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理论与方法讲解
动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动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嘿,朋友!您知道啥是动平衡不?这玩意儿可重要啦!想象一下,您骑着一辆自行车,如果车轮歪歪扭扭,那您能骑得稳当吗?估计一路上得摔不少跟头!这就好比机器里的旋转部件,如果不平衡,那麻烦可就大了。
动平衡呢,简单来说,就是让旋转的物体在转动时保持平稳,不晃悠、不抖动。
您看那高速旋转的车轮,要是一边重一边轻,转起来是不是就跟喝醉了酒似的?动平衡就是要让它清醒过来,稳稳地转。
那为啥要搞动平衡呢?您想想,汽车的轮子要是不平衡,跑起来不仅颠簸,还会磨损轮胎,影响驾驶安全,这多吓人啊!再比如说飞机的发动机涡轮,那转速多高啊,如果不平衡,好家伙,这飞机还不得在空中打哆嗦?动平衡的原理,其实就像咱们挑担子。
担子两边重量差不多,咱挑着就轻松平稳。
旋转的物体也一样,要让它各个部分的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在旋转轴上,这样转动起来才顺畅。
比如说一个风扇的叶轮,如果有一部分偏重了,那在转动的时候,偏重的那部分产生的离心力就大,整个风扇就会晃悠。
这离心力就像是个调皮的孩子,非要把不平衡的物体拉得东倒西歪。
为了实现动平衡,工程师们可有不少办法。
他们会先测量旋转物体的不平衡量,就像给病人量体温一样,找出问题所在。
然后呢,根据测量结果,在偏重的地方加上或者减去相应的质量,就像给担子调整重量一样。
这过程可不简单,得精细得很!稍微有点差错,那可就前功尽弃啦。
您说这是不是得有十足的耐心和高超的技术?总之,动平衡对于各种旋转机械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它,咱们的生活可就没那么方便和安全啦。
所以,可别小看了这动平衡,它可是保障咱们生活正常运转的小卫士呢!。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讲解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讲解动态平衡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面临内外部环境变化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协调,实现各要素之间的平衡状态。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动态平衡理论及其方法。
动态平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随时调整和协调资源、组织结构、运作机制等要素,使之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被称为“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有三个基本特征:均衡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是均衡性,指企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持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失衡。
比如,企业的生产要与销售相匹配,资金的流动要与资产的投资相匹配等。
如果各要素的关系失去均衡,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其次是适应性,指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政策法规等因素作出相应调整。
例如,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是可持续性,指企业在改变和调整过程中能够持续发展。
企业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模式,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为了实现动态平衡,企业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第一种是系统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方法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全局观念,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系统思维方法,可以识别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
第二种是战略管理方法。
战略管理方法是以长远发展为导向进行决策和规划。
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措施。
战略管理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明确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和盲目扩张。
第三种是绩效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方法是通过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估和监控。
企业需要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对各岗位和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讲解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讲解一、动平衡理论的基本原理动平衡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组织或系统都有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存在,当各要素处于合理的动态平衡状态时,组织将发展壮大,反之则会出现失衡现象。
基于这一理论,动平衡理论提出了管理者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组织结构和流程,以实现组织的动态平衡。
二、动平衡理论的核心要素1.战略目标: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实现动态平衡的基石。
管理者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制定合适的战略目标。
2.资源配置:指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业务和部门,以实现组织整体的均衡发展。
合理的资源配置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3.组织结构: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信息流通、决策快速、资源协调。
