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地质环境保护,关乎着内蒙古的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本条例旨在明确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适用范围。
首先,明确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适用于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涵盖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工程建设、地质遗迹保护等多个领域。
第二章地质环境调查与规划了解地质环境的现状是保护的前提。
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
在此基础上,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保护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开采是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活动之一。
采矿权人在开采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开采和治理恢复。
开采结束后,要及时履行治理恢复义务,对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修复,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
同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确保治理恢复资金的充足和稳定。
对于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的采矿权人,要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应急预案。
对于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活动,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五章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设立地质遗迹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禁止从事开山、采石、开矿、取土等破坏地质遗迹的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无【期刊名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年(卷),期】2012(000)022【摘要】(1991年3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9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2年3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0年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二)》第三次修正根据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第四次修正)【总页数】4页(P10-13)【作者】无【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294【相关文献】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8年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8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86号发布,2006年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修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45号 [J],2.内蒙古自治区食安办、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内蒙古自治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通知 [J],3.实现双赢十年大跨越科学发展奋力开新局——纪念《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 [J], 齐林梅4.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垦国有农牧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J], ;5.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J], 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试行)

第三章 防止新的污染
第四章 治理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环境保护机构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结合自治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贯彻执行自治区“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的重要保证。
第十五条 一切基本建设工程和技措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一)凡是影响或污染环境的基本建设工程和技措项目,在报批计划任务书时,必须附有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核同意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否则,不予审批或转报。
(二)对有影响和污染环境而没有委托设计防治设施的工程项目,设计部门不得接受设计。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条 保护环境是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加强计划指导,搞好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和统一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严格防止新的污染,积极治理现有的污染,改善自治区的环境面貌,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对现有设备要加强管理,搞好维修、保养,提高完好率,堵塞跑、冒、滴、漏,减少污染物的扩散。
(四)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治污染设施,要保持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未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任意停用或拆除。
(五)积极进行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92172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引进、推广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培养环境保护人才,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优先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科研、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自治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八条自治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盟行政公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监测制度和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负责编报管辖区域环境质量报告书,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3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91年3月23日公布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引进、推广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培养环境保护人才,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优先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3月23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9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2年3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引进、推广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培养环境保护人才,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优先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科研、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12.17•【分类】其他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属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位于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市境内。
东起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上高台林场头道北山山脊,西至包头市昆都仑河谷;南起大青山山脚,北与包头市固阳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丘陵相连,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上高台林场北界为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7′~112°17′,北纬40°34′~41°14′,总面积约40万公顷。
保护区面积、界线以国务院批准的文件为准。
第三条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从事规划、建设、保护、利用、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由其所属的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
环保、农牧业、水利、国土、旅游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二)制定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三)组织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申报、审核、监督管理工作;(四)制定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及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五)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及数据库,组织环境监测,保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活动;(七)按照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旅游规划,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八)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维护管理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促进自治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自治区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自治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组织编制全区矿产资源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自治区开发的矿产资源,应当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第五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经审批登记,领取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
自治区保障合法的探矿权、采矿权不受侵犯。
禁止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
第六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矿山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
第七条探矿权和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
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
采矿权可以出租、抵押。
个人出资取得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可以继承、赠与。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第八条自治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自治区内依法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九条自治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盟市、旗县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盟市、旗县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上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行政行为有权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下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上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调查处理或者责令下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法定职责。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20【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20【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日期: 20XX-03-23 失效/废止日期:发布文号:实施日期: 20XX-03-23 状态:现行备注:(1991年3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9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2年3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二)》第三次修正根据2020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第四次修正根据2020年12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5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草原、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本条例)旨在加强和规范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内蒙古自治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要遵守本条例的规定并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义务。
第三条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注重科技进步和环境教育,强化监督和行政执法,促进环境保护法制化、社会化。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四条内蒙古自治区负责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计划。
第五条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预防和治理能力。
第六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依法行使环境保护管理的职责。
第三章环境监管第七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第八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环境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对未取得环评文件而建设、扩建项目的,应当责令停工停产。
