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氯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中的游离氯含量控制与调节

污水处理中的游离氯含量控制与调节
总结词
增加曝气量可以提高氧化效率,降低游离氯含量。
详细描述
通过增加曝气装置的功率或数量,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游离氯的氧 化反应,降低其含量。同时,曝气量的增加还有助于改善污水的生物处理效果 ,提高整体处理效率。
调节pH值
总结词
通过调节污水的pH值可以影响游离氯的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而控制其 含量。
02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中的氯含 量逐渐增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03
控制和调节游离氯含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 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氯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
氯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在污 水处理中用于杀菌和消毒。
氯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 生长,降低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氯在污水处理中还具有除臭、 除味、除藻等作用,提高污水 处理效果。
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杀菌效果
游离氯可以杀死污水中的 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氧化效果
游离氯具有强氧化性,可 以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 还原性物质,促进污水处 理。
抑制生物增长
游离氯可以抑制污水中微 生物的生长,防止二次污 染。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影响
游离氯可能对水体中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 生态平衡。
污水处理中的游 离氯含量控制与 调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目录
• 引言 • 游离氯的特性与作用 • 游离氯含量的影响 • 游离氯含量的控制与调节方法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而游离氯含量控 制与调节是其中的关键步骤。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

有效氯_活性氯_游离氯_总氯_余氯有什么区别_测定方法[1]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1、有效氯、活性氯:指含氯消毒剂中有氧化性的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对于NaOCl和Ca(OCl)2指+1价Cl的质量分数。

通常用盐酸与之反应放出的Cl2来间接测定。

2、游离氯:Cl2单质。

3、总氯:化合物中Cl的质量分数。

4、余氯:自来水中残留的Cl2。

(自来水工业术语)用余氯试纸检测。

一、有效氯测定方法:A1 碘量法原理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A2 试剂A2.1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A2.2 2mol/L硫酸溶液。

A2.3 10%碘化钾溶液。

A2.4 0.5%淀粉溶液。

A3 操作方法称取含氯消毒剂1.00g,用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向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碘化钾溶液10mL,混匀的消毒液5mL溶液即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混匀后加蒸馏水于碘量瓶缘,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0.5%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的总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

A4 计算: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氯含量,亦即1mol/L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0.0355g有效氯,因此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c*v*0.035有效氯含量(%)=——————*100%w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浓度;v——消耗代硫酸钠的体积,ml;W——碘量瓶中含消毒剂的量,g。

二、游离氯与总氯测定方法:CL17氯分析仪能够基于所加入试剂分别对游离氯或总氯进行测定。

然而,CL17不能同时测定这两项参数。

三、活性氯测定方法:使用活性氯试条。

四、余氯测定方法:一、方法原理余氯在酸性溶液内与碘化钾作用,释放出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游离氯质量控制标准样

游离氯质量控制标准样

游离氯质量控制标准样
游离氯的质量控制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游离氯质量控制标准:
1. 中国标准:在中国,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游离氯与水接
触时间应不小于30分钟,出厂水中游离氯的限值为4mg/L,出厂水中余量应不小于/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应不小于/L。

2. 美国标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规定,饮用水中的游离氯限值为
4mg/L,余氯量应在/L之间。

3. 欧洲标准:欧洲饮用水指南规定,饮用水中的游离氯限值为5mg/L,余
氯量应在/L之间。

4.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准则对余氯含量给出的准则值为:游离氯不高于/L,化合氯不高于/L。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都是基于公共卫生和安全考虑而设定的,具体实施时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水质、处理工艺和供水系统等因素进行调整。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始终遵循当地的标准和指南,以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游离氯和总氯的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游离氯和总氯的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游离氯和总氯的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1、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1.1游离氯的测定在pH 为6.2~6.5的条件下,游离氯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生成红色化合物,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

1.2总氯的测定在pH 为6.2~6.5的条件下,存在过量碘化钾时,单质氯、次氯酸、次氯酸盐和氯胺与DPD 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

2、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中水和污水再生的景观用水中的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方法检出限(以Cl 2计)为0.02mg/L,测定范围(以Cl 2计)为0.08~5.00mg/L。

3、试剂3.1实验用水:不含氯和还原性物质的去离子水或二次蒸馏水3.2浓硫酸(ρ=1.84g/mL)3.3碘化钾:晶体3.4次氯酸钠溶液(ρ(Cl 2)≈0.1g/L):由次氯酸钠浓溶液稀释而成。

