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3T10:34:17.7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杨国威[导读] 通过规范耐心细致的操作、掌握一些技巧,多数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都是可预防和避免的。

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目前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总结脑血管造影DSA术常见的并发症,分析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5例,其中,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为7例,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7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规范耐心细致的操作、掌握一些技巧,多数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都是可预防和避免的。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DSA;并发症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对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血管内,使其脑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影像检查技术。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动脉瘤等解剖异常,可以动态、全面、多角度地观察患者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况、结构变异情况、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和术前对病变部位的评估计算等。在血管硬化狭窄或动脉瘤的诊治方面,虽然CTA或CTA结合TCD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已接近DSA,但DSA仍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然而,DSA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仍然存在着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出现新的病变以及由此导致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3]。常见并发症可分为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局部和周围血管并发症、全身重要脏器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与造影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是否得当,是评判操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科完成的单纯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75例,男性49例,女性26例,年龄为27~84岁,平均年龄为(57.10±10.62)岁,其中包括脑梗死患者5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例,脑出血患者2例,晕厥患者5 例。

1. 2 方法入院后常规术前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证后,按手术室无菌要求刷手消毒,穿戴手术衣、帽、无菌手套、口罩等。铺无菌洞巾,采用Seldinger改良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股动脉鞘,应用5F造影导管,在泥鳅导丝引导下,应用数字减影技术,分别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造影,或者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单独造影。

2 结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共7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不包括无明显症状、体征,或无须特殊处理的轻度并发症,如穿刺点皮下淤血及小血肿,轻微感染等。本组7例并发症患者中包括男性5例,女性2例,男女比例为2.5:1,平均年龄为57岁,发生率为4.00%,其中:①与穿刺点相关的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14%,包括穿刺点巨大血肿1例(中年男性病人,有 2型糖尿病病史,术后早期活动,血肿的发生出现在术后加压包扎24小时拆除绷带后);穿刺处股动脉夹层1例,与反复穿刺有关;未发生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下肢动脉血栓行成及局部感染。②局部及周围血管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2.66%,1例为颈内动脉血管痉挛,停止操作后缓解;1例为皮质盲,造影术后患者出现双眼短暂性失明。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33%,主要有术后脑梗死2例,2例均为脑梗死病人,在术后24小时内原有临床症状加重,复查头颅MRI提示原梗死病灶区域出现新发梗死病灶;④其他重要脏器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0.57%,为拔鞘后出现迷走反射,表现为拔鞘加压包扎后,患者突然出现血压、心率下降,并出现休克表现。7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留下相关后遗症及死亡病例。本组病人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3. 1 脑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包括局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如造影剂过敏反应等)。在这些并发症中以局部并发症常见,其中又以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最为常见,且发生率相对较高,可以发生穿刺血管痉挛、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导丝嵌顿、动脉夹层等,可能由于反复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压迫止血方法不当,术后患者下肢制动不良,凝血功能障碍所致,本例病人在加压包扎24小时后出现血肿可能与其提早活动有关。操作中除提高穿刺技术外,穿刺点的压迫技巧也十分重要。应采用左手三指压迫法,食指压迫内穿刺点,中指和无名指压迫股动脉,右手持无菌敷料轻压外穿刺点,前 5min重压,使血流中断,后10min轻压,使部分血流通过,利于在穿刺点处形成血凝。弹力绷带包扎后,砂袋压迫6h,穿刺侧下肢制动24h。近年来动脉压迫止血器及封堵止血器的应用也明显降低了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3. 2 血栓形成和栓塞是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原因包括:操作技术不熟练,多次更换导管导丝,导管内血栓形成,在反复寻找某一血管时,导管损伤动脉内膜,形成附壁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捅下;推注造影剂压力过大冲击血管壁使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再被血流冲向远处,引起血管栓塞。此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以及长时间血管痉挛均易引起动脉内血栓形成。严重并发症大多出自缺乏经验操作者,故要求医师熟悉解剖、熟练操作。动作稳准轻柔,减少对血管内膜损伤,避免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撞落,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造影过程中每90~120s要应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内部。对难以进人的血管,切勿反复多次强行插管,以免造成损伤。对有全身危险因素的高龄病人,应特别慎重,有条件的可先行头颈CTA筛查,如必须行DSA术应做好急救准备。若为股动脉血栓形成,应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如症状无好转可考虑手术取出栓子,以防肢体坏死,一旦出现颅内血管栓塞,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损伤减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除常规的降低血液黏滞性、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以及细胞活化剂治疗,脑梗死急性期3.5小时内也可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3. 5 神经反射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思想过于紧张,术前有过较长时间的禁食,亦可由于疼痛或导管刺激引起,表现为心慌、胸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预防: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消除其恐惧心理。本例患者出现血压、心率下降后给予升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本组并发症高发于该项技术在我院开展早期,考虑于操作技术不熟练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