4.流程优化:指对组织内部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
三、动平衡实施方法1.战略规划:组织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制定合适的战略目标。
同时,要确立清晰的愿景和使命,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资源管理: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
管理者应全面考虑各种资源的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务等,并根据业务需求调整资源配置比例。
3.组织结构优化:组织结构应根据业务发展和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
要合理分配工作职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要保持组织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4.流程改进: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可以采用流程再造、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方法,深入研究并修改环节中的问题点,减少浪费和缺陷。
综上所述,动平衡理论与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组织结构和流程,实现组织的动态平衡。
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注重战略规划、资源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和流程改进,以提高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动平衡原理
现场动平衡原理§-1基本概念1、单面平衡一般来说,当转子直径比其长度大7〜10倍时,通常将其当作单面转子对待。
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偏离轴心的转子质心恢复到轴心位置,只需在质心所处直径的反向任意位置上安放一个同等力矩的校正质量即可。
这个过程称之为“单面平衡”。
2、双面平衡对于直径小于长度7〜10倍的转子,通常将其当作双面转子对待。
在双面转子上,若有两块相等的质量配置在轴线两端且轴心对称的位置上,此时转子不存在质心偏离转轴问题,即静态平衡。
然而,一旦转动起来,这两块质量各自产生的离心力构成一个力偶,惯性轴与转动轴不再重合,导致轴承受到猛烈振动;或者惯性轴与转动轴相倾斜,并且两块质量也不对称,造成质心偏离轴线,这是双面转子实际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必须通过转动时的振动测量并且至少在两个平面上安放校正质量才能消除。
这个过程称为“双面平衡”。
§-2平衡校正原理为了确定待平衡转子校正质量的大小和位置,现场动平衡情况下,利用安放试探质量的方法,临时性地改变转子的质量分布,测量由此引起的振动幅值和相位的变化,由试探质量的影响效果确定出真正需要的校正质量的大小和安放位置。
轴承上任意一点都以与转速相同的频率,周期性地经历转子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
所以,在振动信号频谱上,不平衡表现在转动频率处振动信号增大。
一般在转子轴承外壳上安置一个振动传感器,测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转频处的振动信号正比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作用力。
为了测量相位及转频,还要使用转速传感器。
本仪器使用激光光电转速传感器,以反光条位置作为振动信号相位参考点,从而确定出转子的不平衡角度。
综上所述,利用不平衡振动的幅值和相位可分别确定平衡校正力矩和相对于试重质心位置的校正角度。
校正半径选定后,即可依校正力矩和角度计算出校正质量的大小和安置位置。
§-3平衡步骤1、平衡前提(1)确定转子为刚性转子(2)确定转子存在不平衡故障不平衡属于低频故障,当5Hz〜1KHz的通频振动(位移峰峰值或速度有效值)较正常值有明显增大时,说明设备有低频类故障在发展。
机械动平衡知识点总结
机械动平衡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动平衡的概念机械动平衡是指在机械系统中,使得系统内部受力和受力矩为零,从而达到系统整体平衡的状态。
在机械工程中,机械动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关乎到整个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运行效率。
二、静平衡和动平衡1. 静平衡静平衡是指一个物体或者系统在静止状态下,其重心和转动惯量中心与支撑点重合,且受力和受力矩为零。
简单来说,就是在平衡状态下没有任何平衡力和平衡力矩的作用。
静平衡是一种静态平衡状态,只考虑物体或系统的平衡位置和力的作用,不考虑其运动的过程。
2. 动平衡动平衡是指一个物体或者系统在运动状态下,其重心与支撑点重合,并且受力和受力矩也为零。
与静平衡不同的是,动平衡需要考虑物体或系统在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和离心力矩的平衡。
三、机械动平衡的原理机械动平衡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矩平衡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并且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力矩平衡的原理则是指一个物体或者系统在受到外力和外力矩的作用时,其总力和总力矩为零。
四、机械动平衡的方法1. 静平衡的方法在静平衡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几何方法来确定物体或者系统的平衡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求解重心和转动惯量中心与支撑点之间的几何关系,从而确定物体或系统的平衡位置。
2. 动平衡的方法在动平衡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加重、去重和调整位置等方法来实现动平衡。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在系统中添加适当的质量、去除多余的质量,或者调整质量的位置,从而使得系统的重心和支撑点重合,并且使得受力和受力矩为零。