3.51.0mol/L 硫酸溶液3.62.0mol/L 氢氧化钠溶液3.7正磷酸(ρ=1.71g/mL)3.8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 2Cr 2O 7)=100.0mmol/L3.9硫酸亚铁铵贮备液:c[(NH 4)2Fe(SO 4)2·6H 2O]≈56mmol/L3.9.1标定:向250ml 锥形瓶中,一次加入50.0ml 硫酸亚铁铵贮备液、5.0ml 正磷酸和4滴二苯胺磺酸钡指示液。

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墨绿色,溶液颜色保持不变为终点。

此溶液浓度以每升含氯(Cl 2)毫摩尔数表示,按式(1)进行计算。

12212c V V c(1)式中:c1---硫酸亚铁铵贮备液的浓度,mmol/L;C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mol/L;V2---滴定消耗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V1---硫酸亚铁铵贮备液的体积,ml;2---每摩尔硫酸亚铁铵相当于氯(Cl2)的摩尔数。

注:若V2小于22ml,应重新配置硫酸亚铁铵贮备液。

游离氯标准溶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游离氯标准溶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游离氯标准溶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游离氯标准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溶液,用于测定水中游离氯的含量。

游离氯是指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氯元素,在水中通常以氯离子(Cl-)的形式存在。

游离氯的测定对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游离氯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一般是通过配制一定浓度的氯离子溶液,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其精确度和可靠性。

在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溶解氯化物或氯酸盐物质,或者通过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离子溶液。

游离氯标准溶液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饮用水和游泳池水质监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准确测定水中游离氯的浓度,以确保水质安全和卫生。

此外,在环境监测和水处理领域,游离氯标准溶液也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和控制水中有害氯物质的含量。

此外,它还在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实验室中用于标定仪器和校准测试。

为了确保游离氯标准溶液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溶液的浓度测定、纯度检测和稳定性测试等。

这些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游离氯标准溶液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游离氯标准溶液在水质监测、环境保护和实验室分析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游离氯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将不断完善,为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和更有效的水质管理提供支持。

在未来,游离氯标准溶液有望在水质监测及其他相关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下内容:文章结构要求:在本篇文章中,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叙述: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游离氯标准溶液的背景和重要性,接着详细介绍游离氯标准溶液的定义,并探讨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随后,将重点讨论游离氯标准溶液的质量控制,包括如何确保其准确度、稳定性和一致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游离氯标准溶液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旨在提高读者对游离氯标准溶液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下面将逐个章节进行详细介绍。

加药分析,总余氯与游离氯,Cl-游离氯,规范,加药量确定

加药分析,总余氯与游离氯,Cl-游离氯,规范,加药量确定

总余氯与游离氯氯Cl处于0价态时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元素周期表上可以看出其氧化性仅次于F。

(呃,当然臭氧的氧化能力更高。

)ClO-根中Cl元素的价态是+1!!具有比单质氯更高的氧化能力。

因为被常用于水体中的杀菌和有机物降解。

游离氯(Free Chlorine)"Free chlorine" is both the hypochlorous acid that has the sanitizing (killing) ability, and hypochlorite ion.游离氯是指水中次氯酸和次氯酸盐中Cl的含量。

这里要重点讲一下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的消毒。

有很多文献表示次氯酸比次氯酸根有更好的消毒效果,但是是用一种1+1=2的方式让大家记住。

我一直不解,起作用的元素是氯,和酸或者盐的组成有什么影响么?最后居然是在大学的给排水教程里面找到的原因。

首先细菌的表层是带负电荷的,这是已经被证实的需要我们1+1=2的方式记住的。

“HOCl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

当HOCl分子到达细菌内部时,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

”- 《给水工程》(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58页可惜次氯酸盐水解后形成次氯酸根,带负电荷,难以接近细菌表面,很难达到杀菌的目的了。

ClO- + H2O = HClO + OH- (可逆)上式可见,在PH较低的情况下,主要以HCLO存在,具有较好的杀菌性能。

总余氯(Total Chlorine)"Total chlorine" is a measurement of both "free available chlorine" and the chloramines (combined chlorines) that have no sanitizing ability.总余氯是指那些拥有杀菌能力的游离氯和没有杀菌能力的氯胺的总和。

