i v em e t a-a n a l y s i s[J].M ed i c i n e,2020,99(50):e23165.[36]B a r b a g a l l oL J.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e f f e c t s o f"i n-v i s i b l e"r e m o v a b l et h e r m o p l a s t i ca p p l i a n c e st oc o n v e n t i o n a l o r t h od o n t i c f o r ce so nh u m a n p r e-m o l a r c e m e n t u m:am i c r oC Ts t u d y[D].D i s c i-p l i n eo f O r t h o d o n t i c s,F a c u l t y o f D e n t i s t r y,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y d n e y,2005.[37]M a n o k a w i n c h o k e J,L i m r a k s a s i nP,O k a w aH,e ta l.I n t e r m i t t e n tc o m p r e s s i v ef o r c ei n d u c e sc e l l c y c l i n g a n dr ed u ce sa p o p t o s i s i ne m b r y o i db o d i e s o fm o u s e i n d uc ed p l u r i p o te n t s t e mc e l l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O r a l S c i e n c e,2022,14(1):1-11.[38]J y o t i r m a y S K,A d a r s h K,K u m a r A,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a p i c a l r o o t r e s o r p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t r e a t e d w i t h f i x e d o r t h o d o n t i c a p p l i a n c e a n dc l e a ra l i g n e r s:ac o n e-b e a m c o m p u t e dt o m o-g r a p h y s t u d y[J].T h e J o u r n a l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D e n t a l P r a c t i c e,2021,22(7):764.[39]H a o u i l iN,K r a v i t zN D,V a i d N R,e ta l.H a sI n v i s a l i g ni m p r o v e d A p r o s p e c t i v ef o l l o w-u ps t u d y o nt h ee f f i c a c y o f t o o t h m o v e m e n tw i t hI n v i s a l i g n[J].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o fO r t h o d o n-t i c sa n d D e n t o f a c i a l O r t h o p e d i c s,2020,158(3):420-425.[40]K a s s a s W,A l-J e w a i r T,P r e s t o n C B,e ta l.A s s e s s m e n to fI n v i s a l i g nt r e a t m e n to u t c o m e su s i n g t h eA B O m o d e l g r a d i n g s y s t e m[J].J o u r-n a l o f t h e W o r l dF e d e r a t i o no fO r t h o d o n t i s t s,2013,2(2):e61-e64.㊃读者作者编者㊃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名词㊁术语应统一,不要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㊂妇产科学㊁耳鼻咽喉科学㊁血液病学㊁呼吸病学㊁内分泌学㊁眼科学和外科学的名词已由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应严格执行,其他尚未审定者,目前以下列两个主题词索引为准:(1)‘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1992年版)中文索引“(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1992);(2)‘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1987)㊂在这二个主题词表中找不到者,则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㊁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名词汇“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各学科名词审定本为准㊂如 发烧 应改为 发热 , 红血球 应改为 红细胞 , 血红素 应改为 血红蛋白 , 剖腹产术 应改为 剖宫产术 等㊂国内尚无统一译名的,参考以上词典慎重拟定,并在译名后加括号注外文,在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公布的,应严格遵照执行㊂142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5月第25卷第3期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023,V o l.25,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加入时间:2006-3-5 23:40:43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以下就此三类肌电诊断检查作一概括介绍: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

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第十三章 伪差的来源真题模拟及答案(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第十三章 伪差的来源真题模拟及答案(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第十三章伪差的来源真题模拟及答案(3)1、下图中2处,波形产生原因()。

(单选题)A. 电极本身金属微粒的相互作用B. 电极间因汗液等连接形成“盐桥”C. 电极间距离过近D. 仪器接地不良E. 心电波干扰试题答案:A2、关于在ICU环境下脑电监测中干扰的排除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 参考电极被心电活动化,可使用双极导联来消除伪差B.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将高频滤波置于70HzC.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暂时关闭其他仪器D. 交流电干扰在其他方法不能去除时,可开启50Hz陷波E. 动脉搏动引起头部振动所产生的伪差,可通过重新摆放患者头位来消除试题答案:B3、位相是指脑电波形与时间的关系。

下图虚线表示基线,正确的是()。

(单选题)A. 波形2为负相波B. 波形2为双位相波C. 波形1为正相波D. 波形1为负相波E. 两个波位相倒置试题答案:D4、新生儿癫痫发作最宜采用的脑电图检测方式为()。

(单选题)A. 8导常规脑电图B. 16导常规脑电图C. 视频脑电图D. 多导睡眠检测E. 动态脑电图试题答案:C5、动态脑电图的适应证不包括()。

(单选题)A. 临床疑诊癫痫发作,但常规脑电图无阳性发现B. 发作稀疏,短程脑电图记录不易捕捉C. 发作以主观感觉为主,缺乏可观察到的体征时D. 癫痫术前监测时,需捕捉多次典型的发作E. 需观察临床发作以确定发作性质或类型者试题答案:E6、患儿,男,10岁。

