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轨电车运营模式
第三讲《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

悬挂式
4. 单轨(独轨)交通
单轨交通是采用一条大断面轨道并全部高 架的轨道交通。其类型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 两种。
国外的跨座式独轨
重庆单轨车辆(跨座式)
重庆单轨车辆
日本东京奥运会建设的大客流量独轨交通 (1964)
日本千叶都市单轨(悬挂式)
(2)适应范围
占用土地少 运量较大(5000~20000人次/h)
能适应复杂地形要求 建设工期短,造价低 能确保安全 噪声与振动均较低 对日照和城市景观影响较小 最大运量问题尚需进一步论证
我国缺乏研制独轨车辆的相关经验 紧急情况下,乘客没有逃生的地方
日本北九州小仓线跨座式独轨
悉尼独轨交通
德国中部城市乌伯塔的悬挂式独轨交通
我国内地将开通地铁、轻轨的城市
已经批准、在建: 杭州、哈尔滨、长沙、郑州、福州、昆明、 南昌、合肥、南宁 苏州、东莞、宁波、无锡、大连、贵阳
上报待批: 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兰州
上海、北京、广州线路及里程
• 上海 11条线路 总里程424公里 • 北京 14条线路 总里程336公里 • 广州 8条线路 总里程222公里
1.4.5 车站
• 轨道交通系统车站的选址、布置、规模等对 运营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上海地铁车站
岛 式 站 台
侧 式 站 台
早期的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4号线列车
上海地铁2号线列车
(1)概述
概念
LRT(Light Rail Transit):在有轨电车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 列车或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 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介于地铁和 有轨电车之间,为15000~30000人/h。旅行
国外大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发展及其启示_杨耀

第 2 期
统都有很好的衔接换乘 。 如 :巴黎 RER , 在 设计时 都考虑了与市区地铁线等采用 同站换乘以方 便旅 客 , 缩短了换乘时间 。 在 Chatelet les Halles 站的换
市域线征文
乘是平行式的 , 旅客只需横跨站台便可完成换乘 ;而 在其他车站的同站换乘是立体式的 , 也就是旅客只 需要上下电梯便可实现换乘 。
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进行得相当顺利 。其最重要 的原因是有美国政府相关政策的促进和支持 。其中 发达的通勤铁路网络为城市格局的调整提供了强有 力的支撑 。
2 郊区线多采用干线铁路制式
市郊轨道交通线在国外常称为通勤铁路或市郊 铁路 。因为国外的市域轨道交通大多采用干线铁路 的制式 , 并且大多是在既有铁路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 以节省建设的成本 。 如 :
柏林的 Stadtbahn 穿过市中心 , 并在郊区形成两 条或若干条支线 ;S-bahn 在形成环线的同时 , 也伸向 郊区 , 形成支线 ;这些支线联系郊区之间的出行 。 3 .2 郊区站间距较大
国外市郊线的站间距普遍较大 。 轨道交通市域 线的站间距大小对新城镇的规模影响显著 。如巴黎 RER 的平均站距约 2 .27 km ;东京都市圈市域铁路 平均站间距约为 1 .5 km , 东京市行政区范围内私铁 平均站间距仅 1 .1 km 。郊区的站间距较大 , 才能提 高市域线在效区段的行车速度 。 3 .3 郊区线网规模大
第 2 期市域线征文 源自国外大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发展及其启示
杨 耀
(上 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 201103, 上海 ∥助理工程师)
摘 要 分析了国外一些大城市中轨道交通市域线的发 展 、 建设 , 以及线路型式 、运输 组织等 方面的 特点 。 国 外的 市域 线多为引导 城市的扩张 而建 , 多采用 干线铁 路制式 ;市 域线 的郊区段多具有支线 , 郊区段的站间距离较大 、线网规模 大 ; 郊区线与市区轨道交通 的换乘 便捷 。 指出 轨道交 通市 域线 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未 来发展 的重点 。 并 提出了 国外 轨道 交通市域线的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市域线 ;市郊铁路 中图分类号 U 239 .5
国外城轨运营标准

、国外城轨运营标准一、引言城轨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快速、安全、便捷的特点,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外,城轨交通在城市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较高,相应的运营标准和技术规范也相对完善。
本文将简要介绍城轨交通的概念及其在国外城市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总结和分析国外城轨交通运营方面的主要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比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城轨运营方面的差异、特色以及先进经验,探讨国外城轨交通运营对安全、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和优化方向,并介绍部分典型案例以及对我国城轨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二、城轨交通概述城轨交通是指以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方式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在国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提高,城轨交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三、国外城轨运营标准1. 运营管理标准国外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城轨交通的安全管理是运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国外城轨交通系统通常设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确保乘客安全。
