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三大理论XY理论
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与利学理论
X理论和Y理论是道格拉斯·麦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
麦格里格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管理决策和管理措施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性假设,这些假设影响乃至决定着管理决策和措施的制定以及效果。
X理论假设:一般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话会逃避工作。
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不关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源动力。
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对他们施加压力。
Y理论假设:人们在工作上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就跟在娱乐和休闲上的投入一样,工作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
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人们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人们愿意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上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发挥创造力,才智——人们希望在工作上获得认同感,会自觉遵守规定。
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接受工作上的责任,并会寻求更大的责任。
许多人具有相当高的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的机构里面,人们的才智并没有充分发挥。
X理论、Y理论的区别是对人性的根本性理解。
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
Z理论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将日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加以归纳。
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根据这种理论,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而信任可以激励员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企业、对待同事,为企业而忠心耿耿地工作。
微妙性是指企业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的了解,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增强劳动率。
而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员工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X理论和Y理论基本回答了员工管理的基本原则问题,Z理论将东方国度中的人文感情揉进了管理理论。
XY理论到Z理论的发展和启示
现代管理愈来愈重视“人”的因素,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一个单位或一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有关人性研究的管理理论,我们可以从X—Y理论、超Y理论到Z理论的发展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X—Y理论X—Y理论系美国麻省工学院教授、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
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人当作消极因素对待,对人的本性作了错误的假设。
他把这种错误的假设称为X理论。
X理论对人性假设的主要内容是:1人生下来就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2人生下来就缺乏进取心,工作不愿负责任,宁愿被领导,没有什么抱负;3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对自身安全的要求看得高于一切;4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5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组织的需要,所以对多数人必须使用强迫以至惩罚、胁迫的办法,去驱使他们工作,方可达到组织目标。
基于以上假设,忽视了人的自身特征和精神需要,只注重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有效的管理方式,麦格雷戈对人的需要、行为和动机进行了重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即Y理论。
Y理论对人性假设的内容是:1人生来并不一定厌恶工作,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2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能够承担责任,而且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创造才能和主动精神;3个人追求与组织的需要并不矛盾,并非必然对组织的目标产生抵触和消极态度。
只要管理适当,人们能够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4人对于自己所参与的工作,能够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指挥;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用Y理论指导管理,要求管理者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安排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重视人的主动特征,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每个人,相信他们能自觉完成工作任务。
外部控制、操纵、说服、奖罚,不是促使人们努力工作的唯一办法,应该通过启发与诱导,对每个工作人员予以信任,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管理思想-_X—Y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管理中的人性,X—Y理论道格拦斯·麦格雷戈,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和管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安第奥克学院院长,美国著名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
他提出的著名“X——Y理论”思想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人际关系学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思想概述】1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
他的所谓“X——Y理论”也是管理者的人性目标。
X——Y理论。
一方面,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手段并不是万能的,人有天生惰性,必须严加管理和刺激。
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工作,组织的任务就是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放手让他们自由干。
麦格雷戈主要著作有:《企业中人的方面》、《职业的经理》、《经理人员在技术爆作时期的责任》、《管理的哲学》、《领导和激励—D.麦格雷戈论文集》。
【北景故事】麦格雷戈1906年出生于一个美国种植罗的贵族家庭。
1924年,在一个服务站做服务员,后在韦恩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935年,他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37~1964年期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他在1975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以表了《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Y理论”,该文1960年以书的形式出版。
在这本书面通知中提出了西方管理学家们普遍关注的人性假设理论。
【思想精要】X理论将动机理论分为X理论和Y下野论是麦格雷戈最重要的贡献,正如许多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
1960年,麦格雷戈发表经典著作〈企业的人的方面〉,核心内容正是这两大理论。
X下野论是传统的“胡萝卜大棒”式的软硬兼施的思维方式。
它建立在“群众是平庸的”假设基础上。
该假设假定员工生来是懒汉,必须有人监督,有人在后面推,工作在员工看来,是为了挣钱而迫不得已干的坏事。
麦格雷戈写道,X理论的前提是:1、一般的人,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而且只要他们能够做到,就设法逃避工作。
2、绝大多数的人都副局长须用强迫、控制、指挥并用处罚、威胁等手段,使他们做出适当的努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知识-定律篇]X理论和Y理论(Theory X and Theory Y)
X理论和Y理论(Theory X and Theory Y)X理论和Y理论(Theory X and Theory Y),管理学中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
这是一对完全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那么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即: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X理论和Y理论简介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
主要观点是:◇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骂;◇多数人必须用强制方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到达组织目标而努力;◇鼓励只在生理和平安需要层次上起作用;◇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
