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
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先秦:西周实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它规定:一切土地周王所有;受田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要向周王交纳贡赋;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的“初税亩”实行按亩收税,它们不再区分公田、私田,都促使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战国时秦国的,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2、秦汉:秦朝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承担的徭役繁重、赋税沉重.西汉实行编户制度,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百姓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3、隋唐:实行均田制仅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它是府兵制和租庸调制的经济基础.隋和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隋朝农民年满五十,可纳绢代役.唐朝时,“租”指成年男子向官府交谷物,“庸”指纳绢或布代役,“调”指每年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大为减少,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即两种征税标准资产、田亩和两个交税时间夏、秋两季.其意义在于:税制得到统一,保证国家财政;改变人丁为主,放松人身控制;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是封建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缺陷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转嫁农民身上;加派许多苛捐杂税.4、宋元:北宋初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中央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的理财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5、明清:明初,地方设布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明神宗时推行“一条鞭法”:多税合一,折成银两,役银分摊,人田分担.意义:减轻农民负担,松驰依附关系;适应商品经济.清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并固定人丁数,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意义:人头税已全废除,人身控制更松驰;促进农业发展.6、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在土地方面,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制.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同盟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中包含“平均地权”民生主义规定现有地价归原主,增涨地价归国家卖主变为资本家,买主就是资本家,国家财政有保障.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9、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强占大量耕地,用于修建公路、封锁沟和飞机场等,或者分配给日本移民使用.10、:解放区土地改革,按1947年,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贯彻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11、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国初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3至1956年开展了对农业的农业合作化,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化.1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和一平二调绝对平均分配、无偿调用公私财产,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试点,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最后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14、本世纪初: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田还湖等生态工程,废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工作陆续展开,农村经济正向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塑造了不同时期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特点。
本文将从周代到明清两代,分别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
首先是周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周代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周代,土地是国家的公共财产,由君主分封给诸侯。
诸侯在封地内实行世袭制度,土地逐渐成为私有制。
周朝通过土地分配,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在赋税制度方面,周朝实行了府、县、乡三级税制。
府税主要征收于郡府,用于维持宫廷和军队的开支;县税主要由诸侯征收,用于管理、修建和公共事务的开支;乡税主要征收于农田,用于供给官府的统治、巡视和行政开支。
税收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农民,以粮食、丝绢和盐等为主。
其次是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巅峰时期,国家通过一系列变革加强了封建制度的稳定性。
土地制度方面,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实行中央集权。
汉代时期,王莽推行土地,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以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赋税制度方面,秦汉时期基本延续了周朝的税制,但增加了对商业、工业等非农业部门的税收。
税收的征收方式主要是按照土地面积或农田产量进行征收。
随后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主要以封建土地和士族土地为基础,土地私有化进一步加深。
赋税制度方面,相对于前几个时期,南北朝时期的税收呈现出不断加重和增加的趋势。
唐代时期,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出现了重大变革。
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赋税制度方面,唐代采用了三税制,即田赋、户赋和货赋。
这种赋税制度主要依靠农业税收,但也逐渐增加了对商业、手工业等非农业部门的税收。
最后是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浅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
浅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成果来推断,我国农业生产开始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时期。
那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由全体氏族成员共同耕种,共同收获劳动产品,平均分配劳动所得。
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晚期,伴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个体的劳动开始替代农业生产中的集体耕作。
氏族公社开始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各个家族或家庭使用,但土地仍属于公社全体成员所有,每年收获后,土地由公社收回,来年耕种时再重新分配。
启用王位世袭制替代了部落联盟时的禅让制,建立了夏王朝,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时期,土地制度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
奴隶制下的土地制度,到西周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那时土地属于周天子所有,周天子将土地连同居住于那里的奴隶分配给他的子孙和大臣,让他们世代享用,但是不可转让和买卖。
因为土地上阡陌纵横,象“井”字形,故称之为井田制。
我国的土地制度,从原始的土地公有制,转化成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又一次巨大的变化。