淡盐水脱氯工艺讲解

淡盐水脱氯工艺讲解
淡盐水脱氯工艺讲解
一、淡盐中的游离氯是何物?怎样产生的? 1、氯水在淡盐水中的溶解为溶解氯,溶解量与淡盐水的温 度、浓度、溶液上部的氯气分气压、溶液PH值等有关。 CI2+H2O→HCLO+HCL HCLO →H++ClO①氯气在淡盐水中的溶解 2、以ClO-形式存在,由于电解过程中OH-离子反迁移通过离 子膜到达阳极侧与CI2发生副反应生成ClO2 OH- + CI2 →ClO- + Cl- +H2O ②电解过程中阳极侧发生的副反应 注:电流效率越低,反迁移的OH-越多, ClO- 生成的也越多。 两部分、脱除淡盐水中游离氯的方法? 1、物理脱氯 ①真空脱氯 ②空气吹除脱氯 2、 化学脱氯 实行操作: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脱氯技术经济效益,回收氯 气,一般先采取物理脱氯法将部游离氯脱除后,再用化学 脱氯法将剩余的游离氯除去。
淡盐水脱氯工艺讲解
三、物理脱除和化学脱除的原理是怎样的? 1、物理脱氯:破坏化学平衡和相平衡,使平衡向着生成氯气 的方向进行。 ①在一定的温度下增加溶液酸度 ②降低氯气液体表面的氯气分压 2、 化学脱氯 添加还原性物质(亚硫酸钠溶液) CI2+H2O→HCLO+HCL HClO →H++ClOCI2+2NaOH+Na2SO3 →2NaCl+ Na2SO4+H2O
淡盐水脱氯工艺讲解
二、淡盐水为什么要脱去游离氯以后,才能返回一次盐水使用? 1、淡盐水成份 NaCl: 205±5 g/L p H : 2.5~3 游离氯:600 ~ 800 mg/L 温度:80 ~ 85℃ 2、 淡盐水中的化学平衡 CI2+H2O→HCLO+HCL HCLO →H++ClOHCLO →HCl+O 结论:游离氯腐蚀设备、管道,阻碍一次盐水精制过程中沉 淀物形成,损害二次盐水中螯合树脂塔中的树脂。

氯离子和游离氯的关系

氯离子和游离氯的关系

氯离子和游离氯的关系
氯离子和游离氯是化学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
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

氯离子是指氯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后所形成的带负电荷的
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通常会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
(Cl-)。

氯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它在化合物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氯化钠(食盐)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

而游离氯则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单质氯原子或氯分子(Cl2)。

氯气是由两个氯原子组成的分子,它是一种常见的卤素气体,在常
温下呈黄绿色。

氯气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电解氯化物溶液得到。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于,游离氯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氯离子。

例如,当氯气溶解在水中时,会生成氢离子(H+)和氯离子(Cl-),这就是氯气与水发生反应形成氯离子的过程。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氯气常常被用来制取氯化物化合物,这些化合
物中就包含氯离子。

总的来说,氯离子和游离氯之间的关系是,游离氯可以通过化
学反应形成氯离子,而氯离子则是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种离子形式,它们之间密切相关,共同参与着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氯离子和游离氯的关系

氯离子和游离氯的关系

氯离子和游离氯的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氯离子和游离氯是两种与氯元素相关的物质,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氯离子是氯元素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是常见的物质之一,而游离氯则是指在自由状态下的氯元素,没有与其他原子或离子形成化学键。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氯离子和游离氯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环境和生活中的作用。

让我们从氯元素的基本性质开始。

氯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Cl,原子序数为17。

在常温常压下,它是一种呈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约2.5倍。

氯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和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在自然界中,氯存在于盐湖、海水、岩石和地壳中,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元素之一。

氯可以形成许多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氯化钠(NaCl),即食盐。

当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就形成了氯离子(Cl-)。

氯离子是一个稳定的离子,可以溶解在水中,并在水溶液中传导电流。

这也是为什么盐水可以导电的原因,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氯离子。

游离氯则是指没有形成化学键的氯原子或氯分子。

游离氯主要存在于自由氯气(Cl2)的形式,即为两个氯原子共享电子所形成的分子。

自由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游离氯通常不会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而是通过工业生产或实验室制备的。

氯离子和游离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很多化学反应中,氯离子和游离氯都是重要的反应物或产物。

在水处理过程中,会加入氯气或氯化物来消毒水源,其中氯气会被水分解成氯离子和游离氯。

氯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用于制备氯化物、塑料、溶剂等化合物。

在生活中,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常用的漂白粉就是一种含有氯的化合物,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氯也广泛应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和净化,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过量的氯离子或游离氯可能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在使用氯制品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

氯离子和游离氯是与氯元素密切相关的物质,它们在化学反应、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游离氯和总氯

