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陆游《晚秋登城北门》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晚秋夜》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晚秋夜》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晚秋夜》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①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注)①溶溶:宽广的样子。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之中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

B.颈联转写动物,描写塞外鸿雁急飞、邻家鸡啼,以反衬晚秋之夜的寒冷而漫长。

C.此诗所写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色彩皎洁幽丽,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

D.此诗语言浅淡:浅,就是浅显通俗,不饰典故,不用深奥之语;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

8.请结合颔联所写到的意象,赏析这一联写景的艺术效果。

【答案】7.C8.(1)颔联先写菊花开放,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

再写衰老的梧桐,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

(或:动静结合,写出秋的衰败)(2)残菊花开,衰桐叶落,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

(3)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孤独、惆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错误,应是“清冷寂静”。

“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分析不当,诗人月下凝思,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

在这里,诗人借清冷寂静的氛围,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先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

此处是对静景的描绘。

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

此处是对动景的描绘。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秋的衰败;颔联,运用对仗的手法,以“花开”对“叶下”,以“残菊”对“衰桐”,以“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颔联虽然是写景,却暗寄着诗人的孤独、惆怅,且与首联“月里愁人吊孤影”写的“愁”字相呼应。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2.古诗文阅读夜过西湖[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湖(其二)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两首诗都写了洞庭湖,但诗中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锤炼精妙,极富表现力,“且就洞庭赊月色”的“赊”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对“赊”字作赏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为线索,融情于景,抒发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的意境,谈谈诗人最爱湖东白沙堤的理由。

6.诗歌鉴赏有寄[宋]苏轼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

别后③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④春雨。

(注)①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秋思》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秋思》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

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2)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D(2)①想象中原遗民被外敌侵犯,处于悲苦哭泣之中;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人思念流离失所的亲人。

②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诗句内容、表达技巧和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D项,“守住中原,恩泽天下”错,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现实情况来看,南宋朝廷已偏居江南,中原已被金国占领。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把握诗句的表层含义,是说想象中原遗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又响起秋天捣洗衣服的声音;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义。

由想起“遗民垂泣”“大梁秋砧”可知,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希望朝廷能够收复中原的愿望。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1 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1 诗词鉴赏-(含答案)

1.请你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共4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1)“秋”字点明了季节。

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2)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解析】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古诗赏析(共8分)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整体来说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2)“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大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4分【答案】(1)烟雾、水、月、秦淮河,酒家;景色优美,而渲染了忧伤的情调。

(2)有“不应该”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官僚不顾国家衰亡依然花天酒地的悲愤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1)从诗中找到相关的字词,点明“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场景,联系三四句来理解写景的特点和作用。

(2)分析诗人乐与悲对比的写法,紧紧抓住“亡国恨”三字来理解诗人用一个“还”字所表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5分)襄邑道中①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临平道中②道潜风蒲③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①襄邑:在今河南省。

②临平:在今杭州市东北。

③风蒲:被风吹着的蒲苇。

(1)两首诗都写了途中所见之景,有哪些共同的特点?(2分)(2)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却各得其妙,请分别加以赏析。

(3分)【答案】(1)明丽动人(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两个词以上,不同角度,言之有理,每个1分。

古代诗歌赏析陆游《晚秋登城北门》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陆游《晚秋登城北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作简要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的观点。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两句,再现了将士同食、乐声嘹亮的军营生活场景。

14.B(3分)15.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答对三点即可,6分)16.(6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完整版)晚秋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完整版)晚秋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晚秋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

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水芳香。

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

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和在孤儿院一起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

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

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又生育了一个女儿。

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

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

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

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

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

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鲁日。

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内容理解(含答案解析)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内容理解(含答案解析)

诗词鉴赏:诗歌内容理解(共20题)一、复合题(共20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华子岗(唐)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晞:晒干。

(1) 请列举出本诗中作者精选的景物有哪些?答:(2) 最后一句“拂”字在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场景。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

