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蜜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纲要

一行业现状的分析

二对行业本质的思考

三如何做大做强

四懂得如何营销才是王道

五阿米巴管理模式的导入

时针定格在2011年3月3日上午11时25分,回首我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近3年的时间。三年的光阴,让我从初入行时的一无所知,变成现在对原料,加工,包装,内销,出口等一系列业务烂熟于心。正逢我即将离开武汉鹿野之际,对行业的现状做个总结的基础上,对行业的本质进行深度分析后,提出我自己对于该行业该如何做大做强提出的一整套思路。希望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提升,更重要的是希望可以给行业内的同仁提供一点点微薄的参考。

一行业现状

蜂蜜行业是一个千年老行业。随历经千年,仍可谓经久不衰,且最近些年,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发展严重滞后的行业也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虽然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是处于战国时代,还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大鳄,但是随着近年来明园,小蜜蜂,恒亮等一系列民营企业的崛起,它们正在逐步改写中国蜂蜜业的格局,相信未来的几年是蜂蜜行业重新洗牌的几年,五年之后中国将出现一些真正的行业大鳄。它们将会如同蒙牛的崛起一样迅速且惊世。在改写中国蜂蜜市场格局的同时,改写世界蜂蜜市场的格局。现在对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提起蜂蜜,肯定都是摇头。去年底央视的曝光更是充分说明了行业的现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满目皆是。即便是真的蜂产品,又因为品目繁多之极,诸如【蜜膏】,【蜜汁】之类模凌两可的名字企图瞒天过海,而这让消费者不知所措。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分析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①行业标准的严重滞后现有的GB18796-2005对于真蜂蜜的定义不能准确反

映蜂蜜的特性,而一味强调水分和糖分的比率。这严重歪曲了天然蜂蜜的特性。这直接导致了厂家在收购蜂蜜原料时,不是从天然质量出发,而是考虑加工后的产量为主。而这也直接打击了蜂农生产好的成熟蜂蜜的积极性。②行业内各企业领导的文化水平偏低。进入这个行业后,我也参加过很多次行

业会议,与各个企业的老板有过多次的接触,与其中的很多人也成为了朋友。

到目前为止,没有遇到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部分蜂二代(父母代就是从事蜂蜜事业)是福建养蜂专业毕业的。其余大部分都是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学历的。低学历导致在经营意识上,在对待新兴科技的重视程度上,甚至审美观上都容易偏低。这几点就直接导致其领导的企业管理滞后,管理水平,生产工艺,包装精美度的低下。而关键的是对于法律意识的淡薄,让这些领导人喜欢打擦边球,不是花心思去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而是挖空心思弄虚作假。

③消费力还不够。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一,二级城市人均收入水平还普遍

偏低。人均收入也就在2千元左右。而这个收入水平下要提倡消费者去消费好的蜂产品,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消费力。而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要提供价廉质优的蜂产品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根据国外发展经验来看,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于优质蜂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个也可以从北京,上海,深圳的各蜂蜜品牌销售情况中得知。这些国内的一线城市里,已经出现了类如森蜂园专卖中高档蜂蜜的品牌,更有日本的山田养蜂,杉养蜂等品牌已经纷纷登陆大陆蜂蜜市场。他们的蜂蜜一瓶动辄几百,蜂产品更是上千元一瓶。但一部分消费者却趋之若骛。

二对行业本质的思考

经过了近2年的对内销市场的摸索,慢慢的行业的本质也经过了层层剥离而露了出来。通常来说,蜂蜜行业被划分为传统食品行业,这个行业我分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业科技含量低

2进入行业门槛低

3原料是企业命脉

4营销决定企业成败

由于蜂蜜和相关蜂产品(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都是属于天然食品,厂家通常只是将原料收购,进行简单的过滤就灌装成小瓶后,就投入到市场销售。因为加工设备比较简单,因此一整套生产设备也就在几十万元左右。几乎是个人人都可以进入的行业。为什么市面上销售的蜂产品,从品种到包装,连名字都很类似,甚至达到高度雷同,因为领导只懂得模仿,不具备突破的创新精神和贴合时代的审美观。

