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小学统编版和人教版作文教材比较
![小学统编版和人教版作文教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24e77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e.png)
小学统编版和人教版作文教材比较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最近在学习作文课。
我们班用的是统编版的作文教材,但是我有一个从外地来的同学,他用的是人教版的作文教材。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两个版本的教材应该差不多,但是仔细比较之后,发现它们其实有不少区别呢!首先是编排方式不太一样。
统编版的教材是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来编排的,每一单元会有一些相关的例文和练习题。
而人教版的教材则是按照不同的主题来编排的,比如有"家园"、"亲情"、"友谊"等主题,每个主题下面会有一些相关的文章和练习。
我个人觉得统编版的编排方式更有利于我们掌握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但人教版主题式的编排也有它的好处,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主题,启发灵感。
其次,两个版本选用的示例文章也有所不同。
统编版的示例文章大多来自于一些经典名著和著名作家的作品,语言比较精炼优美。
而人教版则更多选用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文章,内容比较生动有趣。
我觉得两种文章各有特色,经典名著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但同时,生活化的文章也很重要,因为它们更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激发写作灵感。
再次,两个版本的练习题难度和数量也不太一样。
统编版的练习题数量较多,而且难度也比较大,需要动脑筋思考。
人教版的练习题则数量较少,难度也比较低一些,更适合初学者入门。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统编版可能会有点吃力,但如果把它当成一个挑战的话,做题的过程中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而人教版更多起到了一个过渡和入门的作用。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统编版教材在每单元的最后,都会有一篇专门探讨写作技巧的文章,对一些写作方法和规范进行了系统讲解。
而人教版则没有这一部分内容。
我觉得写作技巧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统编版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不过,光有理论知识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勤加练习,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0157bd5be1e650e52ea99a8.png)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
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一是选文方面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
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
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
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
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一年级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
![一年级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64f480ba300a6c30c229f3b.png)
什么是部编教材?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虑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历史、语文三门课的统编教材,或叫示范教材。
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人教版、粤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等,重庆的学生普遍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
据悉,以后部编教材可能会成为主流教材。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两江新区童心小学课程部主任李婷婷说:“新教材一个显著变化是,减少汉语拼音难度,学拼音的时间往后挪了。
”新教材的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一年级的目录顺序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而且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
李婷婷说,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到拼音,入学后首先接触的又是拼音,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养成不好好听课的习惯。
而让一些没有接触过拼音的学生一入校就学拼音,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
“对部分一年级新生来说,汉字不是零起点,学生先通过学汉字简单接触拼音,再进入拼音学习,会更容易适应。
”加入一些经典名篇记者统计了一下,目前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中,有《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部分课文保留。
李婷婷说,14篇课文里,大约6篇课文被替换,包括《秋天》、《明天要远足》、《青蛙写诗》等。
简单从这些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内容,不少都是儿童诗。
比如台湾作家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选入,这些名家名篇都很经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一年级课本里放这么多儿童诗,一是因为短小精悍,读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减少阅读难度;二是读起来朗朗上口,阅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一首诗学会了,孩子总会时不时背背读读,有时不由自主哼出来,慢慢就建立起语感,觉得语言文字有意思。
”另一方面,使用了新教材,家长在学习上要想当“甩手掌柜”,可没那么轻松了。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02faac6b8f67c1cfad6b8f6.png)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
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一是选文方面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
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
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
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
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温儒敏权威解读今秋启用的统编版新教材有哪7个关键变化老师必知
![温儒敏权威解读今秋启用的统编版新教材有哪7个关键变化老师必知](https://img.taocdn.com/s3/m/ec6dacee6137ee06eff9188f.png)
温儒敏权威解读:今秋启用的统编版新教材有哪7个关键变化?老师必知变化1:以选文强调四个标准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统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量的变化。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一上原来共41课,包括汉语拼音13课,识字8课,另有课文20篇;新教材共32课,其中汉语拼音减少为8课,识字则增加到10课,另有课文14篇。
初中原来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课文,现在每一册减为24篇。
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方式在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小学的变化大一些。
以前孩子从学前班到小学,刚上来就学拼音难度大,对学语文的兴趣可能会损伤。
这些年学界对于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教学体制中的位置效能问题有调查研究成果,总的是要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
新教材据此作了调整,减少难度,往后磨大概一个多月,先做入学教育,开始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让识字教学和拼音教学更好地结合。
初中课文减少,30篇减少为24篇,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
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课文相对减少,但其他几个教学板块有有所加强的用意。
回到选文问题。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当然还有适当兼顾时代性。
这也是针对性的。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
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六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5篇,约占所有选篇的52.5%,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7655f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d.png)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作者:何发琴来源:《速读·上旬》2021年第04期◆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快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文字功底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在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从前,我国语文教学当中选取的教材大部分是人教版,但现在,随着新课改计划的推行,语文教材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人教版与统编版的语文教材,提出教学意见,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旧教材;对比分析语文,是学生学习中文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时期,以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常常选取的是人教版,自从2017年之后,教育部要求全国的小学和中学在选取语文教材的时候,统一选择“统编本”。
一、小学语文人教版与统编版的对比(一)排版的对比1.目录对比通过对比人教版和统编版的语文教材目录,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大部分的经典课文,统编版都保留了下来,但是在顺序上进行了大的调整。
统编版的语文教材运用了双线组织结构,将文章由易到难,进行了调整,并且每一篇文章的行间距更大,排版更加清晰简洁,便于学生阅读。