五、机械动平衡的应用机械动平衡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的设计中,需要对曲轴进行动平衡以减小振动和噪音;在涡轮机械的制造中,需要对叶轮进行动平衡以提高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在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中,需要对叶片进行动平衡以保证其安全和稳定。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动平衡理论与方法是一种研究动力学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它是化学动力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反应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通过动平衡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对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反应速率以及当发生扰动时,系统如何重新达到平衡状态进行深入了解。
本文将介绍动平衡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动平衡理论的基本原理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学科,它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反应物浓度的函数,它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平衡是指化学反应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并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动平衡理论是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应系统达到平衡状态的理论。
1.科学家阿兰·图林于1863年提出了平衡反应速率相等的原则,即反应速率的正负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变化相等。
2.动平衡理论基于动力学定律,这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定律。
根据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得到反应速率方程,进而用数学模型描述反应过程。
3.反应速率方程是一个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函数方程。
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然后用于预测反应速率及平衡浓度。
4.动平衡理论还涉及到活化能的概念。
活化能是指反应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它与反应速率密切相关。
通过测量反应速率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可以求得反应的活化能。
二、动平衡方法的应用动平衡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反应速率:通过测定反应速率方程中的速率常数及反应物浓度,可以预测反应速率。
根据速率方程,当反应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可以计算出新的反应速率。
2.判断反应的平衡位置:通过动平衡理论,可以推导出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从而确定平衡位置。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形呈现一个水平线。
3.预测反应过程中的平衡浓度:通过测定反应速率方程中的速率常数及反应物浓度,可以预测反应过程中的平衡浓度。
动平衡机械原理
动平衡机械原理动平衡是指在旋转机械中,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机械在高速旋转时减小或消除振动,保持平衡状态的一种方法。
动平衡机械原理是指在动平衡过程中,机械各部件之间的力和力矩平衡。
动平衡机械原理的基础是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对于旋转机械来说,其质量可以看作是集中在转子质心上的,因此可以得到转子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矩之间的关系。
在动平衡机械中,一般会采用两种方法来达到平衡状态,即静平衡和动平衡。
静平衡是指在机械静止时,通过在合适的位置添加适当的质量,使得机械在旋转时不产生振动。
静平衡的原理是使机械的质心与旋转轴线重合,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动平衡是指在机械运行时,通过改变机械各部件的质量分布,使机械在高速旋转时减小或消除振动。
动平衡的原理是根据转子的质量不平衡,通过在转子上添加或去除质量,使得转子的质量矩平衡,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在进行动平衡时,首先需要进行动平衡试验,通过测量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振动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平衡调整的位置和大小。
然后,根据试验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平衡调整,常见的方法有加权法、加钢法和减钢法等。
在加权法中,通过在转子上添加质量块,改变转子的质量分布,使得转子的质心与旋转轴线重合,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加权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缺点是对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要求较高。
在加钢法中,通过在转子上加上一定数量的钢片,改变转子的质量分布,使得转子的质心与旋转轴线重合,达到平衡状态。
加钢法的优点是对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要求较低,但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
在减钢法中,通过在转子上去除一定数量的钢片,改变转子的质量分布,使得转子的质心与旋转轴线重合,达到平衡状态。
减钢法的优点是对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要求较低,但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
除了上述常见的动平衡方法外,还可以使用动平衡机进行平衡调整。
动平衡机是一种专用设备,通过旋转机械的旋转轴,测量机械的振动情况,并根据测量结果,自动进行平衡调整。
动平衡与静平衡理论的方法及区别
(将3Ⅰ) 、分Ⅱ解平为面对内称的及反A 、对B称力不同平时衡平力移(到图某3任-一8)个
点0上,由矢量三角形 、可以看出:;
