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边城》(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2
【精选】高中语文《边城(节选)》说课获奖教案设计苏教必修2
【精选】高中语文《边城(节选)》说课获奖教案设计苏教必修2【精选】高中语文《边城(节选)》说课获奖教案设计苏教必修2一说教材:《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是高中小说学习的起始点,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亲、睦邻之意生动的表现了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小说是以人物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祝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来鉴赏小说,特别是三要素中人物里的肖像描写和对话描写,在这篇小说的学习中,教师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这对学生今后鉴赏和把握小说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作品特点。
2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特别是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二〕能力目标:1学习小说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2通过分析小说环境心理和对话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3 美读课文,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三〕德育目标:感悟真善美,亲情与爱情。
教学重点:1理解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翠翠形象2通过翠翠的情感变化来理解爷爷对翠翠在感情上的呵护教学难点:理解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翠翠形象以及小说所蕴涵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边城(节选)》课堂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西安市第十九中学闫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
2、了解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过程与方法: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教学难点:1、体会小说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2、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入新课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
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
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沈从文的这部作品。
二、走近作者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中国现代小说大师、历史文物研究家。
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京派文学的领衔者,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主要成员有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他创作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不仅高产,而且始终保持高质量,短篇小说《丈夫》《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边城(节选)》2
《边城》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悟边城淳朴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
2、分析翠翠、祖父、天保和傩送的形象。
3、概括小说的情节,领会小说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自主预习1、浏览课文,查阅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在自己有疑问的字词上面注音。
2、结合阅读课阅读的《边城》一书,初步感知课文:写了哪些人?这些人是什么关系?具体写了什么情节?我的疑问二、合作探究1、浏览文章,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选项(可多选),并在文中找出答案依据。
()本文题为“边城”,那么“边城”是具有怎样特点的一座小城?A、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B、具有风俗特色的小镇。
C、具有淳朴民风、浓浓人情味的小镇。
D、是现在不复存在的理想的“世外桃源”。
2、再次浏览课文,分析概括本文中翠翠、祖父、傩送、天保的形象。
3、结合资料链接,说说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描写,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主题)三、拓展阅读1、课外阅读《边城》全书。
2、尽量找来沈从文的其他作品阅读。
四、资料链接(一)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生于湘西长于湘西,21岁时抱着对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热烈追求与向往才来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每日每时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
“五四”运动创造的精神使他愈来愈坚信:目前这个黑暗社会旧有的一切实在不能也不应继续存在下去了。
我们这个老大的国家要脱离目前的苦难,惟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
因此,重造国家、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从文最热切、最坚决的追求。
为此,他一面以愤怒、颤栗的感情,选择男女关系为解剖的切入点,对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画,另一方面他又把探寻的目光转而投向他早年生活过的每那个“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着野蛮与优美、浪漫与严肃的”湘西社会,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请,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而《边城》正是其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支。
高中语文边城节选备课资料 苏教版 必修2 教案
边城(节选)-备课资料合作与讨论一、讨论题目小说《边城》写了湘西江城一个感人至深又可歌可叹的恋爱故事。
对小说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二、讨论指导讨论方式:1.可按班级的行政组分组,可以根据讨论的实际需要进临时分组,可以根据座位前后四人为一个讨论组。
2.选一个临时讨论主持人,避免讨论东拉西扯,顺水推舟,影响讨论效率。
讨论思路:1.探讨小说的主题,要先熟悉小说的情节,全文共八章,主要情节如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祖父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儿子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祖父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2.可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关于《边城》主题的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是“情爱——乡情说”,这是许多研究者所持有的观点;第二种是“像是批判说”;第三种是“文化——哲理——喻言说”。
课堂上,老师持有的观点一般表现为“沈从文先生在内地看到了许多现代文明对传统美德的锈蚀和破坏,这触痛了他,这部小说表达了他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的思考和愿望”。
3.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社会、学习的实际,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小说以新的内涵。
4.小说《边城》的积极意义何在?你从小说中受到哪些启发?5.你读过沈从文的其他小说吗?这些小说在主题上和《边城》有何关系?讨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运用一、学海拾贝拟人拟人,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边城(节选)》83
