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2)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逐步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部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产业链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一、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性农业产业链是农业资源、生产环节、加工流通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它将农业的上下游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
农业产业链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产业链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村各环节的收益。
其次,农业产业链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再次,农业产业链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因此,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环节相对滞后,技术含量较低,农产品质量不高。
其次,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大部分农产品仍然处于原料阶段,附加值较低。
再次,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农民在销售过程中容易受到中间环节的剥夺。
因此,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加大力度推动。
三、推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策略为了有效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农业技术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鼓励农民投资农业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
再次,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最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水平。
四、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既存在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其次,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
1. 农业行业概述1.1. 行业分类一般农业行业分为大农业与小农业之分,大农业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属于三大产业之-的第一产业;小农业为种植业。
本文所述之农业即为大农业,具体分类借鉴申银万国研究所行业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综合等子行业。
农业各子行业之间是紧密相联的,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为农产品加工业、饲料行业提供种植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而饲料为渔业提供养殖原料。
饲料业、农产品加工业中的禽肉加工是同属于养殖产业链条。
1.2. 上下游行业关系农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食品加工、饮料(酒、茶、果汁等)、造纸、纺织、建材等行业。
农业为这些行业提供原料。
而下游行业,尤其是农产品物流、食品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1.3. 农业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3%-6%区间徘徊,并长期落后于GDP增速,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农业处于成熟稳定期。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用各种指标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由于农业人口仍然是中国人口的主体, 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 农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各种贡献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4.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作为解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尽管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关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报告 -回复
关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报告-回复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业生产经营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参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
它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环节。
农业产业链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农业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以期全方位地揭示农业产业链的运作和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是农业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农民充当着生产者的角色,他们通过农业生产实现农产品的初始生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面临着与自然环境有关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天气、灾害等,这些因素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农业生产环节的科学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至关重要。
农产品初加工是农业产业链中的第二个环节。
一些农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需要进行初步处理,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初加工包括原料收购、分级、清洗、包装等流程。
在这个环节中,加工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加工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处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第三个环节。
农产品流通环节主要包括农产品的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批发商、零售商、超市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将农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
良好的农产品流通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减少产品的损耗和浪费。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链中的第四个环节。
农产品加工环节主要包括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加工附加值的提升。
在这个环节中,企业通过加工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各种农食品、农副产品和农资产品。
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销售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农产品销售环节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拓展、推广宣传等过程。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一、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改善,也对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二、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概念及关系产业链是指在一个特定的产业内,各环节的生产者之间通过一定的关联和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和交流链条。
而价值链则是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附加值的组合,是整个产业链的经济价值体现。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服务等环节。
农业生产作为产业链的起始环节,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农产品加工环节将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加附加值。
农产品销售环节则将加工后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同时,农业服务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促进整个产业链的顺利运转。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价值链农村经济发展的价值链分析主要从价值的创造和分配两个方面展开。
农业生产环节中,价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质量。
农产品加工环节通过加工和包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农产品销售环节则通过市场开拓和营销,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最终实现价值的分配。
五、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相互影响与驱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相互影响、相互驱动。
产业链的顺利运转提供了价值链的基础,而价值链的高效运作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链的发展。
