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和发展(2015)

合集下载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主要知识点:1. 近代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的兴起2. 康有为和强学会的报刊3.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中的报刊活动4. 维新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基础内容:第一节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一、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刊愈来愈多,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报刊的重大社会功能,感到了列强的新闻侵略,纷纷提出国人办报的主张,有的人甚至不顾清王朝的清规戒律进行新闻实践。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报刊主张林则徐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他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订控制之方"的主张,同时收集外报,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魏源把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辑增补为《海国图志》,林、魏对报刊沟通信息这一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洪仁?的新闻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对外报的作用有所了解。

1859年他向洪秀全提出的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反映出他的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须实写"。

洪仁?主张办报,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中领导,他的新闻思想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

只是由于太平天国失败,这些主张没能实现。

(三)王韬的办报主张王韬的办报主张更进了一步。

王韬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的人,1874年在香港创办著名的《循环日报》后,发表一系列新闻专论,如《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明确提出:1. 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 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即皇帝看报刊可以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报刊可以把君王的恩德送达到老百姓那里去;可以"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可以利用报刊开展对外宣传和了解国外的情况。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第一课时上●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鸦片战争后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

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办报人的办报思想。

●基本要求:1、了解早期国人办报的情况及其办报思想,尤其要掌握王韬的办报思想2、熟悉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情况●本部分的重点及难点:本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较为零散。

相对重要的内容是王韬的办报思想。

●授课内容: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先声1、林则徐和魏源的新闻思想和主张林则徐译《四洲志》“了解夷情”、“以夷制夷”魏源编《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知己知彼,可款可战,匪证奚方,孰医瞑眩”2、洪仁玕的新闻观点洪仁玕“设新闻馆”、“兴各省新闻官”、“准卖新闻篇”;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统一领导的工具;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的新闻观点王韬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內事于外,通外情与内”;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报纸的文风、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4、郑观应的新闻思想郑观应在《日报》这篇文章里阐述了日报的作用、地位,希望能允许国人办报,并制定报率规范报业。

二、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出现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昭文新报》;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报纸《汇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述报》;汉口国人自办报纸《公论报》。

从《汇报》到《益报》,一年时间里的三次改组与更名,反映出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艰难。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1、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试题考核方式大部分知识点以填空题为主,简述王韬的新闻观点。

●参考资料:张育仁著:《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第一课时下●教学目的: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们掌握《循环日报》的情况,包括它的创办、经营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内地出版的早期报纸《澳门新闻纸》林则徐我国最早的译报1872 广州《羊城采集实录》1873 汉口《昭文新报》艾小梅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

1874 上海《汇报》,改名《彙報》,改名《益报》容闳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84 广州《述报》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1886 广州《广报》,改名《中西日报》,改名《越桥纪闻》旷其照1874 香港《循环日报》王韬我国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形成了我国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的办报理念:1,办报的目的在于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自己变法自强的主张2,报纸应起到上下沟通,内外宣传的作用3,最早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4,报纸文风应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报纸编辑人员应是知识广博的“通才”,主笔应该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在办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以外,这些报刊一般都是私营性质的。

●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康有为的“一会三报”1895 《万国公报》,成立京师强学会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也成为了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

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1896 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一会三报”的意义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维新,已由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的办报骨干,为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使变法维新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3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3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复习笔记一、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1.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与接触(1)林则徐的译报活动林则徐于1838年年底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抵达广州后,立即提出了“采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使这一主张付诸实施。

①林则徐的译报活动对后世的影响则更大,稍后的梁启超、严复等人,就曾在自已主办的报纸上“广译五洲近事”,他们的思想和林则徐是相通的。

②魏源积极弘扬林则徐译报思想, 1841年6月,已被革职的林则徐将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让他编纂《海国图志》。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国图志》的撰述,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2)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的玕王洪仁玕。

1859年,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主张。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以下的有关报纸和办报活动的观点: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3)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继洪仁玕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办报主张的是王韬和郑观应。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起《循环日报》,自任主笔,主持该报笔政达10年之久。

1884年,王韬回上海定居,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创亦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撰作,著有《弢园文录》、《瓮牖余谈》、《弢园文录外编》等,1897年病逝。

第三章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发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为了救亡图存,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全国掀起 维新变法活动。 维新运动时期,办报成为推动维新变法的重要 • 途径,维新派所办报刊遍及全国,达数十种之 多。维新派所办报刊中有代表性的:康有为创 办的《万国公报》、《强学报》、梁启超创办 的《时务报》、康广仁的《知新报》、唐才常 的《湘学报》、《湘报》、严复的《国闻报》 等,形成了中国新闻史上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 潮。

