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全文)
上海租界发展[1]
![上海租界发展[1]](https://img.taocdn.com/s3/m/a84f6d1c55270722192ef753.png)
“有几个穷朋友,邀我去游法国公园。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 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国’,几个字射人我眼中,全身突然一 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这是我感受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了。”(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陈毅的兄长陈盂熙在口忆1919年6月他与陈毅的上海之行时谈道:“……一 到外滩,公园门口木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字体赫然在目,真使我们感 到莫大的侮辱。有一位同学主张砸掉木牌,仲弘(即陈毅)说:‘这不是砸掉 木牌就能解决的问题。’”(见《人民的忠诚战士――缅怀陈毅同志》,上海 人民出版社) 这不仅仅让一个中国人觉得受到了侮辱,也不是仅仅只让一个中国人感到 耻辱,这几个字曾让每个中国人心里都埋着一座活火山。哪怕,是现今再想起, 依然还有火苗呼呼地欲往外冒。 不仅中国人揭露和谴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内容,连外国人对这 块牌子也是谴责的。1929年11月9日,《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中国人,请走 后门》的文章,说:“根据工部局命令竖立在上海各公园门外的,写着‘狗与 华人不准入内’的告示牌,尽管已在一些时候以前拆除,但在上海外侨社会的 某些中间,由这块傲慢无礼、侮辱他人告示牌所表示出来的那种典型精神,却 至今尚未死去。”
1928年6月1日,在中国民族主义高 涨的汹涌浪潮中,工部局宣布:外滩公 园对所有中国人开放。
百余年来,在“公共花园”(外滩 公园)上的中外冲突,与中国人与外部 世界的交流融合是一体的。这个过程充 满矛盾与挣扎,至今也没有结束。
1853年9月,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到了 1854年(咸丰四年),外国商人感到 《上海租地章程》的内容已不能适应其 需要,要求修改。7月8日,英国领事阿 礼国、美国领事马辉、法国领事爱棠正 式宣布经三国公使共同签署的新土地章 程,即《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一般称作第二次《土地章程》。这个章 程完全由英法美三国公使草拟,在外国 “租地人会”上通过,并在租界内实施 以后,才移文通知上海道,根本没有与 清政府商议。《章程》共14款,外加 《上海华民住居租界内条例》、《发租 洋泾浜地基条款》两个附件。
上海租界1845年《土地章程》
![上海租界1845年《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a4677e17a76e58fafab003ad.png)
浅论上海租界1845年《土地章程》【摘要】上海租界的产生依据是1845年《土地章程》,其还有众多的名称,如“地皮章程”、“地产章程”。
《土地章程》在租界的存在与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规定了租界的地域范围,提供了建立自治机构的法律依据等。
因此,对于该章程的认识和探析,特别是对于《土地章程》性质的认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上海租界;《土地章程》;根本法;城市规划法;外交性协议上海租界的产生离不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规定的领事裁判权、通商权等内容为租界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2条、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第6条和7条对此作了规定。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订的。
一、1845年《土地章程》简介1845年《土地章程》[1]是上海租界的第一个土地章程,其制定过程和公布有着不同于以后历次《土地章程》的鲜明特点。
(一)抬头这个章程的第一部分是抬头。
抬头分别是《苏松太道宫慕久致英国驻上海领事巴福尔函》、《苏松太道宫慕久告示》和《英国驻上海领事巴福尔致苏松太道宫慕久函》这三个文件。
两个函及一个告示中多次出现”查照条约”、“会同酌议”、“抄送”、“备案”等词。
说明该《土地章程》是当时的上海地方官(苏松太道)与英国驻上海领事按照中英双方的条约,并充分的考虑到了上海自身的特点,然后双方共同协定签订的一个文件。
《苏松太道宫慕久告示》中要求的是地方居民的“遵行”。
《英国驻上海领事巴福尔致苏松太道宫慕久函》中也提到了“译出”,“通知杨泾浜以北各租户遵照”。
可以看出,这份《土地章程》的效力是针对当时上海的华民与外国的商人。
(二)正文该《土地章程》的正文部分共有23条。
抬头部分中的“先后会同酌议各条”、“业由本道分别出示”和“悬挂新关,特抄送一本”可以看出,《土地章程》并不是一次性订立的。
而是“双方经长时间的商讨达成一条或数条款后,出示悬挂于外滩的新海关。
清朝对外主要签订不平等条约
![清朝对外主要签订不平等条约](https://img.taocdn.com/s3/m/364926d584254b35eefd344e.png)
清朝对外主要签订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2、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3、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4、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5、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6、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7、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8、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9、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10、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11、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12、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13、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14、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15、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16、中俄伊犁条约(1881.2.24)17、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与葡萄牙,北京)18、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19、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20、