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和不透明的原因,纳米材料黑色

合集下载

金纳米颗粒呈黑色的原因

金纳米颗粒呈黑色的原因

纳米材料与技术作业专业:光学工程学号:10121938姓名:赵凡凡1、金纳米颗粒为什么呈黑色?金纳米颗粒之所以呈现黑色是由于金纳米颗粒对入射光波的吸收所造成的。

金纳米颗粒的吸收为表面等离子体的共振吸收,它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

在金属电子论中,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用自由电子气模型来表示:即价电子是完全共有化的,构成金属中导电的自由电子,离子实与价电子的相互作用完全被忽略,而且自由电子被视为毫无相互作用的理想气体,为了保持金属的电中性,可以设想离子实的正电荷散布于整个体积之中,和自由电子的负电荷正好中和。

正是由于这种理想自由电子气模型和常规等离子体相似,所以叫做金属中的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在热平衡时时准电中性的,若等离子体内部受到某种扰动而使其一些区域带和密度不为零,就会产生强的静电恢复力,使等离子体内的电荷分布发生振荡,这就是等离子体振荡。

这种振荡主要是电场和等离子体流运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所以当电磁波作用于等离子体时,就会使等离子体发生振荡,而当电磁波的频率和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宏观上就表现为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

如图,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其吸收光谱几乎覆盖了整个紫外-可见光波段,并且在520-530nm处表现出极强的吸收峰。

由于金纳米颗粒对光的吸收致使观察者无法获得其反射光,因此,金纳米颗粒表观上呈黑色。

2、金溶胶为什么呈红色?金纳米溶胶一般是通过化学方法在水溶液中还原四氯金酸(HAuCl4)获得的,如下所示。

+ 柠檬酸钠AuHAuCl金溶胶在生成的初级阶段,首先形成大的团状聚集体,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光谱显示为紫外吸收降低,可见光吸收逐步增强,而最大吸收波长逐渐向短波方向蓝移,金溶胶的这种光谱吸收为金原子的特征吸收。

在反应时间为5 min左右时形成稳定分散的金溶胶。

如图,在形成稳定的金溶胶后其光谱显示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左右,而长波波段吸收相对较少,因此,在可见光范围内由于短波长吸收较大从而金溶胶便表现出长波波段特性,即呈红色。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相材料在结构上与常规的晶态和非晶态体系有很大 的差别,表现为:小尺寸、能级离散性显著、表(界)面原子比 例高、界面原子排列和键的组态的无规则性较大等。这些特 征导致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出现一些不同于常规晶态和非晶 态的新现象。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1、宽频带强吸收
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金属光泽,表明它们对可见光 范围各种颜色(波长)的光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而当尺寸减 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 见光的反射率极低,而吸收率相当高。例如,Pt纳米粒子的 反射率为1%,Au纳米粒子的反射率小于10%。这种对可见光 低反射率,强吸收率导致粒子变黑。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敏感特性和表面 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粒子,这就使得它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1、熔点显著降低
金纳米微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
35nm 15nm 8nm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熔点降低、烧结温 度降低、晶化温度降低等热学性质 的显著变化来源于纳米材料的表
(界)面效应。
§2.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尺寸与物理的特征 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 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如图:由不同粒径的CdS纳 米微粒的吸收光谱看出,随着微 粒尺寸的变小而有明显的蓝移。 体相PbS的禁带宽度较窄, 吸收带在近红外,但是PbS体相 中的激子玻尔半径较大(大于 10nm),更容易达到量子限域。 当其尺寸小于3nm时,吸收光谱 已移至可见光区。

物体的透明性和不透明性

物体的透明性和不透明性

物体的透明性和不透明性透明性和不透明性是物体的基本性质,影响着物体的光学特性和人们对物体的感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它们在光的传播和反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透明性和不透明性的定义、原理、应用和相关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

透明性是指物体对光的透过性,光线可以穿过物体而不受阻碍,使得物体背后的景象能够被人眼所观察到。

透明物体能够完全或部分地透射光线,如玻璃、水和空气等。

透明性的产生与物体内部的原子、分子结构有关。

在透明物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稳定,使光线通过时受到较小的散射和吸收。

相反,不透明性指的是物体对光的遮挡性,光线无法穿过物体,使得背后的景象对人眼来说是不可见的。

不透明物体会发生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如石头、金属和木材等。

不透明性的产生与物体内部的原子、分子结构及其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不透明物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混乱,使光线无法通过或只能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