夜间睡眠中出现下床,来回走动。

既往有梦游史。

进一步检查最好选择()。

(单选题)A. 常规脑电图B. 清醒脑电图C. 24小时视频脑电图D. 诱发电位检查E. 全夜多导睡眠图试题答案:C7、患者,男。

行视频脑电监测过程中,患者出现情绪紧张及眼睑快速短暂的闭合运动,脑电图最可能出现的是()。

(单选题)A. 瞬目伪差B. 50Hz交流电干扰C. 异常额区慢波活动D. 各导基线飘移E. 各导大量高波幅的杂乱无序的波形试题答案:A8、在脑电记录过程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情感脑机接口研究综述

情感脑机接口研究综述

第3卷第1期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V ol.3No.1 2021年3月Chines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ch 2021情感脑机接口研究综述吕宝粮1,2,3,4,5,张亚倩1,2,3,5,郑伟龙6(1.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研究中心,上海 200240;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委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3. 上海交通大学脑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240;4. 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上海 200240;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中心,上海 200025;6. 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美国剑桥 02139)摘 要:情感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机器对人的情绪进行实时、准确的判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自然、友好的人机交互。

情感脑机接口是一种对人的情绪进行识别和(或)调控的脑机接口,是目前实现情感智能的主要途径。

阐述了情感脑机接口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代表性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情感脑机接口在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情感脑机接口研究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情感计算;情感脑机接口;情绪识别;情绪调控;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doi: 10.11959/j.issn.2096−6652.202104A survey of affectiv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LU Bao-Liang1,2,3,4,5, ZHANG Yaqian1,2,3,5, ZHENG Wei-Long61. Center for Brain-like Computing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for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and Cognitive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3. B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4. Qing Yuan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5. Center for Brain-machine Interface and Neuromodulation,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25, China6. Department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02139, USAAbstract: An important research goal in emo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o make machines understand and recognize human emotions in real-time and facilitat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a more natural and friendly way. Affectiv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BCI) is a type of BCI that can recognize and/or modulate human emotion. Thus, aBCI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romoting emo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BCI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aBCI in a wide range of domains were outlined. The roles that the aBCI can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aBCI research community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affective computing, affectiv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emotion recognition, emotion regulation, multimod-al affectiv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收稿日期:2021−02−23;修回日期:2021−03−04通信作者:吕宝粮,bllu@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976135)Foundation Ite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61976135)第1期吕宝粮等:情感脑机接口研究综述·37·1引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通常通过面部表情、语音对话、肢体语言等外部行为信号识别周围人的情绪,从而实现带有情感的自然的交流与互动。

生理心理学历年名词解释

生理心理学历年名词解释

1皮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

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

意义: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2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过程中,除了参与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外,由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这类小分子物质称逆信使。

3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内隐记忆:是非表述性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5单突触反射: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

03年1全或无定律:20全或无”规则: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

2神经递质:22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3统觉失认症59这类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

这种失认症可能是V2区皮层以及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

4朝向反射76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5液态智力184是指空间关系和形象思维在视、听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智力。

它制约于各种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臵、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2联想性记忆:两无关事总是几乎同时发生,重复次数多了,这两件事在脑子里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其中一件事出现,自然就想起另一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发情绪产生的面部肌电活动不对称性效应∗周仁来1,2,胡森歧31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963 美国洪堡州立大学,美国摘 要:研究者记录了在诱发37名被试产生愉快和悲伤表情时,面部皱眉肌和颊骨肌肉区的肌电活动(EMG)。

在37名被试中,22名是女大学生,15名是男大学生。

被试的年龄范围是18-28岁(M=20.5,SD=2.3)。

37名被试都是右利手。

分析结果表明,在让被试产生愉快表情时,EMG强度平均值最高的是面部左侧的颊骨肌肉区,其次是面部右侧的颊骨肌肉区,以及面部左侧的皱眉肌肉区以及面部右侧的皱眉肌肉区;而在让被试产生悲伤表情时,EMG 强度平均值最高的是面部左侧的皱眉肌肉区,其次是面部右侧的皱眉肌肉区,以及面部左侧的颊骨肌肉区,面部右侧的颊骨肌肉区。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在被试产生愉快表情的情况下,左面部颊骨肌的EMG强度显著高于右面部同一范围EMG的强度;在被试产生悲伤表情的情况下,左面部皱眉肌的EMG的强度也显著的高于右面部同一范围EMG的强度。

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愉快还是悲伤表情的情况下,左面部肌电活动的强度都显著高于右面部肌电活动的强度。

