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我国海洋观测装备产业

合集下载

2024年海洋观测仪器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洋观测仪器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洋观测仪器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加重视。

海洋观测仪器作为海洋科学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在海洋科研、资源勘察、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海洋观测仪器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据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洋观测仪器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美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间科研合作的增加,海洋观测仪器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预计未来几年,海洋观测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海洋观测仪器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科研需求的增加:随着人们对海洋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对海洋观测数据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科研机构和高校对海洋观测仪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作为人类重要的资源来源,其能源、矿产、渔业等开发利用对海洋观测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增长的海洋资源开发市场推动了海洋观测仪器市场的快速发展。

3.环境保护与监测需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海洋环境保护和监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海洋观测仪器能够提供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为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海洋观测仪器市场目前呈现出竞争激烈的格局。

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

这些企业和机构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市场中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国内海洋观测仪器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

这些机构在科研项目和教学实验中对海洋观测仪器有着巨大需求,因此厂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国际市场中,欧美企业在海洋观测仪器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其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深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同时,亚洲市场也在逐渐崛起,中国等国家在海洋观测仪器市场上崭露头角。

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海洋观测仪器市场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海洋科研和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的提升,海洋观测仪器市场的机遇日益增加。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摘要:海洋中含有物种丰富的大量的资源,是一个战略性发展领域,更是沿海国家稀缺资源得以有效解决的新途径。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配套能力极为不足、总承包能力不足、企业科研合作薄弱。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当下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制定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保证海洋权益不受侵害,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文章对当前国内海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阐述,对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如何摆脱困境展开了探索,以期为有关广大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前言:在我国海洋产业将来发展中,应以高技术发展大型海洋装备制造业为方向,提升国产装备和关键施工设计技术的配套率,进而全面提升海洋产业水平。

我国政府部门以及海洋企业当下所肩负得主要责任就是要提高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并加大力度,充分保证核心配套设备的自给率。

与此同时,要深刻的认识到给予产业发展足够支持、完善产业链的重要性,多与国外发达国家协作,打造一流的国家合作平台,推动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未来健康发展。

1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展困境1.1配套能力极为不足,总包能力缺乏国内海工设备平台需要多种配套规格,技术要求高。

开发相对困难。

因此,要求海洋工程建设环境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维护能力。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供应商垄断了大部分高端设备,并且低端配套方面的份额,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相比之下,我国仅在低端配套上占有少许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高端配套设备需要从其他国家引入。

除此以外,国内海洋工程主要核心配套设备的通用性不是很理想,要想获取全球售后的支持也是很难的,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不令人满意。

受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影响,许多海工企业只能完成设备主体结构的简单施工,以分包项目为主,整体承包能力很弱。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解读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解读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解读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指为海洋石油、海洋深海矿产开发、海洋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是国家对该产业进行引导和支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一、促进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在政策解读中,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首先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

政府将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加大科技项目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进步。

二、提升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能力政策措施还致力于促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聚集发展。

政府将通过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土地、税务、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政府还将加强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

三、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强调了人才队伍建设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政府将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政府还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人才。

四、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标准化工作。

政府将加大对标准制定和推广的支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五、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绿色发展政策还突出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将出台环境保护政策,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绿色化转型。

政府还将鼓励企业在节能减排、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政府还将加大对环境友好型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迈进。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与战略规划研究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与战略规划研究