以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的目录与五年级上册统编版的目录进行比较,可以看到统编版保留了《桂花雨》、《珍珠鸟》、《落花生》、《我的长生果》等经典文章,但是在文章的排序上有了很大的调整,比如《我的长生果》这一篇文章,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比较大,人教版中分布在了第一组中的第四篇文章中,但是在统编版中却分布在了第八单元,明显统编版的排版更加具有科学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2.阅读板块对比由于我国之前语文教学的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一篇文章的时候,常常让学生进行精讲精读,并且反复操练,但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比较少。
针对这一问题,统编版的教材在阅读的排版上进行了改编。
2024年统编版小学1-6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信息变动情况汇总
![2024年统编版小学1-6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信息变动情况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f66b5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5.png)
2024年统编版小学1-6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信息变动情况汇总一、选文变化较大,选文编排顺序变化较大,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我上学了单元新增“我爱我的祖国”一课2.新增一课“两件宝”3.删去课文“画”4.删去课文“大小多少”5.删去课文“青蛙写诗”6.删去课文“明天要远足”7.删去课文“大还是小”8.删去课文“项链”9.删去课文“小蜗牛”二、“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里面、原有4个单元口语交际,增加1个单元到6篇口语交际。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
一、选文变化。
明确分出八个单元,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课文“曹冲称象”替换为“彩虹”(原一下课文)2.课文“一封信”和“妈妈睡了”替换为“去外婆家”3.古诗“夜宿山寺”替换为“江雪”(原日积月累)4.课文“风娃娃”替换为“称赞”(原书我爱阅读的篇目)5.语文园地六和语文园地八中“我爱阅读”篇目替换。
二、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
一、选文变化1.犟龟(新增)2.香港,璀璨的明珠(新增)3.古诗三首:鹿柴(原书四上第一单元日积月累)4.一定要争气(新增)二、习作部分变化第二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三单元习作(原书第四单元习作)第四单元习作(原书第三单元习作,有稍微变动)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二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
一、选文变化1.田忌赛马(原书五下课文)2.长城(新增)3.颐和园(原书四下课文)4.秦兵马俑(新增)二、习作变化第六单元习作(新增)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新增一个习作,有两个单元调换顺序。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
一、选文变化1.课文“桂花雨”与“落花生”调换顺序2.第二单元课文顺序都变了,原“搭石”替换为“‘诺曼底号’遇难记”(四下课文)3.课文“小岛”替换为“彩色的翅膀”4.课文“松鼠”替换为“金字塔”5.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替换为“女航天员的信”6.古诗“长相思”替换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7.课文“四季之美”替换为“第一场雪”8.课文“鸟的天堂”替换为“白鹭”(原第一单元课文)9.课文“我的‘长生果’”替换为“走遍天下书为侣”二、习作变化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习作主题更换。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9e8a5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8.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国家统编,规范统一统编版教材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编写,确保了全国范围内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这种规范性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的兴趣与发展,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融入传统文化统编版教材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选择了许多经典诗词和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综合语言运用教材强调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流与表达。
注重思想品德教材将语文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元化评价,促进发展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增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学习,分享彼此的见解。
生活化学习,联系实际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任务,例如写日记、进行采访等,增强学生学习的实际意义。
注重阅读与写作针对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方面,可以通过范文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结语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统编版和人教版小学作文教材比较分析
![统编版和人教版小学作文教材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a2e8b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f.png)
统编版和人教版小学作文教材比较分析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统编版和人教版教材作为两大主流版本,各自秉持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编写风格。
本文将通过五感法,对这两大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深入地探究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眼:教材结构与编排统编版教材采用单元整合的编排方式,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多样。
而人教版教材则采用传统的按课文内容分类的单元编排方式,课文较为集中。
在版式设计上,统编版教材注重图文并茂,插图精美的同时与课文内容贴切呼应,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教材则相对简洁,插图较少,更强调文字的呈现。
耳:语言风格与表达统编版教材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课文选取多为经典名著或优秀文章,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人教版教材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表达较为口语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诵读。
口鼻: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统编版教材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课文内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教材则更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课文中不乏体现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手:思维训练与运用统编版教材注重思维训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思考和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人教版教材则更注重语言运用,安排了较多的习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大脑:整体评价与展望统编版教材综合性强,内容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教版教材实用性高,语言亲切,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两大教材各有千秋,任一版本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综合运用这两大教材的优势,取长补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语文教育。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717479a6137ee06eff91871.png)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
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一是选文方面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
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
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
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
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2021年秋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最新教材变化
![2021年秋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最新教材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638a915acfa1c7ab00cc19.png)
2021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最新教材变化1、4、5年级新教材有小变动2、3、6年级新教材变动较大教材变化明细01.一年级教材变化汉语拼音第13课《ang eng ing ong 》,正文1处拼音调整。
识字第10课《升国旗》2处标点修改。
课文第10课《大还是小》1个词语更换。
会认字:删除“就”,增加“门”。
会写字:删除“多”,增加“门”。
课文中几处偏旁有删减或位置移动。
02.二年级教材变化目录:第15课《大禹治水》更换为《八角楼上》,新增第18课《刘胡兰》,原18~21课课题序号依次顺延变为19~22课,原第22课《狐狸分奶酪》删去。
识字第1课《场景歌》课文1处“片”改成“座”。
课文第11课《葡萄沟》删除“暗红的”三个字。
语文园地六加点字更换2个,阅读《鲁班造锯》改成《大禹治水》。
会认字:删7个,增7个(不含更换课文的会认字个数)。
会写字:删8个,增8个(不含更换课文的会写字个数)。
个别课文标点调整,个别课文中文字注音有增减,3篇课后习题调整删掉背诵的要求,词语表有个别更换。
03.三年级教材变化目录:第25课《掌声》删除,新增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1处词语删除。
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3处词语挖改。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2题修改符号有改动。
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第4段有1句话更换。
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文首句增加“中”字。
原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由略读课文改成精读课文,增加会写字及课后习题。
会认字:删3个,增7个(不含更换课文的会认字个数)。
会写字:增3个(不含更换课文的会写字个数)。