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六、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创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创新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产业链的创新可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引进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实现。
价值链的创新则需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塑造,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七、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与价值链问题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链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深度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深度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将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探讨农业产业链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变革。
一、产业链的概念与特点产业链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环节的有机组合。
它包括从农田、农机、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
产业链的特点是流程复杂、紧密联系、环节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等。
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1.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产业链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包括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 跨界合作与创新创业:农业产业链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创新推出农产品与旅游、文创、电商等产业的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
3. 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产业链也将朝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注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 农产品品牌化与营销创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农业产业链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化和营销创新,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农产品。
5. 农村电商与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升级:农业产业链将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便利性,满足城乡消费者的需求。
6. 供应链管理与产业合作:农业产业链将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产业合作、资源共享,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7. 农业科技与创新:农业产业链将继续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包括新品种培育、农机装备研发、农药农机的绿色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8. 农业金融与农业保险的创新:农业产业链将注重农业金融与农业保险的创新,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金融服务,解决农业领域的融资难题和风险问题。
9. 人才培养与农业教育的重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
农村经济的产业链分析
农村经济的产业链分析农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农村商贸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相互依赖、相互衔接,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产业链。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农村商贸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农村经济的产业链。
一、农业生产环节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产业链的起点。
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
农业种植业产业链一般由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组成。
而养殖业的产业链则包括饲料供应、动物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依赖,形成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
二、农村工业环节农村工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村工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农村工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农资生产等环节。
农产品加工环节中,农产品由农民提供给加工企业,经过加工后形成新的产品,然后再销售给市场。
农机制造环节中,农机设备供应商提供农机设备,然后经过农机装配、销售等环节最终流向市场。
农资生产环节则包括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
三、农村商贸环节农村商贸是连接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桥梁,也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农村商贸主要包括农产品销售、农资销售等。
农产品销售环节中,农民将农产品通过集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渠道销售给城市居民或城市商户。
农资销售环节中,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如农机设备、农药化肥等。
这些农资供应商通过农资店、农机专卖店等渠道将农资销售到农村。
四、农村经济产业链中的相互关系从农业生产到农村工业再到农村商贸,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农业生产的供应链将农产品提供给农村工业,农村工业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农产品,而农村商贸环节则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村经济带来收益。
同时,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等农村工业环节也需要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产业链。
五、农村经济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农村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到各个环节参与者的利益分配。
全国农业产业链分析报告
全国农业产业链分析报告一、概述全国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的一系列环节和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条。
它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全国农业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二、农业生产环节农业生产是农业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农业科技进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等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农业耕地占用和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农产品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涉及从农产品加工厂到食品企业的加工和转化过程。
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迅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工水平不高、加工技术落后等。
因此,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技术提升和创新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四、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产品流通环节是将农产品从农田运送到市场的过程。
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十分庞大,从传统的农贸市场到现代化的超市都有。
而且随着电商的崛起,农产品流通市场趋势向线上转移。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物流成本高昂等问题,农产品流通仍然存在一些瓶颈。
五、农产品消费环节农产品消费环节是将农产品转化为人们日常食品的过程。
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庞大,但是消费需求多样化,对产品品质、安全性、环保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农产品消费环节需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六、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问题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存在,如食品添加剂滥用、农药残留超标等。
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强化监管措施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2. 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要推动农产品加工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3. 农产品流通瓶颈。
由于物流配送成本高昂,农产品流通面临诸多问题。
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瓶颈,需要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和降低流通成本。
农业分析的产业链分析
