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宋元

合集下载

宋元散文发展历程

宋元散文发展历程

宋元散文发展历程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宋元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宋元散文的发展历程。

首先,宋元散文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

在宋代,散文逐渐从传统的文言文发展为诗散结合的散文。

这种散文形式注重音韵和语言的美感,强调修辞的运用,使得散文更富有韵味和感染力。

而到了元代,散文更加自由灵活,突破了古文的规矩束缚,采用白话文写作,使得散文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表达更加直接。

这种摆脱束缚的形式使得元代散文充满了新的生命力。

其次,宋元散文在内容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

宋代散文以议论文章和笔记为主,厚重而庄重,注重叙事和议论。

而到了元代,散文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涉及到的题材更加广泛,不仅有议论文、笔记,还有游记、山水田园的描写,以及对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评析。

元代散文的内容更加生活化,贴近民间,更加注重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最后,宋元散文的发展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

宋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这种稳定和繁荣的时代背景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到了元代,社会变动频繁,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阶级和士人,对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代散文中体现出了各种社会阶层的声音和情感,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

综上所述,宋元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明显的发展。

散文形式从传统的文言文发展为诗散结合的形式,到元代采用白话文写作,更加自由灵活。

内容上,宋代散文以议论文章和笔记为主,注重叙事和议论,而元代散文则更加多样化,贴近民间,注重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散文的发展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

总体而言,宋元散文的发展为后世散文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并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宋元文学发展史教学大纲

宋元文学发展史教学大纲

宋元文学发展史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国宋元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相关作品,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宋元文学的特点、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

课程目标1. 了解宋元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掌握宋元文学作品的重要代表和主题;3. 熟悉宋元文学的流派特点和作品风格;4. 了解宋元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价值;5. 培养学生文学研究能力和批评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宋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环境- 诗词、散文和剧作的发展与变革- 代表作品欣赏及文学特色分析第二单元:元代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元代文学的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诗词、散文和戏曲的发展与演变- 代表作品欣赏及文学特色分析第三单元:宋元文学流派与作品风格- 四家诗派和江西文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元杂剧的流派分化与演出特点- 浙派和宣和北院画派的文学创作影响第四单元:宋元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宋元文学对明清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宋元文学对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宋元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文学作品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将从参与度、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考量。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宋元文学史(第二版)- 刘启端、陈江华- 中国古代文学史- 郑振铎- 宋代文学研究论丛- 新华书店编。

古代文学发展

古代文学发展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瑰宝,它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和思想观念。

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宋元明清文学等,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

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开端,它包括了周代文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经典为主要表现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经》,《诗经》是古代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它由300余篇诗歌组成,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歌描写了社会百姓的生活和心情,雅歌讲述了宗族礼仪和政治生态,颂歌则是对君主治国的颂扬和褒奖。

《诗经》凝聚了当时的文化、风俗和音乐,它是中国诗歌渊源的代表,至今仍然对中国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诗经》相伴的经典之一就是《周易》,它是一部深奥而玄妙的哲学性经典,通过阐述繁芜的八卦来反映宇宙的万物变化,成为后来道家思想的主要源泉之一。

二、汉代文学汉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

该时期的文学作品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承了先秦文学的经典文学,又有各种故事小说和杂篇随笔等新兴文学。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记事体的文学作品,几乎包括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水平。

而《说文解字》、《庄子》、《列子》、《鬼谷子》等著作则是汉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庄子》以其丰富的叙事文学和哲学思考成为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一。

汉代的故事小说也为古代文学的丰富发展贡献不少。

比如《汉宫秋》、《赤壁赋》等历史滥觞的题材,以及《世说新语》、《醒世恒言》等反映社会生活、人性弱点和辛酸史实的小说,这些作品扩大了古代文学的表现面和受众层次,在今天仍然能够感人心弦。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已经有千年余年,但它的文学影响力和魅力却历久弥新。

这段历史时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时代,文学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当时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与不断的变革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开始,一路追溯到明清时期,全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先秦时期,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逐渐显现,中国古代文学迎来了辉煌的开端。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开山之作。