《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首次提出开
设报馆建议,“直纵民开设,并加奖劝,废 裨 政 教” 。 以后 在 给皇 帝 的上书中又提出 “设报达聪”的建议。康有为在上书的同时, 打算成立学会。 他认为“要救国,必须自强, 要自强,必须变法维新,必须广联人才,开 通风气,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办报。” 经过几个月筹备,1895年 8月17日,维新派 办的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③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 王韬等人对西方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非常 欣赏。他们说自秦以来“所谓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昔有其语,今无其事,盖暴秦 之为祸烈矣”。 他们呼吁清政府放宽言禁,允许报纸“指陈 实事,无所忌讳”。
④反对外报垄断,呼吁允许国人办报。
他们认为,西方入侵中国,外报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郑观应说:“中国通商各口,如上海、天津、汉口、 香港等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 间有诋毁当轴,蛊惑民心者。” “西人谓中国人事无大小,非用压力不行,故动以兵 船相要挟。……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 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 他们对清政府“于己之民则禁之,于他国则听之”的 报刊出版政策极为不满,大声疾呼:“国之利器,不 可假人!” 郑观应认为,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遇交涉不 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那就会大张 国威。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1、国人早期办报主张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步步人侵,外国人在我国办的报刊也愈来愈多,一些有识之士在接触到外报之后,不仅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而巨还看到了报刊的重大社会功能,感到了列强的新闻侵略,他们对外国人独霸中国报坛和清王朝不准国人办报十分不满,纷纷提出国人办报的主张,有的人甚至不顾清王朝的清规戒律进行新闻实践。

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1839年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鉴于文武官员不知西洋“夷情”,从而使外事活动处于被动的情况,他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订控制之方”的主张,同时收集外报,进行实际凋查研究。

他的好友魏源还把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编辑增补为《海国图志》,魏源说他与林则徐是“夷情备”,“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林。

魏对报刊沟通信息这一功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歼曾经到过香港,对外报的作用有所了解。

1859年在总理朝政后,他向天王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治国的纲领《资政新篇》,其中也反映出他的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设新闻馆”。

这样可以“收民心公议,及各省郡县货价低昂,时事常变。

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

因此,应“准富民纳炯,禀明而设”新闻馆。

(二)准卖新闻篇。

洪仁玕认为新闻篇可以“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还可以“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达于上位,上下情通,中无雍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

“权归于一”说出了洪仁?办报思想的总目的。

(三)“兴新闻官”。

洪仁玕主张各省设新闻官,由“品性诚实不阿者担任”。

新闻官有相对独立性,他“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这就容易让报刊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四)“只须实写”。

洪仁玕主张新闻必须真实,“勿着一字浮文”,“伪造新闻者,轻者罚,重者罪”。

第3章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第3章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王韬的新闻思想
❖最早以办报闻名的人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
闻思想
办报目的:立言 报纸功能:上传下达,
沟通国内外信息 提出新闻自由 文风改革:简单明白 办报人员:通才,正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办报是民主政治手段、变法自强的手段;提 出办报自由、建议新闻立法
❖ 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19世纪70年代开始,国人自办报刊 《昭文新报》
论的功能 ❖没有自创办报刊
魏源积极弘扬林则徐的译报思想
太平天国的办报构想
❖1859年,《资政新篇》 中的内容
❖从国家政权角度出发 统治工具、民主政治 手段、教育民众、监 督政府
❖ 洪仁gan的新闻观点
“设新闻馆”,认为报纸是实现民主政治的 手段 。
“准卖新闻篇”,认为报纸有教育民众、移 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
《岭南日报》
❖ 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办报主体:身份比较复杂 办报性质:私营为主 报纸内容: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政治立场:反侵略爱国思想 业务方面:参照外人汉报 报业环境:十分困难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 报刊在维新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万万人中,其能识字的,殆不满五千万,此五千万人 中,其能解文法执笔成文者,殆不满五百万,此五百万 人中,其能读经史,略知古今之事故者,殆不满五千人 也,此五千人中,其能知政学之本源,考人群之条理, 而求所以富强吾国,进化吾种之道理者,殆不满百数十 人也 。——梁启超
❖ 上海的第一家中文日报
《新报》:上海道台的报纸
❖ 1876年创办,保守的报纸,不涉及政治,1882年停刊
❖ 广州的国人报刊
《述报》:广州的第一 份国人报纸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2015)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2015)

