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键盘实验报告
单片机独立按键识别实验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适用年级、专业 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课内实验》
主讲教师周旋
课程序号 BS1615000_03
课程代码 BS1615000 实验名称《独立按键识别》
学号 1416010516 - 17 姓名林亦鹏卢炳荣
独立按键识别实验报告
电路采用无源蜂鸣器,从P1.5口形成脉冲来驱动。
因为单片机开机初始化瞬间,其I/O口为高电平,会有误响动作。
单片机的独立键盘使用的是P1口。
当有键按下时,P1口相应位为低电平。
、查找资料说明按键抖动的原因。
、延时程序是怎么实现延时的?
定义蜂鸣器的连接端口--//。
实验五 键盘扫描实验 实验报告
键盘扫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线反转法键盘扫描原理。
2. 了解单片机的输入和输出过程,理解单片机的数据采集过程。
二、实验内容单片机外接4x4键盘,通过线反转法判断按下的键,并在数码管上显示按键对应的数字。
第一行从左到右分别是开关K0, K1, K2, K3,第二行从左到右分别是K4, K5, K6, K7以此类推。
当按下Kn时,在数码管上显示数字n。
三、实验原理线翻转法:先对行(R0-R3)置0,对列(R4-R7)置1。
当有键被按下时,会把按键所在的列的电位从1变0,记录下位置;然后再将行列翻转,记录下按下键的所在行,两数进行或运算,就可以得到一个唯一表示按下键的数字。
例如:假定R0-R7分别与单片机的P2.0-P2.7相连。
先把R4-R7置1,R0-R3置0(通过指令MOV P2, #0F0H实现)。
当键K5被按下时,R5电位被拉低为低电平。
此时,P2口表示的数为:1101 0000(0xD0);然后再置R4-R7为0,R0-R3为1,此时,R1电位被拉低为低电平,此时,P2口表示的数为:0000 1101(0x0D)。
将两数相与取反,得到:0010 0010。
四、实验过程1. 连接好单片机及其外围设备电路2. 编写汇编程序ORG LJMP KeyLJMP K7: CJNE R2, #82H, K8ORG 0100H MOV P0, #0F8H Init: CLR P1.3 LJMP KeyMOV P0, #0C0H K8: CJNE R2, #14H, K9 Key: MOV P2, #0F0H MOV P0, #080HMOV A, P2 LJMP KeyMOV R1, A K9: CJNE R2, #24H, K10MOV P2, #0FH MOV P0, #090HMOV A, P2 LJMP KeyORL A, R1 K10: CJNE R2, #44H, K11CPL A MOV P0, #088HMOV R2, A LJMP KeyJNZ KeyPro K11: CJNE R2, #84H, K12LJMP Key MOV P0, #083H KeyPro: CJNE R2, #11H, K1 LJMP KeyMOV P0, #0C0H K12: CJNE R2, #18H, K13LJMP Key MOV P0, #0C6H K1: CJNE R2, #21H, K2 LJMP KeyMOV P0, #0F9H K13: CJNE R2, #28H, K14LJMP Key MOV P0, #0A1H K2: CJNE R2, #41H, K3 LJMP KeyMOV P0, #0A4H K14: CJNE R2, #48H, K15LJMP Key MOV P0, #086H K3: CJNE R2, #81H, K4 LJMP KeyMOV P0, #0B0H K15: CJNE R2, #88H, K16LJMP Key MOV P0, #08EH K4: CJNE R2, #12H, K5 LJMP KeyMOV P0, #099H K16: LJMP KeyLJMP Key ENDK5: CJNE R2, #22H, K6MOV P0, #092HLJMP KeyK6: CJNE R2, #42H, K7MOV P0, #082H五、实验结果1. 当按下开关Kn时,数码管能够显示对应的数字。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原理和方法,利用单片机识别矩阵键盘并编程实现键码转换功能,控制LED点亮显示。
二、实验原理矩阵键盘是一种由多路单向控制器输入行选择信号与列选择信号连接而形成的一一对应矩阵排列结构。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机、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仪器、家电控制及书籍检索机器等方面。
本次实验采用的矩阵键盘是一个4 x 4矩阵,用4段数码管显示按键编码,每个按键都可以输入一个代码,矩阵键盘连接单片机,实现一个软件算法来识别键码转化。
从而将键盘中的按键的按下信号转换成程序能够识别的代码,置于相应的输出结果中,控制LED点亮,从而可以实现矩阵键盘按键的转换功能。
三、实验方法1.硬件搭建:矩阵键盘(4行4列)与单片机(Atmel AT89C51)相连,选择引脚连接,并将数码管和LED与单片机相连以实现显示和点亮的功能。
2.程序设计:先建立控制体系,利用中断服务子程序识别和码值转换,利用中断服务子程序实现从按键的按下信号转换为程序能够识别的代码,然后将该代码段编写到单片机程序中,每次按下矩阵键盘按键后单片机给出相应的按键编码输出,用数码管显示,控制LED点亮。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成功实现了矩阵键盘与单片机之间的连接,编写了中断服务子程序,完成了按键编码输出与LED点亮的功能。
实验完成后,数码管显示各种按键的编码,同时LED会点亮。
本次实验介绍了矩阵键盘的原理,论述了键码转换的程序设计步骤,并实验完成矩阵键盘与单片机的连接,实现用LED点亮以及数码管显示按键的编码。
