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组荒漠化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区存在的问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了什么现象吗?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3.引导:通过图片和学生的回答,引出荒漠化问题,强调荒漠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5.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a.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b.荒漠化防治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应承担哪些责任?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500字。
4.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荒漠化问题,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了解其成因、影响以及我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影响,介绍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防治政策。
2.讲解方法:采用图文并茂、实例分析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荒漠化相关知识。
3.教学重点:强调荒漠化的成因和影响,以及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技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施。
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影响,掌握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防治政策。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荒漠化问题,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测、地图阅读、空间分析及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当地荒漠化现状,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所在地区的荒漠化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分析任务,并撰写一份300字的分析报告。
3.设计一份关于荒漠化防治的问卷调查,包括至少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认知程度及防治措施的接受程度。完成后,请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问卷数据,并整理成一份500字的分析报告。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特点,并重点讲解我国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2.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演示荒漠化数据的分析过程,让Leabharlann 生了解GIS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3.结合教材,详细讲解荒漠化治理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为学生提供实践借鉴。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3.案例分析,实践应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治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荒漠化防治提出建议。
4.实践活动,提高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荒漠化的定义及其成因。

2. 荒漠化对环境、人类的影响。

3.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1. 荒漠化的成因及其内在联系。

2. 荒漠化防治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荒漠化治理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防治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荒漠化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相关图片和数据。

2. 案例材料: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3. 小组讨论问题:荒漠化防治策略。

4. 教学视频:荒漠化防治的实地拍摄视频。

六、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定义及其成因。

2. 荒漠化对环境、人类的影响。

3.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荒漠化治理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防治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荒漠化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荒漠化防治策略的认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荒漠化的成因: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土地利用不当等。

十、荒漠化的危害:1. 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少、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

2. 社会经济影响:农业生产下降、基础设施破坏、人口迁移等。

3. 人类健康风险: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

2. 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教学难点:1. 荒漠化防治方法的实践应用。

2.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

2. 荒漠化防治案例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荒漠化的严重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荒漠化吗?荒漠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方法和效果。

4. 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荒漠化防治案例,讨论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和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讨论的荒漠化防治方法,设计一个荒漠化防治方案。

实践活动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案修改完善根据教学实践和评价结果,教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荒漠化防治政策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2. 荒漠化的分布与影响3. 我国荒漠化现状及防治政策4. 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分析5. 个人和集体的荒漠化防治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分布及其影响;我国荒漠化防治政策;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个人和集体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 讲解:介绍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如退耕还林、草畜平衡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个人和集体在荒漠化防治中的作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当地荒漠化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荒漠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环保实践活动,评价其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实际行动。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荒漠化地区、防治措施等相关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荒漠化防治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

3. 案例资料: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4. 环保活动记录:学生参与的环保活动照片、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分布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分析我国典型地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2. 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3. 荒漠化分布的特点4.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5. 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荒漠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荒漠化现象及防治成果。

4.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现象及其成因。

2. 讲解荒漠化概念、类型、成因、危害及分布特点。

3. 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总结荒漠化防治措施。

4. 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拓展荒漠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关注并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六、教学内容1. 生物措施:植被恢复、物种引进与适应性培育2. 工程措施:水文水资源管理、土地改良、防沙治沙工程3. 农业措施:改良耕作制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 社会经济措施:政策法规制定、宣传教育、生态补偿机制5. 国际合作与交流:全球荒漠化治理经验分享、技术合作与援助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类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原理及实践应用。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综合性与协调性,以及国际合作的作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析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成功案例。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范文

2024最新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2. 让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2.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

四、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2. 荒漠化的危害3.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4. 国内外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5. 学生实践活动: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创意方案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

3. 案例分析:介绍荒漠化的危害及国内外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

4. 知识拓展: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5. 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创意方案。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本地区的荒漠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荒漠化概念、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国内外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创意方案展示:评价学生提出的荒漠化防治创意方案的创造性及可行性。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地荒漠化情况。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践。

3. 开展校园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3. 反思实践活动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践行环保理念。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引言:荒漠化指的是土地逐渐变为荒漠的过程,是人类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农业、水资源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加强荒漠化防治教育,提高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基于荒漠化的防治实践项目,设计一节适用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特点;2. 使学生了解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荒漠化问题的重视;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定义和发生原因;2. 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 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一幅沙漠景观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荒漠化现象和与之相关的问题。

2. 概念理解(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和发生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放牧等因素。

通过示意图或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和特点。

3. 影响分析(2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数据和事例,让学生了解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退化、农田荒废、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荒漠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形成书面报告。

4. 解决方案(25分钟)向学生介绍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和措施,包括生态恢复、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地保护等方面的实践和政策。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他们提出针对某个具体地区荒漠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向全班做简短汇报。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荒漠化防治的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书面报告的思路和论证能力;3. 学生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4. 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知和态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成因2. 荒漠化的类型及影响3. 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与措施4. 我国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案例5. 个人和集体的责任与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影响;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 难点:荒漠化成因的复杂性;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现象及防治成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践操作。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荒漠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成因及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影响。

