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猕猴繁育中心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一、养殖场大门处必须设有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浓度。
二、养殖场内应设有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三、进出场车辆、人员及用具要严格消毒。
除经消毒池外还应经紫外线消毒,进出场生活区消毒10分钟,生产区消毒15分钟,并更衣换鞋。
四、场区内每周消毒1-2次。
场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周消毒1次。
五、畜禽舍内每周至少消毒1次。
饲槽、饮水器应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清洗1次。
六、消毒药应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性,不会在动物体内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消毒药应定期轮换使用。
七、每批畜禽出栏时,要彻底清除粪便,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待舍内凉干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八、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厕所等公共场所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服、鞋、帽等应经常清洗消毒。
动物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无害化处理以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二、规模畜禽养殖场要具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备。
三、采取深埋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四、粪便、污水等排泄物应经沼气池或沉淀消毒池无害化处理。
五、畜禽因一般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实行焚烧或深埋覆土1.5米以上,并彻底消毒处理。
六、畜禽因传染病引起的死亡;实行焚烧或深埋覆土2米以上,并彻底消毒处理。
七、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八、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作好记录,由处理人和驻场责任兽医共同签字,并对处理结果负责。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养殖场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安全,制定本动物消毒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包括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
第三条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动物消毒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动物消毒工作。
第四条养殖场应制定动物消毒管理规范,明确消毒的原则、方法、频率、时期等,并将其公示于养殖场。
第五条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动物消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六条养殖场应配备专业的动物消毒人员,并保证其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
第二章动物消毒管理制度第七条养殖场应制定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消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八条动物消毒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动物消毒的目标和原则;(二)动物消毒的方法和工具;(三)动物消毒频率和时期;(四)消毒废物的处理;(五)动物消毒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六)动物消毒记录的保存和管理;(七)动物消毒的监测和评估;(八)其他相关事项。
第九条养殖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动物消毒管理计划,并将其落实在日常工作中。
第十条养殖场应进行动物消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章动物消毒的目标和原则第十一条动物消毒的目标是保证动物健康和生产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第十二条动物消毒的原则是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第十三条动物消毒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和工具,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
第四章动物消毒的方法和工具第十四条动物消毒可以采用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方法。
第十五条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热消毒、冷冻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第十六条化学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氯化物消毒、臭氧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第十七条生物消毒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消毒、菌苗消毒等。
第十八条动物消毒的工具主要包括喷雾器、喷施器、杀虫剂等。
第五章动物消毒的频率和时期第十九条动物消毒的频率和时期应根据动物种类、养殖场环境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来确定。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卫生与消毒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卫生与消毒管理规范
目的:保障屏障系统安全运行,维持系统洁净度,防止微生物污染范围:适用于动物实验屏障环境的卫生、消毒操作
责任人:饲养管理人员,实验人员
内容:
1.应保持屏障系统内地面、墙壁、顶棚、室内一切设施洁净无尘,无
饲料、垫料碎屑。
2.每天擦拭地面一次,每周擦拭墙壁两次,每两周擦拭顶棚一次。
3.空气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开启紫外线灯30min,换垫料后立即对
动物房的空气进行喷雾消毒。
4.换垫料后用灭菌消毒液擦拭饲养架、和动物房的各种器具、设施。
清洗水盆,所用清扫用具以消毒液清洗后放置指定位置。
5.饲育区内各类饲育用具、物品要摆放整齐,并保持清洁,与饲育动
