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外同步训练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专题》同步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专题》同步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3d02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9.png)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专题》同步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专题》同步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制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它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有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助学活动,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自学成才的摇篮。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专题》同步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自学考试《现代汉语专题》同步试题及答案篇1一、判断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1、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所以汉字是音节文字。
A、错误√B、正确2、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根,很好地表现了汉民族的文化。
A、错误B、正确√3、现代汉语常用字大致是在7000左右。
A、错误B、正确√4、《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拥字量最多的笔画数是十画的汉字。
A、错误√B、正确5、字符和部件是对应的,二者的区别是观察划分汉字的角度不同。
A、错误√B、正确6、基础部件就是能构成很多汉字的部件,例如“口、木、山”等。
A、错误√B、正确7、按照笔画顺序排列汉字,“千马土干乡三”这几个汉字的正确顺序是“三干土千马乡”。
A、错误B、正确√8、“领、岭、零、拎、玲”从现代汉字角度看都是形声字。
A、错误B、正确√9、“贝”是意符,“木”是音符,“手”是记号。
A、错误√B、正确10、“礴”可以拆分出五个基础部件。
A、错误B、正确√11、“鸭”是半意符半记号字,“红”是记号字中的合体记号字。
A、错误B、正确√12、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简化,所以汉字的结构越简单越好用。
A、错误√B、正确13、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例如“齉”。
A、错误√B、正确14、规范汉字就是书写规范、笔画正确的汉字。
A、错误√B、正确15、定序就是确定汉字的书写笔画顺序标准。
A、错误√B、正确16、网络语言是一种独立于现实语言之外的一种语言。
A、错误√B、正确17、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所以属于地域方言。
现代汉语教学同步练习(修辞)
![现代汉语教学同步练习(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cb49e5bdfd0a79563c1e7295.png)
现代汉语教学同步练习(修辞)一、填空题(每空0.5分)1、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______又有______。
2、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的______和______。
3、词类话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______、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仄声包括______和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
5、现代汉语中的双声词、______、______、______等在语言上都很富有表现力。
6、修辞上把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式叫做______。
7、交错运用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的叫做____________。
8、整句是语言的加工形式,对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的句子多为整句。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判断题(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简要说明错误原因。
1、“资料不是绍兴老酒,越陈越香越好吃。
”使用了比喻手法。
()2、“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
”使用了拟物手法。
()3、“郑荣检和丁启睿这两个王八蛋巴不得我同几位大将有一个人能扔下药罐子骑马理事。
”这句话使用了借代手法。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视为“泥丸”,反而使描绘的事物缩小了,因此它不是夸张的手法。
()5、夸张是特意对某些事物在程度上言过其实地加以渲染的修辞方式。
()6、“她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好像在沉思。
”中使用了明喻辞格。
()7、“他小心得连吐口唾沫也要看看是不是淹死了蚂蚁。
”中使用了夸张辞格。
()8、“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中只使用了借代手法。
()9、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构成对比的两种对立事物无主次之分。
()10、衬托由有主从关系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构成。
()判断题(二)⑴对偶分为正对和反对两种。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我不能失信》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我不能失信》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c213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0.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我不能失信》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女儿宋庆龄特.(tè)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bóbo)家去了。
B.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pū)空的,那多不好啊!C.不,妈妈。
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ruò)言。
D.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xìn yòng)的孩子。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扇动翅膀表演节目等候朋友B.优异的作风美丽的愿望窝囊的动物C.不断地提示安静地读书慢慢地飞走3.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喝汤./汤汤..乎若流水B.掉.头就跑/掉.尾而斗C.风吹草低见.牛羊/路转溪桥忽见.D.所宝以百数./不计其数.4.“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这句话中“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说明了()A.庆龄对父亲拉她出门感到不满B.庆龄对去伯伯家感到不满C.庆龄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要留在家里等小珍5.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嘴巴的眼睛的曲子地说地问地笑6.课文朗读。
(1)课文共个自然段,我已读了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正确流利有感情(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从《我不能失信》一文的题目,我知道。
7.理清脉络。
(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题目中的“我”指的是,课文写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打算去伯伯家玩,突然想到要在那个上午到她家学叠,而最终放弃去伯伯家玩的打算,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一个的人。
(2)文中写道“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妈妈“笑”是因为。
(3)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____,改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16.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两套)
![《16.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a3ff772a910ef12d2bf9e754.png)