农业分析的产业链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作为最基础的生产方式之一,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农业这一产业的分析则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作,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本文将分析农业的产业链,并探讨其中的若干问题。
一、农业产业链的定义农业产业链是指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和流通体系。
它包含了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庞大的农业产业链。
二、种植环节的分析种植是农业产业链的第一环节,它涉及到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和管理。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的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够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种植环节中,需要考虑土壤状况、气候条件、肥料使用等因素,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后续环节提供优质的原料。
三、养殖环节的分析养殖是农业产业链的另一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动物的饲养、保健、繁殖等过程。
在养殖环节中,我们需要关注动物的生长发育、饲料的选择和管理、疾病的防治等方面,以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成长和优质产品的产出。
同时,合理的养殖环境和条件也能够提高动物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后续环节提供良好的原料。
四、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分析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它将农作物和养殖产品加工成为适合人类食用或者其他工业用途的产品。
农产品加工环节需要借助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去皮、去籽、脱水等处理,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同时,农产品加工还需要考虑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流通环节的分析流通是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包括了农产品的销售、运输和仓储等过程。
在流通环节中,我们需要考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价格形成机制、物流运输等因素,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同时,流通环节还需要解决供应链管理和农产品溯源等问题,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农业产业链分析研究
农业产业链分析研究引言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也愈发复杂,其中牵涉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正因如此,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农业产业链的构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农业产业链的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通常由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组成。
首先是农业生产环节,包括土地耕种、养殖、渔业等,是农产品生产的起点。
其次是加工环节,将原始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如削皮、去籽、分级等,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然后是流通环节,通过物流、仓储、运输等手段将产品从生产地运至销售地。
最后是销售环节,包括批发、零售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最终将产品售予消费者。
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当前,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环节面临农田资源有限、气候变化等问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技术水平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需要引进尖端技术和加强质量监管。
再次,流通环节中物流、仓储等环节存在瓶颈,需要加大投资改善冷链物流设施和提高仓储管理水平。
最后,销售环节需要转变销售模式,开发农产品的多样化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
三、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既是发展的机会,也是挑战。
首先是农业生产环节,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加工环节,通过加强技术引进和提高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
然后是流通环节,通过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提高产品的运输效率和质量。
最后是销售环节,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
四、农业产业链的挑战与问题农业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农业生产环节,农地资源有限,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生产,以及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
农业产业链延伸研究报告
农业产业链延伸研究报告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第2章农业产业链概述 (4)2.1 农业产业链的定义与特征 (4)2.2 农业产业链的类型与构成 (5)2.3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内涵与外延 (5)第3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理论基础 (5)3.1 产业链理论 (6)3.1.1 农业产业链的结构与功能 (6)3.1.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动因与模式 (6)3.2 价值链理论 (6)3.2.1 农业价值链的构成与特点 (6)3.2.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价值创造 (6)3.3 供应链管理理论 (6)3.3.1 农业供应链的构成与挑战 (7)3.3.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7)第4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7)4.1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经验 (7)4.1.1 欧洲经验 (7)4.1.2 美国经验 (7)4.1.3 日本经验 (7)4.2 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实践 (7)4.2.1 巴西经验 (7)4.2.2 印度经验 (8)4.2.3 中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实践 (8)4.3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8)4.3.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链延伸能力 (8)4.3.2 发挥作用,完善农业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 (8)4.3.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 (8)4.3.4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8)4.3.5 促进农业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8)第5章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现状分析 (8)5.1 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概况 (8)5.2 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主要模式 (9)5.3 我国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制约因素 (9)第6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 (9)6.1 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延伸 (10)6.1.1 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 (10)6.1.2 种质资源的创新与保护 (10)6.2 产业链中游环节的延伸 (10)6.2.1 生产环节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10)6.2.2 产后处理与加工环节的拓展 (10)6.2.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10)6.3 产业链下游环节的延伸 (10)6.3.1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0)6.3.2 流通环节的优化与拓展 (10)6.3.3 消费者需求的挖掘与满足 (10)第7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路径与策略 (11)7.1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路径选择 (11)7.1.1 产业链向上游延伸 (11)7.1.2 产业链中游延伸 (11)7.1.3 产业链下游延伸 (11)7.2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策略制定 (11)7.2.1 技术创新驱动策略 (11)7.2.2 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11)7.2.3 品牌引领策略 (11)7.2.4 政策引导与支持策略 (12)7.3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政策建议 (12)7.3.1 完善农业产业链政策体系 (12)7.3.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2)7.3.3 优化金融政策 (12)7.