《边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小说三要素为线索,体会沈从文的边城中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2理解边城所展现的表现“人性之美”的独特表现。
(二)教学难点:文章是如何去展现“人性之美”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山是归根山,石是三生石,水是忘情水”,如果你也打这石畔走过,请停下你的脚步侧耳倾听那潺潺的流水、轻浮的微风,它们的浅吟低唱都是关于一个温暖的老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边城》。
二、简述故事情节(预习指导)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小说的环境、人物形象)问题1:用心品味小说中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提示:边城美: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问题2:边城三美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提示:1.自然环境例1: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纯净、清爽、明亮)...,天气又那么明朗例2:住处两山多簧竹....而来。
(cha1(秀丽、清幽)..,翠色逼人2.人文环境例1: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
()...的日子,是端午、过年、中秋例2: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把三十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子水面上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例3: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要..那..把钱送给老人不可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
()(热闹、欢乐、和睦、淳朴、善良、真挚)3.人物形象(翠翠)(1)外貌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的事,从不发愁,不动气。
光光..的眼睛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cha1(2)内在情感翠翠的感情成熟是靠一年一度的端阳划龙船显示的。
——美金介甫《凤凰之子:沈从文传》两年前(前年)端午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2(第1课时)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节,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2、结合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和文章的题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3、鉴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诵读,了解小说的情节,概括选文三个部分的内容;鉴赏淳朴的人情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之情;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读书指导法;2、讨论法;3、讲解法;4、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情节,鉴赏人物淳朴的人情和孤寂的内心世界;感受散文化的语言及其表达效果;(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小说的情节;借助情节和环境,鉴赏人物形象;难点:结合情节和景物描写,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1、作者介绍沈从文,现代小说家。
原名沈岳焕,湖南人。
生活经历比较丰富。
十五岁入军队当文书,还当过警察所办事员,辗转于湘川鄂黔一带。
一九二二年到北京,经过自学,开始写小说。
从一九二五年发表作品起,到建国前出版过六七十种作品集。
是现代文学史上多产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取材范围比较广泛,都市乡村都有所涉及,写过各种人物,农民、工人、水手、士兵、官吏、绅士、教师、学生……都在他的作品里出现。
然而,描写最多、最成功的,还是他家乡一带——湘西地方一幅幅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西南僻远山区特异的风物民情,神秘的浪漫色彩,浓郁的抒情性和明显的散文美,以及自由多变的形式,自然流畅的语言,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导入新课:《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高中语文 4.21边城(节选)精品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边城(节选)一、作者信息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湖南凤凰人。
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
1923年到北京。
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
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
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
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背景介绍《边城》完成于是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作者的创作动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高中语文《边城(节选)》教案10 苏教版必修2
《边城》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对长篇节选的本文的学习,了解湘西的人性美及<边城>的艺术特色2.培养健康向上的感情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人类的真爱有什么?(亲情爱情友情.亲情又包括父子母子情祖孙情手足情等)一,总体感知:1。
本文表现的是什么感情?(爱情和亲情中的祖孙情手足情.)2.具体怎样表现的?祖孙情:爷爷:疼爱孙女:劝其莫坐热石头,怕她生板疮;关心孙女:述说故事,解其孤独教育其做人”不许哭,要扎实一点,结实一点”关心其婚事,亲到城里去探为她唱歌,帮其传情翠翠依恋爷爷: “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祖父不理会”她“很觉得悲伤”“我要你”爷爷来慢了就哭“爷爷,我一定不走”孝敬爷爷:为爷爷“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不敢生爷爷的气爱情:傩送爱翠翠:拒绝团总女儿的碾坊,站在高崖上为她唱了半夜的歌翠翠爱傩送:在他又软又缠绵的歌声中做有趣的梦,“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独守渡船痴心地等待离去的情人归来手足情:大老(兄):喜欢翠翠却离开家乡成全弟弟的爱情傩送(弟):为手足情而暂时舍弃爱情二.重点研讨:1。
“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一语中“哀”作何解,“乐”作何解?“乐”在各人都是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为对方付出“哀”在爷爷爱孙却不能陪她到老;翠翠爱爷爷却不能长与其厮守;大老爱翠翠却只能孤独地离开,闯滩而死;傩送爱翠翠却痛失仁兄,爱情与手足情不能两全翠翠爱傩送却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独地苦等2.他们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什么?(人类心灵的明净,人性的纯美)3.“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说明了什么?------“爱”是纯洁的无私的,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甘愿牺牲。
它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4.如此美好的感情,如此纯美的人性发生于什么环境下?---------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湘西。
4.文中具体是怎样表现的?黄昏时: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杜鹃叫个不停温柔美丽平静深夜时: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麽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歌声又软又缠绵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三.分析鉴赏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翠翠的语言:24--25页“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27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30页:“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边城(节选)》
