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题库第六章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思修第六章教案

思修第六章教案

思修第六章教案教案标题:思修第六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思修第六章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行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行机制。

教学难点: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行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教学PPT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则新闻或现象,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等。

同时,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如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行机制。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企业或行业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问题。

Step 4:讨论与互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挑战等。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以提问一些关键问题,检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1)
正当程序通过正当程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行等基本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讨论:法治与法治的区别
讨论: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举身边的例子,讲身边的,如何培育法治理念;
提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举例:比如,同样是在路口闯红灯,普通老百姓被拦住又是开罚单又是扣分,而特殊牌照车辆则扬长而去,你想想老百姓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明明是违了章该罚他也不会服气。
总结: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运用法律的手段
服务大局,按照法治的方式服务大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课程导入:
1、由李天一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2、在公共汽车上抓小偷只要对方先动手自己就可以正当防卫打死小偷吗?
3、“拾到钱不还”只受道德谴责吗?
一、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
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防止冤案错案的发生
•提高司法的公正性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与国际接轨
•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设计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设计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思修第六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境界和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对人生的意义和幸福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讲解思修第六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幸福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对人生意义和幸福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

首先,讲解思修第六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人生的意义、境界和幸福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实例,深入讲解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内涵和要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3.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展开思考,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4. 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和幸福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更是实践中的问题,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人。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音频,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 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修第6章1、3节教案设计

思修第6章1、3节教案设计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3、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1、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公务员: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技术人员:质量第一,精益求精。商业服务员:顾客至上,公平交易。医务人员: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教师: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科技工作者:献身科学、造福人类财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公安司法人员:秉公执法,维护法律尊严文艺工作者:传播真与善,塑造美的化身
1、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热门职业种类:(1)贸易 (非传统的贸易)
(2)经纪人 (3)房地产开发 (4)律师 (5)教育 (6)医疗保健 (7)新闻出版 (8)服装设计制造(9)公关及策划
(10)旅游 (11)公务员 (12)注册会计师 (13)涉外文秘
(14)建筑设计师 (15)农业技师 (16)心理医生 (17)市场营销 (18)新材料、新能源开发 (19)网络服务 比如网络游戏开发
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后记(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材、教学方法的建议)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副页)
教学步骤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已经作好了准备,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所以,重视你自己,如果机会出现,你能否把握?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准备,机会仍然没有出现,那么不要叹气,机会的花朵肯定已经在远方盛开。——阿尔伯特•哈伯德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及反思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及反思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思修第六章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内涵和特点。

2. 掌握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言,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哪些矛盾,为什么存在这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35分钟)。

(1)学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和特点,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学习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涵和特点,包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 梳理(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特点和内涵,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和特点。

4. 练习(30分钟)。

(1)个人思考。

让学生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展开个人思考,思考这些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个人思考的结果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观点,共同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大学思修课教案第六章

大学思修课教案第六章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生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掌握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和特征2. 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3. 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难点:1. 理解人生价值观在人生道路选择中的作用2.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在人生道路选择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1. 介绍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和特征-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立场。

- 特征: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2. 讲解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指人们对于自己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 人生态度:指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法。

- 人生价值:指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取向和实现。

3. 分析人生价值观在人生道路选择中的作用- 指导人生目的的确立,使人们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 指导人生态度的形成,使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 指导人生价值的实现,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三、课堂讨论1.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四、总结本节课内容1. 强调人生价值观在人生道路选择中的重要性。

2. 呼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人生价值观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内容。

二、讲授新课1. 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法律含义、特征、产生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法律”进行了阐释,使学生对“法律”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法的创制、实施、法律借以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法律内容所体现的意志等角度来定义法律,旨在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含义。

情感目标: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法律的运行【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

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

这就需要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观看案例视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讲授新课法律案例:同学A在校道上捡到一副眼镜,放在宿舍的桌面上,在用电脑时不小心压坏了眼镜。

捡在别人丢失的东西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吗?同学A需要赔偿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大学思修第六章教案备课