4. 荒漠化防治措施:讲解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与措施。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用性,提出改进意见。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及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创新能力及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提出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可包括:1. 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充分交流和合作。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定义与分类2. 荒漠化的成因与分布3. 荒漠化的危害4. 荒漠化防治措施5. 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视频资料。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为例,分析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与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

2. 讲解荒漠化的定义与分类:解释荒漠化的概念,介绍荒漠化的分类。

3.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与分布:讲解荒漠化的成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并介绍荒漠化的分布特点。

4. 讲述荒漠化的危害:阐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讲解荒漠化防治措施:介绍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等。

6. 案例分析:以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为例,分析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与效果。

7.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8.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荒漠化问题,了解国际上的荒漠化防治措施。

2. 探讨荒漠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了解碳汇功能。

七、教学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

2. 强调荒漠化防治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 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2. 荒漠化的成因3. 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5. 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案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3. 课堂讲解:讲解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个荒漠化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荒漠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荒漠化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荒漠化治理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荒漠化实地考察,加深对荒漠化现象的理解。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

3. 开展荒漠化主题的课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荒漠化地区、荒漠化治理成果等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2.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荒漠化防治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播放和讨论。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以及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2. 荒漠化的危害3. 荒漠化的分布特点4. 荒漠化防治的意义5. 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分布特点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问题。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 案例分析: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案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和分布特点。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措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知识拓展:介绍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六、荒漠化防治的策略1. 课堂讲解:讲解荒漠化防治的策略,包括农业技术改进、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让学生了解实际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

七、学生小组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策略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荒漠化防治策略,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并简要介绍其原理和实施效果。

八、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1. 课堂讨论:讨论荒漠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融入荒漠化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荒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如生态旅游业、沙漠农业等,让学生了解荒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途径。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第一章: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1 荒漠化的定义解释荒漠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含义。

强调荒漠化不仅仅是指沙漠地区的扩大,还包括土地质量的退化。

1.2 荒漠化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如水力荒漠化、风力荒漠化、化学荒漠化等。

分析各种荒漠化的特点和成因。

第二章:荒漠化的成因与影响2.1 荒漠化的成因探讨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水资源利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荒漠化的影响分析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强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的关注。

第三章: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与方法3.1 荒漠化防治的原则介绍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则,如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3.2 荒漠化防治的方法探讨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方法,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改良等。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四章:我国荒漠化现状与防治实践4.1 我国荒漠化现状分析我国荒漠化的分布特点、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荒漠化问题的紧迫性。

4.2 我国荒漠化防治实践介绍我国政府采取的荒漠化防治政策和措施。

分析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学生实践与思考5.1 学生实践设计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地区的荒漠化情况、参观荒漠化治理项目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荒漠化防治的认识。

5.2 学生思考提出针对荒漠化防治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在荒漠化防治中的责任。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和策略。

第六章:国际荒漠化防治经验与启示6.1 国际荒漠化防治经验介绍国际上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如非洲的萨赫勒地区、亚洲的蒙古国等。

分析这些成功案例的防治策略和经验教训。

6.2 国际荒漠化防治对我国的启示探讨国际荒漠化防治对我国的启示,如政策支持、国际合作、技术创新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国内外荒漠化防治中发挥我国的作用。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2024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影响以及我国荒漠化的现状。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

3. 利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荒漠化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为什么会出现荒漠化现象?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影响以及我国荒漠化的现状。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讨论如何推广这些经验。

环节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提出解决方案。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环保倡议。

环节六: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调查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荒漠化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能力。

2.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反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荒漠化,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危害。

3.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掌握描述和分析荒漠化过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荒漠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对荒漠化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发生机理、类别及其成因等基本概念。

2.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介绍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以自然因素为例,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分析自然因素中长时间的气候干旱、风化侵蚀等对荒漠化的影响。

以人为因素为例,介绍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与荒漠化的相关因素,如人类过度开垦耕地、疏林造林、过度放牧等。

3. 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介绍荒漠化对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危害。

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严重损害盐碱地、水资源和耕地等自然资源。

同时,还会在导致风沙暴、水土流失及生态失衡等问题。

荒漠化对于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同样具有极大的影响。

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现代技术、社会管理、生态建设等方面。

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技术的应用,以及社会管理的改善,促进荒漠化地区的发展。

培养学生重视荒漠化地区生态建设,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实践。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在讲述荒漠化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轨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亦需要与学生多方互动,让学生在原因分析上能够清晰明了。

2.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从学生感兴趣或偏向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对荒漠化有更深层的思考,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 视觉辅助手段适当运用一些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工具,可以更直观、生动地描述和展示荒漠化的过程和危害。

在创意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以草图等形式来介绍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四、教学评估1. 日常教学测试针对荒漠化的基本概念知识、相关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日常小测验。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危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

2. 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3. 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