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21、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22、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23、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24、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25、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26、广州湾租界条约(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27、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28、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29、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30、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31、民四条约(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32、中俄蒙协约(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读中国通史近代史中华民国部分(1912年-1949年)。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和重要变法整理汇总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和重要变法整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e0f0921ee06eff9aef807da.png)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和重要变法整理汇总一,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影响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主要内容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主要内容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马关条约1895年4月日本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1854年上海第二次土地章程
![1854年上海第二次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ba437e0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7d.png)
1854年上海第二次土地章程如果说鸦片战争是从外部推翻了大清王朝,那么从内部动摇了大清王朝顶梁柱的便是太平天国运动。
1853年3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南京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4月初攻克镇江。
得知这一消息的驻沪英国领事阿礼国,担心势不可挡的太平军会扩到上海来,假如那样,其后果则不堪设想,也许他们所精心打造的帝国事业会在顷刻间轰然倒塌。
4月8日,惊恐万状的阿礼国与美国领事克宁翰立即召集了租界有关人士开会,就如何加强租界的防御力最进行了商讨和筹谋。
在英、法、美三国领事的倡导下,为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卫租界,他们作出了成立“上海本埠义勇军”的决定,大会通过了“上海本埠义勇军”章程,其中规定:“在沪男性外籍侨民均有义务参加义勇军,加入之后没有该馆领事的同意不得退出”。
这便是英、法、美三国联合起来,在上海建起的第一支以英国侨民为主体的外国人的武装队伍。
这支准备抵御太平天国军、保卫租界而成立起来的队伍,一年之后,便参加了一次实战。
可是,这次实战的对手不是太平天国军而是大清军。
据资料记载,1853年9月7日.刘丽川和原小刀会福建帮首领陈阿林等在上海起义,他们娆毁了上海县衙和海关等处,杀了上海知县,囚禁了上海道台吴健彰,占领了上海县城。
随即,他们又分别从上海、嘉定出发,接连攻占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四县,成立了小刀会政权。
对于清廷和小刀会,租界采取了中立政策。
考虑到会有被卷人战乱中的可能,英、法、美三国又联合制定出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并在邻近的地方部署了作战的攻防计划。
同时,他们还调遣了他们共同组织起来的义勇军,做好了各种防御准备。
1854年4月4日,清军企图通过租界进攻占领县城的小刀会起义军。
然而保持中立政策的租界方却在英、美海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强行阻止清军过界。
以此为导火线,在英租界的西端,现在的西藏路上清军与义勇军发生了一场混战,这就是以上所提到的“上海本埠义勇军”在成立一年之后所参加的那场实战,即为历史上著名的以清军败北而告终的“泥城之战”。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ce6eafa9680203d8ce2f24ac.png)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第一课:勿忘百年国耻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绚丽的中华文明。
当历史滑向19世纪,这个古老的民族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
当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后,东方的中华民族为她的沉睡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当前前后后八个国家武装侵略中国,十几个国家先后与腐朽的晚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民族浩劫。
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百年国耻,从1840年开始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不完全,文章陆续加入)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虎门条约》(1843.10.08)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07.03)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10.24)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1845.11.29)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08.06)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07.05)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1858.05.28)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天津条约》(1858.06.13)