通过本次实验,受益匪浅,使我对使用单片机编写算法与程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使我更加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键盘扫描程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键盘扫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使用C语言进行键盘扫描程序设计。
3. 学习键盘矩阵扫描的编程方法。
4. 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原理键盘扫描是指通过检测键盘矩阵的行列状态,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并获取按键的值。
常见的键盘扫描方法有独立键盘扫描和矩阵键盘扫描。
独立键盘扫描是将每个按键连接到单片机的独立引脚上,通过读取引脚状态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矩阵键盘扫描是将多个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通过扫描行列线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引脚数量,降低成本。
本实验采用矩阵键盘扫描方法,使用单片机的并行口进行行列扫描。
三、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如51单片机开发板)2. 键盘(4x4矩阵键盘)3. 连接线4. 调试软件(如Keil)四、实验步骤1. 连接键盘和单片机:将键盘的行列线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并行口引脚上。
2. 编写键盘扫描程序:(1)初始化并行口:将并行口设置为输入模式。
(2)编写行列扫描函数:逐行扫描行列线,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3)获取按键值:根据行列状态,确定按键值。
(4)主函数:调用行列扫描函数,读取按键值,并根据按键值执行相应的操作。
3. 调试程序: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观察键盘扫描效果。
五、实验程序```c#include <reg51.h>#define ROW P2#define COL P3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unsigned int i, j;for (i = 0; i < ms; i++)for (j = 0; j < 123; j++);}void scan_key() {unsigned char key_val = 0xFF;ROW = 0xFF; // 初始化行delay(1); // 延时消抖key_val = ROW & COL; // 获取按键值ROW = 0x00; // 初始化行delay(1); // 延时消抖key_val = ROW & COL; // 获取按键值ROW = 0x00; // 初始化行delay(1); // 延时消抖key_val = ROW & COL; // 获取按键值ROW = 0x00; // 初始化行delay(1); // 延时消抖key_val = ROW & COL; // 获取按键值}void main() {while (1) {scan_key();if (key_val != 0xFF) {// 执行按键对应的操作}}}```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后,按键按下时,单片机能够正确读取按键值。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矩阵式键盘实验报告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矩阵式键盘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c语言设计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矩阵式键盘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矩阵式键盘结构2.掌握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3.掌握矩阵式键盘的两种常用编程方法,即扫描法和反转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1.矩阵式键盘实验功能:用数码管显示4*4矩阵式键盘的按键值,当K1按下后,数码管显示数字0,当K2按下后,显示为1,以此类推,当按下K16,显示F。
(1)硬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如下仿真所需元器件(2)proteus仿真通过Keil编译后,利用protues软件进行仿真。
在protues ISIS 编译环境中绘制仿真电路图,将编译好的“xxx.hex”文件加入AT89C51。
启动仿真,观察仿真结果。
操作方完成矩阵式键盘实验。
具体包括绘制仿真电路图、编写c源程序(反转法和扫描法)、进行仿真并观察仿真结果,需要保存原理图截图,保存c源程序,总结观察的仿真结果。
完成思考题。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1.按照硬件设计在protues上按照所给硬件设计绘制电路图。
2.在keil上进行编译后生成“xxx.hex”文件。
3.编译好的“xxx.hex”文件加入AT89C51。
