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

本院收治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66%(3/82)。其中2例患者出现与穿刺点相关的并发症(穿刺点巨大血肿1例,穿刺处股动脉夹层1例);1例患者造影术后出现呃逆症状。全部患者均予以积极的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在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技术成熟,准确率高,尽管为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但随着造影设备、操作技术的改进和操作熟练度的加强,常见的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是能够避免的。

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对脑血管疾病诊治手段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具有选择性强,图像清晰,且因其直观、准确、动态等特点,为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并为进行血管内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但DSA为脑血管疾病中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当情况严重时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对并发症的认识和了解,并及时的进行处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从而提高操作的成功率[2]。现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DSA 检查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进行总结,保障患者的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采用DSA检查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21~78岁,平均(51.3±9.6)岁,其中14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患者脑梗死,11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患者海绵状血管瘤,2例患者动静脉畸形,1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

1.2 方法予以Seldinger改良技术对患者股动脉进行成功穿刺后,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通过导丝置入股动脉,并在导丝引导下,应用数字减影技术,予5F或4F椎动脉管对患者进行主动脉弓造影+全脑血管造影术。造影剂为碘海醇。

2 结果

82例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9~78岁,平均(62.2±10.7)岁,并发症发生率为3.66%(3/82)。并发症包括:(1)2例患者出现与穿刺点相关的并发症,其中1例合并2型糖尿病、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在术后加压包扎后2 h时发现穿刺点周边出现大面积的皮下淤青,局部可扪及3 cm×4 cm皮下包块。对皮下血肿包块多点穿刺抽血缩小包块后再次压迫内外穿刺点20 min并加压包扎,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4 h 后红外线照射3 d,穿刺点周围血肿逐渐吸收。1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因血管情况欠佳,反复进行穿刺,出现穿刺处股动脉夹层,但未出现假性动脉瘤、下

肢动脉血栓、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及局部发生感染等情况。予以临床观察,因未出现血管狭窄情况,对血流的影响不大,未予特殊处理。(2)1例患者造影术后出现呃逆症状,无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症状,无低血糖表现,考虑造影剂相关反应,未发现明显系统性并发症,予以常规内科对症治疗措施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目前随着造影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逐步成熟,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步下降,但常见的并发症如穿刺点、神经系统、局部或周围血管及其他并发症在术后仍然能够出现,这就需要临床医师熟悉脑血管造影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提高穿刺水平及操作水准,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脑血管造影的检查优越性得到体现。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穿刺点相关并发症。在此类并发症中,穿刺部位血肿、皮肤瘀斑较为常见,引起此类并发症的原因一般为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患者躁动,穿刺的下肢制动欠佳,凝血功能障碍等。因此,在提高穿刺技术的基础上,压迫止血手法的熟练掌握也较为关键。可予以左手食指对内穿刺点进行压迫,中指及无名指对股动脉进行压迫,右手将无菌敷料对外穿刺点进行压迫,前3 min压迫力量较大,后6 min压迫力量较轻,对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延长压迫时间。应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后,再应用砂袋进行6 h压迫,并对患者穿刺侧肢体进行24 h制动[4]。并对患者的足背动脉进行观察,避免出现下肢血栓。形成股动脉夹层多因操作引起,以后壁最多见,常因穿刺针穿透动脉,进入动脉后壁内膜下,导丝、导引器强行插入引起。使用Seldinger改良技术穿刺动脉过程中,穿刺针喷血良好,但导丝进入有阻力,此时针头可能位于动脉内膜下,或抵在血管壁上,不可强行将导丝送入,应将穿刺针左右旋转并缓慢后退,同时导丝不断试探性前送,直到阻力突然消失,方可插入。扩张器及鞘管沿导丝插入动脉过程中,阻力较大,患者感觉疼痛较剧烈,多为导丝位置异常,应透视检查。(2)局部或周围血管并发症。在脑血管造影的过程中,导丝及导管对血管壁产生刺激,或造影剂的注射过程中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引起局部或远端血管出现痉挛。一般来说,此类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新发的局部狭窄情况,通常在予以解痉治疗或停止穿刺后症状能够得到缓解[5]。(3)神经系统并发症。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为血栓的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引起患者出现脑梗死而危及其生命。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操作者技术水平欠佳,在术中反复将导管导丝进行更换,导管对血管内膜产生损害,引起血管内出现血栓或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脱落。同时,在进行造影剂注射时,由于推注力量过大,引起血管附壁的斑块出现脱落,造成栓子进入血管远端而引起梗死。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对导管导丝的操作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将操作时间尽量压缩,使血管内膜刺激减轻。同时,应严格遵守在导丝引导下对导管进行操作的原则,避免出现附壁斑块脱落或夹层出现等情况。在造影剂推注过程中尽量采取合适的力道,避免出现血管痉挛及斑块发生脱落。对出现梗死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血管内溶栓治疗[6]。(4)其他并发症。①在拔出血管鞘时及拔鞘后加压包扎时患者可能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及迷走反射等情况。此类情况需要与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