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

合集下载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肺炎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得变化。

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

有心力衰竭得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与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得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与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得患儿做好口腔护理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急性肾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3、饮食按医嘱。

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与色.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7、长期使用激素得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与感染得表现.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高热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环境适宜。

病房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

4.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病情危重或口腔疾病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洗刷,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5.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6.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

及时给患儿戴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7.每日测量体温三次或遵医嘱。

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以上者,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8.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1次,每次60min。

照射时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

9.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

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

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

10.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膏,防臀红发生。

11.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衣服应宽大松软,棉质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2.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带未脱落或脐部分泌物多时禁盆浴,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一、患儿入室后,有本室当班护士进行沐浴或油浴、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

二、认真做好护理体检,并与家长核对患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

三、保持适宜的温度,维持体温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

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五、预防感染:(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

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室内时时清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新生儿用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脐部护理1到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便后清洗,有红臀者按红臀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六、合理喂养:(1)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期哺乳(2)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七、确保患儿安全: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如可以触1 / 30及的热源电源尖锐物品,工作人员指甲保持短而钝,使用暖箱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早产儿护理常规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

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

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暖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保暖箱使用是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3、保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2 / 30决定,相对湿度为55%-65%。

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

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

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第一章引言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新生儿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科学的护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以供医护人员参考。

第二章常见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2.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

护理要点包括:-观察黄疸程度,及时记录黄疸指数;-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鼓励母乳喂养,增加母乳摄入量;-保持环境整洁,避免感染;-避免过度累及,保证充足的休息。

2.2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特点是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护理重点包括:-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维持新生儿体温,并避免感染;-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进行插管;-定期监测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2.3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液中存在致病菌或细菌毒素,导致全身感染的疾病。

护理要点包括:-提供无菌环境,保持床铺、器械等的清洁;-观察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好口罩;-严格执行输血和药物给予的无菌操作;-定期拍胸部X线片及血常规,观察病情变化。

2.4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指在新生儿期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护理重点包括:-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注意呼吸窘迫的表现;-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保持充足的营养;-鼓励喂养,增加抵抗力;-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携带感染控制,避免交叉感染。

第三章新生儿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3.1个体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状况和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保证护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3.2维持高清洁度提供无菌环境,保持器械、床铺等的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3.3促进营养和生长发育鼓励母乳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4确保充足的氧供应监测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及时采取辅助通气等措施,确保新生儿的氧供应。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疾病一、一般护理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流风。

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1)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应宽松大、质软。

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

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1、湿热郁蒸(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新生儿疾病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疾病护理PPT课件
4
一、红臀(尿布疹)
护理要点:
三、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屁股,并坚 持每次都要这样做,清洗时不用肥皂。 四、尿布外面最好不用塑料、橡皮布衬垫, 这样利于散湿散热,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五、已发生红臀的新生儿,遵医嘱使用外用 药膏,如紫草油、护臀霜等。
5
一、红臀(尿布疹)
护理注意事项:
为新生儿清洗红臀时,应用手沾水轻 柔地进行清洗;而不要用毛巾直接擦洗臀 部。清洗后要用毛巾轻轻吸干。在涂抹油 类及药膏时,应把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 动,不能上下涂擦,以免损伤皮肤加重疼 痛。红臀的预防重于治疗,每次大便后都 要用温水洗净新生儿臀部、肛门周围及会 阴部,并经常该处通风,皮肤干燥。
9
二、脐炎
预防及护理:
多喜娃月嫂应做好断脐后的护理,保持 脐部及周围的清洁卫生,用5%碘伏正确消 毒脐部,积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症 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
三、湿疹
产生的原因:
新生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 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 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 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 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遇热、遇湿都可使 湿疹表现显著。
12
三、湿疹
预防:
3、衣物方面:比如贴身的衣服是棉质的,所有的衣服领子最好是棉质的,衣服穿得 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 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 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对于婴儿湿疹在平时可以用中药成分的进行外涂,来达到对婴幼湿疹的治理修复, 同时可以配合儿茶小儿浴剂在洗浴时使用,更加全面的达到治理和恢复作用。 5、洗浴护肤方面: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 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 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6、环境方面: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 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 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 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如窗帘、框架等物品上。 7、保持宝宝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睡觉前为宝宝进行节奏性肢体运动20分钟左右, 既可以增加机体抗敏能力,又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LOGO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高多红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低钙血症体温调节无效❖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

