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雨说
轻声呼唤着他们。

此刻雷电停止了喧嚷,风也飘然了。

孩子们,我来了,我来亲近你们了。

轻轻地,我拂过你们的发梢;轻轻地,我
亲过你们的脸颊。

你们跟着我的脚步,去探访大自然的气息。

新笛奏出悦人的流淌
之音,鱼儿笑吟着洗衣谣……多么美妙的四月啊!
你们知道我来自哪儿吗?白云托我带来祝福,小水滴们汇集而创造了我,飘落
在人间与你们相遇。

慢慢地,我与大地相触,渐渐渗入他的身体,呵护着花草的成长,使大树长出
甜蜜的果实……总算,我可以快乐地安息。

我的灵魂升上了天空,望着这片乐土,望着乐土上的生灵,嘴角上已挂上一丝
丝幸福。

区别: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炼形象、意义深刻且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讲究韵律美。

而散文讲究语句的优美和寓意的深刻。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从语言及写法入手,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

另外,在目标导学二的教学实施中,通过一句话的形式让学生去感悟雨的形象,学生的思维在那个瞬间被调动了起来,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诗歌教学应该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但这节课,感觉学生读的时间还不是很多,以读促学的效果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doc

雨说教学目标1.体会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白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意象,把握木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 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追溯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屮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乂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3.识记字音、字形田圃(pd) 禁锢(jin gu) 留滞(zhi) 喑(yin)哑(yd) 披蓑(suO)戴笠(li) 襁(qifing)褓(bdo)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彖。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雨说【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品读诗歌,学习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重点)【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展开想象把握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难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播放《三月里的小雨》)伴随着音乐,我们仿佛听到了春雨在沙沙作响,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因而成了文人笔下的宠儿。

杜甫的《春夜喜雨》(多媒体示)成为千古绝唱;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又获得了灵气,幻化成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雨”的魅力。

导入二:自古至今,春雨伴随着人类成长的足迹,走进无数诗人的心中,化成一行行优美的诗句,诉说着诗人无限丰富的情感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郑愁予的诗歌——《雨说》。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2.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田圃.(pǔ)禁锢.(ɡù)留滞.(zhì)襁褓..(yīn) (yǎ)..(qiǎnɡ) (bǎo) 润如油膏.(ɡāo) 喑哑3.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却心系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笑”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

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

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4.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1至3节):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4至5节):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6至8节):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9节):雨的祝福5.想一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雨说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雨说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句子 1:“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表达效果: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
来临,才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
句子 2:“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表达效果: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雨”和鱼
儿以人的情感。其中,“绕着”一词贴切生动,让人联想到池塘中到处都是跳跃的鱼儿,到处都是生机
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写于 1979 年。当时诗人身在美国,却时刻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
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
留滞.(zhì) 润如油膏.( gāo )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温声细语:声音温柔而细小。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形容土地肥沃。
3.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画诗中“雨”说了哪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田圃. ( pǔ ) 喧.嚷.( xuān rǎnɡ ) 禁.锢.(jìnɡù) 蓑.衣( suō ) 喑.哑. ( yīn yǎ ) 襁.褓.( qiǎnɡ bǎo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拓展延伸】 摘录你掌握的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至少两句),并注明出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雨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雨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雨说知识与技术理解、累积“看管”、“喑哑”、“留滞”、“喧嚷”、“浸礼”、“温声细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频频朗读,感觉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2.掌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育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尝境地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会诗人对小孩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虑。

要点1.用欢喜、快乐的语调朗读全诗,意会本诗明亮清爽的风格。

2.理解意象,掌握本诗的主题,感觉作者饱含的真情。

3.认真地观察光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

难点1.创办情境,指引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意会诗歌的境地。

2.指引学生进一步意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获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1.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频频朗读,从语言下手,充分入境。

2.联想一想象法:指导学生张开想象掌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赏识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踊跃性,使他们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研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研究,依据学生实质酌情进行。

1.郑愁予的相片。

2.雨景的图片。

2课时王曾写一首《阳关三叠》,此中有“渭城朝雨浥,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句,它向我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境地。