《广报》 1886年邝其照在广州创办,内容分论著、本省新 闻、中外新闻等,附有宫门钞、辕门钞及货价行 情。 是广州的第二家中文日报; 其查封可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报刊遭此厄运的 第一例;
早期国人办报的办报人类型 1、洋务官员;为洋务活动制造舆论。 2、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由传统文化转 化而来的商人和口岸知识分子,是西 方先进思想的鼓吹者与实践者;

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
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维新派报刊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贡献
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报刊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办人 地位 1. 《中外纪闻》初创 时名为《万国公报》 1895 北京 康有为出资;梁启超、麦 孟华为编辑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第一份报纸。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 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 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 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 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 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 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 想体系。
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 家中文日报.有益于 中华之事 内容丰富,但国政不 可议
4.<<汇报>>后更名为<<彙[huì ] 1874 报>>;<<益报>> 5.<<新报>.
1876
上海
报刊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办人
主要内容 中法战争 爱国立场 重视图像新闻
6.<<述报>>
1884
广州
7.<<广报>>后改名为<<中 1886 西日报>>;<<越峤纪闻>>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一林则徐1、林则徐其人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2、《澳门新闻纸》的诞生流程3、《澳门新闻纸》来源于《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主要内容:禁烟、抗英斗争等言论、评论4、《澳门月报》林则徐根据《澳门新闻纸》稿件加工整理出来,也是外报的编译汇编5、性质:是外报的汇编,内部传阅,不是正式出版物,不公开发行6、编译外报目的:获取情报,提供给朝廷、皇上、两广总督、军方作为制定对策办理交涉的参考二、洪仁轩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①设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三、郑观应1、郑观应其人2、1894年《盛世危言》3、主要新闻思想:(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枢纽(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图强的重要手段(3)应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4)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四、王韬1、王韬其人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

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以政论为灵魂《弢园文录外编》:是我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作者王韬。

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_《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

3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_《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

王韬与《循环日报》
王韬:(1828- 1897)江苏甫里(今苏
州甪直)人,原名利宾。 18 岁中秀才。 1849 年按麦都思的邀请,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曾 参与编辑《六合丛谈》。1862年因上书太平天 国被清廷抓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 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翻译五经。 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67-1870年漫游法、英、俄,并在剑桥大 学讲学,很受欢迎。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 日报》。1884年回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 院长,直至去世。
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原来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 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 试的代称。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 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签订《马关条 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各省举人先后到 都察院请愿,反对签约。康有为抓住这个机会, 立即起草了上皇帝万言书,联合十八省在北京会 试的举人1300 多人签名,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 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请求都察院将上书代呈 光绪皇帝,但遭到拒绝。“公车上书”,标志着 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 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侵略 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 的矛盾。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士大 夫和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 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陈 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 御侮之道。他们从外国人办的报刊中接 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而眼 界大开,初步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 开始自己动手创办报刊。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二)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 (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
二、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一)澳门的《知新报》 (二)唐才常、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 《湘报》 (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
三、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二)新的报刊类型的出现 (三)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
四、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等维新志 士不仅继王韬等改良主义思想家之后,再 次公开提出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 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而且在得到光绪 皇帝的认可后还一度付诸实践,揭开了中 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一)汉口的《昭文新报》 (二)香港的《循环日报》与其他国人自办报刊 (三)上海的《汇报》与《新报》 (
第一,在办报主体方面 第二,在办报性质方面 第三,在报纸内容方面 第四,在政治立场方面 第五,在业务工作方面 第六,在报业环境方面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维新派报刊活动家们的办报活动开始 于19世纪70年代,到戊戌变法时期,已经 积累了许多办报经验。他们对报刊业务进 行了很多改进和创新,逐渐摆脱了外报的 影响,形成了中国报刊的本土特色。
二、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维新变法运动是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 知识分子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刻为挽救国 家命运而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新兴的资 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向封建统治、封建思想 文化发起冲击,从此,中国社会思潮、文 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学习思考题】
• • • • • 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 2.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3.简述国人在上海、广州最早创办报刊的情况。 4.试析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5.简要介绍维新派创办的主要报刊。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章节题库(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章节题库(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一、概念题1.《昭文新报》答:《昭文新报》是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