春秋后期,伴随着铁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使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社会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奴隶主驱使大量的奴隶开垦公田以外的荒地,称之为私田。
因为私田不用向周天子和诸侯国国君交纳贡赋,所以各诸侯国一方面大量开垦私田,一方面想方设法将原有的公田转化为私田。
其结果导致周天子和诸侯国国君收入减少,不能不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鲁国首先实行了初税亩,规定无论公田和私田,奴隶主都得按照占有土地的实际数量交纳赋税。
实际上是承认了土地的私人拥有。
自此以后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可以自由转让和买卖。
随着土地的私有化,以及奴隶通过怠工和破坏劳动工具的方式和奴隶主进行斗争,以期改变自身的生活现状。
迫使奴隶主改变以往对奴隶的剥削方式,将传统的强迫奴隶集体耕作的方式,改变成将土地划分为小块,分配给奴隶个体耕种,收取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
土地制度与中国历史的演变
土地制度与中国历史的演变在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民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三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君主为中心的大量土地控制。
封建君主将土地分给贵族,以便他们能够控制大量的资源,并向农民征收高额租金。
因此,土地在这个时期是私有的,土地所有权完全归贵族掌控。
土地不仅是一种私有财产,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这个时期,农民们的耕种和钩耙成为了封建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
他们不仅要负担高昂的地租,还必须为地主、长工和官府提供相应的劳力和财物。
你可以说,农民们在生产和分配方面,几乎没有权利,而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也与土地的位置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土地的使用权和居住权并不受到法律保护。
地主通过鞭打、恐吓或者讹诈,长期地压榨农民的人身自由。
因此,不少农民常常处于非法狀态。
此外,租地、占地、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困难和不安全性。
二、民国时期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到来,土地制度在民国时期有所改变。
民国政府开始推行土地改革政策,彻底废除了现有制度。
此外,民众也开始了为自己的权利进行斗争。
民国时期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土地私有化和私人土地所有权制度。
民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化,一方面,放开了困扰农民已久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它处理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土地所有权方面,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也得到了保证,包括法律规定、急需物品的购买、遵守劳动法规和提供人力资源等方面。
民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对新社会和土地制度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社会主义时期土地制度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土地制度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和转变。
当时,政府将土地的所有权彻底收归国库,开始对土地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人文历史: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演变
人文历史: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演变概述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
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分配,也对社会政治结构和阶级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演变入手,探讨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脉络。
夏朝的土地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
在这个时期,土地归属主要有三种形式:国有土地、宗族公田和私人耕地。
国家拥有大部分土地,并委派官吏管理和分配给宗族或个人。
社会贵族和统治者享有特权,并占据了大量国家资源。
商朝的土地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辉煌的一个王朝。
在这个时期,农民与封建贵族之间存在明显差别。
国家仍然保留了国有土地,但开辟了全民耕作制度并征收税收。
封建贵族则通过掌握大片私人领地来牢固巩固自身的地位。
周朝的土地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全面发展。
国家仍然拥有大部分土地,但土地分配更加精细和规范化。
土地按照九等制度进行划分,各种领地用于政府管理、赏赐贵族和公共利益。
此外,文官士大夫也获得了一定比例的耕作权。
秦汉以后的土地制度变革秦汉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对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统一的国家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并实行均田制、井田制等新型土地分配办法。
同时,豪强势力开始兴起,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结论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演变不仅是农业生产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迁,也反映出社会阶级关系和政治结构动态调整的过程。
从夏商周到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世界观念转变、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变革等多重因素的交织,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土地制度体系。
注意:以上内容为百科全书小助手自主编写,用于辅助提供信息,不得作为学术或专业论文依据。
建议在使用时参考其他可靠资源进行核实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迁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下面就分别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封建土地制度、中央集权土地制度和私有制土地制度三个阶段。
在封建土地制度时期,土地所有权归于君主,君主作为封建制度的统治者,将土地赋予贵族和武将作为封地,作为国家军事、政治管理的基础。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君主与贵族之间的土地赏赐和拥有关系,主要体现武力与土地相结合的特点。
在中央集权土地制度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退,中央政权逐渐增强。
土地开始出现,农田从贵族手中回到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度增强。
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两种,官田是国家所有的土地,民田是农民私有的土地。
在私有制土地制度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成为主流。
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保护,土地可以继承和买卖。
农民通过耕种土地获取收入,同时需向政府支付一定的税收。
其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农业税制和货币税制两个阶段。
农业税制时期主要是赋税采取实物形式,税收主要以农产品、丝绸、绢布等自然产品的形式缴纳。
税收由中央政府直接收取,以养兵补财为主要目的,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货币税制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流通,赋税总体上转变为货币形式的税收。
税收主要由地方政府或官员代收代缴,税收的收取也更加灵活。
税收的种类逐渐增多,包括地租、商税、货物税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是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封建制度时期,土地制度主要体现了贵族与君主的关系,赋税制度主要是统治者对贵族和士兵的赋税。