透明性和不透明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透明物体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透过玻璃窗看到室外的景色,使房间更加通透明亮。

其次,透明塑料袋、玻璃瓶等在食品包装、容器储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透明物体则能够起到遮挡光线的作用,如建筑物的墙壁、黑暗的屏风等。

此外,透明性和不透明性还在光学仪器、光学传输和光学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透明性和不透明性的研究也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技术。

光学器件如透镜、棱镜和光纤等,利用透明性来操控和传输光信号。

透明材料的制备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例如通过控制物体的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来实现透明度的调节。

同时,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和表面工程技术,开发出具有特殊透明性的材料,如抗反射玻璃和透明导电薄膜等。

在未来,透明性和不透明性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改变透明物体的结构和组成,开发出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材料,可以用于光学存储、光学计算和人工光学器官等领域。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

绪论1、纳米科技的提出:源自于费曼大师1959年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的一次演讲。

Richard Feynman:世界上首位提出纳米科技构想的科学家。

2、纳米材料(1)纳米材料的定义: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或由纳米结构单元组成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也是以维数划分纳米材料的原因)(2)纳米尺度:1-100 nm范围的几何尺;纳米的单位:1 nm = 10^-9 m,即千分之一微米(μm)。

(3)纳米结构单元: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特征的物质单元,包括纳米团簇、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片等(4)纳米材料的维度:○1零维:纳米团簇、纳米颗粒、量子点(三维尺度均为纳米级,没有明显的取向性,近等轴状)○2一维: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单向延伸、二维尺度为纳米级、第三维尺度不限,、直径大于100 nm,具有纳米结构)○3二维:纳米片、纳米带、超晶格、纳米薄膜(一维尺度为纳米级,面状分布,,厚度大于100 nm,具有纳米结构)○4三维:纳米花、四脚针等(包含纳米结构单元,三维尺寸均超过纳米尺度,由不同型低维纳米结构单元复合形成)(5)纳米材料的分类○1具有纳米尺度外形的材料○2以纳米结构单元作为主要结构组分所构成的材料3、久保理论:即金属的超微粒子将出现量子限域效应,显示出与块体金属显著不同的性能;金属纳米粒子,量子限域效应。

4、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将探针靠近导电材料表面进行扫描,获得表面图像。

分辨率达0.1~0.2 nm,可以直接观察和移动原子。

5、原子力显微镜(AFM):利用针尖和材料原子间的相互微弱作用力来获得材料表面的形貌图像。

可用于研究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

AFM三大特点:原子级高分辨率、观察活生命样品和加工样品的力行为成就。

6、纳米科技的研究内容:纳米科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工程分支学科:纳米力学:研究物体在纳米尺度的力学性质纳米物理学:研究物质在纳米尺度上的物理现象及表征纳米化学:研究纳米尺度范围的化学过程及反应纳米生物学:利用纳米的手段解决生物学问题,在分子水平揭示细胞内外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机制;纳米医学:利用纳米科技解决医学问题的边缘交叉学科纳米材料学:包括纳米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与使用效能四个方面。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纳米氮化硅颗粒和大块氮化硅固体的红外吸收频率峰值 分别是949cm-1和935cm-1,纳米氮化硅颗粒的红外吸收频率比 大块固体蓝移了14cm-1。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如图:由不同粒径的CdS纳 米微粒的吸收光谱看出,随着微 粒尺寸的变小而有明显的蓝移。
体 相 PbS 的 禁 带 宽 度 较 窄 , 吸收带在近红外,但是PbS体相 中的激子玻尔半径较大(大于 10nm) , 更 容 易 达 到 量 子 限 域 。 当其尺寸小于3nm时,吸收光谱 已移至可见光区。
2、烧结温度比常规粉体显著降低
所谓烧结温度是指把粉末先用高压压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 度下使这些粉末互相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料的最低加热温度。纳 米粒子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 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附近的原子扩散、界面 中的空洞收缩及空位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 化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
h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纳米氮化硅、碳化硅以及三氧化二铝粉等对红外有一个 宽频带强吸收谱。
不同温度退火下纳米三氧化二铝材料的红外吸收谱 1-4分别对应873,1073,1273和1473K退火4小时的样品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谱宽化的主要原因
1) 尺寸分布效应:通常纳米材料的粒径有一定分布,不同颗粒的表面张 力有差异,引起晶格畸变程度也不同。这就导致纳米材料键长有一个分 布,造成带隙的分布,这是引起红外吸收宽化的原因之一。
通常认为,红移和蓝移两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结果视孰 强而定。随着粒径的减小,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吸收带的蓝移; 但是粒径减小的同时,颗粒内部的内应力会增加,而导致能带 结构的变化,电子波函数重叠加大,结果带隙、能级间距变窄, 从而引起红移。