物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或者存放在饲育区内。
6.每天工作结束,将动物房的垃圾袋扎好,经传递窗送出。
7.每日工作结束人员退出后,开启走廊、更衣室紫外线灯照射30分
钟;每次实验结束后,所用实验室须经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次购入饲料、垫料及其他大批物品传递进入屏障系统后,清洁物品储藏室须经紫外线照射30分钟。
8.每日脱下的隔离衣均挂在指定位置,经紫外线照射30分钟重复使
用,每周全部更换洗消一次;使用后的手套放入指定容器,洗消
后备用。
9.专用消毒液:过氧乙酸(0.5%-1%喷雾),百毒杀或消毒灵(0.2%—
05%空气喷雾,0.1%擦拭),新洁尔灭(0.1%表面擦拭、浸泡),次氯酸钠(1%空气喷雾、浸泡),定期交叉使用。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3篇)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养殖场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动物的密集养殖容易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因此动物的消毒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是针对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的详细说明。
一、消毒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动物消毒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因此在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频率时,应以预防为主。
2. 综合治理原则:动物消毒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设备和动物本身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3. 定期检测原则:定期检测动物消毒管理的效果,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消毒方案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4. 安全使用原则:在进行动物消毒管理时,要注意防护措施和安全用药原则,避免给动物或人员造成伤害或中毒。
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1. 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消毒剂对目标病原体的杀灭效果、残留物的安全性、对动物和环境的刺激性、使用方便程度等。
2.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氯化物类、酚类、醛类、过氧化氢等,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 在使用消毒剂前,应先进行消毒剂的有效性试验,确定合适的浓度和时间。
4. 在使用消毒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
三、动物场所的消毒管理1. 养殖场场地消毒:养殖场场地定期进行综合消毒,包括建筑物、设备、空气、地面等。
(1)清除垃圾、积水等异物,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2)对场地进行机械清洗,使用高压水枪清洗建筑物和设备表面。
(3)喷洒消毒剂,对场地进行喷雾消毒,确保所有角落覆盖。
2. 养殖场设备的消毒:养殖设备是病原体滋生和存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对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十分重要。
(1)机械设备的消毒:对养殖设备进行机械清洗,清除沉积物和附着物,然后进行喷洒消毒剂。
(2)喂养设备的消毒:每次喂养后,对喂养设备进行清洗、消毒,防止饲料滋生菌群。
3. 动物床舍的消毒:动物床舍是动物生活和繁衍的场所,对床舍进行定期消毒是保证动物健康的关键。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本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养殖场动物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养殖效益,确保生产环节达到卫生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的动物消毒管理工作。
三、定义1. 动物消毒:指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手段,杀灭或抑制动物体内或周围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措施。
2. 养殖场:指专门从事养殖动物的场所。
3. 感染病害:指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动物疾病。
四、制度要求1. 养殖场应拥有充分的消毒设施和工具,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并确保消毒工作的实施。
3. 养殖场应制定消毒工作计划,包括消毒频率、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使用等内容。
4. 养殖场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消毒剂,并确保其有效期内。
5. 养殖场应对所有进出场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6.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包括养殖场内部的设施、用具、车辆等。
7. 养殖场应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等信息,并保存至少2年。
8. 养殖场应对养殖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消毒管理的水平和意识,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执行。
五、操作步骤1. 动物进场前,应进行体检和消毒处理,确保其健康和无病害。
2. 养殖环境应在动物进入前进行全面消毒,包括饲养舍、饲料、饮水设备等。
3. 养殖环境应定期消毒,消毒频率根据养殖物种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4. 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5. 消毒剂的储存和管理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用和泄露。
6. 消毒工作应派专人负责,确保消毒的及时、规范和有效。
7. 消毒工作完成后,应对处理过的区域进行清洁,确保无残留物和异味。
六、检查和评估1.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消毒管理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模版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养殖场内动物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规范养殖场动物消毒工作。