《诗经》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

除了《诗经》,先秦时期还有《楚辞》、《论语》等杰出的文学作品。

《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以其奔放豪放的情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著称。

而《论语》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以其严谨的思想观点和精辟的语言表达深受后世影响。

二、汉唐之间的繁华盛世汉唐之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西汉的韵文和散文繁荣,以及盛唐的诗歌风华。

在西汉时期,韵文成为了主流的文学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刘向的《说苑》等。

这些作品在结构和艺术手法上都体现了较高的创作水平,对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到了盛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

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作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作,其中的《静夜思》、《月下独酌》、《登高》等名篇至今仍为世人所传颂。

与此同时,盛唐时期的散文创作也繁荣起来,稍后的唐宋八大家以及后来的志怪小说,都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

三、宋元时期的文学变革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这一时期,词的出现和繁荣引领了中国文学的风潮。

宋代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词作,弘扬了词的艺术魅力。

而元代,则以杂剧为代表,成为当时文学的一大特色。

四、明清时期的文学传承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动荡的历史背景下的传承和延续。

明代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方面,其中以杨维桢、杨慎、杨虎城等人的诗作最为著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神话传说到先秦诸子百家,再到汉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文学巅峰,中国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在这些神话中,人们通过各种传说和故事,讲述了关于天地创生、神仙鬼怪、英雄豪杰的故事。

这些神话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理解和想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体裁。

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逐渐兴起,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

其中,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道家注重个体的修身养性,墨家则强调兼爱和公平。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唐盛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文人。

汉代的《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震撼了世人。

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巅峰,杜甫、李白等伟大的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疾苦。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宋代的词和元曲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明代的小说《西游记》、《水浒传》等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代的文学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出现了许多以红楼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更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和享受,更是一种智慧和启迪。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代和流派,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古代文学宋元时期要点整理

古代文学宋元时期要点整理

古代文学宋元时期要点整理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诗词、散文、戏曲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创新。

下面是对宋元时期文学的要点整理。

一、宋元时期文学的背景1. 社会背景:宋元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创作背景:宋代文人追求文艺的高尚境界,倡导以文学为主要媒介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想。

二、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1. 反映现实:文学作品注重刻画社会百态,揭露社会弊病,关注民生疾苦,展现了广泛而真实的社会生活。

2. 文人情怀:文学作品主题多涉及个人情感,情感真挚深沉,充满思乡、离愁、世俗之情等情感表达。

3. 修辞技巧: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修辞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如比兴手法、夸张手法、排比等,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1. 诗词:《宋词三百首》是宋代女词人陆雪琴编选的一部词集,收录了宋代一些优秀的词作;元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词作也是宋元时期的经典之作。

2. 散文:宋代散文大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宋元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代表之作,以自然景物与人物描写相结合,展现了文人豪情壮志。

3. 戏曲: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戏曲形式,以《西游记》、《红楼梦》等为代表,成为元代文学的瑰宝。

四、宋元时期文学的影响1. 文学艺术:宋元时期的文学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许多优秀创作样式和表达方式,对后来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传承: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思想启迪: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性的探讨,对当时社会的思想启迪和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作品深入反映了社会现象,展现了文人的情感,以及运用修辞技巧的艺术魅力。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宋元时期名词解释

37。

江湖诗派⑴基本性质: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

⑵得名由来:①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②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⑶代表作家:以戴复古、方岳为代表。

⑷主要特征:①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

②其成员大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吏。

③他们流转江湖,结诗酬唱,多效四灵体,崇尚晚唐体的轻巧之思,意于苦吟,尽量白描,以不用事为贵。

2。

西昆体⑴历史地位: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⑵得名由来:“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⑶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⑷主要特点: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特征,多为近体诗,如杨亿的《南朝》,但因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往往徒有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13。

山谷诗体⑴诗体作者: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⑵理论主张:①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②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⑶主要特征:①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②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⑷历史评价: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17。

江西诗派⑴历史地位: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⑵名称由来: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⑶主要成员: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⑷基本性质:①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②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③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联系。

古代文学的各时期特点

古代文学的各时期特点

古代文学的各时期特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明清时期的小说,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主题。

本文将从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文学特点进行论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

