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通讯社概述

1.通讯社的成因

(1)通讯社,是一种以批量采集与批量供应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为主要职能的媒体。

(2)通讯社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它和商业报刊一样,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都是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3)通讯社的出现,为报业提供了丰富的新闻,从而使以新闻为主的商业报刊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世界性通讯社的拓展,才使全球新闻传播开始真正形成。新闻传播领域的生产和消费,也开始呈现彼此分离的趋势。

(4)伴随整个社会生活的同步化、标准化、一律化等趋势,新闻传播也告别小农时代的各行其是,而越来越趋于统一一律的专业化操作,这就是工业革命以来日渐盛行的所谓“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其中包括一系列专业理念、职业操守、行业技能等。

2.通讯社的种类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通讯社分为三类。

①国际通讯社。比如,过去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等所谓四大通讯社。

②国家通讯社。比如,新华社、德新社、安莎社、共同社等。

③专业通讯社。

(2)专业通讯社中最典型的,当数美国的“辛迪加”——又称为“特稿辛迪加”、“报业辛迪加”等。

①辛迪加是英文syndicate的音译。所谓syndicate,是指向若干媒体同时出售特稿供同时发表的组织。

②它与一般通讯社的最大区别在于:辛迪加主要提供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特稿,故有“特稿辛迪加”之称;而一般通讯社的主要产品是新闻,以及新闻类材料如背景分析、人物专访、新闻评论等。

③辛迪加必须获得材料,然后把材料进行编辑(指书写材料和连环漫画),再送去制作。制作人员将稿子准备就绪,发送各媒介机构。

④专业通讯社主要仰仗专栏作家。专栏作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姑且称之为“精英型”(elite),另一类姑且称之为“大众型”(mass)。精英型的专栏作家,以沃尔特·李普曼等为代表。

二、法新社(AFP)

1.哈瓦斯与哈瓦斯社

(1)1825年哈瓦斯在巴黎创办了一家新闻社。其业务就是从外国报刊上选出法国人感兴趣的报道,然后译成法文,卖给巴黎的各家报刊。

(2)1835年,哈瓦斯吞并几家新闻社之后,正式亮出“哈瓦斯通讯社”的招牌。于是,哈瓦斯通讯社便成为全球第一家名正言顺的通讯社,哈瓦斯也成为通讯社鼻祖。

(3)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哈瓦斯社瓦解分裂,不复存在。1944年,巴黎光复后,在原哈瓦斯社的基础上组建了一家新的通讯社,这就是今天的法国通讯社——法新社。

2.《通讯社条约》(1870)

(1)1870年的一组《通讯社条约》。这组条约,实际上是一张瓜分世界新闻市场的路线图。根据这项条约,三大通讯社在全世界划分了各自采集新闻与发布新闻的势力范围,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三大通讯社都拥有新闻传播的垄断权。

(2)1934年,世界各通讯社在里加开会,宣布正式废除《通讯社条约》以及其他所有垄断性的协定。19世纪三大通讯社三分天下的局面至此宣告结束,三大通讯社的“三国演义”至此落下帷幕。

三、路透社(Reuters)

1.路透与路透社

(1)1848年,路透随大批德国流亡者来到巴黎。他找到哈瓦斯,想在哈瓦斯社谋个差事。哈瓦斯收下路透做翻译。1849年,羽毛未丰的路透迫不及待地自立门户,同师傅哈

瓦斯唱起对台戏。

(2)1851年,路透告别亚琛,来到英国,在伦敦办起一家门面不大的“电报办事处”,正式亮出“路透通讯社”的招牌。凭借大英帝国的赫赫声威,路透社的触角得以伸展到世界许多角落。

2.关于路透社需说明的三点

①路透社首先是商业资讯社,其次才是新闻通讯社。今天路透社最强的业务领域依然是国际金融报道方面。

②路透社是个纯粹的国际通讯社。它只从事国际新闻的采访报道,至于英国的国内新闻,则由另外一个专门的国内通讯社负责,即报纸联合社。

③同《泰晤士报》一样,路透社的崛起与大英帝国的命运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大英帝国为路透社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而路透社的海外信息网络,又为大英帝国建立了迅速而高效的神经传导系统。

四、美联社(AP)

1.形成时期(1848—1900)

(1)电报的发明与电讯的意味

1844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时空的距离被大幅度压缩,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诞生。

(2)港口新闻联合社

电报的发明通讯社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848年,纽约的6家报纸联合成立“港口新闻联合社”。

2.发展时期(1900年以来)

(1)美联社的真正崛起,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2)一战后,三大通讯社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名存实亡,美联社也随星条旗一道向海外迅速拓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联社的庞大网络已经遍布全球。

3.美联社与客观性法则

(1)由来

①客观性法则(objectivity),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原则以及一系列相关手法。

②一般认为,客观性法则是由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加倡导的。美联社是个合作性质的组织。正是“合作”这一性质,使美联社不得不打出“客观中立”的招牌。

③至于“美联社之父”斯通,更是将客观性法则具体化为“5W1H”的导语格式和倒金字塔的新闻结构,而且这些都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模式,风行全球。

(2)剖析

①“客观性”是神话——美妙而虚幻;

②“客观性”是盾牌——维护现状,弃绝异端。

(3)新的报道尝试

后来人们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报道尝试,以求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反映现实及其变化,如“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倡导式新闻”、“精确新闻”、“新式新闻”等。

①解释性报道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它突破了新闻只讲“是什么”的窠臼,开始关注新闻背后的“为什么”,即强调对新闻背景的交代和来龙去脉的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