启动仿真,观察仿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void Scan_line()//扫描行{Delay(10);//消抖switch ( P1 ){case 0x0e: i=1;break;case 0x0d: i=2;break;case 0x0b: i=3;break;case 0x07: i=4;break;default: i=0;//未按下break;}}void Scan_list()//扫描列{Delay(10);//消抖switch ( P1 ){case 0x70: j=1;break;case 0xb0: j=2;break;case 0xd0: j=3;break;case 0xe0: j=4;break;default: j=0;//未按下break;}}void Show_Key(){if( i != 0 && j != 0 ) P0=table[ ( i - 1 ) * 4 + j - 1 ];else P0=0xff;}五、讨论和心得。
单片机键盘显示实验报告
单片机的键盘和显示实验报告㈠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I/O的工作方式;2.掌握单片机以串行口方式0工作的LED显示;3.掌握键盘和LED显示的编程方法。
㈡实验器材1.G6W仿真器一台2.MCS—51实验板一台3.PC机一台4.电源一台㈢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硬件线路图见附图从线路图可见,8051单片机的P1口作为8个按键的输入端,构成独立式键盘。
四个LED显示器通过四个串/并移位寄存器74LS164接口至8051的串行口,该串行口应工作在方式0发送状态下,RXD端送出要显示的段码数据,TXD则作为发送时钟来对显示数据进行移位操作。
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当某一键按下时可执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方式,在四个显示器上显示数学算式和最终计算结果。
注:①通过按键来选择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式。
②输入两个数字均为一位十进制数,可预先放在内存中。
㈣实验框图(见下页)㈤思考题1.当键盘采用中断方式时,硬件电路应怎样连接?P1.4~P1.7是键输出线,P1.0~P1.3是扫描输入线。
输入与门用于产生按键中断,其输入端与各列线相连,再通过上拉电阻接至+5 V电源,输出端接至8051的外部中断输入端。
2.74LS164移位寄存器的移位速率是多少?实验中要求计算的式子和结果之间相差一秒,移位寄存器的移位速率应该是每秒一位吧。
其实这个问题确实不知道怎么回答。
LED 显示用的段码与教科书所提供的不同,本实验采用如下段码:显示数符段码显示数符段码0BBH A DBH109H B F1H2EAH C B2H36BH D E9H459H E F2H573H F D2H否有否P1口置输入读P1口开 始显示“0000”是否有键按下?延迟消抖是否有键按下?是读键码加法运算减法运算除运算6F3H—40H70BH.04H8FBH┗┛A1H97BH┗┛1AH灭00H P DAH实验代码:ORG 0000HAJMP MAINORG 0030HMAIN:MOV 41H,#0BBH ;对几个存放地址进行初始化MOV 42H,#0BBHMOV 43H,#0BBHMOV 44H,#0BBHMOV SCON,#00H ;初始化串行口控制寄存器,设置其为方式0 LCALL DISPLAY ;初始化显示KEY:MOV R3,#08H;用来存放两个数据MOV R4,#02HMOV P1,#0FFH ;初始化P1口MOV A,P1 ;读取按键状态CPL A ;取正逻辑,高电平表示有键按下JZ KEY ;A=0时无键按下,重新扫描键盘LCALL DELAY1;消抖MOV A,P1 ;再次读取按键状态CPL AJZ KEY ;再次判别是否有键按下PUSH AKEY1:MOV A,P1CPL AANL A,#0FH ;判别按键释放JNZ KEY1 ;按键未释放,等待LCALL DELAY1;释放,延时去抖动POP AJB ACC.0,ADD1 ;K1按下转去ADD1JB ACC.1,SUB1 ;K1按下转去SUB1JB ACC.2,MUL1 ;K1按下转去MUL1JB ACC.3,DIV1 ;K1按下转去DIV1LJMP KEYADD1:LCALL BUFFER ;显示加数和被加数MOV 43H,#049HLCALL DISPLAY ;显示加号MOV A,R3ADD A,R4DA AMOV R3,A ;相加结果放入R6ANL A,#0FHMOV R4,A ;结果个位放入R7MOV A,R3SWAP A ;半字节交换,高四位放入低四位ANL A,#0FHMOV R3,A ;结果的高位放入R6LCALL L;显示缓存区设置LCALL DELAY2;延时一秒后显示LCALL DISPLAYLJMP KEYSUB1:LCALL BUFFER ;显示减数和被减数MOV 43H,#40HLCALL DISPLAY ;显示减号MOV A,R3CLR CY ;CY清零SUBB A,R4 ;做减法PUSH ARLC A ;带进位循环左移,最高位放入CYJC F ;判断最高位,若为1则跳转到负数ZHENG: POP AMOV R4,AMOV R3,#00H ;高位清零SJMP OUTFU:POP ACPL A ;取绝对值INC AMOV R4,AMOV R3,#11H ;显示负号OUT: LCALL L ;显示缓存区设置LCALL DELAY2 ;延时1s后显示LCALL DISPLAYLJMP KEYMUL1:LCALL BUFFER ;显示两位乘数MOV 43H,#99HLCALL DISPLAY ;显示乘号MOV A,R3MOV B,R4MUL AB ;结果放入AB,A中是低8位,B中是高8位MOV B,#0AHDIV AB ;十进制转换MOV R4,B ;结果个位放入R7MOV R3,A ;结果的十位放入R6LCALL LLCALL DELAY2LCALL DISPLAY ;延时1s后显示LJMP KEYDIV1:LCALL BUFFER ;显示除数和被除数MOV 43H,#62HLCALL DISPLAY ;显示除号MOV A,R3MOV B,R4DIV AB ;A除以BMOV R4,B ;余数放在R4中MOV R3,A ;商放在R3中MOV A,R4MOVC A,@A+DPTR ;调用段选号MOV 41H,A ;显示余数MOV A,R3MOVC A,@A+DPTRMOV 43H,A ;显示商MOV 42H,#00HMOV 44H,#00HLCALL DELAY2 ;延时1S后显示LCALL DISPLAYLJMP KEYBUFFER: MOV 41H,#22H ;显示初始化,在做计算之前显示两个操作数,显示等号MOV DPTR,#TABLMOV A,R4MOVC A,@A+DPTRMOV 42H,AMOV A,R3MOVC A,@A+DPTRMOV 44H,ARETDISPLAY:MOV R5,#04H;共四位需要显示MOV R0,#41HDISPLAY1:MOV A,@R0MOV SBUF,ADISPLAY2:JNB TI,DISPLAY2;是否传完了CLR TIINC R0DJNZ R5,DISPLAY1RETL:MOV A,R4MOVC A,@A+DPTRMOV 41H,A ;R4对应的段码MOV A,R3MOVC A,@A+DPTRMOV 42H,A ;R3对应的段码MOV 43H,#00HMOV 44H,#00HRETDELAY1: ;普通延时MOV R1,#20HDS1:MOV R2,#0FFHDS2:DJNZ R2,DS2DJNZ R1,DS1RETDELAY2:MOV R6,#14H ;定时1SMOV TMOD,#01HDS3:MOV TH0,#3CHMOV TL0,#0B0H ;50msSETB TR0LOOP:JNB TF0,LOOPCLR TF0CLR TR0DJNZ R6,DS3 ;1s到,中断返回RETTABL:DB 0BBH 09H 0EAH 6BH ;段码表DB 59H 73H 0F3H 0BHDB 0FBH 7BH 00H 0DBHDB 0F1H 0B2H 0E9H 0F2HDB 0D2H 40H实验结果及分析按键1:8+2= 结果:10按键2:8-2= 结果: 6按键3:8*2= 结果:16按键4:8/2= 结果:4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实验基本完成了实验要求。
单片机独立按键实验报告总结
单片机独立按键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我们使用了单片机进行了独立按键实验,通过学习掌握了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独立按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总结: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独立按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独立按键的接法原理和基本应用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理论学习了按键的工作原理,了解了按键在电路中的应用和接法方法,然后实际动手进行了按键电路的搭建和单片机程序的编写,最后进行了按键测试和实验结果分析。
二、实验步骤1.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独立按键的工作原理和接法原理,了解按键在电路中的应用和接法方法,掌握了按键接口的输入输出方式,并对具体实现过程和技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电路搭建:根据学习到的按键接法原理和电路图,我们使用面包板和导线搭建了独立按键电路,将按键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口上,并设置相应的电阻来保护电路和单片机芯片。
3.程序编写:通过阅读单片机说明书和参考其他资料,我们学习了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指令,编写了程序代码,实现了独立按键操作的功能。
我们实现了多种按键操作方式,包括单击、长按等方式,并添加了相应的提示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程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测试实验:最后,我们进行了独立按键测试实验,通过按键操作,观察测试实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结论汇总。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按键电路和程序代码都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和效果,证明了我们在实验中掌握的独立按键技巧和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独立按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了解了按键在电路中的应用和接法方法,探索了独立按键实现的多种方式和技巧,提高了我们的电路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还加强了我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单片机实验报告实验5行列式键盘实验
学号姓名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实验5 行列式键盘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行列式键盘接口方法(2)、学习掌握行列式键盘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用单片机P1口接4*4键盘,P0口接共阳数码管,编程实现键字的显示。
P1.0-P1.3为行,P1.4-P1.7为列。