初为日报,装订如书册状,用白鹿纸印刷,三个月后因阅者较少而改为五日刊,内容以奇闻轶事、诗词杂作为主。

《昭文新报》虽然昙花一现,却是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做了最早的尝试。

2.《中外新报》答:中国人最早的自办报纸。

前身是《香港船头货价纸》,于1857年11月3日创刊,孖剌报馆印刷。

该报形式上有两大特征:一是采取现代报纸小型版的形式出版,每份只出一张。

首次打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来我国早期报刊书册式的形式。

二是两面印刷,是我国最早采用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1865年初,《香港船头货价纸》改名为《中外新报》。

l873年,《中外新报》发展成为日刊报纸。

1919年最后停刊。

3.《汇报》答:《汇报》是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74年6月16日创刊,创办人容闳。

《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

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常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部分股东因此要求退股。

同年9月,该报进行改组并改名为《彙报》。

出版未及一年又因种种困难而再次改组,并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但仍受到官府的限制,勉强维持到1875年年底停刊。

从《汇报》一年半的出版历程,可见当时中国人办报之艰难。

4.《述报》答:《述报》是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

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由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印刷发行,每日出版4页(版),内容有中外新闻和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

中法战争爆发时期,《述报》大量报道有关战争的消息、评论等,还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战争。

此外,《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像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或多幅新闻纪实图画,与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作者xxxx------------------------------------------日期xxxx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 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三)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洪仁玕(1822—1864),太平天国后期 领导人、卓越政治家。1852年,广东起义受 挫后逃往香港。1859年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 总理朝政。并向洪秀全进呈治国纲领《资 政新篇》,其中包含了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和对报纸功能的观点。 1、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新闻主张:①设新闻馆; 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2、报纸的功能:


《万国公报》: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 月创办于北京,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以洋务宣传为目的。梁启超、麦孟华主编,双日 刊。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12月改名为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比《万国公报》更具有报纸的性 质,除了言论外,增加了新闻、外电、各报摘录、 译报、上谕等,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但言论还 比较谨慎。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的活动,引起了清政 府顽固派的恐慌,1896年1月被迫停刊。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特点 1、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身份较为复杂。既有 知识分子,也有商人,还有洋务派官员,其中知 识分子是主要力量。他们多是与西方人打交道较 多的中国人,思想较为前卫。 2、办报性质方面,一般是私营性质的,属于新 兴资产阶级民办报刊。 3、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 支持者和宣传者。主张富国强兵,主张政治文化 改革,宣扬议会制和君主立宪,传播了早期的维 新思想。 4、政治立场上,表现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到1898,全国各地出 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多数为中国人自办, 而又以维新派创办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王韬与《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1874年创 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 主笔,出版时间最长、影 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 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 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 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 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 论为灵魂的报纸。
第一代改良派的新闻思想
《中外纪闻》特点:1: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 2: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 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以后,为了警醒国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 决心通过开办学会,来“广联人才,创通风气”。1895年8月在北京成立的强学会,即 是其中最早也是最为著名的一个。强学会成立后,通过讲学和创办报刊,积极地宣传 变法维新思想,对于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受到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的 欢迎。京师强学会成立后,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在1895年将 〈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 燮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是维新派北方的代表。
《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 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 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 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 元月20日停刊。
洪仁玕的新闻思想
内容
“设新闻馆”,认为报纸是实现民主政治的 手段 。
“准卖新闻篇”,认为报纸有教育民众、移 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
“兴新闻官”,认为报纸有监察政治的作用, 实际上包含有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司吏进行 监督的责任,以利加强政府中央权力。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二,香港的国人自办报刊
1,国人主编的报纸: (1)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黄胜。 (2)中外新闻七日报——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
2,王韬与《循环日报》: (1)王韬:与传教士游处。上书受捕。欧游。办报。 (2)《循环日报》:18740204香港。 命名。宗旨。政论(内容与风格)。新闻。
3,从《华字日报》到《循环日报》:依附——独立
2,其他重要报刊: (1)知新报:18970222澳门康广仁等。敢言。 (2)国闻报:18971026天津严复等。 内容:外报选译;新闻采访。 策略:租界、挂名、不入报馆。
(3)湘学新报:18970422长沙旬刊实学。 湘报:18980307长沙日刊唐、谭。激进。
3,第一次国人办报活动高潮的特点: 声势浩大(数量、地区、种类) 主办者为维新派人士。 内容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旋律。 三位一体的办报方式:学会、书局、报馆。
2,郑观应云:
古之时,谤有木,谏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 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自秦焚书坑 儒,以愚黔首,欲笼天下于智取术驭、刑驱势迫之中,酷烈 薰烁,天下并起而亡之。汉魏而还,人主喜秦法之便于一人 也,明诋其非,暗袭其利,陵夷而肇中原陆沉之祸。唐宋代 有贤君,乃始设给谏、侍御诸言官,以防壅蔽,而清议始彰。 然以云民隐悉通,民情悉达,则犹未也。欲通之达之,则莫 如广设日报矣。(日报上,1894)
三,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国人办报活动
1,汉口:昭文新报——1873艾小梅。
2,上海:(1)汇报1874容闳、邝其照—彙报—益报1875 (2)新报:1876冯焌光。
3,广州:(1)述报:1884,中法战争,新闻纪实图画。 (2)广报1886邝其照—中西日报1891租界—越 峤新闻1900。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__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这些报刊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打
破了在华外报的优势,成为中国社会舆论 的主要力量。
一、强学会时期的资产阶级报刊(18951896)
1895年“公车上书”活动后,资产阶级 政治改良运动进一步开展。8月,康有为、 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
《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后,该报即成 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问题。认为报纸应 该直抒胸臆,词达而已,批评科举考试使 用的文体,指出“时文不废,天下不治”;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从业者 应道德高尚、知识广博;
郑观应:1842-1922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教育家、实 业家。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变法自强的杰出代表。 1893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影响极大,提出了对 中国社会进行全方位改革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1922年病逝于上海。郑观应的新闻思想主要有:
《万国公报》: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 月创办于北京,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 以洋务宣传为目的。梁启超、麦孟华主编,双日 刊。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12月改名为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比《万国公报》更具有报纸的性
质,除了言论外,增加了新闻、外电、各报摘录、 译报、上谕等,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但言论还 比较谨慎。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 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兴起 第二节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特点与历史作 业
第一节 兴起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况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士大夫和 爱国知识分子从外国人办的报刊中接受了西方资 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而眼界大开,初步认识到 报刊的社会功能,开始自己动手创办报刊。
目前新闻史学界公认的第一张国人自办近代 报纸是1873年创刊于汉口的《昭文新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办人
地位
1898
长沙
唐才常任主笔,谭嗣同 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等人为该报主要撰稿人 中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6.《国闻报》 7.《知新报》
1897 天津 严复
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
1897
澳门
何廷光、康广仁任经理, 戊戌政变后唯一幸存 何树龄、梁启超、徐勤 的维新派报刊 等为撰述
1.《中外纪闻 》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