因此企业管理的唯一鼓励方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鼓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所以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平安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
麦格雷戈是以批评的态度对待X理论的,指出:传统的管理理论脱离现代化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来看人,是极为片面的。
这种软硬兼施的管理方法,其后果是导致职工的敌视与对抗。
他针对X理论的错误假设,提出了相反的Y理论。
Y理论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与X理论相对立。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时机,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时机;◇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鼓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因此,人是“自动人〞。
鼓励的方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到达自己鼓励。
项目管理三大理论解释
XY理论X理论和Y理论简介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
主要观点是:∙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骂;∙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
因此企业管理的唯一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所以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
麦格雷戈是以批评的态度对待X理论的,指出:传统的管理理论脱离现代化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来看人,是极为片面的。
这种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其后果是导致职工的敌视与反抗。
他针对X理论的错误假设,提出了相反的Y理论。
Y理论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与X理论相对立。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因此,人是“自动人”。
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
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X理论和Y理论的实验莫尔斯和洛施在亚克龙工厂和卡默研究所同时进行X理论实验,他们用严格监督和控制的办法对工人进行管理,施加精神的。
心理的和物质上的压力,期望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结果工厂生产效率提高了,而研究所的效率则下降了。
他们又在史脱克领研究所和哈特福工厂同时进行了理论实验,为职工创造一切条件,为他们排除一切前进障碍,满足他们各种需求,以此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XY理论管理学课件
如果是不顾工作业绩,通过一定时期的 工作,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一根胡萝卜的 话,这样是起不到激励的目的的。
例如,按年资提薪和升职,定期论功加薪, 或者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奖金也不依据他们的 业绩标准
恐吓形式的大棒在过去还能起到一定的作 用,如员工害怕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扣发 奖金,降级或者是其他的惩罚。
•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22. 3.2322. 3.2315: 34:3015 :34:30 March 23, 2022
•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 奋进歌 却在跋 涉者的 心中长 久激荡 。。202 2年3月 23日下 午3时3 4分22. 3.2322. 3.23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022 年3月23 日星期 三下午 3时34 分30秒1 5:34:30 22.3.23
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 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 不关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 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 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源动 力。
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 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作,因 此管理者需要对他们施加压力
Y理论
人们在工作上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就跟在 娱乐和休闲上的投入一样,工作是很自然的 事——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
“X—Y理论”关于“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 就体现为不同的管理观念和行为”的观点, 动态地分析了人性假设的变化对管理理论 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是 以人性假设的变化为前提的研究课题。
“X—Y理论”提出的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调动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个人目 标与组织目标一体化等思想以及参与管理、 丰富工作内容等方法,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
•
经理人员的任务则在于知人善任,提 供企业 一个平 衡密合 的工作 组织。 。下午3 时34分 30秒下 午3时3 4分15: 34:3022 .3.23
【管理】管理思想XY理论
【关键字】管理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管理中的人性,X—Y理论道格拦斯·麦格雷戈,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和管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安第奥克学院院长,美国著名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
他提出的著名“X——Y理论”思想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人际关系学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思想概述】1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
他的所谓“X——Y理论”也是管理者的人性目标。
X——Y理论。
一方面,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手段并不是万能的,人有天生惰性,必须严加管理和刺激。
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工作,组织的任务就是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放手让他们自由干。
麦格雷戈主要著作有:《企业中人的方面》、《职业的经理》、《经理人员在技术爆作时期的责任》、《管理的哲学》、《领导和激励—D.麦格雷戈论文集》。
【北景故事】麦格雷戈1906年出生于一个美国种植罗的贵族家庭。
1924年,在一个服务站做服务员,后在韦恩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1935年,他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37~1964年期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他在1975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以表了《企业中人的方面》一文,提出了有名的“X——Y理论”,该文1960年以书的形式出版。
在这本书面通知中提出了西方管理学家们普遍关注的人性假设理论。
【思想精要】X理论将动机理论分为X理论和Y下野论是麦格雷戈最重要的贡献,正如许多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
1960年,麦格雷戈发表经典著作〈企业的人的方面〉,核心内容正是这两大理论。
X下野论是保守的“胡萝卜大棒”式的软硬兼施的思维方式。
它建立在“群众是平庸的”假设基础上。
该假设假定员工生来是懒汉,必须有人监督,有人在后面推,工作在员工看来,是为了挣钱而迫不得已干的坏事。
麦格雷戈写道,X理论的前提是:1、一般的人,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而且只要他们能够做到,就设法逃避工作。
2、绝大多数的人都副局长须用强迫、控制、指挥并用处罚、威胁等手段,使他们做出适当的努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中xy理论
管理中xy理论所谓xy理论即:激励员工的两个主要方法是使其努力工作并受到激励,而不是监督他们、控制他们。
xy理论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它的基本含义是:努力工作是一个人受到激励和奖励的前提条件。
y理论也叫公平理论,指人与人之间在报酬上的不均等会导致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差异。
所以,应该使人们觉得自己对所做的贡献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
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这种激励称为“看不见的手”,又叫“利他激励”或“内在激励”。
x理论也叫权威激励理论,指的是职位权力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人只有在感觉到有权威的情况下才愿意服从。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赋予职位足够的权力,并运用科学的权力使用方法,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这种管理理论强调通过对人进行工作分析,依照工作的性质、特点和环境条件等,选拔那些有能力又肯努力的人担任适当的工作;同时要加强教育训练和思想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形成相应的能力和动机水平。