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

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在光学透明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究其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是如何研究的。

光学透明性是指材料在光的作用下能够使光线通过并保持光线的亮度和方向性。

而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纳米颗粒的光学透明性,二是纳米薄膜的光学透明性。

关于纳米颗粒的光学透明性研究,学者们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和组成来实现。

例如,在金属纳米颗粒中,当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入射光的波长相近时,会出现共振现象,使得纳米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增强。

而当纳米颗粒的尺寸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其光学透明性就会增强。

这种纳米颗粒的光学透明性现象在太阳能电池、纳米光子学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纳米薄膜的光学透明性研究,学者们通过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来实现。

例如,通过溅射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的纳米薄膜具有一定的折射率和厚度,从而实现了较高的光学透明性。

这种纳米薄膜的光学透明性在液晶显示器、光电传感器等光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

另外,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还涉及到材料的光学性质。

例如,学者们发现透明导电薄膜材料是实现透明电子器件的关键。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和导电性,可以应用于显示器、触摸屏等设备中。

纳米材料在光学透明性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潜在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例如,纳米结构的光子晶体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可以应用于光学传感、激光器等领域。

另外,纳米光子学的发展为光学信息处理、光子芯片等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还有助于设计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也为研发新型传感器和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起来,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研究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和组成,学者们不断探索纳米材料的光学透明性特性。

透明透光黑色颜料色粉

透明透光黑色颜料色粉

透明透光黑色颜料色粉高黑度黑色纳米色浆用苯胺黑又叫钻石黑或钢琴黑,它是一种有机颜料,透明度高、绝缘性强。

苯胺黑与炭黑相比,光扩散效应比较低,配制的涂料光泽小。

由于它的遮盖力高,吸收性强,可产生深邃的黑色,可与炭黑拼用以达到改善炭黑颜色的目的。

透明黑色粉BM为蓝光黑,高浓度、高色力,适用于PS,AS,ABS,PMMA,PET,增强PP,可用于PBT,PC,PA,元肃H工从客户反馈总结黑色粉亦可以用在油墨、涂料、喷墨等方面。

高黑度透明黑色颜料染料色粉可用于硬化膜、保护膜、离型膜、防爆膜、烫金膜、镭射膜、特殊胶带等功能薄膜材料。

下游产品多应用于装饰、汽车内外配件及窗膜、电子电器件、LCD、智能手机、电脑触摸屏、车载中控屏的保护等其他行业。

黑色PC/PMMA塑料板如何让其透光?可用透明黑色有机颜料B12、蓝相黑B667或透明油化黑色粉BM等。

亚克力(PMMA)光学透明性好,耐冲击性和染色性好,俗称亚克力。

亚克力材质的用途:1、广告领域:招牌、灯箱、展架、指示牌等。

2、建筑领域:采光罩、电话亭、橱窗、隔音门窗等。

3、医学领域:手术器具、婴儿保育箱等。

4、民用领域:支架、工艺品、卫浴设置、化妆品、灯具等。

5、交通领域:汽车、火车等车辆的门窗等。

亚克力板材通常用的有1毫米、3毫米、5毫米、8毫米、10毫米、12毫米、15毫米、20毫米、25毫米、30毫米等厚度{广告}。

透明黑色亚克力板因为使用了黑色透明色浆涂层所以可以达到一定的遮光效果,但并不能完全阻挡所有光线的穿透。

透光亚克力板具有可塑性和机械性能,以及耐候性和耐化学性。

黑色透光亚克力板的色彩稳定,不会因为阳光照射或者其他环境因素而褪色。

黑色透光亚克力板具有耐磨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以上仅仅以PMMA 亚克力做简单说明,在PC、ABS、PET、PBT、PA、PS、AS等材料着色也是可以使用的。

