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租界对中国的影响
论西学东渐和启示
论西学东渐和启示摘要: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经历了三个阶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学的引入既冲击了传统学术,也冲击了封建的教育体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拯救中华的时代巨流,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中国的改革运动、革命运动;其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启示。
关键词:西学东渐,社会影响,深刻启示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使中国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西学东渐的第二阶段,在更高的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启了引进西学的大门;西学东渐第三阶段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其最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西学东渐的过程其实就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独立自强的现代社会的过程。
西学东渐,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被动到较为主动的过程。
一、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为西学东渐的第一阶段。
1840—1860年的20年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时期。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西方列强的势力开始侵入中国。
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使传教士较早地进入中国,传教士是此时西学东传的主要媒介,西方宗教学说也就成为此时西学东传的一个主要内容。
据统计,《耶稣教略》、《圣书问题》、《圣经类书》、《圣会准绳》等宗教书籍的译介,约占此时引进西书的75%。
在通商口岸教堂林立,《新、旧约全书》更是被传教士广泛传播,随处可见。
宗教是帝国主义征服“异教”中国的一种文化手段,是为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服务的。
但带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入,对于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世俗君权的盲目崇拜动摇了,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巩固渐统治所极力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受到了冲击。
一些知识分子以此为契机,宣泄对封建统治秩序的不满,举起了反清的大旗。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直接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世界地理知识、域外文明知识以及诸多西洋器物,对于中国知识界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变化,这种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百家争鸣可以与之媲美。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政治、教育、经济、社会、自然界万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
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这一历史过程被称为“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得近代中国逐渐从单一文化逐渐向多元文化迈进,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思想观念文化影响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伴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西方文明的流入,中国传统文化也在接受着挑战和考验。
西学和中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文化差异,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天不变、道也不变”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一些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民主和科学开始成为近代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
西学东渐的几次比较大的历史时期可以概括为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
因此也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进程。
“西学东渐”首先是以鸦片战争拉开帷幕的。
清政府末期一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士大夫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仅仅表现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办各类工厂,加紧军事建设,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但随着这些西方式物质文明的传入,西方文明的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渐染也悄然开始。
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新的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主张通过在中国实现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来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使得一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卷入到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旋涡中,人们追求的社会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一、早期西学东渐1、概念:“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2、两次转型: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3、西学东渐的方式:传教授徒,翻译图书,编辑出版报刊、杂志,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4、西学东渐的阶段:①“明末、清初”背景: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②“晚清、民初”背景: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二、早期西学东渐1、重要史实:①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②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系统介绍西方算术的笔算法)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④徐光启、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书》,其影响至于清代。
⑤此外传入《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⑥西方的美术、音乐、建筑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2、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用)①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将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②中国人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③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3、早期西学东渐中断的原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绝中西往来;传教士的活动破坏中国主权和利益;两种文化理念的差异4、中国古代的社会转型第一次: 春秋战国,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急剧变革。
历经500年的逐渐积累,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5、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①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②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③思想:思想变革由浅入深,逐次递进;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④教育文化的发展——新式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变化;⑤科技引进与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改变;⑥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三、近代西学东渐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①概念:“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昙花一现”——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四百多年前,明末清初之际,欧洲耶稣会士的足迹开始踏入中国的土地。