《边城》教学设计江苏省仪征中学仇丹青【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的情节结构特点。
2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水墨湘西的风景美和古朴淳厚的风俗美和纯真质朴的爱情美。
3体会作者所构建的善与美的世界中的人性美,结合人性美的分析,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讲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梭罗曾言: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漫画大师宫崎骏有他的远方——幻化的天空之城,永远无畏地俯瞰大地;思想家梭罗有他的远方——守候的瓦尔登湖,永远执着地歌唱生命的本真;诗人海子有他的远方——面朝着大海,永远春暖花开。
那么,湘西沅水河畔的歌者沈从文,又有怎样的诗与远方?那么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进湘西,走进《边城》。
二、文本解读(一)初读感受1“边城”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明确】“美”与“爱”。
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言:“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意义的却很少。
”2.你认为,《边城》中的“爱”与“美”体现在哪些方面?【预设】风俗美、爱情美、人情美(二)一个节日:梳理全文情节1.文章重点写了哪个节日,分别在哪些段落?分别用了哪些叙述方式?【明确】端午又快来了(§8)——眼前端午(顺叙)还是两年前的事(§14)——两年前端午(插叙)上年一个端午(§50)——年前端午(插叙)端午又来了(§80)——回到眼前端午(顺叙)2.端午节边城人们的习俗是什么?【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捉鸭子、划龙舟【板书】一个节日(风俗美)3翠翠的三个端午节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明确】两年前的端午——遇到傩送上年的端午——遇到天保今年端午——看新嫁娘出嫁在这些端午节里,边城的故事在进行着,文章把现实与回忆想交错,忽而眼前忽而追忆,有顺叙和插叙,最后又回到眼前的端午,回环往复,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边城,跟着翠翠一起感受到端午节的快乐与美好的回忆。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边城(节选))教案(1)苏教版必修2 教案
《边城》学案1、文学文化常识⑴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⑵关于《边城》《边城》发表于1934年。
小说描写的是:在湖南、四川交界处有一座小城茶峒,小城外溪流边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俩:摆渡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
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爱上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
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也爱上了翠翠。
兄弟俩相约以唱歌的方式来进行爱情的“决斗”。
后来天保知道了傩送和翠翠才是彼此真心相爱的人,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也为了远离使自己伤心的人和事,外出闯滩而死。
傩送心怀内疚,离开了家乡。
摆渡人也忧郁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自己的心上人傩送回来。
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
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1918年小学毕业后投身行伍,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3年到北京。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创办刊物,并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学界所重。
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
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文学贡献:创造了一种采用抒情笔调描写的具有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高中语文边城(节选)教案3 苏教版必修2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小说主旨
过程与方法
欣赏.如诗如画的边城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格美和谐美
教学重点
小说主旨
教学难点
小说怎样表达普通生活中的爱
教学关键
环境对人物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课型
讲授课
教学方法
课件教学
教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作者及作品情况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原名沈岳焕,湖南人。生活经历比较丰富。十五岁入军队当文书,还当过警察所办事员,辗转于湘川鄂黔一带。一九二二年到北京,经过自学,开始写小说。从一九二五年发表作品起,到建国前出版过六七十种作品集。是现代文学史上多产的作家之一。
(多媒体,教师配合音乐、文字朗读)
导入
介绍
点拨
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文章导读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剧故事。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些话正可证实小说的主旨。这篇作品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山光月色描写得诗意盎然。著名评沦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亚洲周刊》在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真是很有见地。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边城(节选)》4
《边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究小说“让翠翠无限等待”结局的设计意图;2.理解沈从文在《边城》中蕴藏的复杂矛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小说“让翠翠无限等待”结局的设计意图难点:探究《边城》背后作者倾注情感的深刻意蕴三、课时:第三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播放一段视频。
(播放《边城》的结尾。
)影片的结尾与小说《边城》的结尾高度吻合。
翠翠在雪里等待那个为她唱歌的人,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于这个结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是个让人伤感的结局?有人认为这是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对此,你怎么看?投票:我们先进行一个民意调查,先来看看我们班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认为伤感的同学请选择加入“第一组”,认为是希望的同学加入“第二组”。
我们来看下大家的投票结果。
大屏幕呈现。
预设:认为悲剧结局的人数比希望结局的人数多。
过渡语:真理究竟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还是少数人手中,我们需要证据,我们要以理服人。
(二)文本探究:1.小型辩论: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弹幕”留言。
如果你觉得别人的留言带给你一些启发,可以给他点赞。
你们的留言会同步呈现在大屏幕上。
比如:老师做示范,如果支持悲剧结局,打1:……;如果支持希望结局,打2:……。
时间3min。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点赞数最多的来进行点评,在第一组里,某个观点。
这是谁的?能不能完整地阐述你的观点。
比如你是从谁的角度来分析的。
好像听上去有道理。
那能从文中找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吗?预设:学生不一定能根据文本寻找依据。
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不可以学陶渊明“不求甚解“,要有像贾岛一样字字推敲的精神。
《边城》是一部小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个结局?我们要从三要素的角度去思考,比如人物的性格会不会决定她必然走向这个命运,那人物性格又可以从语言、心理等方面体现出来;比如前文的情节与这个结尾有没有呼应或铺垫;环境有无暗示作用。