(2) 请结合诗意谈谈你对“心远”的理解。

3.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这首诗是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的《》(2) 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 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古诗词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2) 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边地军中送别的诗,此诗题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步①陆游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鹤归辽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长春市二道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考试范围:初中所有内容;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综合读写(共2小题,满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历三十年正月的某天,因听闻张岱善对,张岱的二舅陶崇道指壁上画对张岱道:“画里仙桃摘不下"。

张岱对道:“_________(将来花朵梦笔中)”。

陶崇道对此感到十分惊奇,①称赞张岱为“今之江淹"。

十五日上午,张岱前往舅祖朱敬循家看灯。

午饭过后,一位客人指着天井两旁的荷花缸出对:“荷叶如盘难贮水”。

张岱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

满zuò客人对张岱大为赞赏。

约万历三十三年,张岱随祖父张汝霖到杭州时,遇到了正骑着张汝霖所赠的大角鹿游览钱塘江的陈继儒,他听说张岱shàn长对对子,便指着屏风上的李白骑鲸图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张岱立刻对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②陈继儒不仅夸赞张岱聪敏,还称张岱为小友。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陶崇道_____ ②榴花____ ③满zuò______ ④shàn长___2. 重新排列括号中的词语,对出下联∶____3.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中的“十分”是副词,“十分惊奇"是偏正短语。

B. 太白是李白的字,眉公是陈继儒的号,“打秋风”诙谐幽默,可见张岱善对且巧。

C. 句子①里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句子②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 “张岱善对"的“对”指的是对联、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4. 将选文中的最后一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上联:___________下联:【答案】1. ①. chónɡ②. liú③. 座④. 擅2. 笔中花朵梦将来3. C4. ①. 上联: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②. 下联: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陆游专题练习合集(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陆游专题练习合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陆游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

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

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①回。

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

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

宋代陆佃解《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

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

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的状态。

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

2.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①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②。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③,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①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

②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③天汉滨:汉水边。

这里指汉中一带。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歌行体,诗歌开篇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

B.三、四两句慷慨直陈,向天浩叹。

写提刀人的动作和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有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

C.“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

《晚秋登城北门》阅读训练及答案

《晚秋登城北门》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晚秋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 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 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15.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4. D(“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分析不当,应为“良机已失、大势已去的无限感慨”。

)15. ①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

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

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③壮志难酬之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本诗首联写诗人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满目肃杀之秋景激起了诗人“满眼愁”,“满眼愁”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

“卷地西风”点出了秋景肃杀之愁。

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山河沦丧,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

陆游《秋晚登城北门》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秋晚登城北门》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秋晚登城北门》阅读答案及赏析陆游《秋晚登城北门》阅读答案及赏析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则写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景。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在硝烟中把秋意带到了诗人日夜怀念的杜陵。

C.颈联以形传神,通过诗人“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感情充沛,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②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运用的妙处。

(4分)(2).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男儿”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7分)① (3分)B。

(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②(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2).(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

(2)结合原文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

(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晚秋(宋)刘克庄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1)这首诗写的是晚秋初冬的景象,可以从秋声作威、________、________等处看出。

(2)参照颈联“叶浮嫩绿”的注解,给“橙切香黄”写一条注解。

叶浮嫩绿:新酒的酒色像嫩绿的竹叶浮在上面那样鲜绿清亮。

橙切香黄:________。

(3)这首诗透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2.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①麦(节选)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

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④但惜:只是珍惜。

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3.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赴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2)

【语文】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2)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 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 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 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 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

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 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1)D(2)B【解析】【分析】(1)D项错误。

应为:直接抒情。

(2)B项错误。

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

颔联是静景,颈联是动景。

全诗视觉与听觉。

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具体分析为:首联“风回云断雨初晴”描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返照湖边暖复明”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描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

是静景;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故答案为:⑴D;⑵ B。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诗词阅读答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诗词阅读答案《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诗词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诗词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两个小题。

