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模块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模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1dad1db8f67c1cfbd6b8e9.png)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尊重世界物质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区分物质意识唯一标准)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性的东西,也包括思维性的存在(如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是思考出的,是意识作用于外界,但它本就存在)客观实在:只包括物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3)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世界观:错误!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错误!规律的普遍性(事物运动都遵循其固有规律)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注意区分现象和规律,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的遗传规律才是规律)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事物发展中有必然要发生的必然或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偶然的联系,而规律是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规律并非永恒,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是人可改造的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逻辑图(纲要)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逻辑图(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d01fe25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e.png)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逻辑图(纲要)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社会变革的先导(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美好生活的向导二、百舸争流的思想三、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产生于实践(2)源于在实践..中的追问和思考(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的本义:(2)哲学的作用(3)哲学的任务1.哲学的起源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②③③ 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2)(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是什么:2. 内容3.为什么(1)(2)(3)(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①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②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①思维能认识存在(可知论)②思维不能认识存在(不可知论)1.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各自的进步性、局限性(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2)自然科学(3)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2)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41fb1a4f46527d3250ce0c0.png)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讲:什么是哲学?
讲了三大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课讲:哲学的派别(哲学的具体形态)
哲学的派别是对哲学问题(含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哲学的派别主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三课讲: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又促进时代的发展)
总的思路是:从生活中发现哲学,了解哲学的流派,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推荐下载】高二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推荐word版 (4页)
![【推荐下载】高二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推荐word版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e074ee56ddccda38376baf8b.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二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哲学这部分的内容是比较特别的,很多学生都觉得哲学知识很难理解,这部分的知识不好掌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二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归纳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高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fc86fef61fb7360b4c6542.png)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我们应这样看待哲学的产生①与人类同时产生的②产生于人的主观情绪③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④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3)“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4)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5)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6)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这说明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7)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揠苗助长”等。
《高中政治哲学》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2fe5ccfab069dc50220172.png)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一、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的含义1、含义: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⑵、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⑶、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三个关系: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形成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是自觉形成的。
③、特点不同: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⑵、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区别:⑴、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
⑵、任务不同:哲学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与一般本质,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和特殊本质:⑶、功能不同:哲学提供根本方法的指导,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㈠、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㈡、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的唯一标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3efb0e52d380eb62946d74.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物质观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1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1](https://img.taocdn.com/s3/m/9b2fef0abd64783e09122bb4.png)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杜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不一样。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和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着的导向作用。
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人教版知识精讲.doc](https://img.taocdn.com/s3/m/c2f78bdebb4cf7ec4afed0db.png)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三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第三节: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第一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二. 重点、难点:1. 重点:第二节、第三框:一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对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这个基础知识搞懂了,关于“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观点就容易理解了。
明确这一观点,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因为,对它的解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的理解。
二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从世界观道理来看,这个观点直接体现了“意识能够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的基本原理。
同时,明确了这个观点还意味着全面理解了物质和意识和辩证关系。
从方法论意义来看,它把“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这个总结方法论要求,更具体地落实了。
从当前社会生活来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当然应引导学生重点明确这个问题。
另外,从学生的成长来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第一框:一是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从全课来看,课题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课的教育中心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从本节来看,它是本节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理解本节基本观点的基础,而学好本节又是学习本课的根本目的。
因而,是否明确“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关系到全课教育的收获。
二是从哲学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的心要性。
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教材分析了三点,但最重要的是第三点。
前两点虽然也贯穿了哲学道理,但是都比较具体,有“就事论事”的味道。
而在它们基础上叙述的第三点理由,完全是从世界观高度上分析的。
搞懂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明确了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
2. 难点:第二节第二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学生过去几乎没有从理论上思考过这一问题,属于知识空白。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认识论1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认识论1](https://img.taocdn.com/s3/m/cc9982fc6f1aff00bed51eb6.png)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认识论1[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错误倾向]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把领袖人物的观点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用大多数人的意见,以“是否有用”等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原理内容]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②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能动性。
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具有目的性。
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它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历史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又要坚持运用这一观点,去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当代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改革、建设活动。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否认实践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要反对否认实践社会性、能动性、历史性的机械化、庸俗化。
[应用举例]材料一: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社会的人,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是现实的工具,实践的结果,不论成功与失败,都是既成事实。
材料二;人们建房以前就有了房屋设计,拟定了施工的方案,预见到施工的结果,并在施工过程中,修改设计方案,积累经验,提高认识。
材料三:鲁滨逊飘流孤岛得以生存的故事,即使是真实的,鲁滨逊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依赖于人类供给他的科学知识、技能、工具的结果。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d4d88c680203d8ce2f243d.png)
高二政治哲学1-6课为1-2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四大关系●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来源于生活。
○2生活需要哲学1.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进与退,从而为生活与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生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的学问2.关系:○1哲学一定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并非人人都有○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1.区别:各门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特殊问题,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
哲学则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从中概括出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知识。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内容:○1思维和存在和这是本源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问题二·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局限和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局限和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是把无知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哲学 第一单元 知识点 很详细
![哲学 第一单元 知识点 很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63824e81eb91a37f1115cfb.png)
2020届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全覆盖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高考考点】考点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考点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备考点睛】考点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产生(哲学来自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上的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和意识)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注: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2.哲学的作用(生活需要哲学)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⑤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注: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考点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不自觉地的。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并非人人都有。
联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③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注: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世界观;易错易混: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⑤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8b3a2b910ef12d2af9e7da.png)
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产生(1)从哲学产生的根源上讲:哲学智慧产生于______________,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从哲学产生的方式上讲:哲学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的本义(1)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4)总之,这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问。
4.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_____________。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5.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学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反对两种错误认识。
既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把零碎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_____________,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世界观与方法论(1)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_______世界和_______世界,就成方法论了。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4fc0a5ad02de80d4d840ff.png)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注意】
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
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高二政治备考复习策略
一、新考纲更加强化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关注核心素养。
如:对歪曲历史认知和错误的价值观要提高敏感度,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反映国家发展战略及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意识。
二、要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1、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
如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经济全球化;国家性质、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
2、由死记答题套路向培养答题思路转变,学会结合材料灵活分析。
通过各种热点材料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意义、原因、措施类题。
三、要体现学科特色,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突出各种热点话题。
高二政治核心知识点
1、为什么?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2、怎么办?
(1)从国家方面讲: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从用人单位方而讲: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3)从劳动者方面讲: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核心考点:自主创业是什么?
自主创业是指劳动者依法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创办企业。
为什么?(作用)
(1)对个人的作用:①创业本身是一种就业,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条件下,自主创业可以为自己发展寻找出路。
②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自主创业有利于劳动者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给自己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对国家的作用:①自主创业不仅为劳动者本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
力。
②自主创业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③自主创业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发扬光大。
创业精神是一种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创业精神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民族不断进步和发展。
怎么办?
(1)创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自主创业者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要把握市场动向,引领市场先机,生产适销对路、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
(3)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国家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