这些来自遥远欧洲传教士们,顶着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给传统教会带来的巨大压力,踏着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带着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到了这个令他们好奇憧憬的、神秘而文明的古老东方国度。
他们持着十字架传教,却没有像他们的同伴在东南亚国家一般在另一只手中握上宝剑。
他们以另一种和平的方式,开始了一场的文明之间的空前对话。
之所以称之为“空前”,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虽然可以追溯久远,但在16世纪中叶之前,这种交流始终处于较低的层次之上。
它基本停留在人们能够感知的物质层面之上,即使是宗教文化层面的传播——如唐时的景教与元时也里可温教的流传,也一直处于“倏兴亡乎,戛然而止的偶然的不连贯的状态”[1],最后也终随着朝代的沿革变迁而烟消云散无处寻觅。
而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则是对过去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就地域的活动范围,来华传教士的人数极其科学文化素养,还是交流所达到的深度而言,都达到了前所未及的水平。
可以说,在这些传教士的引领之下,西方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以一个加速度进入中国”[2]。
这一场文明对话的结果如何,历来史学界众说纷纭。
就我认为,这一次的西学东渐,层次深,范围广,规模宏大却影响甚微。
这场文明对话,仅仅盛于明末清初之际几十年,而在清王朝之后漫长的历史中,却几乎杳无音迹。
因它只是昙花一现,所以过于夸大它的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都有失偏颇。
它确实对于中国文化的更新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明清之际陈腐的社会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却没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
这些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传入中国的思想文化,也终究没能帮助中国人走出中世纪。
它的声音,也直到晚清的枪声炮雨里,才被重新唱响。
西学东渐实质上是一场文化传播,这场传播是以传教士为引导的,以中国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为主力的。
由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最初目的,是在中国传播天主教。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例8】(2008年山东烟台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 ⑴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 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 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 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 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 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请回答: 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 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 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 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的文明成果? ⑵中国近代化变革: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 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 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 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 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知识扩展:
3、西学东渐的阶段: 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民 初”两个时期。
两者的背景不同: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传教活 动逐渐进行的; 后者则是在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后, 伴随着军事、经济和文化渗透而逐步展开的。
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
关 键词 西 学东 渐 中 图分 类 号 : K2 5 影 响 思考 西学东渐的概述 明清 以来 , 西 学 东渐 主要 经 历 三 次 高 潮 : 第一, 明 末清 初 , 西 学 东 渐 主 要 限 于 中 国 封 建 统 治 者 和 部 分 学 者 中 间 。第 二 , 清末 到 2 O 世纪 2 0年 代 之 前 ,随 着 幼 童 留 学 生 的派 遣 和 国 内 教育的“ 西化” 风潮, 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由器物和制度层面 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 。 第三 , 1 9 7 8 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 , 中国 实 现现 代 化 , 全方位与世界接轨。 我们所谈的西学东渐 , 指 明清 以来, 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 国 的仁 人 志 士作 为传 播 者 下 ,学 习 西 方 先进 文 明 的过 程 。 正 如徐 衍 论 述 的“ 文 化传 播 模 式 是 先 物 质 形态 的文 化 , 再 制 度形 态 的文 化 , 最 后 才 是 观 念 形态 的文 化 ” 。中 国人 的西 学 东 渐早 期由个别、 零散的学 习到后来逐渐系统化的从器用物质、 技术、 科 学再到制度、 最后人文思想。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 在爱国 主义思想的驱动下 , 那 时的国人认为“ 要救国, 只有维新, 只有
一
的三部著作为例,1 9世纪 7 0 年代 出版的《 救时揭要》 进行 中 西 比较 的文 章 有 8篇 , 占全 书篇 数 的 3 2 %, 比较 的 范围 有 7 个方面; 8 O年 代 出版 的 《 易 言》 进 行 中 西 比较 的 文章 有 3 O篇 , 占总 篇 数 的 8 3 . 3 %, 比较 的范 围有 3 0个 方 面; 9 0 年 代 出版 的 《 盛世 危言 》进 行 中 西 比较 的文 章 有 1 0 6篇 , 占总 篇数 的 9 3 . 8 %,比较的范围多达 7 3 个方面 , 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外交 、 习俗 、 法律、 思想、 学 术 等 各个 领 域 。这 为 中 国历 次寻 求 救 国 提 供 了 思想 基 础 。 最后, 西学东渐 是在特殊 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必然存在 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比如 , 西学东渐的过程有意无意中摧毁 了 古 代 社会 优 良传 统 , 而 又 未树 立 新 的、 系 统 的资产 阶级 文化 , 使 中国文化在这种“ 西方化” 思潮的冲击下, 导致人们深刻的“ 认 同危 机 ” 。 西 学东 渐 在 历 史 的层 面 逐渐 畸 变 为一 种 文化对 另 一 种 文 化 的缴 械 投 降 。 原因: “ 选 择 的失 范 , 意 味着 价值 的 迷失 和 价值坐标的消解。选择 的危机, 说到底就是价值的危机、 人 的 文 化 存 在本 身 的危 机 ” 。同 时 , 也 有 对立 的观 点 比如 , 张志 扬 先生所警示的: “ 近代 以来, 中国在西方面前的衰败, 使我们被 西方的强盛所震慑, 开始信奉西方 的 斗争哲学’ 与 强权哲学’ , 于是将我们 自身天道所含有的 主从双修的中庸德性’ 当作软 弱丢弃了, 完全 走 上 ‘ 知其 白而 不 守其 黑 ’ 的独 大 之 路 。 或许 我 们能够强大了, 但这是西方式 的强大, 其结果必将与西方与美 国争 一 日之 短 长 , 或‘ 你死我活 ’ , 或‘ 同归 于尽 ” ’ 。 3 西 学东 渐 启 示 首先, 学 习 中的 “ 急功 近 利 ” 思想 是 造 成 西学 东渐 大 打 折 扣 的重要原因。 从开始学 习起 , 中国人的标准就是实用、 急用, 所 以, 在学 习过程中效果不够理想 。一腔热情换来两行清泪, 痛定思痛后, 却仍不忘以“ 实用” 为第一标准。 其次,学 习中盲 目否定和照搬现象也使中国的西学东渐 走 了许多弯路。如 果学 习时 ,能把不 同国家的文化放在一起 比较、 鉴定 , 吸取 同时又取舍有度 , 尤其是要避免片面化 , 化西 为 中用 、 化洋为我用 , 才 能 构建 起 民族 的 、 现 代 的 中华 民族 新 文化。与国情 的实 际相结合 , 既不盲 目也不超前, 才能对 国家
评价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现象