适用范围包括养殖场内所有动物饲养区域和设施设备等。
二、责任和义务1. 养殖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动物消毒工作,并确保制度的执行;2. 动物饲养人员负责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动物消毒操作;3. 养殖场监督部门负责对养殖场动物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消毒计划和频率1. 养殖场应制定详细的动物消毒计划,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区域和消毒方法等;2. 每个饲养区域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消毒频率根据动物数量和环境污染情况决定;3. 消毒计划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消毒方法和工具1. 消毒方法应根据动物种类、疫病防控要求和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2. 选择的消毒工具应符合卫生要求和消毒对象的需要,包括喷雾器、洗涤机、高压水枪等;3. 消毒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五、动物饲养区域的消毒1. 动物饲养区域包括动物圈舍、喂食设施、饮水设备和储存间等;2. 每次消毒前应清理饲养区域,包括清理动物排泄物、积尘和废弃物等;3.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达到要求;4. 消毒后应进行充分的通风,散发消毒剂残余物质。
六、设施设备的消毒1. 包括动物笼舍、运输车辆、器械设备和工具等;2. 在使用前和存放之前应对设施设备进行消毒;3. 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设施设备的材质和用途进行评估;4. 消毒后应进行清洗和通风,确保设备表面干净和无异味。
七、员工卫生和消毒1. 养殖场员工应按规定佩戴专用工作服和鞋套等;2. 养殖场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3. 养殖场员工应按要求洗手并使用消毒液,特别是接触动物后。
八、监督检查和记录1. 养殖场监督部门应定期对养殖场的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2. 养殖场应建立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区域和消毒方法等;3. 养殖场监督部门应对消毒记录进行审核和保存。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动物的饲养环境饲养场所应建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震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动物的房舍应通风、透光、清洁、干燥。
房舍内墻壁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应为圆弧型,以利冲洗消毒。
墙面应采用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不易脱落的材料建筑。
地面应防滑、防磨、无渗透。
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
屋顶应设通风透光、换气设备。
屋内还应设保温设备,以利冬季保温。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房内的温度需控制在18℃~29℃,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
猕猴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
最适湿度为40%~60%。
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动物饲养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四周要有围墻(栏)。
场区要划分为繁殖区、育成区和隔离检疫区。
另外应设有相应的配套设备。
如:饲料房、饲料仓库、兽医室、治疗室等。
动物笼舍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和设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
使得动物能够自由活动。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管道、秋千或其它玩具。
另外要设有防止动物逃跑的护栏。
总之,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应保证动物正常的生活、生长、繁殖,有益于动物的安全与健康。
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按其饲养方式分为笼养型房舍和舍养型房舍。
笼养型房舍笼养型房舍要宽敞明亮,房顶建有可随时开启的玻璃通气窗,以接受阳光照射。
房舍两边窗户通风透气,窗外罩上铁丝网防止动物逃跑。
饲养房内由于经常使用水和消毒液清洗.地面必须要用耐水、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地面材料接墙处要有15㎝高的踢脚,拐角处呈园弧型,整个地面做成有适当斜度的完全防水地面,并设置带回水弯的排水口。
单个笼具尺寸不小于60cm×60cm×80cm,为不锈钢材料或表面光滑、耐酸、耐碱、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的钢筋焊接而成,表面光滑、无毛刺、不断裂、不脱焊。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实验猴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实验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能够保证实验猴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猴饲养管理应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以下是一份实验猴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一、实验猴环境条件的要求1. 室温:实验猴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之间。
2.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70%之间。
3. 光照条件:在实验饲养室内,应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供应10-14小时的光照。
4. 通风条件:实验饲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的流通。
5. 声音条件:在实验饲养室内应控制噪音,避免噪音对实验猴的影响。
二、实验猴的饲养管理要求1. 饲养设施:(1)饲养区域应干净整洁,设施要求合理布局,以便进行监测和观察。
(2)饲养箱、笼具等设施应具备清洁、结实、耐用、防溢等特点。
(3)饮水设施应为实验猴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期更换饮水器。
(4)饲料设施应设置合理,以便实验猴获取饲料,并避免饲料污染。
