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九 年 级 化 学 分 组 实 验 一 览 表

九 年 级 化 学 分 组 实 验 一 览 表

一览表2009-09-3附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目录九年级上册:一、演示实验1、水加热沸腾;2、研碎胆矾观察发生的变化;3、胆矾溶解于水并和NaOH反应;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把产生的气体通入Ca(OH)2;5、闻气体气味的方法;6、固体的取用(锌粒);7、固体的取用(Na2CO3粉末);8、液体的取用;9、Na2CO3和盐酸反应;10、酒精灯的使用;11、加热NaOH和CuSO4的混合溶液;12、洗涤玻璃仪器;1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4、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的现象;15、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16、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7、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8、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19、电解水;20、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品红;21、用盐酸和碳酸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3、木炭还原氧化铜;24、活性炭的吸附性;25、收集CO2并验满;26、灯火实验;27、CO2溶于水的验证;28、CO2和水的反应;29、燃烧的条件的实验;30、灭火的原理;31、粉尘爆炸;32、用Mg和盐酸反应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3、点燃甲烷;二、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3、实验室制取O2,O2的性质实验;4、对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5、水的净化——过滤液体;6、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8、对燃烧条件的探究;9、自己设计、制作并使用简易灭火器;10、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九年级下册:一、演示实验1、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2、CO还原Fe2O3;3、铁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4、蔗糖溶解;5、I2和KMnO4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6、水和乙醇能否互溶;7、洗涤剂的乳化功能;8、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9、配制NaCl溶液;10、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11、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12、观察的颜色和状态;13、闻盐酸和硫酸的气味;14、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15、浓H2SO4稀释;16、把水慢慢注入浓H2SO4;17、NaOH的物理性质观察;18、生石灰和水反应;19、溶液的导电性;20、Na2CO3和HCl反应;21、Na2CO3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22、聚乙烯塑料的热塑性;二、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1、金属活动性的探究;2、铁的生锈条件的探究;3、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4、物质溶解能力的探究;5、绘制溶解度曲线;6、自制指示剂;7、酸的化学性质;8、碱的化学性质;9、中和反应;10、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11、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12、粗盐提纯;13、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共3篇

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共3篇

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共3篇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1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导致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找到解决和减缓其影响的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来达到目的。

在这方面,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

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化学物质反应,形成固体或液体物质。

这些物质往往是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

它们与二氧化碳反应后,产生碳酸盐、碳酸氢盐等物质。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氢氧化钠作为吸收剂,通过反应形成碳酸钠等物质。

首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包括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气罐、反应装置、分析天平、草图本等。

然后,将反应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加入到蒸馏水中进行稀释,得到1mol/L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在这个浓度下,氢氧化钠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吸收效果。

接下来,将二氧化碳气罐与反应装置连接起来,打开气罐阀门,将二氧化碳气体流入反应装置中。

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一点一点滴入,反应开始。

观察反应瓶内的现象,可以看到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从透明变为混浊,并放出了大量的气体。

此时,反应已经基本完成。

最后,我们用分析天平称量出反应后的固体产物的质量,确定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氢氧化钠浓度达到1mol/L时,每克氢氧化钠可以吸收0.44克二氧化碳。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吸收速度和反应完整性,可以达到固定二氧化碳的效果。

同时,它也有一定的经济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

但是,在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吸收剂的成本、处理固体和液体废物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解决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化学法吸收二氧化碳是一种高效的固定二氧化碳方法,具有较高的吸收速度和反应完整性。

二氧化碳用途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用途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用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及其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1. 二氧化碳气体源(例如干冰)2. 盛装试管3. 镊子或塑料袋4. 针或细管5. 火柴或打火机6. 钢绒或细纱布7. PH试纸8. 温度计实验步骤:一、二氧化碳灭火实验:1. 将试管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放入一块干冰。

2. 移开试管外侧的水分,以防止水受热产生蒸汽。

3. 使用针或细管轻轻地引燃火柴或打火机,并将其靠近试管口部。

4. 观察火焰的变化。

可观察到火焰熄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高,可以抑制火焰所需的氧气。

二、二氧化碳溶解实验:1. 将一小块干冰放入试管中,并用钢绒或细纱布封住试管口。

2. 在试管口部撕开一小孔,在试管上方装水。

3. 观察试管中的干冰逐渐融化,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4.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水的反应。

可进行PH试纸测试,观察水的酸碱性变化。

三、二氧化碳的冷却实验:1. 取一小块干冰放在一张纸上。

2. 用手触摸干冰,观察温度的变化。

3. 用温度计测量纸的温度,比较纸与干冰的温度差。

实验结果及讨论:- 在二氧化碳灭火实验中,观察到火焰因氧气不足而熄灭,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灭火性质。

- 在二氧化碳溶解实验中,观察到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水的反应,使水呈现酸性,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