❖保暖:每日监测体温2-4次。

体重>2000g在暖箱外保暖者,使用热水袋(注意避免烫伤)及戴绒帽,或让母亲抱于怀中。

必要的操作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防止散热:护理人员的双手需温暖,各种操作应集中。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吸氧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用面罩或机械正压通气给氧。

❖随时备好氧气、吸痰器、新生儿呼吸复苏气囊、直接喉镜、气管导管和急救药品等,若发生异常情况可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

❖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早产儿切忌常规吸氧。

婴儿喂养困难❖有吸允和吞咽能力者,直接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

❖对有吸允能力差,甚至不能吞咽者,用鼻胃管喂养或鼻肠管喂养,如果仍有困难可应用静脉或部分静脉营养。

喂奶后应竖抱小儿,轻拍背部,然后取右侧卧位,并观察有无青紫、溢奶和呕吐的发生。

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

有感染的危险❖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尤其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立即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治疗。

❖注意消毒隔离,特别是医疗器械使用前后必须严格消毒。

❖工作人员或新生儿患感染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自主呼吸受损❖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及量;保持氧气的湿度;每1-2小时变换新生儿体位一次以促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吸痰。

气体交换受损❖氧气头罩:流进氧气头罩的氧气不得少于5L❖呼吸道维持正压呼吸(CPAP):压力5-10cmH2O。

❖间隙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压力4-6cmH2O有感染的危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医嘱合理用抗生素体温调节无效❖置于中性环境温度中以减少氧消耗,维持体温在36.5-37℃。

NICU护理常规

NICU护理常规

NICU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0C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时适当降低暖箱温度。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平稳3日后改为每日三次,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2~44小时1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

喂药时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根据情况涂以护臀霜。

每三小时换1次尿布,防止红臀,红臀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1次。

7.新生儿室内每日消毒3次。

8.奶具每次用后高压灭菌。

健康指导1.宣传有关育儿保健知识。

2.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第二节早产儿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

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需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护理常规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温在24~260c,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整洁、平整、干爽。

如患儿体重小于2000g或体温低于360c时应放入暖箱中保暖。

暖箱温度按日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

暖箱湿度55%~65%。

保持暖箱清洁,每天擦拭消毒1次,每周更换暖箱1次。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新生儿护理常规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3)二、一般高危儿护理常规 (5)三、早产儿护理常规 (7)四、新生儿重症监护常规 (10)五、新生儿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12)1.发热护理常规 (12)2.水肿护理常规 (13)3.腹胀护理常规 (14)4.呕吐护理常规 (15)5.抽搐护理常规 (16)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一、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7)二、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9)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20)四、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22)五、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24)六、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5)七、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规 (27)八、新生儿霉菌性口腔炎护理常规 (28)九、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29)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30)十一、新生儿坏死性结肠小肠炎护理常规 (32)十二、胎粪吸入综合症护理常规 (33)十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35)新生儿护理常规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概述】孕周37周以上,体重2500g以上,出生评分8~10分,无其他异常情况为正常新生儿。

【护理要点】1.要求室温在20~24℃,湿度在55~65%,阳光充足,定时通风,空气清新。

2.新生儿入室时,首先查阅新生儿出生记录,了解产程中有无异常及出生时的情况,核对男女性别、母亲姓名、床号、做好入室时的评估、检查其一般情况,如有无脐部出血、畸形、外伤、骨折等,然后办理入室手续。

3.新生儿生后1~2天内,为防止呕吐引起的窒息,予侧卧位或仰卧位时适当抬高肩部,颈下垫小毛巾,注意呼吸通畅,观察有无吐羊水、奶。

4.新生儿入室时测体温,出生24小时内测体温6次/日,正常后二次/天。

体温测量过程中,根据体温高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体温偏低者,用母亲的身体给予袋鼠式保暖,有条件者可用辐射床或暖箱保暖。

5.实行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奶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奶量以喂后安静,不吐,无腹胀,理想的体重增长为标准15-30g/d,除生理性体重下降时期。