游离氯和总氯

游离氯和总氯游离氯和总氯游离氯又称为游离余氯(活性游离氯、潜在游离氯),以次氯酸、次氯酸盐离子和单质氯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总氯又称为总余氯,即游离氯和氯胺、有机氯胺类等化合氯的总称.氯以单质或次氯酸盐形式加入水中后,经水解生成游离氯,包括含水分子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离子等形式,其相对比例决议于水的pH和温度,在一般水体的pH下,重要是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离子.游离氯与铵和某些含氮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化合氯.氯与铵反应生成氯胺: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游离氯与化合氯二者能同时存在于水中.经氯化过的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的出水,通常只含有机化合氯.水中氯的来源重要是饮用水或污水中加氯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电镀废水中加氯分解有毒的氰化物.氯化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可使含酚的水产生氯酚,还可生成有机氯化合物,对人体非常有害,并可因存在化合氯而对某些水生物产生有害作用.⒈方法选择碘量滴定法适用于测定总氯含量1mg/L的水样.以DPD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进行滴定,可分别测定游离氯、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化氮.当含量较低时,还可采纳DPD(N,N—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氯在水中很不稳定,尤其含有有机物或其他还原性无机物时,更易分解而消失.因此,应在采集现场进行测定.㈠N,N—二乙基—1,4—苯二胺光度法⒈方法原理游离氯在Ph6.2~6.5与N,N—二乙基—1,4—苯胺(DPD)直接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用光度法进行测定.⒉干扰及除去①氧化锰和化合氯都有干扰,可单独测定,并在结果计算中予以校正.②其他氧化剂也有干扰,如溴、碘、溴化铵、碘化铵、臭氧、过氧化氢、铬酸盐、亚硝酸盐、三价铁离子和铜离子.常会碰到的二价铜离子(8mg/L)和三价铁离子(20mg/L)的干扰,可被配入缓冲液和DPD试液中的Na2—EDTA所掩蔽,铬酸盐的干扰可加入氯化钡除去.③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方法可测定的含氯浓度范围为0.05~1.5mg/L游离氯.超过上限浓度的样品可稀释后测定.本方法适用于经加氯(或漂白粉等)处理的饮用水、医院污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等的监测.⒋仪器①容量瓶:100ml.②分光光度计:适用于500nm和配备有光程长10mm或更长的比色皿.⒌试剂1)硫酸溶液(H2SO4=1mol/L):取800ml水,并于不断搅拌下当心地加入54ml硫酸(=1.84g/ml),冷至室温并稀释至1000ml.2)氢氧化钠溶液(2mol/L):称取80g氢氧化钠颗粒加至锥形烧瓶内的800ml水中.不断搅拌至全部颗粒完全溶解,待溶液冷至室温后稀释至1000ml.3)碘酸钾储备液(1.006g/L):称取于120~140℃烘干2h的优级纯磺酸钾1.006g,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内,加水至标线,混匀.4)碘酸钾标准溶液(10.06mg/L):吸取10.00ml储备液置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约1g碘化钾并加水至标线.使用当天配制此溶液,置棕色瓶中备用.1ml此标准溶液含10.06µg碘酸钾,相当于10.0µg氯(Cl2).5)缓冲溶液(Ph6.5)、DPD溶液、碘化钾晶体、次氯酸钠溶液、二苯胺磺酸钡指示剂:①缓冲溶液,Ph6.5:在水中依次溶解24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或60.5g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和46g磷酸二氢钾(KH2PO4).加入100ml浓度为8g/L的二水合EDTA 二钠(C10H14N2O8Na2·2H2O)或0.8g固体.必要时,加入0.020g氯化汞防霉菌繁殖及试剂内痕量碘化物对游离氯检验的干扰.稀释至1000ml,混匀.注意汞盐剧毒,应**处理.②碘化钾:晶体.③次氯酸钠溶液(商品名,安替福民),含Cl2约0.1g/L由浓溶液稀释而成.④二苯胺磺酸钡指示液,3g/L:溶解0.3g二苯胺磺酸钡(C6H5—NH—C6H4—SO3)2Ba))于100ml水中.⒍步骤⑴试样的制备检查水样是否近中性,如偏酸或偏碱,用稀碱液或稀酸液中和,或在下一步操作中增大缓冲液的用量.⑵校准曲线的绘制向一系列10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碘酸钾标准溶液0、0.50、1.00、3.00、5.00、10.00、15.00ml,加水至50ml.加入1.0ml硫酸溶液,并于1min后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各管分别转移至在不超过1min前加入5ml缓冲液和5mlDPD试剂的**个100ml比色管中,混匀(见注).然后将各配制好的标准溶液相继移入10mm比色皿,并在2min内,以水为参比,于51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后绘制校准曲线.注:分别制备各个标准溶液并立刻测量,以免缓冲液和DPD的混合液在操作过程中放置过久而显现虚假的红色.⑶测量取试样100ml(如游离氯浓度超过1.5mg/L则取较小体积试样,并稀释至100.0ml),移至预先加入5ml缓冲液和5mlDPD试剂的100ml比色管中,混匀.将此溶液注入比色皿,并立刻按与校准曲线相同条件测量吸光度.记录从校准曲线上读取的浓度(C1).⑷干扰校正为校正氧化锰的干扰,置100ml试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ml亚砷酸钠溶液或硫代乙酰胺溶液,混匀,再加入5.0ml缓冲液和5.0mlDPD试剂,混匀.将此溶液注入比色皿,并立刻与校准曲线相同条件进行测量.记录从校准曲线读取的氧化锰相当于氯的浓度(C2).⒎计算游离氯(Cl2,mg/L)=式中:C1 测定试样所得氯的浓度(mg/L);C2氧化锰相当于氯的浓度(mg/L),如不存在氯化锰,C2=0;V0试样*大体积(V0=100ml);V1 试样中含原水样体积(ml).上述以毫克/升(mg/L)表示的氯(Cl2)浓度,可乘以转换系数0.0141而表示为毫摩尔/升(m mol/L).⒏精密度和精准度①室内精密度:八个试验室共10个组分析7种类型共81个含量范围在0.055~1.35mgL的样品,所得试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4%~8.5%范围内.②加标回收率:八个试验室共10个组分析包括饮用水、医院污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等在内的、浓度范围为0.055~1.44mg/L的49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2.0%~110.6%;平均回收率为100.0%;其95%的置信区间为88.1%~111.7%.9.注意事项①当样品混浊或有色将影响光度法测定时,不可过滤或脱色,以免游离氯损失.此时可采纳补偿法,即以纯水代替DPD试剂加入试样作为空白,或者以水样作参比将光度计调零后再测试样,以补偿其干扰影响.②当样品含游离氯浓度高时,加入的DPD试剂所显深红色很快就褪尽,这是由于被氧化而显色的试剂随即又被游离氯漂白,此时应将样品稀释后再测定.③含有机物较多的样品如医院污水等,测定时其显色完全时间较长,操作时除非使用记录式光度计,应相继进行多次测量,以便选取显色相对稳定后的测量值.④盛过显色液的比色皿必要时应处理,常用处理方法是先用(1+1)的乙醇—10%盐酸荡洗,再用水充分洗涤干净.⑤测量波长除510nm外,经用记录式光度计对显色液进行自动扫描,发觉在550nm处另有一相像汲取峰,而在325nm紫外线下有大约高出一倍的汲取峰,这特别适合于测定浓度较低和有肯定底色的样品.⑥水样中游离氯极不稳定,应在采样现场立刻测定,并自始至终避开强光、振摇和温热.⑦应使用不含氯和还原性物质的纯洁水.。