《诗经》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古代民间歌谣的集合,歌颂了农民的劳动和生活;《雅》是贵族阶级的文学作品,以歌颂君主和贵族的功绩为主;《颂》则是祭祀神灵的赞歌。

先秦时期的文学以古朴、简练、含蓄为特点,诗歌多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意境深远。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以诗词为主。

汉代的文学以乐府诗为代表,乐府诗是民间歌谣的一种形式,以描写民间生活和社会风貌为主题。

唐代的文学则以诗为主流,唐诗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代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诗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有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

唐代的诗歌风格多样,有豪放派的李白,也有婉约派的王之涣,形成了唐诗的多元化特点。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文学以词为主。

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词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宋代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词作以婉约、细腻、含蓄为特点,描绘了宋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元代的文学以戏剧为主,元曲是元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描绘人物性格和社会风貌为主题。

元曲以其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多样的题材,成为中国古代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以小说为主。

明代的文学以杂剧为代表,杂剧是一种结合了歌舞、音乐和表演的戏剧形式,以描绘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题。

明代的小说以《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这些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1.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 C )。

A. 王禹唐B. 穆修C. 柳开D. 林逋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 A )。

A. 《小畜集》B. 《河东先生集》C. 《穆参军集》D. 《嘉祜集》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 D )。

A. 李白B. 韩愈C. 王维D. 杜甫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 A )。

A. 白居易体B. 西昆体C. 宫体D. 晚唐体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

A. 欧阳修B. 苏轼C. 曾巩D. 梅尧臣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 B )。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C. 宋词的开创者D. 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 D )。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陆游D. 苏轼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 B )。

A. 柳开B. 苏洵C. 王安石D. 范仲淹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 D )。

A. 李维B. 丁渭C. 穆修D. 杨亿10. 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 范仲淹B. 欧阳修C. 王安石D. 晏殊1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 B )。

A. 范仲淹B. 柳永C. 欧阳修D. 苏轼12. 柳永的集子是( D )。

A. 《珠玉词》B. 《樵歌》C. 《清真词》D. 《乐章集》1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 C )。

A. 冯延巳B. 晏殊C. 欧阳修D. 柳永1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

A. 秦观B.柳永C. 晏殊D. 欧阳修15. 《淮海集》的作者是( D )。

A. 王令B. 柳永C. 贺铸D. 秦观16. 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 A )。

A. 周邦彦B. 柳永C. 苏轼D. 秦观17.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一、早期文学的萌芽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最早期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

这些作品以其抒情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诗经》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先秦时代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学深厚的历史渊源。

楚地的《楚辞》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汉唐盛世的文学繁荣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诗歌方面,王之涣、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政治、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的生动图景。

在散文方面,韩愈、柳宗元等文学家的作品也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思想深刻,文辞优美,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

另外,小说在汉唐时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如《大唐游仙传》、《搜神记》等作品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三、宋元明清的文学传承与创新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不断传承前人的文学精神,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以其文学思想的丰富和文学形式的多样而闻名,如苏东坡的词、辛弃疾的词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元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在对传统文学进行继承的也积极开拓新的文学领域,如元杂剧、明小说、清诗文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从古代先秦时期的《诗经》到汉唐时期的诗歌繁荣,再到宋元明清的文学传承与创新,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文学之所以能够如此绚丽多彩,是因为其在不断传承的也在不断创新。

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着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文学、汉唐文学以及宋元明清文学。

第一阶段: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古代中国的文字经历了从兽皮、骨头刻画符号到甲骨文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字出现后,开启了古代汉字的发展阶段。

在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的同时,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也开始形成。

最早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尚书》、《诗经》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风气,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主要有诗、书、礼、乐等。

《诗经》是先秦时期最早的诗歌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

这些诗歌主要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题,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易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在先秦文学中,还有《论语》、《孟子》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汉唐文学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赋、曲、剧等多个体裁。

在汉代,王充的《论衡》开创了辩证思维的先例,对后来的文学批评有重要影响。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被誉为“诗的盛世”。

著名的唐代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他们的诗歌以豪放苍劲、婉约细腻而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唐代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秋夕》等。

第四阶段:宋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末期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日趋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词、曲、小说等多个体裁。