新生儿常见疾病与护理

新生儿常见疾病与护理

(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引起 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 据统计,围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约为5 %~20%。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 生后,由细菌、病毒、霉菌等不同的病原 体引起。
新生儿肺炎分类



1.宫内感染性肺炎(又称先天性肺炎)主要的病原体为病 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由母 亲妊娠期间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复燃,病原体经血行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①胎膜早破24小时以上或孕母 产道内病原体上行感染羊膜,引起羊膜绒毛膜炎,胎儿吸 人污染的羊水,发生感染性肺炎。②胎儿分娩时通过产道 吸入污染的羊水或母亲的宫颈分泌物。 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①呼吸道途径:与呼吸道感染患者 接触;②血行感染: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③医源性途径: 由于医用器械如吸痰器、雾化器、供氧面罩、气管插管等 消毒不严,或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或通过医务人员手传 播等引起感染性肺炎。
预防措施






最好的办法是使婴儿的屁股保持干爽。 每次换尿布时彻底清洗婴儿的生殖器区域。 每次换尿布时,给他的小屁股技法一层薄薄的防护霜。 不要使用滑石粉质地的爽身粉,因为如果婴儿吸放入它的 粉尘,会对肺部造成伤害。 不要把尿裤系得太紧,宽松的衣服能够证婴儿的小屁股呼 吸。 不要给婴儿穿塑料套裤或其他不透气材料制成的衣物。 不要用含有芳香成分的洗涤先宝宝的棉质尿布,以防皮肤 产生过敏反应。
新生儿肺炎预防措施





要加强新生儿保健,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并避免与呼吸 道感染病人接触。 有异常分娩或临产感染者,新生儿应隔离观察,必要时应 早用抗菌素。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胎儿 宫内缺氧。 对于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怀孕的母亲要做好孕期保健, 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性疾病的发生。 婴儿出生后,要给婴儿布置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 婴儿所用的衣服、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的用具应消毒。 患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若母亲感冒、应戴 口罩照顾孩子和孩子和喂奶。 患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若母亲感冒,应立 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加测量次数。

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普通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

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饲;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避免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察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每天更换衣被、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连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新生儿疾病护理一.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护理常识】1.做好入院接待。

(1)原则上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重症患儿与轻症患儿分区放置,有感染性疾病者放置于隔离区。

(2)做好入院告知,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家长交代清楚并记录。

填写腕带并请家长复核后给患儿系上。

在入院告知单上完整地盖上患儿脚印。

(3)入院时测量体温、测体重、沐浴或擦浴更衣。

(4)请家长在病历中留下地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医疗保险号码等重要内容。

(5)给家长发放探视证,交代探视相关事宜。

2.观察病情变化。

(1)体温检测:入院3日内,每4小时测体温1次;3日后体温平稳者,每日测体温3~4次;温箱内患儿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每小时观察箱温并记录。

(2)呼吸、心率监测:危重患儿每班至少检测呼吸,心率1次,或根据医嘱监测。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楚口鼻分泌物。

(3)每班观察患儿皮肤情况,注意皮肤有无红肿、糜烂或化脓灶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严格做好交接班。

(4)及时巡视患儿,观察病情有无异常,如发现有气急、发紺、高热、呕吐、面色苍白、哭声弱或不哭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3.室温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早晚通风各1次,保持空气新鲜,每天每天空气消毒2~3次或空气消毒机24小时动态消毒。

4.按医嘱定时、定量喂奶。

若不能完成医嘱奶量时,评估原因,并报告医师处理。

5.加强基础护理。

(1)每天更换床单及床上用物,有污染随时更换。

有血液或奶液污染床单位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抹。

患儿使用公共台面时,须事先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

(2)每天沐浴1次,病危患儿进行床上擦浴更衣。

一般每周测体重2~3次,特殊患儿按医嘱执行。

(3)至少每3小时更换尿裤1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或湿纸巾清洗会阴与臀部,擦干皮肤,必要时涂臀红防护油或霜剂。