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2)7.3.5 强化监管与评估 (12)第8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案例分析 (12)8.1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产业链延伸实践 (12)8.1.1 背景介绍 (12)8.1.2 主要做法 (12)8.1.3 实践效果 (13)8.2 案例二:某企业农业产业链延伸成功经验 (13)8.2.1 企业概况 (13)8.2.2 主要做法 (13)8.2.3 实践效果 (13)8.3 案例三: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创新发展模式 (13)8.3.1 背景介绍 (13)8.3.2 创新发展模式 (13)8.3.3 实践效果 (13)第9章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风险与防范 (14)9.1 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潜在风险 (14)9.1.1 市场风险 (14)9.1.2 自然风险 (14)9.1.3 技术风险 (14)9.1.4 政策风险 (14)9.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1 市场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2 自然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3 技术风险识别与评估 (14)9.2.4 政策风险识别与评估 (15)9.2.5 资金风险识别与评估 (15)9.3 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15)9.3.1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15)9.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5)9.3.3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 (15)9.3.4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5)9.3.5 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5)9.3.6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15)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5)10.1 研究结论 (15)10.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16)10.3 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全产业链调研报告
农业全产业链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产业之一,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温饱问题。
在现代社会,农业不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而是涵盖了从农田耕作到农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
了解和掌握农业全产业链的情况,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1.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和流程,包括土地准备、种植、养殖、收获、加工等。
2.分析农业全产业链中的环节瓶颈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探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三、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的农业产业链的资料和研究报告,了解全产业链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2.实地考察:走访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农民、种植户、养殖户、加工厂商等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
四、调研结果1.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包括土地准备、种植、养殖、收获和加工。
不同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2.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市场需求波动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等。
3.农业产业链中的瓶颈环节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
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农民难以直接面对消费者。
4.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
五、解决方案1.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培训农民,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
2.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建立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六、结论农业全产业链的调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较多,但也存在很多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究,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人民的温饱和食品安全。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分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推进,农业产业链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农业产业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讨论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一、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有机结合。
它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延伸,更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和品牌塑造的有效手段。
二、农业产业链的作用1.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增加。
2.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了农民的城镇化进程。
3.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通过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产业链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可以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有机农业转型。
三、农业产业链的挑战1.农产品供给不稳定。
受气候、自然灾害和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的供给往往存在波动,这给产业链的稳定运转带来困扰。
2.信息不对称。
农民对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了解不足,导致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农业产业链的效益。
3.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
目前,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建设的发展。
四、发展农业产业链的策略1.加强科技支持。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
2.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并加强信息对称,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3.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提高其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
4.加强政策支持。
通过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手段,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链,推动其快速发展。
五、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广阔。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产业链和价值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出详细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对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概念产业链是由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环节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个产业活动过程。
价值链则是指从原材料采集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关联和附加值创造,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产业链和价值链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农村产业链的构成农村产业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销售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农村价值链的形成农村价值链的形成是通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来实现的。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式,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村产业链的重要性农村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产业链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农民的就业机会。
六、农村价值链的意义农村价值链的形成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工农产品,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七、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互动关系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同时注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发展。
只有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的提高和具有竞争力的价值链的形成。