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天津条约》(1858.06.18)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1858.06.26)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58.06.27)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0.10.14)第二课:我的家乡第三课:光辉历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命名为工农革命军★1933年7月11日“八一”成为我军建军节★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19日长征结束★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40年8月至12月“百团大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9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1950年3月上旬海南岛战役★1950年3月进军西藏★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1955年9月军衔制度实行★1966年7月二炮领导机关成立★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1974年1月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至1989年10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7年8月新的军衔制度实行★1997年7月1日我驻港部队顺利进驻香港★1999年10月1日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1999年12月21日我驻澳部队顺利进驻澳门光荣的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历史演变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今已走过了72年的光辉历程,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有的,这一称谓同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一样有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及时间内容影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及时间内容影](https://img.taocdn.com/s3/m/fc44e336376baf1ffc4fad93.png)
2014 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及时间内容影响第一阶段(1840年—1860年)这一阶段既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走向半殖民社会的开端,也是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体系的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形成。
《南京条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
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三国在中国取得了如下权利:1. 取得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2. 取得协定关税的权利。
3. 取得取得在华传教、租地建房的权利。
4. 取得领事裁判权。
5. 取得部分中国领土的占有权。
这些不平等权利构成了中国最早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无论是今后的租界、内河巡航、高额赔款都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发展与补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场小刀会起义令英国人取得了控制中国海关的绝佳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4年,英法为扩大在华权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持续4年的战争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条约:•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这次战争带来的新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欧美各国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1. 胃口大开的领土要求。
2. 扩大对外贸易窗口的要求。
3. 内河航运权。
4. 鸦片贸易合法权。
5. 内地自由行动权。
6. 劳工出国权。
第二阶段(1860年—1919年)漫画中,世界强权正在分割中国这块大饼在《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清帝国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的变革;在1860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清政府“内外祥和”,称之为“同治中兴”。
但是,好景不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76年因马嘉理案签订烟台条约。
1883年,法国为侵略越南而挑起战争。
在这场被称为中法战争的战争中,清军于马尾海战大败后在陆地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时清政府却主张趁胜求和。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https://img.taocdn.com/s3/m/aafd11126c175f0e7cd13776.png)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
中国近代屈辱史伴随着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下面列举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重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清朝对外主要签订不平等条约
![清朝对外主要签订不平等条约](https://img.taocdn.com/s3/m/f29554136bd97f192279e9a1.png)
满洲里界约 ( 1911.12.20)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 1906.4.27)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
( 1905.12.22)
▪辛丑条约 ( 1901.9.7)
▪广州湾租界条约 ( 1899.11.16) ▪订租威海卫专条 ( 1898.7.1)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1898.6.9)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 1898.3.6)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 1896.7.21) ▪中俄密约 ( 1896.6.3)