反渗透膜 游离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反渗透膜 游离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反渗透膜游离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反渗透膜和游离氯的基本介绍。

概述:反渗透膜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高压力将水从一个浓度较高的溶液中压出,从而实现对水中杂质的去除。

游离氯是水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自来水中加入的氯消毒剂。

游离氯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去除游离氯。

本文将首先介绍反渗透膜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进而探讨反渗透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随后,我们将重点解析反渗透膜对游离氯的去除效果,并讨论游离氯对水质的影响。

此外,我们将分析反渗透膜在去除游离氯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前景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主题,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反渗透膜与游离氯之间的关系,为水处理工程提供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反渗透膜的定义和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反渗透膜去除游离氯的效果,并分析其优势以及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前景和挑战。

最后,通过总结结论,我们将得出关于游离氯与水处理的结论,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下面,我们将开始正文部分的撰写,首先,我们将介绍反渗透膜的定义和原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引言部分将对反渗透膜和游离氯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目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阐述反渗透膜的定义和原理、反渗透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反渗透膜对游离氯的去除效果;结论部分将总结游离氯对水质的影响,探讨反渗透膜在去除游离氯中的优势,并展望反渗透膜在水处理中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介绍反渗透膜在去除游离氯方面的应用,对读者了解反渗透膜的定义和原理、游离氯的影响以及反渗透膜在水处理中的前景具有较高的价值。

同时,文章的结构清晰明了,容易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反渗透膜在去除游离氯方面的应用和效果,以及游离氯对水质的影响。

反渗透膜 游离氯

反渗透膜 游离氯

反渗透膜游离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反渗透膜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过滤和净化水的膜分离技术。

它使用高压将水从含有溶解固体、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杂质的水中挤出,从而产生洁净的水。