大学思修第六章教案备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理解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 思想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信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1. 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3. 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的关系教学难点:1. 法律概念的理解与运用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与优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 介绍法律的定义、起源和演变过程。

- 分析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 结合实例,阐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介绍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 分析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如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等。

3. 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的关系- 阐述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分析宪法与法律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治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法治体系的关系。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讲授新课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介绍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 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现状和目标。

- 结合实例,阐述法治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力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六章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六章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教学目标】阐明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践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法》、《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婚姻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1.职业职业是从业者获得生活来源、建立和扩大社会关系、发挥其在所受教育中取得的专业技能、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专门工作活动。

职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社会分工的结果和表现,是一种以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从业人员与广大职业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正是在这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也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等。

大学思修第六章教案模板

大学思修第六章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概念、内涵,掌握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概念、内涵。

2.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如何将人生观与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价值观?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1. 介绍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概念、内涵。

2. 讲解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如: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等。

3. 分析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人生中的作用,如: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对人生行为的指导等。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四、课堂讨论1. 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生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如何将人生观与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2. 分析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

2. 分享自己的人生规划,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课堂讨论1. 讨论如何将人生观与价值观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生的重要性。

思修第六章第六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六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含义和特征。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最后落脚到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情感目标:既要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更要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教学难点:公民应该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如何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案例:2018合肥高铁女子扒门事件事件经过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罗海丽)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

该列车计划停留15分钟,事件在第14分钟处置完毕,未造成列车晚点。

事件结果1月10日上午,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

享有法律权利的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称为义务人。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思修第六章教案

思修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Ⅰ、教学目的:通过对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择业与创业、婚姻与家庭的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择业观、创业观和恋爱婚姻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Ⅱ、主要内容: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2、择业与创业3、恋爱、婚姻与家庭Ⅲ、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择业观、创业观和恋爱婚姻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Ⅳ、关键词:职业道德、家庭美德Ⅴ、教学时间:4学时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活离不开相应的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是职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既有许多共同特征,又有本质区别。

1、职业(1)职业概念:人们所专门从事的社会工作。

(2)职业特点:A 专业性与专门性: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活动内容和目的、方式比较专一。

B 长期性与稳定性:职业具有一定时间的存续性。

C 认同性与普适性:职业需要得到社会的道德与法律认同,获得合法地位,并且能够为普通公民所从事而不是特权行为。

(3)职业意义:A 个人价值:职业是个人谋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基本手段。

B 社会价值: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交换劳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2、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概念: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结构:A 从业者的个人道德品质。

B 从业者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A 一般属性:职业道德要符合社会认可的一般性、普遍性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B 特殊属性:职业道德具有本职业活动特别要求的个人品质和行业性道德规范。

3、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共同点:A 鲜明的职业性:所表达的都是对具体职业的要求。

B 明确的规范性:所提出的规范都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思修课第6章

思修课第6章

老汉在乘坐轮渡时,不知为何跳海轻生,被我船员救
起。当时老汉已昏迷,船员方世不顾老汉嘴有污物立 即对其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后又将其送至医院。在 其家属赶到时,我公司职工已监护了24小时。家属感 激万分,赠送锦旗表达谢意。象此类跳海轻生事件基
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几起,我船员每次都会奋不顾身,
勇敢相救,为公司赢得美誉。
四、判断题 10个
下次课导航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P170页】
同学们辛苦了! 下课!
第一节 【P153页】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大基本内 容
依法治国——法治核心 执法为民——法治本质 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社会使命 党的领导——基本原则
第一节 【P156-158页】
3、自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学生阅读(自学)
【事例】