(2)服务水平:国外城轨交通系统注重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提供便捷、舒适的乘车环境,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3)效率管理:国外城轨交通系统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
2. 技术规范国外城轨交通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技术:国外城轨交通系统通常采用先进的车辆技术,确保列车的安全、舒适和节能。
(2)信号系统:国外城轨交通系统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3)供电系统:国外城轨交通系统采用可靠的供电系统,确保列车和车站的正常运行。
四、对比研究与先进经验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与特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轨交通运营标准和技术规范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其城市发展状况、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
例如,欧洲国家的城轨交通系统普遍较为发达,而亚洲国家的城轨交通系统则在一些大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一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述
1832年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街道铁路在纽约建成 1860年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伦敦大都会 铁路,用于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1863年通车, 使用蒸汽机车牵引(明挖法) 我国于1965年开始在北京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作为平战 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明挖法)
有渣轨道
VS
无渣轨道
有渣轨道
有碴轨道具有造价相对低、施工速度快、维修方便 及弹性好等优点, 目前一些工业先进的国家仍然采用。
如原联邦德国汉堡37 km 高架线路采用轨枕碎石道床;
1985 年建成通车的菲律宾马尼拉轻轨铁路, 全长14. 5 km, 为高架线路, 采用双块式预应力混凝土枕, 潘得罗尔 扣件, 硬质碎石道床。
(三)车辆段
车辆段的线路布置要根据车辆段作业要求,结合用地特点来 布置。一般地,车辆段设计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 1、收发车顺畅。车辆段是列车运营的起始于终止场所,其设 计要根据线路特点保证列车出入的流畅,满足能力要求。 2、停车检修分区合理。在部分线路较长的场合。车辆段与停 车场的确定需要考虑的位置分布,一保证运营组织与管理 的方面性。
(一)车辆构成:
车辆的构成:轻轨车辆的构成一般包括三种形式:四轴动车、 六轴单铰接车和八轴双铰接车。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 构成包括七部分: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 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
目前,我国地铁车辆的进口价格为120万~180万美元/辆, 而长春客车厂提供给北京复八线的钢车体交流传动VVVF 变调压车为68万元美元/辆(国产化率54%),中国出口到 伊朗的地铁车辆为54万美元/辆,北京目前用的国产地铁 车辆也只相当于40万美元/辆,即使 国外最先进的铝合金车体的交流传动地铁车辆在国内生产也 仅需1 O0万美元/辆。可见大力发展国产城轨车辆生产可 以大大降低城轨工程的造价,改变当前我国发展城市轨道 交通造价过高的现状,这也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轨 道车辆产业发展政策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所提出的内容, 即要求轨道交通工程中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不 低于70%。
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复古电车简介运营线路时间,沿途景点

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复古电车简介_运营线路/时间_沿途景点乘坐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复古电车探索基督城历史风格,探索这座位于新西兰的典型的英伦城市的独特魅力,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时间。
本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复古电车简介、运营线路图、运营时间以及沿途景点等等信息,以便于您更好地游览基督城。
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复古电车简介我们整修一新的有轨电车将带您游览基督城的城市新貌,享受一段时尚别致的城市观光之旅!有轨电车是基督城独具代表性的旅游亮点,是欣赏城市风光和感受历史情调的独特体验。
我们热情友好的司机导游将为你介绍这个城市的概况,地标和本地风情。
买一张票可随上随下,无限次乘坐一整天。
电车也将会在“雅芳河泛舟”和”植物园毛毛虫观光车之旅“最近的停靠点电车12号站停车。
您可以乘坐舒适的有轨电车,欣赏沿途经过的大教堂车站,雅芳河,“重新出发”集装箱商铺(Re:START Mall),美术馆(Art Gallery)、蜿蜒曲折的雅芳河(Avon River)、哥特式风格的艺术中心(Arts Centre)和博物馆,也可以在电车中途停靠的17个站点(目前为12个站点)下车,亲自进行游览。
电车将从大教堂总站(Cathedral Junction)出发,途径大教堂广场,雅芳河,重新出发商场(Re:START Mall)和高街(High St)。
之后再次回到始发点,开始经过坎特伯雷博物馆,海格利公园(Hagley Park),维多利亚广场(Victoria Square)和新摄政街(New Regent Street)。
目前共有17个站点。
电车将在所有设有“电车停靠站”(Tram Stops)的地点停车。
游客购买车票后,可随意上下车。
我们共有7辆有轨电车,每辆可乘载多达54名乘客,其中一辆有轨电车内设超豪华餐厅,设有12张餐桌,可接待乘客36人。