6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 第12期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与战略规划研究马蕊,蔡鹏,柳存根(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00240)收稿日期:2023-04-20;修订日期:2023-12-02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 (2022-25-11).作者简介:马蕊,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战略和海洋科技创新通信作者:柳存根,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发展战略摘要:作为我国最早走向国际市场的行业之一,海洋装备业已形成全球协同的合作格局,其产业链条长㊁覆盖面广,极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干扰㊂文章从应对国际形势变化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㊁海洋装备业高质量发展3个层次分析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通过初步构建海洋装备产业链图谱,从原材料㊁研发设计㊁配套㊁总装建造㊁船海服务和运维6个环节分析海洋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程度;提出针对产业链弱项环节如高端产品研发设计㊁专用配套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迭代升级,面向船舶发展趋势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以及针对船海服务领域提升产业链 软实力 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海洋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P 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3)12-0068-10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N e e d s a n dS t r a t e g i cP l a n n i n g ofC h i n a 's M a r i n e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 Ch a i n MA R u i ,C A I P e n g ,L I U C u n ge n (S h a n g h a i J i a o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024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m a r i n e 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 ha s f o r m e d a g l ob a l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p a t t e r n ,w i t h a l o n g i nd u s t r i a l c h a i n a n dw i de c o v e r a g e ,w h i c h i s h i g h l y s u s c e pt i b l e t o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n e e d so fC h i n a 'sm a r i n ee q u i pm e n t i n d u s t r y c h a i nf r o m t h r e el e v e l s ,i n c l u d i n g r e s p o n d i n g t oc h a n g e si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f o r m s ,b u i l d i n g a n e wd u a l c y c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t t e r n ,a n d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m a r i n e 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 .B y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a g r a p ho f t h e m a r i n e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c h a i n ,i t a n a l y z ed t he d e g r e e o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 o f t h em a r i n e e q u i pm e n t i n d u s -t r y c h a i n f r o m s i xa s p e c t s ,i n c l u d i n g r a w m a t e r i a l s ,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d e s i g n ,s u p -p o r t i n g f a c i l i t i e s ,f i n a l a s s e m b l y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h i p a n ds e as e r v i c e ,a n do p e r a t i o na n d m a i n t e n a n c e .I tw a s p r o p o s e d t o c a r r y o u t k e y c o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a n d i t e r a t i v e u p gr a d e s t a r g e t i n g w e a k l i n k s i n t h e i n d u s t r y c h a i n ,s u c h a s h i g h -e n d p r o d u c t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e s i g n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 s p e c i a l i z e dm a t c h i n g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s t r e n gt h e n f u n d a m e n t a l a n d第12期马蕊,等: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与战略规划研究69 f o r w a r d-l o o k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o f s h i p s,a n d e n-h a n c e t h e s o f t p o w e ro fC h i n a'sm a r i n e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 c h a i n i nr e s p o n s e t ot h e f i e l do f s h i p a n d s e a s e r v i c e.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e q u i p m e n t,I n d u s t r i a l c h a i n,I n d e p e n d e n ta n dc o n t r o l l a b l e,H i g h-q u a l i t y d e-v e l o p m e n t0引言海洋装备为认识㊁开发㊁保护海洋提供装备支撑,同时为航运㊁能源㊁国防等领域发展提供必要的装备支撑㊂海洋装备业复杂程度高㊁综合性强,除总装建造外还有庞大的配套体系,涉及动力系统㊁通导系统等大量复杂的设备和系统㊂海洋装备产业链的范围更宽,除总装建造㊁配套等关键环节,还涉及原材料㊁研发设计㊁船海服务及运维等环节㊂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产业链的内涵与概念,结合其在海洋装备业的应用,将 海洋装备产业链 定义为:以海洋装备为链主产品的,包括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生产㊁运输㊁销售㊁运维的,由海洋装备相关产业组成的完整链条,是由海洋装备业相关企业构成的生产服务协作体系㊂海洋装备业是我国最早走向国际市场的行业之一,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极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㊂海洋装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与国家能源安全㊁经济安全㊁交通安全㊁海洋国防安全等密切相关㊂提高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的安全性对提升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能力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㊂1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1.1应对国际形势变化1.1.1应对国际新形势及战略竞争调整受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逐渐攀升,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与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从重视效率转向更加重视安全㊂海洋装备业具有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㊁全球供应链条长等特点,极易受国际形势干扰㊂例如:美国的战略竞争对策对我国海洋装备业的发展带来阻力,其中船海领域是 重灾区 ;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期间公开将中国列为 战略竞争对手 ,全面打击我国多家高科技及军工企业,给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峻挑战[1],我国须加以防范㊂1.1.2应对全球碳减排多年来,欧美国家通过组成联盟或一致行动,不断营造和强化航运业脱碳的紧张氛围,实现低碳和零碳转型已经成为迫切需求㊂国际海事组织(I MO)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设置2025年㊁2030年㊁2050年3个重要节点,对航运业和造船业加大减排力度提出更高要求㊂尽管未来替代技术的发展格局并不清晰,但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应用,以液化天然气㊁甲醇为代表的低碳燃料技术快速发展,零碳燃料尤其是氨燃料㊁氢燃料等也逐渐受到重点关注㊂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将对我国海洋装备业的技术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给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新的调整㊂1.1.3打破国际尤其是欧洲高端配套垄断优势在海洋装备配套领域,欧洲在动力配套㊁通信导航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㊂欧洲设计生产的船舶配套产品以安全㊁复杂㊁环保著称,并通过实际应用不断改进配套产品性能,不断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加强产品的安全性,优化系统操作的灵活性㊂除此以外,欧洲在全球建立配套系统和设备服务点,在国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全球服务业务提升配套产品的品牌效应并带来较高的利润㊂在船市周期的低谷中,全球服务业务的利润成为配套企业稳定的收入来源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低端配套领域占有一定份额,但高端配套设备仍依赖进口㊂海洋装备质量和性能的提升主要依赖配套系统和设备的技术进步,我国亟待提升关键配套设备研发攻关能力,在海洋装备关键配套领域掌握关键技术与研发能力,通过市场化应用不断推动高技术产品7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的更新迭代,保障我国海洋装备领域的高端配套供给㊂1.2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1.2.1促进双循环发展海洋装备业有 