中央集权土地制度时期,土地由中央政权统一管理,赋税制度也逐渐由贵族赋税转变为国家赋税。
私有制土地制度时期,土地私有化程度提高,赋税形式也逐渐从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变化。
这个演变过程中,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还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变迁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进行详细分析。
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土地制度以贵族土地占有为主要特征。
这个时期的土地主要属于奴隶主,在权贵地主家族手中集中占有,奴隶作为劳动力被剥削。
土地制度的不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矛盾和不稳定,是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起点。
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早期封建社会时期,土地制度以分封土地制为主要特征。
各地形成以封建领主为核心的封建土地分配制度,权贵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则居于社会底层,受到剥削和压迫。
宋代以后,随着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封建制度的瓦解,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南宋时期,苏州盐业、丝织业和江南种植业的发展,成为当时南方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土地制度随之发生了变革,土地分配逐渐由封建领主向百姓转变,土地私有化成为主导。
明清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演变和变革。
明代初期,明太祖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废除了荒政,派官府剔除荒地,重新分配土地。
土地分配逐渐向庄户制度转变,土地主要属于佃农,农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清朝时期,土地制度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土地所有权逐渐向宗族与家族集体转变,土地变为集体所有。
这种土地制度的演变对中国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农民的生产力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中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土地成为新中国建立后的重要议题之一,土地被平均分配给农民,大量农民从此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并得到了政府的保护。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议题,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变迁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反思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反思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制度之中最为特殊和基础的制度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是一个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每一次的政治更迭,都会对土地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秦汉到清末的历史进程,探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反思。
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实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产生了一系列的土地制度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均田制”。
均田制是指,将原本不平均分配的土地,按照家庭人口数目平分,使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土地。
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权从地主手里转移到农民手中,具有很明显的民主性和平等性。
这一政策的实行,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得农业生产蒸蒸日上。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缺陷。
由于计算土地的公正性难以保证,土地的分配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外,由于家庭人口数目的差异,土地的面积在分配后变得不平衡,导致了农民之间的社会分化。
因此,均田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分配不公的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晋宋时期的土地制度晋宋时期,中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铜钱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经济逐渐代替了自然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流转使用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晋宋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以均田制基础上的土地出售、租赁制度为主。
土地的流转使用首先需要通过市场交易,这种自由市场的土地使用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土地所有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确定土地的租金价格或是出售价格,也就是说,土地的使用权去了市场化的路子,并逐渐从政府的领导下脱离出来。
然而,这种市场化的土地制度,也带来了很多钱财利益的问题。
比如,富人占有大量土地,形成了严重的土地集中现象。
由于土地的流转使用主要依赖于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只有有钱的人才能够使用土地,这导致了中小农户的土地使用受到限制,进而导致了社会上的阶层分化。
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晋宋时期的市场化制度差别很大。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4、汉朝时期的赋税
• (1)土地税:即田租,十五税一、三十税 一等
• (2)人头税:口赋:7-14岁年纳20钱;算 赋:15-56岁年纳120钱。
• (3)徭役和兵役 • (4)更赋:代役税,23至56岁丁男为中央
服兵役1年,为郡县服兵役1月(2千),戍 边3天(3百)。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 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 趋势: •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 •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3、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
• 1、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 财物
生
普遍 更加普遍
全国
1、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B)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 D)
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B、西汉建立后
C、春秋时期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封建统治者采取什么 样的对策?封建社会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 并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田
轻 徭
徭赋 役
人
薄
兵头
赋
役税
田 赋 地主
地 租
抑
新
制 (均田、 的
兼 并
限田)
封 建
国
家
自耕农 沦 佃农 为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的复杂过程。
从原始社会的共有制到封建社会的私有制,土地制度在不同朝代不断变迁,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
1. 原始社会的土地共有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阶段。
在这个阶段,土地是属于整个部落、氏族或社会群体所有的,而非个人私有的。
人们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没有地权的概念。