而游离氯则是指水中的氯离子,一般由于消毒剂中的氯或氯化物在水中的分解而生成。

在水中的游离氯含量过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水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游离氯进行有效去除,而反渗透膜正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在反渗透膜系统中,游离氯的去除通常通过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来实现。

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活性炭过滤和颗粒过滤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颗粒,同时能有效去除部分游离氯。

而后处理工艺中,往往会加入专门的去氯器或添加药剂来去除水中的游离氯。

反渗透膜本身也能在过程中去除一部分游离氯,因为游离氯的分子尺寸较小,能被膜孔截留。

反渗透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来实现对游离氯的有效去除。

在家庭用水系统中,反渗透膜系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

通过安装反渗透膜系统,家庭可以直接在自家自来水中实现高效过滤、净化水质,确保家人饮水健康。

通过反渗透膜系统,水中的游离氯、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都可以有效去除,得到洁净、安全的用水。

反渗透膜系统具有去除水垢、软化水质等功效,能有效延长家用家电、管道的使用寿命。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反渗透膜系统,将其作为家庭水质处理的首选设备。

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反渗透膜也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清洁水、纯净水用于生产过程,而通过反渗透膜系统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微生物,得到符合生产标准的洁净水。

在食品加工、制药、电子产品生产等行业,反渗透膜系统被广泛用于水质处理,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洁净。

在商业领域,如餐饮、酒店等场所也常常使用反渗透膜系统,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和服务。

第二篇示例:反渗透膜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以及提高水的品质。

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去除方法

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去除方法

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去除方法
观赏鱼
自来水可以说是饲养热带鱼最容易获取到的水源了,但是自来水中都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有的物质直接影响到了鱼类的生长。

游离氯就是一种对人类没有太大危害但是对鱼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物质,必须去除才能应用。

一、曝气法:放水于储水桶中,在室内搁置4-5天或1周,具体时间还应视水温及鱼对水质的要求灵活掌握。

含氯量少,温度高,鱼类适应性强,曝气的时间可短些,反之则可长些。

如果有气石打气,对去除氯会更有利;
二、化学法除氯:自来水放入储水桶中,当即加入硫化硫酸钠(大苏打)(一般用量10千克的水中加入1克的大苏打)搅拌使之溶化均匀即可去氯;三为更可靠更安全,还可直购市售除氯水,厂家在制作中,加入水质稳定剂,使水质有保障。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

有效氯、活性氯、游离氯、总氯、余氯有什么区别?测定方法?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

余氯可分为化合性余氯(指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种,以NHCl2较稳定,杀菌效果好),又叫结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指水中的OC1+、HOCl、Cl2等,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总余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自来水出水余氯指得是游离性余氯余氯标准在加氯消毒的管网生活饮用水中,加氯消毒30分钟后,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05mg/L;人工游泳池水中游离性余氯的标准值为0.3~0.5mg/L;用含氯洗消剂消毒后的食(饮)具表面游离性余氯的含量应小于0.3mg/L。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0.03mg/L~2.50mg/L。

测定方法余氯是指水与氯族消毒剂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

余氯有三种形式:1.总余氯:包括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

2.游离性余氯:包括HOCl及OCl-等。

3.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NCl3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

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但如果余氯量超标,可能会加重水中酚和其它有机物产生的味和臭,还有可能生成氯仿等有"三致"作用的有机氯代物。

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做好饮水消毒工作和保证水卫生学安全极为重要。

余氯的测定方法很多。

本公司目前采用下述三种测定法:一、便携式DPD余氯测定仪(Pocket Colorimeter Chlorine,Hach Company)1. 应用范围⑴.本法适用于分别测定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废水及海水的游离余氯、总余氯及化合性余氯。

⑵.水样有色或浑浊,可作空白调零以抵消其影响。

⑶.本法最高检测浓度为4.5mg/l有效氯。

2.原理水样中不含碘化物离子时,游离性有效氯立即与DPD试剂反应产生红色,加入碘离子则起催化作用,使化合氯也与试剂反应显色。

游离氯浓度偏低的原因

游离氯浓度偏低的原因

游离氯浓度偏低的原因
一、可能是氯源不足
咱就说啊,如果一开始加进去的氯源就不够,那游离氯浓度可不就低嘛。

就像做饭的时候食材少,那做出来的菜量肯定也少呀。

比如说,用的含氯消毒剂本身浓度就不达标,或者加进去的量比正常需要的少很多,这都会让游离氯浓度偏低。

二、反应消耗过多
1. 有杂质在里面捣乱
水里要是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杂质,这些杂质就可能跟氯发生反应,消耗掉好多氯呢。

