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纪念白求恩》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
段落
结构、段意
概述白求恩的事迹,号召每一个共产党 1 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分述: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 2 ① 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
分述: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 3 ②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
总结全文:叙述往事,阐述学习白求恩 4 精神的③ 重大意义 。
123456789
123456789
7. 请完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处批注里的问题。(3分) 答案:两个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留给聂荣臻司令员和夫 人,可见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3分)
123456789
8. 本文和《纪念白求恩》都写了白求恩,但侧重点不同,请 结合内容和主题简要分析。(4分) 思路拆解 形象思维能力·审美鉴赏 两文分别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表现了白求恩哪方面的特 质?展现了作者对白求恩怎样的情感?
123456789
那次,我与好友争执,不欢而散。接下来的数日,我 都郁郁寡欢,心不在焉。慧眼如炬的王老师有所察觉。那 天午后,她带着我的好友,于春日醉人的和风中款款向我 走来,阳光细碎地洒落在老师光洁的面庞上,那一刻,仿 佛全世界的阳光都被老师带来了。她帮我们梳理想法,抚 平心事,帮助我们重归于好,然后她微笑道:“中学时代 的友谊是最纯粹而深刻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具体阐 述王老师帮“我”处理同学间的关系)那时我便知道,老 师对我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教室那方寸天地。(结尾抒情, 点明老师对“我”的影响)
123456789
答案:本文记叙了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治病 救人,最后在中国牺牲的事迹,(1分)赞美了白求恩不 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怀念之 情。(1分)《纪念白求恩》概述了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 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1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 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 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 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1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纪念白求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帮助他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白求恩精神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求恩精神的基本概念。白求恩精神是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集中体现。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期间如何无私奉献,以及他的精神如何影响后人。
-对于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图解、例句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为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并提供指导性问题,帮助学生聚焦讨论,如“白求恩精神在当今社会有哪些体现?”或“你如何理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主要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白求恩同志生平事迹,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学习,以及白求恩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了解文章背景,明确学习目的。
2.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内化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如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
-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纪念白求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纪念白求恩》的主旨,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叙述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对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认同。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白求恩事迹的描述和对白求恩精神的赞颂。
学生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白求恩精神的深层含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引导学生将白求恩精神与个人行为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纪念加拿大医生白求恩而作,表达了对白求恩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
教学准备:《纪念白求恩》课文PPT课件,包含毛泽东的生平简介、白求恩事迹介绍和相关历史背景。
白求恩在中国工作的照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白求恩的事迹。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学白求恩精神”感想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毛泽东和白求恩的照片,简要介绍他们的背景和关系。
2. 通过白求恩在中国工作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白求恩事迹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纪念白求恩》的成文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思想解读:分析文中对白求恩精神的描述,如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等,举例说明其在医疗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的体现。
2. 现代价值:讨论白求恩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白求恩精神应用于个人成长和社会服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纪念白求恩教案人教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诵读跳皮筋的儿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听老师读儿歌时有什么感悟?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
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步,听读课文,感受文中感情,解决字词。
之后,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
这一部分体现双基教学。
第二步,自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语句,归纳各段要点。
同时,教师提示问题: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么?找到文中标明目的或观点的语句。
(三)讨论交流,问题探究。
问题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由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引出议论文的概念及三要素:(学生自学教材75页,了解议论文常识)问题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呢?(教师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问题3、品味语言: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
(教师提示赏析方法:含义、修辞、传神词语、美妙的字等)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先指导诵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并解释理由,该句套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句式由短而长,语意丰满,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纪念白求恩》(精品课件)
关系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白求恩的 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行的理解,最后做总结, 号令大家学习。
默读第2、3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照 手法的表达效果。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 对工作的要求 的态度
第二部分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 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 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去世。 中国人民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者,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 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 核心。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照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1、理清文章思路,归纳各段要点。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 中“叙”的特点。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并说说课文 段落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