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预定:/p19007?lv=52156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复古电车开放时间夏季:上午9点-下午6点(9月到3月)冬季:上午10点-下午5点(4月到8月)乘坐新西兰基督城有轨电车/复古电车的重要提示有轨电车适合任何年龄段的游客。
浅谈TOD发展模式

浅谈TOD发展模式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TOD概念在美国的起源和发展,简要阐述了TOD模式在亚洲的发展壮大,对东京站案例进行了详细说明。
同时指出TOD模式在我国发展的几个阶段,并阐述了重庆沙坪坝高铁站的成功开发示例。
关键词:TOD模式;公共交通网络;土地利用一、TOD概念的起源20世纪初,美国各大城市以有轨电车作为主要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因有轨电车与周边土地归为私人所有,开发商利用有轨电车这种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来加强与城市中心的联系,提高了城郊土地价值。
这种开发模式为TOD的最初形态,即利用公共交通的利好条件,以交通站点为中心加强土地开发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小汽车登上舞台,逐渐成为美国普通家庭首选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但小汽车这种出行方式带来的弊端,如噪声污染、交通安全、学龄儿童上学、通勤交通拥堵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1929年美国学者提出了“邻里单元”概念,即以一个完整地块内的教育类学校为中心,约400米为半径,利用周边土地,将机动车交通与步行出行方式进行切割,建造一个不出现大量小汽车,可保证传统街区内部安全与宁静的大街区。
“邻里单位”概念中,对于土地利用的混合及组织为TOD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共交通乘坐率自二战后急速下降,美国公共交通运输及铁路系统也难以运营,小汽车成为主流公共交通方式并占据大量公路资源,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
20世纪末,美国通过诸多法案来提高公共交通的乘坐率,尽量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逐渐重视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开发,并在华盛顿、圣地亚哥等市中心试点成功。
1993年,彼得·卡尔索普首次提出了TOD概念,并为TOD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TOD以火车站、机场、地铁等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以400-800米为半径建立城市中心或广场,是集办公、商业、教育、文化、居住为一体的开发模式,生活在区域内的居民交通出行便利,可选择机动车、非机动车多种出行方式。
截至21世纪初,美国已在53个城市开展实施了TOD项目。
欧洲有轨电车发展概述

32ANHUI METALLURGY2019年第2期欧洲有轨电车发展概述刘智肖峰张磊桂兴亮赵慧黄孝卿(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城市病的有效手段。
在运力及建设成本等方面,有轨电车介于常规公交及地铁之间,特别适用于中小城市及大城市客流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有轨电车起源于欧洲,发展于欧洲,复兴于欧洲。
目前,欧洲正在引领现代有轨电车装备及建设的发展方向。
1有轨电车历史旧式有轨电车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出现,是在英国马车铁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界首个有轨电车系统由俄罗斯人费奥多•皮诺托斯基发明,于1875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始行车试验。
1880年,费奥多在圣彼得堡选择了一条马车铁路作为试验对象,用电力机车代替马匹,这次试验被认为是世界首次开通了商业运营电车,由于资金短缺,试验于1880年底作罢。
维尔纳•冯•西门子在先前研发的基础上,借鉴费奥多的技术,于1881年在柏林建设并开通了世界第二条客运有轨电车线路,这条线路被成功的进行了商业化运营。
此后的建设进入了高潮,有轨电车在20世纪初的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一些城市风行一时,全球几乎每一个大都市都建有有轨电车线路,我国的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也在同时期建设和开通了有轨电车线路。
二战以前,欧洲各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地面有轨电车,整个德国共有80个城市建设了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近5000km o英国有轨电车系统发展最旺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全国超过170个城市建设了有轨电车线路,线路总长度约4100km。
法国有轨电车发展最旺盛的时期为1930年,全国共有70个城市拥有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达3400km0美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1886年开通,至1890年,有1900km马车铁路被改造为电气牵引的有轨电车线路。
到20世纪20年代,有轨电车发展达到旺盛时期,全美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达7.56万km。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城市内运营的一种大众交通工具,通常是通过铁路或地铁系统进行运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发展起来。
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出现在英国伦敦,于1863年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被命名为“地铁”(metro),之后成为其他国家和城市模仿的榜样。
在此之后,巴黎、纽约、柏林、东京等许多城市也陆续开通了地铁系统。
这些早期的地铁系统以地下铁路为主,因此被称为“地铁”。
20世纪后半叶,全球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轻轨和有轨电车的建设逐渐增多。