评价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现象摘要:I.引言- 介绍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现象- 阐述本文的目的和结构II.西学东渐的背景和原因- 明朝末年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教士的作用III.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 天文学- 数学- 地理学- 物理学- 生物学IV.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 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V.西学东渐的局限性和问题- 传播过程中的困难和误解- 欧洲中心主义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制约VI.结论- 总结西学东渐的意义和影响- 展望未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景正文:明朝末年,随着欧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教士的活动,西学东渐现象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现象进行评价,分析其背景和原因,探讨其主要内容和影响,以及其局限性和问题。
首先,明朝末年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西学东渐提供了土壤。
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与此同时,欧洲的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传教士们将先进的科学知识带到了中国。
这些知识的传入,为中国的知识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使得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开始关注和接受西方的科学技术。
其次,西学东渐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
这些知识的传入,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在明朝末年,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西学的传入为中国的知识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例如,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地理学知识,使得中国的士大夫们第一次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不是此前所认为的平面。
这种新的认识,对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例如,徐光启等士大夫引进的西方农业技术,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
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作者:张丽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7期摘要西学东渐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人在西学东渐的探索中经历了曲折发展,曾经一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西化的过程。
所以在研究西学东渐的影响方面也曾经侧重于西学东渐的正面影响,而忽视了这种盲从带来的消极后果。
本文在探讨西学东渐的影响时,希望通过相关的资料收集,全面地看待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今天中西文化交流的启示。
关键词西学东渐影响思考启示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1西学东渐的概述明清以来,西学东渐主要经历三次高潮:第一,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主要限于中国封建统治者和部分学者中间。
第二,清末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随着幼童留学生的派遣和国内教育的“西化”风潮,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
第三,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现现代化,全方位与世界接轨。
我们所谈的西学东渐,指明清以来,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仁人志士作为传播者下,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过程。
正如徐衍论述的“文化传播模式是先物质形态的文化,再制度形态的文化,最后才是观念形态的文化”。
中国人的西学东渐早期由个别、零散的学习到后来逐渐系统化的从器用物质、技术、科学再到制度、最后人文思想。
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驱动下,那时的国人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只有学外国”。
2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首先,近代的仁人志士对国情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中国人的视野没有停在被动挨打的范围,而是积极地反思原因。
例如,王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擅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
其他则彼之所考察,为我之所未知;彼之所讲求,为我之所不及。
晚清西学东渐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意义
晚清西学东渐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晚清时期中国法治的困境三、西学东渐的背景及其对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四、西学东渐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具体贡献1.法律观念的更新2.法律制度的改革3.法律人才培养五、西学东渐对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局限性六、总结正文:【引言】自19世纪末,西方文化在我国大规模传播,这一时期被称为“西学东渐”。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西方的法律制度和文化也逐渐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法治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学东渐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晚清时期中国法治的困境】晚清时期,我国法治处于混乱状态。
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法律体系陈旧、法律观念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国内政治动荡、战乱频仍,使得法治建设严重滞后。
在这个困境中,西学东渐为我国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西学东渐的背景及其对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影响】西学东渐的背景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得西方国家的法治制度和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研究西方的法律制度,进而推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西学东渐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具体贡献】西学东渐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法律观念的更新:西方的法律观念传入我国,使得我国的法律观念得到更新和完善。
例如,西方的自然法观念、人权观念等,为我国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法律制度的改革: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了法律制度的改革。
例如,清末的法制改革,参照了西方的法律体系,制定了一系列近代化的法律规范。
3.法律人才培养:西学东渐促使我国开始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
许多知识分子赴欧美留学,学习西方的法律知识,回国后成为推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西学东渐对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局限性】尽管西学东渐对我国法治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西方的法律制度并非完全适用于我国,盲目照搬会导致“水土不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ppt
• 材料: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 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 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 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 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 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 相互的启蒙”。
• 途径: 前者伴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 传教活动逐渐进行的;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 ·传输程度:由浅入深、逐次递进,节节嬗 变;
• ·传输内容:器物-制度-文化心理 • ·对西学态度:被动接受——主动效法——