综合工业之冠 之称,其发展将带动超过80%门类的产业进步,具备双循环的基础与实力㊂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㊁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将促进产业链协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为海洋装备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海洋装备业高质量发展㊂1.2.2维护海洋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海洋装备业是我国最早的对外产业之一,已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的格局㊂面对国际发展新形势的挑战,我国应增强海洋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强化顶层设计能力,通过 找短板补短板 ,提升海洋装备业的基础再造能力和产业链提升能力,确保我国海洋装备领域基础产品㊁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等的供应安全,在受到限制时依旧能够维持国内海洋装备产业链的稳定运行㊂1.2.3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和地方 十四五 规划为高端装备业的发展指明方向㊂船舶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国防与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及相关地方政府对 十四五 时期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㊂当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生产㊁组织㊁技术的变革升级,同时受价格和成本约束㊁供应链水平制约和客户需求牵引[2],海洋装备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进入攻坚阶段㊂2海洋装备业高质量发展2.1提高总装建造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世界海洋装备业进入新一轮的深刻调整期,围绕技术㊁产品㊁市场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㊂作为海洋装备产业链的链主环节,总装建造企业需要适应新产品㊁新技术㊁多订单和环保等要求,优化升级生产设施,提高生产能力和产能利用效率㊂通过改善生产模式㊁精益管理以及加强工时和耗材管理,提升工效㊁降低浪费,通过减少成本创造利润空间,提升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优势环节的国际竞争力㊂2.2强化产业链各环节联动,提升产业链协同效能海洋装备总装建造企业㊁配套企业㊁研发设计单位㊁原材料厂商㊁金融服务公司等全产业链条的协同效应,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㊂我国海洋装备企业要加强与能源企业㊁钢铁企业㊁有色金属企业㊁研发设计单位等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联动协作机制,使国内船企为货主㊁船东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渐摆脱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 双竞争 模式下被过度挤压的形势,促进造船市场理性回归㊂鼓励国内航运公司购买国外船东弃单的船舶,并在信贷支持上给予优惠㊂对接国内大型能源资源公司,推进深海采矿船㊁海上养殖设施㊁海上风电建设运维船等一批新型海洋装备的研制和应用㊂2.3创新市场规则,助力我国优势和潜力产品渗透国际供应链未来针对海洋装备配套系统和设备的技术研发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包括新能源动力技术㊁综合电力技术㊁轻量化技术㊁智能化技术等㊂因此,亟须打造一批高端制造企业并发挥其引领作用,大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领军型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价值及利润分配㊁资源配置㊁工业关系等方面的决定和支配作用,成为高端海洋装备业引领的主力军㊂在充分考虑国际贸易规则和引入国际先进技术设备的前提下,创设 国轮国造 国货国运 国轮国配 以及国内油气等资源开发的优先规则,争夺定价货币的选择权和制定知识产权共享原则等,激活国内国际海运与海上油气开发的市场㊂3构建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图谱及评价指标经过多轮专家研讨及调研,本研究初步构建海洋装备产业链主要环节图谱,包含原材料㊁研发设计㊁总装建造㊁配套㊁船海服务及运维6个主要环节,其中配套又分为通用配套及专用配套2个部分(图1,由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组绘制)㊂根据研究需求,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再进行细第12期马蕊,等: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与战略规划研究71分㊂以材料为例,二级分类如图2所示㊂图1 海洋装备产业链F i g .1 M a r i n e 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 ch a in 图2 材料产业链F i g .2 M a t e r i a l i n d u s t r y ch a i n 根据文献梳理及专家调研等,本研究参照信息技术安全领域㊁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及航天领域的自主可控评判标准,结合我国海洋装备业的实际情况,设置海洋装备业自主可控的评价指标(表1)㊂基于国产能力㊁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将海洋装备产业链各环节分为4种类型(图3)㊂①缺失环节:不具备国产能力,即国内没有生产该产品的企业㊂②弱项环节:具备国产能力但技术能力较弱,表现为未掌握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等㊂③潜力环节:具备国产能力且技术能力较强,但产品能力较弱,表现为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能不佳,国产产品装船率低㊂④强项环节:具备国产能力,且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均较强㊂7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表1 海洋装备业自主可控的评价指标T a b l e 1 I n d e p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l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o r sf o rm a r i n e 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国产能力国内生产企业情况(有/无)技术能力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情况(有/部分有/无)R&D 经费投入占比(主要企业)技术人员占比(主要企业)关键零部件国产情况(是/否)产品能力国产产品相比国外产品的性能(与国外差距年数)国产产品装船率图3 海洋装备业自主可控分类F i g .3 I n d e p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l e c l a s s if i c a t i o n f o rm a r i n e e q u i p m e n t i n d u s t r y4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1 六大环节自主可控程度我国海洋装备业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囿于发展阶段㊁发展政策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各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有强有弱㊂4.1.1 原材料环节海洋装备业发展的原材料包括各种钢材㊁有色金属材料㊁复合材料㊁非金属材料(塑料㊁涂料㊁黏合剂等)和焊材等数百种,约占整船成本的15%~20%(表2)㊂目前我国通用材料领域发展较好,但某些特种材料仍须进一步研究,如复合材料㊁高性能防腐材料和高端防污涂料,以及针对特定船型的特殊材料,如超高强度钢材㊁特殊钢材㊁殷瓦钢㊁不锈钢波纹板㊁聚氨酯泡沫板㊁环氧树脂㊁低温胶水㊁柔性次屏蔽㊂表2 原材料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T a b l e 2 T h e d e g r e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i n t h e r a w m a t e r i a l原材料类型自主可控类型钢材船用钢板强项环节特种钢板弱项环节有色金属材料钛合金潜力环节铝合金潜力环节铜合金潜力环节复合材料树脂基潜力环节玻璃钢用增强材料潜力环节非金属材料防腐材料强项环节高性能防腐材料弱项环节高端防污涂料弱项环节焊材焊材潜力环节4.1.2 研发设计环节我国先后引进国外船级社造船规范共42种㊁近100册㊁超过2000万字,同时引进5000余项国际标准和10余项船舶设计技术㊂在配套领域,我国先后从丹麦㊁德国㊁法国㊁日本等国引进100余项船用主机㊁辅机和其他关键设备制造技术[3]㊂通过消化吸收,我国海洋装备业逐步从借鉴及移植国外技术阶段,过渡到自主开发创新阶段(表3)㊂表3 研发设计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T a b l e 3 T h e d e g r e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i n t h e 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d e s i gn 研发设计类型自主可控类型概念设计弱项环节基本设计潜力环节详细设计潜力环节工艺设计潜力环节设计软件弱项环节在船舶设计方面,我国和日本偏重于三大主力第12期马蕊,等: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与战略规划研究73船型的设计,韩国较多参与液化气船的设计,欧洲主要关注豪华邮轮等高端船型的设计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端海工装备以及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的概念设计和基本设计仍依赖国外,其中基本设计往往基于国外图纸进行二次开发,具备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但独立的原创性设计尚待扩展,且尚未涉足新型高端船舶的设计㊂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船舶设计所使用的软件有90%为国外软件㊂4.1.3总装建造环节近年来,我国海洋装备产品体系逐步完善,船舶及海工产品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展㊂我国于2010年进入全球海洋装备总装建造第一梯队,市场份额居世界首位(表4)㊂表4总装建造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T a b l e4T h e d e g r e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i n t h e f i n a l a s s e m b l y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总装建造类型自主可控类型基础设施强项环节管理能力潜力环节生产技术能力强项环节我国海洋装备企业的总装建造技术先进,在高价值产品建造方面也有突破㊂以船舶工业为例, 