个别课文有个别标点和课后习题挖改,词语表个别词语挖改。
04.四年级教材变化第1课《观潮》课文第2行有1处文字更换。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多处文字挖改、个别语句更换。
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有3处字词挖改。
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有3处字词挖改,第2段前半段内容更换成1句话。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0788b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3.png)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
引言
本文旨在对比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一些基本差异和变化。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材在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方面与旧教材的不同之处。
内容比较
新旧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
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涵盖了更多实用的知识。
而旧教材则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
教学方法比较
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一些创新和改变。
与旧教材相比,材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采用了更多的互动教学和探究式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比较
新旧教材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
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提升。
而材则更加注重
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终身研究的能力。
总结
通过对小学语文新旧教材的基本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材相对于
旧教材有着一些明显的变化和创新。
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和综合素质,采用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适应未来社
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省教育厅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 (2020). 小学语文材.。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新旧版教材在内容上的对比明显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新旧版教材在内容上的对比明显](https://img.taocdn.com/s3/m/3ac0f8efa58da0116d174921.png)
部编新教材:了解学校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谈谈你的认识,较之旧教材有何优势和创新,也可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出发,对新教材提出合理的建议。
1.部编新教材是让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字,再学习拼音。
能顺利地把学生融入学习中,比如在拼音教学时,可以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识记字母,有较难学的字母时,可以场合、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识记。
而学习生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或变一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并能学习到更多的生字。
学习课文用分角色朗读来培养学生语感。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2.部编新教材的“调”即“教材板调整”、“识字和拼音比重调整”、“选文调整”、“字种调换”。
其中教材板块调整即教材开始是拼音教学调整为识字教学;识字和拼音的比重调整即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
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也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新旧版教材在内容上的对比明显,新版教材新增《升国旗》、《小书包》等课文,保留了《四季》、《口耳目》等课文。
从篇目来看,新版教材保留、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理解。
与旧版教材对比,新版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拼音和识字的先后顺序。
旧版教材目录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而新版教材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也就是说,新版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一部分字,再学习拼音。
对此,有学校老师表示,先认识字能顺利地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到学习中,激发识字欲望,更能有效地关注到孩子的需求。
口语交际放在突出的位置此外,新版教材在每一模块的课文学习后,都有“口语交际”栏目。
旧版教材也有口语训练要求,但不如新版教材目标明确。
比如,同样是游戏的题材,新版教材第一个口语交际名称是“我说你做”。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b11e7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6.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策略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1. 系统性与规范性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教材内容涵盖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语文素养培养。
2. 综合性教材内容设计注重综合,强调语文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例如,在课文中融入科学、历史等知识,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拓宽视野。
3. 提升思维能力统编版教材通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设计启发性强,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注重人文情怀教材内容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理解生活的意义。
5. 以学生为中心教材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二、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领会课文内容,使学习更加生动。
2. 合作学习利用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合作阅读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和师评,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通过持续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
4.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拓展阅读,可以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
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收获。
5. 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例如,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和兴趣,使学习更加直观。
6. 培养元认知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
(完整版)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参考)
![(完整版)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513425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9.png)
(完整版)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不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慷慨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不,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
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一是选文方面选文方面是一具最直观的变化,先讲一讲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
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如今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如今也减为29课。
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质的提升。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分外重视。
二是灵便的单元结构体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
在名目里非常明显就能体现出来。
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具习作单元,上册一具阅读单元,下册一具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质,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怎么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怎么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时期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伙儿罗列一具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举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考虑题和拓展题,必然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办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别同课型“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故意识改变这种课型别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和老教材的区别天骄小学李丽君我从两个大方面谈一谈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第一是新教材内容上的新,第二是教法上的新。
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以下五点:一是选文方面选文方面是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先说一说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上的变化。
和原来人教版比较课文数量减少了,比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为29课。