自主选择 • ·传输方式:多样化——传教士的活动、办
学兴教,翻译西书,编辑出版报刊和杂志,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驻外使臣
西学东渐的影响:源源而入,节节嬗变
•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 西学东渐也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沿着由传 统而现代的历史轨迹节节嬗变。
•
• 总之,近代西方文化虽曾和殖 民主义的剑与火同时输入,但在客 观上却又加速了中国旧文化的解体, 给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立,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成为中国人民迈向胜利的 历史阶梯。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司法 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 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亡命。 回答: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⑴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⑵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西学东渐浪潮及其影响
西学东渐浪潮及其影响一、中国古代的东学西渐“东学西渐”是一个相对于“西学东渐”的反过程,是指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近几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逐渐增强,“东学西渐”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东学西渐”经历了三个高潮时期:1.秦汉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也是“东学西渐”的第一个高潮期。
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汉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经过发展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光辉的顶点。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商品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
随着漫长商道的开通,中国文化大量传入西方。
2.隋唐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二个鼎盛时期,也是“东学西渐”的第二个高潮期。
唐代,中国至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畅通无阻,中国商品远销西方,中外使者频繁互访,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文化不仅经西域传至阿拉伯与欧洲诸国,而且影响至深至远。
3.宋明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有了极大发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
宋代广泛运用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连同汉代的造纸术,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
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二、西学东渐的两次高潮1.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6世纪中叶,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
(1)内容:传播基督教神学;传播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传播基督教是其目的,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是其手段。
(2)作用:①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使中国人了解了西方的宗教、科技和人文,在中西方交往史上有积极意义;②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一些开明之士看到了中西方的差距,促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状进行反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末清初知识界的思想和学风变革。
清朝的西学东渐运动
清朝的西学东渐运动可以说是清朝后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影响远远超出当时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西学东渐是指中国学者和政府积极接触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其知识与技术,争取取长补短,以期改善中国的现状,这一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清朝太平天国后王朝重新上台,内忧外患,需要强大的国力来维护国家安定、国土完整和社会发展。
此时,西方列强的强大使清王朝领导层意识到了对于西方科技和文化的学习,开始了西方文化和科技传入的趋势。
这些西方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对清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翻译馆,为了传授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识,派遣大量的学生到国外留学。
这些留学生在归国后,开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和著名学者“洋务运动”是清朝学者借鉴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以推动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产物。
其中教育改革、军事强化、交通运输、洋务工艺和工业等领域是“洋务运动”主要推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中涌现了很多出色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袁崇焕和李鸿章在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兴修邮船、修筑铁路、规划新城、开办洋务学堂等,他们的工作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得以从理论走向实践。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装备富有先进技术的铁甲舰和巨型军舰,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地位。
三、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传入对清朝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清朝在工业,教育改革和国际关系等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工业方面,“洋务运动”让清朝获得了实际的工业化基础,包括成立了矿山公司、机器制造厂和煤矿公司等。
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使得清朝学者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科学技术,提高了中国在文化和学术方面的实力。
清政府还派遣大量的学生到国外留学,他们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引领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激发了中国的主体性。
国际关系方面,对于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运动,各个列强态度不同。
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西学东渐是指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自明朝末年至清朝中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国的科学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学东渐不仅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为中国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一、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学东渐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数学、天文学、医学、机械制造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学习并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学东渐不仅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还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的学者们开始关注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的思想、哲学、艺术等。
这种交流与融合为中国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西学东渐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等。