比黑更黑的材料

比黑更黑的材料

比黑更黑的材料一种新型材料可以吸收高达99.9%的可见光,它有望用于隐形技术和太空望远镜之中。

一黑到底黑色材料有着很大的用途。

它可以帮助太阳能热水器从阳光中捕获更多的能量,吸收太空望远镜内部不需要的反射光线,还可以应用在军事隐身技术之中。

但是,当前得到应用的最好的黑色材料只能吸收大约90%的可见光。

为了提高吸收率,材料科学家们走向了“黑暗结构学”:使用纳米结构涂层来捕获几乎所有打过来的光子。

近几年来,研究人员使用碳纳米管——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厚的碳制圆筒——已经创造了一些更黑的材料。

2014年,一家英国公司推出了一个名为“Vantablack”的材料,可以吸收超过99.9%的可见光。

Vantablack材料里的碳纳米管就像一片微小的稻田一样,每一个碳纳米管大约有22到44微米高,这些纳米管形成的涂层的厚度大约相当于人类头发宽度的一半。

飞过来的光子会在这些纳米管之间不断地反弹,直到其能量最终变成热量。

但是,Vantablack材料的吸光能力只是在特定角度上效果最优。

另外,这些碳纳米管需要加热到大约400℃才能成型,需要大量热量,意味着它们不能作为涂层附着在耐热性差的材料表面。

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得材料可以在各个角度都能充分吸收光,而且不需要加热?超白的甲虫像许多材料科学家们所做的那样,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决定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

不过,它们不是从某种黑色的东西,而是从一种白色的东西找到了灵感。

这种白色的东西是一种生活于东南亚地区的白色甲壳虫,叫做白金龟,它的外壳上覆盖着鳞片,就像瓦片覆盖屋顶那样,不过其鳞片只有大约5微米厚。

这层鳞片因极为白亮而闻名,它比白纸还要白上10多倍,而且也比人类制造出的任何白色都要白。

研究人员推测,白金龟的鳞片善于从各个角度散射光。

那么,白金龟里的鳞片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2007年,科学家发现白金龟的鳞片布满着由坚硬的壳多糖构成的细长线条。

其中,壳多糖是昆虫和甲壳纲动物的外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

超级黑的原理

超级黑的原理

超级黑的原理超级黑(Super Black)是一种反光材料,它具有极高的吸光性能,能够将光线几乎完全吸收,导致视觉上的黑色。

超级黑的原理是基于纳米技术和多孔结构。

超级黑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和碳纳米纤维(Carbon Nanofiber,CNF)两种纳米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极小的尺寸和高比表面积,因此能够大大增强表面的光吸收能力。

首先,制备超级黑的基材需要具有高物理吸收性能。

常用的基材是铝箔,因为铝箔本身是金属,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

铝箔的表面被氧化锡(tin oxide)涂覆,这样可以提高吸收效果,并且可以减少反射光线的干扰。

然后,在氧化锡表面涂覆纳米碳管和碳纳米纤维。

纳米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特殊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很好地捕获光线,阻碍光线的反射和散射。

它们之所以能够吸收大部分的光线,是因为纳米碳管和碳纳米纤维表面具有很高的黑色系数,这意味着它们能吸收更多的光,而不是将光线反射或透过。

此外,纳米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多孔结构也是超级黑的重要特点。

多孔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积,进一步增强光的吸收能力。

这是因为光线在纳米碳管和碳纳米纤维的多个孔洞之间来回反射,从而使得光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

最后,超级黑在制备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吸收剂,如金刚烷(Adamantane)和纳米金属颗粒。

这些吸收剂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进一步增强超级黑的吸光性能。

总的来说,超级黑的原理是基于纳米材料的吸收特性和多孔结构。

它能够吸收几乎所有波长的光线,导致视觉上的黑色。

超级黑的研究不仅对减少光反射和增强光吸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还对太阳能电池、高性能光学器件和激光技术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探究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性质