所以我,可以目、耳、心。

在中歌的宝里,不有些久弥新的名篇,有多若银河、异彩呈的代,它汲取了几千年深沉的风采,借了外国歌自由的脚步,感觉着新代清爽的气味,装点了中国以致世界。

今日,就我和着欢喜、快的拍,去倾听《雨》,去感觉代的魅力。

愁予,代人,原名文,祖籍河北。

他的作以美、洒、丰饶抒怀风采著称,意象多,温柔美,自成格。

20 世 80 年月曾多次身中国台湾“最受迎的作家”之列。

代表作有《》《梦土上》《窗外的女奴》等,大多以旅人抒怀主人公,所以被称“浪子人”。

此中《》是他流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 代抒怀的唱”。

首有一个副“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小孩而歌”,我从中即可看出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了表达小孩在春雨到来之的惊喜之情。

副起了揭示主旨的作用,者解首歌供给了一条捷径,在欣首有了可供参照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歌的深刻内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雨说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雨说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雨说教学目标;(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田圃:田地和苗圃。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某某仪式。

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温声细语:温和的声音,悄悄的话语。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像油膏。

(二)了解“雨”的知识大气中经常含有水汽,那是由海洋、河湖、土壤和植物等的水分蒸发而来的。

当水汽到达饱和点时,空气变冷,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会凝结成云、雾、雨、雪和雹等。

(三)了解拟人手法拟人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作为修辞手法,拟人适用于语句的修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即写作方法,拟人适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

课堂活动(一)研习课文1.整体感体(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然后仿照第一部分概括方法,概括2—4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雨的到来。

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8):第四部分(9):(2)诗作是用第——人称写作的,采用的是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的。

(3)在这首诗里,雨说了许多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

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即。

2.句段品读(1)朗读全诗,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第7节中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等的笑有什么作用?(3)反复朗读第8节,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两句中的“笑”。

3.探究质疑试说说“雨”的象征意义。

(二)应用迁移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雨说》一、教学内容选择⒈写字与识字:田圃禁锢忍冬寒浅滞留喑哑丝缕喧嚷蓑衣斗笠润如油膏洗衣谣襁褓温声细语⒉理解“雨说”与“诗人说”之间的诗意转化,了解文学作品中拟人艺术表现手法与拟人修辞的区别。

⒊梳理“雨说”的内容及情感,理解“雨”与孩子的关系,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深层含义。

⒋诵读诗文,理解“雨”的仁慈、无私、博爱的奉献者形象,感受作者对春之生命和希望的赞美,即诗人对祖国儿童的关爱和祝福。

⒌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⑷“雨说,我要教你们,”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⒍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二、教学安排⒈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雨”的形象;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意的深邃;⒊要以知识为先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⒋拟用2课时授完。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㈠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化身为雨,悄悄地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雨说》。

㈡作家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归纳、概括: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㈢正确地朗读诗歌。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字音、停顿、语调、语气的变化。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雨说》一、把握教材: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

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二、教学要求: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3、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三、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四、教学方法: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体验法。

“雨教我们勇敢乐观的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

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少年中的一员,你想对雨说点什么?”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续写。

五、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雨”的诗词,并积累3至4句。

3、教师制作多媒体Flash和CAI课件。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感受雨的诗趣。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是谁呢?同学齐答。

2、屏幕出示课题,并播放Flash课件(观田田的荷叶,赏潇潇的细雨,听雨打荷叶声)。

(二)交流,感受雨的诗味。

1、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请同学们将自己积累的有关雨的诗词相互交流一下,哪一位同学先来?同学自由站起来发言。

2、展示一组视频(梧桐雨→暴雨→清明雨→霏霏淫雨)3、老师小结:我们今天要感受的雨,既没有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的愁怨,也没有杜甫“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悲叹;既不是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凄清冷雨,也不是范仲淹“连月不开,阴风怒号”的霏霏淫雨,而是一场温柔的喜悦的春之雨,是一首甜蜜的奉献的爱之歌。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优秀教案(1课时5页)-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优秀教案(1课时5页)-精选教学文档

