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租界对中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

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

对租界的评价

(1)租界是“国中之国”,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2)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促进了中西方交流,推动了近代中国市政建设和城市建设。

(3)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

租界的影响(双重影响)

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1)租界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中国政府只

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这是对中国领土、司法、行政、

贸易、关税等主权的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商品输出,

并镇压革命力量和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利于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

其中包括一些恶性昭著的违法分子,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2)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成为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一定程度上给

上海和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政治上为部分革命者提供政治庇护,经济上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近代民主科学、宗教信仰自由等观念,推动中国

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促使上海等城市市政管理和建设现代化,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等,总之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刺激了

中国的觉醒,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对“中体西用”的评价(特点和影响)

(1)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思潮,是为了解决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给清政府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2)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此口号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军事、经济、教育等);

(3)但是“中体西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仅提倡在器物层面零星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不改变中国封建体制,并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

中西文化论战——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而产生的不同治国救世主张的碰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西学东渐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西学东渐所造成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变化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百家争鸣可以与之媲美。

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界万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改变,开始接受议会制、民主制、新的国家概念、社会主义思想等新理念,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强烈冲击和批判,开始向近代思想文化转型

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西学东渐使得传统四民社会中最顶层的士阶层,失去了其学而优则仕的管道,其所掌握的传统知识的作用也下降,因此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四民社会秩序的瓦解,新的科学、管理、金融等技术的传入及应用,更是逐渐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商业交易等基本经济事务;

在日常生活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电影、广播等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此外,新的思想改变了许多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

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破产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主张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结果都失败了

(3)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特点: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两汉经学

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影响:①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②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孔子仁的思想,是建立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基础上的,代表贵族阶级利益,包含了对人民的同情,但不适用于分裂时期。

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则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上的;董仲舒将孔子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使其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封建大一统时期)。所以说经董仲舒改变以后的儒家思想是一种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通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天授等等思想说服了汉武帝,将其思想应用于政治。其具体的施政纲领便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