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
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2)2. 农业行业特征2.1. 自然垄断性农业特殊的生产资料决定了其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五谷丰登,始于土地,没有土地为依托,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农业特殊的产出决定了其具有垄断的条件。
农业是一切生产和人类生存的起点和先决条件,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是人类和其他产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非农产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农业为其提供必需的农产品[16.251.82%股吧]满足其基本消费。
2.2. 与生俱来的基础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
(1)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
(2)农业为其他产业如食品饮料、造纸、木材加工、纺织行业提供原材料,是这些相关产业链条的第一环。
(3)农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种植业、林业生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3. 周期性农业产品具有周期性特征。
无论是农作物耕种、畜牧养殖还是水产品养殖和捕捞,都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其产品不能在短期内收获,例农作物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林木产品生产周期较长,最快的人造经济适用林也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砍伐;而畜牧产品如生猪养殖周期为5个月左右;水产品养殖如海胆养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黄鱼生长周期一般经过二年左右;渔业捕捞有休渔期。
2.4. 弱质性首先,农业最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
自然界不仅为农业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业经营结果的利与失,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若有“天灾”,则农业歉收。
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一旦出现人为力量难以抵御的自然破坏力,一样会出现农业歉收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与价值链
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一、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基本概念产业链(Value Chain)是指在特定产业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和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
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增加的价值。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紧密结合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结构1. 农业生产环节:包括耕种、养殖、农产品采摘等。
这些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2. 原材料处理环节:包括农产品收购、加工、贮存等。
这些环节将农产品从农田中获取到加工厂或市场,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
3. 产品加工环节: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混合加工等。
这些环节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种型号和规格的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和产品差异化。
4. 产品销售环节:包括批发、零售、电商等。
这些环节将加工好的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实现了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化。
5. 售后服务环节:包括产品保养、维修、售后服务等。
这些环节提供给消费者产品的售后支持,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农村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协同发展1. 产业链的延伸:农村产业链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还要进一步延伸到产品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价值链的提升:通过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环节,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高价值化。
同时,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
四、农村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互动关系1. 产业链的支持作用:价值链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和优化。
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环节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直接影响,直接关系到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和附加值的提升。
2. 价值链的推动作用:通过价值链的建设和优化,可以为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机会。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分析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要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建立稳定、有序的产业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村经济产业链,探讨其发展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生产环节在农村经济产业链中,农业生产环节是最基础的环节。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而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农业生产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等。
要发展农村经济,首先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并引入合适的农业机械设备。
二、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农产品初加工环节是将农产品从原料到半成品的过程。
农产品初加工可以增加附加值,并为下游产业提供原料。
例如,粮食的初加工包括清理、去壳、碾磨等步骤,而蔬菜水果的初加工包括洗净、削皮等处理。
要提高农产品初加工环节的价值,可以引进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完善初加工流程,并发展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农产品深加工环节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是将农产品从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成成品的过程。
深加工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粮食的深加工可以生产米面制品、加工成各种食品,蔬菜水果的深加工可以生产果酱、果汁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时,要慎重选择产品和市场,避免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
四、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产品流通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包括销售、分销、物流等环节。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打破信息不对称和物流成本高的问题。
可以通过建设农产品市场、推广电子商务等方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流通。
五、农村旅游环节农村旅游是一种利用农村自然、人文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
农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经济产业链中,农村旅游环节不仅提供了观光、休闲的功能,还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因此,要发展农村旅游,需要改善农村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并加强对农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
农业产业链经济发展的研究及实践
农业产业链经济发展的研究及实践第一章绪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经济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
农业产业链经济是指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再到消费端的一整套产业链条。
本文旨在对农业产业链经济的研究及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第二章农业产业链经济的理论基础2.1 农业产业链经济的概念农业产业链经济是当前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针对农业这一特殊产业,把一个农产品的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等所有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全域的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一整套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各个环节一起协作,互为依存,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农业产业链经济的价值农业产业链经济模式能够从多个方面带来价值。
它可以促进农产品的质量提升,提高生产效益和效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凝聚力,提高销售效率。