2. 饲料管理:(1)饲料应富含营养,满足实验猴的生长和发育需求,同时避免过多的重金属和污染物质。
(2)饲料的供应应根据实验需要和实验猴的饲养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实验猴的饥饱感。
(3)饲料应保持干燥,避免发霉和变质。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3. 卫生管理:(1)饲养区域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预防和遏制传染病的发生。
(2)实验猴笼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干燥和无臭味,避免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3)实验猴应定期洗澡并进行身体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治疗。
(4)处理实验猴粪便和废料应按规定进行,防止污染和传染。
4. 健康管理:(1)实验猴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体重、食欲等指标的观察和记录。
(2)实验猴应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预防常见的感染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3)实验猴饲养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识别和处理实验猴常见疾病的能力。
(4)实验猴饲养员应及时报告实验猴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实验猴隔离检疫标准
实验猴隔离检疫标准
实验猴隔离检疫标准是指针对进入实验室或研究机构的猕猴科动物,为了防止传播病原体以及保护其他猴群的健康,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检疫措施。
以下是实验猴隔离检疫标准的内容描述:
1. 实验猴隔离要求: 实验猴在运输到实验室前,应符合特定的健康状况要求。
这包括经过检疫和确保其没有携带任何传染病或病原体。
只有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检测后,且结果为阴性的猴子才可以进入实验室。
2. 隔离环境要求: 实验猴必须被安置在专门为其设计的隔离设施中,以确保它们和其他猴群之间的有效隔离。
这些环境通常包括独立的房间或设施,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水系统,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3. 隔离期要求: 实验猴进入实验室后,必须在指定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且没有潜在的传染病。
这个隔离期根据猴子的健康状况和过去的医疗历史有所不同,通常为30天至60天。
4. 定期检测要求: 在隔离期结束后,实验猴应定期接受体检和各种疾病检测。
这些检测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检测、血液化验、X光检查等。
只有在确保其健康状态稳定且不携带任何传染病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用于实验目的。
5. 严格的动物准入程序: 任何实验室或研究机构在引入新的实验猴前,必须遵守严格的动物准入程序。
这包括审查动物来源和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实验猴的健康状况符合标准,并与来源国家/机构协商和遵守进口要求。
综上所述,实验猴隔离检疫标准是对实验猴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的隔离和检疫程序,可以有效防止实验猴携带传染病进入实验室,保护人类研究人员的健康,并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
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动物在科研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实验动物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卫生问题。
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研究的可靠性,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的制定旨在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首先,条例要求实验动物中心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
这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以及干净的饮水和饲料。
此外,实验动物中心还应设立合理的动物饲养区域,确保动物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休息。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实验动物因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压力和疾病。
其次,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还要求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动物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实验动物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制度,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除了对实验动物的健康管理,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还强调了实验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福利。
条例要求实验动物中心应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以满足实验动物的行为需求。
例如,提供适当的玩具和游戏设施,以及与其他同类动物的社交互动。
这些举措可以减轻实验动物的压力和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还规定了实验动物的繁殖和使用限制。
为了避免滥用实验动物和过度繁殖的问题,条例规定了实验动物的繁殖数量和使用时间。
这样可以保证实验动物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不必要的使用。
最后,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还规定了对实验动物的教育和培训要求。
实验动物中心必须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动物保护和实验伦理知识,以及正确的操作技能。
这样可以保证实验动物的使用符合伦理规范,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