轻轨是指相对于传统地铁系统而言,运行速度更慢、载客量更小、途经的站点更多的一种轨道交通方式。
有轨电车则是指通过电力系统驱动的有轨交通工具,通常在城市内街道上行驶。
这些新的轨道交通方式在城市内部连接性更好,更容易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另外,一些国外城市还采用了单轨交通系统。
单轨交通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通过在一根轨道上悬挂电动车辆进行运行。
与传统的地铁系统或者轻轨系统相比,单轨交通具有更低的建设成本和更高的建设速度,因此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受欢迎。
目前,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城市正在扩大原有的地铁线路,并且新的城市也纷纷推出轨道交通系统,使得城市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例如,上海的地铁系统从2000年的3条线路逐渐扩大到了现在的16条线路,覆盖了城市大部分区域。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载客量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一些城市采取了更新换代的措施,例如增加列车数量、增加车厢容量等。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通过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转向系统等先进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德国有轨电车建设和运营条例BOStrab完整版20120823--中文

目录
德国有轨电车建设和运营条例-BOStrab ...................................................................................................... 1 第一章 总则............................................................................................................................ 4
德国有轨电车建设和运营条例bostrab目录德国有轨电车建设和运营条例bostrab1第一章总则41定义和使用范围42基本规定53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的一般性规定54运营的一般性规定55技术监督66特殊情况6第二章运营单位67运营方68运营负责人79运营负责人的指定8第三章工作人员810对工作人员的一般性要求811对乘务人员的特殊要求912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913工作制度914病假制度10第四章运营设备1015运营线路1016路基1017上层路基1118建筑限界1219安全室1220道口1321信号灯系统1322列车安全控制系统1423通信系统1424电源设备1525接触网1526回流线1627照明设备1628道线1729桥梁1730隧道1731车站1832电扶梯和升降梯19第五章车辆2033列车设计2034列车外型尺寸2135转向架2136制动系统2237列车牵引2338列车控制2339受电弓和滑板2340车辆信号灯2341排障器2442车钩2443车门2444驾驶室2545车厢照明暖气和通风系统2546线路标识及对讲播音设备2647车辆标识2648紧急设备27第六章27运营2749驾驶规则2750速度规定2851信号灯2852工作人员2953工作人员的分配2954列车运行3055其他社会车辆3056列车故障处理3057设备和车辆的保养3158设备和车辆的使用3259违规行为32第七章程序规定3260施工文件的审批3261设备制造质量监督3362验收33第八章处罚规定规定效力及现行规定3463处罚规定3464已删除3465规定效力与现行规定34附件1对应第2035附件2对应3636附件337附件4对应21405138信号机标识和指示38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计划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
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
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
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
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
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
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
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
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
【轨道交通】美国TOD理念发展背景及历程解析

【轨道交通】美国TOD理念发展背景及历程解析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模式自1993年由美国学者考尔索普(Calthorpe)教授提出后,引起全球规划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已被视为缓解交通拥挤和城市无序蔓延、降低城市能源消耗、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TOD同时也是促进城市理性增长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核心发展愿景是在大容量公共交通沿线形成高密度的土地发展模式,并配合土地混合使用和宜人的步行环境设计,营造出人性化的就业居住空间。
2000年,TOD理念开始引入国内,陈燕萍等学者以香港、斯德哥尔摩等城市为例分析了公共交通导向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初步探讨了TOD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
2008年,为拉动城市内需增长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进入了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基于TOD理念的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开发如火如荼。