《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唤起丰富的想象,体味诗歌的诗情画意。

2.把握雨的爱的使者的形象,领悟诗歌主旨。

3. 学习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唤起丰富的想象,体味诗歌的诗情画意,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把握雨的爱的使者的形象,领悟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二、新课学习活动一:读雨----读出诗情画意1.教师范读2.指名朗读第一节,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提问:雨来之前,大地是一幅怎样的图景?通过想象描绘画面,赏析“禁锢、留滞、喑哑”的妙处。

3.指名朗读第五节,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提问:雨来之后,大地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通过想象描绘画面,赏析“润如油膏、抽发、跳跃、新编”的妙处。

活动二:读雨----读懂雨的形象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说说诗中“雨”的形象。

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词,说说诗中“雨”的形象,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这是--------------------的雨。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乐观、爱笑的雨……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

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2、品读七、八两节从上面我们了解到,雨的到来可以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都不难理解;但诗中七、八两节却提到“雨”到来要做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是要教孩子们勇敢的笑,雨能教孩子们笑吗?这个笑是我们平常时的哈哈大笑吗?如不是,那我们又如何理解“笑”?明确: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

《雨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 (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

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三、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触摸诗篇(1)你遇到哪些生字词?出示课件,解决字词圃()锢()滞()嚷()蓑()笠()膏()耸()喑哑()()襁褓()()(2)你是用怎样的语调读诗的,为什么这样读?指名学生读诗自由发挥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用心聆听春雨的脚步。

课件播放朗读。

3、以第一段和七、八段为例指导朗读。

四、探究理解诗歌1、诗中“雨”都说了些什么?(每一段写了什么)学生归纳,教师补充第1段:雨前的大地,一派萧条,大地失去生机,小溪没有活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雨说》一、把握教材:九年级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

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二、教学要求: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3、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三、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四、教学方法:1、文献法。

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体验法。

“雨教我们勇敢乐观的生活,她为我们奉献了一切。

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少年中的一员,你想对雨说点什么?”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续写。

五、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雨”的诗词,并积累3至4句。

3、教师制作多媒体Flash和CAI课件。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感受雨的诗趣。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是谁呢?同学齐答。

2、屏幕出示课题,并播放Flash课件(观田田的荷叶,赏潇潇的细雨,听雨打荷叶声)。

(二)交流,感受雨的诗味。

1、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请同学们将自己积累的有关雨的诗词相互交流一下,哪一位同学先来?同学自由站起来发言。

2、展示一组视频(梧桐雨→暴雨→清明雨→霏霏淫雨)3、老师小结:我们今天要感受的雨,既没有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的愁怨,也没有杜甫“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悲叹;既不是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凄清冷雨,也不是范仲淹“连月不开,阴风怒号”的霏霏淫雨,而是一场温柔的喜悦的春之雨,是一首甜蜜的奉献的爱之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雨说教学目标一、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刻画和歌颂,领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进程一、导语设计大伙儿还记得唐朝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好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期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咱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诞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五湖四海,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深造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尔后一直维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海员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客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以后于1979年写成的,现在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以后真诚的祝愿。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因此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知道“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1.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指定一名学生朗诵,请其他学生正音。

留滞(zhì)喑(yīn)哑(yǎ)田圃(pǔ)禁锢(jìngù)襁(qiǎng)褓(bǎo)(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名学生有情感地朗诵,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说
教学目标
1.体会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课堂实录
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追溯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3.识记字音、字形
田圃(pǔ)禁锢(jìn gù)留滞(zhì)喑(yīn)哑
(yǎ)披蓑(suō)戴笠(lì)襁(qiǎng)褓(bǎo)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

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全诗分为九节。

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
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

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三、再读文本,理解深意。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感情。


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

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
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

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

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
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

5.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
明确: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

四、朗读全诗,归纳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了明确本文的创作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

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郑愁予的诗歌《雨说》,读熟并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诵,感受了“雨”的宽厚慈爱,感受了“雨”对中国大地上儿童的祝福和希望。

知道了拟人的写法与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区别。

课后习题
“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试着拿起你手中的笔。

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