《16.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课前自主梳理】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泰山之阳.①(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②(山的北面),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③(处于)其南北 分者,古长城也 ④(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⑤(介词,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⑥(趁,“冒”的意思)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⑦(界限),至于..⑧(到,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⑨(石阶),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⑩(顺着)以入,道少半..⑪(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⑫(门槛,这里指像门槛一样的城墙)当.·⑬(挡,拦)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⑭(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⑮(几乎)不可登。
及既.⑯(已经)上,苍山负.⑰(背,意为覆盖)雪,明烛.⑱(名词作动词,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⑲(停着)雾若带.⑳(飘带)然。
戊申晦.○21(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22(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3(弥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24(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耸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
极天..○25(天的尽头,天边)云一线异.○26(奇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27(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28(托,举)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9a16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b.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1)又yù其矛日:”w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比赛双方都摩quán擦掌,打算yíng下这场比赛。
2.比一比,再组词。
艘誉矛荐搜誊茅存3.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1)补充词语有竹拳掌_欲试勃勃出划平静(2)再写三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3)“”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比赛双方,。
观众们也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4.下列关于字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者:……的人)B.物莫能陷也。
(莫:不)C.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或:或者)D.其人弗能应也。
(应:回答)5.课内填空。
《自相矛盾》是一则故事,出自《》,讲述了楚国有个和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一故事告诫我们。
6.下列句子的断句,错误的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其人/弗能应也。
D.不可/同世而立。
7.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你还不服气?(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已经就要开始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课外阅读。
阿凡提的故事这天,国王想取笑阿凡提,就给了他一匹老马,让他随同打猎。
【现代】现代汉语教学同步练习题
![【现代】现代汉语教学同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ae0633d5bbfd0a7856735c.png)
【关键字】现代现代汉语教学同步练习题(语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单项选择(一)1、“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2、“人、百、个”这三个词都是()A体词B谓词C加词D代词3、()能用数量词组修饰。
A代词B动词C形容词D名词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B形容词C名词D副词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B动量词C时量词D形量词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7、“上来”是()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8、“国营、民用、大型”是()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9、“不、没”都是()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10、“很、挺、十分”是()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单项选择(二)1、下列句子中的()是名词句。
A春天。
B为人民服务。
C不行。
D他来。
2、“你的想法,我认为很奇怪”是()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C主谓谓语句D名词谓语句3、“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A连动句B兼语句C存现句D“把”字句4、“老张介绍我去见局长”是()A连动句B兼语句C存现句D“把”字句5、“教室里坐着三个人”是()A连动句B兼语句C存现句D“把”字句6、“老张把他叫走了”是()A连动句B兼语句C存现句D“把”字句7、“如果A,就B”是()A因果复句B假设复句C目的复句D让步复句8、“即使A,也B”是()A因果复句B转折复句C目的复句D让步复句9、“我越学越爱学”是()A倒装句B紧缩句C省略句D复句10、“小张为什么没有来?”是()A是非问B特指问C选择问D正反问单项选择(三)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区别词的一组是()A.高级、家务B.初级、医务C.低级、劳务D.阶级、义务2、“桌子是木头的”和“那样说是可以的”中的“的”分别是()A.助词、助词B.助词、语气词C.语气词、助词D.语气词、语气词3、下列都属于述宾短语的一组是()A.觉得有趣、喜欢说谎、来了客人B.客人没来、睡着看书、说下去C.不能出去、没听清楚、今天休息D.不走也行、送小李上学、走慢了4、下列都属于谓词性短语的一组是()A.卖菜的、所见所闻、他的出现B.心地善良、暗暗发誓、多快好省C.关于工资、坐车来、大规模D.边走边读、绝对可靠、首都北京5、下面属于主谓谓语句的是()A.关于这次会议大家议论纷纷B.这次会议大家心中都有底C.我们学校的校园很大D.我们学校很大6、下列属于连贯复句的是()A.我们取得了成绩,同时也受到了教训B.代表团定于今天去巴黎C.他刚找出来,就送去了D.他站起来走过去关上门7、无论明喻、暗喻还是借喻,比喻的各构成要素中,必须出现的一个是()A.本体B.喻体C.比喻词D.相似点8、下例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现在的小学生作业负担好像太重了。
第13课:卖油翁-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3课:卖油翁-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67677d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b.png)
第13课卖油翁【同步练习】(一)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以此自矜()射于家圃()[中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2)公亦以此自矜()(3)释担而立()(4)睨之久而不去()(5)无他,但手熟尔()(6)康肃忿然曰()3.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号,晚号,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家、家。
与、、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2)徐以杓酌油沥之。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谁是主人公?为什么?(2)文章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3)本文从开始到结束,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手?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参考答案1.jīn pǔdàn nìshǐ hàn2.(1)擅长射箭(2)自夸(3)放下担子(4)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5)没有别的(奥妙) (6)气愤的样子3.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政治文学韩愈柳宗元王安石4.(1)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滴入葫芦里。