舍己救人,不顾安危。2005年4月16日,一位奉化
第二节 【P159页】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1、法治思维方式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律至上——手段和工具 权力制约——法定和监督 人权保障——尊重和保障 正当程序—公信力和时限性
第二节 【P161-165页】
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三节 【P165-169页】
1、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 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3、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秉公执法的“铁”法官谭彦 秉公执法的“铁”法官谭彦
1990年3月16日,谭彦光法工作者,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 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依法办事,刚直不阿,做一 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司法战士!” 1993—1994年,他克服疾病折磨,审结案件105件,高出金院 法官平均结案数的49%,而且无一发回改判。 谭彦具有坚强的党性,无论是面对创业时的艰辛,还是身处 繁华环境,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秉公执法,被誉为“铁”法官。 1996年7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钢铁之躯托起神圣的天平—— 记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铁”法官谭彦》,谭彦成为全国政法 战线学习的楷模。 2004 年 11月28目,年仅 44 岁的谭彦带着对亲人的眷恋,对审 判事业的热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共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让学生懂得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感。

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准确把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

2、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3、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7、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9、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关系。

10、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1、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4、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思修第六章第五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五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四节《培养法治思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

情感目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须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教学难点:怎样培养法治思维【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享:吉林长春小伙小程捡到一张银行卡,并将7300元存入捡到的银行卡中。

发现存错后,小程找到银行,但银行拒绝退还欠款,也拒绝提供错存银行卡用户的个人信息。

(《新文化报》)你如何看待?小程能可以拿回7300元吗?其实,这事儿还真不赖银行。

首先,小程将捡到的银行卡随身携带,并将钱存入这张捡到的卡上,这属于个人过失,而并非由银行的系统漏洞所致;其次,银行拒绝将错存款项从他人账户返还小程,这也是起码的金融常识,毕竟,银行没有权力在错存银行卡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其账户;最后,银行不肯向小程透露错存款项流入账户户主的个人信息也属照章办事,因为银行有义务为用户信息保密,否则,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大可以“错存”为借口获取他人账户信息。

那么,谁来为“错存”行为纠错呢?答案只能是法律。

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错存款项流入账户户主,“没有合法根据”取得7300元收益,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给小程。

相对于从银行获悉该储户个人信息,小程更应该向法院提请求帮助,依法追回损失。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课堂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理解和运用法治思维呢?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观念。

二、教学内容2.1 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2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兴趣和思考。

3.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用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3.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5 教师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4.1 参与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讨论的质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

4.2 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案例分析的思路和结论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

4.3 提问回答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回答和提问的质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和保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另外,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要求。

六、板书设计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德 | 职业道德 | 家庭美德 | 个人品德七、教学参考资料•《大学思修教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教学大纲》。

大学思修第六章教案

大学思修第六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熟悉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治的热爱,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国家法律权威。

教学重点:1. 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教学难点:1. 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二、新课讲授1.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a. 介绍法律的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特征、作用等。

b. 讲解法律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法典到现代法治国家的演变。

c. 分析法律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2.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b. 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如民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

c. 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维护国家法律权威、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 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a. 介绍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b. 讲解我国法律部门的基本职能,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

c. 强调宪法和法律部门在维护国家法律权威、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 提问:同学们,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3. 教师总结: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其次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四、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的基本内容。

2.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的短文。

20XX思想道德修养教案第六章

20XX思想道德修养教案第六章

20XX思想道德修养教案第六章篇一:20XX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最新版教案篇二:20XX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最新版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篇三:20XX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sx6教案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第八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治理念,充分认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方式、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点评、学生参与讨论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实体与程序的关系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树立法律信仰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篇五:20XX版思修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析大学生活特点及其变化,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人生新阶段,塑造大学生形象。

思修第六章第四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四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治领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

情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教学难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8温州滴滴顺风车奸杀案8月24日13:30,被害人在微信群中确认已在车上。

8月24日14:09,被害人在微信群中称,进入无人山区,“怕怕,师傅开的山路,一辆车都没有”。

8月24日14:14,被害人发出最后四个字“救命”“抢救”,至此再无消息。

8月24日15:42,被害人好友,向滴滴平台阐明事情经过后,滴滴平台表示“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回复”。