A As AD
B Bs BD
As
Bs
1
(
A
2
B)
1
AD
BD
意(垂直于轴线)平面上的相应位置加二
个对称的共面平衡重量平衡静不平衡量,
在另一相应位置加上二个反对称的共面平
衡重量平衡动不平衡量,这样转子亦可获
得平衡。
5. 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衡振动的初步分析
平衡转子前对振动(振幅和相位)进行初步分 析十分必要。
刚性转子的任一不平衡离心力均可分解为任 选二平面上的一对对称力及一对反对称力.同理, 振动也可分解为一对对称分振动及一对反对称分 振动。
、F12
为
A
;迭加
F12
、F22
为
B 显而易见,作用在Ⅰ、Ⅱ平面上的 A 、B
两力与不平衡离心力
F1
、F2 等效。
如果转子上有多个不平衡离心力存在,亦可同样 分 都解只到有该两选个定不的平衡Ⅰ合、力Ⅱ(平面A 上、再B 合)成(,Ⅰ最、终Ⅱ结平果 面 单上了各,一即个仅)分。别到在此Ⅰ校、正Ⅱ转平子面不不平平衡衡的合任力务A就、B简 的对侧(反方向)加重(或去重),使其产生的
去重),使转子获得平衡
(二)动不平衡 假设有一个具有两个平 面的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转轴 平面的两侧,且m1r1=m2r2, 整个转子的质心Mc仍恰好位于 轴线上(图3-3),显然,此 时转子是静平衡的。但当转子 旋转时,二离心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组成一对力偶,此 力偶矩将引起二端轴承产生周 期性变化的动反力,其数值为: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_图文
然后在l平衡平面内加试重P,再将转子启动升速至
平衡试验转速,同样测取诸测点处的振幅AiI、相位aiI, 其次将试重P依次移加到第Ⅱ、Ⅲ直到第(q—1)平衡
平面上,逐次将转子启动升速至平衡试验转速,每次在P
个测点处测取不平衡振动振幅Aij和相位角aij,对于平衡 平面j而言,它对各测点的影响系数为:
(一)根据经验公式求得试加重量大小
上式对n=3000r/min机组较为合适,
式中
A0—原始振幅(μm); R—加重半径(mm); W—转子重量 (Kg)
(二) 试加重量位置(方位)选择的原则
到目前为止,试加重量的方位选择主要依靠 经验
• 一般其不平衡重量超前测振点130~150º。
•刚性转子可以盘动几次,以静止位置来试加重 量。
静平衡与动平衡理论与方法及区别_图文.ppt
(二)动不平衡 假设有一个具有两个平 面的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转轴 平面的两侧,且m1r1=m2r2, 整个转子的质心Mc仍恰好位于 轴线上(图3-3),显然,此 时转子是静平衡的。但当转子 旋转时,二离心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组成一对力偶,此 力偶矩将引起二端轴承产生周 期性变化的动反力,其数值为:
刚性转子的任一不平衡离心力均可分解为任 选二平面上的一对对称力及一对反对称力.同理, 振动也可分解为一对对称分振动及一对反对称分 振动。
若在二支承转子两端测得A侧振动值为 、B侧振
动值为 。将二振动矢量移动交于一点0,再
将 、 顶点连线的中点与0点相联,即得:
则
初步分析 、 及 、 的数值及相位,就能判断
由以上讨论可知,与在二个平面内加
二个平衡重量的结果相同,亦可在二个任
意(垂直于轴线)平面上的相应位置加二
动平衡原理与应用
动平衡原理与应用动平衡原理与应用导言:动平衡原理是指在动力学中,任何物体的平衡状态都需要满足动态平衡的条件。
动平衡原理的应用广泛而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动平衡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其应用,并给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动平衡原理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 动平衡原理的概念动平衡原理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是通过力的合成等于零来实现的。
它与静力学平衡原理不同,静力学平衡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保持平衡的原理。
2. 动平衡原理的基本原理动平衡原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则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根据这两个原理,可以推导出动平衡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二、动平衡原理的应用1. 动平衡在工程中的应用动平衡在工程中有很多应用,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是在旋转机械中。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飞机发动机和电机等中,由于旋转部件造成不平衡,会引起振动和噪音。
通过动平衡技术可以减小或消除这些振动和噪音,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动平衡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高速旋转,如果不进行动平衡处理,就会导致严重的振动问题。
因此,动平衡在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动平衡技术,可以保证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动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工程和航天领域,动平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应用。
例如,电动车轮胎的动平衡调整,可以减小车辆的震动和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另外,在摄影领域,相机的镜头镜群也需要进行动平衡处理,以保证拍摄出的照片清晰度和稳定性。
三、总结与回顾动平衡原理是物体在动态平衡状态下保持平衡的原理,它与静力学平衡相对应。
其基本原理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动平衡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工程、航天和生活等领域。
在工程中,动平衡可以减小机械设备的振动和噪音,提高性能和可靠性;在航天领域,动平衡可以确保航天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生活中,动平衡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照片的拍摄质量。
动平衡概念