5.(1)卖油翁。
文章所讲的道理是通过卖油翁表现出来的;陈尧咨是用来衬托卖油翁的,为次要人物。
(2)本文叙事清楚,卖油翁的酌油技艺高超蕴含哲理,乃文章主旨所在,因而记叙得比较详细,也就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fd755aad51f01dc381f11a.png)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后裔(yī yì)________ 树栖(xī qī)________ 隧道(suìsuí)________繁衍(yǎn xínɡ)________ 迟钝(dùn dèn)________ 崭新(zǎn zhǎn)________2.给形近字组词钝________ 巩________ 斑________ 漫________ 据________顿________ 恐________ 班________ 慢________ 锯________3.查字典填空。
(1)“崭”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2)“恐”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鸽子________的霸王龙________的孔雀________的演化________的鸟儿________的后腿________的羽毛________的生活5.按意思写词语。
①颜色多,灿烂多彩。
________②在空中回旋地飞。
________③动作迅速而灵敏。
________④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
________⑤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________⑥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________6.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①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________,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英国科学家达尔文________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改观改变③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________,其________的程度超过了人类百万年的总和。
现代汉语试题
![现代汉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05d3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1.png)
现代汉语试题《现代汉语》试题库(一)——语音、文字部分一、填空题(一)语音部分(67个空):1、语音不同于一般物体和动物的发声,区别就在于:语音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2、音高的形成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音高在汉语中具有构成______的作用。
3、音强的形成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音强在汉语中具有构成______的作用。
4、语音四要素在汉语中的作用表现为:音高构成汉语的______,轻声词的读音主要由_____起作用。
5、汉语声调是由语音四要素中的______构成的,轻声词则是由语音四要素中的______ 构成的。
6、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bǎowai与büow?i的区别决定于______;“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决定于______7、北京人说的sh?shyng(师生)与重庆人说的s?syn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______性质。
8、ba中的a,从音素性质上看是从它在汉语音节中所处的位置上看是______。
7、音节与音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音位与音素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尖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普通话的浊音声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
12、写出下列声母或声母名称: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______,l是________________音,k是_______________音。
13、写出下列声母或声母名称: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______,q 是________________音,n是_______________音。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树和喜鹊》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树和喜鹊》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b05f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c.png)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树和喜鹊》同步训练一、基础与运用1.我能写好下面的字。
2.看拼音写词语。
kuài lèzhāo hūtóng huàfā míngyǔ sǎnā yídì diyóu xì3.按书写规则抄写下列汉子。
①成 ②门 ③国 ④我 ⑤字 ⑥因 ⑦书 ⑧京 ⑨回(1)先外后内再封口: 、、 。
(2)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 、、。
(3)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
4.照样子,写句子。
(1)例: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 也 。
, 也 。
(2)例: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有了 , 也有了 。
有了 , 也有了 。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表示。
邻.居( lín líng ) 乐.趣( lè yuè ) 首都.( dū dōu ) 只.有( zhī zhǐ ) 种.菜( zhǒng zhòng ) 单.独 ( dān chán )6.读一读,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②夜里很静,邻居们都睡了。
二、阅读与理解阅读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7.选文中形容树数量多的词语是:。
8.每棵树上都有()。
A.鸟窝B.鸟蛋9.对选文第一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是()A.这里有好多树、鸟窝和喜鹊。
B.这里有好多喜鹊。
阅读美丽的色彩美丽的秋天到了,山羊老师带着小动物们来到了田野中看风景。
山羊老师说:“在你们面前有那么多美丽的色彩,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呀?”小熊说:“我喜欢金色。
因为稻子是金黄金黄的,它象征着丰收。
”小鸡说:“我喜欢红色。
因为苹果是红红的,它象征着热情。
”小兔说:“我喜欢紫色。
因为茄子是紫色的,紫色象征着高贵。
”山羊老师点点头说:“美丽的色彩,把我们的世界打扮得多么美丽!”10.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山羊老师带着只小动物到中看风景,他们分别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火烧云》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火烧云》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ad1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6.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火烧云》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写出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2)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3)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
(4)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2.补全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私语多样景色物产一模恍恍上面词语中AABC式的词语是,ABAC式的词语是。
3.根据音序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汉字。
宁攻退盈庙镇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cān shēn①小动物们都来参.加“选美比赛”。
②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2)chāi chā①海底的植物差.异非常大。
②王老师刚刚出差.回来,不顾一路劳顿,马上开始给我们讲课。
5.课文朗读。
(1)课文共个自然段,我已读了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正确流利有感情(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从《火烧云》一文的题目,我知道。
6.根据拼音写出同音字。