宋代的文学以诗、词为主要表现形式,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宋代以来,词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创新激活的时期,它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宋元明清四代诗词流派演进与变革

宋元明清四代诗词流派演进与变革

宋元明清四代诗词流派演进与变革1. 引言1.1 概述宋元明清四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四个朝代涌现出了许多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和流派,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宋元明清四代诗词流派的演进与变革。

1.2 文章结构为了全面分析宋元明清四代诗词流派的演进与变革,本文将从宋代开始逐个朝代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探讨宋代诗词流派的发展情况,包括元白派、水墨派和士人文学派等。

接下来,在元代部分,我们将研究新乐府派、元曲以及后世元诗的传承和发展。

然后,在明代部分,我们将聚焦于文人新体诗、徐门派以及红楼梦中唱和、对仗和评话形式等在明代的发展与传承。

最后,在清代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清初古文运动、清代词坛的创新与发展以及乐府诗和律诗的复兴与变革。

最后,本文将对流派演进与变革的规律进行总结,并评价四代诗词流派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四代诗词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元明清四代诗词流派演进与变革的研究,探讨这一时期中国诗歌发展的规律以及各个流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艺术手法和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认识到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在文化传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也能够为今后古典文学研究提供参考,并启迪现代创作实践中的继承与创新思路。

2. 宋代诗词流派演进与变革2.1 元白派发展及特点元白派是宋代重要的诗派之一,它在唐宋继世相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元白派诗人以白居易为楷模,倡导文学的自然真实和生活的实用化。

他们追求平易近人的风格,强调现实生活中情感真挚、表达直接,并注重对日常琐事进行描写。

元白派形成初期,更多地影响于长短句文法、修辞手法和韵律结构上,主张言简意赅、排比对仗,并使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来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后来,元白派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创作体系,在其中融入了浪漫主义因素和抒发个人感情思想等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期文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突破。

宋朝文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而元朝文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

宋朝文学
宋朝文学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

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文字的细腻描写,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宋词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宋朝还产生了许多其他文学流派,如理学文学、辞章学等。

这些流派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宋朝文学的内涵。

元朝文学
元朝文学与宋朝文学有很大的区别。

元朝文学在保留了一定传
统元素的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它的特点是风格奇特,
充满了豪放的色彩。

在元朝,戏剧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

元曲成为元朝
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以艳丽的词藻、夸张的情节和生动的对白形
式为人称道。

元朝还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郑光
祖等。

此外,元朝的文学也表现出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元朝文学作
品多关注人民生活、揭露社会不公等内容,体现了底层人民的诉求
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结论
宋元文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

宋朝文学以其
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让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元朝文
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

总体而言,宋元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体系和风格。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形态。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发展规律。

在先秦时期,古代文学主要表现为诗歌和词赋,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在秦汉时期,文学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在隋唐时期,诗歌达到了高峰,诗人李白、杜甫等成为了代表性的文学人物;在宋元明清时期,小说逐渐成为主流文学,代表作品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强调情感的真实和深刻,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词中常常表现爱情、离别、乡愁等情感,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的情感世界。

古代小说也常常以情感为主题,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斗争,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悟。

古代文学以情感为核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深刻揭示了人类的生活和命运。

另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是重视人文关怀。

中国古代文学强调人文关怀和人生哲理,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反映社会风貌和人生百态,描绘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呼吁人们珍惜生命、关爱他人、追求真理。

古代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道德宣扬和人文关怀,通过文学作品传递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还注重意境表达。

古代文学强调意境的营造和表达,通过巧妙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境,使作品富有诗意和艺术美感。

古代诗歌注重抒情和意境的传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表现出诗歌独特的韵味和意蕴。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文学之一,它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庞大的体系。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主要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二、先秦时期1. 《诗经》和《楚辞》a) 《诗经》简介•描述:《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周代以前的社会风俗和人情。

•特点:内容广泛,表达方式简洁而直接。

b) 《楚辞》简介•描述:《楚辞》是我国汉族地区最早出现的长篇抒情骚才作品。

•特点:以唱咏离别和怀念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感情抒发。

三、汉朝文学1. 散文兴起及代表作品a) 司马迁的《史记》•描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纪传文和纵横表两部分。