动平衡概念介绍动平衡是一种物理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系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动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实际意义。
基本原理动平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系统中引入补偿力来抵消外部作用力。
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它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系统保持平衡。
这个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需要根据物体的质量、形状和受力点位置等因素进行计算。
第一部分:动平衡的应用应用1:旋转机械在旋转机械中,如发动机、风力发电机等,动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旋转机械的不平衡会引起振动和噪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损坏设备。
通过应用动平衡技术,可以在旋转机械的旋转过程中,消除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应用2: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动平衡是确保车辆在制动时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汽车制动时,制动盘会受到巨大的力,如果制动盘存在不平衡,会导致车辆抖动、震动甚至失去控制。
通过动平衡技术,制动系统可以保持平衡,提高制动效果和驾驶安全性。
第二部分:动平衡的实际意义实际意义1:提高设备性能通过应用动平衡技术,可以降低设备的振动和噪音,减少设备的损坏和磨损,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无论是工业生产中的旋转机械,还是家用电器中的电机,动平衡都对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意义2:保护人身安全动平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备的振动和噪音,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飞机的涡轮发动机在高速旋转时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力,通过动平衡技术可以消除这种不平衡,保护飞行员和乘客的安全。
总结动平衡作为一种物理概念,在工程领域和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应用动平衡技术,可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保护人身安全。
在未来的发展中,动平衡技术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动平衡原理及方法
三.动平衡实验原理及方法
回转件的动平衡,通过在任选的两个校正平面上增加或减少一定的质量,使工件 的质量重新分布,使其质量分布中心与回转轴线重合,消除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 及其力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衡孔
平衡块
回转件的动平衡在动平衡试验机上完成,工业动平衡机种类很多,但它们的组成及 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组成部分有机架、两个回转工件支架、两个支架振动传感器、基 准信号发生器和测试仪。
…
转子
电机带轮
五.思考题
1、振动信号是如何产生和拾取的? 2、基准信号是如何产生的,起什么作用? 3、确定校正平面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六. 实验报告
1、自拟实验报告,格式不限; 2、回答思考题。
由测试仪对信号进行处理、运算,并输出处理结果——两个校正平面内的不平衡 量的大小和位置。
分别在两个校正平面内根据测试结果去除或增加相应的质量,使工件的质量重新 分布,使其各质量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和合力 偶都等于或小于允许值,使工件达到动 平衡。
平衡实例
四.实验方法
1.安装转子,传动带绕法如图;
2.在接通电源开关或按“退出”键以后,测量仪进入自检 过程, 一切正常以后,指示面板显示: Bal —20H
将不平衡的工件安装在支架上并转动,工件及支架将产生振动,由安装在支架上 的传感器拾取此振动信号,并同基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基准信号一同送入测试仪;
传感器产生的振动信号为正弦信号,其振幅反映了引起振动的不平衡量的大小, 它与基准信号的相位差代表了不平衡质量相对于基准位置的角度,从而可以确定不平衡 质点的位置;
机械原理
实验
回转件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调整回转件的质量分布,消除或减小由于惯性力或惯性 力偶所产生的动压力,从而消除或减小周期性的机械振动;
动平衡的原理
动平衡的原理
动平衡是指在动力学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力和力矩达到平衡状态的原理。
在机械系统中,动平衡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的重要原则。
下面将从动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动平衡的基本概念是指在旋转机械中,各个部件的质量和惯性力矩要达到平衡状态。
在动力学系统中,动平衡是指在旋转机械中,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质量分布和位置,使得旋转部件在高速旋转时不产生振动和噪音,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其次,动平衡的原理是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质量和位置,使得旋转部件的质心和转动轴线重合,同时降低旋转部件的不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矩,达到平衡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添加平衡块、切割平衡块、平衡轴等方法来实现动平衡。
另外,动平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旋转机械设备,如发动机、风机、离心泵、离心风机、离心离心压缩机等。