- 在二氧化碳的冷却实验中,观察到干冰接触纸的区域温度显著下降,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结论:二氧化碳具有灭火、溶解和冷却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溶解于水并产生碳酸,以及通过吸热冷却物体。

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及其相关的实验方法。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123L 3L 2L 1L 0 =>>0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ΔP , k P a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中学实验探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中学实验探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中学实验探究实验报告: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探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3.实验室中二氧化碳的制备
原理:
选择试剂的注意事项:
(1)应选择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容易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

(2)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容易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的继续。

(3)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是易溶于水的。

(4)实验室的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属于固液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有相似之处。

(5)二氧化碳的验满: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研究背景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其中探究学习被列入了课程计划,它突破了原有的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使之明白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协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意义;引领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可以说探究性学习不仅是课程形态,它还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应用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和装置,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⑵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及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基本认识二氧化碳气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制取探究、及其过程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⑴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检验,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

⑵一般探究方式和过程的形成。

【教学难点】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室制法的知识:1.装置选取及气密性检验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等。

【小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倒入燃烧蜡烛的烧杯中:课件展示信息。

(见课件)【学生活动】分组做实验。

【小结】生分组汇报看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论【讲解】教师汇总以上结论【探究活动二】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1、学生做实验: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2、学生做实验:把已经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加热,看到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

初三学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弱酸性

初三学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弱酸性

初三学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弱酸性(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初三学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弱酸性实验用品洁净的玻璃导管一根(长约20厘米)小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试管夹.实验步骤1.小试管中注入1/3体积的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紫色。

CO2吸收填料塔实验

CO2吸收填料塔实验

实验八 二氧化碳吸收填料塔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体力学性能。

⒉ 学习填料塔的液膜传质膜系数、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传质过程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测定填料塔的液膜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的填料层的压强降Δ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8-1所示:图8-1 填料层的ΔP ~u 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L 0=0时,干填料的Δ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2.传质系数填料塔在传质过程的有关单元操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实验研究传质过程的控制步骤,测定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尤为重要。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8-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8-2)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k 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 k l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P 2,F LP AP A +d PP 1A 。

实验9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9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Nhomakorabea实验 9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目的:
1.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学会对比、控制变量法等方法。
实验用品:
集气瓶、玻璃片、镊子、吹风机; 石蕊浸泡的干燥的纸花、稀醋酸。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取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 紫色纸花变 色。 2.取第二朵纸花,喷上水。 3.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 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将第四朵纸花先喷上水, 然后放 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5.将第四朵纸花从集气瓶中取出, 纸花由 色变 色。 用吹风机小心烘干。 结论、解释和化学方程式 紫色石蕊试液与酸变 色。
结论 化学方程式: 说明碳酸 化学方程式:
。 。
问题与讨论:
1.本实验如果只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哪个实验步骤是多余 的?为什么?
2.碳酸能像盐酸和硫酸那样存放于实验室里吗?为什么?

实验报告溶解度实验

实验报告溶解度实验

实验报告溶解度实验实验报告 - 溶解度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溶解度实验,了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实验材料:1. 不同物质:A、B、C2. 溶剂:水、乙醇、丙酮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试管,标记为试管1、试管2和试管3。

2. 向试管1中加入适量物质A,向试管2中加入适量物质B,向试管3中加入适量物质C。

3. 向试管1中加入适量水,向试管2中加入适量乙醇,向试管3中加入适量丙酮。

4. 紧闭试管,轻轻摇晃,使物质充分溶解。

5. 观察每个试管中物质的溶解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物质A在水中溶解度较高,但在乙醇和丙酮中溶解度较低。

- 物质B在乙醇中溶解度较高,但在水和丙酮中溶解度较低。

- 物质C在丙酮中溶解度较高,但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较低。

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这是因为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的极性、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溶剂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水、乙醇和丙酮这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以观察它们与物质A、B、C的相互作用。

物质A是极性较高的物质,它的分子具有较强的极性。

在水中,水分子与物质A的极性相互作用较强,因此物质A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

而在乙醇和丙酮这两种非极性溶剂中,物质A与溶剂分子的极性相互作用较弱,导致物质A在乙醇和丙酮中的溶解度较低。

物质B是极性较低的物质,它的分子不具备很强的极性。

在乙醇这种极性较高的溶剂中,乙醇分子与物质B的极性相互作用较强,导致物质B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高。

而在水和丙酮这两种稍微极性较低的溶剂中,物质B与溶剂分子的极性相互作用较弱,导致物质B在水和丙酮中的溶解度较低。

物质C是非极性的物质,它的分子几乎没有极性。

在丙酮这种非极性溶剂中,丙酮分子与物质C的极性相互作用较弱,导致物质C在丙酮中的溶解度较高。

而在水和乙醇这两种极性溶剂中,物质C与溶剂分子的极性相互作用较强,导致物质C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较低。