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3786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455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0557万载重吨,均占国际造船市场份额的50%左右;我国分别有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㊁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4],一批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建成交付㊂4.1.4配套环节配套环节是海洋装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海洋装备业的综合竞争力㊂海洋装备业的配套设备规格种类多㊁技术含量高,目前我国船舶配套设备的节能环保安全技术㊁本土品牌产品竞争力㊁系统集成供货能力㊁二轮配套本土化能力㊁专利本土化率等仍低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㊂在通用配套环节,我国船舶配套产品体系完善,覆盖动力系统㊁甲板机械㊁舱室设备㊁电气及自动化设备㊁通信导航设备㊁舾装设备等领域,在加工制造和产能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具备三大主流船型的动力与机电设备配套能力[5](表5)㊂表5通用配套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T a b l e5T h e d e g r e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i n t h e g e n e r a l s u p p o r t i n g通用配套类型自主可控类型动力系统低速机潜力环节中速机弱项环节柴油发电机组潜力环节甲板机械舵机潜力环节锚机潜力环节起货机潜力环节舱盖板潜力环节升降机潜力环节海上作业设备潜力环节舱室设备空气压缩机潜力环节船用泵潜力环节冷藏设备潜力环节水油分离机潜力环节压载水处理系统强项环节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电站弱项环节电力网弱项环节电气负载设备弱项环节自动化系统弱项环节通信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弱项环节无线电导航设备弱项环节V D R强项环节舾装设备消防设备潜力环节梯杆设备潜力环节救生设备弱项环节厨房设备潜力环节舱室设备潜力环节通风附件等设备潜力环节从船舶配套设备的装船率来看,我国能满足散货船80%以上㊁油船和中小型集装箱船70%以上的配套设备装船需求[6]㊂除船舶动力系统㊁甲板机械㊁舾装设备等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超过60%以外,其他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普遍较低㊂尾轴密封装置㊁装卸机械泵空压机㊁海水淡化装置㊁通信导航控制系统及电气设备等配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船用柴油机的二轮配套(配套产品组装所需的零部件配7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套)能力仍显不足,增压器㊁电子调速器㊁油雾探测器㊁A l p h a注油器㊁电控模块㊁薄壁轴瓦控制系统阀件等部件仍依赖进口㊂与通用配套环节相比,专用配套环节能力较弱,严重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攻克或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大㊂据统计,大型L N G运输船的整船国产配套率只有60%,通导设备㊁高端舱室设备㊁液仓维护系统㊁发动机重件等关键配套设备有95%依赖进口(表6)㊂表6专用配套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T a b l e6T h e d e g r e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i n t h e s p e c i a l i z e d s u p p o r t i n g专用配套类型自主可控类型L N G运输船液仓维护系统缺失环节船用低温材料缺失环节低温液货泵/阀门缺失环节维护系统次屏蔽缺失环节维护系统低温环氧树脂缺失环节豪华邮轮医院区域缺失环节内部甲板敷料缺失环节门锁系统缺失环节娱乐系统缺失环节餐饮设备缺失环节急停系统及安全管理系统缺失环节动力推进系统(吊舱推进)缺失环节海洋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弱项环节水下控制系统弱项环节水下油气处理设备弱项环节钻井包关键设备弱项环节F L N G冷液化技术缺失环节智能油气装备弱项环节水下定位和传感器弱项环节水下特殊配套设备弱项环节4.1.5船海服务环节船海服务环节主要包括标准与认证以及金融与保险2个部分(表7)㊂表7船海服务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T a b l e7T h e d e g r e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i n t h e s h i p a n d s e a s e r v i c e船海服务类型自主可控类型标准与认证潜力环节金融与保险潜力环节近年来,我国逐渐改变被动接受和应用国际海事新规范㊁新规则㊁新标准的状况,开始主动参与I MO有关船舶的新规定㊁新标准(尤其是绿色环保船标㊁船规)的制定或修订,同时加强国内船舶新规范㊁新标准的研究㊁制定或修订,为我国海洋装备业适应国际规则提供支持[7]㊂ 十三五 期间我国向I MO提出提案共107项,主导制定并成功发布船舶行业的国际标准共39项,占同期I S O/T C8国际标准总数的13%[8]㊂然而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在船海服务领域的主动性与引导性仍不足㊂海洋装备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是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是提高海洋装备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㊂我国海洋装备领域的专业金融机构有30余家[9],海洋保险领域巨头垄断的格局被逐渐打破,越来越多的中小保险公司参与市场角逐㊂同时,保险费率的全面放开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压力,一些保险公司的技术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风险防控和管控方面与国际保险业仍有巨大差距,信息交流㊁合作平台仍在逐步搭建,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海洋保险业的发展,亟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10]㊂4.1.6运维环节我国海洋装备业的运维环节呈现两极分化,其中修船环节较强,但配套设备的售后服务环节较弱(表8)㊂表8运维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T a b l e8T h e d e g r e e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i n t h e o p e r a t i o na n dm a i n t e n a n c e运维类型自主可控类型修船强项环节售后服务弱项环节目前我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修船市场, 2021年修船产值超过276亿元,修船完工量近8000艘,分别占全球份额的13.3%和43.2%[11]㊂国内修船产能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增大㊂我国海洋装备企业尤其是配套企业的服务意第12期马蕊,等: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与战略规划研究75识较弱,加上成本管理等因素,全球服务网络不健全㊂国内船舶配套设备在故障诊断㊁监测与服务保障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比较单薄,整体应用的基础环境非常欠缺,导致配套设备故障修复时间长且售后效率低等问题[12]㊂4.2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基本形成海洋装备产业链,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海洋装备业未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㊂4.2.1产业链较为完善我国已具备三大主流船型的研发设计与建造能力,实现系列化与批量化生产;在2022年全球订单的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2种船型的新接订单量位列世界第一㊂在高技术和特种船舶方面,我国基本具备大型L N G运输船㊁超大型全冷式L N G 运输船㊁汽车滚装船等船舶的设计与建造能力㊂在市场驱动下,我国的动力与机电配套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建成动力机电设备制造和试验验证设施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5]㊂同时,我国在船舶绿色化㊁智能化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㊂4.2.2总装建造环节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为应对国际造船企业竞争与推进国内产业整合,国内大型造船集团持续推进行业兼并重组㊂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陆续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内部业务后,2019年通过战略性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㊂我国海洋装备业的分布区域相对集中,总装建造需要的设备在长三角地区都能买到,实现物流成本㊁仓储成本 双低 ,这是其他国家的造船厂无可比拟的优势㊂4.3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存在的问题4.3.1产业链存在弱项环节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的原材料㊁总装建造及通用配套环节较强,但研发设计㊁专用配套㊁船海服务及运维环节均存在弱项,成为制约我国海洋装备业发展的主要 瓶颈 ㊂从配套环节来看,欧洲竞争优势明显,其行业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㊂通过早期实施的政策及措施,韩国海洋装备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超过90%,绝大多数船用配套设备实现国产化,L N G运输船实现实船运用,低速机实现 零进口 ㊂相比而言,我国海洋装备配套设备的品牌竞争力薄弱,系统集成能力及打包供货能力均存在不足㊂4.3.2高价值产品发展不足目前船舶设备制造业的高端产品和品牌主要集中在欧洲造船强国以及日本和韩国㊂从船型结构来看,目前欧洲占据高端市场,日本和韩国占据中高端市场,我国占据中低端市场㊂①欧洲在豪华邮轮㊁客滚船㊁滚装船㊁化学品船等领域一直具有优势,其在高技术㊁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亚洲船厂在短期内难以超越㊂②液化气船(包括L N G㊁L P G)和高端海工船由韩国和新加坡船厂主导,2022年我国在L N G运输船订单量上有所突破,有5家船厂具有L N G运输船建造能力,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在超大集装箱船与油轮等船型领域正逐渐赶上韩国和日本㊂③散货船㊁标准油轮㊁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的主要市场由我国占据㊂4.3.3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深度不够,船海服务环节较弱受制于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我国海洋装备业的发展一度更重视 硬实力 建设,在制造业实业方面投入资源较多,但对与实业密切相关的 软实力 重视不足,在国际公约㊁规则和标准制定以及相关活动方面投入资源较少㊂根据调研结果,除客观原因外,由于对接国际标准的思维方式不同,我国多次错失先机㊂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制定时,其他国家写出框架就立即递交申请,待后期讨论时再不断补充和修改;而我国会花大量时间进行内容撰写㊁讨论及修改完善,确保细则准确明晰后再递交申请,但此时许多优先权已被其他国家占据㊂因此,我国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过程中,除更加重视和积极主动外,还须充分了解国际规则运行机制,从而掌握主动权㊂5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战略规划5.1S W O T分析基于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专家访谈等内容,对我国海洋装备产业链进行S WO T交叉系统分析㊂。