第九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规划的监督检查,对未经批准或者不按批准方案建设的环境保护项目,应当责令改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章污染物排放和污染防治第十条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应当制定本辖区内污染物排放的限制要求,并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
第十一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对超过排放标准的单位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内蒙古自治区应当加强重点污染行业的监管和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五章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第十三条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强对生态控制区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内蒙古自治区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禁止一切损害生态系统的行为。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保护地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地质遗迹、地质景观,防止地质灾害,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地质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原则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遵循以下原则: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政府主导,社会共治;调控与约束相结合;公益性、环保性优先。
三、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保护1. 保护范围内蒙古自治区应保护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自然遗迹、地质公园、地下水风景区和其他特殊的自然保护区。
2. 保护措施为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需采取以下措施: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政策措施;加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破坏行为;实施生态修复,恢复或维护地质景观的生态环境;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四、地质灾害防治1. 重点地质灾害区划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划定重点地质灾害区,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和措施。
2. 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
3. 灾后恢复与重建对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要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环境,确保灾区居民的生活安全和生计。
五、地下水环境保护1. 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内蒙古自治区应重视地下水环境保护,并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监控和评估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定期监测地下水的质量和水位,评估地下水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污染防治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管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和减少地下水污染。
六、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 规划和许可制定地质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规划,确保开发和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3月23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9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2年3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引进、推广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培养环境保护人才,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优先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科研、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管理的原则,实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二章环境质量保护第四条环境质量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要求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五条建立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制度,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加强环境质量信息的公开。
第六条对污染超标的环境,应当采取管理措施,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第七条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三章水资源保护第八条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重要的环境保护。
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九条禁止乱排废水、乱倒废弃物和乱采水的行为,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条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保护区和水资源保护红线,严禁破坏水源地的行为。
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第十一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第十二条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挪移源的大气污染排放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污染技术。
第十三条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设立相应的排放标准,并进行监测和索证。
第五章噪声和振动控制第十四条加强对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建立噪声和振动监测和评估制度,确保环境噪声和振动水平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五条减少噪音源的噪声排放,采取隔音、降噪等技术措施,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
第六章废物和危(wei)险品管理第十六条加强废物和危(wei)险品的管理,推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保护当地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一项法规。
该条例自2015年12月27日起实施,旨在规范环境保护领域的行为和责任,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该条例内容的详细解读。
第一章总则该条例分为12章,共105条。
第一章规定了该条例的适用范围、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条例规定了保护环境优先、预防为主、治理和污染防治并重、法律法规为基础等四项基本原则,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后续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章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本章主要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其中,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声音、土壤和固体废物五个方面。
该条例提出了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明确了不同污染性物质的排放标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三章环境监测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的基本制度和工作要求。
条例规定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范围、内容和程序,强化了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使用和管理。
同时,该条例还规定了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要求。
第四章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污染防治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管理要求,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程序,同时加大对非法排放的惩处力度,推进了内蒙古地区的环保事业。
第五章危险废物管理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危险废物的管理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危险废物的分类和管理制度,强化了危险废物的储存、转运、处置和利用等环节的监管,保障了环境和公共安全。
第六章环境应急管理本章规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应急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要求,明确了应急监测、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责任,保障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安全和公共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21修订)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21修订)【发文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7.29【实施日期】2021.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五号)2021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2021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7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修正 2021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环境保护,防治地质灾害,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壳表层岩(矿)体、土体、地下水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的总和。
第三条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质量负责,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7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2年10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自治区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矿产资源是指可以开采利用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大类。
矿产资源的具体种类,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另行公布。
第四条从事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必须依法申请登记,领取勘查许可证,取得勘查权;从事采矿活动,必须依法申请登记,领取采矿许可证,取得采矿权。
第五条勘查权、采矿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侵犯依法取得的勘查权、采矿权。
第六条自治区鼓励外国企业、组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以合资、合作、独资方式勘查、开采区内矿产资源。
自治区鼓励区外有关单位,勘查、开采区内矿产资源。
第七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统一管理全区地质矿产资源的职能部门,负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保护工作。
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旗县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矿产资源管理机构,对本行政区内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盟市、旗县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矿产资源管理机构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保护的监督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2号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12号《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1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2015年3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土地复垦。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采矿权人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全面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义务,治理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第六条自治区鼓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已经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投资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矿山公园。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第七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并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协调。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爱护和改良生活情形与生态情形,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证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扶植的成长,依照《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情形爱护法》和有关司法、律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平易近当局必须将情形爱护筹划纳入经济、社会成长筹划和城乡扶植总体筹划,确信情形爱护目标、义务和方法,使情形爱护工作同经济扶植和社会成长相调和。
第三条自治区人平易近当局情形爱护行政主管部分,对全区情形爱护工作实施同一监督治理。
旗县级以上人平易近当局情形爱护行政主管部分,对本辖区的情形爱护工作实施同一监督治理。
各级人平易近当局的地盘、矿产、林业、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分,按照有关司法、律例的规定,对资本的爱护实施监督治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平易近航治理部分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部队情形爱护部分,按照有关司法、律例的规定,对情形污染防治实施监督治理。
第四条自治区人平易近当局鼓舞情形爱护科学教诲事业的成长,加强情形爱护科学技巧研究,引进、推广情形爱护先辈技巧,培养情形爱护人才,普及情形爱护科学常识。