(4)脐部护理每日2次,用0.5%络合碘棉签擦拭脐窝与脐轮周围皮肤,待周围皮肤稍干后,再用75%乙醇涂擦脐窝,保持脐部干燥。

新生儿常见病护理

新生儿常见病护理

处理方法:护理中要观察仔细,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平时注意避
免外来的感染源。
Hale Waihona Puke 编辑ppt11脐部渗血
症状:在脐带脱落期间伴有出血现象,那是毛细血管在渗 血,由于脐带部位没有神经,所以宝宝无痛感。 处理方法:只要每次消毒后用干的医用棉签按压3-5分钟 就可以止住渗血,数次后这种现象即可消失。如果此方法 无效,可在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碘伏涂抹在脱落面上, 碘伏可收敛渗血的毛细血管。脐带脱落后也有渗血的可能, 渗血结痂后,如果没有分泌物就不要再消毒了,待结痂自 然脱落即可。
9. 便 秘
• 便秘:正常新生儿每天3-6次大便,几周后减少到每天1-2次; 如果孩子两天或5--8天,才有一次大便也正常叫【崭肚】,如 果大便干结、偏硬、颜色发暗,就已经是便秘了。
• 病因:孩子饮食不当、母亲饮食不当、乳量不足、疾病影响、 精神因素
• 预防:改善饮食、培养孩子定时排便的习惯、增加活动量 • 护理: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刺激排便 • 物理方法:肥皂条 • 药物:开塞露、甘油栓通便
编辑ppt
17
6. 结 膜 炎
• 结膜炎症状:眼睛会红肿、怕光、流泪,有很多黏液性或脓性 分泌物,使上下眼睑的睫毛粘合在一起。
• 清除分泌物:洗净双手,将消毒棉签在温开水中浸湿,轻轻擦 洗眼部分泌物。也可用消毒棉球浸上温开水湿敷一会儿,再换 湿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一次用一个棉球。
• 预防性用药:眼药水为0.25%的氯霉素眼药水;淋球菌感染用 青霉素眼药水;衣原体眼炎选用红霉素眼膏,还可用0.5%金霉 素眼药水或0.1%的利福平眼药水滴眼。
(19)呼吸道感染 (20)泪囊炎 (21)腹胀 (22)急性肠套叠 (23)脱皮 (24)乳房肿大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科2014 年 10 月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

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

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1.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

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

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0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2)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2)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4)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5)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6)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6)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8)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9)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0)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3)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5)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

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叶**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11年7月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

如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热情接待患儿和家属。

(2)给患儿沐浴、更衣。

(3)测量生命体征及体重。

(4)规范佩戴双腕带,腕带上注明姓名、性别、床号、年龄、体重、住院号。

(5)向家长介绍探视制度、环境、主管医生、喂养、合作医疗等。

(6)作好入院评估,完善身份证明,制定护理计划。

2、环境
(1)保持室温 22-24℃,相对湿度 55-65%。

每张床占地面积>3 平方米,床间距宜 1 米以上。

(2)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每日早晚各开窗通风30 分钟,同时注意患儿保暖。

(3)定时空气消毒。

3、保暖
(1)根据新生儿情况,可采用辐射保暖台、暖箱等方法。

(2)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体温稳定后,每天沐浴一次。

(3)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

接触新生儿的手、仪
器、物品等均应保持温暖。

4、喂养
(1)根据医嘱按需喂养。

(2)积极提倡母乳喂养。

(3)对吸吮能力不强,可遵医嘱采取鼻饲喂养。

5、维持有效呼吸
(1)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部垫软枕。

(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发绀者遵医嘱行给氧。

(3)有呼吸暂停者拍打足底、背部等方法刺激呼吸。

6、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手卫生管理。

(2)基础护理:做好口、眼、脐、臀护理,保持皮肤完整性。

(3)专科护理: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7、确保新生儿安全。

避免让患儿处于危险的环境,如高空台面,可能触及的热源、电源及尖锐物品等。

照顾者指甲要钝而短。

8、观察和记录:严密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哭声、体温、呼吸、脉搏、奶量、大小便、活动等。

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加强静脉输液全程管理,使用微量推注泵。

10、认真对家长解释病情,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二、健康宣教
1、喂养:积极提倡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2、向家属宣传新生儿育儿保健知识:介绍喂养、保暖、皮肤护理、预防接种、添加辅食等知识。

3、新生儿筛查:对患儿进行听力筛查、疾病筛查,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和半乳糖症等。

以便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