《边城(节选)》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
《边城(节选)》授课方案授课方案苏教版必修 2【授课要点】1、(主)解析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解析人物的人性美2、(次)解析本文的文化内涵【授课法】运用研究式授课法【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过程】导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大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描述特别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秋背景,对故乡人民有不能言状的同情与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民俗画和优美清爽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显现其民性的粗暴强横,民俗的朴实和蔼,使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乡老气味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请问这位大家是谁?对,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苗族人。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今天,我们就欣赏他的小说《边城》中的片断。
第 1页 /共 10页一、简介创作动机:《边城》完成于是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作者的创作动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想法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一般人事涉及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到利处的说明。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舒畅淋漓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二、简介《边城》的情节:在湘西风光明丽、人情朴实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强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和蔼。
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嘉会上,翠翠相遇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今后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的贞洁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边城(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教案
边城沈从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点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边城(节选)》07
《边城》节选备课人:张青 连云港市新浦中学教学目标:1感受边城纯朴美好的民风民俗,认识边城中美好的人物形象,领会《边城》的诗意美。
2探寻《边城》的内在意蕴和现代价值,由文及人,感悟沈从文诗意而又悲悯的情怀。
教学重点及难点:1边城的民风民俗之美。
2边城中的人性之美。
3翠翠的形象及命运。
4沈从文的诗意而悲悯的情怀。
教学实施:一、了解学情,导入新课:有人说,《边城》是一曲充满乡土风情的田园牧歌,是一幅古朴的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风俗画卷,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
我想,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读边城,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文学世界,也走进沈从文的心灵世界。
投影齐读作者介绍二、感受作者笔下的边城之美1作者以“边城”二字命名有什么意味?(1)地域概念:“两省接壤处”,偏僻,与世隔绝(2)主观感受:有一种不被打扰的宁静和美好。
概括节选部分情节,PPT 投影全篇介绍(齐读)2请大家用一个字(词)概说你读《边城》后的初步感受是什么?(美、爱、和、静、哀、乐、)3、在本文中“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与小说的要素又有什么关系?(本文中的“美”与小说要素是相对应的关系)风景美(自然环境)板书: 风俗美(端午、中秋、过年)边城的环境(美) 亲情:祖父—翠翠(天保—傩送) 爱情:翠翠—傩送 友情:祖父—老朋友、顺顺、渡船人4探究活动一内容:探究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具体过程:风景美一带而过(1) 各组同学在文本中把描写风景的句子,表现风俗活动的句子,体现边城人际关系的句子分别找出来,做好相应的批注(美在哪里?为什么美?)人[性]情美美丽纯净的风景代表纯净的风俗,纯净的人心(2)风俗美文中主要写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和性格?端午节:喝雄黄酒看龙舟赛捉鸭子比赛——表现出官民同乐的和谐氛围,表现出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
边城(节选)-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边城(节选)-苏教版必修二教案教材背景《边城》是1984年前苏联小说家沙拉莫夫的作品,由石钟山翻译成中文。
该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对中国边疆的生活、爱情、亲情做出了深刻的描绘。
本文以苏教版必修二教材中的节选为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主人公的性格特点;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小说的深层思想;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本节选自《边城》第七章,主要讲述了刘鹗的内心纠结和选择困难。
在新疆边境的小城镇中,他深爱着人民教师刘秀云,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了多方面的阻挠。
一方面,他的母亲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认为刘秀云不够优秀;另一方面,当地的汉族人也不喜欢维吾尔族人和汉族人之间的婚姻。
尽管刘鹗内心想放弃一切,和刘秀云结婚,但他最终选择离开,去远方寻找自己的道路。
阅读分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故事情节进行阅读分析:1. 小说的背景小说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新疆,在那个时代,汉、维、哈萨克族等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非常严重,这为小说的情节提供了背景和土壤。
2. 刘鹗的性格特点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刘鹗是一个执着、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年青人,但同时又很纠结、顾虑太多、心志太软。
这些特点使他在做出选择时非常煎熬,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3. 爱情与现实的对抗在小说中,刘鹗与刘秀云的爱情受到了很多困难和阻挠,这体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情。
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思考,这些困难、阻挠真正代表的是什么?爱情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人是否应该为爱情而付出一切?4. 创伤与成长小说讲述了刘鹗遭受失恋、离别、打击等创伤,但他并没有被击垮,而是通过离开、奋斗来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如何面对自己的创伤?教学方法本教学建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阅读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等,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3、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
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
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
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
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二、《边城》解题边地的小城。
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