第一段重点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 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 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纪念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 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 遣.带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 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 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 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产生转移 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去世。他 最后一句话是:“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纪念白求恩》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毛泽东和诺尔曼·白求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隘、粹、拈”等字的读音,熟记“派遣、殉职”等词语的字形,理解“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成语的含义。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白求恩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本课的主要人物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课本人物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重要人物,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白求恩(1890—1939),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生。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优秀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奉献,为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通过回忆与白求恩的交往,表达了对白求恩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文章,对革命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白求恩的事迹和国际主义精神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感受其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和平、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感受其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频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准备生字词卡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介绍白求恩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和模仿。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生字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生字词学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这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完成单元整体任务方面承担很重要的功能。
既要在人文性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充分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品格,又要在语文能力和阅读策略上使学生获得提升。
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三方面的价值:其一,训练圈点勾画。
文章内容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几乎没有多余的话语,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
文中有些精彩的语句,值得细细品味,可以勾画出来,反复阅读,并写点个人感受;有些句子运用特殊句式,或者运用排比修辞,态度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充满热情洋溢,可作为文笔精华的内容画出来。
还可以针对文章写作特点,做一些专项的圈点勾画练习。
比如文章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分别圈出相应内容,梳理白求恩的行状、作者对其品质精神的概括、作者对他的情感等;再如,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既有正面的对于白求恩精神的阐发,又运用俭省的笔墨描摹反面的典型,可以用不同的线条分别画出正反的内容,通过比较,更好地理解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可贵,以及作者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现实针对性。
其二,思路明晰,条理分明。
课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论—颂”,明晰而有条理。
一开始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接下来专门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一段,先是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暗含未能多多交流的遗憾,接下来抒情,表达个人痛惜之情,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用一个排比句高扬其品格而收尾。
这一点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和三完成。
其三,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
这是一篇议论文,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
例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第13课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单元主题为亲情,学习重点是朗读。
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读课,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物美好品行进行礼赞,彰显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此篇文章就是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的纪念性文章,它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
本课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教学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通过这些语句,厘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1.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白求恩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发起了一次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
第三名(373万票):萨马兰奇,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中国成功申办08奥运作出重大帮助。
第二名(409万票):约翰·拉贝,德国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第一名(469万票):白求恩,加拿大人,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
是什么让白求恩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国际友人?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纪念白求恩》。
【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
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一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派遣qiǎn:(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殉xù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ài: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duān:表示程度极深。
热忱chén:热情。
纯粹cuì: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鄙薄bǐ bó:轻视。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mò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二、主题概述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把白求恩精神提升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解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了白求恩精神丰富的内涵,并且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简述白求恩来中国的经历,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在培养文化意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白求恩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的疑问并没有得到充分解答。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1.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充实、有序。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围绕主题进行。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无私行为进行思考,这个方法效果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在时间的把控上,我觉得可以适当缩短,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留下更多时间。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国际主义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概念,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理解课文主旨,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及其国际主义精神。
2.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如“共产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白求恩的敬意。
-词汇、短语的运用:学生可能在记忆和运用词汇、短语时遇到困难,教师应设计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造句、对话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纪念白求恩课件
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 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特点: 1.周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1.定义: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2.位置: 题目、篇首、篇中、篇尾。 3.特点: 简洁、准确、鲜明。
对于他的死,我很悲痛。
语气更沉重,浑厚的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 情。