蜂产品由于其产品特性,只能选择直销—专卖店或者商超为其主要销售渠道。因此在产品灌装好以后,按照国内市场的现状来看,只要愿意支付一定的渠道费用,谁的东西都可以拿到市场销售。而大部分厂家因为诸如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政府监管的不作为,行业标准的滞后等等复杂原因,再加上消费者对于蜂产品特性的不了解,就肆意开始了在商超或者专卖店的以假充好,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的卑劣行为。

再从原料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我国是蜂蜜生产大国。不论内销还是外销,销售量都是首屈一指。内销的量因为很多原因,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单就外销这块来看,每年都有7-10万吨的出口。可是这里面真正的好蜂蜜,也就是行业内所说的成熟蜂蜜也就1-2千吨,不到整体5%。由此可见蜂蜜行业的质量隐患是如何之大。

三如何做大做强

分析了行业本质以后,我们就要在进入了这个行业以后思考如何在这个行业里做大做强。做大做强,需要纲领,也就是企业发展战略。而战略的制定按照管理学来讲,这个时候通常需要做一个SWOT分析。

先谈优势。高端人才的引入和日本产品开发理念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何为高端人才?我以为高端人才又可以成为贤人。也就是说他们具备展望市场发展的眼光。高学历加上丰富的专业知识首先可以让企业站在一个同行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来看待市场。登高望岳,方能一览众山小。首先要确立这种气魄。不然就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了。

当然有了人才,还要给他们武器。这里的武器就是国外同行在开发产品时的理念。当然了开发理念是需要配套的科技力量为其服务的。比如你想开发一款蜂蜜柚子茶,就需要一整套研发团队包括购入一些特殊加工设备。在产品开发方面,日本和欧美都走在了我国的前面。尤其日本的蜂蜜公司,在衍生产品的开发上是下了功夫,花了心思的。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不妨想想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洋为中用。

再看劣势。在正荣进入国内内销市场时,国内的蜂蜜厂家数量多如牛毛。粗略估计应该在1000家以上。且部分大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碑。因此,为了避免和低端企业的同质竞争,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有了资金实力,就可以在科技开发,人才引入,渠道架设上全面压倒大多数对手,而进入蓝海和少数几家大企业去竞争。

现在国内正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消费意识的提升。因此行业也在重新洗牌。我预计五年-十年之内中国会出现数个行业大鳄,几乎垄断中国蜂蜜市场。而我们正直面这场蜂产品革命的开始。谁在这个时候携资本进入,就可以一举拿下中国蜂蜜市场,从而拿下世界蜂蜜市场。

当然还要看到威胁或者说风险。比如蜂蜜行业相对其他行业的低收益率。因为这个行业的规模目前来看,还相对很小。所以要吸引大量资金进入行业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需要培养市场的耐心。

根据上面的SWOT分析,再综合考虑行业特点,更综合这几年武汉鹿野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几条在这个行业内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1有自己的蜜源基地以及一整套相关的检测实力

虽然短期之内可以通过OEM等方式销售蜂产品,但是在达到一定量以后,无论从供给的安定性来看,还是ISC(产业链整合)里对原料环节的整合的角度来看,企业都必须拥有自己的蜜源基地。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可以长期地,稳定地拥有质优的蜂产品原料。才有利于树立自有品牌。在08年进入国内之初,武汉鹿野虽然从一开始就大肆宣扬要卖达到出口标准的蜂蜜。但是因为对所销售蜂蜜不能达到全程监管,尤其缺乏自己的质检部门,所以质量和营销口号并没有做到事实上的统一。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营销的失败。

2超越行业内一般企业的资金实力

2011年的中国早已进入资本时代,各行各业比拼的不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其背后支撑这个营销战的企业硬实力。

把整个产业链拆开来看,从源头的原料管理,到生产工艺的提升,到物流的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