动平衡不仅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故障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动平衡是机械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它可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旋转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条件,采用合适的动平衡方法和技术,来实现机械设备的动平衡,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动平衡也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进一步完善动平衡理论和技术,推动机械设备的发展和进步。
动平衡基本知识和操作经验
转子动平衡及操作技术一. 转子动平衡..(一) .有关基本概念1. 转子:机器中绕轴线旋转的零部件,称为机器的转子.2. 平衡转子: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只有静压力的转子.3. 不平衡转子:如果转子在旋转时对轴承除有静压力外,附加有动压力,则称之为不平衡的转子。
不平衡转子的危害性:转子如果是不平衡的,附加动压力将通过轴承传达到机器上,引起整个机器的振动产生噪音,加速轴承的磨损,降低机器的寿命,甚至使机器控制失灵,发生严重事故.(二) 转子不平衡的几种形式1. 静不平衡: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 R0═Mrcω2≠0rc≠0,M0═0JYZ═JZX═0R0通过质心C,转轴Z与中心主惯性轴平行。
(图1)2. 准静不平衡:主矢和主矩均不为零,但相互垂直R0═Mrcω2≠0,M0═0JYZ═JZX═0, R0不通过质心C,转轴Z与中心主惯性轴相交于某一点。
(图2)3. 偶不平衡: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R0═0rc═0M0≠0JXZ≠0JYZ≠0(图3)4. 动不平衡:主矢和主矩均不为零且既不相交,又不平行.R0═Mrcω2≠0rc≠0M0≠0JXZ≠0JYZ≠0(图4)5.选择静平衡或动平衡的一般原则当转子外径D与长度L满足D/L≧5时,不论其工作转速高低都只需进行静平衡(如果L/l>2时)当D≤I时,n>1000r/min必须进行动平衡.(特殊要求除外)(三) 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把刚性回转体安装在动平衡机的弹性支承上,使回转体转动.根椐支承的不同情况,(通过回转体的周期性机械振动信号变为电感信号)测量出支承的振动和支反力.用分离解算电路,计算出回转体的不平衡量,再对回转体进行加重或去重,直至平衡量达到要求.1. 软支承动平衡机的分离解算原理刚性回转体动平衡时,任一校正面的不平衡量都会使左,右二支承同时产生振动, α设校正面I上的不平衡量m1r1在左,右支承处引起的振幅分别用αL1mr1和αR1mr1表示;校正面Ⅱ上的不平衡量m2r2在左,右支承处引起的振幅分别用αL2mr2和αR2mr2表示.其中为一组与回转体重量,支承位置,校正面位置及回转体惯性矩等有关的动力影响系数,在实际操作中,可由试验确定.则左,右支承的振幅Vl,VR与不平衡量m1r1,m2r2的关系为:VL═αL1m1r1+αL2m2r2VR=αR1m1r1+αR2m2r2以下两式可联立解出得: m1r1=αR2 VL/?-αL2 VR/?m2r2=αL1VR/?-αR1 VL/?式中:△=αL1 αR2-αL2αR1由算式可知:只要知道四个影响系数,就可以从测得的支承振幅VL和VR算出不平衡量m1r1和m2r2,在动平衡机实际操作中,无需算出四个动力影响系数,只需通过调整电位器W1,W2,W3,W4即可求出m1r1和m2r2(见DRZ—1A)动平衡机操作显示屏示意图.(图5)2. 硬支承动平衡机的分离解算原理在硬支承动平衡机中,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与支承振幅成正比,而且相位相同,因此,对于硬支承动平衡机是通过测量支承反力来确定二校正面上的不平衡量,若二校正面上的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力为FL和FR,则左,右两支承的反力NL和NR,则左,右两支承的反力NL和NR.可由静力学的方法求出.硬支承平衡机的支承关系式如下:FL=fL+1/B(AfL-CfR) FR=fR-1/B(AfL-CfR)(图6)(1) FL=fL+1/B(AfL+CfR) FR=fR-1/B(AfL+CfR)(图7)(2) FL=fL-1/B(AfL+CfR) FR=fR+1/B(AfL+CfR) (图8),(图9)(3) FL=fL+1/B(AfL-CfR) FR=fR+1/B(AfL-CfR)(图10)图中的A,B,C为支承和校正面的位置尺寸.离心力FL和FR仅与支承反力NL和NR及尺寸A,B,C有关.不同的支承形式只改变支反力的运算符号,用传感器测出支反力NL,使用如软支承平衡机类似的分离解算电路,求出离心力FL和FR,再根椐回转体的工作角度ωω 算出左,右校正面上的不平衡量FL/ω和FR/ω(1)~(4)为通常将不平衡量分解到两个校正面上进行平衡校正的方法,而对于直径比(L/D)较小的园盘形回转体,进行两面高精度平衡或检查其单面平衡后的精度,或对装配式回转体(如带叶片轴)进行边装配边平衡则可用静/偶平衡法.3.软支承动平衡机与硬支承动平衡机的比较:(四) 动平衡精度1. 动平衡的定义:不平衡的转子经过测量其不平衡量和不平衡相位,并加以校正以消除其不平衡量,使转子在旋转时,不致产生不平衡离心力的平衡工艺叫做动平衡.2. 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1) 通过实验(工作状态下),积累资料,对未做规定的某些特殊要求的转子订出可行的平衡精度规范(2)根据eω=G(递减的常数)分级。
动平衡的方法
动平衡的方法动平衡是指系统在外部扰动作用下,通过自身调节,使得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一种状态。
在工程领域中,动平衡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平衡方法。
首先,静平衡是动平衡的基础。
静平衡是指在没有外部扰动的情况下,系统内部的质量分布均匀,重心与旋转轴重合,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实际工程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机械设备在静止状态下就能达到平衡,从而减小动平衡的难度。
其次,动平衡的方法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
静平衡是指在机械设备运转时,通过在旋转轴上添加平衡块,使得系统的重心与旋转轴重合,达到平衡状态。
而动平衡则是在机械设备运转时,通过在旋转轴上添加平衡块,并调整平衡块的位置和质量,使得系统在高速旋转时也能保持平衡状态。
动平衡的方法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借助专业的平衡设备和技术,但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另外,软件辅助是现代动平衡的常用方法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动平衡工作都可以通过专业的平衡软件来进行。