(11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谢朓北楼,为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谢朓以文学知名,但仕途上多有不如意之处,被人诬陷,下狱而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第三联)。

(5分)(2)诗人为何要怀念谢朓?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寒”、“老”二字运用了使动用法,(1分)形象地描绘出人家炊烟在秋空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几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色,显出了衰老的姿态。

(2分)“寒”“老”点出了秋凉的特点,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之时。

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也透露出诗人带有微微凉意的心境。

(2分)(2)①诗人登谢眺楼而临西风,见秋景生感慨,直抒胸臆。

(2分)②谢朓才华横溢,仕途却不如意,被人诬陷致死,和李白命运相似,所以他心有所戚戚焉(同病相怜)。

(2分)③诗人政治失意,年华已老,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寂寞之情,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

(2分)词句注释⑴宣城:唐宣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宣城郡,今属安徽。

谢脁北楼:即谢脁楼,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⑵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

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⑶山:指陵阳山,在宣城。

⑷两水:指宛溪、句溪。

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

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⑸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

古诗词赏析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陆游《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

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 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C 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 ,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16.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两句写出了自己面对群童“抱茅入竹”时的无可奈何。

(3)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

“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

15.D 分析不当,.含蓄地表达,错误,首联和颔联都是直抒胸臆。

16.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

(1分)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了家乡苑菜羹和胪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苑菜和胪鱼。

(2分)(意思答对即可)思想情感:借张翰.苑胪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1分)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3)示例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示例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古诗词赏析陆游《悲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陆游《悲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 题。

悲秋
陆游
病后支离不自持,湖边萧瑟早寒时。

已惊白发冯唐老,又起清秋宋玉①悲。

枕上数声新到雁,灯前一局欲残棋。

丈夫几许襟怀事,天地无情似不知。

【注】宋玉:楚国辞赋作家,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后人常以宋玉为悲秋悯志的代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诗人叙述自己病后身体虚弱,因此对湖边箭瑟的寒意更有感知。

B.颔联连用冯唐和宋玉两个典故,借古人遭际之酒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C.颈联写景一动一静,视听结合,虚实相间,营造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D.尾联抒情作结,表达自己满腔爱国热情不被理解而产生的愤意。

16.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悲情。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杜甫《登高》中把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登高抒怀的处境概括为“雄阔高
(3)《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15.C
16.①大病之后身体虚弱、不能自持的生理上的悲伤;②秋景萧瑟、灯下残局组成的景象造成的悲伤;③心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悲伤。

(每点3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17.(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题及参考答案答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题及参考答案答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题及参考答案答案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题及参考答案答案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的好?(4分)(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

(4分)[答案] 6.(1)①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不但宣城秋境尽收眼底,而且间接写出“山晚” “晴空” 的澄彻明净,可任意纵目的畅快惬意。

②用比拟,以“明镜” 写秋水的澄明和“晚晴” 时的水光潋潋,用“彩虹” 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

③以动写静,“夹” 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 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

④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

“明镜” 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 使“明镜” 更为清澈晶莹。

(能从两个角度,用贴切的表现手法支持阐释即可)⑵ ①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朓,心情复杂,但没有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于言表。

(2分)②诗人有怀想、追慕谢公的绵绵情思;诗人才华卓著而仕途困顿,与当年谢朓的命运如出一辙,临秋登谢朓之楼,思慕中有纠结,纠结中有感叹,感叹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闷;秋风袭袭,正是诗人心中凄风苦雨的写照。

③诗人登高所眺,人烟苍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黄,秋色冷凉,沉重抑郁,凄怆荒寒;诗人追远怀人,思绪跨越古今,走得越远,受伤越深,深沉苦闷,五味俱陈。

(②③两点,点到即可2分)[解析] 6.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

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

诗人凭高俯瞰,“江城” 犹如在图画中一样。

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

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 字生发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的观点。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两句,再现了将士同食、乐声嘹亮的军营生活场景。

14.B(3分)
15.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
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
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
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答对三点即可,6分)
16.(6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