2. 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土地逐渐被个人或贵族所占有,并形成了私有制。
土地所有权对于统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土地是获取财富和控制人民的重要手段。
3. 封建社会的土地专有制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土地所有权进一步集中到少数贵族的手中,形成了土地专有制。
贵族拥有广阔的封地,上有天子、下有百姓。
封建土地制度以封建君主为核心,土地被封建领主掌控,并以土地赋税的形式进行控制和剥削。
4. 唐代的均田制在唐代,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均田制的土地制度。
根据均田制的原则,国家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将大片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以缓解土地不平等和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均田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劳动积极性,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 宋代的土地所有制变迁宋代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时期之一。
宋代改革了封建土地制度,提倡自由买卖土地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大量土地由地主阶级、富商和贵族所占有。
这种土地制度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土地不均和社会阶级矛盾。
6. 明清时期的土地私有制明清时期,土地制度进一步演变为私有制的形式。
土地集中到地主和富商手中,形成了大地主与小地主的区别。
农民的土地被剥夺,并且出现了大量的地租和苛捐杂税,导致农民生活困苦。
这使得农民起义频繁,最终推翻了封建统治。
7. 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土地制度经历了彻底的改革。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的土地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本文将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探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一、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在秦汉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主要以奴隶制为基础。
奴隶作为主要生产力的被剥削阶级,土地基本上属于贵族和地主阶级私有,而奴隶则被迫在贵族和地主的土地上进行劳动。
在这一时期,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全被几个家族垄断,并且奴隶的地位非常低贱,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和保障。
二、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封建农奴经济逐渐取代了奴隶制度,土地逐渐归属封建地主。
农奴的地位和财产权有所提高,但仍然没有土地所有权和主权。
土地的分配和管理主要由封建地主和官府控制,农奴则被迫依附于封建地主,进行劳动和缴税。
三、元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出现了进一步的变革。
与唐宋时期相比,农民在土地管理和使用上有了更多的主权。
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受到了限制,土地分配更多地考虑了农民的权益。
在明朝,土地制度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土地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也鼓励农民独立经营土地。
清朝时期,土地制度相对稳定,虽然存在一些限制,但农民仍然享有一定的土地产权和经营自由。
总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农奴经济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变化。
虽然在一些时期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土地不平等的问题,但土地制度的变革也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演变与变革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古代就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制度。
从最早的部落联盟时期到秦汉时期的封建制,再到清末民初的土地改革,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革。
1. 部落联盟时期的土地制度中国的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商朝、周朝等时期。
这个时期,土地制度主要以部落联盟为基础,土地归属更多的是以家族为单位,土地也更加公有化。
在这个时期,对于土地的拥有和管理是通过各族长、宗长等家族首领的继承和管理来实现的,联盟间的土地争夺也多以战争的形式解决。
2. 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制度秦汉以后,中国进入了封建制社会,土地的归属逐渐由家族私有变为国家所有,土地的管理也从私人家族转移到政府机构。
这个时期土地制度的主体是封建土地制,以土地的封建化为特征。
土地由皇帝或贵族掌握,给予人民的土地被视为赏赐或封赏,具有个人性质和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同时,农民也在土地的掌控下成为了政治的附庸,失去了一定的自由和权利。
这种制度的土地分配是通过世袭或者专卖土地的方式实现的。
而三岁开始应纳徭役的全民农业政策也加速了土地集中大量流入政府和贵族手中的趋势,进一步剥夺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自由。
3. 土地改革时期19世纪以来,中国逐渐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社会,受到列强的压迫和侵略,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危机。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中国开始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
民国时期,随着陆续颁布的土地法,土地私有化逐渐得到了保护,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还出台了土地剥削税法和农村改良法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农村土地的贫困和分配不均的问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公国土地所有权及土地私有制等措施,农民拥有了直接经营和管理土地的权利。
这不仅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4. 当前的土地制度现状当前,中国的土地制度已经逐渐完善,土地所有权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种,国有土地由国家掌握,集体土地则归农民所有。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演变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古国,其独特而复杂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演变对其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 原始公社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阶段,人们以部落公社为单位,共同拥有土地资源。
这种原始公社制度是人类最早的土地制度形式之一。
原始公社制度的特点是土地资源的共有制,每个人有平等的使用权,但没有私有制。
2. 封建土地制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封建土地制度逐渐形成。
在封建社会中,皇权与土地所有权紧密结合,土地被分封给地方领主或贵族,形成了土地私有制。
3. 均田制在中国古代,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减轻贫富差距,均田制在某些时期得到了推广。
均田制是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分配耕地的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减少不平等现象。
4. 井田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井田制度逐渐兴起。
井田制度的特点是将土地划分为若干个井田,每个井田由一户或多户农民共同耕种,分享收成。
这种制度通过合作共享来增加农田的产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 分田制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时期,为了应对社会危机和人口增长,推行了分田制。