2023年海洋装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海洋装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海洋装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海洋装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况截至目前,海洋装备行业已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策略的一部分。

海洋装备涉及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底勘探、海洋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涵盖了船舶工程、机电工程、物流与运输、电力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环保等多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市场分析1.国内市场中国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传承,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已经成为了国际海洋产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海洋产业的支持,推进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海洋事业重视程度的提升,海洋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据统计,未来三年我国海洋装备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

2.国外市场海洋装备业是以出口为主的行业,目前占据着国际市场的较大份额。

由于国外市场的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而中国企业注重发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产品质量也逐步提高,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中国海洋装备企业正在逐步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努力向海外市场拓展,提升品牌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国内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海洋装备的需求也将会愈加旺盛。

同时,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成为了重要的领域之一,将对海洋装备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预计未来,海洋装备市场将逐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四、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海洋装备市场竞争格局处于初期阶段,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还面临着技术瓶颈、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

但随着国家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内企业将逐步打破技术瓶颈,提升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未来,海洋装备市场竞争将加剧,企业需不断提升技术研发、生产质量及售后服务水平,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海洋装备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随着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海洋装备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及产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及产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及产业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和研发的发展日益壮大。

该行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我国海洋事业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本文将分析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以及产业投资前景。

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现状1. 总体发展现状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是指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维护和服务于海洋工程、装备及相关未来产业的一系列全过程的产业链。

该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如深海水下机器人、水下工程、海上钻井平台、船舶、海洋能源资源装备等。

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下:(1)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能力增强,技术不断更新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在设计研发方面,我国已有海外直接购买装备的独立设计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制造方面,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相比国外厂商,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这得益于大量的相关供应链集聚,让原本需要进口的核心零部件得以国产化生产。

(2)海洋工程装备国内市场逐步扩大近年来,中国加强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大力推进海洋工程建设,为海洋工程装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政策的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2. 主要子行业现状(1)海洋器材与装备制造业该领域主要包括船舶、海洋结构物、水下工程器械制造等。

船舶制造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子行业之一。

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制造技术、设计水平、产品质量和工商管理各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提升。