就好比一群小怪兽,把本来用来干活的氯给吃光光了。

像水里有还原性的物质,像亚铁离子之类的,它们就特别爱和氯反应,这样游离氯就少啦。

2. 微生物太能吃氯啦
要是水里微生物特别多,这些微生物可都是氯的“吃货”。

它们会大量消耗氯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呀。

这就好像一群饿狼看到肉一样,微生物看到氯就会不停地吃,那游离氯浓度自然就降下来啦。

三、环境因素影响
1. 温度不合适
温度这个家伙也会影响游离氯的浓度哦。

如果温度太高,氯就
特别容易挥发跑掉,就像水在高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走一样。

而温度太低呢,可能会影响氯和其他物质反应的速度或者效果,导致游离氯浓度变低。

2. 光照太强
光照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坏蛋,如果光照很强,它会促使氯分解,这样游离氯的浓度也会降低。

就好像太阳一晒,有些东西就会坏掉一样,光照太强会让氯分解得更快,游离氯就少啦。

水的游离氯正常值范围

水的游离氯正常值范围

水的游离氯正常值范围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水的游离氯正常值范围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水里面的游离氯可重要啦!这关系到咱们用水是不是安全、干净。

一般来说呢,生活饮用水中游离氯的正常值范围在 0.3 4 毫克/升之间。

比如说,要是游离氯超标的水用来洗澡,可能会让咱们的皮肤变得干燥、瘙痒。

哎呀,想想都难受!所以啊,检测水里游离氯的含量,让它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真的特别重要。

像咱们家里用的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处理,游离氯在正常范围的。

但要是去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野外的水源,可就得小心啦。

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水的游离氯正常值范围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呢?咱们可得多关注这个,才能保证用水健康哟!稿子二: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水的游离氯正常值范围。

你想啊,咱们每天都离不开水,那这水里的游离氯到底多少才合适呢?其实呀,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个正常值范围是有点不一样的哟。

对于咱们日常喝的自来水,游离氯一般在 0.05 4 毫克/升的样子。

这个范围能保证把水里那些坏家伙,像细菌啊、微生物啊给消灭掉,又不会让水变得太糟糕。

要是在游泳池里,游离氯的正常值范围就会稍微高一点,大概是0.3 1 毫克/升。

这是因为游泳池里的水接触的人多,得有足够的游离氯来保持清洁。

不过,要是水里的游离氯太低了,那可就麻烦啦!水不干净,喝了容易生病,用来洗漱也不放心。

但要是太高了,也不好哦!那水的刺激性就变强了,对咱们的身体和皮肤都不太友好。

我有个朋友,有次去游泳,回来就说皮肤痒痒的,后来才发现是游泳池里的游离氯超标了。

所以啊,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咱们都要留意水的游离氯是不是在正常范围,这样才能让水更好地为咱们服务,保障咱们的健康和舒适哟!。

水质游离氯保存方法

水质游离氯保存方法

水质游离氯保存方法水质游离氯主要是指水中存在的游离氯离子,它是常见的水质指标之一。

正确保存和处理游离氯是确保水质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水质游离氯的保存方法,以保证水质的质量。

游离氯的来源和作用在水处理过程中,氯被广泛用作消毒剂,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

氯可以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中,其中最常见的是游离氯离子(Cl-)。

游离氯对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消灭病原体,提高水质安全性。

然而,过量的游离氯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游离氯环境下可能导致呼吸道和皮肤刺激,甚至损害内脏器官。

因此,正确保存和处理游离氯是确保水质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游离氯的保存方法1. 水质检测和监测了解水中游离氯的浓度对于正确处理和保存游离氯至关重要。

水质检测机构可以提供准确的游离氯浓度测试方法。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有助于了解游离氯的浓度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水质的安全和稳定性。

2. 适当的存储温度和容器游离氯的保存要求水样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进行处理和储存。

一般来说,游离氯的储存温度应在5以下,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同时,应选用合适的容器储存水样,避免氯气的泄漏和挥发。

3. 合适的处理方法根据游离氯的浓度和水质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游离氯,降低氯的浓度。

将活性炭添加到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游离氯会被吸附在活性炭上,从而减少氯的含量。

- 氨气处理:氨气可以与游离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挥发的氯胺,从而减少游离氯的含量。

将适量的氨气添加到水中,与游离氯反应生成氯胺,然后将氯胺去除或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 光照处理:将水样置于紫外线照射下,紫外线可以分解水中的游离氯,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