探究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性质

探究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性质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性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物体透明与不透明的原理和特性。

本文将探究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性质,并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透明与不透明的定义与区别透明是指光线能够通过物体且不发生明显的散射或吸收,从而使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背后的物体或景象。

透明物体包括空气、玻璃、水等。

不透明是指光线无法穿过物体,导致背后的物体或景象被阻挡而无法观察到。

不透明物体包括木板、金属、石头等。

透明与不透明性质的区别在于物体对光的吸收与传播。

透明物体可以将光线无明显损失地传播,而不透明物体则会吸收、反射或散射光线。

二、透明性质的原理透明物体的透明性质源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排列。

在透明物体中,光线遇到分子时,分子的结构能够使得光线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传播,从而保持光的传递路径的连续性。

以玻璃为例,玻璃是由由硅酸盐组成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分子的有序排列使得光线穿过时,分子之间的间距与光的波长相匹配,从而减少了光的散射和吸收,达到透明的效果。

三、不透明性质的原理不透明物体的不透明性质主要是由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成物质的特性所决定的。

对于金属来说,其不透明性质与金属的电子结构有关。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快速地吸收和重新辐射入射的光线,导致光无法穿过金属,使其呈现不透明性质。

四、透明与不透明性质的应用1. 光学仪器:利用透明性质,我们可以制作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光学仪器,如透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以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和远距离的物体。

2. 建筑玻璃:透明玻璃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透明的玻璃可以将室内外的光线透过,并且有效阻挡室内空气与外界环境的流通,保证了建筑内部的舒适度。

3. 防护材料:不透明的材料常用于制作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护目镜等。

这些材料可以起到防止光线透过,保护人们的眼睛和皮肤免受外界光照和物体伤害的作用。

5. 隐私保护:利用不透明性质,人们可以制作窗帘、百叶窗等可以隔光的物品,以保护个人隐私。

透明和不透明的原因,纳米材料黑色

透明和不透明的原因,纳米材料黑色

物质的透明不透明分为两种情况:1、分子排列无规则的物体,如果是密度很小,则是透明的,如空气、水等物质;如果密度很大,则不是透明的,如岩石、木材等。

2、分子排列有规则的物体,如食盐晶体、石英晶体、硫酸铜晶体等各种晶体,至少从某一方向上看,是透明的。

注意:即使是透明的物体,对穿过此物体的光也有一定的吸收率,所以如果物质的聚集体积足够大,光在穿过此物体时,全部被吸收,也就会变得不透明了。

例如:宇宙中各星系中都有一些星云,而这些星云的密度非常小,只有大约几个原子每立方米,远比人造真空的密度还要小,但是由于星云的延展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光年以上,所以星云就变得不透明了。

简单的说。

这是由玻璃物质的本身性质决定的。

即它通常不吸收可见光,可见光可以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的通过玻璃物质。

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玻璃的微晶态结构使得当光照到玻璃上时,它可影响到玻璃中的电子产生能量更大一些的电磁效应并且由一个电子传到另一个电子,由玻璃的一面传到玻璃的另一面,这就是透明。

无色玻璃就是指各种频率的光都能由玻璃的一面传到另一面。

否则玻璃就是有颜色的了。

所以我们感觉是透明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坚实的物质,如果从原子的内部去看,它其实是空荡荡的。

因为在原子的内部,原子核和电子的体积加起来不到原子体积的00分之一。

况且,还没有证据证明原子核和电子就不能被光子穿过!所以,透明才是正常的!要想弄清楚这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下面这个问题:一些物质为什么是不透明的对于不透明的物质,我们可以分为四大类:1、由于自由电子的阻挡作用导致的不透明:这是金属不透明的原因。

2、能吸收光线的物质导致的不透明:这类物质的分子的电子的激发能比较低,恰好在可见光范围内,分子里往往有苯环、苯醌、联苯胺或其它共轭体系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电子的激发能,使电子容易发生跃迁而吸收光子的能量。