双重否定句的运用,表现了“ 千锤百炼,一字不移”的语言特 色。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 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 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双重否 定句叙述了反应白求恩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精神的实例,比一般肯 定句语意更强烈,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小 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 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 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 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 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 运用对照手法,正面介绍和侧 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 力强。
一、基础扫描练
1. 请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热chén( 忱) niān( 拈)轻怕重
第三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 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重点句: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 利之心的精神。”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完成练习一) 全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紧扣每段要旨,文章可以概括为:
第一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 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 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令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 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白 他到延安、到晋察冀、到冀中等,跋涉数千里,迎着炮弹声 做手术,前后施行手术上千例,检查伤员无数。仅齐会战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6)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热忱:热情。忱,情义。 鄙视:轻视。 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挑拣轻松的,畏惧沉重的。拈,抓、捏。 麻痹不仁:本义是肢体麻痹,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 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本来的主张。这里指不安心工作, 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思路导图
段
落
内
纪
容
念
白
求
恩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文章主旨
202X
感谢观看
12.纪念白求恩 第二课时
导入
人生太美好了,真的很值得为它好好地活上一回,但 是,也真的很值得为某一个目标去死回。
——诺尔曼·白求恩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求恩精神内涵,掌握叙议结合和对照的写法。 2.学习白求恩的崇高精神,积极追求更高的道德境域。 3.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叙议结合和对照的写法。
小组讨论
1、归纳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归纳各段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3、体会议论文概括性的特点,概括本文的主旨。
1、归纳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号令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 心的精神。
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 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 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 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 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 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第12课《纪念白求恩》 (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设问句
赏析: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人思考,强调了每一 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的 重要性。
评
设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 精神所感动。(双重否定句)
赏析: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 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 截铁不可动摇。
评
中心:
本文概括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压人民 的解放事业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 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 神,并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检 1.对比手法的作用:把白求恩和“不少的人”作对比,更加有力地突出了
白求的恩高贵品质及其难得可贵,更好地表现了白求恩的人物形象;通过 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 动。 赏析: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 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五个“一个......的人”,从五个方面阐 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议论热情洋溢,增强语势,极富感染力, 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和对共产党的期望。
中心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 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议论:白求恩同志……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叙述:不少的人………麻木不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纪念⽩求恩》是⽑泽东在1939年12⽉21⽇为纪念⽩求恩写的悼念⽂章。
⽂章概述了⽩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民进⾏抗⽇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求恩同志学习。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九三九年⼗⼆⽉⼆⼗⼀⽇) ⽩求恩同志是加拿⼤共产党员,五⼗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战争,受加拿⼤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作,不幸以⾝殉职。
⼀个外国⼈,毫⽆利⼰的动机,把中国⼈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的解放⽃争,世界⾰命才能胜利。
⽩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条路线。
我们要和⼀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利的以及⼀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求恩同志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表现在他对⼯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对⼯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家,⾃⼰挑轻的。
⼀事当前,先替⾃⼰打算,然后再替别⼈打算。
出了⼀点⼒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吹,⽣怕⼈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民不是满腔热忱,⽽是冷冷清清,漠不关⼼,⿇⽊不仁。
这种⼈其实不是共产党员,⾄少不能算⼀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说到⽩求恩,没有⼀个不佩服,没有⼀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受过⽩求恩医⽣的治疗和亲眼看过⽩求恩医⽣的⼯作的,⽆不为之感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纪念白求恩》示范课教学课件
(kuí)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nüè)疾患者和贫血病患
者……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地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
多有贡献” ——白求恩的遗书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着一位伟人,认识了 一位英雄。正可谓是——
越洋抗日到延安,炮火硝烟不畏难。 高尚情操中外颂,求精医术往来欢。
作业布置
老师还要说:自古中华情谊重,传薪递火步云端。 请为这些去别国施以援手的英雄人物、英雄团队写一段颁奖词。
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一名 医生,五十多岁,为了帮助中 国的抗日战争,实现中国人民 的解放,来到中国延安工作, 不幸殉职。
他有国际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 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 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任务二 中观看段,明手法
活动一:继续默读第2、3段,思考作者是如何 突出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品质的?在文中勾画相应语句, 完成下列表格,明确写作手法。
链接:
同志: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
个政党的成员。——《现代汉语词典》
“我俩几乎无话不谈。我们谈工作,谈人生,谈中
华民族的解放……”——杨成武回忆白求恩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链接:关注课下注释1。
心情是悲痛的, 语调是低沉的, 语速是缓慢的
3.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情感是赞颂的,
链接:
语气是铿锵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马靴、马
裤,请转交吕司令。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两个箱子,
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
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每年要买250磅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重点、难点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开启”课文。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2.简介白求恩生平。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②划分层次。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
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花时25分钟左右。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评点文章第一部分结果。