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肥力减少,水分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 荒漠化的危害: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水资源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加剧自然灾害、影响人类健康等。

3.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和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土地利用不当等)。

4. 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植被建设、推广先进技术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荒漠化的定义及其危害。

2. 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举例说明。

3. 讲解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章节二: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现状。

2. 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3. 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水资源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水资源地区差异较大。

2. 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浪费、污染和过度开发等问题。

3. 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法: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源地、治理水污染等。

4. 水资源合理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讨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现状。

2. 讲解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章节三:优化土地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利用现状。

2. 掌握优化土地利用的方法。

3. 分析优化土地利用对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2. 土地利用现状:存在土地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等问题。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及分布。

2. 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 荒漠化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4.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生态修复、水资源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等。

5. 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沙化土地治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评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4. 实践活动法:设计荒漠化防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荒漠化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荒漠化治理实例,让学生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5. 实践活动:设计荒漠化防治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当地荒漠化现状,并提出防治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荒漠化概念、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设计的荒漠化防治方案的创意和实用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当地荒漠化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建议。

(完整word版)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完整word版)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章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为此,教材就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

本节《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第一个案例,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探讨三大问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如下: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沙漠与沙漠化的概念.学生缺少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荒漠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给学生的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学习难度适中。

三、设计思想荒漠化概念形成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为因素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作为讨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以其他案例作为拓展案例,意在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案例所习得的方法与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高中地理专题: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荒漠化的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社会,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2. 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3.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4. 我国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案例5. 个人和集体的责任与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难点: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荒漠化现象及治理成果,增强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

4. 小组讨论法,探讨荒漠化防治措施及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现象及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毛乌素沙漠治理。

4. 危害展示:让学生了解荒漠化对环境、经济、人类生活的危害。

5. 防治措施:讲解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措施的实施及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涵盖了荒漠化的基本概念、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及我国治理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你编写剩余的五个章节。

六、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我们将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我们将前往当地的一个正在进行的荒漠化防治项目,如植树造林、沙漠变绿洲等。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以及这些措施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与项目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他们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心得。

七、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播放: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光片。
师:西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什么?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用两个字概括是什么?(干旱)
师:读图回答:
1.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2.找出我国主要的沙漠和沙地,说明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参考答案]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新、宁、甘和内蒙古的大部;东部是高原,西部为高大的山系和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主要的沙漠有: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七个。
师:你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影响下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吗?(干旱、半干旱)
多媒体显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地形图》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干旱大陆性气候
自然景观
草原
荒漠草原及草原
师: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归纳出干旱的气候与的荒漠化形成之间的关系?
生: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联系图揭示了水、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水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教学活动3
(三)合作探究,分析成因
师: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大的自然背景,而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的自然原因。
师:读萨赫勒地区示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该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生:学生回答略。
小结新课:请同学总结本节知识点和分析荒漠化成因的一般思路。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也是我们以后所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关键,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了解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荒漠地区的绿洲;气候干旱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益严重;次生盐渍化
生:阅读:“挖井带来的负面作用”
师:挖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源条件,然而,过密的掘水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教学活动4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巩固练习:
3.理解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分析西北地区干旱气候形成的原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教学资源
(1)学生已有知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修2环境问题
(2)已有能力:能分析简单案例,阅读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0第一段,思考回答,本区气候异常的根本原因;气候异常与荒漠化的关系。
师:气候干旱、异常为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及资料“不吃发菜少穿羊绒行不行”(附后)
多媒体显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图
生:讨论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1.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加。2.天山北坡属于迎风坡(大西洋、北冰洋),降水量较多,因而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生:
自然地区
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贺兰山
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气候
2.通过创设宽松开发的探究氛围,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效而科学的案例分析方法。
3.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知识与技能
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荒漠化的表现,学会用几个关键词描述荒漠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科学术语表达地理现象、过程或地理问题的能力。
2.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荒漠化的防治》
科目
地理
年级
高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师:1.判断画面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
2.该环境问题在我国哪个地区最为突出?(西北地区)
生: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答略。
活动:我给同学们出示五个提示,答案三个字。
题目:提示一土地退化提示二干旱半干旱地区提示三气候因素提示四人类活动提示五沙漠化
师生共同总结:答案:荒漠化。各提示与答案的关系。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分别是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实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荒漠化的分布地区。
(3)、课本P18活动,P19阅读,P21活动,整理为案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拓展
(4)、网上搜集过度放牧、过渡樵采、过渡开垦图片资料,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演示:荒芜的草场黄沙裸露,羊儿啃着孤零零的枯草,大风吹动着流沙将道路淹没,流动沙丘正步步向村庄逼近。
师:请归纳说明什么是荒漠化?
生: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这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教学活动2
(二)运用图表,分析地理背景
师: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哪里?(西北地区)
师: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治理的重点地区,因此本节课以西北地区为例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做一探讨。
2.其中所起作用比较大的是哪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是怎样造成荒漠化的?
[教师和学生总结归纳]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包括灌溉措施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