总之,实验动物中心卫生管理条例的制定对于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研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实验动物中心的卫生管理,可以减少实验动物的疾病和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养猕猴场的疫病防控策略
养猕猴场的疫病防控策略养猕猴场是指专门用于饲养猕猴的场所。
为了保障猕猴的健康和防止疫病的传播,养猕猴场需要制定并实施科学的疫病防控策略。
本文将从猕猴场的环境管理、疫苗接种、病毒监测和员工培训等方面,详细介绍养猕猴场的疫病防控策略。
1. 猕猴场的环境管理- 建立合理的场所规划和布局,确保猕猴的居住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 定期清洁和消毒猕猴舍、饲料器具等设施,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 控制猕猴场的环境温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寒的情况对猕猴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疫苗接种- 根据猕猴的生命周期和常见疫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保证猕猴在适当的时期接种相应的疫苗。
- 合理保存和管理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记录疫苗接种情况,及时跟踪猕猴的免疫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接种。
3. 病毒监测- 建立猕猴场的病毒监测机制,包括定期对猕猴进行病毒检测和筛查。
- 引进高效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如PCR等,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配备专业的实验室人员和设备,确保病毒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员工培训- 充分培训猕猴场的员工,提高他们对猕猴疫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
- 教育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讲解防疫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5. 隔离和处理感染猕猴- 严格执行疫病隔离措施,对确诊感染的猕猴进行隔离治疗,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 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确保对感染猕猴的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 加强与兽医、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的合作,及时共享信息和经验,保障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6. 落实动物检疫制度- 严格执行进出场动物的检疫制度,确保养猕猴场不引进疫病源。
- 加强动物检疫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动物检疫档案和信息系统。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养猕猴场能够有效防控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和提高防控水平,养猕猴场还需要与相关机构和专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疫病防控的最新动态和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的防控策略,保障猕猴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
2024年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一)免疫制度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用药制度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畜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
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三)检疫申报制度1、本场饲养的畜禽水产在地区出售或迁移,提前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畜禽水产迁移出市外,应将畜禽水产运至指定地点,向____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本(2篇)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提高养殖场动物的健康水平,维护养殖场动物的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殖场对动物的消毒工作。
第三条动物消毒工作是指对养殖场内动物饲养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和有计划的消杀工作,以防止动物疾病的传播。
第四条动物消毒工作由养殖场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五条养殖场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动物消毒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动物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动物消毒管理第六条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二)立足养殖场实际,加强动物消毒的规范化管理。
(三)科学技术为依托,采取科学的灭菌杀菌方法。
(四)动物消毒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
第七条养殖场应制定动物消毒计划,包括消毒时间、方法、频率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实施计划。
第八条养殖场动物消毒工作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对动物饲养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消灭病原微生物。
(二)动物消毒工作应在动物处于非活动状态下进行,以免对动物本身造成伤害。
(三)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四)动物消毒工作应定期检查,评估消毒的效果,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归档。
第九条养殖场应保证动物消毒工作的质量安全,确保消毒剂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估。
第十条养殖场应建立动物消毒管理档案,记录动物消毒工作的相关信息,包括消毒计划、消毒记录、消毒剂使用情况等,并保留至少三年。
第三章动物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管理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建立动物消毒设备和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使用流程。