农业产业链经济模式的应用,可以让整个经济体系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第三章农业产业链经济的实践探索3.1 徐州市的农业产业链经济实践徐州市是我国农业发展重镇,在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好的实践经验。
徐州市在实践中,通过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统一管理,从而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3.2 广东省的农业产业链经济实践广东省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链经济的实践,对急需改变的传统农业产业模式进行了极大地优化升级。
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规模,提高了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业务和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
第四章农业产业链经济的未来展望农业产业链经济将是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升级,农业产业链经济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有效。
同时,对待农业产业链经济的发展,政府扶持的政策也将会不断增强。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分析一、引言农村经济发展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产业链条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并深入探讨其作用和发展方向。
二、农业生产环节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的首要环节是农业生产。
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通过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了初级的农产品。
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后续产业链条的发展。
三、加工制造环节农业生产环节产生了大量的农产品,而加工制造环节则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通过加工制造环节,农产品得以转化为农副产品、食品、畜禽产品等,满足市场需求。
加工制造环节不仅能增加农产品利润,还能促进农村就业。
四、农村服务环节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中,农村服务环节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服务业包括物流、销售、餐饮、旅游等,通过提供服务为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五、农村文化传承环节农村经济发展除了物质层面,文化传承也是重要的环节。
传统农耕文化、手工艺等传统产业,通过文化传承环节,可以保护和发展,为农村经济增添特色和魅力。
农村文化传承环节还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农产品市场环节农产品市场环节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有赖于健全的市场环节。
通过建立市场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将农产品推广到城市和外地,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七、农村金融服务环节农村金融服务环节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管理。
农村金融服务涵盖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农村保险等,提供贷款、储蓄、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村经济提供融资便利。
八、农村科技创新环节农村科技创新环节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农村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农村科技创新环节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
九、农村人才培养环节农村人才培养环节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产业链与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链与农业发展农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优化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农业产业链的概念和意义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产品生产环节到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种产业形态。
它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链的建立不仅仅是将生产环节串联起来,更重要的是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互动。
通过压缩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水平,农业产业链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推动农业的升级和高效发展。
二、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1. 农产品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环节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也是最基础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农民通过土地耕种、养殖等方式从事农产品的生产。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都可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产品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是实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农产品经过初级加工、加工制造等环节,转化成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加工产品。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加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3. 农产品运输和物流环节农产品运输和物流环节是农业产业链中连接生产和销售的桥梁。
通过优化物流网络、提高冷链运输技术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可以保证农产品在生产地和销售地的快速、安全运输,减少损耗和浪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供应能力。
4. 农产品销售环节农产品销售环节是农业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农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满足人们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2)2. 农业行业特征2.1. 自然垄断性农业特殊的生产资料决定了其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五谷丰登,始于土地,没有土地为依托,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农业特殊的产出决定了其具有垄断的条件。
农业是一切生产和人类生存的起点和先决条件,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是人类和其他产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非农产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农业为其提供必需的农产品[16.251.82%股吧]满足其基本消费。
2.2. 与生俱来的基础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
(1)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
(2)农业为其他产业如食品饮料、造纸、木材加工、纺织行业提供原材料,是这些相关产业链条的第一环。
(3)农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种植业、林业生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3. 周期性农业产品具有周期性特征。
无论是农作物耕种、畜牧养殖还是水产品养殖和捕捞,都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其产品不能在短期内收获,例农作物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林木产品生产周期较长,最快的人造经济适用林也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砍伐;而畜牧产品如生猪养殖周期为5个月左右;水产品养殖如海胆养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黄鱼生长周期一般经过二年左右;渔业捕捞有休渔期。
2.4. 弱质性首先,农业最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
自然界不仅为农业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业经营结果的利与失,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若有“天灾”,则农业歉收。
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一旦出现人为力量难以抵御的自然破坏力,一样会出现农业歉收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例2008年,我国受灾面积为3999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成灾面积为2228万公顷,占受灾面积的55%。
其次动物流行性疾病也会对禽畜业产生极大影响。
这种影响是往往是突出性的或是局部性的。
随着疾病得到控制,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
2004年初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区活鸡、鸭、鹅等畜产品全被宰杀,人们对家禽产品消费锐减,出口受阻。
2005 年,全国先后有13个省份共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16.31 万只,死亡15.46万只,扑杀2257.1 万只。
其中,青海省发生一起候鸟疫情。
内地共发生9 起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发病牛612头,扑杀4232头。