先给端口设处置FEH,相当于给第一行置0,然后分写列值,如果对应的列值为0,说明该行与该列交叉处的键是按下的,接下来扫描第二行,与第一行的操作相同。
这就是行列式键盘扫描原理。
当扫描到某行的键按下时,就退出扫描,然后取键值,再将键值对应的额编码送P0端口显示。
三、实验设备计算机(已安装Keil和Proteus软件)元器件:A T89C51, CAP, CAP-ELEC, CRYSTAL, RES, 7SEG-COM-AN-GRN, RESPACK-7, BUTTON四、实验硬件电路实验源程序:#include<reg51.h>charled_mod[]={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6f,0x77,0x7c,0x58,0x5e,0x79,0x7 1};charkey_buf[]={0xee,0xde,0xbe,0x7e,0xed,0xdd,0xbd,0x7d,0xeb,0xdb,0xbb,0x7b,0xe7,0xd7,0xb7,0x 77};char getkey(void){char key_scan[]={0xef,0xdf,0xbf,0x7f};char i=0,j=0;for(i=0;i<4;i++){P1=key_scan[i];if((P1&0x0f)!=0x0f){for(j=0;j<16;j++){if(key_buf[j]==P1)return j;}}}return -1;}void main(void){char key=0;P0=0x00;while(1){key=getkey();if(key!=1)P0=~led_mod[key]; }}五、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调试程序,并通过仿真,运行正确。
[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实验报告范文]矩阵键盘实验心得
[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实验报告范文]矩阵键盘实验心得实验五矩阵键盘实验一、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数字键(0-F)用发光二极管将该代码显示出来。
按其它键退出。
2、加法设计计算器,实验板上有12个按键,编写程序,实现一位整数加法运算功能。
可定义“A”键为“+”键,“B”键为“=”键。
二、实验目的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三、实验说明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
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
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
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某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某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某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某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某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单片机键盘接口实验实验报告
单片机键盘接口实验是嵌入式系统课程中常见的实践内容,通过该实验可以学习如何
通过单片机与键盘进行交互。
在实验报告中,你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背景**:简要介绍单片机键盘接口实验的背景和意义,说明该实验对于学习
嵌入式系统的重要性。
2. **实验目的**:阐明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和预期学习目标,如掌握单片机与外部键
盘的连接方式、键盘扫描原理等。
3. **实验器材**:列出用于实验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如单片机型号、键盘类型、
开发板、编程软件等。
4. **实验原理**:详细描述单片机与键盘的接口原理、键盘扫描原理、键值获取原理
等相关知识。
5. **实验内容**:描述具体的实验步骤,包括单片机与键盘的连接方法、程序设计流
程等。
6.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的运行结果,可以包括通过键盘输入字符、数字等信息,
并说明实验达到预期的目标。
7. **实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也可以对实
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8. **实验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强调实验对于学习嵌入式系统的意义,以及未来可能的拓展方向。
9. **参考资料**:列出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所参考的相关书籍、网络资料或者其他
来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你的实际实验情况和要求进行适当
调整和扩展。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撰写实验报告有所帮助!。
单片机应用实验报告 2键盘、LED 数码管显示实验
}
int main(){init();来自while(1){
judge();
xianshi();
}
return 0;
}