如果这个理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那么企业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理论要求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但又容易被有些管理者忽视,认为靠硬性制度去约束人是“野蛮管理”,也有的管理者认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在企业的发展中是多余的,对于约束人的行为反而造成了束缚。
这样都是不恰当的。
根据这种理论来分析自己,我觉得不仅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一套赏罚分明的体系,对于制度严格遵守的给予精神鼓励,对于违反制度的决不姑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也就是把握需要层次论,需求是指引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当人的某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他才会向更高的需求迈进。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是人类较低级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最高级的需要,它包括认知、审美、道德、创造和自我实现等内容。
管理学三大理论,XY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
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成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
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
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
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
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新理论。
麦格雷戈强调指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学原理>>中现代管理的三大理论是什么?是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决策理论系统理论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
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
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
(完整版)麦克雷戈-人性假设XY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美国行为科学家。
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理论。
人性假设:X理论vs. Y理论人性假设理论传统观点(X理论):大多数人生性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领导。
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这会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依靠外力严加管制。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易受别人影响。
大多数人都欺软怕硬、习惯于保守,反对变革,安于现状,为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惩罚,以迫使他们服从指挥。
大多数人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物质和安全需要。
人工作是为了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将选择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该承担起管理的责任。
在X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形成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以金钱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手段,以权力或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人性假设理论新观点(Y理论):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大多数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工作到底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处罚,要视环境而定。
大多数人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人具有自我指导和自我表现控制的愿望。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还学会了谋取职责。
所谓的承诺与达到目标后获得的报酬是直接相关的,它是达成目标的报酬函数。
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具有其独特的合理性,但是在现代工作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以Y理论为指导,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员工的潜力,使员工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个人目标;对人的激励也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新xy理论 案例资料
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X-Y-Z理论与Fidler的权变观点在管理学的课本上面经常见到,一听到这个名词就觉得这是外国人的理论,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有过相关的思想,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炼罢了。
X-Y-Z理论1.X理论——强势管理X理论就是强势管理。
假设你的下属逃避责任、不愿意动脑筋,甚至很讨厌上司给他分派工作,碰到这种下属,就需要一种强势管理。
这种强势管理可以对员工产生约束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Y理论——参与管理如果你有这样的下属,他们愿意接受任务,也喜欢发挥自己的潜力,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应该给这样的下属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管理。
【案例】只管3个人美国著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指挥官,在诺曼底登陆以前,一次他在英国打高尔夫球,新闻记者采访他:“前线战势紧急,您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打球啊?”艾森豪威尔说:“我不忙,我只管3个人:大西洋有蒙哥马利,太平洋有麦克阿瑟,喏,在那边捡球的是马歇尔。
”其实艾森豪威尔手下有百万大军,诺曼底登陆也是事关重大,是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难道他真的只管3个人吗?不是。
他是懂得让下属参与。
当然,在让下属参与之前,先要启发、教育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让他们参与管理。
3.Z理论——综合运用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往往既有逃避责任、愿意工作,不愿思考的人,又有接受任务、喜欢挑战、富有潜力的人,这就要求管理者分别应用X和Y两种理论。
X部分强调物质、惩罚和制度,Y部分强调精神、激励和人性。
如果只注意逃避责任、厌恶工作、不愿思考的人,轻易就说“预算不够”,“小心啊!我叫你下岗”,“人事法令法规就是这样写的”,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在物质面、惩罚面和制度面上下功夫,而忽视了精神、激励和人性层面。
◆重视精神【举例】大家分享一位成功的商人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谈到自己年轻时就养成一个习惯,他薪水里面一定有1/10不拿回家。
当他赚5000元钱的时候,拿出500元钱帮助他的下属,大家买点吃的喝的;当他赚10000元的时候,就拿出1000元钱来给他们作奖金,让他们出差时能吃好点,住好点;当他赚5万元的时候就拿5000元出来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条件,做自己的小部门的奖金;当他赚100,000元的时候就拿出10,000元给他们添置一些服装。
管理学中几个理论
管理学中几个理论在一般管理学原理中,这么几个很有名,也很有意思的理论:XY理论、超Y理论、Z理论,其实应该是X理论、Y理论、超Y理论和Z理论四个独立的理论。
它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格(XY理论)、美国乔伊·洛尔施与约翰·莫尔斯(超Y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提出的。
我们先看看X、Y理论分别表述了什么样的内容:1、X理论麦格雷格在1957年首次提出X理论(同时也提出了Y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的工作。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人生性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人生性宁愿接受领导的支配,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人生性缺乏进取心,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生性易受欺骗、易受煽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X理论》)2、Y理论与X理论同期提出的Y理论则认为:“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生性并非懒惰和不可信任,组织成员对工作的好恶,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如果组织给予积极诱导和激励,成员将渴望发挥其才智,反之则视工作为一种痛苦。
管理学三大理论,XY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
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成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
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
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