•特点:具有较高的纪实性和史诗性,为后来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诗歌和曲文a) 曹操的《观沧海》•描述: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代表作品《观沧海》传世至今。

•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 文言小说兴起及代表作品a) 《三国演义》简介•描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特点:善于描绘人物形象和战争场面,以故事情节和英雄形象吸引读者。

2. 平仄律诗兴起及代表作品b)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田园诗人,其田园诗成为中国古代文人雅趣之一。

•特点:描绘大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美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唐朝文学1. 唐诗兴盛及代表作品a)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述: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特点:以抒发作者个人情感为主要特色,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2. 唐诗女子流兴盛及代表作品b) 宋玉的《赤壁赋》•描述:宋玉是唐朝著名的女性作家,以其优美而丰富的语言风格在唐代文坛上享有盛誉。

•特点:描写了战争中英雄壮丽景象和民间百姓悲欢离合。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生活方式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生活方式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生活方式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经历了较为丰富的发展,同时,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就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生活方式进行探讨。

一、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1.宋代文学艺术宋代是中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时期,特别是诗歌文学方面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了一个高峰,前人所谓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当属实据。

宋人追求的是“以文为主”的文学价值观,即作品可为文人的自我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的观察和描述。

其中宋代文学最为著名的就是宋词,而宋词又以宫词、江南词两个大派为代表。

宫词讲求华丽、庄重的艺术风格,并描写宫中妃嫔们的闲情逸致,多以结尾句“千里共婵娟”或“而今迈步从头越”作结尾,广为流传。

江南词则以自然、清新著名,以江南水乡的风景、人文环境为表现内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

而除了词,宋代对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也有极大的贡献。

在宋代,散文风靡文坛,成为诸多文学作品的主要体裁,代表作有吕祖谦《庐山谣》、周密《癸辛杂识》等。

此外,在小说方面,宋代出现了《五代史平话》、《水浒传》、《西游记》等众多经典的小说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元代文学艺术元代文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宋代文学艺术的传统,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作品,如元曲。

元曲是元代时期的一种地方戏剧,以音乐、舞蹈为主要特点,由于唱词条理清晰,词藻华美,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元代时期,杂剧、鼓词等多种戏曲形式不断涌现,其中以“南戏”(以苏州、扬州为代表)最为繁荣,到明代时期则主要表现为正剧、话剧两大派系,成为中国传统戏曲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元代散曲的成就十分显著,元曲的唱腔、音乐乐器和唱词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形式,引领了中国乐曲发展的趋势。

二、宋元时期的生活方式1.宋代生活方式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华昌盛、物产丰饶的时期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史:历史背景与文化考察》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史:历史背景与文化考察》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史:历史背景与文化考察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之一。

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史,并对其历史背景及所蕴含的文化进行详细考察。

第一部分: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先秦时期,诗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这个时期以楚辞、山海经等民间流传的口头传统作品为特点,表达了当时社会风貌、人民生活以及信仰体系。

第二部分:汉唐魏晋南北朝(公元2世纪-公元10世纪)汉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些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白居易的诗歌等。

同时,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宋元明清(公元10世纪-20世纪前半)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其中,元曲、唐诗宋词以及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都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并广为流传。

同时,文人学士考试制度的兴起也为文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第四部分:现代及近现代(20世纪后半至今)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古代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个时期,一些新兴派别如“实事求是”的鲁迅主义和“美育民族”的巴金主义逐渐崭露头角。

此外,小说和诗歌仍然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在当代作家中取得了极高的声誉。

结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史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

它不仅记录了人们生活与心灵的感悟,还承载着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千百年来的杰作,并体会到它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史:历史背景与文化考察》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宋代文学宋王朝(特别是北宋王朝)重视文人,智能更要官职都由文职担任,使得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善于并乐于发表政见,这是宋代文人特有的风貌。

这就造成了文人非常重视文学的政治教育功能,甚至把文学的政治功能至于审美功能至上。

在主题上表现出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反映社会,干预政治,随之而来的是议论成分的加强。