五、实验步骤
六、附录
sbit LED2=P2^6;
int num=0;
unsigned char code dispcode[]=
{0x30,0xfc,0xa2,0xa4,0x6c,
0x25,0x21,0xbc,0x20,0x24};
void init()
{
key0=1;
key1=1;
key2=1;
}
void delayms(int a)
{int b=0;
for(a;a>0;a--)
for(b=110;b>0;b--);
}
int judge()
{
if(key0==0)
{
delayms(100);
if(key0==0)
{
red=0;
yell=1;
gre=1;
num++;
if(num==10)
num=0;
}
}
if(key1==0)
{
delayms(5);
if(key1==0)
{
red=1;
yell=0;
gre=1;
}
}
if(key2==0)
{
delayms(5);
if(key2==0)
{
red=1;
yell=1;
gre=0;
}
}
return 0;
}
void xianshi()
{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片机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矩阵键盘的原理和应用,能够使用单片机按键输入
实验内容:利用Keil C51软件,采用AT89C51单片机实现一个4x4的矩阵键盘,当按下任何一个按键时,将相应的键值传输到液晶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实验步骤:
1、搭建实验电路,将矩阵键盘与单片机相连,连接好电源正负极,然后将电路焊接成一个完整的矩阵键盘输入电路。
2、打开Keil C51软件,新建一个单片机应用工程,然后编写代码。
3、通过代码实现对矩阵键盘输入的扫描功能,当按下任何一个按键时,将相应的键值传输到液晶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4、编译代码,生成HEX文件,下载HEX文件到单片机中,将单片机与电源相连,然后就可以测试了。
5、测试完成后,根据测试结果修改代码,重新编译生成HEX 文件,然后下载到单片机中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
经过测试,实验结果良好,能够准确地输入按键的值,显示在液晶屏上。
实验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矩阵键盘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价值,同时也更加深入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这对我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好的帮助。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
单片机按键实验报告篇一:单片机按键扫描实验报告键盘扫描一.实验目的(1)掌握矩阵键盘接口电路和键盘扫描编程方法。
(2)掌握按键值处理与显示电路设计。
二.实验任务(1)设计4*4键盘,编写各个键的特征码和对应的键值(0~F);(2)编程扫描按键,将按键对应的数字值使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方法1.采用动态显示连线方法:电路由2 片74LS573,1 个六字一体的共阴数码管组成。
由U15 输出段选码,U16 做位选码,与单片机的采用I/O 口连接方式,短路片J22 连接P2.0,J23 连接P2.3,做输出信号锁存。
(实际电路连接是d7-d6-d5-d4-d3-d2-d1-d0?h-c-d-e-g-b-a-f)。
PW12 是电源端。
2.键盘电路连线方法:电路由16 个按键组成,用P1 口扩展4×4 行列式键盘。
J20 是键盘连接端,连接到P1 口。
J21 是行列键盘、独立键盘选择端,当J21 的短路片连接2-3脚时,构成4×4 行列式键盘;当J21 的短路片连接2-1 脚时,可形成3×4 行列式键盘,4 个独立式按键S4、S8、S12、S16,这4 个独立按键分别连接P1.4~P1.7;其他12 个键3×4 行列式键盘。
PW15 是电源端。
四.编程思路1.采用反转法识别按键的闭合。
2.采用动态显示将键值显示出来。
五.算法流程图六.资源分配1.用P1口进行查找按键2.用R3做键值指针3.用R1做动态显示为选码指针。
4.R5为延时指针。
七.程序设计KPIN:ORG MOV MOV ANL MOV 0000H P1,#0F0H A,P1 A,#0F0H B,AMOVP1,#0FHMOVA,P1ANLA,#0FHORLA,BCJNE A,#0FFH,KPIN1AJMP EXITKPIN1: MOVB,AMOVDPTR,#TABKPMOVR3,#0KPIN2: MOVA,R3MOVC A,@A+DPTRCJNE A,B,KPIN3MOVA,R3LOOP: MOVR1,#0FEH;键盘动态显示 LOOP1: MOVA,R3ANLA,#0FHMOV DPTR,#TABMOVC A,@A+DPTRCLRP2.0CLRP2.1MOVP0,ASETB P2.0NOPCLRP2.0LOOP2: MOVA,R1;位选码MOVP0,ASETB P2.1MOVR5,#250LOOP3: DJNZ R5,LOOP3CLRP2.1SJMP LOOPKPIN3: INCR3CJNE A,#0FFH,KPIN2EXIT: RETTABKP: DB0EEH,0DEH,0BEH,7EH,0EDH,0DDH,0BDH,7DH,0EBHDB 0DBH,0BBH,7BH,0E7H,0D7H,0B7H,77H,67H,0FFHTAB: DB77H,44H,3EH,6EH,4DH,6BH,7BH,46H,7FH,6FH,5FHDB 79H,33H,7CH,3BH,1BHEND八.调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1:程序正常运行,但按键显示出现乱码解决:动态显示笔形码错误,并改正。