这样光线就被吸收了。

3、由于透明物质的结构被破坏而造成的不透明。

如玻璃是透明的,而玻璃粉则是不透明的;冰是透明的,而冰被砸碎了就是不透明的了。

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影响研究

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影响研究

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影响研究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的研究引言:光学材料的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是评价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常规的光学材料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使得光的传输效率降低。

为了提高光学材料的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科学家们引入表面纳米结构,利用其特殊的光学性质,对光学材料进行优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一、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透明度的影响:表面纳米结构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减少光的反射现象,提高光学材料的透明度。

这是由于表面纳米结构能够实现“抗反射”效果,即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通过调节表面的纳米结构参数,使得光的入射角度变大,从而减少了反射和折射。

同时,表面纳米结构还可以利用光的多次反射和折射现象,增强光在材料内部的传播,提高透明度。

这种抗反射效果和增透性能可以应用于光学器件、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大大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性能。

二、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抗反射性能的影响:除了提高透明度,表面纳米结构还能显著提高光学材料的抗反射性能。

当光在介质表面遇到折射率变化较大的介质时,会出现反射现象,导致光的损失。

而利用表面纳米结构可以实现光的全反射,从而减少光的反射和能量损失。

此外,表面纳米结构还可以通过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实现光的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增强光在材料内部的传输,提高了抗反射性能。

三、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的研究不断深入。

他们通过控制表面纳米结构的形貌、尺寸、周期性等参数,实现了一系列光学材料的优化性能。

例如,通过在光学薄膜表面引入纳米柱状结构,可以实现超低反射现象,使得材料透明度大幅提高。

另外,通过使用纳米颗粒、纳米线等其他形式的纳米结构,也可以在材料表面产生类似“微森林”、多孔结构等特殊的形貌,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

结论:综上所述,表面纳米结构对光学材料的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纳米材料的性质

纳米材料的性质

4.激子吸收带 —— 量子限域效应
激子的概念首先是由Frenkel在理论上提出来的。当入射光的 能量小于禁带宽度(ω< Eg)时,不能直接产生自由的电子和空 穴,而有可能形成未完全分离的具有一定键能的电子-空穴对, 称为激子。 作为电中性的准粒子,激子是由 电子和空穴的库仑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束缚态。激子形成后,电子和空穴作 为一个整体在晶格中运动。激子是移 动的,它不形成空间定域态。但是由 于激子中存在键的内能,半导体-激 子体系的总能量小于半导体和导带中 的电子以及价带中的空穴体系的能 量,因此在能带模型中的激子能级位 于禁带内。
12nm
1.3mm
3、非晶纳米粒子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体 例如,传统非晶氮化硅在 1793K晶化成a相,纳米非晶氮 化硅粒子在1673K加热4小时全 部转变成a相。 此外,纳米粒子在加热时开始 长大的温度随粒径的减小而降 低(见右图)。
35nm 15nm 8nm
不同原始粒径(d0)的纳米Al2O3 颗粒的粒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
纳米银
纳米银的电阻温度特性随粒径的变化
粒径20nm 晶粒度12nm
粒径18nm 晶粒度11nm
粒径11nm 晶粒度11nm
R=0.1(1+7.3x10-4T)W R=5.5(1-3.0x10-3T)W R=973.9(1-1.2x10-3T)W
上图为室温以下纳米银颗粒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尺寸 的不断减小,温度依赖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当粒径为11nm时, 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上一讲的计算表明,对于14nm以下的银颗粒来说,当T=1K以下 时,会表现为绝缘体。
块体半导体与半导体纳米晶 的能带示意图
3.吸收光谱的红移现象
有时候,当粒径减小至纳米级时,会观察到光吸收带相对粗 晶材料的“红移”现象。例如,在200-1400nm范围,块体NiO单 晶有八个吸收带,而在粒径为54-84nm的NiO材料中,有4个吸 收带发生兰移,有3个吸收带发生红移,有一个峰未出现。 引起红移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归纳起来有:1)电子限 域在小体积中运动;2)粒径减小,内应力(P=2g/r,r为半径, g为表面能)增加,导致电子波函数重叠;3)存在附加能级, 如缺陷能级,使电子跃迁能级间距减小;4)外加压力使能隙 减小;5)空位、杂质的存在使平均原子间距 R 增大,导致能 级间距变小。 通常认为,红移和兰移两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结果视孰强 而定。随着粒径的减小,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兰移;而颗粒内部 的内应力的增加会导致能带结构变化。电子波函数重叠加大, 结果带隙、能级间距变窄,从而引起红移。