船舶制造在国内的产业链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海上交通运输的基础,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海洋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国家安全。

近年来,中国船舶制造业也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专业化、信息化等特征发展较快。

(2)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业主要指海上风能、海洋温差能、海洋动力能、海洋生物质能等四大海洋能源,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运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在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重要涉及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

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运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23)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3~2023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大,是未来5~2023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海上风能、潮汐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以及海水淡化和综合运用、海洋观测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装备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海洋波浪能、海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不断成熟,相关装备的发展也将逐步提上日程。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公司(集团)。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运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海洋装备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海洋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关于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制定海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制定海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支持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海洋装备产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3.提供市场准入便利:政府应简化海洋装备产业企业市场准入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创新型企业进入市场,并提供相应的创业支持和孵化环境。

4.建立海洋装备产业创新体系:政府应加强海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应加大对海洋装备产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6.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政府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进入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提高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在国际市
场的竞争力。

7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海洋装备产业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024年海洋装备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海洋装备市场分析现状

海洋装备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海洋装备市场是指在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研等领域中所需的各种装备和设备的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海洋资源的日益稀缺,海洋装备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海洋装备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市场规模海洋装备市场的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海洋装备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X亿元人民币。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海洋工程和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推进,该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二、市场发展趋势1. 技术升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装备的技术日新月异。

目前,一些新型海洋装备已经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先进的功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类复杂海洋环境的需求。

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装备企业,他们凭借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2. 船舶装备市场持续增长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大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装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海洋勘探船、海洋工程船和海洋科研船也将投入使用。

这将为船舶装备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3. 携手国际市场海洋装备企业应积极与国际市场合作,共同开发,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国内一些海洋装备企业已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扩大海外业务,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三、市场挑战1. 技术壁垒海洋装备市场的技术要求较高,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一些国外装备企业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对国内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 资金短缺海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国内的资金投入还较为有限。

这对海洋装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3. 市场竞争激烈海洋装备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布不均。

一些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竞争力较强,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一些海外装备企业也在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加剧了市场竞争。

智能海洋装备的市场前景与技术发展分析

智能海洋装备的市场前景与技术发展分析

智能海洋装备的市场前景与技术发展分析在当今时代,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探索与开发不断深入,智能海洋装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智能海洋装备作为海洋科技的前沿领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和利用方式。

一、智能海洋装备的定义与范畴智能海洋装备,简单来说,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融合应用于海洋领域的各类装备。

它涵盖了从海洋探测、监测到资源开发、运输等多个环节。

在海洋探测方面,智能无人潜水器、自主水下航行器等装备能够深入海洋深处,获取宝贵的海洋数据和样本。

这些装备配备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先进的导航系统,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自主运行,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实时传输回岸基控制中心。

海洋监测领域的智能装备,如卫星遥感系统、海洋浮标等,则可以对海洋环境进行长期、大范围的监测,包括海洋温度、盐度、海流、海浪等参数的监测,为海洋环境保护、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资源开发方面,智能海洋钻井平台、海底采矿设备等不断提高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效率和安全性。

这些装备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开采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风险。

二、智能海洋装备的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智能海洋装备的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海洋装备能够更敏锐地感知海洋环境的细微变化。

例如,新型的声学传感器可以更精确地测量海洋中的声速、声传播等参数,为水下导航和目标探测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光学传感器则能够实现对海洋生物、水质等的高分辨率观测。

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智能海洋装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卫星通信、水声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海洋装备在远离陆地的情况下也能与岸基保持稳定的通信,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操控。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智能海洋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通过对海量海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装备可以实现自主决策和优化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适应性。

然而,智能海洋装备的技术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人才短缺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专 业人才,但目前国内相关领域的人 才储备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产业安全风险
外部依赖度高
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不足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对外依赖度较 高,关键设备和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对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威胁。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应对自然灾害方 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如台风、海啸等, 需要加强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能力建 设。
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掌握 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发展 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高校、培训机构和人才引进计划等途 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海洋工程装备产 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6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案例研 究
案例一:深海油气开发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contents
目录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概述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发展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与法规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市场分析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案例研究
0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所需的工程装备和设施的制造、运 营和服务等环节所构成的产业体系。
产业安全风险加大
随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不断发展, 产业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包括技术 泄密、知识产权侵权、关键设备损坏 等。
国际合作与竞争对策
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和技术机构合作,共 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我国海洋工
程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国内资源和市场分布情况,优化海洋 工程装备产业的区域布局,形成产业集聚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而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一、加强海洋技术研究和创新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技术研究和创新。

现代化的海洋技术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研究,才能提升我国的海洋科技水平,进而推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产业之一。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改造升级传统装备和设施,推动海洋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发海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海洋经济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

通过建立海洋资源调查、评估和管理机制,加快海洋资源勘探和利用的步伐。

加强油气、矿产、渔业等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使得海洋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可持续,更能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推进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建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需要加大对海洋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海洋产业发展,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力。

关于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意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发展海洋工程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度高,涉及领域广,关联度大。

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于发展海洋产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家海洋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现状(一)规模实力较强。

随着海洋产业发展,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

2009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规模以上企业150余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二)比较优势突出。

我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工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初步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东营为中心的浅海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北海船舶重工的10万载重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起重铺管船,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的固井设备,山东海洋仪器研究所的海洋浮标等仪器设备,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超滤膜设备,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海洋环保油水分离设备,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德国埃斯倍传动系统(青岛)有限公司的海洋风电装备,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港口机械厂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16吨至40吨门座起重机、32吨带斗门机等系列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实力雄厚。