单片机实验五 -键盘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项目名称:键盘实验 实验时间:2013-5-23班级:通信10 姓名:Microlab_4 学号:实 验 目 的:熟悉keil 仿真软件、proteus 仿真软件的使用和实验板中行列式键盘的使用。
了解并熟悉行列式键盘的电路结构、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及其工作原理,理解掌握C51中单片机控制行列式键盘中判断按键是否按下、按键的识别、按键的消抖分别是如何实现的。
实 验 原 理:键盘是单片机系统中通用的输入设备,用于向系统输入数据或控制信息。
键盘中一般矩阵式(行列式)键盘用得较多,适用于按键数量较多的场合。
矩阵式键盘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线、列线的交叉点上。
当键被按下,则其交点的行线和列线接通。
行和列可分别用两个I/O 口来控制。
判断是否有键按下时,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5V 上,而先使所有列线为低电平(I /O 输出0),再读行线状态(输入口),当无键按下时,所有行线为高电平,即读到“全1”数据;当有某键按下时,总会有一根行线为低电平,即读到的数据不全为“1”。
按键的识别(识别键的行列位置)有两种方法:扫描法和反转法。
反转法将行线接一并口,做输出方式;列线接一并口,做输入方式。
使所有行线为低电平(送全“0”),读入列线值,为“0”的那列,即按键所在列;反过来,使行线做输入方式,列线做输出方式。
将刚读到的列线值输出,然后读行线值,为“0”的那行,即按键所在行。
编程时使用P1=0x0f;m=P1;P1=0xf0;n=P1;mn=m|n;即可得到按键的键值,每一个按键都有自己唯一的键值。
按键或键盘都是一个机械开关,键的按下和放开是利用机械触点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的。
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及断开瞬间均有一连串的抖动,抖动的时间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5~10ms。
为了确保按键动作只确认一次,必须消除抖动的影响。
一般采用延时的方法。
单片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熟练单片机的结构组成及原理;2、软硬兼施,采用硬件电路的焊接搭建和软件的设计调试、下载,亲自动手,对硬件系统加深了解的同时,软件编程也能得心应手;3、了解如何从硬件和软件上分析问题,排除故障。
二、实验内容MCS-51/MCS-52单片机的跑马灯硬软件设计、键盘控制及键号显示电路的软硬件设计、直流电机转速电路的软硬件设计、转速计数控制电路的软硬件设计、步进电机转速的硬软件设计三、实验器材与工具实验器材:多功能电路板、AT89S52单片机、电解电容、瓷片电容、电阻、二极管、集成芯片、插槽、八段共阴数码管、发光二极管、三极管、12MHz晶振、小按钮开关、光电开关、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主要工具PC机、下载器、电烙铁、焊锡丝、导线、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数字万用表、透明胶带等。
四、实验原理1-1 MCS-51/MCS-52单片机的跑马灯的硬软件设计1 MCS-51/MCS-52单片机跑马灯的硬件电路的设计。
如图1-1是一个利用51单片机设计的跑马灯电路,51单片机的第9引脚为复位电路,单片机上电之初,使用C-R充电过程使得第9脚保持10ms以上的高电位,使机器复位。
复位开关K可使之做到随机复位。
51单片机的第18,19引脚为外接晶振,接一个12M的晶振,同51单片机内部电路配合,上电后产生12兆的晶振频率和1兆的机器周期频率。
因为89S52机片内含8K程序存储器,机器运行程序将下载其中,故89S51的引脚EA接电源VCC。
51单片机第32—39引脚为P0口,分别对应P0.7—P0.0,P0口外接10KΩ的上拉排阻。
P0口的P0.0—P0.7与74HC573的D0—D7一一对应相连,74HC573的Q0—Q7为输出,分别经220Ω电阻后接于发光二极管(跑马灯)的D0—D7上。
74HC573为8位锁存器,其1脚为输出使能端OE,低电平有效。
本电路将其接地,所以74HC573的8位Q端为直通输出。
单片机原理(按键识别 )实验报告
教育资料
.
while (1) {
if(key==0) {
delay(1000); if(key==0) {
led=~led; while(key==0); }
} } } (2)按键识别 ( 按下灭,再按闪) #include<reg51.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led=P2^6; sbit key=P2^7;
.
switch(j) { case 0 : led=0;break; case 1 : led=~led;delay(100);break; default:break; }
}
}
(3)按键识别 ( 按下数码管数值加 1) #include<reg51.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code LedCode[]={ 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0x00}; uchar DispBuf[8]; sbit led=P2^6;
教育资料
.
if(hour>=24) {
hour=0; }
}
void main() {
uint i=2; while (1) {
if(key==0) {
delay(1000); if(key==0) {
i++; while(key==0); i=i%3;
教育资料
.