二氧化硅膜黑色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氧化硅膜黑色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氧化硅膜黑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二氧化硅膜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在光学、电子学、能源等领域都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二氧化硅膜的特性和制备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黑色二氧化硅膜因其独特的吸光性能和高度稳定性引起了广泛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黑色二氧化硅膜的概述,并给出文章的结构框架。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黑色二氧化硅膜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将对黑色二氧化硅膜进行概述,包括定义和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然后,第四部分将介绍黑色二氧化硅膜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法制备技术、物理法制备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方法概述。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黑色二氧化硅膜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可能的应用前景,同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黑色二氧化硅膜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已知的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探讨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对该材料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有价值的参考。

此外,我们还将结合已有研究总结和展望黑色二氧化硅膜在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并指出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促进对于黑色二氧化硅膜及其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2. 二氧化硅膜的黑色特性2.1 物理性质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它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性质。

在制备过程中,黑色二氧化硅膜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黑色二氧化硅膜具有较低的反射率。

由于其表面粗糙度和/或微观结构导致光线在其上反射次数增加,大部分入射光会被吸收,从而使其呈现出黑色。

其次,黑色二氧化硅膜通常具有优异的抗反射性能。

通过减少光线从接触介质到膜层之间发生折射的机会,可以降低材料表面的反射损失。

此外,黑色二氧化硅膜还表现出较高的吸收系数。

这意味着它对可见光和红外光辐射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并且可以转换为热能。

蒙版黑透白不透原理

蒙版黑透白不透原理

蒙版黑透白不透原理
蒙版黑透白不透,其背后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两方面,光线的传播以及物质的吸收和反射。

首先,要理解这个原理首先要知道光的传输方式。

在光能传播的过程中,光经过物质时会产生反射、折射、吸收、散射等现象。

如果一个物体对光的吸收率很高,那它看起来就会非常黑,因为它吸收了很多光,反射出来的光很少。

这就是我们
说的黑是对光的吸收。

然后,涉及到了物质的吸收和反射。

从化学角度来看,物质是否能吸收或反射光,这取决于其分子结构。

有些物质能吸收所有或大部分光线,这类物质通常呈黑色,譬如炭黑,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光,几乎没有光反射出来。

而有些物质能够反射几乎所有的光,这类物质通常呈白色,比如雪。

白色物质因为接受的光线太多,以致于传出去的光线比较多,给人的感觉非常亮,所以白色是对光的反射。

蒙版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这两个原理。

当我们把黑色的蒙版放在物体上时,蒙版会吸收掉大部分的光线,只有很少部分的光线可以穿过。

而如果我们把白色的蒙版放在物体上,那么蒙版就会反射掉大部分光线,只有一部分光线被吸收。

因此,我们会感觉到黑色蒙版是透明的,而白色蒙版无法看到物体,即使光线还能穿过,也因为被大量反射,视线无法看清物体。

在应用方面,这种原理广泛用于摄影、印刷、颜料制作等领域。

在摄影中,不同的蒙版可以用来调整照片的亮度和对比度,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印刷和颜料中,通过选用不同的颜料和蒙版,可以制作出丰富和精细的颜色和图案。

最黑的黑:MIT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如此黑的材料、能让物体消失

最黑的黑:MIT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如此黑的材料、能让物体消失

最黑的黑:MIT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如此黑的材料、能让物体消失这种“斗篷状”材料使钻石变黑,看起来就像一个扁平的黑洞。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创造了一种如此黑暗的材料,它似乎能使物体,如明亮的钻石肉眼看不见。

作者:Farah Saleem他们还说,这种材料或涂层的颜色是其他非常黑的材料的10倍。

他们是偶然发现的。

这种材料由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CNTs)——具有网状结构的微小碳丝构成。

研究人员在氯腐蚀的铝箔上种植这种材料。

他们说:“这种铝箔能捕获99.96%以上的入射光,是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还发现这种材料从不同角度吸收了几乎99.99%的光。