省内聚集了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国家重点科研单位,拥有海洋监测设备专用试验码头、海洋岸边实验站、风浪水槽等专用试验设施,凝聚了大批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

现有省级海洋科研教育机构30余个,海洋科技人员近万人,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拥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

对我国海洋建设的建议

对我国海洋建设的建议

对我国海洋建设的建议我国的海洋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海洋生态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海洋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国家海洋地球物理调节研究,推进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装备研发体系:进一步优化技术装备结构,发展适用于深海开发的高性能水下装备,设计开发深海调查探测设备,建设深海观测及早期预警系统;二、完善海洋保护政策:完善国家海洋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海洋资源矿区的开发管理流程,严格禁止一切有害海洋环境的活动,全面推进海洋综合利用,建立“慎用、保护、综合利用”的原则;三、优化海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能源、海洋环境、海洋信息等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加快构建富含数据元的海洋经济空间;四、强化技术革新能力:积极发展和推广新兴技术,加强重大前沿技术研发,推动海洋技术跨越式发展,提高海洋科研体系的预测精度;五、改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海洋数据共享与服务,保障海洋信息共享的安全与可靠性,建立多方共享海洋信息有效机制,为海洋权属国提供可靠的信息;六、进一步强化与国际合作:形成海洋科学、技术、教育、贸易等方面的开放性合作体系,深入拓展海洋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领域的规则制定及标准认证;七、建立海洋管理体系:组织各方力量参与编制国家方案,建立海洋资源开发使用的规划管理体系,完善和实施综合管理制度,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八、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继续加强政策法规的完善,完善国家海洋国有资源保护及海洋生态保护法规,建立与海洋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立项审批机制;九、完善海洋研究体系:建立有效的海洋现代化政策、战略分析、科研项目跟踪与统计体系,激励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发展,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十、深化灾害防范与救助能力:强化海洋环境灾害状况的监测预警与评估,加强海洋灾害应急和救助能力建设,健全海洋事故处置和险情处置制度,以保障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我国海洋调查装备技术的发展

我国海洋调查装备技术的发展

我国海洋调查装备技术的发展牟健【摘要】随着人类海洋调查活动的不断加强,国内外对海洋调查装备技术日益重视,已经把不断完善和改进海洋调查装备技术作为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学科方向。

文章介绍我国海洋调查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影响我国该项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survey equipment technology.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was also predicted.【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10【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海洋调查;装备制造;遥感技术;立体观测;网络智能【作者】牟健【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州 510300; 国家海洋局南海维权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空间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

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离不开对海洋的内在规律进行全面调查,然而由于海水的隔离,人类对海洋的调查、开发和利用均受到极大限制。

为突破这种限制,各种海洋调查装备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海洋调查是指用各种仪器装备直接或间接对海洋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形地貌学、气象学和其他海洋状况进行研究的手段,是针对海洋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底质和地形地貌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的科学调查。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指为海洋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和设备的产业。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断深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制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实现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机制的建设,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中具备竞争优势。

在技术研发方面,应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其次,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打破壁垒,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加大对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第三,加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通过与国际领先企业和地区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在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生产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如联合研发、技术转让、合资合作等,共同开发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进一步扩大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最后,加强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政策层面上,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的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的监管,提高海洋工程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综上所述,制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政策支持和政府引导,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探索与技术需求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探索与技术需求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探索与技术需求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二、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现状 (5)2.1 极地海洋装备分类 (6)2.2 极地海洋装备发展历程 (7)2.3 极地海洋装备主要参与者 (8)三、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挑战 (10)3.1 技术难题 (11)3.2 经济成本 (12)3.3 环境因素 (13)四、中国极地海洋装备技术需求分析 (15)4.1 核心技术需求 (16)4.2 关键技术需求 (18)4.3 未来技术需求展望 (19)五、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策略 (20)5.1 技术创新策略 (21)5.2 人才培养策略 (22)5.3 国际合作策略 (23)六、结论 (25)6.1 研究成果总结 (26)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7)一、内容描述本篇论文深入探讨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技术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极地资源的日益关注,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历程方面,论文回顾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从早期的基础研究到现代的高科技产品研发的转变。

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模仿国际先进技术,但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逐渐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创新。

在现状分析部分,论文详细介绍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的主要类型,包括破冰船、考察船、无人潜水器等,并对这些装备的性能、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梳理。

针对未来技术需求,论文提出了多个方向,包括提高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和拓展多元化功能等。

这些需求不仅反映了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

论文强调了中国极地海洋装备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极地海洋装备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海洋开发的大潮中,极地海洋作为地球最后的未知领域之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信息。

2023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环境分析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是指从事海洋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装备、材料、配件和技术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包括船舶、平台、海工装备和海洋工程服务等。

随着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对海洋油气、深水渔业等资源的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出发,分析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市场环境世界海事组织(IM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船舶航行里程不断增加,全球船舶数量也不断增加,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一直重视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其中欧洲国家的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技术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较高。

二、国内市场环境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开发&装备行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国家政策也鼓励发展海洋经济与装备制造业,为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但我国目前的海工装备技术仍落后於发达国家,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而且,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总体实力分散,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的局面。

三、市场竞争环境国际市场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工业、科技、金融均较为发达,这些企业具有领先技术、高端设备和强大的资金支持。

国内企业因目前技术水平较低、对于核心技术的依赖性太高、缺乏行业规划与战略布局,与国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四、市场机会与发展趋势我国加强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研究,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规范市场行为,推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发展。

在市场上应加强企业的行业规划,建设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争取国家政策与市场竞争优势,发挥企业自由创新的特点。