} } switch(i)
单片机按键扫描实验报告
单片机按键扫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单片机按键的原理和按键的扫描方法。
实验器材:
1. 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
2. 按键模块
3. 面包板、杜邦线等
实验原理:
单片机按键的原理是通过按键模块接通或断开单片机的某个IO口,从而改变该IO口的电平状态,由单片机检测到电平状态的改变,从而实现对按键的检测和响应。
按键模块一般采用矩阵按键的形式,通过多个IO口设为输出,多个IO口设为输入的方式,实现对多个按键的扫描检测。
按键模块一般会采用行列扫描的方法,即将按键分为多个行和列,按下按键时,某一行和某一列之间接通,从而改变了IO口的电平状态。
实验步骤:
1. 将按键模块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IO口上。
根据按键模块的接口定义将VCC、GND和各个行列引脚分别连接到开发板上。
2. 根据按键模块的引脚定义,编写单片机程序进行按键的扫描。
通过循环检测每个行引脚和每个列引脚之间的电平变化,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3. 在程序中可以通过LED等显示设备来显示按键是否被按下的状态。
4. 执行程序,观察按键是否可以正常检测和响应。
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观察到按键的检测和响应正常,按下按键时,LED等显示设备可以正确显示按键被按下的状态。
经过实验,掌握了单片机按键的原理和按键的扫描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对单片机设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矩阵键盘实验一、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数字键(0-F)用发光二极管将该代码显示出来。
按其它键退出。
2、加法设计计算器,实验板上有12个按键,编写程序,实现一位整数加法运算功能。
可定义“A”键为“+”键,“B”键为“=”键。
二、实验目的1、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三、实验说明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
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
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
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x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x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x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二独立按键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独立按键试验是为了验证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是否正常,并测试按键
功能是否正常,通过实验掌握按键接口的使用和按键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使用按键来实现硬件的控制。
按键的原理是:当按键关闭时,两个按键引脚之间短接,按键关闭。
当按键打开时,两个
按键引脚之间断开,按键打开。
三、实验仪器
1.单片机开发板
2.按键
3.面包板和杜邦线
4.电源线
四、实验步骤
1.将按键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上的按键接口,并接通电源。
2.编写程序,监测按键是否被按下,并通过串口输出按键的状态。
3.烧录程序到单片机,运行程序。
4.进行按键试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按下按键后,通过监测按键引脚的电平变化,可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根据不同的按键连接方式,可能需要使用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来连接按键。
六、实验结论
通过独立按键试验,我们验证了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是否正确,并测试了按键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按键来实现硬件的控制。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按键接口的使用方法和按键的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按键是一个常用的控制元件,有了这次实验的经验,以后在使用按键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键盘实验报告
单片机键盘实验报告
引言: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备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
其中,键盘作为一种重要的输入设备,常用于与单片机进行交互。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单片机和键盘,实现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系统。
实验目的:
1.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键盘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利用单片机和键盘实现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系统。
实验器材:
1. 单片机开发板;
2. 键盘模块;
3. 电脑。
实验步骤:
1. 连接键盘模块到单片机开发板的合适接口上;
2. 将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
3. 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键盘输入的读取和显示;
4.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上;
5. 运行程序,测试键盘输入和显示功能。
实验原理:
1. 单片机工作原理:
单片机通过执行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来完成各种任务。
它通过读取输入信号,进行运算处理,然后输出相应的结果。
单片机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
2. 键盘工作原理:
键盘是一种输入设备,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产生不同的电信号,然后传输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键盘通常由多个按键组成,每个按键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当用户按下某个按键时,键盘会发送相应的编码信号给单片机。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单片机键盘输入输出系统。
通过按下键盘上的按键,我们可以在电脑上显示相应的字符。
这样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用户输入的场景,如密码输入、菜单选择等。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了键盘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同时,我们也体验到了单片机和键盘的强大功能,以及它们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重要性。
单片机键盘输入输出系统的实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可以进一步扩展和应用于更复杂的控制系统中。
未来展望: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单片机和键盘技术。
通过深入理解其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设计和实现更加复杂和功能强大的控制系统。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拓展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电子行业需求。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单片机键盘输入输出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
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