第十二条动物消毒设备和消毒剂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配置和选购,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和消毒剂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存储合格的消毒剂,定期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对过期的消毒剂应及时予以淘汰和更换。
动物实验中心开放饲养环境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中心开放饲养环境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饲养人员或实验人员工作前,应穿戴经清洗消毒处理的鞋、帽、工作服、手套。
外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各饲养区域,有事应电话联系或到办公室面谈。
外来人员携带的物品应放到指定地点,杜绝传染源。
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须进入有关区域者,须经有关职能部门批准方可进入。
进入时,应穿戴动物饲养室配备的鞋、帽、工作服。
引进的动物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饲养区或实验区;其包装笼具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后,交仓库保管。
开放设施应完备防野鼠、昆虫、蚊、蝇等设备。
实验动物工作者至少每年体检1次,凡有人畜共患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换完窝或试验后的垫料、动物、器具等必须按要求分别处理。
工作结束后要对房间进行消毒,有关笼具、器具等应定期进行灭菌处理。
技术人员定期监督检查,发现有违章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每天要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消毒,要求墙面、地面、桌面干净。
每月第4周对饲养笼具进行消毒,每年5月15日和10月15日左右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消毒。
消毒药品使用
方法:2%戊二醛浸泡使用,来苏儿擦地使用,0、2%过氧乙酸喷雾空气消毒使用。
物品要摆放整齐,易于清扫,不留死角。
工作人员不能串岗,妥善管理个人的衣柜、鞋柜,并保持个人的工作服、鞋、物品等整洁存放。
应保持洗浴间卫生洁净。
养猕猴场瘟疫防控管理手册
养猕猴场瘟疫防控管理手册一、介绍- 简要说明养猕猴场的背景和目的- 强调瘟疫防控的重要性和目标二、瘟疫概述- 简要介绍瘟疫的定义、传播途径和病原体- 强调瘟疫对猕猴健康和场所生态的危害三、瘟疫防控策略- 列举预防瘟疫的四个主要策略:隔离、消毒、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1. 隔离措施:a) 规定新引入猕猴需进行隔离观察b) 疑似感染猕猴需立即隔离2. 消毒措施:a) 规定对饮用水、饲料、场所设施进行定期消毒b) 定期对猕猴及其粪便进行消毒3. 疫苗接种:a) 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制定猕猴疫苗接种计划b) 保持疫苗库存充足,并定期检查疫苗有效性4. 卫生管理:a) 规定场所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卫生培训和相关健康检查b) 保持场所的整洁和环境卫生四、瘟疫监测- 说明瘟疫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指出监测瘟疫的关键指标:病例报告、传染源监测和病原学检测五、瘟疫应急响应- 介绍瘟疫应急响应的原则和步骤1. 原则:a) 快速反应,及时隔离疑似感染猕猴b) 有效沟通,协调资源和人力c) 合理利用防控措施,降低疫情扩散风险2. 步骤:a) 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范围b)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组c) 迅速隔离疑似病例,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消毒措施d) 提供紧急救援和治疗,加强对猕猴的监测和数据报送六、瘟疫后期管理- 说明瘟疫后期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容1. 健康评估和观察:a) 对疫情爆发后的猕猴进行健康评估和观察b) 监测猕猴的免疫情况,预防二次感染2. 场所消毒:a) 确定统一的消毒方案和周期b) 定期消毒场所设施和用品3. 疫苗补充接种:a) 根据疫情情况和疫苗库存,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接种疫苗b) 对新引入猕猴进行疫苗接种4. 风险评估和改进:a) 对瘟疫发生的原因进行评估,并改进防控措施b) 定期回顾和修订瘟疫防控管理手册七、培训和宣传- 强调培训和宣传的重要性- 定期进行瘟疫防控培训,并制定培训计划- 制定宣传策略,向公众传达瘟疫防控的知识和意识八、总结- 简要总结瘟疫防控管理手册的内容和目标- 呼吁养猕猴场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瘟疫防控,并持续改进措施。
消杀防疫制度
消杀防疫制度为保证五龙口风景管理局猕猴群落资源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杜绝病毒疫情侵染猴群,斩断猴与猴之间、人与猴之间的传播途径,保证游客的戏猴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消毒杀菌防疫的对象消毒杀菌防疫的主要对象包括:猴群、驯化的单个猕猴、与猕猴密切接触的驯化人员、管理人员等。
二、消毒杀菌防疫的范围消毒杀菌的范围包括:猕猴活动的范围内所有的场地、设施、设备、林木,具体包括与猕猴有经常性接触的猴笼、猴舍、固定建筑物、构筑物、栏杆、表演道具、水源、食物、树木、草坪等;防疫的范围包括:猴群、驯化的单个猕猴、与猕猴密切接触的驯化人员、管理人员等。
三、主要防范的疫情:猕猴属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有比较类似的基因系统,容易和人类发生交叉感染。
猕猴群落中较常发现的疾病有:脊髓灰质炎、肝炎、肺炎、流感、痢疾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属于主要防范的疫情种类。
四、消毒杀菌防疫工作的安排(一)建立组织体系成立以驯化部部长为领导的消杀防疫领导小组,在部门中培养技术骨干组成小组成员。
(二)建立监控体系建立猕猴资源观察日志,每天对猕猴群体的发展、活动进行观察,对猕猴群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三)建立工作程序1、日常消杀防疫根据日常防疫工作安排,定时、定点、定量开展消杀防疫工作。
工作程序为:驯化部就消杀防疫的内容、所需药品(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定)、开展时间等提出申请→主管局长审批→办公室根据申请安排所需物品→驯化部开展工作→效能监察部进行效果监督并备案。
工作内容为:(以下内容由五龙口兽医站李华山、贾屹峰提供)2、个人消毒杀菌防疫每个参与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之前,必须用肥皂洗手洗脸,更换工作服,保证个人卫生;本人有传染性疾病,必须请假,不得将传染源带入景区。