▪马关条约 ( 1895.4.17)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 1890.3.17)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 1887.12.1) ▪中英烟台条约 ( 1876.9.13)
▪中日北京专条 ( 1874.10.31) ▪中德通商条约 ( 1891.9.2)
▪中俄北京条约 ( 1860.11.14) ▪中法北京条约 ( 1860.10.25)
▪中英北京条约 ( 1860.10.24) ▪中法天津条约 ( 1858.6.27)
▪中英天津条约 ( 1858.6.26) ▪中俄天津条约 ( 1858.6.13)
▪中俄瑷珲条约 ( 1858.5.28)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1854.7.5)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 1851.8.6)
▪黄埔条约 ( 1844.10.24)
▪望厦条约 ( 1844.7.3) ▪虎门条约 ( 1843.10.8)
▪南京条约 ( 1842.8.29) ▪中俄伊犁条约 ( 1881.2.24)。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7000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f.png)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一、引言在19世纪中期,随着上海开埠和外国势力的涌入,上海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在这个过程中,英、法、美三国在上海租地的历史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上海英法美租地的背景1. 上海开埠与外国势力涌入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外国势力纷纷涌入这座城市。
英、法、美三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强国,也在上海设立了租界。
这些租界成为了外国人在华的居留地和商业中心。
2. 租界的形成与发展英、法、美三国在上海的租界逐渐形成并扩大。
这些租界享有治外法权,成为了独立于中国法律之外的特殊区域。
在这个特殊区域内,外国人可以自由地居住、经商和从事其他活动。
三、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内容1. 租地范围与期限章程规定了英、法、美三国在上海租地的范围和期限。
具体范围包括黄浦江两岸的部分地区,期限一般为99年。
2. 租界管理权章程规定,租界的管理权归属于三国各自设立的工部局。
这些工部局负责租界内的市政建设、公共卫生、治安维护等事务。
3. 居民权利与义务章程规定了租界内居民的权利和义务。
居民享有言论、信仰、人身等自由,但需遵守租界的法律法规,并缴纳相关税费。
4. 司法制度章程规定,租界内设立独立的司法机构,处理涉及外国人的案件。
这些司法机构独立于中国法律之外,享有治外法权。
四、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影响与评价1. 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英、法、美三国在上海的租界建设,推动了上海城市的发展。
这些租界引入了西方的市政建设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海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现代化进程。
同时,租界内的商业活动也带动了上海经济的繁荣。
2. 对中国国家主权的影响然而,英、法、美三国在上海的租界也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这些租界享有治外法权,独立于中国法律之外,成为了外国人在华的特权区域。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和主权完整。
3. 对中外关系的影响英、法、美三国在上海的租界也成为了中外关系的重要窗口。
中国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9845dafcfe4733687f21aa08.png)
中国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一览表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影响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主要内容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主要内容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马关条约1895年4月日本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14d644d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5.png)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一、引言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是指上海英国租界、法国租界和美国租界的章程,它们分别是上海历史中三个重要的外国租界。
这些章程规定了外国在上海的特殊权益和管理制度,对于推动上海现代化进程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背景19世纪末,由于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上海成为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窗口和据点之一。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并扩大在华特权,英国、法国和美国相继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租界。
这些租界根据各自国家的需求和规定制定了相应的章程。
三、上海英国租界章程1. 范围上海英国租界位于黄浦江畔,总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
它包括了南京路以北、外滩以东的区域。
2. 管理机构根据《上海公约》,英国领事是英国租界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和维护租界秩序。
租界内设有英国公共租界警察局、法院和其他行政机构。
3. 特权和权益英国租界享有一系列特殊权益,包括海关自主管理权、司法独立、土地使用权等。
英国公民在租界内享有特殊待遇,包括住房、商业经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上海法国租界章程1. 范围上海法国租界位于黄浦江畔,总面积约为2.68平方公里。
它包括了外滩以南的区域。
2. 管理机构根据《上海公约》,法国领事是法国租界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和维护租界秩序。
租界内设有法国公共租界警察局、法院和其他行政机构。
3. 特权和权益法国租界享有类似于英国租界的特殊权益,包括海关自主管理权、司法独立、土地使用权等。