然而,现阶段国内对TOD理念的理解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其研究问题主要停留在对TOD理念的解析以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等,在实践层面也仅仅是延续考尔索普所描述的TOD理念,甚至是形成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以及地铁站点综合体开发就属于TOD模式的认识误区。
源于我国与美国所提倡TOD理念所面对的不同城市发展背景,关于美国TOD模式发展策略对我国的适用性问题以及本土化问题逐渐在引起学者的关注,比如在中美两国城市密度、政府角色、文化历史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下,我国城市TOD理念发展的目标及实施框架问题;比如在中美两国居民生活方式、民众偏好等差异下,我国城市居民步行意愿及TOD合适的空间尺度问题等。
实际上,从TOD理念的提出和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晰地显现出美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脉络和渊源,分析美国TOD理念的发展背景及历程,可以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借鉴,有利于认识TOD理念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基于此,笔者将美国TOD理念置于历史发展的框架中进行审视,剖析其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TOD本土化过程中的国外经验借鉴、东西方差异甄别等具有现实意义。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地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
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
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
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
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
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
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比英国要晚37年。
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
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比分析

01
02
03
经济效益对比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均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缓解交通拥堵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均有利于促进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绿色出行
以私营和公私合营为主,运营主体多为私营企业或公私合营公司。私营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通过市场机制自行承担风险和收益。公私合营公司则是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合作模式,共同出资建设和运营,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运营主体对比
VS
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调度和行政管理。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均由政府负责,缺乏市场化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比分析
CATALOGUE
目录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比
01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行地铁和轻轨的规划和建设。
私人投资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对比 建设主体对比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对比 建设主体对比
01
建设资金来源对比
0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投入: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等方式投入建设资金。
03
银行贷款
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得建设资金。
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投资
政府和私人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建设。
05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比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2.1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便捷、快速和高效出行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逐渐成为各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并且在技术研究和运营管理上具有相当富有经验的积累。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提供了人们便捷的出行方式,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国际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不断地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以不断改进和升级,提升了其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除了传统的地铁系统,轻轨、有轨电车等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满足不同城市和地区的需求。