三年级下册,老版教材32课,新版28课。
课文数量减少,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格外重视。
二是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一是课文,二是识字,三是汉语拼音。
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
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是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有四个“渠道”。
统编语文教材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呢?小学阶段有四个“渠道”。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必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三年级开始),对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有提示。
第三,是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四是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五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在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
每册书中还有《快乐读书吧》板块,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以上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老教材的区别。
第二大部分分为以下七点:一是汉语拼音的新定位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
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
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
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统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
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等,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留给孩子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
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一个“下马威”,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主编认为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
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对刚上学的孩子而言,汉语拼音学习比较难,该如何进行拼音教学呢?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
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
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
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
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
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
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
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
总之,学拼音就是帮助认字,不能代替认字。
拼音对学普通话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读拼音当作学普通话的办法。
另外,“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拼音教学内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
二是《和大人一起读》列入教学计划《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
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
一般而言,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书,所以需要大人和他们一起读。
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
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
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个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
因为以前的教材中没有这个栏目,所以大家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我建议教师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要把它看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
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等于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可以适当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
“一起读”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必布置作业,因为附加的任务多了,压力大了,兴趣就少了。
应当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读书和学语文的兴趣。
三是识字、写字教学应更有科学性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
这是“统编本”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认识字和学会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个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个),其中800字左右会写,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不要加码。
不要回到过去那种“四会”的要求,因为认、讲、用、写是很难齐头并进的,那样做效果可能欲速则不达。
新教材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只要按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就是说,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
如果单纯依赖拼音识字,可能会拖累识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范读、熟字带生字、尽量勾连口语词等。
在教后面的单元时,要巩固和复现之前认识的汉字,避免回生。
一年级要尽量照顾到多元识字,到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就掌握多元认字方法了。
那时,学生不仅会拼音识字,还会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等方法了。
四是如何上好古诗词课“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进行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以及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懂得写了什么,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因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学生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求别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
五是注意课型的区分课型的区分在一年级还不太能看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或者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
加上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精读课主要是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那么小学怎么上好精读课?要安排好预习,不要布置太多作业,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作铺垫和引导,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读的重点是教阅读的方法,同时也适时教一些写作方法,两者结合起来。
略读课是把教精读课的方法沉淀运用。
老师不要多讲,就让学生自己去读。
六是提倡阅读教学“1+X”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读书少、不读书。
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如果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那么无论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统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
所以总主编大人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学生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一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
我们的语文课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不能要求阅读全都围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以及多种读书方法的教学方面,开始做一些尝试。
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
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推荐拓展阅读课文:这里介绍一种,那就是由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
其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比较好,能大致配合新教材各个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从小学到高中共24册,每学年2册,大家可以参考选用。
七是教学中处理语文知识的讲授新教材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要让我们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
“统编本”语文教材已经在努力重建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这是“隐在”的体系,不是“显在”的。
不刻意强调体系化,还是要防止过度的操练。
在教学实施中不去追求“体系化”,但还是要有体系的。
怎么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又怎么在教学中落实那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呢?一是参照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会有知识点、训练点的提示。
二是看单元导语。
每个单元都会提出教学的要点。
三是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
思考题往往体现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和落实。
语文知识的教学必须加强,但还是以“随文学习”为主,不要从概念到概念地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