以上都是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所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发展智慧海洋装备,通过技术升级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等相关技术飞跃也是发展方向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然而与发达沿海国家相比,其产业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对如何推动我国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加快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优化提升海洋观测技术研发平台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海洋观测技术成果转化服务载体,培育发展海洋观测技术装备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融投资体系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倪国江韩立民
“十三五”以来,围绕强化海洋认知,我国相继提
出、实施了“智慧海洋”“透明海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海洋空间站”等重大工程,将海洋观测技术装备作
为海洋新的发展重点。

为推动海洋观测预报领域重大工程
建设的顺利实施,有必要加大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创新力
度,加快发展海洋观测装备产业。

我国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
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1.国家战略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升海洋认知和预测预报服务能力,是实施“海洋强
国”建设、创新驱动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基
本任务,也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海洋认知和预测预报服务能力的提升,与高技术装备创新能力以及高端产业基础紧密关联。

国家海洋和涉海战略的实施,对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创新和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海洋观测预报重大工程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于提升海洋认知和预测预报服务能力,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整合力量,建设海洋观测预报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将对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创新和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智慧海洋”“透明海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对新技术、新装备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我国海洋观测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将逐步培育形成。

3.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海洋观测技术装备
国家海洋局在《“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将海洋观测、监测和探测技术装备列为科技创新重点,进行了总体的规划部署。

山东省提出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规划建设高端海洋观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此外,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平台搭建、人才吸聚、成果产业化、产业基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智慧海洋供应商励图高科等高新技术企业
快速发展,推动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和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强化。

我国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但潜力巨大
在海洋观测装备产业领域,发达沿海国家已经建立了高端完善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海洋观测、监测和探测技术装备产品线非常丰富,且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拓展。

基于技术装备创新和产业发展,发达沿海国家主导的海洋观测系统建设日趋完善,美国建设的综合海洋观测系统、加拿大建设的海王星海底观测网分别代表了海洋观测和海底观测的国际最高水平。

目前,国际海洋观测技术装备正沿着高度信息化与智能化、高度专业化与模块化、谱系化与强功能、高稳定性与可靠性的趋势稳步发展。

与发达沿海国家相比,我国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仅有少量技术装备实现了产品化和小规模生产。

近年开发的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如温盐深剖面仪、海流测量剖面仪、海水元素监测仪、侧扫声呐、合成孔径成像声呐、海底地震仪等传感器,均处于试验样机阶段,尚不具备商业开发条件。

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一直落后于发达沿海
国家。

我国海洋观测科技力量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

近年来,武汉、宜昌、郑州、洛阳等地的科研机构也开展了海洋观测技术装备研发。

海洋观测研发的政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

随着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海洋高技术领域成果产业化基地(依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院)、国家级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依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威海市)、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的建成,我国海洋观测技术产品化和产业化中间环节缺失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动力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海底环境调查与资源探测等的传感器技术研发方面呈现较大进展,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技术成果,初步具备了关键海洋观测传感器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海洋观测平台技术近年发展速度加快,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海洋观测站、雷达、浮(潜)标、海床基观测平台、海洋环境移动观测平台的海洋观测平台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同步,为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推动我国海洋观测装备产业
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1.优化提升海洋观测技术
研发平台体系立足于加快海洋观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强依托于科教机构的海洋观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联结国内外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的高效开放互动创新平台网络,提高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支持大型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开展海洋观测装备产业竞争性技术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

鼓励中小企业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建设不同层次海洋观测技术研发中心。

鼓励建设形式多样的海洋观测技术产学研合作创新体,在人才、财政、税收、融投资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

2.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涉海高校、科研机构优化人才教育模式,建立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大力培养高层次海洋观测复合型创新人才。

鼓励涉海科教机构和研发平台加大海外高层次海洋观测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引进人才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或利用自主研发成果创办经济实体。

打造海洋观测高层次创新团队,重点瞄准国际海洋观测科技前沿和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及技术集成应用开发。

3.完善海洋观测技术成果转化服务载体
着眼于满足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开展海上试验的需求,推进国家级浅海、深远海综合性海上试验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共享、军民兼用的海洋观测技术装备海上试验场体系,为海洋技术装备及海洋模型的研发与检验及其产品化提供保障。

推进海洋观测装备检测平台建设,建立覆盖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等领域的海洋观测装备计量评价体系。

建设海洋观测装备环境检测中心,构建深远海、极地等特殊环境海洋观测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平台,提供全面专业的实验室综合模拟试验服务。

推进以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为载体的面向国内外的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技术成果评估、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代理等服务能力。

4.培育发展海洋观测技术装备企业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的吸聚效应,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大力培育海洋观测装备小微企业,加快海洋观测传感器、平台和通用技术装备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开发进程。

依托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海洋观测技术装备产业园区,推动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延伸链条,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

5.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融投资体系建设
鼓励涉海科教机构、研发平台和企业大力争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形成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持续投入机制。

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衔接,建立海洋观测技术创新地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利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专项资金,加大对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创新平台、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性能测试评价中心、应用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简化融资流程。

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海洋观测装备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实现投贷联动,支持科技项目开展众包众筹。

引导和支持海洋观测装备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6.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加大军民融合发展科研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一批市场急需、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军民融合海洋观测技术装备创新项目。

引导和鼓励军民涉海科教机构、企业加强海洋观测技术创新合作,以共建、参建创新平台以及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的形式,搭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学研军紧密结合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强化资源整合和共享,加快突破海洋观测传感器、海洋观测平台、海洋观测通用、海洋观测系统、海洋预测预报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
术,构建可持续创新的军民融合海洋观测技术装备体系。

鼓励具备条件的民用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军工企业,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发为纽带,开展海洋观测技术装备的合作研制与生产。

落实军民融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军民融合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融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