【xiōng】弟猛手师【wǔ】器蹈飞打7.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镇①压制,抑制;②安定;③把饮料等放在冰箱里或同冰、冷水放在一起使凉。
(1)洪水来临前,村支书镇.定地指挥群众撤离。
(2)我认为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冰镇.西瓜。
8.照样子,写词语。
恍恍惚惚(AABB式):笑盈盈(ABB式):二、语段阅读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9.海底有声音,声音是发出的,这是靠听到的。
10.从四个“嗡嗡”“啾啾”“汪汪”“打鼾”可以看出海底的声音。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三套)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三套)](https://img.taocdn.com/s3/m/647f24ad168884868662d63f.png)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一【课前自主梳理】一、解释诗歌中加点的词语,翻译画波浪线的诗句,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①(确实,实在)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 ②(暗淡)或.·③(有时)可睹。
④(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连天向天横.⑤(遮蔽),势拔.⑥(超出)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⑦(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倾。
我欲因.⑧(依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⑨(清澈)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⑩(天黑、夜晚)。
⑪(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咆龙吟殷.·⑫(震响)岩泉,栗.·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战栗)深林兮惊.·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层巅。
⑮(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使深林战栗,使山峰震惊。
)云青青兮欲雨.⑯(名词作动词,下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⑰(通“裂”,分裂)缺.⑱(指云的缝隙)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⑲(门扇),訇然..⑳(形容声音很大)中开。
青冥..○21(天空)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22(弹奏)瑟兮鸾回.○23(转动,运转)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24(醒)时之枕席,失向.·来· ○25(原来)之烟霞。
○26(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27(等待)行即骑访名山。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附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24741c8762caaedc33d442.png)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札?”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语段开头是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主要是什么?答:①出场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②作者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 文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些特征?(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3-8题无故寻愁覓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_____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____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____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3.文中横线处应填的一组是()A. 事奈肖B.事奈孝C.世耐肖D.世耐孝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偏僻――古怪,不和群。
B. 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C. 皮囊――作皮袋,指人的躯壳。
D. 辜负――本义是背负、对不起,这里有浪费的意思。
5.选出与“寄言纨绔与膏粱”一句修辞相同的一项是()A.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B.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c72289b0717fd5360cdc64.png)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1.重点字音、词义积累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滁.()林壑.( ) 潺.()潺辄.(. ) 岩穴.()晦.()明朝.()暮伛.()偻.()酒洌.()宴酣.()阴翳.()②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苍颜..白发()(8)树林阴翳..()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同步训练一(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同步训练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d77cff0912a21615792971.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学生版)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琅.琊(láng)环滁.(chú) 提携.(xié) 觥.筹交错(gōng)B.酿.泉(niàng) 颓.然(tuí) 林霏.(fēi) 伛.偻提携(yǔ)C.山肴.(xiáo) 野蔌.(shù) 蔚.然(wèi) 晦.明变化(huì)D.阴翳.(yì) 林壑.(hè) 宴酣.(hān) 水声潺.潺(chá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D.太守谓.谁(对……说)3.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环.滁皆山也环:环绕B.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雾气C. 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D. 至于负.者歌于途负:担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C.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果得于.数里外B.醉能同其.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句是()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 名之者谁C. 醒能述以文者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7.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而/乐亦无穷也C.至于/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D.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9. 对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句是()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B. 微斯人,吾谁与归?——倒装句C.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776f4049e314332396893ff.png)
短文两篇【基础内容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蜡和.纸灰()②更互.()③薄.()如钱唇④有奇.()字素无备者⑤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⑥wǎng()不因势象形⑦多rán()者⑧椎jì()仰面2.找出通假字,并作解释。
(1)活板()(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3)若止印三二本()(4)文理有疏密()(5)诎右臂支船()(6)八分有奇()(7)左手倚一衡木()(8)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填空。
(1)《活板》选自《》,作者,字。
印刷术与、、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分别用两个字简要概括活版的制作和印刷过程:□□→□□→□□→□□(3)《活板》一文介绍活版印刷是按照的顺序来说明的; 《核舟记》一文是以顺序来说明“核舟”的。
(4)《活板》一文中和“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意思一样的词是:。