他们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也为世界科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促进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开始发生变化。
学校开始设立自然科学课程,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这些人才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为中国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还体现在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
总之,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促进了中国科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还体现在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影响摘要:纵观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它的成就是巨大的。
从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历史,可以感受到一股“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的一条主线,其历史进程、特征及其影响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认真总结这段历史,对于在中外交流中认识和把握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西学东渐;教育思潮;文化层面;制度层面;空一行正文:中国近代历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的这段历史。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错综复杂,国际间是殖民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内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从文化冲突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可以感受到一股“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认真总结这段历史,对于在中外交流中认识和把握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世界历史发展到近代,西学与中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文化势差,表现为:中学仍植基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西学已植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中学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西学已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阶段;中学仍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西学已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中学的承继仍以传统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为中间,西学的传播则以新式学校教育为桥梁。
因此,这时“西学东渐”的客观态势已经形成。
1840年,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东方的侵略,西学开始向长期与世隔绝的古老中国发起了冲击,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以鸦片战争为始点正式拉开帷幕。
这段历史的进程:先是一部分开明管理和士大夫抱着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目的,这时“西学东渐”的规模和影响主要限于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领域,其层次仅在文化的表层——物质层面。
接着,民主主义维新派和革命派便先后登上近代中国历史的舞台,主张通过在中国实现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
由西学东渐来简述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由西学东渐来简述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在很久之后才进入了中国人民的视野,在唐宋时期,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那个时候,西方对于我们而言就像外邦的蛮夷之地,是一群心智初开的未开化的野蛮人。
而在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即我们所熟知的西学东渐事件。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西学东渐,标志着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渗透与侵入,同样也标志着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对我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一次解放。
西学东渐在广义上被认为起源于明朝,存在于明朝中后期,那一段时间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与文化的解放,资本主义萌芽阶段,那段时期真正的实现了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古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典籍《天工开物》便是诞生于那个时期,在那时,西学东渐使我国的自然科学与经济文化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到了清朝,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存在,很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无法到达国内,我国的自然生产力开始变得落后了起来,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爱国志士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方针,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在此时,魏源编著出了著名的《海国图志》,代表着我国对于外来新技术的初步认可。
甲午战争以后,我国掀起了维新运动的浪潮,以梁启超,谭嗣同等为首的维新派,,他们不仅要求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他们更想向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来挽救这个腐朽的旧中国,在此时的西方文化,给我国后来的民主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民国时期,许多人开始翻译西方及日本的文化与科学典籍,大量的中国留学生走到外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知识,掌握科学,此时,知识分子们出于对当时政府与知识的不满,提出了全盘西化的理论,不得不承认,西方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也有许多不值得我们学习甚至是应该遭受到摈弃的,但在五四运动时期,全盘西化的呼声到达顶峰,给我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的积极在于,人们能够用更加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西方的先进事物,而不是畏畏缩缩不敢前进,可他的消极则在于全面否定传统的儒家文化,导致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未能保留,给儒家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西学东渐内容和影响
西学东渐的影响领域哲学中国传统思想中一无西方严格定义的哲学的概念,而哲学的根底逻辑学也仅存在于少数如名家等古代思想中。
明末清初西方哲学开场传入,最由葡萄牙传教士高因勃耳,撰写大量对亚里斯多德哲学的相关介绍,容包括知识论、理则学、形上学等方面。
此外中古神哲学家阿奎那的著作,也在清初节译至中国。
但西方哲学真正大量输入中国则要到晚清时期,早期尚未用哲学一词,到20世纪初,此名词由日本传来被广为使用,标示哲学从儒学、经学等学科分出来探讨。
当时的各期刊中有大量对古希腊哲学、及西方近代抛学的介绍。
许多新观念如物质、精神、唯心论、唯物论等重要哲学概念也被引入中国,进化观念的传入更是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在逻辑学方面,最早的著作为1895年广学会出版的"辨学启蒙",但其后严复翻译的"穆勒名学"影响更大,对于西方的演绎及归纳逻辑都有介绍传入。
在伦理学方面,在20世纪初大量由日文翻译相关著作。
这些对于近代知諩分子们强调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有所影响。
其中梁启超、蔡元培对于中国近代伦理学影响最大。
数学中国传统所重视的数学大多用于天文历法方面,明末利玛窦所译天文书籍"乾坤体义"下卷的容即多为算术。
最早专门的西方数学著作的翻译,为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几何、测量方面的书籍尚有"测量全义"、"测量法义"等。
割圆数的传入方面,有明末的"割圜八线表"及"大测";在西方算术的传入方面,最早有利玛窦及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
对数的传入,在顺治年间的穆尼格讲授。
康熙时期官方编订的"数理精蕴"为集明末清初西方数学传入的大成。