分田制是将大片的公共耕地分割给农民个体使用,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古代经济政策的演变1. 农业重视政策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农业生产是经济的基石。
在古代中国,各个朝代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并出台了相应的经济政策,如鼓励农民种植粮食、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加强灌溉工程建设等。
2. 商业与贸易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与贸易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秦汉时期及以后的经济发展中。
为了促进商业与贸易的繁荣,古代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如降低关税、开通商业通路、鼓励私人经商等。
3. 财政和税收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代土地制度演变
古代土地制度演变古代土地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土地制度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一、古代土地制度的起源古代土地制度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当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并进行农业生产时,土地的所有权问题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最初,土地所有权通常由氏族或部落共同拥有,并通过共同耕种的方式进行利用。
土地的分配和使用由族长或部落长老来决定。
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族长或部落长老逐渐积累了更多的土地财富和权力。
这导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
在封建制度下,君主将大片土地分封给贵族或地主,以作为其统治的基础。
贵族和地主则在封地上,通过对农民征收租税和劳役来获取收入。
这种土地制度使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支配力量,农民则陷入了长期的剥削和压迫。
三、农民起义与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屈服于贵族和地主的统治,在长期的剥削下贫困潦倒。
这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如中国的黄巾起义、法国的农民起义等。
这些起义最终推动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在中国,秦朝统一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瓦解。
土地开始归属于个体农民,并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
类似的土地改革在其他国家也相继进行。
四、近代土地制度改革近代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
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土地的角色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土地不再仅仅用于农业生产,还被用于城市建设、工业用地等。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发生了变化。
政府开始重视土地的规划管理,并通过土地法律和规定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现代土地管理制度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强调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相关机构扮演着制定土地政策、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土地权益等角色。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换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保护。
土地使用者需遵守土地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要求,不得擅自占用或破坏土地资源。
总结: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共同拥有到封建制度再到农民起义与土地改革的演变。
浅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浅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革。
分析过往的历史可以得知,土地制度的每次改革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也不能仅仅只看有利的一面,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分析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下的土地制度改革。
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3种主要的土地制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土地对人们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
正是基于土地的重要性,所以在春秋战国以前土地都是归国家所有,这种土地所有制局面直到商鞅变法才被打破,也正是战国以后开始出现了土地私有制,从而打破了土地国有局面,实现了土地私有与国有制并存。
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讲几个古代比较典型的土地制度,它们分别是井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通过讲解这三个典型的土地制度,相信大家就能够清楚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同时也能够总结出他们的特点和留下的教训。
(1)井田制井田制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制度,它的存在一直备受争议,通过考古学家和文献记载,可以肯定井田制确实是存在的。
井田制这个名称的得来,和它的土地划分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土地在划分的过程中分为九块,每一块土地有百亩左右,最中间的那块土地为公田,其余八块土地就为私田,所以形状看上去就像“井”字。
农奴如果想要在私田上进行耕作,那么就要先在公田上无偿进行劳作,同时在劳作期间获得的所有收入,全部都要交给领主不能私自占有。
与此同时,农奴如果选择自己在私田上进行耕种,那么也需要拿出一部分的收入给领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就是最初的封建地租形态。
然而领主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因此土地不能进行交易。
(2)屯田制“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名者,不可胜数。
”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同时,百姓流离失所大量土地被荒废。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导致农民没有粮食军粮也非常稀缺,所以粮食问题当时统治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土地制度是指关于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社会开始,对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在古代社会,土地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
这两种制度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以土地所有权和领地制度为基础的,君主将土地分封给有功者,作为封地的领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他们可以自己种地,也可以从农民那里收取租金和劳役。
2.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中的土地所有权由奴隶主拥有,奴隶是土地的使用者。
奴隶主可以把土地分给奴隶使用,但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奴隶主。
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的劳动来获取收入,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
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由于文化、宗教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发展,土地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地主阶级逐渐形成,并且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土地关系。