①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
最终,因抢救伤员感染,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目标牌】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间的关联。
(重点)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难点)3.理解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内涵,并结合实际继承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
(重点)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解题目]“纪念”为动词,表示深切地怀念,“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志愿抗战期间,不幸逝世。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目的是号召广大中国军民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题目提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与主旨。
[辨文体]议论文1.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2.议论文的基本要素:(1)论点:作者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
(2)论据:证明论点的理由根据。
(3)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立论、驳论两种。
(1)立论: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驳论: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
反驳的方法有: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据来驳倒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证过程来驳倒错误论点。
4.议论文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具体地说是指: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等。
[知作者]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查背景]白求恩于1938年到延安工作,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
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多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立基础[标段落][圈词语][记音形]热忱(chén) bǐ(鄙)薄纯粹(cuì) 晋察冀(jì) xùn(殉)职狭隘(ài) 派qiǎn(遣) 拈(niān)轻怕重[释词义]1.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2.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
3.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变动。
4.麻木不仁:原义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5.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6.漠不关心:冷淡,不关心。
7.鄙薄:轻视。
8.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感知石】三、划结构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1)第1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最后):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3段可分三层:第一层:(1-2句)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表现。
第二层:(3-7句)拿不少人跟白求恩作对比,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第三层:(8-10句)侧面介绍白求恩专门利人精神的感人之深,发出号召,重申论点。
2.第二部分(4)总结全文。
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阐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
可分两层:(1)第一层:从开始到“我是很悲痛的”,表达遗憾和悲痛之情;(2)第二层:从“现在大家纪念他”到结束,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两层之间过渡句“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四、概内容《纪念白求恩》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习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解读园】五、析文本[导向厅]学习伟大精神(一)第1段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二)第2段中哪些语句是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三)为什么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第一自然段写,而其它精神放在后面才写?(四)第4段,如何理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品析论证方法(五)第1段找出文中运用引用论证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六)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效果。
(七)为了论证论点,作者全文运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感悟深沉情感(八)体会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第1段“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2.第2段,“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泠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表达效果。
(从成语角度分析)3.第2段,“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4.第2段,“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九)第4段“只”和“仅”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十)第4段“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善思堂]学习伟大精神(一)第1段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1.先概括白求恩同志“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工作地点、去世的原因”等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
2.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做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
3.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
(二)第2段中哪些语句是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这是正面介绍。
从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工作”和“对同志对人民”两个方面。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这是侧面介绍。
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三)为什么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第一自然段写,而其它精神放在后面才写?1.思想道德标准应该是放在首位。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他最突出的精神,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说;3.对技术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四)第4段,如何理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高尚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境界的崇高;“纯粹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品质的纯洁;“有道德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高尚志趣;“有益于人民的人”,指的是共产主义战士的奋斗目的。
2.排比。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把“这点精神”表现得更具体,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3.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对更多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殷切希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品析论证方法(五)第1段找出文中运用引用论证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论据,充实有力地阐释了“国际主义精神”的内涵,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
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六)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默读这两段,勾画出好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作对比。
突出强调地论证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表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
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二段:夹叙夹议。
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3.第三段:先叙后议。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的高明,然后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第四段:先叙后议。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作用:叙议结合,具体真实深入地论证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感悟深沉情感(八)体会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第1段“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运用设问句,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强调突出论点。
2.第2段,“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泠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表达效果。
(从成语角度分析)“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连用,从情绪、态度、感觉等几个角度,形象而又充分地揭露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与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极其简练,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