这些软件可以通过输入系统的参数和振动数据,自动计算出系统的不平衡量,并给出相应的校正方案。
通过软件辅助,可以大大提高动平衡的效率和精度,减小人为误差的影响。
最后,动平衡的方法还包括动力平衡和转子平衡等专业技术。
动力平衡是指在发动机、涡轮机等设备中,通过调整活塞、曲轴、叶轮等部件的质量,使得系统在高速旋转时达到平衡状态。
而转子平衡则是指在电机、发电机等设备中,通过调整转子的质量和结构,使得系统在运转时达到平衡状态。
这些专业技术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来实现,但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动平衡是保证机械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动平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减小振动和噪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动平衡方法,并借助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来实现系统的动平衡。
动平衡检测理论与方法
单平面加平衡重是多平面加重的基础,
设A轴承原始振幅为
A0
A0a0 ,经校验后的A
侧加重对A轴承的影响系数为
AAm
p
若应加平衡重量
Q
引起的振动变化为
平衡条件为: AA
Q
A0
0
,则
可以分解为下列二式:
幅值方程式
MQ P
A0
相位方程式
m q p 180 0
由以上二式可计算出平衡重量的大小 和相位。
现以最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设有一质量为M的挠 性转子(图3-27),在H平面处存在一不平衡质量mH, 半径为rH。转子质心s(不计不平衡质量mH时)位于离 H不远的旋转轴线上(见图3-27a)。
先将这一转子放在低速平衡台上进行低速动平衡。 在转子二端面Ⅰ、ⅡmH的对侧加上二平衡质量,使:
m1r1 m2 r2 mHrH
各振动测量数据为:
A0 6.3123 (#2轴承)
B0
8.2120
(#3轴承)
在Ⅰ-Ⅰ平面加重后测得
数据为: A01 2.3265 B0 4.2262
在Ⅰ-Ⅰ平面加重的同时又在Ⅱ-Ⅱ平面加重后测得数据为
A02 1.2225
B02 2.3220
由以上所测数据可计算相关影响系数。
A1
m s4 t 2
(3-31)式右端中表示偏心质量沿轴向分布的曲线。由 于这是一周期函数,数学上已证明,任何周期函数均可展 开成三角级数。即:
实践证明,采用(不计转子变形影响的)刚 性转子的动平衡理论和方法,对挠性转子的平衡 达不到预期效果。挠性转子的动平衡技术,是近 代高速大型转子 设计、制造及运行的重要技术 关键问题之一
。
二、挠性转子平衡的特点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
式中: —加一公斤试重引起的振幅值; —在零刻度处加重引起的振动相对相位角
有了幅相影响系数,很容易求任意加重后轴承振动的变化。如果在Ⅰ平面任意角度处加重 ,根据线性条件,由 引起A轴承振动变化为;
上式表明,在加重径向平面内任意处加重 时,只要计算矢量乘积 即为 引起的振动变化。显然式中 (在一定转速下)已作常数看待了。对于同一台机组影响系数是常数,对于同一型号的机组可以通用(近似认为是一常数)。 •多平面加重 将转子启动升速至平衡试验转速,并让其稳定运转,沿轴线方向P个位置测取转子诸点的原始振动(振幅、相位),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
3.1 刚性转子的平衡 检查和调整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过程(或改善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方法),称为转子平衡。 3.1.1 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 一、转子不平衡类型 (一)静不平衡:如果不平衡质量矩存在于质心所在的径向平面上,且无任何力偶矩存在时称为静不平衡。它可在通过质心的径向平面加重(或去重),使转子获得平衡。
显然,同方向对称力 、 可以认为是由于静不平衡分量产生的,反方向对称力 、 ,可以认为是由动不平衡分量产生的。所以,对刚性转子而言,可用同方向平衡重量平衡静不平衡分量,用反方向平衡重量平衡动不平衡分量。 由以上讨论可知,与在二个平面内加二个平衡重量的结果相同,亦可在二个任意(垂直于轴线)平面上的相应位置加二个对称的共面平衡重量平衡静不平衡量,在另一相应位置加上二个反对称的共面平衡重量平衡动不平衡量,这样转子亦可获得平衡。
即:
由此可见,已将 、 分解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的对称力 、 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对称 力 、 了。由于 , 、 、 与 、 等效,即与不平衡离心力 、 等效。如果在 的相反方向加一对同方向的对称平衡重量(在Ⅰ、Ⅱ平面内),在 、 的相反方向加一对反方向的对称平衡重量(亦在Ⅰ、Ⅱ平面内),就可使整个转子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幅相影响系数法
对于转子——轴承系统,在确定的转速下, 转子的不平衡振动Ai与其不平衡量Uj之间可用一 系数 ij 相联系起来: Ai ij U j
式中 i 1,2,, P;j 1,2,, q , ij 反映了转子在i处的不平衡振 动和j处不平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称为线性影响系数,
• 单平面加重 设A轴承的原始振动为 A0 a0 在Ⅰ平面加试重 P P 后,A轴承的振动为 A01a01 因试重引起的振动变化应 为:M Mm A A
01 0
2. 影响系数计算
由定义得知:
AI
M m p Mm P Pp 10
M P
M 1m1 1 0
F11 、F12
如果转子上有多个不平衡离心力存在,亦可同样 分解到该选定的Ⅰ、Ⅱ平面上再合成,最终结果 都只有两个不平衡合力( A 、 B )(Ⅰ、Ⅱ平 面上各一个)。到此校正转子不平衡的任务就简 单了,即仅分别在Ⅰ、Ⅱ平面不平衡合力 A 、B 的对侧(反方向)加重(或去重),使其产生的 附加离心力与上述不平衡合力相等,这样转子就 达到了平衡。 (3) 分解为对称及反对称不平衡力(图3-8) 将Ⅰ、Ⅱ平面内的 A 、 B 力同时平移到某任一个 点0上,由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 B Bs BD A As AD
式中:G为不平衡重量,F0为不平衡离心力,因 此,对于一失衡转子,若阻尼一定,r,w一定, 则不平衡离心力F0与不平衡重量G成线性(比例) 关系,即该系统的振幅y与不平衡重量G成线性 关系。(3-7)式还表明,对于已知体系,阻尼 和wn一定,当w不变时,扰动力与振幅之间的相 位差角也就一定了,即振动(振幅)滞后于干扰 力的角度不变(图3-18)。
5. 不平衡振动的初步分析
平衡转子前对振动(振幅和相位)进行初步分 析十分必要。 刚性转子的任一不平衡离心力均可分解为任 选二平面上的一对对称力及一对反对称力.同理, 振动也可分解为一对对称分振动及一对反对称分 振动。 若在二支承转子两端测得A侧振动值为 A0 、B侧振 动值为 B 0 。将二振动矢量移动交于一点0,再