这些材料实际上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一个名为“虚荣心的救赎”(The Redemption of Vanity)的艺术展的一部分。

该展览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布莱恩·沃德尔(Brian Wardle)与麻省理工学院常驻艺术家迪姆特·斯特雷贝(Diemut Strebe)合作举办的。

这次艺术展览最有趣的部分是这种新的碳纳米管材料涂层,“一颗16.78克拉的天然黄色钻石,估计价值200万美元。

”效果是惊人的:钻石已被隐形,并成为“一个扁平的,黑色的空洞。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已经研制出一种由碳纳米管制成的材料,这种材料的黑度是之前报道过的任何材料的10倍。

资料来源:R. Capanna, A. Berlato, A. Pinato via Eurekalert研究人员、沃德尔和合著者崔克航(Kehang Cui,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无意创造这种新的超黑材料。

麻省理工学院的新闻稿指出:“相反,他们正在试验在铝等导电材料上生长碳纳米管的方法,以提高它们的电学和热学性能。

”他们最初并没有期望把重点放在材料的光学特性上。

他们对这种材料的颜色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测量了这种材料的颜色光学反射率,从而意外地发现了这种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透明不透明分为两种情况:
1、分子排列无规则的物体,如果是密度很小,则是透明的,如空气、水等物质;如果密度很大,则不是透明的,如岩石、木材等。

2、分子排列有规则的物体,如食盐晶体、石英晶体、硫酸铜晶体等各种晶体,至少从某一方向上看,是透明的。

注意:即使是透明的物体,对穿过此物体的光也有一定的吸收率,所以如果物质的聚集体积足够大,光在穿过此物体时,全部被吸收,也就会变得不透明了。

例如:宇宙中各星系中都有一些星云,而这些星云的密度非常小,只有大约几个原子每立方米,远比人造真空的密度还要小,但是由于星云的延展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光年以上,所以星云就变得不透明了。

简单的说。

这是由玻璃物质的本身性质决定的。

即它通常不吸收可见光,可见光可以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的通过玻璃物质。

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玻璃的微晶态结构使得当光照到玻璃上时,它可影响到玻璃中的电子产生能量更大一些的电磁效应并且由一个电子传到另一个电子,由玻璃的一面传到玻璃的另一面,这就是透明。

无色玻璃就是指各种频率的光都能由玻璃的一面传到另一面。

否则玻璃就是有颜色的了。

所以我们感觉是透明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坚实的物质,如果从原子的内部去看,它其实是空荡荡的。

因为在原子的内部,原子核和电子的体积加起来不到原子体积的1000000000分之一。

况且,还没有证据证明原子核和电子就不能被光子穿过!所以,透明才是正常的!
要想弄清楚这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下面这个问题:一些物质为什么是不透明的?
对于不透明的物质,我们可以分为四大类:
1、由于自由电子的阻挡作用导致的不透明:这是金属不透明的原因。

2、能吸收光线的物质导致的不透明:这类物质的分子的电子的激发能比较低,恰好在可见光范围内,分子里往往有苯环、苯醌、联苯胺或其它共轭体系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电子的激发能,使电子容易发生跃迁而吸收光子的能量。

这样光线就被吸收了。

3、由于透明物质的结构被破坏而造成的不透明。

如玻璃是透明的,而玻璃粉则是不透明的;冰是透明的,而冰被砸碎了就是不透明的了。

如果一种物质它的结构特点不符合1、2,那它就是可以通过光线的,但如果它的结构里有很多小空隙,那它就是白色。

这就是白色物体不透明的原因。

4、1、2、3原因混合的结果。

现实中的许多物体的不透明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如果一种物质它的结构里即没有自由电子,又没有容易激发的电子,物质的结构又很紧密,没有许多孔隙等条件。

那物质就可以通过光子,即是透明的。

所以玻璃是透明的!
纳米材料是黑色的,那是因为光波的波长就是纳米级别的,可见光大约是
400~800纳米吧,因此当物体尺寸到纳米级别时,就不会反射光波了,因为光波衍射过去了,因此看起来是黑色的。

当电磁波的频率和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宏观上就表现为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