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
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新理论。
麦格雷戈强调指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学原理>>中现代管理的三大理论是什么?是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决策理论系统理论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
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
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
管理学三大理论Y理论
管理学三大理论Y理论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
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成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
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
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
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
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新理论。
麦格雷戈强调指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学原理>>中现代管理的三大理论是什么?是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决策理论系统理论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
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
xy理论
个体的人是构成组织的核心要素,人是影响管理绩效的决定性因素。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人性的正确认识而采取适宜的组织行为以提高组织绩效。“正式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依存于人的选择、动机、价值观、态度、效用评价、行为准则、理想。”因而,要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就必须对管理活动中人的观念和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人性假设正是管理者关于被管理者需要的观念。所以,人性假设就成为研究管理绩效的人性论基础,不同人性假设对提高管理绩效具有不同意义。
新观点(Y理论):雇员天生勤奋,能够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创造能力,有高层次的需求。
在X理论的驱使下,管理人员往往存在着一个极端:领导管理人员可能是“严厉的”、“强硬的”,他们指挥人们行为的方法是(常常被伪装起来的)强迫、威胁、严密监视,严加控制;其实,“严厉”的做法存在着一些难题,压力会引起反抗,诸如压低产量,巧妙有效地怠工,敌对情Adverse Selection)。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定义1: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最大价值。
定义2: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在新观点Y理论的作用下,管理人员把重点放在创造机会,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成长,提供指导的过程等方面。
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
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现代管理理论都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在实践中体现为各种不同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因此,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又可称之为“人性之学”。人性假设决定领导方式:人性假设,作为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的认识基础,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式与风格。领导方式的权变观:有效的管理者,应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更为适宜的领导方式。
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与利
X理论和Y理论是道格拉斯·麦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
麦格里格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管理决策和管理措施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性假设,这些假设影响乃至决定着管理决策和措施的制定以及效果。
X理论假设:一般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可能的话会逃避工作。
大部分人对集体(公司,机构,单位或组织等)的目标不关心,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强迫,威胁处罚,指导,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源动力。
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只有在指导下才愿意接受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对他们施加压力。
Y理论假设:人们在工作上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就跟在娱乐和休闲上的投入一样,工作是很自然的事——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
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处罚的威胁,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目的——人们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人们愿意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上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发挥创造力,才智——人们希望在工作上获得认同感,会自觉遵守规定。
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不仅愿意接受工作上的责任,并会寻求更大的责任。
许多人具有相当高的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的机构里面,人们的才智并没有充分发挥。
X理论、Y理论的区别是对人性的根本性理解。
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
Z理论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将日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加以归纳。
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根据这种理论,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而信任可以激励员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企业、对待同事,为企业而忠心耿耿地工作。
微妙性是指企业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的了解,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增强劳动率。
而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员工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X理论和Y理论基本回答了员工管理的基本原则问题,Z理论将东方国度中的人文感情揉进了管理理论。
XYZ理论
X理论麦格雷戈1957年把传统的管理理论及其人性假设成为X理论。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1)一般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的,一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2)因为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的监控指挥和用惩罚做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到指挥,一心想逃避责任,相对来说没有进取心,要求安全高于一切。
其结论是,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
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和计划都反映上述假设。
通行的激励措施是一靠金钱刺激,二靠严厉惩罚。
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的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哲学已不再适用于激励人,因此需要一种对人进行管理的不同的理论。
麦格雷戈把自己提出的新的理论称为Y理论。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1)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2)外部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人们在自己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
其中,最重要的报酬,如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直接产物。
(4)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是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
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强调安全感一般来说是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天性。
(5)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想到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