法国公民在租界内享有特殊待遇,包括住房、商业经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五、上海美国租界章程1. 范围上海美国租界位于黄浦江畔,总面积约为1.33平方公里。
它位于法国租界的东北部。
2. 管理机构根据《上海公约》,美国领事是美国租界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和维护租界秩序。
租界内设有美国公共租界警察局、法院和其他行政机构。
3. 特权和权益美国租界享有类似于英国和法国租界的特殊权益,包括海关自主管理权、司法独立、土地使用权等。
旧中国的历史资料400字
![旧中国的历史资料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e151b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2.png)
旧中国的历史资料400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旧中国的历史资料资料,供大家参阅。
旧中国历史资料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掳掠毁坏国宝无数各个不平等条约马关辛丑南京等等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国家首都第二次被外国人占领第三次1937年日本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并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血案1840到1945 100年中屈辱事例数不胜数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后相关条约的签订,正式宣告了中英鸦片战争结束。
自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翻开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糟糕透顶的血泪史和屈辱史的一页。
鸦片战争是道光朝历史、是清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文章,及历史教科书都有很多记载论述。
鸦片战争,尽管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关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的争论并没有随之消逝。
它带给我们一系列问题: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中国方面对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到底如何?鸦片战争的主要历史责任者到底是谁?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反应是怎样的状况呢?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英国的确比较先进,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清朝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物的普遍性。
但事物还有特殊性,要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历史分析。
许多研究人士从战略、战术分析,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认为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
然而,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
我觉得,在中国这场史无前例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的主观因素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惨烈战败。
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介绍
![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6a033332cc58bd63086bdba.png)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以《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有关允许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胁迫苏松太道宫慕久同意租出一块地段,供外人长期占据。
经反复交涉,双方议定此章程,并于同年11月29日由宫慕久以道台名义和告示形式公布。
共23款。
章程规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租与英人使用。
最初,东以黄浦江为自然界限,西界未曾明定。
次年9月24日,又议定西以边路(今河南中路)为界。
全部面积为830亩。
在此界内,实行“华洋分居”,外人对土地有“永租权”。
章程还规定英国领事对居留地内的外国人有专管之权,无须中国官吏过问;可以设立消防机关,雇用更夫维持秩序;如有必要修改,由双方官员随时商议。
由此,英国在中国勒索到第一块租界。
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介绍(1845)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1月29日,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宫慕久经多次交涉后,由宫慕久公布了与巴富尔商定的《土地章程》,又称《上海租地章程》、《上海第一次地皮章程》、《上海地产章程》、《上海租界章程》;于是,上海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块外国人的居留地,后来发展为英租界。
条约原文:一八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上海。
苏松太道宫慕久告示近代上海钦命监督江南海关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宫(为晓谕事:前于大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奉到上谕内关:“英人请求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许其通商贸易,并准各国商民人等挚眷居住事,准如所请,但租地架造,须由地方官宪与领事官体察地方民情,审慎议定,以期永久相安”等因奉此。
兹体察民情,斟酌上海地方情形,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所有协议订立之章程,兹公布如下,其各遵照毋违。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一八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一、商人租地,地方官宪应会同领事官划定界址,注明步、亩,树立界碑;其有道路之处,界碑应靠近围墙,以免防碍路人;碑上刻明,实际界址向外伸出若干尺。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6e8953f01dc281e53af0bf.png)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上海条约简介:1846年,美国驻上海代理领事在英租界内设立领事馆,发生了“升旗事件”。