19世纪中叶以后,介译西方数学的重要人物为数学家善兰,他与英国人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合译了包括"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术""代微积拾级"等著作,为符号代数及微积分首次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西学是一种新颖的不同于 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文化, 最直接的表现为西方的自然 科学和人文科学。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自然 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
1840 以后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社会领域
近代西学东渐一览表
---
---
时期 事件
代表人物及主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4)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请对这场革命作一简要评价。
(5)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1)-(4)的内容中应该加入一 项重要的史实。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为什么?
(6)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结合时代背景,以“社会转型”为主题叙 述近代思想潮流的演进过程。
趋势
西方军事、科技 西方军事、 科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被器 动物 接
语言、自然科学
受制
---
度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主
进化论
动思 效想
废科举、办新学堂 法 文
---
鼓励实业、编新军 主 化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动
权力分散制衡
选
民主科学
择
马克思主义
中国现代化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岸) 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 而在不能自强。”
民族资本 主义诞生
进化论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共和思潮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 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 内在……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 陈出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
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
对租界的评价
(1)租界是“国中之国”,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2)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促进了中西方交流,推动了近代中国市政建设和城市建设。
(3)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
租界的影响(双重影响)
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1)租界建立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中国政府只
能虚拥土地主权之名,租界成为“国中之国”,这是对中国领土、司法、行政、
贸易、关税等主权的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商品输出,
并镇压革命力量和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利于
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冒险家”来到上海淘金,
其中包括一些恶性昭著的违法分子,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2)租界的辟设客观上成为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窗口”,一定程度上给
上海和近代中国带来新气象:政治上为部分革命者提供政治庇护,经济上促进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传播近代民主科学、宗教信仰自由等观念,推动中国
近代教育的发展,社会生活上促使上海等城市市政管理和建设现代化,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等,总之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刺激了
中国的觉醒,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
对“中体西用”的评价(特点和影响)
(1)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思潮,是为了解决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给清政府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而产生的;
(2)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此口号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第一步(军事、经济、教育等);
(3)但是“中体西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仅提倡在器物层面零星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不改变中国封建体制,并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
中西文化论战——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而产生的不同治国救世主张的碰撞。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西学东渐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西学东渐所造成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变化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百家争鸣可以与之媲美。
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界万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改变,开始接受议会制、民主制、新的国家概念、社会主义思想等新理念,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强烈冲击和批判,开始向近代思想文化转型
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西学东渐使得传统四民社会中最顶层的士阶层,失去了其学而优则仕的管道,其所掌握的传统知识的作用也下降,因此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四民社会秩序的瓦解,新的科学、管理、金融等技术的传入及应用,更是逐渐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商业交易等基本经济事务;
在日常生活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电影、广播等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此外,新的思想改变了许多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
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破产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主张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结果都失败了
(3)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特点:1)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2)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两汉经学
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影响:①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意识形态。
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②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孔子仁的思想,是建立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基础上的,代表贵族阶级利益,包含了对人民的同情,但不适用于分裂时期。
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则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上的;董仲舒将孔子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使其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封建大一统时期)。
所以说经董仲舒改变以后的儒家思想是一种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大一统思想。
董仲舒通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天授等等思想说服了汉武帝,将其思想应用于政治。
其具体的施政纲领便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