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

一.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P69)

1. 在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2. 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外,这些报刊一般是私营性质

3. 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4. 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

5. 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6. 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处境十分困难:

①经济困难②政治困难③受到外国殖民势力特别是各地租界当局的限禁

二.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 报刊数量多

2. 办报地区广

3. 报刊种类多

三.报章文体(P80-81 做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1.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创了适合报刊宣传要求的新文体,报章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2. 报章文体的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3. 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

的白话文运动开创了先河

四.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P81-83)

1. 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2. 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3. 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4. 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5. 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6. 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五.《新民丛报》和《民报》的大论战(P94-95)

起因:《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于1905年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

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

经过:

1. 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新民丛报:否认清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认为满汉之间无矛盾,主张拥戴光绪帝,推动清廷自上而下的改革

民报:清政府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奉行卖国政策,想要救国需要用武力推翻清政府

2. 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新民丛报:中国革命必须经过专制,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制

民报: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秩序和人民权利均无保证,中国人民完全具备民权立宪的能力,应该实行民主共和国

3.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新民丛报:中国不存在土地贫富不均,没有必要平均地权

民报:只有实行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生产才能发展

4.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新民丛报:革命是暴烈的行动,必然会引起社会动乱

民报:革命只是推翻清政府,并不排外,不会引起动乱和帝国主义干涉

结果:

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

六.大公报百余年来的变化(P160重点掌握1.3)

1. 第一阶段:自1902年创刊至1916年,由英华主持,1902年前基本上是一张宣传君

主立宪的报纸,1902年后在政治上拥护共和

2. 第二阶段:自1914年至1926年,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亲日报

3. 第三阶段:1926年至1949年在天津由新记公司接办,吴鼎昌任总经理、胡政之任社

长、张季鸾任总编辑,坚持四不主义方针: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在中国新闻史上鲜有报纸如此鲜明地亮出旗帜,已经接近西方新闻自由的精髓

4. 第四阶段:自1949年至今,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七.香港近代商业报刊的意义与影响(P45)

意义:①促进了新闻时效性观念的提高

②进一步促进了新闻采编水平的提高

③摆脱了以往的书本样式,使报纸的版面编排更加丰富多彩

④更加凸显了新闻特性

影响:香港中文报业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八.申报在美査时期(1872-1889)的十大变革(P49-50)

1. 在外国人所半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笔,申报是第一家

2. 定位新闻纸,建立自己的新闻采集网

3. 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重视新闻真实性

4. 发表政论文章

5. 聘定特约记者,报道当地新闻

6. 是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号外的报纸

7. 是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的报纸

8. 重视报纸言论工作

9. 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10. 经营副业:创办文艺杂志,出版白话新闻报,编印画报,出书

九.史量才时期(1912-1934)申报60周年的革新活动

1. 加强新闻,改进本埠新闻报道,在南京、汉口等29个城市设分馆,增加各地通讯

2. 改革副刊《自由谈》,把它办成具有朝代性的思想文化园地

3. 改进副刊和增刊,以适应各种类型读者的需要

4. 出版书刊

5. 兴办社会文化事业

十.癸丑报灾(P117-P119):

名词解释:1913年由于袁世凯当局对全国多家报纸查禁和整顿,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外界称之为癸丑报灾

袁世凯对报刊舆论进行控制,主要手段如下:

1. 创办御用报纸

2. 收买报纸或报人

3. 迫害和摧残反对派的报刊

历史背景:

袁世凯政府宣布国民党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罪名查封,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也被乘机剿灭。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139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多家锐减了300多家,北京的上百家报纸也只剩下20余家,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因而在中国新闻史上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

十一.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P100)

起因:1903年5月章士钊出任《苏报》主笔,在他的主持下,《苏报》明确提出了“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随后又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

小册子《革命军》,发表章士钊的论说,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

的主张,并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

经过:清政府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七人实行拘捕,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了

结果:1904年5月1日会审公廨作出判决: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1906年章太炎出狱后,被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

影响:在苏报案中,清政府在我国领土上同自己的臣民打官司,却要由租界当局来审判在国际上颜面扫地。而章、邹二人在审讯过程中慷慨陈词,把法庭变成了宣传革

命的讲坛,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英雄气概,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

同情

十二.竖三民(P102)

名词解释:《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由于右任创办,都用"民"字打头

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相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历史背景:《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年4月2日在上海创刊。1909年5月15日,在上海

公共租界创办《民呼日报》,1909年10月3日又在上海法租界创办起《民

吁日报》,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又创办起《民立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