(5)《核舟记》一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作者是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字,著有。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里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里的句子。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印:①五代时始印五经()②其印自落()(2)火:①火烧令坚()②再火令药熔()(3)以:①不以木为之者()②以备一板内重复者()(4)就:①瞬息可就()②持就火炀之()(5)为:①唐人尚未盛为之()②满铁范为一板()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④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⑤其印为予群众所得()5 下边是课文《核舟记》第2段的现代汉语译文,文字不够简洁,大约可删去30字左右,请你修改。
这只船从头到尾的长度大约是八分还多一点,高大概是两个黄米粒上下那么高。
船的中间高大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船舱的上面盖着一张竹箬做成的船篷。
船舱的旁边开着小小的窗户,左右两边的窗户都是四扇,一共有八扇。
打开窗户一看,可以看见左右两边雕刻着花纹的栏杆正好相对,把窗户关上以后,只可以看见右边窗户上面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的窗户上面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每个字都用石青给它上了色。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2564da0116c175f0e48cc.png)
12.《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学生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zhēn)更.定(gèng)喃.喃(nán) B.毳.衣(máo) 雾凇.(sōnɡ) 沆.砀(hàng) C.长堤.(dī) 一芥.(jiè) 铺毡.(zhān) D.岱.山(dài) 拏.(náo) 沸.水(fè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晚上八时左右) B.拥毳.衣炉火(鸟兽的细毛)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D.是金陵人,客.此(做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B.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余.住西湖尝贻余.核舟一D.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客此(客人)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B.上下一白(全)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拏一小舟(撑)强饮三大白(大杯酒)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及下船(等到)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C.学而.时习之(《论语》)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惟/长堤/一痕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更有/痴似相公者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从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泰山记》同步训练(含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42f2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4.png)
《登泰山记》同步训练 (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B.悬崖(yá)石磴(dèng)须臾(yú)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D.膝盖(qī)石罅(xià)绛皓(hà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既望”中的“望”是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B.“泰山之阳”中的“阳”是南面的意思。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谥号。
D.“戊戌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照C.是日观道中石刻是:判断动词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磨灭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不知其所止客喜而笑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知不可乎骤得5、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劝学劝:鼓励②驽马十驾驾:驾车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④圣人无常师常:平常、普通⑤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空阔明亮⑥酾酒临江酾酒:斟酒⑦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将:表假设⑧洗盏更酌更:再⑨而皆若偻偻:佝偻⑩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罅:罅隙A.①②④⑦B.①⑥⑧⑩C.①④⑥⑩D.①⑤⑥⑨6、下列有关《登泰山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攀登泰山的游记,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文字简洁生动。
B.本篇游记在写景方面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将泰山的景色描绘得形象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普通话是__________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__________。
2、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方言是_ ________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4、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两种形式。
5、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______。
从汉代起称为,明代改称为______。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
6、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__差异最大,________的差异次之,的差异最小。
7、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次方言区,武汉属于北方方言中的_____________次方言区8、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上世纪80年代后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应该做到四点,使汉语成为教学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____________。
12、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系统地讲授这门课为学生将来工作、工作和工作打好基础。
13、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的重要举措。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语言的本质是()。
A、自然现象B、个人心理现象C、社会现象D、个人现象2、语言诸要素中发展变化最快最大的是()。
A.语音B.词汇C.语法D.语音和词汇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
A、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各个地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的集中没有关系。
B、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两种以上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的集中有关,与经济的集中无关。
C、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各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的集中是分不开的。
D、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的集中是分不开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之间的最突出的差异表现在()。
A、语音方面B、词汇方面C、语法方面D、词汇和语法方面5、对普通话而言,方言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