此外,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国和地区通过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共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和挑战。
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方面,中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形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技术创新、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进步。
中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发展。
首先,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国际背景,包括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其次,将详细介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技术进步、系统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成就和挑战。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国际比较研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国际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在现代交通体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作为保障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其发展水平在不同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一、各国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1、欧洲欧洲是现代轨道交通的发源地之一,其信号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 19 世纪,欧洲就开始建设铁路,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号系统。
例如,英国在 19 世纪中叶就采用了机械信号设备来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欧洲逐渐引入了电气集中联锁、自动闭塞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美国美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在20 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铁路,并在信号与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
例如,美国率先采用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实现了列车的自动驾驶和自动防护。
3、日本日本的轨道交通以其高效、准时而闻名于世。
在信号与控制技术方面,日本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电气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
如今,日本的新干线采用了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C)和列车通信网络,实现了高速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
4、中国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信号与控制技术方面,中国经历了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
目前,中国的高铁信号与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自主研发的 CTCS-3 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为高铁的安全、高速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各国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的特点1、欧洲欧洲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注重标准化和兼容性。
由于欧洲各国的铁路网络相互连接,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列车在不同国家之间的顺畅运行。
此外,欧洲的信号与控制技术还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了多重冗余和备份措施,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高架线采用道碴道 床, 其轨下基础单线自 重为1. 9t/m, 而选用 结构简洁的轨道结构, 其双线自重仅为1. 8t/m。因此, 采用道 碴道床增加了桥梁的 自重, 从而可能需加大 梁跨和桩基尺寸, 增加 投资。
(四)结构工程
盾构法 1917年日本首次在铁路建设中引进盾构法,修建铁羽越线折 返段隧道 我国应用盾构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始于1980年。 上海市进行了地铁1号线试验段施工时,研制了一台直径 6.41米的刀盘式盾构掘进机,后改为网格挤压型盾构掘进 机,在淤泥质粘土地层中掘进隧道1230米。 浅埋暗挖法 1986年我国开创浅埋暗挖法,修建了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 而之前所建设的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和天津地铁一号线均 采用明挖法施工
我国市郊铁路差距
我国市郊铁路曾经在大城市客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1980 年前,全国市郊列车客运量占全国客运总量的20% 以上, 到1995年已下降到10% ,市郊列车的开行数量从1975 年的14.3% ,降到1997年的7.5%。 我国市郊铁路衰落的原因: (1)我国铁路建设速度相对滞后。 (2)体制分割限制了市郊铁路的发展。 (3)市郊铁路的运营达不到公交化的要求。