九年级化学必做的8个实验

九年级化学必做的8个实验

九年级化学必做的8个实验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①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铁架台(带铁圈)、量筒、铁架台、烧杯、滤纸、玻璃棒、漏斗、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坩埚钳、火柴②药品:粗盐、水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①器材: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毛)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②药品: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①器材: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毛)玻璃片。

蜡烛、木条、火柴②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

蒸馏水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①器材:小木条、火柴、砂纸、试管夹、试管(若干)、药匙、滴管、电池、导线、小灯泡、酒精灯、坩埚钳、②药品:镁条、铝片、锌粒、铜片、黄铜片、镁、铁片、铁粉、铝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稀盐酸、稀硫酸。

5、燃烧的条件①器材: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火柴、乒乓球或其他塑料碎片、滤纸、蜡烛。

石棉网、药匙②药品:酒精、棉花、氧气(6瓶)、二氧化碳(2瓶)、白磷、红磷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①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两张等大的纸片、细口瓶、标签②药品:固体氯化钠、水①器材:白瓷板、pH试纸或pH计、玻璃棒、烧杯、试管、研钵、纱布②药品: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植物花瓣、土壤样品8、酸、碱的化学性质①器材:点滴板、试管、滴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②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生锈的铁钉、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ph试纸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加热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 △氯化钾 + 氧气KClO 3MnO 2 △KCl + O 2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 紫色石蕊试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实验用品】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 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制取二氧化碳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装置连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观察 到__导_管__口__有__气__泡__冒_出__,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较好。
(3)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发生装置先后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实验,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B__(填字母代号), 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2_H_2_O_2_=M_=_n=_O=_=2__2_H__2O__+__O_2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___C_(填字母代号)收集 二氧化碳。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观察到____木__条__立__即__熄__灭__,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实验内容
②实验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C__O_2_+__H_2_O_=_=_=_H_2_C_O__3_。 b(3.)二碳氧酸化受碳热与易澄分清解石:灰_H_水_2C反__O应_3_=_△_=_C_O__2+__H__2O__。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
实验内容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①现象:蜡烛熄灭。 ②结论:二氧化碳_不__燃__烧__,__也__不_支__持__燃__烧__。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内容
①实验步骤 a.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各滴入1~ 2滴石蕊溶液,观察到_溶__液__呈__紫_色__。 b.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溶液 _由__紫__色_变__为__红__色__。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 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溶液__由__红_色__变__成__紫__色_。

实验完成情况 (1)

实验完成情况 (1)

盐酸和硫酸
64
[实验10-3]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

胶头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白纸、小木条、小布块、浓硫酸
65
[实验10-4]浓硫酸的稀释

烧杯、玻璃棒、浓硫酸、水
66
[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

锥形瓶、量筒、分液漏斗、双孔塞、玻璃管、浓硫酸、水
67
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试管架、试管(2)、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纸巾、稀盐酸、稀硫酸、生锈的铁钉、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68
[实验10-6]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观察

镊子、表面皿、试管、固体氢氧化钠、水
69
[实验10-7]生石灰和水反应

胶头滴管、蒸发皿、镊子、纸巾、生石灰、水
70
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胶头滴管、点滴板、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71
[实验10-8]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乙醇、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

启普发生器、球形干燥管、乳胶管、导气管、锌粒、稀硫酸、碱石灰、肥皂水(加甘油)
30
[实验3-6]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

启普发生器、乳胶管、导气管、烧杯、酒精灯、火柴、锌粒、稀硫酸
31
[实验3-7] 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实验

启普发生器、乳胶管、导气管、塑料筒(去盖、底部的小孔)、小木片、酒精灯、火柴、玻璃棒、棉花、锌粒、稀硫酸

铁架台、试管架、大试管、试管、单孔塞、乳胶管、玻璃弯管、量筒、托盘天平、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77
[实验11-2]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人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2.通过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编号3】实验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2.学习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等基本操作;3.初步学习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实验用品:烧杯、火柴、小刀、玻璃管;蜡烛、水、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2.猜想与假设(1)蜡烛燃烧生成水;(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行探究。

(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火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

5.反思与评价:(1)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检测方法及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具有较强的酸性和火灭性。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几种方法检测和制备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小瓶、漏斗、小漏斗、氢氧化钙、醋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钙水、碳酸氢铵、火焰
实验步骤:
1. 在实验台上放置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将小瓶内装入适量的氢氧化钙和醋酸;
2. 通过小漏斗通入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漏斗导入到小瓶中;
3. 在小瓶中滴加酚酞指示剂,观察变化;
4. 用钙水吸收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5. 用火焰检测二氧化碳。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化学试剂;
2. 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环境整洁;
3. 实验中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向老师求助。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检测方法及制备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也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守则意识。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

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