1. 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在封建社会中,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享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他们通过给农民分配土地来收取租金和劳役,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逐渐明确起来。
2. 农奴制度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出现了一些变化。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出现了农奴制度,农民成为地主的附庸,受到地主的任意剥削和控制。
3. 农民起义的兴起: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兴起。
在欧洲,有很多农民起义,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的“圣杯战争”和德国的“农民战争”。
这些起义促使封建制度的土地关系进一步改变。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和发展,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变革。
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私有制的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将土地视为私有财产,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探究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探究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
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制度的变革经历了多个朝代、制度和政策的变化。
本文将探究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探究,分析其演变和特点。
1.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有制,没有私有产权。
人们在山林、河滩、草原等地采摘野果野菜,狩猎捕鱼,以及土地上的打猎、粮食种植等活动不存在私人所有或分配,通行的是共享制度。
2.农业社会土地制度中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始于原始农业社会的产生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出现了土地的部份公有制和部份私有制。
在朝代中,秦朝的三长制和汉代的均田制对土地制度有一定的影响,平均分配土地,从而采用国有化和平均分配的方式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
3.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出现是一个大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体制,地位、权力和土地的分配匹配。
隋朝统一的系统有放缓分配和伤害私人权益的效果,唐朝的总体稀缺资源和制度重心搬到过程化和享有权益的政策,最终不再有土地公有和纯粹的公有制,有了地主、贵族和归最优者拥有土地的情况。
4.现代土地制度中国现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是在20世纪末伴随市场经济改革和城镇化进程而开始。
土地制度由国家所有、家庭承包制、农民专业和公司货色性等多种形式构成。
2003年,重新制定并实行了土地管理法,以确立土地公有制,自然资源权益权限划分和公民土地权益的保护。
5.未来土地制度走向目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土地利益和土地流转的问题越来越关键。
因此,未来的土地制度需要在国家政策上,加快财富和土地的流通,优化城市和乡村土地使用,同时,加强政府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要建立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土地制度,优化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环境。
总之,土地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土地制度的演变和探究也代表了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化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演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到封建社会的形成,再到土地制度的不断演变,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不同的发展阶段。
1. 农耕文明下的土地制度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
根据《尚书》和《礼记》的记载,古代土地制度主要是以富农所有制为基础。
贵族地主拥有大片土地,而农民则以租佃形式依附于地主,并向地主支付租金和赋税。
这种土地制度下,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主要取决于土地的拥有情况。
2.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土地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封建土地制度以分封制为基础,帝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而诸侯再将土地分给庶民。
这种土地制度下,土地的所有权由封建贵族掌握,庶民只能以佃农的形式依附于地主,并支付租金和劳役。
土地制度的演变使得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庶民的地位却被进一步剥削。
3. 清朝时期的变革清朝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在康乾盛世,朝廷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废止世态财产制,实行家产继承制,限制土地的买卖和典抵,以此来减缓土地兼并和富农阶级的壮大。
同时,清朝还推行了土地公有制的政策,将一部分土地收归国有,并分派给农民进行耕种,缓解了农民的负担和矛盾。
4.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旧中国的历史留下的一大难题。
1949年以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将封建时代的土地制度彻底改革。
土地改革活动的基本原则是“耕者有其田”,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个体所有权。
这种土地制度变革彻底颠覆了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化和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管理。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到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革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
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分析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这两个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可以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土地属于公有,人们没有私有土地观念。
农耕社会的形成导致了土地的出现,人们开始将土地进行拓居和疆域划分,出现了部落制度。
在部落制度下,土地归属于部落集体所有,但部落首领有权分配土地给族人使用。
进入奴隶社会,土地制度进一步发展。
奴隶主占有土地,并把奴隶分配到土地上劳作,通过奴隶的劳动获取财富。
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剥削奴隶劳力基础上的。
封建社会的出现,标志着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演变。
封建社会时期,土地制度与封建等级体系结合在一起。
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则以不同形式依附于地主。
土地被分为官庄、坊田、私田等区域,地主按照权力和财富的等级占有这些区域中的土地。
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关系,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收取赋税。
赋税制度也随着封建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
最早的赋税方式是耕税,即以农业产量作为赋税基础,农民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产量给地主或国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税逐渐与劳力紧密相关,不再以产量为唯一标准。
在唐代,赋税方式逐渐转变为折帐法,即农民按照自己实际负担能力交纳一定数量的赋税,以土地面积和农业生产力为基础计算。
宋代推行的均田制,使得土地重新分配,税收也按照土地的均值进行征收。
明清时期,土地和赋税制度进一步演变。