可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 发展初衷也非城市交通。但随着近年来 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并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如今,北京 天津上海广州等20余个城市建成城市 轨道交通网络。预计到2015年前后, 全国将建设87条地铁线路,总里程 2500公里,总投资近万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公交运营模式及补贴政策美国芝加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和巴士,由芝加哥交通管理局独立管理和运营,所有的场站设施、线路、车辆、司售人员都直接从属于芝加哥交通管理局。
芝加哥交通管理局每年制定用于公交基础设施投资和公交运营的收支预算提请地区交通管理局批准。
巴西的库里蒂巴采取的是公交管理与运营相分离的模式。
库里蒂巴的公共交通系统由一家属于市政府管理的城市公交公司(URBS)管理。
公司受市政府的委托对整个城市的公交线网、场站、车辆、道路交通(包括交通信号灯监控)进行管理。
这家公司为公私合营(市政府占的股份为99%,私人占1%),总裁由市政府任命。
公司下属26家运营企业都是私人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通过线路招投标的方式取得公交运营的资格。
运营企业收到的票款必须统一交存到URBS公司的专门账户中。
URBS公司控制私人运营公司的里程,并按完成的运营里程,给与私人公司补偿。
德国除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国家铁路以外,没有专门的客运长途汽车交通方式,只有城市和区域性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公共电汽车等。
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一般采用轻轨和公共汽车等方式联接。
德国管理城市公共交通是州和城市、县政府的职责,州主要负责制定法律,对市、县公共交通发放补助经费。
城市、县政府负责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公共交通建设用地、公共交通管理规章制度等。
在政府与公共交通公司之间,设有公共交通联合会,受州政府委托,管理公共交通具体事务。
公共交通联合会的职能包括:提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构架建议、制定票价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订购车辆、培训人员、招聘司机、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定统一的价目表、进行广告宣传、监督服务质量标准执行;编制年度公共交通预算、确定票款收入和政府补助资金在各公共交通公司间的分配等。
法国1982年颁布了《国内交通指导法》,规定政府要向所有人提供价格合理的公共交通。
同时,将公共交通的具体管理权利下放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成立交通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城市或大区的公共交通。
法国公共交通的经营模式中,有10%的企业是交通组织机构(AOT)的直属公司直接经营,90%通过公共服务授权,签订合同经营。
特许权的授予通过招标取得,具有透明性。
合同一般有三种形式,各约占1/3:第一是管理合同(ManagementContract),交通组织机构(AOT)获得运营所得收入,并支付费用。
运营公司在运营及投资上都没有经营风险。
第二是价格包干合同(GrossCostContract),交通组织机构(AOT)获得运营收入,只是支付与运营公司商定的费用。
运营公司一般没有经营风险,但在投资方面存在风险。
第三是补贴承包合同(NetCostCon—tract),交通组织机构(AOT)只是支付一笔固定的补贴数额,运营公司获得经营收入。
运营公司无论是在运营还是在投资上都要承担经营风险。
二、政府投资和经营补贴给公交发展以极大支持国外对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各个国家对公交的扶植主要体现在直接的财政补贴上,即从国家财政或征收的税金里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弥补公交企业经营的亏损及进行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国家立法保障对城市公交的补贴为保障政府公交财政补贴的顺利实现,很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多种有关公共交通的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
1964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城市公共交通法》,承诺提供拨款资助各地区交通规划项目,最高数额达到总费用的2/3,目的是维护已有的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并扩大其服务。
1970年的《城市公共交通扶持法》,明确规定公共交通获得道路权,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或优先通行道。
在1974年能源危机后,国会首次批准对公共交通的公共拨款和经营性补贴。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公交企业亏损严重,公共拨款中大部分用作经营性补贴。
1998年,《21世纪交通平衡法》克林顿总统签署生效,该法增加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内容,鼓励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城市地区低速磁浮技术的研发工作,并保证到2003年为公共交通提供360亿美元的公共交通基金,另有50亿美元可用于各种拨款。
1999年有26亿美元用于支持城市和农村的公分配计划,即按照一定公式分配给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化地区。
公式分配基金中约70%用于公共汽车。
同时,经营性补贴范围不断削减,联邦政府只照顾小城市和农村的公交系统。
德国《公共市郊客运法》明文规定,“当公共市郊客运由于执行它在公共经济方面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又不允许它用交通收入来弥补费用支出时,它可以得到经济补偿”。
法国交通法中也规定,“公共交通企业执行规定的票价和服务标准,应该得到合理的政府补贴,以维持公共交通运营活动经费收支的平衡”。
(二)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投资补贴政府财政支持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公共交通的资金需求都明确划分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和经营性支出。