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暗中在苏州河北岸以低廉的地价广置地皮,建造房屋。
1852年,金能亨任美国驻上海代理领事,于3月16日公告美国公民,宣布美国已在上海取得直接租地权。
1848年1月,法国领事敏体尼到达上海后,鉴于英、美之间发生“专管”争端,便在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的地段内租到了房屋,设立领事馆。
敏体尼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向上海道台麟桂明确提出要“沿洋泾浜地区,它和英租界正好隔河相望”,“是唯一能适合我国(法国)侨民居住之地”。
1849年4月6日,中法双方签字换文,麟桂正式发出告示,引用《黄埔条约》第22款规定,宣布“中法双方”勘定上海北门外一处地段,允准法人租地,全面积约为986亩,是为法租界。
1853年9月,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
到了1854年(咸丰四年),外国商人感到《上海租地章程》的内容已不能适应其需要,要求修改。
7月8日,英国领事阿礼国、美国领事马辉、法国领事爱棠正式宣布经三国公使共同签署的新土地章程,即《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一般称作第二次《土地章程》。
这个章程完全由英法美三国公使草拟,在外国“租地人会”上通过,并在租界内实施以后,才移文通知上海道,根本没有与清政府商议。
《章程》共14款,外加《上海华民住居租界内条例》、《发租洋泾浜地基条款》两个附件。
主要内容有:1.取消1845年章程中由英国一国独占居留地的条文。
2.改变租地办法。
仍由外国侨民直接向中国业主租地,但取消第一次章程关于各国商人租地须先得到英国领事许可的规定,改为由租地人向其本国领事呈报并转道台查核;取消押手,由租地人将租价付与中国业主。
3.默认“华洋杂居”。
中国人可进入租界租地建屋,但须得外国领事“允准”。
4.租界可征收地税或码头税,等等。
这个租地章程颁布后,租界内成立了工部局。
工部局组织巡捕,并以巡捕捐的名义向中国人抽税,还擅自审理中国人的民刑案件。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d1ca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a.png)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
摘要:
一、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背景和意义
二、章程的主要内容
三、章程的影响和后果
正文: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与英、法、美三国签订的一项重要条约。
这个章程的签订,不仅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而且也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了解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背景和意义。
19 世纪末,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美三国于1901 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在中国的8 个通商口岸设立租界。
而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就是这8 个租界中的一个。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章程的主要内容。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共分为10 章,主要内容包括:租界的范围、管理制度、税收政策、华人居住规定等。
其中,租界的范围主要包括上海的外滩和杨树浦地区;管理制度规定租界由各国驻上海的领事馆共同管理;税收政策规定租界内的税收归各国所有;华人居住规定则规定租界内华人的居住、活动受到限制。
最后,我们来谈谈章程的影响和后果。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同时,租界的
设立也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租界内,列强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权力,使租界成为列强在中国的“国中之国”。
而租界内的华人,则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生活处境艰难。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c3b2f2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8.png)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
摘要:
一、上海英法美租地背景
二、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概述
三、上海英法美租地对我国的影响
四、结论
正文:
一、上海英法美租地背景
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需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其中包括上海。
此后,上海逐渐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二、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概述
1854 年,英、法、美三国驻上海领事与上海道台签订《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规定了三国租界的范围、管理方式及各国在租界的权利与义务。
租界内的司法、行政、税收等权力由各国领事行使,租界内的居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
这一章程为上海租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上海英法美租地对我国的影响
上海英法美租地的出现,使我国失去了对上海部分地区的管辖权,严重损害了国家的主权。
同时,租界内的列强享有治外法权,导致租界成为犯罪活动的避风港。
此外,租界的存在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使上海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窗口。
四、结论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签订,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一个缩影。
虽然租界的存在对我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cafbb8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a.png)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实用版)目录一、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背景二、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内容三、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影响正文一、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背景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是指 1845 年 11 月 29 日,清朝政府与英国、法国、美国三国签订的一项关于上海租界的协议。