关键词:肌电图(EMG);面部表情;非对称性;情绪1. 引言表情活动不对称性是指面孔一侧面部表情的强度要比另一侧面孔表情的强度要大的现象[1][2];使用面部肌电记录技术的各种研究已经证实了在情绪表现中存在表情活动不对称性的现象[3][4][5]。

研究者们把情绪表现中表情活动不对称性的原因归因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支配情绪加工中的不对称性[6][7]。

现在,研究者们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假说来解释表情活动不对称性的神经生理机制:右半球优势假说[2][8])和效价假说[9]。

右半球优势假说认为,人的大脑的右半球同左半球相比,主要由右半球来支配情绪表达的过程。

既然右半球通过直达面部肌肉的神经分布来支配左面部,那么右半球优势假说预测,面孔左侧的面部表情活动更强烈一些[2][10]。

效价假说认为,两半球情绪加工的不对称性取决于情绪的效价(性质),右半球在否定情绪的加工中占主导地位,左半球在积极情绪的加工中站主导地位[9]。

对健康正常被试进行的表情活动不对称性现象的大量研究支持了右半球优势假说。

这些研究发现,无论是诱发被试产生某种表情还是被试自发的情绪表达中,左侧面部的肌肉活动强度更大,更集中[1][11]。

近来使用面部肌电活动记录技术的大量研究为右半球优势假说提供了生理上的证据。

在其中的一项研究中,Dimberg and Peterson (2000)发现:当被试看表现快乐的面孔刺激图片时,被试面孔左侧颊骨肌肉区产生的EMG的强度显著的高于右侧颊骨肌肉区产生的EMG;当被试看表现生气的面孔刺激图片时,被试面孔左侧皱眉肌肉区产生的EMG的强度显著的高于右侧皱眉肌肉区产生的EMG。

在Reminger, Kaszniak, and Dalby (2000)做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无论参加实验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看表现消极情绪刺激时,引起皱眉肌肉区的更大的活动,而看表现积极情绪刺激时,引起颊骨肌肉的更大的活动。

同时在呈现刺激的整个过程中,面部左侧记录的EMG始终都强于面部右侧记录的EMG。

我们最近的研究也发现,当被试在看不愉快的照片时,面部左侧皱眉肌肉区记录的EMG显著的强于右侧皱眉肌肉区记录的EMG[5]。

∗该研究得到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985”项目经费资助。

Davidson (1988, 1992, 2000)提出效价假说来对情绪表达中表情活动不对称性进行解释。

他认为,人的大脑左半球对积极、接近性的情绪进行调节,而右半球对消极、退缩性的情绪进行调节。

他提出存在着两种分离的神经环路参与到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情绪反应中。

他认为,积极情绪刺激引发接近性行为,而且更多的依赖于左半球对它的加工;而消极情绪刺激引发退缩性行为,更多依赖于右半球对它的加工。

所以,大脑半球在产生和知觉情绪刺激上所表现出的不对称性依赖于情绪的效价(性质):右半球控制消极情绪的产生和主要知觉消极情绪刺激;而左半球控制积极情绪的产生和主要知觉积极情绪刺激。

同样,这种效价学说也获得了实验数据的支持。

例如:Schwartz, et al. (1979)发现,当被试产生积极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时,面孔右侧的颊骨肌肉区的EMG活动强度显著的高于面孔左侧颊骨肌肉区的EMG活动的强度;而当被试产生消极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时,左侧面孔的皱眉肌肉区的EMG活动的强度显著的高于面孔右侧皱眉肌肉区的EMG的活动强度。

解剖学的研究表明,面孔下部的肌肉(指从眼睑下部到面孔底部)都是严格的受对侧大脑半球神经的控制的[12][13],而面孔上部的肌肉(指从眼睑上部到额头部分)主要是由对侧大脑神经来控制的,虽然它也受到同侧大脑神经的调节[14]。

研究者们认为,有意识引发的情绪表情是受对侧脑神经的控制的[2][10]。

根据右半球优势假说,诱发情绪可能在左侧面部引发的面部表情活动程度更大。

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在诱发被试产生快乐和悲伤表情的情况下,颊骨肌肉区和皱眉肌肉区EMG活动的不对称性。