4. 水质调节和控制合理的水质调节和控制是保证游离氯保存的关键。

通过调节水中的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可以有效控制游离氯的含量。

游离氯和有效氯

游离氯和有效氯

游离氯和有效氯
游离氯和有效氯都是与氯消毒相关的概念,但它们在含义和应用上有所不同。

1.游离氯:也称为游离性余氯,是指在水中投加氯消毒剂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游离性余氯。

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在加氯氧化和杀菌后,仍应剩余一些有效氯,这就是游离性余氯的作用。

游离性余氯的标准值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人工游泳池水中,游离性余氯的标准值为0.3~0.5mg/L。

游离性余氯过低,达不到消毒杀菌的效果,而过高则会对人的黏膜、皮肤造成刺激,危害健康。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为消毒剂时)中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

有效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计算。

总结,游离氯和有效氯都是与氯消毒相关的概念,但它们在含义和应用上有所不同。

游离氯主要反映的是消毒后剩
余的有效氯量,而有效氯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用于表示含氯化合物的氧化能力和消毒效果。

什么是需氯量- 余氯- 游离氯 -结合氯

什么是需氯量- 余氯- 游离氯 -结合氯

什么是需氯量? 余氯? 游离氯? 结合氯?
需氯量是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其他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那一部分有效氯。

当加氯量超过需氯量后,有剩余氯产生即为余氯。

余氯是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使管网中维持少量剩余氯。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加氯接触30min后,出厂水余氯不低于0.3mg/L(不大于4mg/L限值);在管网末梢不应低于0.05mg/L。

按余氯成分可分为自由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

化合性余氯也称结合氯,是氯与水中某些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化物。

如以氯氨形式存在的 NH2Cl、NHCl2、NCl3。

当加氯量高于需氯量与化合性氯之和后的剩余部分称为自由性余氯,也称游离氯,多以Cl2、HOCl、OCl-形式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离余氯
1.1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1.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中的游离余氯。

本法适用于经氯化后的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中游离余氯和各种形态的化合物余氯的测定。

本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1微克,若取1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mg/L。

高浓度的一氯胺对游离余氯的测定有干扰,可用亚砷酸盐或硫代乙酸胺控制反应以除去干扰。

氧化锰的干扰可以通过做水样空白扣除。

铬酸盐的干扰可以用硫代乙酸胺排除。

1.1.2 原理
DPD与水中的游离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的红色,在碘化物的催化下,一氯胺也能与DPD 反应显色。

在加入DPD试剂前加入碘化物时,一部分三氯胺与游离余氯一起显色,通过变换试剂的加入顺序可测得三氯胺的浓度,本法可用于高锰酸钾溶液配制永久性标准系列。

1.1.3 试剂
1.1.3.1 碘化钾试剂
1.1.3.2碘化钾溶液(5g/L):称取0.50g碘化钾(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并稀释到1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里保存,溶液变黄色应弃去重配。

1.1.3.3 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称取24g污无水磷酸氢二钾(Na2HPO4),46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0.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和0.02g氯化汞(HgCl2),依次溶解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

注:HgCl2可防止霉菌生长,并可消除试剂中微量碘化物对游离余氯造成的干扰,HgCl2剧毒,使用时切入口和接触皮肤和手指。

1.1.3.4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溶液(1g/L):称取1.0g盐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或1.5g硫酸N,N-二乙基对苯二胺,溶解于含8mL硫酸溶液(1+3)和0.2gNa2-EDTA 的无氯纯水中,并稀释到10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冷暗处保存。

注:DPD溶液很不稳定,一次配制不宜过多,储存中如颜色变深或褪色,应重新配制。

1.1.3.5 亚砷酸钾溶液(5.0g/L):称取5.0g/亚砷酸钾(KAsO2)溶于纯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1.1.3.6 硫代乙酸胺溶液(
2.5g/l):称取0.25g硫代乙酸胺(CH2CSNH2),溶于100ml纯水中。

注:硫代乙酸胺是可致癌物,切勿接触皮肤或吸入。

1.1.3.7 无需氯水:在无需纯水加入少量氯水或漂粉精溶液,使水中总余氯浓度约为0.5mg/l,加热煮沸除氯,冷却后备用。

1.1.3.8 氯标准储备液密度为1微克每毫升:称取0.8910g优级纯高锰酸钾,用纯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注:用含氯水配制标准溶液,步骤繁琐且不稳定。

经试验,标准溶液中的高锰酸钾与DPD和所标示的余氯生成的红色相似。

1.1.3.9 氯标准使用液1微克每毫升:吸取10.0ml氯标准储备溶液(1.1.3.8),加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后取1.00ml再稀释至100ml。

1.1.4仪器
1.1.4.1 分光光度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