如果本人被猴子伤害,根据受伤严重情况,可以申请工伤治疗。
3、重大疫情防治发现重大疫情,必须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开展疫情防治工作。
工作程序为:发现疫情后,驯化部部长(或相关人员)必须立即明确疫情发生状况→驯化部应紧急疏散相关人员和游客,并设立警示标志→向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应向局长报告,同时要到现场了解情况→主管领导召集有关专家进行会诊,研究针对性的方案→驯化组立即按照方案进行落实→主管局长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及时向局长汇报→事态控制后,要逐级上报疫情解除信息→效能监察部及时搜集疫情报告予以备案。
绿色猕猴桃认证卫生防疫制度
绿色猕猴桃认证卫生防疫制度
一、公司每月定期要组织员工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卫生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做到规范操作。
二、对新进员工必须经过严格卫生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还要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体检培训。
三、委派食品卫生负责人出外学习、考察、培训食品卫生方面的专业知识,利用工作之余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专题讲座,学习有关卫生管理、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以提高员工的卫生安全素质。
四、组织食品卫生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参加市、县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举办的卫生培训班学习,提高公司食品卫生管理水平。
五、坚持每月一次分组对猕猴桃加工等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坚持每周四下午进行卫生安全例会,强化猕猴桃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动物的饲养环境饲养场所应建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远离有严重空气污染、震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
动物的房舍应通风、透光、清洁、干燥。
房舍内墻壁应光滑、平整,阴阳角应为圆弧型,以利冲洗消毒。
墙面应采用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不易脱落的材料建筑。
地面应防滑、防磨、无渗透。
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
屋顶应设通风透光、换气设备。
屋内还应设保温设备,以利冬季保温。
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房内的温度需控制在18℃~29℃,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70%。
猕猴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
最适湿度为40%~60%。
室内应设有通风换气设备,维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动物饲养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四周要有围墻栏。
场区要划分为繁殖区、育成区和隔离检疫区。
另外应设有相应的配套设备。
如:饲料房、饲料仓库、兽医室、治疗室等。
动物笼舍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和设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
使得动物能够自由活动。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管道、秋千或其它玩具。
另外要设有防止动物逃跑的护栏。
总之,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应保证动物正常的生活、生长、繁殖,有益于动物的安全与健康。
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笼舍按其饲养方式分为笼养型房舍和舍养型房舍。
笼养型房舍笼养型房舍要宽敞明亮,房顶建有可随时开启的玻璃通气窗,以接受阳光照射。
房舍两边窗户通风透气,窗外罩上铁丝网防止动物逃跑。
饲养房内由于经常使用水和消毒液清洗.地面必须要用耐水、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地面材料接墙处要有15㎝高的踢脚,拐角处呈园弧型,整个地面做成有适当斜度的完全防水地面,并设置带回水弯的排水口。
单个笼具尺寸不小于60cm×60cm×80cm,为不锈钢材料或表面光滑、耐酸、耐碱、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的钢筋焊接而成,表面光滑、无毛刺、不断裂、不脱焊。
每个笼内附设饲料盒和饮水器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猕猴繁育中心
消毒防疫制度
1.通过间及消毒池,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由每周的值日人员负责)。
2.猴舍门前设消毒盘,消毒液为3-5%的来苏水,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经过消毒盘足底消毒后进入饲养室。
3.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猴舍、猴笼、捕猴网及设备间通常使用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每周消毒一次。
在传染病流行时,最好每天一次。
饮食用具,每周消毒1-2次,通常使用0.1-0.5%的新洁尔灭浸泡。
室内设有消毒桶,对扫帚、拖把、抹布等使用后应以0.1%1.饲养区建立通过消毒制度,出入饲养区必须经通新洁尔灭浸泡,清洗凉干后待用。
散养的猴舍地面卫生消毒十分重要,通常火焰灭菌和喷洒消毒液。
4.猴群调动空出的猴舍,进行空舍消毒。
消毒程序为:动物全部清理出舍,清除粪便→大量高压水冲洗,空舍冲洗干净→干燥→全面消毒,用0.05-0.2%新洁尔灭或3-5%来苏儿水→干燥→用水喷湿动物房的地面、墙壁和一切用具。
动物房室温在25%左右,密封整个动物房,按15毫升/立方米福而马林加7.5克高锰酸钾熏蒸→熏蒸24小时后换进新鲜空气。
微生物检测合格后,等待新动物进舍。
空舍二周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5.发生传染病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及时对所涉及物品、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临时性消毒,待动物处理之后,对单笼饲养的笼具进行火焰灭菌,之后采用彻底消毒。
6.对于因病死亡的动物尸体,进行剖检,然后要进行焚烧或消毒液处理后深埋。
7.传染病疫情解除后,动物房3个月以上才允许进新动物。
定期灭鼠、灭蟑螂,夏天要装上窗纱,不让蚊蝇进入房舍。
作者简介
耿祥飞(1975- )男硕士从事实验灵长类动物饲养繁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