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三种模式应用专家巡回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 与教学设计
2006年10月
提 要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教学设计概述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教与学的心理学、传播学、教
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 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 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既具有 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设计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过程 1)学习环境分析 (物环境和人环境)
2)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
3)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编写测验项目 5)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学 习策略等)
6)教学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教学设计模式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
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
工具。
二、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1)分析教学目标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初始知识技能分析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态度情感分析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4)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形成性评价设计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
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课程整合就是使分化和孤立了的教育系统中各个部分 形成有机整体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实践过程,其内涵 可以理解为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文 化价值整合为核心,以真实、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 目标,在时空结构上对已有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构性 的一体化整合,形成暂时相对完善的整合课程的过程。 在当前倡导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阶段,其一种 外向化方面表现为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基 本手段和基本信息环境并植入信息文化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从时代的视野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 就是在现今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 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 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 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 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 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 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
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这些操作是 必要的、最基本的。)
一、教学设计概述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学习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 2)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传播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选择教学媒体技
术
传播理论研究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媒体: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主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意义学习对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核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个人基本生存的保证,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 保证。对国家而言,信息素养是衡量国民综合素质 的重要指标,是构成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保证。 于是,信息素养和以读写算为基础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样,被列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并逐渐加入从小 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成为评价人才 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 骤 1)教学目标分析
2)情境创设
3)信息资源的设计
4)自主学习设计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7)强化练习设计
二、教学设计模式
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 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得学生 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一、教学设计概述
4、教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有利于教师的培养,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设计模式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特点:以教师为主,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
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
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教师:主动的施教者 学生: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 教材:灌输的内容 教学媒体:灌输的方法和手段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其组织者、 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 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 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 进者
信息素养
有人将信息素养描述为8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 2)获取信息; 3)处理信息; 4)生成信息; 5)创造信息;
6)发挥信息的效益;
7)信息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作; 8)信息免疫。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培养:
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 重建构)
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传播过程的基本元素有: 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播者。 4)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一、教学设计概述
3、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进行任务分析 教学系统环境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者的分析 2)制定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策略 4)进行教学评价 制定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计划 指导或实施形成性评价工作 能根据评价反馈信息,提出修改训练方案的具体 意见 。
现代教育技术 与教学设计
2006年10月
提 要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教学设计概述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教与学的心理学、传播学、教
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 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 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既具有 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设计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过程 1)学习环境分析 (物环境和人环境)
2)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
3)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编写测验项目 5)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学 习策略等)
6)教学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教学设计模式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
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
工具。
二、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1)分析教学目标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初始知识技能分析
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态度情感分析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4)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形成性评价设计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
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课程整合就是使分化和孤立了的教育系统中各个部分 形成有机整体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实践过程,其内涵 可以理解为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文 化价值整合为核心,以真实、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 目标,在时空结构上对已有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构性 的一体化整合,形成暂时相对完善的整合课程的过程。 在当前倡导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阶段,其一种 外向化方面表现为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基 本手段和基本信息环境并植入信息文化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从时代的视野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 就是在现今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 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 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 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 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 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 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
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这些操作是 必要的、最基本的。)
一、教学设计概述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学习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 2)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传播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选择教学媒体技
术
传播理论研究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媒体: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主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意义学习对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核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个人基本生存的保证,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 保证。对国家而言,信息素养是衡量国民综合素质 的重要指标,是构成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保证。 于是,信息素养和以读写算为基础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样,被列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并逐渐加入从小 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中,成为评价人才 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教学设计模式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 骤 1)教学目标分析
2)情境创设
3)信息资源的设计
4)自主学习设计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7)强化练习设计
二、教学设计模式
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 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得学生 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一、教学设计概述
4、教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有利于教师的培养,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设计模式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特点:以教师为主,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
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
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教师:主动的施教者 学生: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 教材:灌输的内容 教学媒体:灌输的方法和手段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其组织者、 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 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 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 进者
信息素养
有人将信息素养描述为8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 2)获取信息; 3)处理信息; 4)生成信息; 5)创造信息;
6)发挥信息的效益;
7)信息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作; 8)信息免疫。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培养:
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 重建构)
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传播过程的基本元素有: 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播者。 4)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一、教学设计概述
3、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进行任务分析 教学系统环境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者的分析 2)制定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策略 4)进行教学评价 制定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计划 指导或实施形成性评价工作 能根据评价反馈信息,提出修改训练方案的具体 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