《循环日报》的固定栏目有“香港目下棉纱花正 头杂货行情”,“公司股份行情”,“京报全录 ”,“羊城新闻”,“中外新闻”,“船期消息 ”,“电报”,“告白”等。
除星期日外,<循环日报>每天出版,定价每年5 港元(或每月o.5港元)。除广告和公众启事外, 它包括两类新闻:商业性的与一般性的。王蹈深 知最新市场价格和船期公告对香港这种商业城市 价值极高。所以,经济版(印在当地纸上)打在前 头,并比一般消息栏多1倍。
在政治上、思想上、 业务上都有所退步。
上海《新报》
《新报》于1876年创刊; 官商合办:上海的“各省商帮”+上海道路
台; “官报新报”
《述报 》
1884年创办于广州;由广州海墨楼 石印书局承印。
是广州第一家中文日报;是中国最 早的石印报纸;
内容: (1)中外新闻; (2)广告、商业行情和船期; (3)翻译的西方各国书籍、文章摘要; (4)国内外的多方来电、专电;(电报)
《昭文新报》
《昭文新报》: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 报纸。
1873年8月8日,由艾小梅创刊于汉口。
上海《汇报 》
《汇报》,1874年在上海由容闳创办; 创办初衷:争夺说话的权柄;
1847年,未满19岁的容 闳远渡重洋,去美国求 学。8年后,他从耶鲁 大学毕业,成为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
容闳
1874年,身居官职的容闳筹办了《汇报》 ,资金记银1万两,分200股,入股大多为 容闳的广东同乡。
《汇报》平均隔日发表论说一篇,评论时 事,讲求富强。
《汇报》的宗旨
对内:提出加强防御,西法治河、自造轮 船、私茶出洋自卖和一些市政方面的主张 ;
对外:极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对侵害中国 权益的言行不断进行抨击。为维护中国利 益,该报还和《申报》、《字林西报》等 外报进行激烈的辩论。
一般消息印在进口纸上,约占总版面的三分之一 。它又分为三小栏:(1)首栏汇录“京报”(直到 清王朝覆灭前,中国报纸一般都是这样);(2)广 州与广东省消息;(3)中国其他地区和外国消息( 二者主要选自香港外文报纸)。
创办第二年,他增加了每月增刊(每年1港 元).将有关重大事件的消息汇集成册,但 后来由于销路不佳而停刊。
奇闻轶事、诗词杂 作为主
容闳;英人葛 礼 任名义总 主笔
上海道台冯 焌光
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 家中文日报.有益于 中华之事
内容丰富,但国政不 可议
报刊名称 6.<<述报>>
时间 地点 创办人 主要内容
1884 广州
中法战争 爱国立场 重视图像新闻
7.<<广报>>后改名为<<中 1886 西日报>>;<<越峤纪闻>>
早期国人办报的宗旨
抵御外侮、振兴民族;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谴责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及残暴行径; 维护民族利益; 呼吁清政府加强战备; 呼吁改良,鼓吹变法自强;
王韬和<<循环日报>>
王韬其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
中国新闻事业史
L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ang jing
课堂练习:
跟同学们分享你感兴趣的一则新闻,并进 行评价。
增加内容:可介绍著名新闻工作者,如柴 静。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 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 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 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 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 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 ,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 达。
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 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议。
上海广州等地国人自办报刊出现
报刊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办人
主要内容
1.<<澳门新闻纸>>
1839
广州
林则徐
禁烟、兵事
2.<<采新实录>>
1872
广州
已经失传
3.<<昭文新报>>
1873
汉口
4.<<汇报>>后更名为<<彙 [huì]报>>;<<益报>>
5.<<新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874 1876
上海 上海
艾小梅
孟华为编辑
派的第一份报纸。
2. 《强学报》 3.《时务报》
4. 《湘学新报》
1896 上海 徐勤、何树龄主持
上海强学会的机关 报
1896
上海
黄遵宪主持创办。汪康 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 总主笔
维新运动中最有影 响
1897
长沙 唐才常、陈为镒先后任 湖南维新派的第一
主编
份报刊
报刊名称 5.《湘报》
时间 地点
4. 王韬
1). 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办报立言”,变法自强。 2) 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
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 新闻自由的思想: 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
的要求。 4) 报纸的文风: 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 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编辑人员是知识广博的通
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 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 作。
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 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 体,后发展于梁启超。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 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 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 有《弢园文录外编》 、 《韬元尺牍》、《西学原 始考》、《淞滨琐话》、 《漫游随录图记》、《淞 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广报》
1886年邝其照在广州创办,内容分论著、本省新 闻、中外新闻等,附有宫门钞、辕门钞及货价行 情。
是广州的第二家中文日报; 其查封可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报刊遭此厄运的
第一例;
早期国人办报的办报人类型
1、洋务官员;为洋务活动制造舆论。
2、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由传统文化转 化而来的商人和口岸知识分子,是西 方先进思想的鼓吹者与实践者;
《汇报》的内容:行情、船期、广告; 新闻;
1875年7月,由于遭到官方的非议,不少 股东要求退股,报纸只出两个半月,便 宣布改组。次日,《汇报》改名为《彚 报》,与《申报》的斗争更激烈。
《彚报》出版未及一年,又遭遇到经济困 难,于1875年7月16日改名为《益报》。
该报着力进行的是 对《申报》的攻击。
《弢园文录外编》,是我 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 集。
《循环日报》
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政论报纸。1874年2月4日 创刊于香港。王韬、黄平甫等集资创办,王韬主编 ,中华印务总局出版。 “《循环日报》所有资本及局内一切事务皆我 华人操权,非别处新闻纸可比。本同人所公举,无 非为专益华人起见。” 报名“循环”,意谓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如 天体运行)。王蹈选用此名,明显反映了他那循环史 观的深刻背景,也说明他认为中国根可能再次成为 强国。 王韬把办报方针制定为“通外情、广见闻”博 采群言、兼收并蓄”。
广州
邝其照 议论政治,先后被 查封
8.<<岭南日报>>
1891 广州 劳保胜等 内容丰富
9.<<公论报>>1907改为<< 1889 公论新报>>
汉口
李涵秋主 有”官报”之称 编
国人办报的最初尝试
近代中国,由中国人自己开报的民报,以 《昭文新报》为最早。
1、《昭文新报》 2、《循环日报》 3、《汇报》、《新报》、《广报》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 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 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 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 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 经考》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 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 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 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 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 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 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 想体系。
康有为出资创办。 初创时名为《万国公报》,因与林乐之主编的
《万》重名,当年 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 闻》。
同年11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建立了第一 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中外纪 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 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 ,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 、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 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