优先成长情形爱护事业,对资本综合应用和污染防治的全然扶植和技巧改革项目实施优待政策。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小我都有爱护情形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情形的单位和小我进行揭穿和控告。
在爱护和改良情形、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资本综合应用、情形监督治理、情形爱护科研、情形监测、情形爱护宣布道育等方面有明显成就的单位和小我,由各级人平易近当局赐与嘉奖。
第二章情形监督治理第六条各级人平易近当局情形爱护行政主管部分,要会同有关部分对管辖范畴内的情形状况进行查询拜望和评判,拟定情形爱护筹划,经筹划部分综合均衡,报同级人平易近当局赞成实施。
第七条自治区人平易近当局情形爱护行政主管部分,能够制订自治区情形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报自治区人平易近当局赞成履行。
第八条自治区、设区的市人平易近当局及盟行政公署情形爱护行政主管部分,依照国度监测轨制和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分组织监测收集,负责编报管辖区域情形质量申报书,按期宣布情形状况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4号]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4号]](https://img.taocdn.com/s3/m/38d9676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1.png)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4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1998年第十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自治区主席云布龙1998年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以及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在自治区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实施办法。
第四条旗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自治区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旗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并根据需要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旗县以上林业、农业、畜牧、地质矿产、水利、文化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第六条旗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经同级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第七条具备《条例》规定条件之一的区域,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八条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填报国家或者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自然保护区申报书,并按下列规定报批:(一)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或者自治区有关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预审通过,由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定建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向国务院申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7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五)》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地质环境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地质环境管理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地质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质环境评价与监测第五条制定区域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对可能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项目建设,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列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以及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设置相应的监测设施,对地质环境实行动态监测、监督。
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区地质环境监测站网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区域性和专门性地质环境监测站网的部署,统一制定技术要求,组织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第八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全区地质环境状况公报。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第九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防灾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应急调查和防治。
第十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并予以公告。
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应当设立明显标志。
第十一条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进行采矿、建筑、削坡和开采、抽取地下水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活动。
第十二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聘请有资格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审查认定,并作为该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的必备条件之一。
未经认定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预审及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地质环境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接受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报制度,对地质灾害及时做出预测,并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
地质灾害长期预报和重要灾害点的中期预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地质灾害临灾预报、短期预报以及一般灾害点的中期预报,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发布,同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发生后,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勘查界定。
跨区域的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治理责任,由其共同的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勘查界定。
属于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其界定工作费用和治理责任均由诱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属于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治理。
第十六条诱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规范,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治理责任人应当按批准的治理方案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后,应当经治理方案的审批机关组织验收。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第十七条采矿权人新建、改建、扩建矿山要严格执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矿山设计或者开发利用方案,应当包括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内容。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者开发利用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建设、开采,防止因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十九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恢复和治理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采矿权人向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年度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地质环境保护情况,并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采矿权人停办或者关闭矿山,应当按期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行保证金制度。
采矿权人应当缴纳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专户管理。
地质环境保证金归采矿权人所有,专项用于该采矿权人采矿破坏地质环境的治理。
保证金收取、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章地质遗迹的保护第二十二条地质遗迹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开发利用地质遗迹,应当进行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三条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予以保护,并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典型地层剖面、地质构造;(二)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产地和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火山、奇峰、瀑布、鸣沙、冰川遗迹等奇特地质景观;(四)具有特殊学科研究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五)具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六)典型地质灾害遗迹;(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报批、建设、保护等,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有保护价值独立存在的地质遗迹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第二十四条在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内或者未建立保护区的地质遗迹,可以建立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的建立和管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自治区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其他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独立存在的地质遗迹,由其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对分布在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由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审批机关提出的保护要求,在原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协助下,对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实施管理。
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予以安排。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被保护的地质遗迹。
在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内和独立存在的地质遗迹保护的范围内,禁止从事采石、开矿、取土、垦荒、砍伐等活动,禁止修建与地质遗迹保护无关的建筑设施。
对已建成并对地质遗迹造成污染或者破坏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或者外迁。
第二十七条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在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内和独立存在的地质遗迹保护的范围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以及采集、挖掘标本和古生物化石等活动,应当事先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批准设立该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独立存在的地质遗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从事相应活动。
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在采集、挖掘活动结束后三十日内,将采集、挖掘的所有标本和古生物化石清单报采集、挖掘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采集、挖掘获得的重要标本和古生物化石应当交由符合规定保存条件的馆藏机构保存,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也可以由有关科学研究机构或者高等院校保存。
第二十八条在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内开辟旅游景点、兴建旅游设施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在其他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内开辟旅游景点、兴建旅游设施的,报批准设立该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应当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二十九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恢复、治理;逾期不治理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恢复、治理;逾期不治理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从事采矿、建筑、削坡和开采、抽取地下水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活动的;(二)未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治理方案治理地质灾害的;(三)未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者开发利用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建设、开采,造成地质灾害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独立存在的地质遗迹保护的范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一)破坏、挖掘、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被保护的地质遗迹的;(二)进行采石、开矿、取土、垦荒、砍伐以及修建与地质遗迹保护无关的建筑设施的;(三)擅自采集、挖掘标本和古生物化石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的,或者不具备规定的资质条件,从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者地质灾害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拒报、谎报有关资料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