(6)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仅仅部分的利用了一般人的智力潜能。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定表明了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从Y理论派生出来的组织原则是一体化原则,即“创造一种条件,是组织成员通过努力争取企业成功,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
所谓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是指个人通过努力争取组织的成功来实现个人目标这一办法对个人来说比其他许多可选择的办法更有吸引力。
Z理论大内(W.G.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对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日本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了理论。
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成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
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
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
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
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新理论。
麦格雷戈强调指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学原理>>中现代管理的三大理论是什么?是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决策理论系统理论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
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
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
但是,应用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一种管理理论并形成为一个学派,则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
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
在企业管理中,系统理论学派亦称系统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
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这一理论是弗理蒙特•卡斯特(F•E•)、罗森茨威克(J•E•)和约翰逊(R•A•)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弗理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他于1963年与约翰逊和罗森茨威克三人合写了《系统理论和管理》,1970年与罗森茨威克两人合写了《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中,这两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系统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二、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管理人员需力求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三、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
运用系统观点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对系统学派的评价:首先,系统理论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体现了管理哲学的改变。
它使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对组织的各个子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更清楚的了解。
同时,它也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社会组织都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从而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分析组织的内部因素,解决组织内部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还必须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注意解决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为人们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企业领导人有了系统观点,就更易于在企业各部门的需要和企业整体的需要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至于因为只注意一些专门领域的特殊职能而忽略了企业的总目标。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现代组织和管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条件,系统管理理论企图用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模式来解决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是难以奏效的。
他们认为,系统方法过于抽象,实用价值不大。
结果,使曾经风行一时的“系统热”渐渐地冷落下去。
就连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在他们的后期著作《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中,也把系统管理理论同权变管理理论结合起来。
系统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组织,系统理论是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系统理论对组织的构成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理论并未能提出具体的管理行为和管理职能,只是笼统的提出一些原理和观点,初学者在实践中会无所适从。
因此,与其他管理理论相比较,它在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上的研究显得不足,许多人只是把它看作解决管理理论的一种崭新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
权变理论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
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理论依据,从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权变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前进了一步。
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其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
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
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权变管理能体现出艺术的成分。
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
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或把自己放到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中。
作为一种行为理论,权变理论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办法去组织企业、领导团队或者制定决策。
组织形式或(领导风格、决策方式)在某种情况下效果卓著,然而,换一种情况可能就不那么成功。
换句话说,这种组织形式或(领导风格、决策方式)依赖于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约束(因素)。
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
权变理论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办法去组织企业、领导团队或者制定决策。
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是:①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
因此,必須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②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③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从巴纳德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发展和分化出来的,对管理决策问题特别重视并有独到的研究。
以西蒙和斯坦福大学的詹姆士·马奇等人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发展了巴纳德提出的管理和决策思想,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创立了决策理论这一门边缘学科,对管理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决策理论学派详细地分析了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计划和审查对决策的影响,并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与巴纳德不同,他们更重视非正式渠道的信息联系,认为非正式渠道应在信息联系中起主要作用。
决策的准则问题被认为是决策理论学派的重要贡献之一。
西蒙等人提出以"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受到许多人的赞赏,认为是较为实际可行的。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技术以及决策中的思维过程,也是决策理论学派有特色的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