明朝时期实行租佃制度,土地被分为永田和蠧田,农民可以租佃永田来种植粮食,但要支付一定的租金和赋税;蠧田则由地主经营。
清朝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社会基本制度富民政策下的产物。
康乾时期,颁布了《乡绅地主助农条件诸法令》,为地主提供了改良土地的机会,土地流转和买卖逐渐兴盛。
土地税则根据经济发展和政治调整的需要,进行了多次调整和。
总结起来,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从先秦到明清,浅谈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从先秦到明清,浅谈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奴隶制社会、封建王朝时期,土地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既促进了经济民生的发展也稳固了社会政治的安定,它的存在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纵览我国历朝历代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道路、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这其中积淀了许多现实的参考意义,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局面。
一、从先秦到秦汉土地制度的发展夏商周时期土地制度就已经慢慢开始出现,根据历史的记载夏朝、商朝土地交易便已存在,也就是说此时土地归属权、所有权已经有明确的立法文献。
《周礼》制度下周朝实施“井田制”,上层贵族之间土地贸易屡见不鲜,但也仅仅局限于贵族和地主阶级之间,下一次土地变革的到来则需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两种生产资料的变化推动了井田制度的废除,其一锻铁技术的提升使得农业生产工具的效率加快,以集体为单位的劳动影响力大不如前,个人独立经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其二周礼崩溃诸侯争霸,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井田制大环境名存实亡,各大诸侯国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开始实施新的土地制度,秦国在这一方面可谓是历史的先驱。
秦孝公登基之后为了变法图强颁布招贤令,卫国人商鞅于此时在秦国实施“商鞅变法”,其变法的内容就有一条是“废井田,开阡陌,授土于民”。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废除井田制,以后谁开垦的无主皇田归谁所有,自此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度,甚至于农民之间都可以进行买卖土地。
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蜕变也标志着我国从奴隶制度走向封建制度,后期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下,土地的发展迎来了周期性的变化与循环,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点。
秦朝、汉朝初期土地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公有制土地依旧延续着周朝时期的井田制,而农民手里的私有土地不仅收获归自己所有,就连土地所有权都可以进行买卖。
然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控百分之八十的生产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是必然的,所以汉武帝时期针对这一种情况曾提出过所谓的“限民名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1期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 ol.27No.12010年1月Jan2010[摘要]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浅析万淮北(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名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变革,土地所有权经历了原始村社公有、国家所有及国有与私有并存的演变。
每次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演变,都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当然也暴露出其中的问题。
分析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带,对今天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井田制;名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图分类号]K2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10)01-0027-03一、中国古代几种主要的土地制度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载体和生活资料。
春秋战国以前,古田积极性。
《汉书·食货志》载:三年一换而居”。
西周时期,井田制已经很成熟。
它的实行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到春秋战国代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战国以后,以商鞅变法为标志,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及牛耕的普遍推广,开始出现了土地私有制,从此中国古代进入了土地私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西周时期的“千耦其耘”的集体有与国有并存的时代。
下面,本文把中国古代几个典耕作方式逐渐被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经济方型的土地制度介绍给大家,以期能窥见我国古代土地式代替。
同时,铁制工具也增加了大规模垦荒的能力,的演变特点及教训。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私有土地的热潮,私有土地(一)井田制的大量增加,冲击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
同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重要的土地制度。
对农民对私田越来越重视,相反对公田服役更无积极井田制是否存在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之一。
但从文性。
《孟子·滕文公上》:《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可以证明井田制在古代确已私。
’惟助为有公田。
”到西周中后期后,公田制遭到破存在。
关于井田制,孟子·滕文公上》有一段最具权威坏,井田制开始衰退,导致国家赋税收入急剧减少。
各的记载: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国为解决这一危机,纷纷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如晋国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于公元前645年“作爰田”,即把土地赏给国人;鲁国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于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古代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把按土地亩数征收赋税;楚国于公元前548年实行“量土地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入收赋”,即对全国土地进行登记,按照收成多少缴纳块为公田,形状如“井”字,故曰“井田”。
农奴首先要在赋税;齐国于公元前538年“作丘赋”,即对军屯土地公田上进行无偿劳作,然后才能在私田上耕种,且在按丘为单位征收军赋。
至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公田耕种的收入全归领主所有。
此外,农奴耕种私田进行第二次变法时,正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收入也要拿出一部分贡奉给土地领主。
农奴对领主承制。
《史记·商君列传》载:开阡陌封疆。
”汉书·食货担的无代价耕种公田的义务,表现为封建地租的最初志》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至此,古老形态,就是孟子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
但是,领主对的“井田制”宣告结束。
土地并不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土地不能买卖,即所谓(二)名田制“田里不鬻”。
西周时还设有专门负责土地和农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兼并并不十分严重。
但秦国管理的官员大司空。