8月24日16:00,被害人好友多次继续联系滴滴平台,确认事情进展。

同一时刻,受害人的另一名朋友向永嘉上塘派出所报案,要求获得司机具体信息(电话、车牌等),但无果。

8月24日17:42,滴滴平台表示已联系上司机,嫌疑人表示受害人没有上车。

被害人好友要求滴滴平台给出嫌疑人具体信息(电话、车牌等),被滴滴平台拒绝,称泄露用户隐私。

8月24日20:00以后,被害人好友得到消息称滴滴已将司机的车牌信息给警方。

8月25日 2:12 ,被害人好友在新浪微博发布寻人消息,引发网友和媒体关注。

8月25日凌晨4时许,犯罪嫌疑人,滴滴顺风车司机钟某被抓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判断题1.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对)2.在现代,“法”主要表现为“刑律”。

(错)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对)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则不一定表现为法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对)5.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原始社会没有法。

(对)6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制度。

(对)7.我国著名民法专家教授对"商事人格权"所作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错)8.法规清理,是最常见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工作。

(错)9.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对)10.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对)1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对)12 社会主义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实现了对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

(对)1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对)14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对)15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对)1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和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错)17.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错)18.法的最基本细胞是法律规范。

(对)19.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体系中,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的一个分支部分。

(错)20.法学中的"法的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内容渊源"。

(错)21.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自己的法律,所以对人民来说他不具有强制性。

(错)2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对)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对)24、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的思想基础。

(对)25、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26、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对)27、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对)28、每年12月1日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

(错)29、。

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国家领导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四是全民守法。

(对)30、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对)31、民主与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

民主与法治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又存在本质区别甚至相互制约。

(对)32、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

(对)33、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

(对)3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对35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对)36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对)37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对)38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对)39.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对)40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对)41我国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42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道路、奋斗目标。

(对)43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对)4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对)45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

(对)4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对)48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对)49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对)5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对)5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错5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对)53.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

(对)54.权利能够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错55. 2004年我国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原则(对)56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

(对)57.法律义务必须由具有法律职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设定,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对公民违法设定法律义务。

(对)58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对)5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对)60.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

(对)61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对)62.有权利就有救济,或者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对)63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对)64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对)二、单项选择1.制定规章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常委会B.杭州市人大常委会C.杭州市人民政府D.杭州市司法局【答案】 C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C)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的。

A.1988B.1993C.1999D.2004【答案】 C3.法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是 (A)A.规范 B.原则 C.概念 D.技术【答案】 A4.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D)年通过的。

A.1954B.1975C.1978D.1982【答案】 D5.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实现(C)在治理国家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A .宪法B .宪法、法律、法规C .宪法和法律D .法律【答案】 C6.国务院审计机关在(A)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A.国务院总理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国家主席D.全国政协主席【答案】 A7.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B)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 B8.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策的会议是(C)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 C9.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B)。

A.神圣权利B.光荣义务C.权利和义务D.神圣职责10.法的核心特征是 (A)A.国家意志性 B.规范性C.逻辑性 D.统一性【答案】 A11.(D)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

二是被法律赋予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责、不作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用权受监督B.违法受追究C.职权由法定D.有权必有责【答案】 D12.以下选项中,(A)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A.行政法B.合同法C.仲裁法D.民事侵权法【答案】 A13.(B)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A.诚信友爱B.民主法治C.公平正义D.安定有序【答案】 B14.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D)A.立法和守法上的平等B.立法、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C.立法和司法上的平等D.司法和守法上的平等【答案】 D15.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A.国家需要法律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答案】 A16.(C)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执法机关执法为民的外在体现。

A.勤政守法B.甘当公仆C.文明执法D.清正廉洁【答案】 C17.我们在强调学法用法的同时,还必须强调(B),只有这样,学法用法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取得实效,法治国家的构想才能实现。

A.培养立法意识 B.培养守法意识C.培养宣传法律意识 D.培养监督法的实施意识【答案】 B18.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C)A.权利义务相统一 B.重证据C.讲程序 D.情重于法【答案】 C19.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

这是指 (B) A.政治安全 B.国防安全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答案】 B20.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C)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 C21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表述不准确的是:A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实行封建等级制度;C维护专制皇权;D是刑罚宽严相济。

【答案】 D22法律的基本特征表述不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法律是资产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B是统治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其根本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