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上海英法美租界的正式确立。
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二、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内容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共十二款,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英、法、美三国在上海设立租界,租界范围为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东临黄浦江,西至张杨路。
2.规定租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司法权归各国驻上海领事馆,中国政府无权干涉。
3.允许各国在租界内自由贸易,免征关税。
4.规定租界内的土地可以永久租用,租金由各国与清政府另行商定。
5.规定中国政府对租界内的外国人犯罪行为,须交由各国领事馆处理,不能直接拘捕、审判。
6.规定租界内的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即对本国人在租界内的犯罪行为,由本国领事裁决。
7.规定租界内的宗教自由,各国传教士可在租界内自由传教。
三、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影响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的签订,使上海租界成为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之一,严重削弱了中国的主权。
同时,租界也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的基地,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落后。
然而,另一方面,上海租界的设立也促进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租界内实行西方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和先进技术,使得上海在近代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订立双方:清政府、英法美领事
1854年7月5日
一、新章所指界限后附地图,即系道光二十六年八月初五日巴领事与宫道台所判,并于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二日经阿领事与麟道台,复又按二十九年三月十七日敏领事与麟道台勘定法兰西地界,出示内指,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朱家桥,东至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等处,曾经法兰西钦差大臣会同广东制台徐,均行允准。
界内军工厂、新开邑、厉坛三处,并英国领事衙门,均属官地,不在章程之内,嗣后美国与法兰西所用官地,亦一律办理,惟照例给付钱粮。
二、界内租地。
凡欲向华人买房、租地,须将该地绘图,注明四址亩数,禀报该国领事官,设无该国领事官,即托别国领事官,即查有无别人先议,以及别故,并照会三国领事官查问,如有人先议,即立期定租,倘过期不租,凭后议人租用。
三、定租。
查明无先议之碍,即议定价值,写契二纸,绘图,呈报领事官,转移道台查核,如无妨碍,即钤印送还,归价收用。
至址内迁移坟冢,中国例不入契,另行议办。
四、立契付价后,仍照旧用道台全衔,填契三纸钤印,并由道台照会三国领事官,以便存案填图备查。
五、留地充公。
凡道路、马前头已充作公用者,今仍作公用。
嗣后凡租地基,须仿照一律留出公地,其钱粮归伊完纳,惟不准收回,亦不得恃为该地之主。
至道路复行开展,由众公举之人,每年初间察看形势,随时酌定设造。
六、立界。
石租定地基,竖一石碣,上刻号数后,由领事官委员带同地保、业户、租主,亲至该地,眼同看明四址,竖立界石,以免侵越,并杜将来争论。
七、纳租。
每亩年租一千五百文,每年于十二月中预付该业户,以备完粮。
先十日,由道台行文三国领事官,饬令该租主将租价交付银号,领取收单三张。
倘过期不交,则领事官追缴。
八、转租。
租地皆注册为凭。
凡转租,限三日内报明添注,如过期未注,即不为过契矣。
其洋房左近,不准华人起造房屋、草棚,恐遭祝融之患,不遵者即由道台究办。
大美国衙署之北至吴淞江一带,未奉领事官二位允准,不许开设公店,违者按后开惩罚。
九、禁止华人用篷、寮、竹、木及一切易燃之物起造房屋,并不许存储硝磺、火药、私货、易于著火之物,及多存火酒,违者初次罚银二十五元,如不改移,按每日加罚二十五元,再犯随事加倍。
如运硝磺、火药等物来沪,必需由官酌定,在何处储存,应隔远他人房屋,免致贻害。
起造房屋。
札立木架及砖瓦、木料货物,皆不得阻碍道路,并不准房檐过伸各项,妨碍行人。
如犯以上各条,饬知后不改,每日罚银五元。
禁止堆积秽物,任沟洫满流,放枪炮,放辔骑马赶车,并往来遛马,肆意喧嚷、滋闹,一切惹厌之事,违者每次罚银十元。
所有罚项,该领事官追缴,其无领事官者,即著华官著追。
十、起造、修整道路、码头、沟渠、桥梁,随时扫洗净洁,并点路灯,设派更夫各费,每年初间,三国领事官传集各租主会商,或按地输税,或由码头纳饷,选派三名或多名经收,即用为以上各项支销。
不肯纳
税者,即禀明领事饬追。
倘该人无领事官,即由三国领事官转移道台追缴,给经收入具领。
其进出银项,随时登簿,每年一次,与各租主阅准,凡有田地之事。
领事官于先十天将缘由预行传知各租主届期会商,但须租主五人签名,如能传集,视众论如何,仍须三国领事官允准,方可办理。
十一、外国人及华民坟墓界内分开地段,为外国人坟茔。
租地内如有华民坟墓,未经该民依允,则不能迁移,可以按时前来祭扫,但嗣后界内不准再停棺材。
十二、卖酒及开设酒馆界内无论中外之人,未经领事官给牌,不准卖酒,并开公店;请牌开设者,应具保店内不滋事端,如系华人,须再由道台给发牌照。
十三、违犯以上各条章程,领事官即传案查讯,严行罚办,倘该人无领事官,即移请道台代为罚办。
十四、此章后有改易之处,则须三国领事官会同道台商酌,详明三国钦差及两广总督允准,方可改办也。
附一
上海华民住居租界内条例
照得华民若未领地方官盖印凭据,并经有和约之三国领事官允准,则不得在界内赁房、租地基、建造宅舍居住,今将如何办理条例,开列于左:
凡华民在界内租地、赁房,如该房地系外国人之业,则由该业户禀明领事官;系华民之业,则由该业户禀明地方官,将租户姓名、年、籍,作何生理、欲造何等房屋、作何应用、共住几人,是何姓名,均皆注明,绘图呈验。
如地方官及领事官查视其人无碍,准其居住,该租户即出具甘结,将同居各人姓名、年、籍填写木牌,悬挂门内,随时禀报地方官查核,遵照新定章程,并按例纳税。
倘若漏报,初次罚银五十元,后再漏报,将凭据追缴,不准居住。
该租户若系殷实正派之人,即自行具结,否则别请殷实之人二名,代具保结。
附二
发租洋泾浜地基条款
一、按后所绘地图,分为二十一段,由中、外官宪会同分判。
二、各段内地基,其未先经按例注册租定者,则发租之时,出价高者得租。
三、发租之时,如已得租,当即按每百先交二十为定,限十天全数交至银行,倘若逾期,则定银不还。
四、地内房屋,不在发租之内,限一月内,著原业拆移,如逾限不拆,其房屋即归租主。
五、地段皆同界内别处租地,遵照章程各款,并按图留出公路。
六、地段内如有已经定租注册者,发租之时,须亲身或者人在场声明,若无人在场之地,即行别租,发租之时,如无别人争租,须该人声明依官所定之数,如不肯依定数给价,即将其地撤回,如有人争租,则归出价最高之人,该人倘不声明,亦必勒出其价,待其说明,则伊作为租主。
七、如有人争论,则经租之人作主,从新另行发租。
八、价银皆须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