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赏析课文阅读课文,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和环境美。
1、投影资料“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
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
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汪曾祺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归纳小说语言的特点。
提示: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写景优美舒展,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2、小说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情美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同桌讨论交流,汇报提示:《边城》以大量篇幅展开着民性淳朴的风俗画,待人以诚,乐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升年个千毫年个也浸润着边民的淳厚等等。
这些乡村社会淳朴的民性,是小说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
小说中的人性美和环境美是相得益彰的。
表现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明。
当然传统文明上一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中有很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但农业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
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3、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
《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纯粹的美”和“清洁的灵魂”是这篇小说的人物特征:翠翠的形象是清纯。
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鹿那样活泼健美。
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
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
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傩送的形象是勇敢。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
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
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
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祖父的形象是淳朴。
他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解说理由时必须结合文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加以阐述。
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学生总结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对这篇小说作总体的概括明确:小说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
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在自然的明净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现实生活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边城(节选)从容说课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
第三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节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
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
第五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
祖父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
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
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
第六节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这四节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让学生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认识翠翠、认识爷爷,并通过他们来体会作品中的风俗美与人情美。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课前先作一个调查,大家都曾去什么地方旅游过?生:(纷纷抢答)长城、海南、泰山、周庄……师:哟!看不出来,大家“走南闫北”,真可谓“行万里路”,堪比当年的徐霞客啦!【众生笑。
】师:那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人去过一个叫“凤凰”的地方?【学生议论纷纷,互相询问“凤凰”是什么地方。
】师:(故作得意)难住了吧?生:老师,你给我们说说看吧!师:凤凰可是个美丽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师:(看到学生表现出一种憧憬的神情,略做停顿)不过——目前,老师也是“心神往之”啊!【学生大笑。
】师:不过,“凡事预则立”——生:(争相抢答)“不预则废”。
师:所以,我找了这些图片,以备日后游凤凰一用,现在先拿来与诸君共飨。
【投影。
】【出示一组湘西风景、民俗的图片。
】【学生边看边议论,对部分图片啧啧赞叹。
】[推进新课]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特别想去这个地方吗?生:(七嘴八舌)当然是去看风景啦!师:(笑)大家只说对了一小部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
生:是什么啊?师:(看到学生很期待的样子,故意卖个关子)一言难尽啊!(学生笑问为什么。
)师:(停顿一下)怎么说呢?这样说吧:看不尽的凤凰美,说不尽的沈从文。
生:(恍然大悟)老师你说的是《边城》吧?师:对!可以说边城就是凤凰。
这里不仅有着清山秀水,淳朴的民风,更走出了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位质朴、博学,将“爱”与“美”演绎得动人肺腑的“湘西的儿子”。
【投影。
】1.沈从文照片及生活书店1934年首版《边城》图。
2.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effeI•ey C.KinKley著《沈从文论》j。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学生们读了这段话后,不禁再次赞叹。
】师:就是这样一位“湘西的儿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他的故乡——凤凰的牵挂。
可以这样说,凤凰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横空出世的光环之中。
没有莎士比亚,英国的斯特拉福小镇不会蜚声世界;没有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不会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没有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不会成为旅游胜地;同样,没有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世界文化大师,凤凰不可能驰名海内外。
凤凰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于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人间最淳朴的风情,这才是吸弓l老师的地方啊。
【学生若有所思。
】师:好的。
那么凤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刚才是直观的图片,现在我们来看看沈从文是怎么写凤凰的。
【投影。
】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箪”的小点。
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有一个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了数千户人口的。
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荣枯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