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2.5. 农产品供求弹性分析2.5.1. 供给弹性2.5.1.1. 农产品长期供给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
但从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农产品品长期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农民往往根据当年的农产品价格来决定下一年度的种植面积,从而引起农产品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由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农产品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供给产量的变动,供求的不平衡又导致价格也呈现周期性波动。
2.5.1.2. 农产品短期供给弹性较小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农产品产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不敏感,产量难以增加或减少,所以说农产品的短期供给某种程度上具有刚性,短期供给价格弹性较小是农业生产不同于其它产业的一大特点。
一旦供求关系失衡,调整需要一个较长周期。
2.5.2. 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表现为随着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小。
而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表现为随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大。
农产品大多属于生活必需品和低档消费品。
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且基本为负值或接近于零。
我国粮食、蔬菜人均需求量连年下降,肉、蛋、水产品人均消费基本稳定。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蔬菜、鲜蛋、肉类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水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禽蛋、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而肉类、水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
2.5.3. 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理论上来讲,一般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体现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也随之提高。
但人们随收入不断增长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缓慢甚至下降,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
粮食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多情况下为负值,粮食需求收入弹性在-0.5-0之间徘徊。
肉、蛋、奶、食用油等农产品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波动较大。
3.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3.1. 人口因素3.1.1.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亿人,世界总人口为67.7亿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6%。
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 年实施新粮食政策,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除继续坚持并加强原有的政策外,重点在于增加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粮食政策;2006 年、2007 年又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通过这近几年“三农”政策的正确引导,我国粮食供给已经连续6年增产,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3070万吨,2008年粮食产量增至52871万吨,增幅达22.7%。
人均粮食占有量由334公斤/人增至399公斤/人,增幅为19.4%。
尽管近年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粮食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
一方面我国的土地流失比较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方面人们虽然对粮食数量直接需求相对稳定,但人们对肉类、蛋、奶等需求不断增加,进而间接导致对原粮需求大幅增加。
具体品种上对外依存度较高,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70%,棉花、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越来越大,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供求非常紧张导致今年价格大幅飙升。
长期来看,我们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问题将一直是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3.1.2. 农业解决了农村大多数人口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7.1亿,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业为解决这么多的就业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截止2008年末,我国就业人口总数为7.75亿,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产业)就业人数为3.06亿,占就业总人数的39.6%,占农村总人口的43%,居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之首。
3.1.3. 从业人数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来看,农业从业人数下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中劳动力使用的密集程度下降,大量农业人口从农业领域解放出来,逐渐转移至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1978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为70%,2008年比重已下降至39.6%,降幅达43%;服务业比重从1978年的12.2%上升至2008年的33.2%,上涨了2.7倍。
3.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与农业相关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
3.2.1. 土地资源耕地资源耕地资源是不可代替的农业生产资料,据统计,2008年末我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左右,而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1.4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相当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家、集体和个人每年要占用900万亩左右公顷的土地(主要是耕地)。
另外, 由于乱砍森林、草原过牧、盲目开垦等原因,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而由于投入不足, 土壤肥力下降又影响了耕地质量。
我国耕地资源面临问题非常严重。
林木资源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比上一次清查结果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比上一次清查净增11.23亿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但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
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
2008年末,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43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71立方米/人。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 ,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淡水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和众多的河流、湖泊,内陆水域总面积1747万公顷;海水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四大海域,海域总面积47300万公顷,海岸线总长32647公里。
我国淡水资源中可用于人工养殖的面积675万公顷,到2008年底已养殖面积467万公顷,利用比例已经达到70%,利用程度较高;我国海岸带面积宽阔,有2882万公顷,其中可养殖面积260.01万公顷,已养殖面积109.49万公顷,利用程度已达42%。
近几年,海水资源人工养殖利用程度增长很快,不过绝对值仍很低,海水养殖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2.3. 气候资源光能资源丰富农作物生长需要光能才能完成光合作用,昼夜长短影响着植物开花、结实、落叶、休眠以及地下块根、块茎等营养器官的形成。
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 /m2 天以上,西藏最高达7kWh /m2 天。
全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在( 33—83 ) ×103焦 /平方米之间,除川、黔地区外,太阳能资源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
东部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的光合有效辐射量相当丰富,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
热能资源丰富多样热量资源是农业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子和能量。
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平均温度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故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农作物生长活跃期。
我国生长活跃期,从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向西包括内蒙古、宁夏、陇东到川西,向南到云南、西藏交界处以西,除塔里木盆地起始于4月1日前外,其余均始于5月1日以后,终于10月1日以前,长约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