A、地域分支B、并立的独立语言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D、对立的独立语言6、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的关系B、毫无关系C、互相依存的关系,方言从属于民族共同语D、方言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7、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源头是()。
A、文言文B、官话C、白话D、近代汉语8、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词是()。
A、单音节词B、双音节词C、三音节词D、多音节词9、现代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变化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10、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地区是()。
A、广大农村B、大中城市C、方言复杂地区D、大中城市和方言复杂地区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1、汉语的七大方言有()等。
A、吴方言B、赣方言C、黔方言D、湘方言E、粤方言2、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等地区。
A、四川B、广东东部和北部C、福建西部D、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3、与印欧语比较,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有()等。
A、每个音节都有声调B、没有复辅音C、元音占优势D、辅音的清浊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4、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是()等。
A、汉语B、英语C、日语D、俄语E、法语F、德语G、西班牙语H、阿拉伯语5、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对象是()等。
A、工人B、农民C、学生D、教师E、干部F、文艺和新闻工作者二、判断题()1、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是独立民族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
()2、推广普通话,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从而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
()3、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取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如“搞”、“揩油”等就是一些有表现力的方言词汇。
()4、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5、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的成分。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7、普通话没有复辅音。
()8、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词汇占优势。
()9、“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
三、问答题1、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什么的特点?2、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有什么的特点?3、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什么的特点?4、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5、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联系它的形成谈谈对共同语标准的理解。
6、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汉民族、全国通用语言。
2、现代汉语方言、普通话。
3、民族语言、一种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
4、口语、书面语。
5、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
6、语音、词汇、语法。
7、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西南。
8、促进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
9、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10、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宣传语言、工作语言、通用语言11、北京语音、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2、基础课、从事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
13、推广普通话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单项选择题1、C;2、A;3、C;4、A;5、A;6、C;7、C;8、B;9、D;10、D三、多项选择题1、A、B、D、E;2、B、C、D;3、A、B、C;4、A、B、D、E、G、H;5、C、D、F四、判断题1、2、5、9 错;3、4、6、7、8对五、问答题1、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4、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种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民族共同语一旦形成,就会对方言产生强大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方言逐渐向它靠拢,被它同化,对地域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有用的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
汉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民族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汉代称为“通语”,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普通话在台湾地区仍称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欧美各地的华人社区称为华语。
(一)基础方言的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
早期的雅言和通语,跟口语还是比较接近的。
后来由于口语发展较快,书面语逐渐与口语脱离,通常被称作文言。
民族共同语必须适合广大群众的需要,文言不能跟上口语的发展,失去了共同语的地位。
唐宋以来用古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很多,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话本,元曲等,而影响最大的则是明清小说,像《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这些小说虽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但总的看来都是用北方方言写的。
它们并不限于在北方方言区流行,在各方言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些文学作品的流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大约形成于元代。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贡献。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前后历时800多年,这使得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很早以来就处于同汉语其他方言完全不同的特殊地位。
金元以来,北京话的影响日渐显著,不仅成为各地来京人员通用的口语,而且成为各方言区之间共同的交际工具。
约当明代初年朝鲜人编写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朴通事》和《老乞大》,收录的都是北京口语,说明北京话已经成为汉语口语的代表。
白话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和北京口语的深远影响,共同促进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五四”时期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分别从书面语和口语两方面强化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使书面语更接近口语,口语则更加规范,北京语音逐渐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语”这一称谓在中国大陆逐渐被意义明确的“普通话”取代,新的汉民族共同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史无前例的推广。
(二)共同语标准的确立为了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更加明确,有利于全国各地的人们学好普通话,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话语音系统为标准,但是,北京话的一些土音成分要舍弃,一些有分歧的读音也需要认真审定。
语汇不像语音,不能以北京一个地方为标准,北方方言语汇是普通话语汇的基础和主要来源,当然也要舍弃一些过于土俗冷僻的词语,同时还要从其他方言和外族语言中有选择地吸收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