因为重视思想上的教育,所以宋代的印刷和教育事业都非常发达,这造成了宋代文人的修养很高,也就使得他们能更加深入地思考社会和人生,文学上也显得更加深沉。

词的繁荣宋初的百余年,国内比较安定,生产持续发展,成事经济高度繁荣。

但是得都城汴京(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还有成都等城市都是人口多的大城市。

在城市中还取消了居住区和商业区的界限,不禁止夜市,这为商业和娱乐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而且,宋王朝优待士大夫,官员的俸禄及收入都比较优厚,生活比较奢华,甚至对百姓的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繁荣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学形式,比如说话、影剧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词。

词最开始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会场合供给歌女歌唱的。

宋代的官员都是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酌低唱。

这有利于这种歌唱事业的发展。

宋代文学家政治抱负和个人追求分开,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的、社会的严肃的内容,而用词来表现个人私生活的情感,这样,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界,词主要是用来娱乐的。

而歌女的唱词也需要大量的人来进行创作,这样,文人的创作也有了需求的场所,词这种艺术形式就渐渐有了发展。

(词是曲子词,词牌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也就是曲子是一样的,格式是一样的,只是填了不同的词)词的发展宋初的词常常写的短小(小令),风格很柔美、婉约,主要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

范仲淹,因为他有从军的经历,对于词的风格有所影响和改变。

词分为两个流派:婉约派、豪放派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边塞,给人凄凉感觉,大雁飞去、号角吹响、长烟、落日、孤城、增加凄凉之意,浊酒、家万里体现了思乡。

这首词已经跳脱了歌女演唱的范畴,拓宽了词的境界。

注释:1.塞下:边境险要之地2.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3.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4.角:军中的号角。

5.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6.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8.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9.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10.羌管:羌笛。

11.霜满地:喻夜深寒重柳永开始大量地创作慢词(篇幅较长,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这也相应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开始由雅变俗,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

下面是两首都是写送别的词,看看有什么不同。

踏莎(suo)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词写离情。

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

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送别都带着一些暖意,写的很柔美、很温馨,因为选择的都是暖色调的,而不是很凄凉的感觉。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很伤感。

寒蝉,声音还是凄切,已经是秋天了,雨刚下过,一开头就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设帐饮酒也没有情绪,正要再说几句话,小舟催促着要上路了,手拉着手泪眼婆娑,说不出话来,更加重了凄凉氛围。

下一段就是直接抒情,本来离别就是很伤感的,更难以忍受的离别又是在秋天,今晚酒醒了在哪里呢,杨柳岸,晓风残月,景色都变了。

下一段写的更是伤感。

注释:凄切:凄凉急促。

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经年:年复一年。

风情:风流情意。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她的一生,享受过幸福,也经历过痛苦。

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生活很幸福。

闺房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的婚姻是她主要的生活理想。

李清照早期的2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的是少女时候,生活充满了情趣,虽然花被雨打落了,但并不觉得伤感。

后期李清照的丈夫出去做官,夫妻经常两地分别,这时候写的词就带一些伤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音同点)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解释:藕谢了,香气没了,竹席有了寒气。

增加了凄凉的感觉。

伤感的时候皱着眉的,眉头刚刚舒张,心里又开始忧愁,这种感情很难消除。

李清照晚年时候,丈夫去世,国破家亡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亲人不在的孤单、伤感和愁绪。

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豪放,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

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音同敌)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

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

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

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

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炙:烤肉的卢:是跑的很快的战马辛弃疾的词跟之前的词人不同,非常豪气,词人还有一首代表作,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可课下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流传诗歌最多的词人。

很小就立下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

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僵卧:挺直躺着,指卧病在床。

僵:僵硬,僵直。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悲哀。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戍轮台:守卫边疆(jiāng)。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的新疆轮台县。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夜阑:夜将尽。

阑:残尽。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话本小说“说话”的本意是口传故事,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说话艺人增多,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

随着这种活动的兴盛,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体也越来越多,称为“话本”。

话本就是说话的底本,就是后来的小说。

诸宫调,杂剧的雏形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窦娥冤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

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

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

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

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

蔡婆有病,想吃羊肚儿汤,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里,蔡婆因呕让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

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