固定资产支出包括停车场、换乘点、枢纽站、候车亭、公交专用道等的投资建造;营运性支出包括车辆折旧、燃油动力和人员的工资福利等。
政府对公交的财政补贴体现在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资和对公交企业运营亏损的补贴两个方面。
2000年7月,英国运输部发表了《英国2000-2010年交通运输发展战略:10年运输规划》。
十年内在运输方面的总投资计划为1800亿英镑。
大量投资将用于资助现代公交、有轨电车、轻轨系统和自行车道建设。
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是:延长公交线路,改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制定更高要求的公共汽车服务标准;提高公共汽车的发车频率,强化上下班高峰期和夜晚的公共汽车服务;使公交乘客人数增长10%;扩大农村地区公共交通补贴;实行老年人和残疾人公共汽车半价制度。
规划每年提供4500万英镑来支持农村地区公共汽车服务,并且每年增加500万英镑用于新的农村运输合作计划。
英国伦敦在成功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后,准备花费巨资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市长利文斯顿与英国政府已经达成共识,将设立23.75亿英镑的基金用来维修已经老化的基础设施和改善公共交通。
在1992年-1996年期间,欧洲各国政府对购买公交汽车的补贴比例为38%。
而对轨道交通的补贴比例则更高,如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修建轨道交通享受50%的财政补贴。
德国各城市在道路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均能得到联邦州在投资上的补助,一般补助资金为投资额的75%,有的项目甚至补助90%以上。
法国根据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类型提供不同比例的资助。
如对于有轨电车资助比例可达35%,资助额可达1500万法郎/公里。
对地铁资助比例可达20%,资助额可达3500万法郎/公里。
1996年-2016年,美国联邦政府将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新建路线、车辆购买等)补贴185.53亿美元,其中用于巴士公交43.3亿美元,用于城市铁路(包括地铁、城市铁路等)建设142.23亿美元。
(三)运营补贴及监督考核为保障政府对公共交通财政补贴的最大效益,国外一些政府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公交财政补贴监督机制。
如法国巴黎,国家不允许作为公益性企业的公交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每3年由公交企业制定一次3年规划,根据公交企业提出的规划,由巴黎交通管委会审核客运收入。
交通税以外的收支差额,全部由财政补贴补齐。
2001年以前,财政补贴由国家承担70%,巴黎大区各地方政府(包括巴黎市在内的8个省)承担30%。
2001年,巴黎大区交通管理委员会机构调整,管理地方化,财政责任也随之向地方政府转移。
国家负担51%,地方负担49%。
2001年,巴黎大区公交建设与维护运营两项总支出64.1亿欧元,征收公共交通税(法国对有9名职工以上的雇主都要征收“特别交通税”。
该税种创建于70年代,税率由交通组织机构(AOT)决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
巴黎的税率最高为2.5%;其他地区税率不等)和企业营业所得两项收入共可抵销总开支的74%,其余26%由政府财政负担,其中中央负担13%,大区5%,巴黎市5%,其余7省3%。
美国全国公共交通的资金来源37%是票价收入,5%是联邦政府补贴,21%是州政府补贴,34%是地方政府补贴,其余则通过营业税、消费税或发行债券补齐。
2000年,纽约市公交收入结构中,联邦和地方政府补贴高达40%。
同年,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总运营费用支出是8.41亿美元,其中人员工资6.13亿元;总收入为4.39亿美元,其中票务收入3.68亿美元,其他如票价补贴、广告、投资收益和地方政府捐助等1.74亿美元。
收支相抵后亏损的4.02亿美元全部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区交通管理局(RTA)出资设立的公共事业基金进行补偿。
依据德国城市交通财务法,城市公共交通都得到政府的财政补助。
票款收入约占公交公司收入的40%,州和城市或县政府的补助比例占公交公司收入的50%以上。
三、交通拥挤城市普遍设立公交快速通道1974年,巴西的库里蒂巴率先建设城市公交快速通道。
库里蒂巴城市对道路与线网的合理布局、站点的便利换乘,车辆和客流的匹配等都作了细致的规定,实现了网、站、线、车的综合配套。
库里蒂巴的一体化公交网络是一个沿着五条城市主轴线,依靠快速干线、支线、区际线和环线以及市中心环线组合的公交运行网络。
库里蒂巴的主要干线都由三条平行的车道组成,中间是公共汽车专用道,两侧是除公共汽车以外的其他车辆行驶的道路;公共汽车专用道与其他车道之间是物理隔离带或停车带。
路网设28个公共汽车总站,位于公交干线与环线的交汇处,乘客在这些站可以方便地从一条线路换乘到另一条线路。
库里蒂巴对快速干线的站点又作了特殊设计,这是一种透明的圆筒形站台,离地面80公分,一头可以与公共汽车的踏板接平,另一头有简易升降机可使残疾人的轮椅和婴儿车方便地上下车。
在进口处设有售票员,乘客可以预先检票进站,从而大大加快乘客的上下车速度。
德国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遵循公共交通设施优先权,地面轨道交通一般单独设立信号系统,在与其它道路平交时轨道交通信号优先,一般不出现等待现象,确保准点运行。
特大城市、大城市在主次干道设公交车专用道,有时公交车单设信号传感装置,在交叉处传感设定红绿灯设置,确保公交车优先通行,这种车辆自控装置与交通控制中心相分离,大减少了公交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等待时间,提高了运行效率。
巴黎市政府在2002年底修建了41公里封闭公共交通专用道。
在2002年法国公交协会会议上,巴黎公交总公司公共汽车运营公司经理佛利甫马尔特说,公共汽车专用道效果明显,在已修建的36公里的公交封闭式专用道上,公共汽车的运营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运营速度提高了20%-30%,节省油耗6%-7%,并减少了20%-40%的废气污染。
美国政府计划到2011年,由政府和私人公司投资2000亿美元,建造全国ITS系统,包括智能交通基础结构和智能车辆系统,任何一个独立的ITS系统至少包括3个组成部分:交通控制系统,通讯系统,以及路边交通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