同时,为解决土地质量不等引起时期,地主阶级已经占有大量的土地,且逃避赋税的的纠纷,规定土地定期轮换,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种上缴,造成大量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国家税大量耕地荒芜,形成“白骨蔽平原”、千里无鸡鸣”的收显著缩减,使得国家与地主阶级间反兼并与兼并的斗争十分激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削弱大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实力,防止危害到国家政权,迁徙“天下豪官于咸阳十二万户。
”并改革战国以来各国普遍实行的授田制,在全国推行“名田制”。
公元前216年,秦政府颁布“使黔首自实田”令,要求农民向政府呈报自己占有的土地数,以便政府对全国的土地占有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
同时鼓励广大农民自行开垦并占有土地,国家不再对其加以限制,也不再继续进行授田。
此项法令的颁布,标志着秦朝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权。
此外,商鞅变法后,秦朝的土地经营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动。
《汉书·地理志》载: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伯(阡陌),东雄诸侯。
”制辕田就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内实行换耕制度。
开阡陌就是决裂阡陌,将周制每亩宽一步、长百步改为每亩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
开阡陌后扩大了土地面积,并规定土地可以买卖,极大刺激了农民的垦田积极性。
名田制的实施开创了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先河,为秦朝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兼并等问题。
(三)王田制由于汉初实行“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土地私有制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至汉武帝时已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量农民因失去自己的土地而四处流浪,或成为地主贵族的奴隶、佣工,同时这些大土地所有者还千方百计逃避赋税的上缴,造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据此,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赡不足”。
而汉武帝也多次颁布“限田令”、抑兼并令”等,仍无法阻止土地快速集中问题。
由于西汉的限田政策屡屡受挫,至王莽即位后,便着手“改制”新政,首先进行的就是推行“王田制”的土地制度改革。
他认为西汉以来出现的严峻的土地兼并及农民贫困问题皆归因于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
因此,他一方面改变原来单纯限制“名田”数额的做法,下令严禁土地买卖;另一方面又试图恢复土地国有制,把全国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称为“王田”,强行进行土地的重新分配。
当然引起各级贵族官僚、豪强地主的强烈反对,造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最后迫于巨大的社会压力,王田制”仅仅实行三年后,便被宣布废除。
(四)屯田制凄惨景象。
农民家里没有粮食,军粮也十分奇缺,对统治者来说解决粮食问题是首要任务。
于是各国纷纷采取屯田垦荒的措施发展粮食生产,屯田制”便应运而生。
曹魏政权时期,曹操在韩浩等人的建议下,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下令实行“屯田制”。
政府把所有荒地一律收归国有,建立屯田区,分给流民耕种。
古代“屯田制”主要包括民屯和军屯。
民屯是由官府招募流民,在国家控制的荒地上统一生产,他们不仅要向国家缴纳地租,还要承担兵役和徭役。
民屯每50人1屯,而且屯田民不得随意离开土地,没有人身自由。
而军屯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军人进行的屯田。
即战时打仗,平时屯田,出战入耕”,且耕且守”;另一种是由一部分军人专门从事屯垦,作为职业屯田兵。
军屯每60人1屯,军屯的士卒与屯田民一样要缴纳地租。
吴国、蜀国也都实行屯田制。
屯田制的实行,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给养问题,稳定了国家的赋税收入,而且对安置流民,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国家对屯田农民的剥削日益加重及连年战乱,广大农民纷纷逃离家园,四处流浪,再加上豪强贵族侵占土地,土地兼并盛行,造成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已经危害到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在司马炎称帝后不久便根据当时的情况下令废除了“屯田制”。
(五)均田制均田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的土地制度。
它始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至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颁行两税法时宣告结束,经过北魏、北齐、北周、隋、唐共五代,历时近300百年。
北魏建立政权前,国内大部分土地归皇帝、官府、大地主和大牧主所有,广大个体农民和牧民所占的土地很少,却是赋税和劳役的主要来源,由于封建剥削和自然灾害等影响,生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北魏政权建立后,鉴于长期的战乱所带来的社会混乱及社会矛盾,政府急需缓和矛盾,稳定社会,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国家粮食和租调收入问题。
在此背景下,北魏政府便于太和九年宣布实行“均田制”。
下面以北魏政权为例说明古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均田制把土地分为露田、麻田、桑田和宅田四种,其中露田、麻田所有权属于国家,不准买卖;桑田和宅田作为祖业可传给子孙,允许自由买卖。
规定年满15岁的成丁男女分别分配40亩或20亩露田。
全家为老幼病残无成丁人口者,及年满11岁的未成年人或残疾者,按成丁人口的授田数额减半分配。
奴婢按人数同样分配给露田。
耕牛每头分配30亩露田,每户最多限4头。
露田不许买卖。
授田者死亡或年满70岁免除赋役义务,或奴婢、·28·耕牛数目减少时,须将露田交还给国家。
成丁男子分配桑田20亩。
规定桑田可以作为私有土地传给子孙。
同时,对外来人口分田也有规定。
凡新入户或落户的授田居民,每3口人分配1亩宅基地,奴婢5口分配1亩土地,用作建造房屋。
此外,对各级政府官员,按其职务高低分给一定数量的公田作为办公费用,但是所分公田不许买卖。
隋唐时期,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均田制的实行对巩固政权、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国有土地不断减少,均田制难以为继,最终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便彻底崩溃。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特点及带给我们的启示纵观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可以看出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土地所有权经历了由无主到原始村社公有,由原始村社公有到国家所有,然后由国家所有到国家所有与土地私有并存;二是土地国有所有权与土地私有所有权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斗争,贯穿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全过程;三是土地所有权的保护由模糊到清晰;四是以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作为古代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对我们今天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土地制度改革不能违背历史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精辟概括。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适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的土地制度改革必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否则将会对社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最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厄运。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土地制度改革方案时,要根据农村的发展现状,既要充分保障农民的根本权益,又要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二)土地制度改革要与时俱进对任何一个朝代来说,土地制度改革能否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十分重要。
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历程来看,每次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统治者能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