由此可见,已将 A
1 As Bs ( A B) 2
AD B D
、B
1 ( A B) 2
分解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的对称力 As 、Bs 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对称 Bs 、 BD 与 A 、 AD 、 力 A 、BD 了。由于 As , B 等效,即与不平衡离心力 F 、 F2 等效。如果在 1 即 : Bs 的相反方向加一对同方向的对称平衡重 As 量(在Ⅰ、Ⅱ平面内),在 AD 、 BD 的相反方向 加一对反方向的对称平衡重量(亦在Ⅰ、Ⅱ平面 内),就可使整个转子达到平衡。
图3-6二平面转子受力分析
正好组成力偶。经这样分解,得到了一般的不平衡状况,即将动静 混合不平衡问题归结为一个合力 F1, 2 和一个力偶矩F2· l的作用。前者 是静不平衡,后者为动不平衡。
F2 与Ⅱ平面中的 在0点求 F1 、F2 的合力 F1, 2 ,Ⅰ平面中剩下的 F2
式中:
M1
m1 m p
—加一公斤试重引起的振幅值; —在零刻度处加重引起的振动相对相位角
有了幅相影响系数,很容易求任意加重后轴 承振动的变化。如果在Ⅰ平面任意角度处加 重 Q Qq ,根据线性条件,由 Q 引起A轴承振 动变化为;
Mm A01 A0 AI
动平衡理论与方法
3.1 刚性转子的平衡
检查和调整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过程(或改善 转子质量分布的工艺方法),称为转子平衡。 3.1.1 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 一、转子不平衡类型 (一)静不平衡:如果不平衡质量矩存在于质心 所在的径向平面上,且无任何力偶矩存在时称为 静不平衡。它可在通过质心的径向平面加重(或 去重),使转子获得平衡。
(二)动不平衡 假设有一个具有两个平 面的转子的重心位于同一转轴 平面的两侧,且m1r1=m2r2, 整个转子的质心Mc仍恰好位于 轴线上(图3-3),显然,此 时转子是静平衡的。但当转子 旋转时,二离心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组成一对力偶,此 力偶矩将引起二端轴承产生周 期性变化的动反力,其数值为:
(4)
A0
0
A0
B0
A0
A0
B0
由图3-15—图3-17可以看出,当 A0 、B 0 的振动幅值相差很大,不管之间的夹角如何, 都是一侧不平衡,只要在一侧加(或减)平衡 质量,就可减小或消除振动。 以上对不平衡振动振幅、相位的初步分析, 可以简化平衡工作,提高现场平衡效率。 6. 刚性转子平衡的线性条件 由单自由度强迫振动可知,在干扰力的作 用下,系统振动的振幅(位移)和相位有如下 表达式:
2 l Fl m r w A B 1 L L g 。
这种由力偶矩引起的转子及 轴承的振动的不平衡叫做动不 平衡。
(三)动静混合不平衡 实际转子往往都是动静混合不平 衡。转子诸截面上的不平衡离心力 形成的偏心距不相等,质心也不在 旋转轴线上。转动时离心力合成成 为一个合力(主向量)和一个力偶 (主力矩),即构成一静不平衡力 和一动不平衡力偶。(图3-4)。
(2) A0 、B0 之间夹角很大(≈180º ),且振幅值相接近 (图3-13)。应加(或减)反对称平衡质量。 (3) A0 、B 0 之间夹角接近90º ,振幅值相差不大
(图3-14)。应在两侧加对称和反对称平衡质量。
振动初步分析
B 之间夹角不大,但振幅相差很大(图 、 3-15)。在A端加平衡质量(动.静) B 0 之间夹角很大(≈180º (5) A0 、 ),振幅相 差也很大( A0 B0 )图3-16)A端加(动.静)
二、低速动平衡 对于刚性转子,一般只进行低速动平衡就能满 足机组平稳运转的要求。对于挠性转子有时也要 先进行低速动平衡。 现场广泛使用动平衡台来进行转子低速的平衡。 它利用机械共振放大来确定不平衡重量的数值和 位置。
三、高速动平衡 低速平衡校正后的转子,高速时,可能平衡 状态不佳,故还需进 行高速动平衡。 (一) 相对相位法 利用相对相位变化 找平衡的方法称为相对 相位法。利用闪光灯或 光电头等均可达到测相 找平衡的目的。
二、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
(1)分解为一个合力及一个力偶 矩,以两平面转子为例。由理论力学可 图3-4三种不平衡 知,不平衡力(任意力系)可以分解为一个径向力和一个 力偶。
1.不平衡离心力的分解
图3-4三种不平衡
如图3-6所示二平面转子,不平衡离心力 F1 、F2 , 分别
2
2
置于Ⅰ、Ⅱ平面上。若在Ⅰ平面 0 点上加一对大小相等、 F F 方面相反的力 、 2 ,则 、F1 、 F2、 F 四个力组成 F2 的力系与原、力系完全等价。
(一)根据经验公式求得试加重量大小
P 1.5 A0W n R 3000
2
上式对n=3000r/min机组较为合适,
式中 A0—原始振幅(μm); R—加重半径(mm); m (Kg) W—转子重量
(二) 试加重量位置(方位)选择的原则
到目前为止,试加重量的方位选择主要依靠 经验 • 一般其不平衡重量超前测振点130~150º 。 •刚性转子可以盘动几次,以静止位置来试加重 量。 •对怀疑存在弯曲的转子,可根据晃度的测量结 果来判断试加重量的位置。 •利用平衡槽加重时,若该侧轴承振动相位为X, 试加重量角度可取为X-240º 。 •利用对轮加重时,若该侧轴承振动相位为X,试 加重量角度可取X-210º 。
F0 1 y 2 c 2 2 m w w 1 c c
2 c mw 将 代入后 n
F0 1 y 2 2 2 m wn 2 w w 1 2 2 w m w n n w 2 1 m wn tg 2 w 1 wn 由(3-5)式可知,当阻尼,转速w一定时,若w远 离wn( w wn,非共振情况)时, G 2 y F0 F0 rw 而 g
1. 定义
加试重后的振动矢量 原始振动矢量 ij j平面上加的试重
式中:下标 i 1,2,, P(轴承号即测取振动讯号位置) 下标 j 1,2,, q(加试重的径向平面号)
在零刻度位置加一单位质量后对某轴承引起的振动 (振幅及相位)的变化称为幅相影响系数(记为 ij 或 Kij)。影响系数是一矢量,表示为 。
3.1.2 刚性转子的平衡方法
凡工作转速高于第一阶临界转速(no>ncr1),且 挠曲不严重的转子均可视为刚性转子,(对于较短较粗 的转子,如风机、电动机、励磁转子均为刚性转子)可 以按刚性转子的平衡方法进行现场平衡。
一、试加重量的选择
利用试加重量,使机组振动振幅发生变化,以求得 不平衡质量与振幅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知晓单位不平衡 重会引起多大的振幅变化。若试加重量选得太小,振幅 变化不显著(不灵敏),选得太大,且加重角度不合适, 会造成启动紧张升速困难(机组振动振幅过大不安全), 因此正确选择试加重量的大小和加重方位至关重要,它 有利于减少机组平衡启停次数,缩短平衡时间。
F11
-
(2)向任意二平面进行分解(图3-7) 将不平衡离心力 、 分别对任选(径 向)二平面Ⅰ、Ⅱ进行分解。将 分解为Ⅰ、 Ⅱ平面上的平行力 、 同理,将 F2 分解为Ⅰ、Ⅱ平面上的平行 力 F21 、F22 ,
F22 为 迭加 为 A ;迭加 F12 、 B 显而易见,作用在Ⅰ、Ⅱ平面上的 A 、B 两力与不平衡离心力 F1 、 F2 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