由于以前使用行为评价法进行的大量研究都证实了面部情绪活动不对称性这一现象,我们假设,研究中记录的EMG也反映出面部表情活动的不对称性。

那么该研究的实验结果或者支持右半球优势假说,或者支持效价假说。

2. 方法2.1 被试:洪堡州立大学37名本科生参加了该实验。

这37名被试是从主修不同的心理学课程中选出的,并且获得额外的学分作为报酬。

37名被试中,22名被试是男大学生,15名是女大学生。

他们的年龄范围是18-28岁(M=20.5,SD=2.3)。

所有的被试都是右利手。

该实验的程序得到了美国洪堡州立大学的人类被试保护委员会的同意,而且获得了每个被试的书面同意。

2.2 材料和实验程序:实验是在心理系实验室一个单独的房间进行的。

37名被试每次实验进行一名被试,被试坐在有靠头的椅子上 。

在被试面孔左侧和右侧的皱眉肌肉区分别放置两个6毫米的用氯化银合金制作的盘式接触性电极记录EMG(面部肌电)活动。

皱眉肌肉区处于两个眉毛向里面的末端,接近鼻子最上面的那个区域。

这一肌肉区从两个眼眉边缘的最里面开始,深入到皮肤表层的里面,这一地方是与眼窝弧的中部相对应的。

皱眉肌肉区可以让两侧的眉毛靠拢,从而在两个眉毛中间产生一条垂直的犁沟[15]。

与之相似,在被试面孔左右两侧的颊骨肌肉区也分别放置两个同样的电极来记录这一肌肉区的EMG(面部肌电)活动。

颊骨肌肉区是从臼齿骨开始到嘴角这一范围。

颊骨肌肉的收缩会引起两侧嘴角的上下运动[15]。

在被试面孔放置的成对电极是与肌肉纤维平行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是6毫米。

在被试的左耳后面的乳般突起处放置一个接地电极。

记录部位用外用酒精和轻性皮肤研磨剂搽试。

每个被试的这四个电极与四个肌动电流放大器相连接(EMG100B, Biopac Systems, Inc., Santa Barbara, CA, USA),它的频率传输频带是10-50Hz。

然后,来自放大器的EMG信号通过16bit的模/数转换器以2048Hz的取样速率进行数字化(UIM100, Biopac Systems, Inc., Santa Barbara, CA, USA)。

同时在IBM奔腾兼容机上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加工(MP100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iopac Systems, Inc., Santa Barbara, CA, USA)。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室里的主试和记录室里的被试之间的交流是通过内部通讯系统来进行的。

每个被试都要参与两种实验条件:看起来愉快的和看起来悲伤的。

在看起来愉快的条件中,记录32秒的EMG作为基线时间,此时要求被试静止的坐在屏蔽了声音和外界电磁信号的房间的椅子上。

32秒的基线记录时间之后再过两分钟,主试会给被试一个口头命令“作出愉快的样子”,要求被试产生相应的快乐的面部表情32秒钟,并记录被试这32秒钟的EMG 活动。

结束后,主试进入观察室,让被试在100毫米长的水平视觉对应情感量表上做简单的标记。

主试用这个100毫米的水平线来间接反映被试在产生表情的32毫秒的时间里,对某种特定情绪的感觉程度。

该愉快量表的量程是从0-100。

其中100位于量表的最右端,表示被试的愉悦程度最强,而0位于量表的最左端,表示被试的愉悦度最底。

被试休息五分钟之后开始进行看起来悲伤条件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程序和看起来愉快条件下的流程是一样的。

被试们产生快乐和悲伤面部表情的顺序用ABBA的设计来加以平衡。

其中一半的被试先做看起来愉快条件下的实验,然后再做看起来悲伤条件下的实验;另一半的被试是先做看起来愉快条件下的实验,然后在做看起来悲伤条件下的实验。

2.3 数据分析在视觉对应量表上,用量表最左端到被试所做记号的毫米距离的长度来测量被试的愉悦度。

相应的,计算出两种实验条件下愉悦度等级平均值和标准差。

EMG信号是采用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的光谱分析技术来分析的。

最初以2048Hz 的取样率来记录分别记录每个被试在32秒基线和产生情绪情况下EMG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描绘成时间序列。

记过FTT的分析以后,时间序列就转换成了范围在1-1024Hz的频率序列。

然后对数值进行平方来获得相应的光谱量,如对频率序列的每一个单位是以µV2 来测量它的光谱密度的。

对于每一个时间序列来说,研究者得到一个量值,这个量值代表着20-500Hz范围的光谱值。

因为在得到光谱量值的过程中对数值进行了平方,所以这些值就会在被试间产生很大的变异。

研究者推测取20到500赫兹范围的EMG频率的光谱值能够减少统计上的变异。

3. 结果在看起来愉快条件下,被试愉悦度(pleasantness)的平均等级是69.5mm(SD = 13.7),而在看起来悲伤条件下,被试们的愉悦度的平均等级是42.2 mm (SD = 10.9)。

然后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了配对样本的t检验,以便比较两种条件下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看起来愉快条件下,被试愉悦度的平均等级要显著的高于被试在看起来悲伤条件下愉悦度的平均等级(t= 9.13, df = 36, p < .0001)。

表1给出了37名被试在看起来愉快和看起来悲伤条件下,在面孔两侧的皱眉肌肉区和颊骨肌肉区记录的EMG光谱强度比(EMG spectral power)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而每个被试的EMG光谱强度比是通过把产生情绪时的EMG和基线情况下的EMG相除而得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